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1篇)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1

一、农村生产情况

当前农村生产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由于近年国家每年都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格,粮价的提高给粮农带来的收益显而易见,调查户中,有40%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有26.7﹪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其中只有13.3%的农户小农产品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

2、农户种植意向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从我区农村所在的生产条件和农产品市场情况看,53.3%的农户倾向于种植粮食;6.7%的农户倾向于种植蔬菜;20﹪的农户倾向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3、农资价格与去年同期比价格下降,种子价格上涨。目前我区农村农资市场尿素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调查户中有6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特平。还有2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下降,只有6.7﹪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上升。目前我区农村春耕生产种子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调查户中有46.7%的农户认为价格上涨,有26.7%的农户认为价格特平,只有6.7﹪的农户认为价格下降。据监测显示,目前我区农村市场尿素价格平均每50公斤125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0.7%;我区早稻常规稻湘早籼24号种子价格平均每公斤4.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种子价格已连续四年上涨。

4、春耕生产用水价格与去年同期比价格上涨。今年春耕生产中水价与去年同期比,60%的农户认为水价格上涨,40%的农户认为水价没变化。

5、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同比增加。据调查15户农户,有53.3﹪的农户认为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增加,有26.7﹪农户认为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减少,有20﹪农户认为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没有变化。在外务工人员随着工作经验增加、工作技能增强,逐渐适应并融入务工地的生活,有的甚至在当地购房安家,今年部分待业青年和农民工加入外出务工队伍中,因而今年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

二、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情况

1、我区农村大多数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其次是外出打工,少数是养殖业或农村工副业。绝大部分农户对于今年家庭收入增长充满信心。15份问卷中46.7%的农户家庭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外出务工,养殖业、农村工副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分别占26.7%、20%和6.6%。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愈发重视,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有86.7%的调查户认为去年的家庭收入比前年有所增加,并且他们对今年家庭增收普遍持乐观态度,有53.3%的农户预计今年家庭收入将有明显增加。

2、从目前形势看来,有30%的农户担心外出打工困难将影响今年的家庭收入,有30%的农户担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影响今年的家庭收入;担心种植养殖因受天灾病疫减产和农产品市场价格下降而影响家庭收入的农户分别占25%和15%。

3、农村家庭开支主要集中在婚丧嫁娶及人情往来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孩子上学、修建房屋、日常生活用品等五个方面,、其他依次是就医看病、购买食品及文化娱乐。近年来,随着农资费用和非义务教育收费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和子女教育费用成了农民朋友无法规避的两项重大支出。加上“婚丧嫁娶及人情往来”、“购买日用”及“修建房屋”以上五项支出集中系数之和高达86.6%。当前这些现状说明我区农民朋友的硬性支出比例过重,文化娱乐等其它消费需求依然受限。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以上情况并及早出台相关措施予以妥善解决,否则没有增加农村可支配收入而指望扩大农村消费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只有让农民收入迈上新的台阶,农村消费才能跨入新阶段。

三、加强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村消费的几点建议:

1、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消费,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积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土地流转、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或组织指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宽度,着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搞好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加大信贷保险力度,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解决农民贷款难、高风险农业生产领域如养殖业参保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着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各级政府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做好农田水利、道路、农业用电线路改造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新农村的政策引导和税费优惠政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消费水平。

3、建立规范的农资质量监督体系和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政府要加大农产品生产、供求信息的发布工作帮助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工商部门要对不具备农资经营条件的门店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严厉打击制销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物价部门要进一步稳定农资价格,控制生产资料价格的不合理上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避免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一方面要采用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农技知识推广、普及力度,本着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原则,积极引进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优化粮食产品质量,提高粮食单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预报预警制度,最大限度降低由于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村消费,宏观调控,金融创新

一、农村居民消费概况及变化趋势

1、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增加, 但收入来源渠道较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加大。近几年,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多项富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 沧州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生活消费水平逐步得到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383元、4565元, 较2006年分别增长29%、21%, 从收入比看, 沧州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收入比从2006年的2.44:1上升到2008年的2.62:1, 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从农民收入来源看, 渠道较窄, 种养殖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以2008年沧州农村居民收入为例, 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分别占全部收入的49%、10%、28%, 农业收入和劳务性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农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消费结构趋于优化, 但消费档次仍处于低层面。调查显示, 2008年沧州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3072元, 比2006年增长641元, 增幅达37%, 年平均增幅17%, 生活消费八大项的年平均增速依次达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50%, 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44%, 居住消费支出31%, 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23%, 衣着消费支出18%, 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18%, 食品消费支出12%, 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8%。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增速逐渐上升, 恩格尔系数由2006年的0.38下降到2008年的0.35, 代表着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二、制约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近几年来, 在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内需不足严重制约的形势下, 国家试图通过开拓农村市场扭转不利局面, 但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启动仍无显著效果。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农村居民消费的基础障碍。

有效消费需求的形成应具有两个基本条件, 即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如果消费者虽有购买欲望, 但没有足够的货币来支持, 就不能实现有效消费, 所以收入水平低是制约农民增加消费的主要因素。其次, 收入增长缓慢阻碍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

2、农村居民消费的心理障碍。

一是求廉性动机比较强烈。由于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物美价廉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选购商品的基本标准;二是实用性动机较为普遍。由于大多数农民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注重商品的实用性是农村消费者普遍的主导动机;三是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理念。大多数农民群众仍习惯于“量入为出、安居乐业”的传统消费方式, 攒钱操办“大事”的消费心理以及“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传统消费观念, 对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造成深刻的心理影响。四是预期消费压力增加, 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农民生活消费中建筑材料大幅上涨, 使农民生活负担有增加的趋势。农村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出现大病的医疗费用、家里的红白喜事等巨大经济压力成为农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据调查, 农民每盖一次房屋要花3到10万元, 供一个大学生上学要花4到5万元, 出现大病 (花费3000元以上的) 负担不起医疗费用的大有人在。农村居民后顾之忧多, 迫使其强制自己储蓄攒钱, 消费意愿不强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一个障碍。

3、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环境障碍。

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相对滞后, 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交通、通讯、自来水等普及率还远低于城镇, 限制了一些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 影响了农民消费。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尚未建立健全, 商品售后服务与消费者权益没有充分保障, 使农民对购买耐用消费品颇多疑虑, 消费谨慎。

三、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促进农民增收, 增强消费能力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 要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村, 将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农村。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金融信贷等方面切实向农村倾斜,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公共财政支出要向“三农”倾斜, 尤其是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生产资料购买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补贴、运用新技术补贴等, 同时要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技术服务价格, 从而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要鼓励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进入农村, 积极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

2、建设现代消费服务网络, 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业网点体系,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延伸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 激活农产品市场。废止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 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降低农村居民消费预期, 增加即期消费

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加大以社保、低保和特困救助“三条主线”为骨架的社会救助网络建设, 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及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制度, 使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困有所帮, 降低农村居民未来支出预期, 增加即期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井田, 张世晨. 新世纪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特点分析[J]商业研究, 2002, (02) .

