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问卷调查报告(精选9篇)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2013年4月7日调查地点:苏宁电器、国美
目录
一、调查背景…………………………………………………1
二、调查目的…………………………………………………1
三、调查对象………………………………………………1
四、调查方法…………………………………………………2
五、调查进度…………………………………………………3
六、调查参考文献…………………………………………
41.调查背景
经历了半年的市场培育后,在中外彩电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智能电视已成为国内平板电视市场消费热点产品。包括TCL、创维、看康佳、海尔、松下、三星、LG等品牌的智能电视由于受到智能手机产品的概念铺垫,市场认知度快速提升,但消费者对于功能的认知度水平不高,对功能的辨别能力不强。2.调查目的(1)了解国内智能电视消费者关注程度
(2)以了解顾客的电视机消费需求特征
3.调查方法
(1)发放问卷调查法
(2)网络搜集法
(3)抽样调查法
(4)访谈法
4.调查对象
苏宁电器附近的消费者与部分商家
5.调查时间、进度
2013年4月1日到2013年4月6日,共计6天完成1日:确定调查对象与目的2日:确定调查人员与方法
3日:发放问卷式调查,拦截式调查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
4日:收集数据
5日:整理分析
6日:撰写调查报告
6.调研小结
目前的大尺寸市场的容量很大,但同时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尺寸电视机的发展前景长远的,消费者对大尺寸电视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但就目前而言对于30至50寸的电视机需求量是最为客观的,而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就是质量,而价格的定位将直接影响购买人群的多少,竞争的关键性还是在于产品的技术,高技术高质量,在一个激烈竞争抢占市场的情况下,技术上的领先至关重要,高强度的竞争必然要求低价,高技术则带来规模效益,质量,技术和价格决定了在这个大市场的前景下谁能更快的获得长远利益的保证,有了技术质量的保证,加上对售后服务的改进,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才能使得企业朝更远的未来发展。
7.参考文献
1.CNKI中国知网
2.中国电视机市场研究与预测汪波管理工程学报期刊
3.俄罗斯的电视机市场孙玉秀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期刊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粮食作物中的推广应用起决定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态度较为消极。而且目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粮食作物中的推广应用进程。而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差异存在的原因,是消费者在转基因食品消费的过程中处于信息交流的不利地位,其所获取的有关转基因食品属性信息不对称。为此,本项目对山西省消费者进行了转基因食品认知现状的调查,了解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现状,以期为山西省转基因食品的科普宣传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6年3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省消费者共计1000人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
本研究基于以太原市为中心,扩散周边地级市的方针,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对象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问卷对象为消费者。纳入标准:消费者年龄为7~80岁,包括城市和农村消费者。问卷共计发放1 000份,经筛选剔除,有效问卷934份,有效率为93.4%。
方法
以2005-2015年10年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参考相关问卷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食品安全关键因素的相关规定自行设计问卷。本次调研问卷设有13个问题,问卷内容分为:基本信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转基因食品的认知、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行为选择。问卷设计完成以后,随机选取104名山西省太原市消费者进行了现场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内容进行了修正。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学校、超市、社区等向当地消费者发放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填写,现场回收模式,平均填写时间为15 min。本文则是从此次调研中选取转基因食品的认知这一维度,分析数据不包含预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只针对此次调查结果。
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录入,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构成比的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选题采用多重响应的分析方法,以α=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有效样本934人。被调查的消费者根据不同的人口统计变项有不同的分布:性别方面,男性391人(41.9%),女性543人(58.1%);年龄方面,18岁及以下90人(9.6%),19~40岁585人(62.6%),41~64岁245人(26.2%),65岁及以上14人(1.5%);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223人(23.9%),高中(中专)225人(24.1%),大学(大专)461人(49.4%),硕士及以上25人(2.7%);常住地方面,城镇551人(59.0%),农村383人(41.0%);职业类型方面,政府或事业单位150人(16.1%),从事家务劳动125人(13.4%),非食品企业或公司57人(6.1%),自由职业者152人(16.3%),农林牧渔种养殖业31人(3.3%),学生307人(32.9%),食品加工及餐饮行业32人(3.4%),其他80人(8.6%)。根据本次调查消费者的总体情况来看,调查样本数据分布较为均匀,比较具有代表性。
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客观认知情况
为了了解山西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客观认知的情况,调查问卷中列出了5个较为常见的比较容易混淆的转基因食品的认知问题,而在这5个问题中,大部分调查者选择不清楚或者不同意。在934人中,“人吃了转基因食品,基因也会发生改变”,有399人(42.7%)选择不清楚,420人(45.0%)选择不同意;“动物基因可转移到植物基因中”,561人(60.1%)选择不清楚,209人(22.4%)选择不同意;“我能区分转基因作物与传统农作物”,536人(57.4%)选择不清楚,183人(19.6%)选择不同意;“转基因食品就是有机食品”,527人(56.4%)选择不清楚,325人(34.8%)选择不同意;“非转基因食品不含有基因,转基因食品含有基因”,517人(55.4%)选择不清楚,331人(35.4%)选择不同意。这5个问题中每个问题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或不清楚答案计0分,满分5分。对收集回的问卷进行得分汇总,在934人中,有337人(36.1%)得0分,有252人(27.0%)得1分,有211人(22.6%)得2分,134人(14.3%)得0分,没有人得4分或5分。
将0~1分赋值为低认知水平,2~3分为中等认知水平,4~5分为高认知水平,由此可得934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客观认知水平,589名(63.1%)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为低认知水平,345名消费者(36.9%)对转基因食品为中等认知水平,高认知水平的比例是0%(见表1)。
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知情况
在934人中,认为转基因食品非常安全的有24人(2.6%),比较安全的有156人(16.7%),不清楚的有469人(50.2%),不安全的有241人(25.8%),非常不安全的有44人(4.7%)。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认知水平高(非常安全、比较安全)共有180人,占调查总数的19.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省过半的普通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较低,恐惧较大。
对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感到担心的原因
在934人中,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感到担心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在列举的四大原因中,具体统计情况为:“对其安全性和科学性的疑问”(30.2%)、“对政府所公布信息的不信任”(19.6%)、“法律法规不完善”(20.9%)、缺乏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29.2%)(见表2)。
讨论
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
本调查结果显示,处于低认知水平的山西消费者占比高达63.1%,而高认知水平的山西消费者占比为0%。同时,仅有180人(19.3%)认识到转基因食品具有安全性,469人(50.2%)不清楚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285人(30.5%)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具有安全性。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山西省有关部门对消费者进行的转基因生物技术与食品的科普宣传不到位,致使消费者获得的转基因食品的信息有限。其次由于在转基因食品消费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究其原因,转基因食品具有搜寻品、经验品、信用品三重属性,而转基因食品信用品属性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客观认知不高的根本原因。社会中各类主体(政府、食品企业、媒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使信息不对称现象在转基因食品消费中更加严重,影响着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
