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道德与现代青少年做人教育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华传统道德, 其中许多优秀的思想和精神, 在现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无论价值观如何多元, 其做人的根本是不变的, 这个根本就是“忠孝仁义”。

1“忠”与爱国和忠信教育

“忠”, 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那什么是“忠”呢?在孔子那里, “忠”, 就是忠诚、忠实、诚恳和积极为人的意思, 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忠”作为绝对服从, 与人格独立相背的事, 是在孔子以后。我们要继承的“忠”德, 是去掉封建毒素的“忠”德。这种忠德,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讲为国尽忠, 即整体利益高于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 讲忠信, 即忠诚守信。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不乏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英雄事例,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和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等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就是因为具有“为国尽忠”的高尚精神, 即具有忠德。“忠”的道德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灵中。

现代青少年,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为陌生, 再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如金钱万能, 诚信缺失等等, 造成了他们道德认识的困惑和道德选择的艰难, 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坐标由“社会本体”向“个人主体”倾斜。他们集体主义观念淡化, 爱国主义精神不足, 并且还普遍存在逆反心理, 不愿意接受政治说教。对此, 我们应该把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用传统道德的感召力, 来影响青少年, 使他们成长为公忠爱国和讲忠信的一代。

2“孝”与敬老尊兄教育

传统的中国社会, 是根植于孝道之上的社会。那什么是孝呢?孔子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可见, 孝的灵魂是“敬”。

目前, 对自己父母不敬的青少年普遍存在, 他们听不得批评, 对父母态度蛮横。他们只知受惠, 不知感恩, 大把花着父母的钞票却仍嫌拮据。如有的学生过日子, 在酒店一次消费竞高达七百余元。这一切都说明, 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孝是道德的根本,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应从家庭道德开始。

和“孝”紧密相连的道德准则是“悌”。孝是敬父母, 悌是敬兄长。现代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缺少兄弟姐妹之情, 这就要对他们进“悌”的教育。一个人能孝敬父母, 关爱兄弟姐妹, 他就有了一棵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心, 长大成材后, 才能回报父母, 回报社会。

3“仁”与博爱和宽容教育

“仁”是传统道德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 是孔子伦理哲学的核心。那什么是“仁”呢?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点, 表达了一种同类相亲和善意共有意识。孔子论仁, 主要是从人己关系立论, 其主要含义是:“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仁”是处理人己关系的最高原则。

孔子也从人与社会关系谈过仁。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就是说,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定, 这就是仁。现代社会已没有了孔子时代繁琐的“礼”, 封建礼教已遭到了彻底批判。如果我们把“礼”换成社会公德与法纪, 那么“克己复礼”就有了现代生命力。

现代青少年,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较少, 对“仁”这一优秀的传统道德缺乏理解。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 他们纪律松弛, 对他人关爱不足, 缺少理解和宽容。对此, 我们要把仁这一传统道德同社会主义团结互助、守纪守法、服务人民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用传统道德传达的精神来诠释社会主义道德观。使青少年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仁爱知礼节的民族, 做人要讲仁爱。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 谈何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传统道德, 逐步使现代青少年养成宽容、博爱的道德观。

4“义”与崇德和境界教育

中国传统道德讲“义”。那什么是义呢?孟子说:“义, 人之正路也。”可见, “义”就是符合社会和人伦道德要求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人的精神状态, 即道德的当然。

作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中国传统道德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即君子重视道德的作用。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以社会为本位, 重视整体利益。当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牺牲个体利益甚至生命来维护整体利益, 这种行为就是义。这和我们现在提倡的集体主义原则有某些相同之处。

作为人的精神状态, “义”要求人们按着社会和人伦的道德要求, 不断实践, 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 奋发图强, 最终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

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今天, 有人用“缺失”、“低下”甚至“沦丧”等词汇来表达对道德现状的感叹。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 如坑蒙拐骗、违法乱纪和贪污腐败等必然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有的把“奢侈”当作“品位”, 把“淫乱”当作“潇洒”, 把“霸道”当作“英雄”, 在模仿过程中误入歧途。可见, “义”对于今天是多么需要。因此, 我们要把“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 对青少年进行崇德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教育, 逐步养成以天兴亡为己任, 终生奋斗, 取义成仁的崇高精神境界。

传统既是一笔财富, 又是一个负担。如何对待传统, 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一味顺应历史传统的惯性, 不思变革, 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彻底否定传统, 一切从新开始, 是天真又没有力量的民族。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粹, 把优秀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 教育现代青少年, 使他们完善自我走向世界。

摘要:中华传统道德, 曾哺育了无数仁人志士。“忠孝仁义”就是传统道德的组成部分, 其中虽有封建糟粕, 但其合理内核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继承民族精粹, 对现代青少年进行爱国忠信、孝亲敬兄、博爱宽容和深明大义的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继承,弘扬

参考文献

[1] 商志荣, 宋锦绣.中国文化精神[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9.

[2] 徐志刚[译注].论语通[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的治疗效果分析下一篇:沿空留巷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