[2]、刘艳. 优化我国农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民消费 人均收入 恩格尔系数

一、引言

我国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台阶,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仍过度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为了提高国家的竞争水平,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必须将提高自主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国家目前主要的任务。我国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大半,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农村消费情况直接体现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消费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量,所以为了进一步促进发展,国家对推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视,对农村农民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加大,农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目前农村消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善。

二、农村居民之间的消费差异状况

(一)不同地区之间消费情况的差异

通过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按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这七个方面的消费支出指标,将我国31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为四类,其中北京上海分为第一类,天津浙江和江苏分为第二类,广东福建山东辽宁海南重庆湖南内蒙古河南安徽四川江西湖北河北吉林黑龙江山西分为第三类,贵州甘肃云南青海新疆西藏陕西广西宁夏为第四类。北京上海属于国家的中心城市,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高,因此消费水平也比其他各城市高,天津浙江江苏沿海城市发展较快,人均纯收入高,因此消费水平也高,河南河北等这些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消费较为稳定,而贵州藏等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自然灾害,交通不便利等因素,使得发展较为缓慢,消费程度也较低,总体来说我国中西部地区消费程度偏低,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农村消费能力分布很不平均,对农村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这种差距。

(二)城乡之间的差异

根据《统计年鉴》给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的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的一开始3倍的差距到2013年差距仍接近为3倍表明虽然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没有缩小,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指数已经超过城镇的指数,在未来的几年城乡差距缩小有望进一步实现。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到2013年的37.7%。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的呈现下降的趋势,近几年较为平缓,恩格尔系数作为研究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数值越大代表贫困程度越大,59%以上为贫困,30%-40%为富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为富裕的程度。但由于贫富差距较大,人均达到富裕并不代表普遍富裕,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研究2000~2014年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的发展变化,从2000年高收入户的人均纯收入为5190元是低收入户802元的将近六倍,到2014年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23947.4是低收入户2768.1的接近10倍,说明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并且有增无减,根据边际消费递减理论,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才能有效的促进消费。缩短贫富差距的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近些年的数据显示随着收入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确实有所提高,收入与支出之间确实存在这某种必然的联系,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对1978年到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用spss做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99.9%,显著性概率也小于0.01说明二者的是显著相关的,再对数据做线性回归,人均消费支出作为因变量,人均纯收入作为自变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线性公式表示如下,y=0.744x+48.762模型建立的标准误差为0.004,说明这个公式确实能很好地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收入水平与消费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系。

四、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的发展变化

最近几年国家采取的各项扩大内需的政策下,如降低利率,降低资金使用者的成本压力,提高了消费的信心,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建设等农民在食品方面的消费逐渐向多元化,丰富化方向发展。由主要消费食品为粮食蔬菜,变为粮食蔬菜虽然仍居主要地位,但相对变少,而瓜果坚果奶制品这些副食的消费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耐用品数量,新建住房面积以及住房平均面积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改善农村消费水平

(一)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保医保体制机制,普及农业保险,提高基础公共服务建设水平

我国的人口逐步迈入老龄化,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逐渐加大,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了农民的储蓄动力,降低了消费能力,只有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对农村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完善农村的养老金制度,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才能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普及农业保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对各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改善消费环境,农村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保障之后,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消费。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

在传统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新型农场。农民可以将合作经营,传统的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均由专门农用机械来完成,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收获后,农产品统一联系厂家出售,不再是从前的农民各自零散买卖,也充分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年终农民按照自己的土地数量百分比来分配利润。农民收入水平可以获得很大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消费水平。

(三)大力支持农村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农村各种服务行业发展非常有限。随着现在农民收入的增加,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潜力巨大。政府可以进一步的普及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补助,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等。大力鼓励发展农村餐饮、外出旅游等多个产业,充分满足农村群众的各种需求,使农民消费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想,刘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收入结构的影响-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5):27-3

[2]刘启欣.安徽农业科学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4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现在使用的手机品牌是

A.苹果B.三星C.小米D.HTC

E.诺基亚F.LGG.其他

4、你偏好的手机品牌是

A.苹果B.三星C.小米D.HTC

E.诺基亚F.LGG.其他

5、你购买手机的心理价位是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D.3000元以上

6、你每个月的生活费是

A.1000元以下B.1000-1500元C.1500-2000元D.2000元以上

7、你每个月的手机使用花费是

A.30元以下B.30-50元C.50-100元D.100元以上

8、你多长时间更换一部手机

A.1年以下B.1年-2年C.2年-3年D.3年以上

9、你更换手机的原因是

A.手机损坏B.款式过时C.更多的功能需求D.其他

10、你购买手机时更注重手机的A.品牌B.功能C.外观D.价格

E.质量F.配置G.其他

11、你手机的常用用途是

A.打电话、发短信B.听音乐、看视频C.上网D.玩游戏E.拍照录像F.看电子书G.学习(查字典等)H.其他

12、除了基本的通讯联系功能外,你认为手机还代表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5

一、基本要求

1、安全检查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其基本任务是: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作业,防范和整改隐患。

2、安全工作除经常安全检查外,每年还应进行群众性的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

3、安全检查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必须建立企业负责和有关人员的安全检查组织,要加强领导,做好检查工作。

4、安全检查应贾彻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以查思想、查制度、查纪律、查隐患为中心,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5、各级检查组织人员,有权要求受检查单位报告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情况,提供有关资料,有权调查询问及召开座谈会,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行为,对重大隐患题,有权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并向上级报告,对畜意对抗检查者,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二、组织方法

1、矿级检奎,由主管安全的矿长组织各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进行,每月进行二至四次

2、由车间、班组检查,由车间、班组会同技术员、安全员进行,每天检查一次。井下作业安全员二十四小时跟班作业。

3、企业每年对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起重设备、矿房建筑运输及车辆以及防火、防毒工作,分别进行专业检查。

4、矿应根据本地区地理、气候特点,对降温、防署、防雨、防洪、防雷电、防风及防冻保温工作,进行季节性考查。

三、隐患消除原则

1、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要逐项分析研究,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凡班组能整改的不交车间,凡车间能整改的不交矿。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6

按照水利部农水司《关于开展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情况调查的通知》((2007)农水供函字第01号)文件要求,我局抽派技术人员组成3个调查组,于2月1日至10日深入到乐山、眉山、成都等市的8个县对3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费用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建设费用情况

1、工程建设费用的构成

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费用主要由建筑及安装工程费、设备费、建设管理费、生产准备费、科研勘测设计费、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工程预备费等构成。

2、各项税费的总量及占工程建设费用的比例

在工程建设总费用中,工程费约占95.13%,独立费约占3.39%,预备费约占1.48%。在工程费中,设备费占工程建设总费用的47.40%,建筑及安装工程费占养总费用的47.73%。税金中主要是营业税约占工程建设总费用的3%左右。在独立费中,建设管理费中各种费用与工程建设总费用的比例为:建设管理费为0.33%,生产准备费为0.35%,科研勘测设计费为1%,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为1.67%。