造成山西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感到担心的因素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明,造成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感到担心的各种因素中,对转基因安全性和科学性的疑问(30.2%)是首要因素,缺乏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29.2%)是次要因素。分析原因:首先是由于转基因食品本身引起,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事物,人们对其认识尚不成熟,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尚无明确的定论,而且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其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其带来的负面效应,由此引起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广泛争论。其次,由于政府在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的科普宣传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工作重点不是事前预警而是事后补救。而科学家在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科普宣传中的“缺位”,大众媒体在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风险传播中的失职,更加剧了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恐慌;再次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相关知识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科普教育水平不高,使得原本对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相关知识关注度不高的消费者获得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相关知识信息的渠道较少,造成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很大质疑。
建议
鉴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粮食作物中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起决定作用,近10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转基因技术,于2015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学普及,2016年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针对本次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文建议山西省有关部门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山西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这对于实施转基因生物技术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拓宽科普宣传知识面
在进行转基因食品科普宣传的过程中,应基于山西省消费者的现实情况,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工作中应首先从有机食品、生物技术、生态维护等相关的基础性常识出发,告知消费者如何识别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与有机食品的区别、转基因作物与传统农作物以及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前景趋向与根本特征等。消除消费者对于“基因”“基因工程”“生物技术”“杂交育种技术”等定义的错误认知。
建立宣传推广工作的综合体系
一是重视学校科普。实施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提高消费者科学素养是基础,而基础教育是提高消费者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采用生动的例子,通俗的语言来讲解转基因技术,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对转基因食品科学、客观的认知,并且可以“以点带面”实现家庭科普。二是重视社区科普。通过科学家走进社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相关知识,使消费者能够用科学的知识储备对转基因食品做出理性的选择。三是重视农村科普。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于转基因食品科普工作的开展应该因地制宜,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在集市、庙会等人口集中的时机进行转基因食品科普教育,提高农村地区人口对转基因食品的客观认知水平。
以政府为支撑,创新多维科普渠道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认知度 接受度 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F426.82;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4-0000-00
引言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也就是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1983年诞生起,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为止,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和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也出现了很多关于转基因食品和技术的新闻报道,国际和国内的众多学者也都对这项新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也显示出各个国家的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我国,许多学者就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进行了众多的研究,研究结果差异很大,而且不同地区居民对转基因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程度也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武汉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1 调查过程与样本情况
此次问卷的内容共包括4个部分,分别是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来源和关注程度、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未来发展预期,共设计了19个问题,17个单选题,2个多选题。
发放地点遍布武昌、洪山、江夏等区的各大商场超市、居民区、社区等。问卷总体具有代表性,整体上可以反应武汉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情况。一共发放了330份问卷,有效问卷达到309份,有效率为93.6%。其中,男性调查者为135人、女性调查者174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3.69%、56.31%;年龄段中,20岁以下群体比重最低,占比为6.8%,其它年龄段人数均衡;就职业状况而言,企业员工占比最高,达到20.39%,政府工作人员占比较低。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居民占比重较大,各行业人群分布比较均匀,达到理想的预期。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民以食为天,所以说食物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问题。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理论上,居民应该对其给予极大的关注和了解,但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事实并不如我所料。在309位调查者中,男性占到43.69%,女性占到56.31%,从年龄上来看,20岁以下的占6.8%,21—30岁的人数占26.21%,31—50岁比例为44.66%,51岁以上的比例为22.33%。
在这次的调查中“有点了解”和“非常了解”(属于“高认知”范围)共占到43.69%;“不了解”和“不太了解”(属于“低认知”范围),共占到56.31%,其中“听说过不太了解”为55.34%,整体来说,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对转基因食品只是听说,但并不了解,很少存在居民对转基因食品非常了解的,了解程度属于中等水平。
表 1各年龄段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y
x20岁以下21—30岁31—4041—5051岁以上合计
第一次听说0%(0%)0%0%3(100%)3
听说过但不了解12(7.02%)39(22.81%)51(29.82%)36(21.05%)33(19.3%)171
有点了解9(6.82%)42(31.82%)18(3.64%)30(22.73%)33(25%)142
非常了解(0%)0%0%3(100%)0%3
合计
218169
69
69
309
由表1可知,武汉地区大部分的居民对转基因的认知程度集中在“听说过但不太了解”,比例占到一半多,而年龄对居民对转基因的了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20岁以下”的年轻人虽然可能知识水平较高,但平时对食品采购等方面不关注,再加上填问卷者中“20岁以下“人数比例较小,所以与我们预期有所不同(预期年轻人在“高认知”人群中比例高),“20岁以下”在“高认知”人群中比例相对其他年龄段较低。
表 2不同职业的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x
y学生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个体户企业员工政府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其他小计
第一次听说0
(0%)0
(0%)0
(0%)0
(0%)0
(0%)0
(0%)0
(0%)3
(100%)3
听说过但不了解15
(8.77%)45
(26.32%)39
(22.81%)24
(14.04%)24
(14.04%)0
(0%)12
nlc202309021213
(7.02%)12
(7.02%)171
有点
了解30
(22.73%)15
(11.36%)3
(2.27%)0
(0%)39
(29.55%)15
(11.36%)24
(18.18%)6
(4.55%)132
非常
