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课程知识点汇总(推荐6篇)
第一章 1.3
1、自然科学研究的特点:确定性验证、概念同一性、实验的可重复性、可量化研究、注重直接性。
2、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研究法、灵感思维法、假说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类比研究法。
3、自然科学研究步骤:选题-观察实验客观事实-思维加工提出假说-实践检验监理理论-理论体系-选题社会科学研究特点:限制性实验、概念多样性、因果假设论、定性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思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解释研究法。
思辨研究方法的具体类型:史论文案法,引介评论法,理论思辨法,学科借鉴法 实证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和自然观察法
解释研究方法:推理预测法,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常用)选题针对性强;样本选取适当
社会科学研究步骤:
学术研究的流程:
选题;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拟定研究思路;实施研究方案;获取研究成果,以适当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自然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可重复原则是科学事实成立的重要判断依据,是科学确定性,普遍性的奠基石
调查研究的步骤:确立调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判断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社会调查研究的四阶段:调查前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分析研究阶段和总结应用阶段 调查研究的主要任务: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探讨,筛选并确定研究课题,明确调查任务,经过文献查询和初步探索,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通过讨论确定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澄清研究的基本概念,提出研究设想,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调查内容和范围,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法还有方式,将调查内容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确定分析单位和调查指标,制定抽样调查的方案,明确调查地区、单位和对象,选择抽样方法,制定调查研究方案,编写调查大纲,绘制调查表格,培训调查人员。
调查实施阶段是整个调查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基本保证
1.4 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作者的作品。
著作权的权利: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证作品完整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侵犯著作权罪、假冒专利罪、泄露国家秘密罪 行为规范三层次:道德,规范和法律
1.5 研究生学术活动特点:第一,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学习性” 第二,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目的的“双重性” 第三,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四,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成果的“一般性”
研究生学术活动表现形式:独立自由研究式,参与式和学位论文研究(最主要,做独特的方式)
常见学术活动开展形式: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第二章
2.1学术研究前期工作规范
兴趣是选题最好的老师,掌握积累培养兴趣的途径。
了解自身研究能力和方向,学生必须具备观察判断能力、思维创新能力。选题的研究对象务必要“小”、选题的研究时间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等。听取导师的选题意见,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跟导师保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选题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明确的,客观的问题,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和可行性,注意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注意选题的可行性,规划选题的深度和广度
在兴趣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随手记录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2,通过网络关注专业领域还未解决的难题;3,阅读大量专业相关的文献,了解学术动态,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学生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2.2 查新
程
序
流
程
:
项目申请书:标题、摘要、立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特色与创新点、年度计划和预期成果、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课题组成员、经费预算等几个部分组成。开题报告:选题,文献调研(硕士至少25篇,博士至少50篇),研究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科技查新——查新报告——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
科技查新工作的核心:考查提出查新申请的项目与现有成果相比是否具有技术进步与创新,最后出具一份科技查新报告。
需要查新的科技工作: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验收,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申报奖励
科技查新的流程一般需要6-8个工作日
科研人员应该熟悉项目的:来源、类别、申报起止时间、申报书格式、上交份数、所需准备的资料、申报注意事项等,了解重点
2.3文献调研
兼顾多种资料类型:期刊、书籍、专利、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选取合适的文献资料数据库:以学科专业、文献类型等为依据 确定检索关键词、组织检索式
采用多种检索途径:图书馆一站式检索,专门数据库检索,学术搜索引擎检索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对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消化的方法:
1.阅读综述性文章;
2.阅读学术影响力高的论文;
3.通过粗读、精读相结合掌握知识脉络; 4.带着问题去阅读。
资料整理一般包括形式整理和内容整理两个基本方法。
形式整理基本上不涉及资料的具体内容,而是凭外在依据,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是—种粗线条的方式。内容整理主要指对研究资料的分类、数据的汇总、观点的归纳和总结 文献调研是指为进行某项科学研究而开展的全面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的活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科学研究中,花费在文献调研的时间占整个科研活动的51%。文献调研不仅是一种信息获取与利用的过程,他也是形成科学研究思路的过程,不仅能够了解他人研究的进展,避免撞车,同时也是获得研究突破口和切入点的重要手段
2.6学术研究前期工作中的学术不端
(一)超量下载行为: 1.使用软件工具下载 2.整卷批量下载
3.短时间内连续系统的大量下载数字库资源 4.通过代理服务器下载等等 第三章 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规范 1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
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具体性,经验性和精确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规范:
a必须正确地列出要通过实验解答的各项问题,即明确实验的目的 b 必须在兼顾所要求的精度和可能碰到的实验难点的条件下正确地选用实验方法
c 必须正确选定实验的一般数学模型,即历次观测的数目、周期和相互关系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原则:误差分析、数据整理原则、数据管理规范。数据的真实性,严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验数据是通过图表的形式来报道的,图表有很多种格式,在数据报道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使用方便的格式或者采用学术期刊指定的格式。