二、农村饮水工程运营费用情况

1、工程运营费用的构成

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费用一般包括水资源费、能源动力费(电费)、药剂费、水质检测费、管理人员工资、维修费、办公费、大修费、折旧费、管理费、税费等。自流引水工程不包括电费;规模较小、引用水质良好的地下水或泉水的供水工程不计药剂费。

2、各项税费的总量及占工程运营费用的比例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为民办实事的公益性事业,而目前的水价又低(大多为1.5元/m3),经营根本无任何利润可言。在这次调查中发现,部分县市的行政部门对农村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收取各种税费,如金堂县的云合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所交税费占其年运行成本的14.6%,这对已经举步唯艰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通过对工程运行费用的分析得出,单方水供水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能源动力费(电费)、管理人员工资、设备维护费、管理费等。电费约占40%,人工费约占25%,设备维修费约占11%,管理费约占10%。例如:大邑县青霞集中供水工程2004年开始运行时,电价为0.6元/千瓦时,电费所占比重占供水成本的40%,水厂运行在不计折旧费和没有交纳水资源费和税费的情况下还略有赢余,2005年电价涨到近0.9元/千瓦时(按非普通工业用电),单方水供水电费就超过1.3元(现行水价为1.5元/方),电费所占比重超过供水成本的51.4%,在不计管理人员工资的情况下水厂也连连亏损,水厂的运行进行的非常困难。

三、减免各项税费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征地、用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减免。许多地方对供水成本过高的问题对政府提出过一些优惠的请求,可是却进展甚微。在调查中,只有蒲江县的农村集中供水经县水利局的争取,对全县的农村供水电价已有了一些优惠,目前全县农村供水执行的电价为0.66元/度,可是这个价格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仍然是很大的负担,在不支付管理人员工资的情况下,刚能使水厂正常运行。

四、意见和建议

保障饮水安全是当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家加大了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更多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将投入运行。应高度重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供水工程的可持续运转,才能真正保障农民的饮水安全。

1、出台优惠政策,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以目前农村的经济状况来确定供水价格,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更不能实现良性运转,政府还得“扶上马再送上一程”。应出台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在用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减免,有效降低供水成本。如国家统一出具政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电价执行农灌电价格标准;减免农村供水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税费;将农村供水管理人员全部或部分纳入财政供给;在供水成本较高的地方对供水企业或贫困用水户实行水价补贴等。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能够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并能保证日常维修,实现真正的“保本微利”经营。

2、建立完善水质检测体系,降低检测成本,使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日常化。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水质检测是关键环节。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质检测费用较高,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检测网络和监测体系。虽然大部分供水工程都对出厂水质进行了检验,但次数较少、周期较长,监测力度不够。应当建立完善饮水水质检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将水质检测作为行政监测手段,检测费用不由供水企业承担。缩短水质检测周期,增加检测次数,使水质检测规范化、日常化,确保群众饮用水质安全。

3、优化饮用水资源的配置和开发,规范供水行业的监督和管理。由于参与农村饮水建设的部门和单位较多,而相互间没有很好地协调和勾通,一些地方在农村集中供水的区域内重复打井或建设其它供水工程,既增加了投资又削减了集中供水工程的供区,增大了运行成本,扩大了供需矛盾。对供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划执行。同时要加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供水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农户分散打井的规范管理,防止无序开采饮水资源。要科学确定供水规模,既要有前瞻性,又不能盲目求大。要考虑供区内现有水量的利用,对供区内的加工厂、养殖场等企业的用水量,要进行充分论证。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根据经济水平高、中、低,从江苏省选取三个区市(县级市),每个区市再以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乡镇慢性病患者1605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团队服务项目质量以及慢性病患者的知晓和满意情况。

1.2 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605位慢性病患者:平均年龄63岁,60岁以下者为19.8%,60~70岁者为34.9%,70岁以上者为45.3%;职业以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人、农民工为主,约为47.6%;受教育程度方面,文盲和半文盲占46.0%,小学学历占28.9%,初中及以上占25.1%;以家庭年收入60000元以下为主,占92.3%。

2.2 慢性病患者对团队服务知晓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有1257名患者认为健康管理团队可以提供医疗服务,占总人数的70.7%;有253名患者认为健康管理团队可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占总人数的14.2%;认为团队可以提供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病情历史调查、服务协作和其他的分别有699人、935人、366人、183人、1253人、1624人、893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9.3%、52.6%、20.6%、10.3%、68.2%、88.6%、10.0%。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知道,只有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病情历史调查和服务协作超过50%,病情历史调查和服务协作这两类服务的知晓率高导致了居民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知晓率较高,而其他服务比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知晓率只有10.3%,处于很低的状态(见表1)。

2.3 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内容满意情况

1605位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67.7%人满意,仅有0.5%不满意,还有31.8%给予了一般化评价。对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收费、医疗信誉、医疗设备配置、医疗质量、就诊程序和药品配置评价为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5.9%、68.7%、66.0%、67.6%、64.4%、66.7%、66.9%和63.7%。以李克特量表(设:非常不满意=1,不满意=2,一般=3,满意=4,非常满意=5),计算满意度得分,综合评价平均得4.25分,健康管理团队服务态度得分最高4.31分(见表2)。

2.4 健康管理团队上门服务满意情况

从团队成员上门服务的内容来看,高血压患者对病情治疗跟踪满意度最高,占85.3%,对健康档案更新满意度最低,占35.1%,糖尿病患者对病情治疗跟踪满意度最高,占88.5%,对疾病治疗咨询满意度最低,占38.7%。(χ2=3.895,P<0.05),显示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在上门服务需求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高血压患者对上门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健康档案更新,糖尿病患者对上门服务的主要需求是疾病治疗咨询(见表3)。

2.5 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本文为探讨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评价的影响因素,将评价满意和非常满意设为满意,将评价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设为不满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2.5.1 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年收入(见表4)。文化程度方面,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对团队服务满意度越低,可能是文化程度及业务素质高的人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对社会保障体系抱有更高的期望。家庭月收入呈现出收入越高,越不满意的趋势,这可能与收入越高期望值也越高有关。

2.5.2 多因素分析

以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年收入为自变量,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业与健康管理团队卫生服务满意度呈正相关,女性总满意度低于男性,可能是女性更为关注相关惠民政策;不同职业间存在差异,乡村医生、村干部、教师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外出打工、农业劳动者,个私企业职工最低。而年收入、文化程度与之呈负相关,即年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满意度越低,这可能与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期望值不同有关。

3 讨论

3.1 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内容的宣传需要多元化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慢性病患者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知晓集中于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病情历史调查和服务协作,这四类服务的知晓率高导致了居民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知晓率较高,而其他服务比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的知晓率不到30%,处于偏低的状态,所以,农村居民对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知晓率很高,但知晓情况很片面。因此,需要团队服务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深入宣传[3],比如服务内容视频讲解,面对面随访、讲座以及医生指导[4,5]等。