了解0
(0%)0
(0%)0
(0%)0
(0%)0
(0%)0
(0%)3
(100%)0
(0%)3
由表2可以看出,由于我们调查的对象主要以居民为主,学生人数比例控制的较低,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比较高,所以相对于其他职业人群,学生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有点了解”占学生总人数为66.6%,企业员工中“有点了解”的比例为62%,选择“第一次听说”的的三个人为已退休老人。
2.2 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来源和关注程度
在309位调查者中,有171位回答“听说过但不了解”和132位回答“有点了解”属于中等认知度,占到了总人数的98%,仅有2%的人对转基因食品从不关注或非常关注,这些数据显示,武汉市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关注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对于转基因标识的关注度以及转基因标识的必要性,我简单做了一个交叉分析,清晰的展示目前人们对于转基因标识的关注程度,如下表3:
表 3转基因标识关注度
x
yA非常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小计
A经常留意99(94.29%)3(2.86%)3(2.86%)105
B偶尔留意96(80.00%)9(7.50%)15(12.50%)120
C没有留意63(75.00%)3(3.57%)18(21.43%)84
很显然,对于经常留意转基因标识的居民而言,他们认为转基因标识是很有必要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的,但是偶尔留意甚至是没有留意过的居民也认为有必要设立转基因标识,这使我们注意到转基因标识的重要性,以及居民对于目前市场上食品的不信赖程度。并且居民认为普及转基因知识有必要的人占到80%以上,所以居民对于转基因的渴望关注度还是很高的,我们设想,居民认为通过转基因知识的普及可以粗略的知道转基因对人体健康是否存在危害,这关系到转基因的未来发展和推广程度。
2.3 调查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未来发展预期
在以前的调查中,由于地区不同,各地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态度呈现差异,但从总体上来说,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处于防备状态,本次对武汉市居民的调查结果同样呈现出这个大的趋势。在309个被调查者中,54.37%(超过半数)的居民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谨慎对待”,有28.16%的居民是“抵制”的态度,其余8.74%的居民分别持有“支持’和“无所谓”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对于转基因食品整体是处于怀疑和不了解的状态当中。居民对转基因的不了解和怀疑导致大多数居民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对待的态度。通过对问卷分析,可以发现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认为是对转基因的不了解占63.11%,各渠道的负面消息较多占比50.49%,相关知识普及的缺乏占比43.69%,政府部门对于转基因的相关消息不透明占比42.72%等,由此可见,对转基因的不了解仍然是制约居民选择转基因的重要原因。
调查中,我发现,当居民被问到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食品时,很多居民并没有给出选项中的回答,他们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不清楚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因而无法做出公正、准确、合理的判断。如果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没有危害,这项技术当然可以发展;如果这项技术存在危害或者隐患,理应不该发展下去;或者理性来讲认为是可以发展但不可以广泛应用。
3 结论和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武汉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处于中等偏下的认知度水平,同时新闻媒体是居民了解转基因食品的重要媒介。整体上来说,武汉市居民对于转基因食品处于怀疑和担忧的状态,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较低,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预期一般偏保守。
这项结果与之前的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有所不同,我们对此结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结果如下:
(1)政府对转基因的相关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够,居民普遍对转基因食品了解较少甚至不了解,导致居民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始终处于怀疑和不确定的状态;
(2)对于转基因食品,各方面的负面信息报道较多,国际国内各大媒体都曾经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过负面的报道,英国的普斯泰(Pusztai)事件、美国的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加拿大“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事件、欧洲转基因玉米争议事件等,在没有科学证明的情况下,这些负面消息给人们的认知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以至于每提到转基因食品,居民整体表现出担忧的状态,这与之前的负面报道分不开;
(3)政府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消息不透明,对于社会上众多的负面报道和非科学证明的消息,政府和科研部门并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回应,最终增加了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猜疑。
针对目前的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转基因食品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此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加大对转基因知识的普及力度,进入闭塞的社区和农村地区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了解转基因,对转基因不再陌生;
(2)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媒体的监督力度,督促媒体部门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从报纸杂志、新闻、互联网上了解到转基因的真实消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季焜,仇焕广,白军飞.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J].中国软科学,2006(2).
[2]余婷,邓心安.转基因食品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7).
[3]张芯蜜,刘小侠,邓敏达.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20).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樊佳欣(1992—),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农业。
调查显示,本科以上学历、已婚有子女、家庭年收入在12-25万元的女性消费者是有机食品市场主力消费群体,占59%。
蔬菜、粮食、水果的消费率居首,包括肉制品、奶制品、水产品等在内的其他有机食品的普及率达到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群体跨品类消费的特征十分明显。
受访者对有机食品市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 21%和 58%。当被问及期望改进方面时,“行业规范管理”、“商品丰富度”、“商品品质”三项居前,被选率分别达到58.7%、54.8%和 51.5%。
高频购买和较高价格承受力突显消费认同度。从购买频率看,受访人群中,两三天购买一次有机食品的比重占 44%,每周购买的占36%,合计达80%。单次消费达 100 元以上的占 37%,200 元以上的占28%,合计达 65%,表明有过消费经历的人群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度和忠实度达到较高水平,整个市场的健康度和持久性较强。
连锁超市仍是有机食品的主流销售渠道,线上消费规模 正在迅速扩大。调查显示,分别有 79.5%和 78.2%的消费者在大型综合超市和生鲜(进口)食品超市购买过有机食品,大幅高于其他业态。有37.0%的消费者曾在网上商店购买。有机食品的标准化、订购的便捷化、冷链物流的成熟化正在推动线上渠道销售规模迅速扩大。
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是这些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当被问及购买有机食品的动机时,分别有77.5%和73.2%的受访者选择“健康”和“品质保证”,这已成为有机食品拓展市场份额的金字招牌和核心竞争力。蔬菜、粮食、水果的消费率居首,包括肉制品、奶制品、水产品等在内的其他有机食品的普及率达到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群体跨品类消费的特征十分明显。
在挑选有机食品时,分别有 70%、67%和 65%的受访者会关注“新鲜度”、“安全性”和“营养”,对“包装”的关注度最低,仅有 27%,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用消费的比例达到相当水平,有机食品正在逐步融入百姓生活。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不能区分或错误区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专业概念。另外,当被问及有机食品种植过程中化肥的使用情况时,受访者也表现出“迷茫”,显示有机食品的概念和标准亟待规范和普及。
尊敬的先生和女士:
你们对我们如今的食品安全有多少的认识呢?你们了解如今我们吃的和喝的安全吗?你们知道如今的安全食品隐患都是怎么出现的吗?你们对如今的社会食品安全有什么想法吗?请填写如下的问卷调查,在你认为你的选项上打√。
一:基本资料
1:您的出生地点——
2:您的现在年龄——
3:您的现在学历:
<1>小学文化程度<2>初中文化程度<3>高中文化程度<4>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 4:您现在如今所在城市——
二: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了解
1:您平时经常购物吗?