求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根本要求是实事求是:坚持以“事实”为科学的认识对象,通过科学实践去“求是”,并把实践作为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创新精神(来自于科学活动本质层面的精神)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勇于创新。
科学研究的学术不端:伪造数据;篡改数据;破坏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他人的科研不端行为;对他人伪造数据的行为知情不报;对监督职责的严重疏忽
中国科学院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
1实验主体的变更,即项目执行人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委托项目组之外的人员代为实施项目的行为
2伪造实验样本及相关实验活动
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数据的记录及其处理,分析讨论 道德原则主要包括: 自愿原则,强调知情同意的绝对必然性
2有益性原则,所有研究都必须评估利害比例的合理性,风险务必降至最低,且利益必须大于风险
3.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
一、实证主义研究
二、人文主义的诠释研究方法
三、批判性研究
四、现代系统科学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对话性特点。
在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我们要遵守什么呢? 第一、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中的利益冲突。第二、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中的人际合作。第三、规范处理学术研究中的数据共享。
书评式批评、切磋争鸣式批评、打假式批评。人文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
1.2.3.4.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友好,保护等 人对自身的态度:自尊,自爱,自强等
人与人外在物质利益的关系:自有,淡泊,超脱,不为利益所诱惑,不为物所役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友善,和谐,热爱等
四个方面的共同判断标准是:真善美 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
1.2.3.4.5.6.7.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反对闭门造车,生搬硬套 提倡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反对沽名钓誉,追逐功利 提倡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反对粗疏浮躁,弄虚作假 提倡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和权益,反对抄袭剽窃,不实挂名 提倡朴实凝练的文风,反对故弄玄虚,言之无物
提倡积极健康的学术评论,反对阿谀吹捧,恶语相向 8.提倡团结协作,反对门户之见
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学术失范行为:
1.2.3.4.5.6.7.8.9.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行为
引用他人成果,数据,思想等,没有详细列出有关文献出处 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学术观点,学术思想 捏造事实
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投机取巧,断章取义,片面给出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研究结论
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 请人代写文章或代他人写文章 在项目中期检查中做虚假的陈述
在学术研究活动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私利
如何开展正常的学术批评:
1.要以学术的眼光对待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排除所有的非学术性 2.坚持平等性,批评方与被批评方都拥有商榷,讨论,质疑的权利
3.坚持客观性,既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或互相揭短,也不能搞文字游戏,虚张声势。
3.3科研项目执行与管理规范内容
1.科研项目实施日常管理规范 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规范
学术批评是指遵循一定学术规范,以学术问题为对象,不同观点间的讨论、商榷、评析、赞同、反对、批评与反批评
学术批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书评式批评:书评式常见的一种学术批评形式,许多专业期刊都设有书评专栏,评论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对所评论的图书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而且对所评图书的优缺点都要加以说明,同时要回避人情书评,广告书评情况的发生
2.切磋争鸣式批评:通过对学术流派,作品和观点的批评,争论,商榷,回应,争鸣从而推动学术发展
3.打假式批评:通过揭露典型的粗制滥造、抄袭剽窃、假冒伪劣之作,警示学术腐败的危害性,呼吁学人守住底线,阻止道德的进一步滑坡。其主要内容是在揭露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欺骗伪造学术造假事实的基础上,揭示学术研究中的故意越轨行为,从而净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发展 四学术成果呈现和写作规范
4.1 成果呈现形式
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是指将学术研究的成果或结论用一定的方式描述,方便知识的传承,学习和分享的学术行为。
呈现方式:
1.文献类:论文,著作 2.实物类:设计的产品
3.电子资源,多媒体,软件等
文献类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 1. 学术论文 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特点:学术论文一般篇幅不长,内容专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从撰写到发表之间的”时差”小。是科研人员阐明新观点、宣布新发现的主要文献形式,直接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
2.学位论文
定义: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三种。科学技术报告,简称科技报告,是进行科研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描述其从事的研究、设计、工程、试验或鉴定等活动的进展或结果,或是描述一个科学或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献 专著,专著即专题论著。从广义来说,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
5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还有:学术会议PPT演示稿、专利文书等等。
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专著统称为学术论著,有时候也将前三者统称为科技论文或者直接称为学术论文。
研究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功:掌握学术论著各种载体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其特点,内容,形式和撰写的具体要求
4.2各类型论文写作规范
学术论文的常用格式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结尾部分
学位论文正文一般按章来进行阐述,章节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
章节编号分为基本类型学那个和扩充类型。章,节,3级节,四级节。章节划分一般不超过四级。当科技论文过于复杂,超过四级节描述内容的,则采用扩充类型的章节编号,增加带符号的阿拉伯数字方式表示。全篇符号应该统一
学术论文的篇章节都应有标题,标题文字要精练,一般不超过15字,题末不能用任何标点
内容列项的方法:
学术论文的内容需要列项说明时,可在各项前加编号或符号,也可以加汉字“第一”、“第二”等序次语,后面只能用逗号,不用顿号。
插图分类:线条图和照片图。插图上的图注说明文字应力求简洁准确,所用名词术语一定要与正文中所用的一致。
描绘的底图应该比允许的版面大一点,植字字号应该与缩尺比例相匹配,一般应使制版缩小后文字和符号的大小接近6号字。一般插图在所在文字段后面,不应该先见插图再见相关文字段。或把插图远移到后续的文章段落中去也是不合适的,也不宜将全文所有插图集中起来在文末一起给出 对于科技书刊推荐使用三线表,是一般卡线表经简化和改造而成的
表序按照表格在文中出现的先后,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表1 对学位论文而言,表序可按章节甚至节连续编号,如表2-1或表2.1 表题是指表格的名称,表必须有表序和表题,表序与表题之间留一个汉字的空格,其间不用任何汉字符号
图表的说明文字遵循表头图尾的原则
学位论文中对于数字是否使用汉字的规定: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词、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路易十六,十二指肠等
2.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要求使用汉字,如腊月三十日