3.2 健康管理团队的培训和投入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配置和药品配置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团队培训内容和范围的加强,比如,在培训内容方面,针对团队成员特别需要的临床技能方面,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主要培训诊疗思路、诊断流程以及规范化管理等内容[6];在培训方式,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会议讲座、上级医生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等方式扩大培训范围[7];另一方面,医疗设备配置和药品配置的提高,需要政府稳定而持续地加大向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8],会更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3 强化团队服务资源的纵向整合

从团队成员上门服务的内容来看,高血压患者对上门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健康档案更新,糖尿病患者对上门服务的主要需求是疾病治疗咨询,这与医生对病人病情的了解程度有关。乡镇卫生院每天有大量的患者流动,医生每天诊疗的患者不固定,而村卫生室的服务范围较小,覆盖范围相对固定,医生对慢性病患者的医疗史要高于乡镇卫生院[9];另外,在乡镇卫生院接受诊疗花费的时间、费用要高于在村卫生室接受治疗。因此,提升农村居民的满意程度需要运用团队工作模式简化服务流程[10],整合纵向资源。

摘要:目的:调查农村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管理团队知晓与满意度情况,分析服务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方法:利用自设问卷有效调查了1605位慢性病患者,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0.7%认为团队卫生服务加强了,慢性病患者对团队服务综合评价得分平均4.3分,服务态度分最高4.2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年收入为显著性影响因素。结论:在农村地区应该继续开展多元化形式宣传;加大健康管理团队的培训和投入;强化团队服务资源的纵向整合。

关键词:农村地区,健康管理服务,知晓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宪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61-163.

[2]姜家俊,钱宝珠,李运权.开展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22-24.

[3]玄泽亮,张惠琴,傅华.全科服务团队基本服务内容包的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8,(3),130-131.

[4]陈宪泽,詹小清.基于全科医生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2),897-900.

[5]陈丽洁,杨文秀.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实践与构想[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30(6),439-440.

[6]吴云红,许晓光,石玮,等.辽宁省全科医生培训的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1520-1522.

[7]赵茜,廖晓阳,李双庆.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5):374-376.

[8]叶胜,周少维,余雪强.社区卫生服务激励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4):385.

[9]李冬梅.健康管理团队在农村糖尿病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4),22-24.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8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以及未来体育消费意愿等进行调查,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为提高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分析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体育消费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类型、体育消费内容、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动机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现状提出促进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高的建设性对策,其研究成果将为提高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西安市抽取16岁以上的3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情况

2.1.1 体育消费意识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如表1所示。7.8%的居民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不够,认为体育消费是浪费;认为体育消费很正常人数所占的比例为42.6%,认为体育消费促进身心健康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为29.6%,认为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为20.0%,这充分说明体育消费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2.1.2 体育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西安市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有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压力、身体健康等。从顺序来看,身体健康、缓解压力、丰富业余生活是绝大多数西安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例依次为61.2%,58%,55%。除此之外在西安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动机中追求时尚的比例为22.66%、赶潮流的比例为19.73%。随着西安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的居民都意识到体育消费的内在健身的价值,还能把参与体育消费当作一种社会交际并能提升自我。

2.1.3 体育消费内容

对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表明,随着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安市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居民体育消费内容也变的丰富多样。与我国大多数县城相比,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内容相差并不多,只是在百分比的构成上与其他地方有些微差异。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运动服装鞋帽是西安市居民的主要消费内容,其所占比例在所有消费内容中位居榜首,体育彩票16.67%的比例居于第二,体育比赛门票却仅有2.59%,其所占比重相当小。随着人们注重体育锻炼,意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的同时,参与型体育消费在西安市的发展不断增长。

2.1.4 体育消费水平

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就占了59.26%,每月体育消费在101-200元的占了25.93%,也就是说西安市人均每月体育消费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居民占了85.19%,说明西安市人均每月消费水平偏低。

3 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3.1.1 总体而言,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形势良好

近年来,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其体育消费意识也呈现不同趋势,体育消费意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和国内体育人文环境的不断改善呈快速增强态势,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3.1.2 西安市居民体育生活的情况基本良好

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各种各样其健身项目也多种多样,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环境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3.1.3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运动服饰和体育彩票在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运动服装的消费市场中,民族品牌在西安市表现出相当大的竞争力;经营性健身场所也不断的涌向西安市的体育消费市场;体育彩票在西安市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户外运动、体育旅游和观看体育比赛参与体育培训等也逐渐成为西安市体育消费的一种潮流。

3.2建议

3.2.1 加强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利用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在为居民社区和休闲地配置大众健身体育器材的同时,也可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模式,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

3.2.2丰富体育用品的种类

政府应采取措施,制定政策,吸引体育经营消费人才,进一步了解不同层次人群的体育消费需求,应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的体育爱好者的兴趣,开发多类型和多层次的体育消费品场所。

3.2.3 进一步创造西安市体育消费的市场环境

加大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体育公共健身的场所,政府可以降低盈利性健身场所的税收,鼓励商家引进新的运动品牌服饰、器材,政府鼓励居民观看赛事运动。

3.2.4 提高居民的经济水平。

提高居民的经济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体育消费积极性,促进体育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体育健身健美、愉悦心情的功能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吴红梅.河南郑州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河南科技,2010,(06):10-12.

[2]杨明霞. 厦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主成分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孙云樵.吉林省城市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结构与发展策略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作者简介】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9

一、调查组织

县政协第六届四次会议之后,我镇立即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就本次调查的组织和操作方法进行了专题研究、周密部署。接着,由乡政协联工委牵头,抽调财税、农经、教育等有关部门的人员成立了调查小组,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研。

调研小组采取数据统计与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认真搞好资料搜集、数据摸底、汇总分析等数据统计工作,一方面通过走访和座谈,广泛听取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镇村两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基本保证了调查数据的准确真实与情况意见的客观全面。

二、基本情况

鸭田镇地处隆回极北,毗邻新化,下辖26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2.6万,农业人口7760户,耕地总面积1.72万亩,土多贫瘠,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村经济十分落后,村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近几年来因受“地下六合彩”冲击,经济发展停滞,农村经济更为萧条。

通过调查,全镇历年累计农村税费尾欠金额高达64.6万元,其中农业税尾欠金额30.4万元,乡统筹尾欠金额12.1万元,村提留尾欠金额5.9万元,公路集资尾欠金额3.3万元,教育集资尾欠金额10.3万元,其他各类尾欠金额2.6万元。全镇30.4万元农业税尾欠中,税改前尾欠金额4.6万元,税改后尾欠金额25.8万元,全镇农业税尾欠实欠国库4.3万元,上清下未清尾欠金额26.1万元。

调查结果显示,全镇农村税费尾欠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尾欠总额大。全镇农村税费尾欠金额村平1.17万元,最多的渭溪村达5.35万元;户平110元,最多的户达856元。