(1)很少(2)经常(3)频繁
2:您购物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吗?
(1)从来没有(2)偶尔出现(3)经常出现
3:您是否了解什么叫食品安全?
(1)是(2)不是(3)含糊不清
4:您认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吗?
(1)一点不严重(2)有点严重(3)很严重(4)非常严重
5:您了解如今现在中国食品现状吗??是怎么样的——
(1)不了解(2)有点了解(3)了解(4)深入分析了解过
6:您一般通过那些渠道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多选)
(1)电视(2)新闻(3)广播(4)收音机(5)电脑(6)现实生活(7)报
纸(8)其他——
7:您认为现在主要面临那些食品安全问题很严重:(多选)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
(2)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
(5)其他——
8:在你生活周围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吗?
(1)出现过(2)没有
9:你怎么看待这些食品安全问题?
(1)很不放心(2)关心,但是自己的食品没问题就不在乎(3)很关心(4)很是在乎,必须严厉查办
10:你认为出现食品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
(1)监管疏漏(2)法律力度执行不力(3)欠缺考证盲目定论(4)、益驱动逃避责任(5)政策法规不健全(6)媒体误导草木皆兵(7)标准滞后(8)其他——
11:您是否对如今的食品放心?
(1)是(转15)(2)否(继续12)
12:假如不放心,你会不会做点什么来维护自己安全,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1)是(2)否
13:您认为您能坐什么来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1)去做讲座,宣传(2)让人们感觉的自身的利益受害来维护(3)相周围人宣传,极力拥护安全食品,反对垃圾食品(4)其他——
14:您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严重吗?
(1)认为(2)不认为
16:您自己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会怎么办?
(1)举报(2)忍气吞声,但是找生产商私了(3)不闻不问,就当倒霉(4)其他——
17:您认为如今问题谁责任最大是谁
(1)政府(2)生产商(3)销售商店(4)其他——
目前保健酒已成为酒类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喝酒,喝保健酒正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山东是酒水生产和消费大省,保健酒近年来发展迅速。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城市,保健酒市场更是一片火热,保健酒已经开始走进济南的千家万户,成为市民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为普及饮酒保健常识,让市民科学、合理地消费保健酒,济南时报联合舜网开展了济南保健酒市场调查问卷活动,调查活动得到济南日报、都市女报、当代健康报和人口导报等媒体的支持。调查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网友以及保健酒厂商的广泛关注,主办方共回收信函问卷2879份,其中有效问卷2788份;网络问卷7895份,有效问卷7692份;短信和书面问卷845份,其中有效问卷780份。整个调查活动共回收问卷11619份,其中有效问卷11260份,有效问卷比例高达96.91%。随后,活动主办方邀请相关数据分析专家和行业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整理,并将其完整反映在“济南保健酒市场消费白皮书”中。
为了探究济南保健酒消费市场的具体组成结构,济南保健酒市场消费调查活动针对消费人群进行了专项调研,发现我市保健酒消费的人群结构有以下特点:济南保健酒消费市场大,饮用保健酒的消费群体年龄覆盖18岁以上各个年龄段,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40岁以上是保健酒消费的主力,占所有消费人群的57%;其次是30-40岁、25-30岁的两个亚群体,所占比重分别为20%、16%,权重基本相当,18-25岁是保健酒消费比例最小的群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整个食品产业链发展的世界性问题, 受到各国政府、食品企业、消费者以及专家学者等的普遍重视。然而, 无论是国际社会发生的“夏威夷牛奶杀虫剂污染事件”“日本雪印牛奶大规模中毒事件”, 还是我国国内发生的“阜阳毒奶粉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 乳制品似乎一直是食品安全问题状况频出的一个行业领域, 这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任, 成为消费者购买乳制品决策的关键因素, 并且严重影响到整个乳制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根据消费者的品质识别能力, 商品品质可以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1], 而对于目前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而言, 大多数乳制品的经验品和信任品品质特征较为明显, 也就是说, 消费者在消费购买前甚至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判断产品品质的好坏。因此, 对乳制品来说, 比其自身品质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这些品质的主观认知[2]。1993年的一次全英调查数据显示, 45%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他们认知到食品污染风险的存在, 就会选择放弃他们目前正在食用的食品, 而不管这种风险是否真的存在[3]。也就是说,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以及风险的沟通是影响消费者乳制品购买的重要内容。
二、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理解
风险认知是心理学领域的概念, 一般来说, 风险认知是用来描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其对风险的判断。谢晓菲等 (1995) 认为, 风险认知指个体对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 尤其强调由直观的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个体认知的影响[4]。关于公众的风险认知结构, Paul.Slovic等 (1987) 通过因素分析, 得出风险认知的两个基本维度:一个是忧虑风险 (Dread Risk) 维度;另一个是未知风险 (Unknown Risk) 维度[5]。刘金平等 (2012) 认为, 个体因素、期望水平、风险沟通、风险的可控程度、风险的性质、知识结构等是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6]。
Dowling et al (1994) 认为, 消费者的风险认知 (risk perception) 是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对不确定性或不利的结果所做出的判断或推论[7]。王二鹏 (2012) 认为, 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分为情景信任和品质信任, 提出建立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监测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与信心恢复机制等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8]。赵源等 (2012) 认为, 公众对当前国内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较低, 对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比较关注, 随着食品安全危机的发展, 公众的风险认知、信息需求以及再购买意愿会呈现出阶段性特征[9]。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受到个人特征、以往的经验、对风险承受的能力、信息的获取与沟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很多研究一致表明, 心理因素对消费者风险认知的影响比实际的食品安全危害的影响力还要大。因此, 加强风险沟通与管理, 缓解消费者在风险认知方面存在的过度恐慌心理和焦虑情绪, 重建消费者食品消费的理性思维,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鉴于近几年在乳制品行业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本文以消费者对乳制品消费的风险认知为调查内容, 对影响消费者乳制品风险认知因素进行调查, 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识别损害或增进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的因素, 有针对性地提出增进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对策, 为政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以及相关食品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因素分析
民以食为天,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是关系每个人的大事, 过去几年, 不论是世界还是我国,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对食品的放心程度, 在选择食品时, 每个人十分关注食品的质量、包装、生产厂家、甚至是相关媒体的报道等。结合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因素, 根据研究经验, 参考相关文献, 我们列出了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因素 (主要以乳制品为例) , 分为3个方面:一是有关食品生产企业的相关因素;二是关于外界的相关变量, 主要涉及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方面;三是关于人口统计的因素。
(一) 研究数据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二元probit模型构建
1. 研究数据。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61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572份, 回收率93.7%。本次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其中男性受访者为288人, 占50.3%, 女性受访者为284人, 占49.7%。受调查者中以企业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居多, 分别占23%和13%, 高中以上学历者占到整个受调查者的60%以上。其中, 多数受访者独立生活, 也就是说, 自己独立选择食品, 所以本次调研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消费者对当前乳制品安全现状极不放心的比例为10.51%, 不放心为23.65%, 有点不放心为37.56%, 选择还可以接受为25.39%, 对乳制品放心为2.89%。
2.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二元probit模型构建。
研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知的情况, 也就是消费者认为当前的食品安全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 而使得消费者作出上述判定的因素为消费者本身的年龄、性别、职业、食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品牌、消费者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等多个方面。所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Y, 应是一个因变量为虚拟变量的经济计量模型。Probit概率模型 (1) 采用的是累计正态概率函数。假设每一个个体都面临二选一的选择, 且其选择依赖于可分辨的特征, 目的在于寻找用来描述个体的一组特征, 并发现该组特征的个体所做某一特定选择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令Y代表一个虚拟变量, 消费者认为目前的食品状况安全时, Y等于1, 消费者认为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安全时, Y等于零。然后对每一个消费者, 假设是Zi*使指标改变选择的关键值, 则:
Y=1, Zi>Zi*表示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问题放心
Y=0, Zi≤Zi*表示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问题不放心
由于Probit模型假设Zi*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因此Zi*小于 (或等于) Zi*的概率可以用概率分布函数计算。
式 (1) 中, Pi作为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的选择概率, 可以近似利用调查数据中的相对频率替代;Y是一个二分变量, 表示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问题放心与否;F (X) 为形如标准分布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设每一个样本都存在一组变量Xi (X1i, X2i, …, Xni) , Xi是影响第i个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n个因素, 即文中的食品品牌、企业规模等变量。对式 (1) 求逆函数将其变为:
式 (2) 即为probit模型。
3. 模型变量的说明。
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感觉设为因变量, 影响因素为自变量, 其中因变量的取值有:1.极不放心, 2.不放心, 3.有点不放心, 4.还可以接受, 5.放心, 将1~3定义为0 (不放心) , 4~5定义为1 (放心) , 采取二元probit回归, 因变量Y的取值为0或1。其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定义见表1。
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本文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将所有变量引入回归方程, 对变量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然后剔除显著性不高的变量, 得出估计结果。
从回归结果得到显著性影响因素。食品生产企业因素方面, 食品的品牌 (P=0.0006在1%水平下显著) 、食品生产企业保证食品安全 (P=0.0363在5%水平下显著) 和问题奶粉被回收销毁的可能性 (P=0.0062在1%水平下显著) 这3个影响因素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成正相关, 与预期的方向一致, 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 食品的品牌、食品企业的诚信还是对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的。而企业规模 (P=0.03在5%水平下显著) 表现为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呈现负相关, 这与事先的预期相矛盾,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近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于大规模的食品生产企业所致。同时, 可能与企业扩张规模提高了企业管理风险有关。这与刘呈庆等的乳制品企业三聚氰胺污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从消费者因素方面看:性别 (P=0.0262在5%水平下显著) 和年龄 (P=0.0027在1%水平下显著) 两个因素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成负相关, 可以看出, 年龄越大以及女性消费者会更为担心食品安全问题。除了消费者和企业以外的因素方面:电视新闻 (P=0.0513在10%水平下显著) 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及时公布 (P=0.009在1%水平下显著) 与政府监管 (P=0.0282在5%水平下显著) 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 这与预期的影响方向一致。而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制度的了解 (P=0.0015在1%水平下显著) , 新闻媒体的知识, 互联网信息等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成负相关。在这里, 涉及网络和新闻媒体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呈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 消费者难辨真假, 同时, 消费者对新闻媒体报道相关食品安全事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怀疑。而对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了解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呈负相关这一点, 与我们预期的方向相反, 可能的原因是那些关注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人, 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 这些人往往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更为担忧。
四、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对策
(一) 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
从以上的分析中, 可以得到品牌在1%的水平下显著, 可见, 品牌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认知上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 在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 作为食品生产企业, 加强品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食品行业, 有像麦当劳、百事可乐、星巴克咖啡等全球知名品牌。当然, 建立这样全球知名品牌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但是, 从这些成功品牌的建设与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首先, 食品质量是品牌得以发展的基础, 高质量的产品是任何企业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必备条件, 麦当劳的汉堡包价格比我们普通市场上卖的汉堡包的价格要贵2~3倍, 可是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选择买麦当劳的产品, 原因在于麦当劳的产品在口感, 卫生等方面的质量较好。其次, 品牌建设还涉及产业链的建设。发达国家现在都在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产业链建设, 从乳制品的“三聚氰胺”问题, 我们发现, 由于牛奶中“三聚氰胺”超标, 致使以牛奶为原料的奶糖以及其他相关产品出现问题, 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受到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讲, 我国出口的食品之所以受到进口国严格的检验, 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们很难保证所生产食品的整个产业链全程的高质量。
(二) 食品生产企业要积极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食品生产企业承认食品安全问题并积极改正是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食品生产企业, 坦诚承认食品安全问题, 使广大消费者及时了解问题食品及其去向, 对于减少消费者的猜测甚至恐慌是有很大帮助的。在问卷中有问及牛奶中的苯甲酸的问题,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 消费者对于乳制品中检出微量苯甲酸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 认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各地牛奶品种的差异, 饲草、饲料、饮水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 含量可能也会有高低不同, 在乳制品中检出微量的苯甲酸属正常现象。”的解释是可信赖的。可见, 对于消费者来说, 及时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加强其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对于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问题, 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 也是影响消费者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整合食品安全相关各个监管机构的职责, 做到各个部门责任明晰, 不要发生面对食品安全事故, 各相关监管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另一方面食品安全各相关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要责任到人, 奖罚分明, 切实提高相关执法者的责任意识。
(四)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沟通
对于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的渠道,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 消费者认为电视媒体的可信度较高, 而网络的可信度较低。究其原因, 主要是广大消费者还是认为现今网络上的很多信息不可靠, 而电视信息经过编导等相关人员审核, 其可信度较高。食品生产企业可以选择电视媒体作为其宣传的媒介, 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同时, 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其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 普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 使消费者了解各部门的职责, 做到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 能够及时找到相关部门进行解决。
摘要: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 在对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识别损害或增进消费者信任的因素, 通过食品安全规制对风险认知的影响, 得出食品的品牌, 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及时公布等为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企业方面因素, 电视媒体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有正向引导作用, 消费者的年龄、性别, 影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 提出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对策。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塑化剂饮料”“速成鸡”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关注,引发公众信任危机。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食品安全监管意义重大。
一个完整的食品链条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由于涉及主体众多、环节复杂,单靠政府部门的监管以及企业的自律,无法做到对食品安全监管全过程的无缝隙管理。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看,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必须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食品企业、消费者、媒体、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监管体系。在公共治理框架中,消费者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治理主体。同时,在食品安全公共治理网络中,消费者作为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和最切身的体验者,也是公共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是落实民主政治、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广大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为食品安全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如刘丹松[1]主张以法律为手段来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于志勇[2]主张吸收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谭德凡[3]主张重构和反思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体制,形成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格局;颜海娜[4]主张完善政府规制,打造“整体政府”,以解决多头管理等监管缺失问题。已有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中以消费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非常有限。本研究拟立足公共治理理论,以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着力从消费者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参与渠道、参与保障等方面去探讨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路径。
1.食品安全监管多元参与机制构建的根本要求