3.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要求使用汉字,但是否加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如“一·二八”事变、五四运动等
学位论文中对于数字是否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规定: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和计数按单位前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
2.公历纪年、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军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87年不能写成87年;应避免文中出现今年、后年等字样。
3.日期,时刻均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1998-04-15,15:09:38,142500可以写成14.25万,但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
4.百分数范围的写法,如5%-25%不能写成5-25%
学术署名:作者在完成学术成果即作品后,在作品上签写作者的姓名。在给作品署名时,作者要正确使用著,编著,编等著作方式
著作方式,也称责任方式,是指作者生产文献的方法和形式,包括著(撰),编著(写),编撰,节译改编,主编,缩写,口述,整理
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和团体,包括著者,编者,译者,合著者,编著者,译著者,通讯作者,执笔者,团体作者等 按责任大小可分为第一责任者和第二责任者
著述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有所创新的个人和团体,编者是指对现有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注释、编排的个人和团体;译者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逐字逐页地转换成另一种文字的个人和团体
作者署名的意义:
1.权利:作者对作品著作权的声明 2.义务:是作者文责自负的承诺 3.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
文献责任者应具备相当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
署名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借用名家之名或“搭车”之名; 署名这应只限于那些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的
合著者应该按贡献大小排名,且事先必须征得所有合著者的同意 团体作者应该署团体名,且应该署出执笔者姓名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有所区别,需要做特殊标注,一般应该署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署名时不得假冒名人之名
在导师知道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生论文,只署研究生名。
论文写作程序:选题-文献调研-设计提纲-写作-修改 学位论文形成的框架:
1.2.3.4.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实践证明其优势和可行性 结论及展望
学术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
1.概念要准确,术语要科学,文字要简练,逻辑要严密,论断要客观
2.必须遵循一定的写作格式要求,引用他人数据-、材料和观点时要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要规范
3.十分依赖形象化元素。公式、照片、表格、图形、绘画、图表等形象化元素都是有效展现大量信息的有力工具,但必须要用文字加以解释
修改:
1.全文修改,看看主题确实是自己文章的核心么?它是否已正确的主题句表现出来
2.反复读论文,看主题是否很好的表现出来了,文章所表达思想和论文各个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是否鲜明 3.主题与材料是否统一
4.部分检查:论点和文章论据的主要部分是否有机的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论文中强调部分是否妥当,侧重点是否以适当的篇幅加以安排了;论文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一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过渡发展是否明确的指出来了
5.句子的检查:每个句子是否正确的表达了内容,主关系是否恰当,强调的是否正确 6.用词的检查:
7.朗读:有无生硬之处,有无容易读错或容易误解之处。
8.检查错误:文字书写,行款格式有无错误,标点使用有无容易被误解之处 9.最后的检查
4.3 引文、注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著录引文的意义:
1)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 2)精练文字, 缩短篇幅;
3)便于编辑和审稿人评价论著水平; 4)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5)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水平做出客观评价; 6)促进科学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引文在正文中的格式要求:
1)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3)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4)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示例:张××[4]15-17 引文也叫参考文献,通常附在图书,论文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或者是附注,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常用参考文献格式:
1.专著。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2.期刊。
3.会议论文。
4.学位论文。
5.专利文献。
6.标准。
7.报纸。
8.电子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的排序: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
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关系:注释也叫注解或注文。可以把引文看做注释中的文献注的一种。参考文献数字要用方括号表示,注释要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学位论文的注释一般是纯数字
4.3 学术成果呈现阶段的学术不端
这一阶段学术不端主要表现在不当署名、抄袭、剽窃等方面
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1.侵犯作者权益,擅自利用他人作品(剽窃)。2.盗用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思想剽窃)。
3.在别人论文中强求署名或合作署名,或接受别人的馈赠署名。4.在含有伪造数据的论文上署名。5.篡改内容。
6.未经授权将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假说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公开或让第三者知晓其内容。7.未经作者同意盗用其名义。
引文不当的表现:
1)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漏引)2)将他人文句进行改写,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
3)在自己多部著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已发表的作品(包括译文);
4)改换题名,内容不改或基本不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部新作品,且不作任何说明; 5)在文中注释中引用别人的论著,不注明出处、页码; 6)引用过多,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 7)作品的核心部分、结论为引用他人成果。
引用不当与剽窃具有较大区别。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将无标、无注、无引(引导语、冒号、引号。)、无用(深化使用。)的抄录行为定义为剽窃。将有引、有用,但是无标、无注,或标注不全、不准,或者抄录不准确等抄录行为定义为不规范引用。引用不当实质上还是引用的问题,只是引用不和规范,标出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而非为标出。该博士论文有120处未标出,完全未标出符合了未标、无引的剽窃定义标准,因而该学术不端类型属于剽窃而非引用不当
第五章学术成果发表与后续工作
5.1 学术论文发表与保护 该阶段学术不端表现类型: 1.代写。
2.一稿两投或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的同一篇论文,在同一时间端分别投向几家期刊,继而在两种或者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现象是重复发表,多余发表
重复发表是指作者向不同出版物投稿时,其文稿的内容,比如假设、方法、样本、数据、图表,论点和结论等部分有相当重复,而且文稿之间缺乏充分的交叉引用或标引的现象 将作者的作品或成果修改或不修改后再次发表的行为作者应该如何避免一稿多投? 1.在受到某一期刊的用稿通知时,应如实、及时告知另投的其他期刊编辑;