二是尾欠范围广。全镇7760户农业人口中,存在农村税费尾欠的就有4172户,占53.8%,欠农业税的有3331户,欠乡统筹的有1364户,欠村提留的的有775户,欠公路集资的有324户,欠教育集资的有1023户,其他尾欠211户。

三是形成尾欠的原因复杂。既有主观恶意欠缴的因素,也有部分政策性的因素,还有因为村组班子配备不齐或者因为干部素质低下,各种问题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干群关系对立,影响了农业税收任务完成的。

由于各类尾欠太多,造成村级财务和镇财政负债累累。调查数据显示,全镇26个村负债总额达36.3万元,镇财政负债358.1万元,其中包括基金会上级注入资金159.7万元,学校危房改造33.6万元,公共基础建设7.6万元,财政周转金25.7万元,垫交财税收入25万元。沉重的债务严重制约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三、成因分析

(一)农村税费尾欠形成的原因:

1、经济困难无力上缴。我镇域属丘陵,人多地少,以农村自然经济为主体,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状况落后。全镇26个村的农田多属山地、高垄田,灌溉条件差,主要靠天吃饭。农民人均收入低,2004仅人平970元,部分家庭完成各种上缴任务确属困难。从调查情况分析,尾欠农税的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在全镇平均生活水平之下的占到68%-75%,与当地农户平均生活水平相同的占到19%-27%。

2、无人在家无法收缴。本地经济落后,外出务工成为多数家庭的经济支撑,许多家庭全家外出无人在家,导致各项税费无从收缴。这种情况的尾欠达578户,尾欠金额6.1万元,占总额的19.7%。

3、思想落后有意拒缴。由于历年收缴各村、各组之间的收缴进度不一,导致互相攀比,而一些思想落后的农户更是抱徘徊观望态度,借口推迟,加上近几年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国家政策变化幅度大,部分农户更期待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故意拖延。

(二)镇村两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1、农业税入库上清下未清。农业税尾欠是责任制下放到户后的衍生物,有欠国库的,更多是欠集体的。近年来,各乡镇、村组在农业税征收期间,为保证入库进度,完成入库任务,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挪款垫缴、上清下不清的现象。就我们鸭田镇来说,这种情况形成的债务就有29.6万元,26个村都存在垫交农业税的情况,垫交最多的鸭田村历年累计达2.9万元。垫付资金来源渠道不一,有用上级拨款收入的,有用村干部工资的,有贷款的。

2、公益事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负债累累。近几年,我镇公益事业投入较大:学校危房改造,集资办校,村级公路建设,城区改造,街道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等等,自筹资金无法到位,多靠东挪西借,形成债务比重较大。

四、引发问

免征农业税后留下的历史尾欠以及镇村两级的债务包袱,客观上必然形成一些难题与矛盾,据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镇村债务难化解。前些年由于建校、修路、办企业等兴办公益事业以及财务管理混乱,村集体债务庞大。全镇26个村就有20个村有债务,总额达23万元,平均每村近0.9万元。尽管有的村通过拍卖资产等途径

化解了一部分,但现在村级仅有的经济来源就是转移支付,而这笔资金相当少,连村组干部的工资都难兑付,更谈不上化解债务了。据调查,由于农户欠缴的税款无法征收,村级为维持正常运转,只能依靠借款。再加上借(贷)款利息不断增长,致使村级不良债务继续呈上升趋势。乡村债务如何化解,这一问题形成时间长,涉及面广,成因复杂,数额巨大。免征农业税后,化解乡村债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需要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是公益事业难开展。村级集体收入在税费改革前主要来源是向农民征收的三项提留(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税费改革后主要来源是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税免征后,村级集体收入几近空白,这样,村级道路维修、沟渠修整等公益事业兴办的资金来源只有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这笔钱如果修了路,就修不了沟渠,其它的公益事业更难办。因此,现在我镇各村虽然采取了精简干部、限款订阅报刊、取消招待和压缩开支等一系列节支措施,但由于收入渠道窄,村级运转较过去更为困难。

三是税费尾欠难清缴。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年年入不敷出,维持运转尚感捉襟见肘,更无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农民群众的一些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更增加了征收税款的难度,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有些农户因遗留问题没得到解决而拒绝缴纳税款;也有些全家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应承担的税额无法征收;还有一些特困户和老人单独立户的家庭,无力缴纳税款。

四是村干队伍难稳定。农业税免征前,基层干部工资和中小学教育必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大部分实际上来自农业税。农业税免征后,兑付工资和支付办公经费必然给县、乡两级财政增加了难度。财政的转移支付政策是解决农业税取消后基层运转困难的一种手段,但目前转移支付在操作上很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容易造成苦乐不均。由于村干部报酬低,工作难度大,村里的年轻人和有文化的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不愿意当村组干部,致使现任村组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难以担负起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

此外,免征农业税后农村遇到的问题还有:土地纠纷问题。种地收益增加,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农村出现了抢田耕种现象,土地纠纷增多,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土地流转困难加大,难以形成种植大户,农业综合开发难度加大;农民负担反弹问题。为防止乡镇以其他名目加重农民负担,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高压线机制已经十分迫切;村级经费和五保户供养经费的保障问题。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农业税附加提供的村级组织运转和五保户供养经费改由预算内安排,资金供应的性质由集体资金变为财政资金。在新的机制建立中无章可循,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五、几点建议

对于这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在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供上级参考。

一是区分不同情况,出台具体政策。上级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处理农村税费尾欠和镇村两级债务的具体政策和可操作办法。首先是对农村税费尾欠和镇村两级债务进行彻底清查清理,明确债权债务;其次是适当划转有关债务,确属兴办公益事业的债务转入县以上政府承担,县以上政府无力承担的,省级以上政府应给予适当解决;再次是制订统一的清收政策,以便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具体操作;最后是增加对乡村两级的转移支付资金,镇、村干部工资、公用活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统筹,解决基层的经费困难,保证镇、村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人管事,确保正常运转。

二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偿还能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还款能力和意识,增强乡村集体经济实力,是解决农村税费尾欠和镇村两级债务的治本之策。加强基础组织建设,积极吸纳农村致富能人、个体工商户、外出打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增强协调、化解矛盾化解的能力。

三是加强债务化解,严防新增债务。镇村两级可采取盘活闲置资产等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偿还、化解现有债务;同时进一步加大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力度,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严防债务反弹。

四是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清欠力度。尾欠久拖不清,势必挫伤那些按时足额缴纳的农民的积极性,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积极作好清欠工作。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前发生的农村税费尾欠,要登记造册,暂缓清收,以后再作处理。对改革后新发生的尾欠,特别是基金会欠款和财政周转金借款,不符合减免条件的,要督促其制订还款计划,依法逐步清收,以说服教育和解决实际困难为主,搞好各方面的服务,促使遗留问题尽快解决;对极个别完全有能力又恶意不缴者,应首先约谈,约谈无效的,要采取强制措施。