食品安全监管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参与不足。[5]公共治理理论于1990年代兴起之后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它主张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治理网络,谋求善治和维护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公共治理理论为研究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审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质上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食品企业、消费者、媒体、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监管格局。因此,食品安全治理目标的实现是政府、食品生产企业、第三部门等组织间互动协调的结果,而不是贯彻政府单方面行政指令的结果。在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所依靠的是合作网络的权威,而不单是政府的权威。[6]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断增强,有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强烈诉求,而且消费者可以结成团体更好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从而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一种特殊的力量。
2.食品安全监管自身特性的客观要求
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性,体现为复杂性、广泛性、长期性、危害性等特点。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经由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存储、流通、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甚至还要经由多个国家生产、流通。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非常复杂,单靠政府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应用于食品行业也兼具两面性。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添加剂等已经运用到食品链条中,从而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和复杂。同时,食品安全问题还具有长期性,需要常抓不懈。单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突击检查,不能做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危害性强,一旦发生就可能酿成公共危机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广泛性,要求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多元参与机制,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管。所以,消费者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必然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之一。
3.消费者自身优势的必然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但消费者有自身的特点,可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力量。首先,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参与意识较强。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食品安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是受益还是受害。所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极高,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愿很强。其次,在食品问题治理中,消费者可以提供原始资料。食品问题涉及领域较多,消费者通过自身选择、购买、消费过程,切身体验到食品相关问题,消费者掌握的食品信息往往是政府监管部门所缺少的,而这些信息对于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郑州市400份消费者调查问卷为样本,采取偶遇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地点选取郑州市金水区、中原区、二七区的部分超市、公园、学校、居民区等人流量大的地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回收率100%。在后期的分析中,运用了Spss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1.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环境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食品安全环境的满意度反映了郑州市民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从表1所示的调查结果看,只有2.50%的人认为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很好,认为一般的有 34.50%,认为不好有待改善的占45.00%,认为不断恶化的有18.00%。有超过60%的郑州市民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持不满意态度,说明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表1 对食品安全环境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2.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调查结果
食品安全关注度是衡量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条件。从表2所示的调查结果看,只有10.75%的人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很少关注或不关注,有50.00%的人关注程度一般,39.25%的人非常关注。可见,绝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这也说明,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潜在力量。
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认知调查结果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从表3所示的调查结果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有36.00%的人表示不了解,有一般了解的占59.50%,很了解的仅仅占2.50%。
表2 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调查结果
表3 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4.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调查结果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也是制约和影响其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重要因素。从表4所示的调查结果看,消费者主要从电视、广播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达42.75%,网络占43.75%,报刊、杂志占7.75%,知识讲座占1.25%,其他途径占4.50%。可见,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且新兴的网络媒体也已成为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这些公共媒体都是相关法律政策宣传的良好平台。但专业性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讲座有待增强。
5.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途径的调查结果
从表5所示调查结果看,在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途径中,40.25%的人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同销售者或厂商协商解决,20.25%的人会向消费者协会求助,有31.00%的人会自认倒霉不采取行动。
表4 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调查结果
表5 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途径的调查结果
6.消费者不采取维权行为的原因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消费者如果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对维权途径不了解而不予追究的占25.00%,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而自认倒霉的占32.26%,认为维权成本太高而自认倒霉的占25.80%,对相关部门不信任而自认倒霉的占16.94%。由此看出,消费者在维权或举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这同样制约着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表6 不采取维权行动的原因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对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消费者作为一支特殊群体,对于食品安全关注度较高,但是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有待增强,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渠道不畅,遇到食品安全纠纷时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
1.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关注度较高但满意度低
从调查结果分析,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高,而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并不乐观。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对相关部门和食品企业持不信任态度。同时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行为和食品安全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很多消费者在选择购买食品时,会关注网络披露的食品行业信息以及产品包装信息。这说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及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2.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有待增强
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愿较强,但是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有待增强。制约消费者参与能力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认知有限,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渠道单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与企业的博弈中处于劣势。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主要通过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获取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信息,而作为专门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渠道——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则比较有限。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让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食品安全知识竞猜等走进社区、走进超市、走近百姓。其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较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政策很了解的消费者仅占2.5%。可见,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意识不强,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普及相法律法规知识,以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3.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渠道不畅