2.在同时受到多个期刊的用稿通知时,要选择一个期刊并及时向其他期刊明确的声明谢绝刊登
3泄密
学术论文发表流程:学术期刊的选择-投稿-评审 权威期刊的界定:
1刊载论文数量多,2读者利用次数高,3网络用户点击多,4二次文献转载篇数多,5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多
5.2 学位论文答辩与管理
1、学位论文评审(论文评阅人一般为2人,其中校外专家至少1人)
2、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以及论文评阅送审(时间为每年3月—5月初、9月---11月初)
3、答辩人报告和答辩委员提问与回答(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教授、副教授等5人组成)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只是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行政部门对学位论文的归属情况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于学术论文的归属权上产生了不同的态度。首先,根据《著作权法》,学位论文属于作者独立完成的作品。学位论文的创作是学生独立收集资料,独立完成论文内容而形成的,属于个人作品。之所以认为学位论文不属于合作作品是基于导师的帮助是辅助性的这一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亦规定: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能视为创作。因此即使导师付出了大量的帮助,也只能是辅助性的工作,不能视为创作,因而不能认为是合作物品。那么学位论文作者与学校的关系如何呢?学生向学校提供论文是一种公开学位论文的表现,是属于行使发表权的体现,在此时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则应适用《著作权法》权利限制的相关规定。同时基于毕业或者其他的要求,一般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均与所在学校签订了“学位授权使用书”,学校应在作者授权的情况下,合理地使用该论文。学校与学位论文之间实质属于一种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学校可以通过与学生签订授权协议,来对论文进行使用,而学校对于学位论文并不享有其他的权利,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民事合同关系。而学校可以凭借其管理的优势以及对科学知识传播的优势获得该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因此我认为学位论文应归属作者个人所有,学校在于作者签署协议书的情况下行使一定的使用权 [1]秦霞.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及利用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2]吴蜀红.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的失当与规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04:45-49.[3]杨莉.研究生学位论文开发利用中的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1:48-50.第六章学术不端与侵权行为 6.1 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学术界中的不道德行为: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学术失范
Ffp行为:伪造,篡改,抄袭
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1、抄袭与剽窃
2、伪造和篡改
3、一稿多投和重复投稿
4、参考文献使用和著录
5、论文中标注的“基金项目”和论文内容无关
伪造和篡改的形式;1.伪造实验数据 2.捏造论文材料和方法
3.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伪造虚假的观察结果,故意取舍数据和篡改原始数据 4.虚构发表作品,专利和成果等 5.伪造履历,论文等
伪造和篡改属于学术造假,其特点是研究成果中提供的材料,方法,数据,推理等方面不符合实际参考文献著录存在的问题: 1.引而不注 2.注而不引 3.过度他引 4.不当自引 5.模糊注引
避免侵权做到合理使用需满足的条件 1.引用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2.引用的量要适当。一般认为引用一人作品不得超过总量的1/10 3.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4.所引用的他人作品。必须是已发表的作品。
5.引用他人作品必须注明出处,以免误导读者将他人作品视为己出
近年来,高校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为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各高校已陆续应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来加强对毕业生学位论文的检测。对于应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各高校都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检测要求和处理办法,表1中列出了10所高校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使用管理方法。
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常用学术不端检测工具
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无标、无注,或标注不全、不准,或者抄录不准确等抄录行为定义为不规范引用。引用不当实质上还是引用的问题,只是引用不和规范,标出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而非为标出。
a、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漏引)b、将他人文句进行改写,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
c、在自己多部著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作品(包括译文)
d、改换题名,内容不改或基本不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部新作品,且不做任何说明。e、在文中注释中引用别人的论著,不注明出处和页码。f、引用过多,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g、作品的核心部分,结论为引用他人成果。
抄袭是直接的、公开的照搬照抄,而剽窃却是隐蔽式的改头换面。它们均是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实质内容窃为己有发表的一种侵权行为。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抄袭的标准:
1.被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 2.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过了适当引用的范围 3.引用是否标明出处
引用的界限:作品对被引作品进行了新的扩展,原作品的思想观点不占新作品的主要部分。可以自由利用他人已发表作品的数据,客观事实,研究背景灯,但应注意标明出处,不能大段照搬他人表述 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课题A以中文发表在国内某期刊,再翻译为英文发表于国外某期刊; 重复发表:投稿人将体系B分割成系列文章发表,但实际上系列文章研究的内容,讨论的问题相近甚至相同,读者通过阅读该系列期刊中的一篇就能明白体系B。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的同一篇论文,在同一时间端分别投向几家期刊,继而在两种或者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现象是重复发表,多余发表。
1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美国联邦政府2000年12月通过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 (OSP) 发布了科研不端行为联邦政策, 其中对科研不端行为作了如下界定: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准备、实施、整理以及发表等科研环节中出现的造假 (fabrication) 、窜改 (falsification) 以及剽窃 (plagiarism) 行为[1]。美国联邦政策除了对作假行为做出界定和分类之外, 还规定了判断作假行为的基本条件:①是否明显背离相关科学研究共同体的规范;②行为是否具有故意、明知以及草率特征;③是否有充分的证据。
中国科协已出台《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试行) 》, 专门对科研不端行为做出了具体界定: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表现是: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作虚假的陈述, 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 抄袭他人作品;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等。