改革是为了发展,改革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一些相关的问题和矛盾,看到问题,正视问题,再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思路和做法。我们相信,有上级的正确决策,有广大农民的热情支持,有相关部门的扎实工作,一定能够解决免征农业税后遗留下的历史尾欠以及镇村两级的债务包袱问题,及时避免和化解因此带来的一些难题。

鸭田镇政协联工委

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10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即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就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主要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主要是指良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等等。XX县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章-http:///找范文,到]

一、XX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现状

我县从县情出发,在调整结构上做了许多努力。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目前已发展乡镇企业1.4万家,总产值达30多亿元,使我县工商企业得到一定发展。第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引进高优项目,推广新成果。政府提出“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的发展要求,使高优项目得以快速发展。第三,实施海水养殖“内转外”战略,调整海水养殖结构。海水养殖结构,不单是养殖品种的数量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海洋养殖生态平衡问题。于是,政府采取措施,在调整养殖结构上做了许多工作。大力扶持发展紫菜、大黄鱼养殖,大力扶持名特优水产养殖。禁止无序的海洋养殖。尤其是在东吾洋养殖超负荷的情况下,采取“内转外”的养殖发展战略,使海水养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四,引进示范,推广高优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我县在沙江龙湾设立了“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对高优品种进行试验,然后推广。自87年成立至今,已引进粮食、经作、蔬菜、瓜果等600多个品种,能适应的有300多个,大面积推广的达20多个,并向社会提供良种。十多年来,供种累计面积达20多万亩,为我县引进良种,尤其是台湾良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XX县经济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第二、三产业落后。霞浦县2000年农村三产结构比例为46.3:43.3:10.4,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加工业落后,导致三产落后。同时,使得产业链断裂,农业仍然处于卖原料的“低价值”阶段,农业的反哺能力弱,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霞浦是“海洋县”,渔业产值占整个大农业的63%,就海洋渔业中,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种植业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产业化局面很难形成,最终依旧拖着小农经济的步伐。

海水养殖业是霞浦的主导产业。但因产业链的中断,使得发展极不稳定,反反复复。海带的发展,似乎到了极限。相关的问题齐发,海区布局、虫害、销售,多种收费,致使海带养殖户难以承受。对虾养殖、淡水鳗养殖以及大黄鱼,似乎在走着重复的老路:开发→快速发展→衰败。

优势产业是什么?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什么?最能稳定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比较盲然。

3、优质农产品不上规模。优质、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我县农产品无法打开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问题。就目前已发展至9万箱,投入数个亿的大黄鱼养殖而言,人工繁育的大黄鱼品质开始退化。天然大黄鱼每斤在100多元以上,而养殖大黄鱼每斤只在10元左右。

就大米而言,本县居民也要买外地产的“珍珠米”之类,不愿买本地大米,就因为品质比不上外地大米。我县全国最晚熟优质水果涵江荔枝,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打开市场。

总之,由于许多因素,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

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和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XX结构调整面临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调整空间有限。霞浦土地面积为27万亩,粮耕面积要保证在37万亩以上。因此,在种植业的调整上受到空间的制约,政府不敢引导农民放弃粮食而去种植经济作物和水果之类。况且,由于劳力外流严重,导致抛荒现象严重存在。

2、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乏力。政府无法直接管理农业生产,种什么不种什么,全凭农民自主。对主导产业和主要品种的扶植,政府只能采取间接的调控方法。目前主要手段是税费优惠和投资倾斜扶持,等等。

税费优惠难以到位。政府所作的承诺,条条(部门)根据自身利益不作退让,他们照章行事,无法“灵活”处理,更谈不上放水养鱼。

投资倾斜也只是空头支票。县政府没有自己的银行和财政实力,有限的农业周转金多沉淀于下。国家农业投入相当有限。就全县而言,96至98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为1810万元,其中中央为338万,省为78万,市为81万,其余为县乡投入和集资,而后面的投入多为“虚拟”。农业的投入少得可怜。银行贷款更是无法落到农户户头,因此,政府的投资倾斜大多是空头支票。

3、社会服务滞后。

社会服务滞后主要指市场信息服务“缺位”,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农产品销售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需要。

农户该种什么,不种什么,十分盲目,只得随大流,或是主观臆断。这是造成农民增收不增效的原因之一。市场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县供销信息中心也搞农产品信息,是“零星”的,没有多少指导价值,社会这种服务空缺,而政府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到

位。

其次是生产技术服务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户渴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在哪?大黄鱼养殖生产急剧扩大,有的养殖户用总产值10%以上的高新聘用技术员,不管生产利润如何,这些“技术员”都要抽成10%以上。反季节西瓜的技术指导也是一样,农业的利润是相当有限,而技术这一关都把许多农户掐死。农业技术站、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都成“过眼云烟”。

农产品的销售,更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农户们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苦苦寻求“出路”。大宗水产品海带的销售是最典型不过了。海带销售“税费”率高达产值的30%以上,而相关的问题,政府只有研究研究再研究,许多问题十分棘手。这里还没有论及那些“菜霸”之类的霸道了。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特殊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更不能轻易抛荒,而去经商,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我们与台湾一水之隔,要加快闽台农业合作步伐,发挥两岸实验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以降低农业风险。

三、XX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XX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政府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如果没有订单,农业是不是待岗了?农民是不是休闲了?无论如何,农民还得种地。这就面临一个市场开拓问题。立足资源优势而生产,本身不是坏事,问题是如何善于开拓市场。

最近,有许多乡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想借此开拓市场。思路很好,收获甚微。如果全县形成一种合力,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如果利用网络,有一个信息专门机构,情况可能得以改善。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我县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榨菜协会、海带协会、大黄鱼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①扶持引导,逐步建设。专业性协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能人牵头、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办科技服务组织;中级阶段——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群众科技经济组织;高级阶段——科技为先导,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为载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群众组织。

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管理变为抓服务——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指导;二是税费优惠;三是投入倾科。①强化结构性布局规划指导,避免农业结构雷同,保证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规模生产,推广农业产业化。②实施税费改革,保证优惠政策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扶助。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保证政府对扶助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到位,以真正达到扶持之目的。③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保证结构性调整投入到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资金是关键。因此要突破体制等束缚,尤其要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挥霞浦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我们的优质晚熟荔枝,要打出牌子。海洋养殖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大黄鱼养殖是我们的强项,要改善其品质,首先得解决人工养殖品种退化问题,另外要加强经营职业道德教育,把好质量关。

5、建议施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在我县相当脆弱,主要是受市场干扰太大;另方面是受技术服务的制约。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变异”,养殖业病害的发作,都可能致使农业“覆没”,谁来调剂这种风险?没有。必须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是赔本的生意,政府必须贴补。

另外,要实施粮食保护价制度,这也是一种“农业保险”。农民苦苦经营,如果没有利润,再加赔本,第二年如何生产。

6、搞好农业的“三个服务”。“三个服务”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服务要走社会化之路。当今,政府必须设法推进这个进程,以解决农业生产中这个空档。从而避免盲目生产,病害侵蚀和增产不增收现象的出现。

总之,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必须根据县情抓好宏观调控,搞好服务。

长沙农村汽车消费调查 篇11

寒风在咧咧作响,广场上人们的脸庞却荡漾着笑意。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导王良健认为:在寒风中绽开的这一张张笑脸,蕴含的是一个期待开发和把握的市场机会,带来的是一个行业新的发展机遇与亮点。他认为,汽车这种看似奢侈的消费品,通过下乡,其产业链向更广阔的农村市场延伸了,带来的结果是汽车产品研发将进一步贴近农村的实际,售后服务也将与城市有许多的不同。这样,我们送下乡的不仅仅是一种汽车产品,同时给农村输送的是一种现代消费理念,建立的是农村市场等待发展的现代消费体系。

农民买得起汽车吗?