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渠道不畅通,维权途径效力低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维权途径主要有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等。从调查结果看,消费者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通过求助消协调解、提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维权途径运用较少。这说明现有的参与渠道和维权途径并不畅通,这些渠道并未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原因在于,消协作为社团组织没有强制力,实践中消费者消费前一般不会签订书面仲裁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成本高且程序繁琐等。
4.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成本较高
消费者在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有31.00%的人会自认倒霉不采取行动。除了考虑到已有的监管渠道不畅通且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外,消费者在面临食品安全问题时,自身还会考虑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以及担忧打击报复等风险成本。这也制约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以及申诉举报等维权行为。
在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媒体、社会等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多元参与机制的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探索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消费者自身优势,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识与能力
构建有效的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管参与机制,离不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主动性,更需要提高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所以,必须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能力和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程度。首先,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相关媒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通过网络、电视、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掀起全民参与、全民学习的风气。相关部门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调动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如普及《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只有对相关法律法规比较熟悉,才能更好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维护自身权益。再次,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通过监督、拒买、举报等行为维护食品安全,掀起全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热潮,共同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监管的机制。
2.畅通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渠道
畅通食品安全监管的渠道,提高消费者维权的效力,以保障社会监督的实现。首先,在制度设计方面,畅通维权渠道,充分发挥其功能。如赋予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一定的强制力、完善仲裁协议制度、简化诉讼程序等。其次,创新消费者参与的形式,拓宽消费者的参与平台。如设立举报箱、工商部门进社区进商场、开通网络微博、食品安全监管QQ群等,畅通消费者参与的渠道,迅速快捷地受理消费者意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再次,实行食品企业信息透明化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和流通部门建立信息透明化管理制度,如主动邀请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通过参观、讲座、信息发布等形式让消费者真正参与到食品生产、流通过程。最后,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拓宽食品安全监督渠道。食品监管部门可以面向社会召集食品安全监督员,对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利用群众资源,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调查,从而对食品生产企业形成有力的制约。
3.完善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保障机制
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有赖于法律和制度的保障。首先,健全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于2009年6月1日实行《食品安全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在法律法规体系中明确企业、政府、消费者、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义务和责任,为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规范。具体可以考虑在食品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价、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等环节引入公众参与机制。[3]其次,建立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的保障机制。营造全民参与的环境,保障消费者参与权益,降低参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参与的安全环境,解除其后顾之忧。再次,建立消费者参与的补偿和激励机制。对于消费者正当维权、举报的费用予以补偿,减少参与的费用和成本,消除参与的经济性障碍。
[1]刘丹松.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实践问题研究与分析[J].当代法学,2012(2):156.
[2]于志勇.改革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美国的经验与思考[J].特区经济,2010(1):89.
[3]谭德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反思和重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7.
[4]颜海娜.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分析[J].学术研究,2010(5):43.
[5]宋强,耿弘.关于构建中国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探讨[J].求实,2012(8):44.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社会大众食品的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班级: 机自0904 姓名: 太原科技大学 学号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社会大众食品的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作者: 指导教师:
摘要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食品安全真正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来处理以及对于广大民众消费团体来说,食品安全知识是否健全,对中国某些食品法令是否了解,对购买食品时是否注意到食品安全等,是我们本次调查报告的主旨。
关键词
社会大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
一、问题与背景
在过去,人们愁的是吃不饱,吃不好。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吃得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科技化”。但是即便在奥运会上再多拿几十块金牌,也无法遮蔽中国人体质差的缺陷,这与人们所吃的东西不无关系。再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北京的漂白蘑菇到三氯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上海的毒龙虾,再到最近柑橘中的蛆虫事件、“毒西瓜”等“黑幕”的曝光,瘦肉精、苏丹红、激素、添加剂、色素等名词使人们“闻风丧胆”,使得民众迷茫着到底吃什么才是真正放心的,一时间食品的安全问题 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和民众关心的重点。而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企业、消费者是主体,国家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协调,企业依靠它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技术来保障食品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者的态度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法治化、民主化的推进也会使政府越来越多的倾听大众的声音,消费者在改 进食品安全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就主要体现在居民的食品消费安全意识上。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生产厂家在产品材料上的优劣和生产环境的卫生与否,也不仅仅体现在销售者在销售产品时的偷工减料,而且还体现在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的考量和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比如有些食品本身是不存在不安全因素的,但是某两种或几种食品混合在一起会导致食物中毒,如果消费者对这方面的知识不了解,那么就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不注重它的安全因素,比如不看所购食品是否标有生产日期等食品的基本信息,还有的人明知道类似烧烤、麻辣烫等食物对人体有害,但还是会 去购买,这种行为便是对不合法的生产者的一种纵容。另外还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可能患有某种疾病,有些食品是禁止食用的,但是他可能为了想一饱口福或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使得他食物中毒。由此可见,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意识对今后的食品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即消费者在遇到安全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否恰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很多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如果没有很大的必要,他们一般都会把这些只当做 是自己倒霉,不主动去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很少有人去消费者协会等维权部门举报。尤其现在一些老人在碰到这类情况时,觉得自己没有那些精力去投诉之类的,也不想因为这些“小事”麻烦自己的子女,厂家和商家便往往利用消费者 这种薄弱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来牟取利益,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流传”到国外,严重损害了我国的信誉度。甚至三氯氰胺的问题还是首先由国外研究人员发现的。从本质上说这些问题都是厂家唯利是图导致的,但是获得最大利润是每一个生产者的最终目标和本质特征,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中国和国外的生产者一样,都想谋求利益,但是国外居民的安全消费意识以及维权意识比中国居民要强很多,因此一个国家的信誉度便在此产生了区别。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25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另有80份有效网络问卷。
三、调查总体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参与问卷的人员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街道居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学生等,其中男性占 48%,女性占 52%;家庭人均月食品消费支出 300-500 元占 56%。
(二)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调