中科院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六条认定标准包括: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损害他人著作权, 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 违反职业道德, 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研不端行为, 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同时明确界定, 在研究工作中非有意的错误或不足, 如对评价方法或结果的解释与判断错误、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错误和失误等, 不能认定为科研不端行为[2]。
2 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
与社会生活中道德环境恶化现象同样, 国内的科研活动中, 科研不端行为虽说不上泛滥, 但也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这些行为不外乎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2.1 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
科学家缺乏学术道德, 不重视学术规范。科学工作者的人品、高尚的科学道德是科学家之魂。科学道德对于科学工作者自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自律作用不可替代。一些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科学知识地运用却忽视了自身科学道德和素质地培养。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为了得到成果便不择手段, 明知是不正确或违法的做法, 但是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 往往置科学道德、国家法律于不顾, 缺乏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缺乏诚实、公正的科学道德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对科学道德和科研精神的无知, 是科研不端行为泛滥的内在原因。
科学家受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 为在科学职业化地位竞争中取胜而不择手段。科学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果, 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每一位研究人员除了运用正确的方法外, 还要能够苦学深钻, 持之以恒。在现代, 科学的体制化、科学家角色职业化, 使得追求真理不再是科学活动的惟一要求, 功利性已开始成为科学活动的目的之一。由于科学内部的运行机制是通过奖励系统实现的, 谋求独创性的成果, 争取社会承认, 自然会成为科学家行为内在的激励因素。当科学家有了被社会承认的强烈渴望以后, 就难以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科学研究, 因此就出现了科研创新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急功近利对我国科研创新的危害十分严重, 常常导致违反科研设计实验的程序和要求;导致不尊重客观事实, 甚至伪造实验数据和结果;导致研究者在研究创新中对同行封锁信息, 不愿合作;甚至导致学术腐败、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的严重后果, 使研究动机扭曲, 科学精神丧失[3,4]。一些科研人员为了申请经费、发表论文、岗位升迁、工资待遇等, 忽视了对知识的追求, 淡忘了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 只热衷于追逐名利, 忙于资源的获取、占有和垄断;不在研究和学问上下功夫, 而是擅于捏造事实、编造数据、骗取科研经费。
科技管理部门揭露不力和有意庇护为科研不端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土壤”。一些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在工作中违背职业道德, 或是视而不见, 不制止、不纠正, 或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对某些科研人员予以“特别”关照或报复, 故意制造了一起起不公正事件。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处分了一些在项目申报中的科研不端行为, 部分是在申请中伪造人员信息。作为高校科研处或高校院系科研秘书是非常清楚本校有关人员情况的, 完全能够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为了能充实项目组的研究实力, 增大项目中标的可能性, 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表现出了听之任之的“不作为”。一部分高校为了获得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奖励, 而许多项目暂时又不能达到相关要求, 特别是距离相关要求差距不是太远的时候, 科技管理部门便协助项目申请者隐藏或伪造一些信息, 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作为”态度[5]。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揭露不力和有意庇护在无形中为科研不端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土壤”。
2.2 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
科学作假行为不只是学术现象, 也是社会现象。一系列具体而实惠的科研奖励诱使部分“学者”身在学术界, 心在学术之外;学术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不端行为的处罚制度不完备使得一些科研工作者敢于并且能够成功地铤而走险。
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是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体制原因。在现行的科学体制中, 缺乏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 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上世纪80年代末, 以量化为指标的学术成果考评体系从管理部门借鉴到了高校科研改革中来。由于这一方法改变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无秩序状态, 因此受到了普遍欢迎。实事求是地说, 此项改革对高校教学、科研的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 发展到今天量化指标考核体系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现行的学术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核心是, 根据发表论文的数量确认学术研究成果的大小, 根据学术论文所发表报刊的行政级别来判定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 而且学术评估和科研考核的周期很短[6]。在这种轻质重量的量化评价机制下, 数量成为科研人员追求的现实目标, 由此造成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追求数量而不惜弄虚作假、抄袭剽窃, 甚至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信誉。
奖励应是对科研工作者首创性工作的强化激励, 是实现科学价值目标的手段。奖励重要的是精神性荣誉, 而我国的奖励制度却侧重于功利性的物质奖励, 且奖励与报酬挂钩, 报酬产生派生效应, 与个人的晋升、福利、分房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奖励就失去了其以精神激励人们追求真理, 进行科研创新的作用, 而蜕变成为人们从事科研活动的目的。这种目的和手段的本末倒置, 就有可能导致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正是由于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失灵使防范科研不端行为失去了外在的屏障, 这是科研不端行为普遍发生的体制原因[7]。
对科研不端行为处罚的透明度和力度不够, 是造成科研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我国, 对很多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缺乏公开透明性, 譬如对汉芯事件的处理不了了之, 说明对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不够公开透明, 尽管对陈进个人有了处分, 但是对他能申请到巨额资助的幕后原因, 以及责任负责人并未进行相应的处理[8]。尽管某些人的科研不端行为经过了媒体曝光, 但是处罚却没有达到同其实施科研不端行为相当的程度。如1997年12月25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青岛某大学教授侵犯著作权案做出终审判决, 要求侵权者向被剽窃者赔礼道歉。但是在结案一年时间里, 该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依然稳坐破格教授的交椅, 并仍然保留“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头衔。这种处罚结果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不会减少科研不端行为, 相反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造成科研不端行为的大量出现、屡禁不止。