农民兄弟最喜欢什么样的车?

在长沙农村,消费增长最快的是交通工具,农民交通消费增长比上年增长78%。

农村是个大市场,这无可厚非。虽然这些年农民兄弟收入增长了,但他们买得起汽车吗?如果买得起,什么样价位的车才是他们的承受范围?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车?

长沙县跳马乡金屏村古坝组463号32岁的黄秋福女士元月21日买了一辆猎豹飞铃柴油皮卡,这台型号为YZK1022C的皮卡车市场价6.68万,长丰集团降价6600元,长沙县政府补贴5000元,她实际购车价格只有5.52万元。她首付了2.76万元,另2.76万元通过贷款,2年期的贷款不需支付利息。她购车主要用于运送花卉苗木,她家有20亩苗木园。

像黄秋福这样想买车或换车的农村兄弟姐妹,在长沙农村已随处可寻。长沙市统计局对长沙1000个农村住户的记账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显示:2008年,长沙农村农民的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生产和生活消费增长在平稳中提升。由此看出,长沙农村潜在的消费潜力很大且增长很猛。据数据显示,2008年,长沙农民的人均现金生产生活消费达7607元(不含自产自销消费品),比2007年增加了934元,而其中最大的消费亮点是汽车、电动车。农村消费增长最快的是交通工具,调查长沙农村1000个农户,其中购买汽车的农户有7个,购买电动车的农户95个,购买摩托车的农户114个。1000个农户的调查分析,长沙农村居民2008年人均购买交通工具的消费达210元,比2007年增长78%。长沙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分析,国家鼓励农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农民朋友的生产积极性,农民购买诸如汽车之类的生活生产资料投入在迅速增加。2008年长沙农民仅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人均已达2250元,比2007年增加292元,预计2009年以后,长沙农民有关生产消费的支出将出现较大较快的增长幅度。湖南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长沙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002.60元,增长21.0%。调查还显示,收入增长了,其消费取向也正向有利于生产生活的交通工具看齐。

无论生产与生活,在当今中国这个和谐的时空里,农民朋友都离不开汽车了。那么,农民朋友到底喜爱什么样的车?

记者调查后发现,农民朋友最爱的是“三有车”,一有“肚量”,也就是车辆的容积大。无论是买轿车还是微型客车亦或微型载货车,农民兄弟都希望能拥有一辆尽量多拉人载货的车,这样才能做到买一辆就足够家用并兼顾生产的一方二便的车;二有“面子”。汽车的外形是否美观一直是城市居民选购爱车的一大权衡标准,农民兄弟也不例外;三有“韧劲”。虽然农村的道路条件已大为改善,但是路况毕竟不能与长沙这样的大中城市相比,因此不少农民兄弟都希望他们买的车能上得山爬得坡,跑起来放心用起来省心。

长丰猎豹的实践证实了农民朋友的需求:一个月销出205台还一度断贷。汽车行业看到的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农民兄弟满足的是更现实的需求。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扩内需都需要汽车下乡。

2009年元月9日,湖南省长沙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政企银携手促消费、猎豹车惠农送下乡”活动,这项由湖南省汽车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导、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长沙县人民政府、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方联合主办的活动。是在继续落实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之后,全国首次在汽车领域进行的惠农活动。活动开展后取得最实际的效果在于“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

这个全国首次“送汽车下乡”活动选择在长丰集团的企业注册地,同时也是湖南省经济最强县的长沙县作为试点,活动采取“厂家让利、政府补贴和贷款贴息”的综合惠农方式,为购车农民提供三重优惠的政策:长丰集团提供400辆皮卡车和多功能轿车,每款车直接降价6600元到13000元对农民让利售车;长沙县政府对每位买车农民直接给予5000元补贴;由长沙县农村信用社提供购车贷款,贷款利息由省财政补贴,贷款期限为l到2年。算算帐,农民朋友只要首付27000多元就可以把车开回家。

活动期间,长沙市公安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和长沙市国税车辆购置税征收处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不仅提供上门服务,而且加班为购车农民办理上牌;长沙县农村信用社近20个有信贷职能的网点开设了农民购车贷款“绿色”窗口。长丰集团为信守承诺,确保汽车售后服务,特别为汽车下乡活动安排了5名专职售后服务人员,服务人员手机24小时畅通;长丰集团还在长沙县星沙镇新建立了一家猎豹皮卡与骐菱轿车维修站,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的售后服务。

1月9日,30多位农民朋友现场订购了车辆,13位首批客户当天办理了购车抵押贷款和新车上牌手续。到2月10日,参与活动的车辆179辆(其中猎豹皮卡车56辆、骐菱多功能轿车123辆),销售金额1077万元,给农民办理购车补贴89.5万元;给农民办理购车贷款67辆,占已销售车辆的37.43%,贷款金额184万元,占已销售金额的17.08%。春节前运到售车点的140辆车,仅十天时间便全部售完,导致车辆供应脱节。春节放假上班后,长丰集团及时安排生产,从2月6日起陆续从生产基地将车辆运到售车点,根据供货情况和预订车辆的先后限量电话通知农民提车,2月10日运到的24辆车在11日就全部售完,这样,到2月16日长丰猎豹现场售车已达205辆。有100多位提出购车意向的农民正在继续办理购车手续,这样原计划于3月31日结束的试点活动将提前一个月完成。

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广大的消费空间。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到长沙县调研;长沙市政府也适时调研,正在研究制定有关促进农村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

我们还是看看农民兄弟自己的感受。首付2.7万元,长沙县干杉镇村民盛安民开着一辆原价72800元的猎豹骐菱车驰骋在乡间道路上。他一年养2000多头牲猪,年收入20多万元。“乡下很有钱

的人不多,但像我这样能买得起车的还是很多。有这么好的政策,钱放着也是放着,政府补贴,企业优惠刺激我们拿出来买车,这既方便了自己,也为拉动内需做了贡献。”他说。

盛安民介绍,买车的过程很简单。他向当地信用社提出申请,信用社对他的经济收入状况、个人信誉等进行评定后,发放贷款通知书,很快就在县信用社办好了购车手续,首次交付2.7万元,接下来两年时间每季度还款3500元。“针对农村市场的产品要对路,要实用,价格不能太贵,适应农村市场的需求。”盛安民说。