查显示,76%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有36%消费者知道国家对哪些食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注意查验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占42%;通常在超市或商场购买食品的占52%,选择农贸市场的占49%;采购食品时最关注质量优先的占57%,关注价格的占46%,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已逐渐由“价格优先”逐渐向“质量优先”转变。二是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的问题相对集中。担心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占33%,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超量使用问题占50%;担心注水肉、病死牲畜肉的占63%;担心垃圾肉、油流入餐桌的占80%。被认为最不安全的食品,儿童食品占63%;饮料占58%。被认为食品最安全的消费场所,超市63%。三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已成为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常识的主要途径。调查发现,53%的消费者通过报刊杂志了解食品安全常识,93%的消费者通过电视广播获取,17%的消费者通过亲朋好友获取,17%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获取。四是八成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在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 72%,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 1%;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 62%,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五是部分人法律意识较强,其中食品变质投诉最多。消费者投诉超市最多的则是食品腐烂变质,占投诉的28%左右;而食品标识不符、销售过期食品、商品里面有杂物异物等也是消费者主要投诉的问题。六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理念不一。(可能由于知识层次和生活理念的城乡差异)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据调查,城市消费者中,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 62%,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 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24%仍首选价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七是广大消费者对国家监管部门普遍不满或表示不理解。80%的被调查人表示对监管部门很不满,认为他们没有做到其监督的有力性。只有12%的消费者表示对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措施的理解。八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呼声。消费者集中认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采取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严格食品检验检测制度等措施,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才能保证食品安全,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
(三)相关对策
1、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管理,对出、入境的食品做好把关检查工作,积极开展“打假”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加强对食品市场的规范。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力
度。切实做好对食品市场的规范、安全、检查、监督等工作。
2、消费者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对不合格商品进行投诉建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的展开。在购买食品时加强安全意识,认真查看生产日期、生产商标、保质期、安全标识、国家质量认定标识等,以防上当受骗或者购买有毒害作用的食品。
3、“追根溯源”的说,食品生产最先在于生产厂家,由于厂家为利润性质的生产,所以对于安全问题可能会忽略,社会应当对其普遍监督,使食品生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保护人们的消费安全、食用食品的安全。
4、广大食品消费者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地学习,另外,社会也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某种程度上可以把食品安全知识列为教育项目的内容。使全体人民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5、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要让胆敢以身试法者有所“畏惧”。无论是大小品牌还是大小企业,一经查处,严惩不贷。全力避免一切腐败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逐步消除政府、企业、经营者及检测者的信誉危机。尤其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打造城乡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6、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形式多样化。除了对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介入监督和曝光外,新闻媒体还应多做些增强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消费,不盲目贪便宜。告诉消费者怎样来区别食品是否安全,一旦遇到假冒伪劣产品,该怎样进行举报,怎样为自己维权。
7、多听取相关代表和广大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民以食为天,各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置于高度重视的位置,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多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馈,让老百姓买到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 附录
关于社会大众的食品消费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首先感谢您于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希望您能够如实填写。我们的问卷调查属于不记名调查,您在本问卷中的所有私人信息都不会被泄漏,请您放心填写。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B、18-25 岁 C、26-45 岁 D、46-60 岁 E、61 以上
3、您的学历: A、中学或以下 B、大学 C、研究生或以上
4、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 A、800 元以下 B、800-1500 元 C、1500-3000 元 D、3000-5000 元 E、5000-10000 元 F、10000 元以上
5、您的家庭人均月食品消费支出: A、100 元以下 B、100-300 元 C、300-500 元 D、500-1000 元 E、1000 元以上
6、您所在的地区: 省 市
7、您的身份: A、从事与食品、饮食等有关工作 B、负责家人的饮食 C、其他
8、在日常生活中,您关注食品安全吗? A、关注 B、不关注 C、无所谓
9、您有没有买到过不安全食品? A、经常会遇到 B、有过,但很少 C、从来没有过
10、您决定购买食品的理由: A、价格优先 B、质量优先 C、价格质量并重C、想吃就买都不关注 D、其他
11、您选购食品时主要关心(可多选): A、价格 B、生产加工企业名称、地址 C、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期)D、配料 E、产品认证标志F、产品说明 G、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 H、无公害 H、其他
12、您了解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之间的差别吗? A、非常清楚 B、了解一些 C、不清楚 D、不关注
13、食品安全方面,您最担心的问题是(可多选): A、添加剂超量使用 B、转基因食品 C、没有明确标识的 D、散装食品卫生 E、食品过期变质F、食物中毒问题 G、蔬菜中农药高残留问题 H、病死牲畜肉问题 I、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J、其它
14、各种不诚信的食品生产或经营行为和现象中,您遇到最多的是: A、以假充真,以次充好B、缺斤少两 C、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D、利用大众媒体虚假宣传E、过期食品仍销售F、其它
15、您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可多选): A、无 B、注水肉 C、病害肉 D、有害物超标 E、三无产品 F、过期食品 G、包装不合格
16、您购买食品通常选择以下哪些场所(可多选): A、超市 B、便利店 C、农贸市场 D、路边早/夜市 E、其他
17、您认为最安全的食品购物场所是: A、批发市场 B、农贸市场 C、超市 D、便利店 E、马路市场 F、其他
18、您认为不安全的食品有(可多选): A、蔬菜、水果 B、儿童食品 C、鸡蛋 D、水产 E、粮油 F、调味品 G、糖酒茶H、饮料
19、对于食品添加剂,您的观点是: A、有化学合成和天然物质两种 B、添加剂都有害,食品中不该用 C、凡列入国家标准中的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D、只有列入国家标准中的添加剂,按使用范围和限量才是安全的 E、为了色香味,使用添加剂无所谓F、不知道
20、您知道目前国家对哪些食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QS”标识吗? A、知道 B、只听说过,具体哪些产品需要不清楚 C、不知道
21、您是否知道购买食品时应关注食品包装标签的哪些内容吗? A、知道应看清食品标签标准中哪些内容 B、只听说过,具体不清楚C、一点都不知道
22、您知道负责食品安全的主要职能部门是: A、农业部门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F、公安部门 C、食品和药品监督部门 G、城管部门 H、不知道
23、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向有关部门投诉:A、投诉B、不投诉(若不投诉的原因有: A、不知道如何投诉 B、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自认倒霉 C、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投诉)
24、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是: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 B、问题存在,但有信心解决 C、问题不大,无所谓
25、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您认为: A、到位 B、一般 C、不到位
26、为了搞好食品安全,以下措施您认为哪一项最有效? A、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B、对销售不安全食品的市场进行查处C、对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严加惩罚D、曝光典型案件E、倡导诚信经营F、行业加强自律G、普及科学消费知识,提高购买者的感观鉴别能力 H、其他
27、如果买到劣质食品,您会采用以下何种方式维权? A、与经营者交涉 B、向消协投诉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其它
28、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可多选)A、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 B、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C、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 D、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缺乏配合
29、您平时都从哪些途径获取食品鉴别的知识?(可多选)A、他人的购买经验 B、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C、电视广播 D、网络 E、相关的知识讲座F、其他
【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问卷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南瓜保健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5-25
保健食品10-28
保健食品审评规定06-17
保健食品研发流程09-23
保健食品宣传资料11-15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07-03
保健食品的新贵——番茄05-29
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05-30
保健食品中不得加入09-09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