“官本位”的不良思想侵蚀了神圣的学术殿堂, 污染了学术环境。在一些高校与科研院所, 无论是校级课题, 还是部级、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审批、考核等诸多环节都难以摆脱“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结果是领导者科研课题多、科研成果多、奖励奖金多, “官大学问大”成为这种现象的经典解读。所以, 不论学识高低, 只要弄上一官半职, 就可以凭借现有的官本位笼罩下的学术体制, 轻而易举地搞到项目和经费, 晋升高级职称, 继而很快就成为“学术名流”。而且, 官做得越大, 越容易获得高层次的项目和奖励, 越有人为之捧场。这种“官本位”思想对科学研究的侵蚀, 污染了学术环境, 亵渎了学术形象, 败坏了学术风气, 成为某些当权者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 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科研人员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阻碍了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出版与编辑环节存在的漏洞及某些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 为科研不端行为摇旗呐喊, 助长了学术造假之风。我国期刊、论著的出版与编辑环节缺乏制度管理。不少学报和期刊每年都编印增刊或专辑, 花上几百元至上千元版面费, 任何低劣论文都可以发表。交上个上万元, 就可以出版一本专著, 而论文审查人和责任编辑一般都不承担因发表的论文系抄袭剽窃之作而事后追究的责任, 使得论文审查者和责任编辑的责任心大大降低。新闻媒体对某些不负责任或失实报道的行为缺乏法律监督与约束机制, 在出错甚至违法而不受惩罚的背景下, 有的新闻媒介为了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时效, 对一些虚假的科研成果甚至是伪科学及一些靠弄虚作假出名的“学者”进行报道和吹嘘, 其中不乏有偿新闻。这些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不端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摇旗呐喊的促进作用, 助长了科研造假之风。
3 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和治理
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和治理, 可参照国外的一些制度和做法,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重视对科研工作者的科学道德教育, 重视科学道德的自觉培养
科研不端行为本质上是一个伦理问题, 很难通过规范来防范所有的不端行为。因此, 我们需要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特别是要重视对年轻科研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在极端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 更应倡导求实、创新、自由、独立的科学精神, 无私、诚实的科学道德。只有当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内化于科学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 科学共同体获得了自身道德伦理的主体地位, 才会使科学共同体对其成员产生道德上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才不会致使其成员由于道德上的迷茫、价值观的混乱而在金钱和权力的魔笛声中翩翩起舞。加强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建设,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们应当加强正面教育, 强调在学术研究中加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强调在学术活动中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同时, 针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和人员, 要严肃对待和认真处理。
3.2 建立规范的学术管理机制, 形成科学、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 加强与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中国现行的学术管理制度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政式管理方法, 过于量化和僵化[9]。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革, 建立一套规范的学术管理机制, 以法治、法律的力度从根本上遏制恶性竞争。另一方面, 科研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项目、课题经费分配的行政化, 以及学术评价体系的形式化。所以, 除了合理的学术管理制度之外, 还要建立相关配套的透明、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 制定严格、严肃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检查的条例规定。以期严格、公平、公正地进行学术资源分配, 从而杜绝学者、教师为了争取立项, 分得高数额的科研经费而不惜违规甚至违法做出不端的科研行为。此外, 还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舆论监督, 充分发挥报纸杂志的舆论导向作用, 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曝光力度, 倡导政府机构和民间机构, 甚至个人对学术行为的监督和批评, 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实行真正的自治与法治、大学微观管理与社会宏观监督相结合。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就于日前表示, 科技部计划为学术造假者建立“污点”档案以遏制日益猖獗的学术不端行为。此举对于净化社会风气、荡涤学术氛围、提高学者的学术道德、加强学者自律有重要意义[10]。
3.3 加强编辑工作者的学术规范教育, 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做好学术期刊的“守门人”
根治科研不端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但作为学术期刊“守门人”的广大编辑最终决定着读者能够看到哪些内容。因此, 他们的责任重大, 更应该对各种科研不端行为提高警惕, 不给学术不端者以可乘之机, 守住学术领域的一方净土。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强编辑工作者的学术规范教育, 增强编辑职业道德意识。确实坚持双向匿名审稿制, 杜绝关系稿、人情稿, 树立诚信意识。对管理部门来说, 要加强管理, 严格控制刊物扩版。此外, 还应控制审批增刊数, 加强编辑的道德建设[11]。有些杂志学报的编辑不讲职业道德把办增刊当作创收的手段, 只要交钱什么文章都敢发, 甚至于出版盗版学报, 从而导致学术质量下滑, 平庸乃至劣质文章遍地。作为编辑不能为讲人情而不讲原则, 应本着对读者、对刊物负责的态度, 树立诚信意识, 不发注水文章, 切实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
4 结语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 而且严重破坏了以求真务实为基本精神的学术研究规则, 损害了知识分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11], 污染了学术环境, 阻碍了学术进步和科研创新, 而且危及下一代科研人员的诚信观念, 进而对整个科研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 它破坏了学术诚信, 当其不端结果成为医疗指导原则时甚至会直接危害公众的健康和安全[12]。对于这些不端行为和作风, 我们既不能因为存在外在的社会因素而宽容那些道德失范的个人, 也不能只追究道德失范者的个人责任而看不到这些失范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对待科研道德失范问题, 既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也要努力建立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约束机制, 为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研道德创造良好的主客观条件。当然, 由于科研不端行为涉及到科研主体、主管部门、政策、机制等许多相关因素, 要遏制学术界的造假风气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建立净化的学术环境任重道远。
布劳德和韦德认为, 像经济活动中起作用的是“无形之手”一样, 科学中起作用的机制是“无形之靴”。它将踢掉科学中所有不正确的、无用的或多余的数据和从事科学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偏见、人情等, 最后使科学获得客观的本质。这只无形之靴就是时间。然而, 等待只不过是被动和消极的行为, 在科学日益被社会关注和牵连的今天, 积极的和主动的社会控制是不可或缺的。在尊重科学共同体的内部控制的同时, 采取必要的外在社会控制, 将有助于减少科研越轨行为, 使科学能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近几年来, 随着学术规范化的进展及打击造假风声的高涨, 结合国家相继出台的系列法规如《知识产权保护法》等, 必将形成一个相对洁净的学术空间, 愿我们每一位医学科学工作者为了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12]。
参考文献
[1]Culliton B J.Scientist confrontmisconduct[J].Science, 1988, 241:1748-1749.