猎豹惠农下乡活动实施后,效果到底怎么样?长丰集团副总经理刘康林喜悦写在脸上:“效果非常好,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基础,我们车源已经很紧张,供不应求,第一批车、第二批车全部抢购一空。”刘康林认为,这次活动有几个鲜明的特色,如政企银多方联合,厂家优惠实在,政府补贴到位,农村消费者购车手续方便等。记者了解到,与家电下乡不同,此次活动,政府每辆车5000元补贴,不是由消费者先垫付再返还,而是购车时直接补,少交5000元钱。这样简便好多手续,农民朋友也放心。汽车下乡农民是否买得起?答案显而易见。长沙县政府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长沙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该县预计全年实现GDP358亿元,连续5年保持17%以上的增幅;完成财政总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27.6%;城乡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分别达17500元和7884元,同比增长10.5%、20.9%。

事实上,农村道路交通快速发展也为农村购车提供了道路条件。长沙县交通局局长王元益告诉记者,到2008年止,长沙县境内硬化道路已达3200公里,完成了村村通公路,今年预计将投入4—5亿元用于道路建设。“其实汽车下乡,对很多农民来说,既是消费工具,同时也是生产工具。”刘康林说,从这次活动中购买长丰汽车的消费者来看,就有开药店,用车来运送药品的;有做小生意,用车来带点货的。基于此,刘康林介绍,今年在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个县市农村,长丰的车要“下乡”1200台。

“汽车下乡给企业提供了重要课题,那就是要建立适合农村市场的生产体系、销售体系、服务体系。”刘康林认为,“厂家要针对农村市场开发适合的产品,同时要建好服务体系。长丰在这方面将会做更多尝试。”配合此次下乡活动,长丰在星沙建立了扬子皮卡与骐菱轿车维修站,给客户吃了一颗定心丸,解决了购车客户的后顾之忧,也为此次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售后保障。刘康林还谈到,汽车行业是所有产业中关联度最大的产业,汽车制造厂的1个就业岗位,可带动相关行业17-19个人的就业。“汽车产业振兴了,经济复苏就有希望了。”

长沙县“汽车下乡”试点给政府、企业、银行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启示:“汽车下乡”惠农活动,紧扣党中央关于拉动农村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主题,符合中央政策导向。

汽车下乡比“家电下乡”的操作难度要大。长沙县的这次汽车下乡活动能顺利进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主要在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联手,才使“汽车下乡”活动取得成效。企业让利了,政府再给点补贴,农民才会有购车的积极性。金融机构再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农民的积极性也就比较容易变为可能性。多管齐下,这件事才好办;企业应提供符合农村市场需求和大多数农民购买力的经济实用车型。长丰集团有高、中、低各类越野车、皮卡车和多功能轿车,但这次活动之所以不提供高档车和中档车作为惠农下乡车型,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多数农民的需求。目前买得起高档车的农民也不少,但这些比较富裕的农民不应该获得政府的补贴;财政补贴购车应对农村消费起引导作用,引导和调动农民购买既能够作为交通代步工具又能作为生产运输工具的汽车产品;所以,长丰选择了价格适当、通过性高、实用性强、质量稳定的7万元左右的车型开展送车下乡活动;惠农政策措施要有吸引力,使农民真正得到较大的实惠。

在长沙县这次“汽车下乡”活动 中,长丰集团提供的400辆车直接对农民降价售车,相比市场价总共让利了396万元,平均每辆车让利9900元;长沙县财政拨了200万元补贴资金,对农户购车每台补贴5000元;湖南省财政拨了15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农民购车贷款不要承担利息。所以,当地农民觉得比较优惠,购买汽车的积极性比较高。同时办理补贴手续简便,为农民带来马上看得见的实惠。 “汽车下乡”的单台补贴金额,比“家电下乡”的单台补贴金额要高很多,如果不在购车时一并补贴到位,农民对补贴政策是否兑现有担心,加上农民最怕办理手续麻烦,所以,为减少农民购车办理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麻烦,湖南省财政的15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和长沙县财政的200万元购车补贴资金全部拨付到具体承办汽车下乡活动的长丰集团帐户,购车人只要在购车时填写有关表格并签名确认即可,其他手续均由长丰集团和长沙县农村信用联社负责办理;执行补贴政策一定要过得硬,必须经得起审计检查监督,让各方面放得心。在活动中,长丰集团坚持购车对象和补贴对象必须是长沙县的农民,全县每个农户家庭限购一辆车。长丰集团负责对农民的购车资格审查审定把关,农民的购车贷款审查由长沙县农村信用联社审定把关。活动结束后,还将由长沙县政府组织审计机构对补贴政策执行进行审计。

汽车企业一定要信守承诺,确保售后服务,使购车农民无后顾之忧。购车农民大多数领取驾驶证的时间较短,对汽车构造不太了解,驾驶操作也不十分熟练,因此售后服务必须要有保障。为此,长丰集团特别为汽车下乡活动安排了5名专职售后服务人员,手机24小时畅通;还在长沙县星沙新建立了一家猎豹皮卡与骐菱轿车维修站,维修配件迅速落实到位,能够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的售后服务保障。今年春节期间,深夜到偏远村镇救援就有3次,使农民购车后感到服务有保障,能够放得心。

汽车生产与销售专家——长丰集团董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李建新对“汽车下乡”的分析与建议:汽车下乡市场广阔,市场培育需要多方关注。

长沙县给牛年的汽车“牛”市注射了一剂催化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汽车工业协会会长、长丰集团董事长李建新分析说, “汽车下乡”势必拉动农村汽车消费,有效改善农村汽车市场的落后局面,填补农村市场空白。如果按照每辆车补贴3000元计算,“汽车下乡”50亿元的财政补贴资金将拉动150万辆的消费,加上减免5%的购置税,一辆车至少会节省超过5000元的费用。这对农村消费者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李建新董事长还就其熟悉的情况做了业内市场分析,他认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好的汽车市场,也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这个市场的潜力在农村,亟待培育与开发。如果广阔的农村汽车市场被激活,对整个汽车产业振兴,并推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就业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为此,李建新建议,在全国制定汽车下乡活动指导意见,各省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给予一定的补贴资金支持,并允许地方财政补贴差异化。他同时对汽车下乡活动入围产品选择方面有建议。他说,基于农村消费水平、路面状况、售后及维修网点的完善及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建议将价格较低、通过性高、质量稳定的小排量家用轿车和轻型载货汽车(含皮卡车)作为汽车下乡活动入围产品。同时汽车制造企业要尽快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与流通及售后服务体系,调整产品结构,制造更多既能让农民朋友买得起、能得到实惠,又能帮助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的汽车。

上一篇:初中学生毕业自我评价下一篇:4.23读书日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