[2]中科院公布科研不端行为六条标准[J].铸造技术, 2007, 28 (7) :884.
[3]胡良平.“学术造假”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8) :507-509.
[4]曲梅.从学术造假看科研中的急功近利现象[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7, 28 (7) :81.
[5]彭云, 沙莎.高校学术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 2007, 20 (5) :270-272.
[6]周春燕.高校学术腐败的制度防范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3 (3) :128-131.
[7]王雅芬.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防范与治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19 (4) :133-137.
[8]杨金志, 王蔚, 刘丹.透明处理科研不端行为[J].瞭望新闻周刊, 2007, 16:14-15.
[9]唐振平, 徐刚, 雷炳炎.学术腐败探源及其防治[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1) :57-59.
[10]何晓聪.高校学术不端成因及其治理研究[J].高教论坛, 2007 (1) :137-139.
[11]王会, 田士威.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 (7) :46-47.
关键词:研究生 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大量扩招研究生,导致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再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研究生变得浮躁与急功近利,由此引发了一些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这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国家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
1.随意修改实验数据
一些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特殊需要,或者为了证明自己想要的实验结果,会随意修改甚至伪造研究实验中涉及的一些数据,这是最典型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之一。
一项针对研究生随意修改实验数据现象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约有33%的研究生会在进行研究实验或者在写学术与学位论文时,因为时间紧迫或者实际需要等原因,而随意修改甚至伪造几项实验数据,从而使自己能够快速拿到学位证书。由此可以看出,部分研究生对于这一学术不端的行为都抱着无所谓以及不在乎的态度,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行业内的正常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研究生事业的正常发展。
2.抄袭以及剽窃现象
目前,部分研究生在写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着抄袭或者剽窃的现象。如有些研究生在撰写学位或学术论文时,会故意隐匿一些学术论点的来源,或者明明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點与实验结果,却故意不标引注明,甚至有些研究生会直接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属于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3.研究论文署名混乱
研究论文中的署名混乱也是一种不良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很多研究生在写论文或发表论文时,喜欢随意增减或者更改论文作者的署名,有时甚至出现署名“搭便车”的情况。而这其中,既有学生之间互相搭便车,亦有师生之间互相搭便车的情况,被署名的作者之一很可能根本从未参与过此项研究的实验与论文的撰写。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途径
1.规范课程教学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研究生导师进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主要途径都是让学生自学教材,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生从学校开展的专项课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课程教学是教育的最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专门的课程教学,才能让研究生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并把其思想观念运用到实践中。
2.设立管理机构
高校等有关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管理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与处理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此管理机构应该负责审议学术道德方面的各类政策与规范,并对学术不端与违反规范者进行有力惩处;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举报制度,让广大师生之间互相监督、相互检举,从而公平、公正、公开地调查与仲裁相关事件。因为学术道德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全社会的一大重要问题,只有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运行形成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才能让研究生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更加明确自己的行为。
3.加大学术规范教育力度
高校应当加大宣传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力度,弘扬学术道德规范意识,加强宣传相关的国家法律与学校规定,为研究生营造出一个风气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术正气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研究生的精神品格之中。
三、结语
国家只有重视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工作,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才能让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挥出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戴雪飞.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和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2]本刊特约评论员.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本文系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项目“贵州省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调查及学术道德教育模式初探”;项目编号:黔教研合JG(2013)020 。
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端行为的表现和原因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与道德文化规范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增强学术规范低秩学术不端
近年来,经常听到很多关于论文抄袭、造假的新闻,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学术本来是对未知或者已知知识的系统的研究、概括、总结或者创新,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学术腐败日益严重,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也在泛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社会道德的建设,对人的价值观也会照成很大的影响。作为现代的研究生首先应该了解学术不端的涵义,其次要学会如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在自身发生,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对研究生来说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良药。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它主要指学者涉及捏造数据、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也指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行为[1]。1988年,美国政府发发布《联邦登记手册》(Federal Register),首先提出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即“编造、伪造、剽窃或其他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中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统一定义,即“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结论报告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和剽窃行为”[2]。当然不同国家有大相径庭的定义,比如瑞士将学术不端行为行为界定为“有意捏造数据来修改进程的行为、剽窃其他研究者的行为、以及修改研究进程的行为”。丹麦对学术不端行为定义则是“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修改、捏造科学数据的行为和纵容不端行为的行为”等等。[3] 总之,学术不端行为指的是违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这三种行为,主要有不正当署名、篡改、抄袭和一稿多投与伪造这几种。
据2005年5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在接受调查的几千名美国科学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在过去三年中有过学术不端行为[5]。近来,学术不端行为在我国频频曝光,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比如2009年3月,中国工程院通报了浙江大学论文事件的调查结果:浙大原副教授贺海波等人论文剽窃一事情况属实,剽窃证据确凿,论文剽窃情节严重,多篇论文剽窃造假,盗用其博士生导师的研究结果,一稿两投,擅自署他人名字,擅自署基金支持等,属多重学术不端行为并发。此后,还发生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和辽宁大学副校长“抄袭门”等多起类似事件。学术不端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措施和对应方法,但是学术不端还是越演越烈,对学术界、对社会又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败坏社会风气,导致道德沦陷,诚实缺失[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诚信建设,诚信是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不端中的抄袭、剽窃等行为分明是挑衅中华传统道德体系,随着学术不端行为越演越烈,人们对作为社会精英的研究人员的学术结果提出质疑,这极大损害了学术本来的严谨性。
其次,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9]。学术是对未知或者已知知识的系统的研究、概括、总结或者创新,比如医疗、科技创新,发现、发明更多有用的理论或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术研究是一个极为严谨的过程,需要认真和坚忍不拔的态度,不得半点弄虚作假,而学术不端行为恰好与这些背道而驰,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以假乱真等等,只会妨碍学术的发展,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再次,破坏了社会公平、公正,滋长了学术人的浮躁之风和功利之心。学术研究是一个极为艰辛的过程,需要汗水和智慧,要求研究人员投入大量的心血很艰辛的努力,盗窃者只是简单的抄袭、剽窃等等就可以得到荣誉,得来的不费任何功夫,这对于那些辛勤地付出的人极不公平,如果都去抄袭、剽窃,那么学术研究还有可能进行吗?
最后,损坏了国家声誉和形象。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科技学术水平,学术研究不仅是一国的事情,还是国际的事情,如果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会给国家赢得荣誉和地位,而造假只能让国家蒙羞,影响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形象。例如,韩国黄禹锡造假案就是显例[10]。
类似的数据伪造、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近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难道科学是不公正的吗?学术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按照W.布劳德和N.韦德著的《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界的弄虚作假》一书的基本观点有:并不完善的观念;历史上的欺骗、野心家的崛起、重复试验的局限性、名流集团的权力;自我欺骗和轻易受骗;所谓逻辑性的谎言;师傅和徒弟;免受检查;压力下的退让;作弊和科研机构等等,综合起来为社会环境影响(如功利主义的抬头)、制度原因(如社会共同体内部机制-同行评议和处罚制度不完善),从深层次上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社会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11]。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行为、观念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说是近墨者黑不为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和技术变得极为重要,经济的快速增长要求学术和科技以同样的速度增长。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趋于多元化,我国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滋长了急功近利主义、浮躁的价值观念的影响,集体荣誉感减弱,导致一个分人不能静下心来研究,只求速度,不管质量,大量粗糙的、内容拙劣的论文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假冒伪劣、权钱交易等等现象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致使学术界科研精神变质,能够专心搞学术的人越来越少。
(二)、制度缺陷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12]。科研机制存在弊端是导致学术不端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现有的科研制度的产生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制度决定人的行为,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缺少科学道德规范的建立机制和监督机制;没有建立公正有效的学术资源配置机制;“官本位“与学术的沟壑;处罚力度不够;监督手段单
一、监督方式有缺陷等等。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制度的缺失,使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极低,而预期收益很高,不用费太多的功夫就可以得到荣誉、地位,而中国人历来就习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实际上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纵容和激励。按照W.布劳德和N.韦德著的《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界的弄虚作假》一书,社会共同体内部机制的不完善,主要分为:结果因人而异;埋没新思想;评议员滥用职权;评议员之间互为互利利;“粗心的把门人”;重复试验的等等,(1)期刊把关不严;(2)审稿程序及结果不公开;(3)屈从于各种权、情的插手;(4)编辑缺乏辨别能力[15],这些观点说明了缺乏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
(三)、科研工作者的压力大是导致学术不端问题的个人原因。科学研究是一项艰难而严谨的工作,在科学职业化的现代化的现代社会,科研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科研工作者的压压力越来越大。有些科研工作者与利益集团狼狈为奸,捏造数据为利益集团服务;个别科学工作者为了谋取利益,忽略科学精神和学术准则,在科研中采取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中,人数考核制度的制定和量化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工作量,其中,科研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科研标准的执行,检验教室是否完成既定的研究工作量,发表论文、获批科研项目数量等,在核心刊物发表了多少文章、获得什么奖,出版了多少著作等等,直接与职称评定、奖惩评优挂钩,比如教授规定每年要发表多少文章等等,这导致了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大[1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杂志等等随时可以找到相关论文,为个人抄袭、剽窃论文提供了方便的渠道。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
(四)、社会学中的社会越轨理论[14]。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集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属于其中的违规行为,即一切不按照常规办事的行为。意大利犯罪学家罗梭(C.Lombroso)认为社会越轨理论是由于人体质中的生理缺陷构成的犯罪人的头骨与正常人不同,而与类人猿相似。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越轨行为就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为了实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得到较多金钱的目标,往往不接受社会规范的约束而采取非法手段获得成功。抄袭、剽窃、篡改数据等等的行为分明是歪曲学术规范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很大。
学术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学术的兴衰往往成为国家兴旺的象征之一,学术风气的邪正是社会风气的缩影。既然学术那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呢?有哪些措施必须建立起来?
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一)、学术自治和独立。学术必须独立起来,淡化学术运作中的官本位意识,使行政、集团利益与学术分开,权力因素与集团利益的渗透是影响学术独立的主要因素,如果学界能够形成一种缺乏超越利益集团之上的行业权威和舆论压力,也能对涉事单位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不必碍于面子问题和人情世故,敢于说真话。在学术领域,政府应该在大方向上把握学术的发展,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方针、政策引导学术界,用法律约束界,学术道德监督学术界,而不是用行政手段来管理学术,学术的事情应交给学术界来管理[16]。
(二),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惩罚力度不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泛滥的原因,明确作者的权利与责任,“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不但有荣誉的分享,有责任也要承担”[18]。这个可以参考美国政府对学术不端处理的办法[17],美国政府部门中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机构是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研究诚信办工室”,该办公室专门调查和处置那些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中的不诚信行为,并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置决定,一旦被认定某起学术不端行为,造假者在一定年限内不得参与任何由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不能在美国政府卫生和公众服务部设立的任何相关机构任职,造假者的身份及相关信息在“研究诚信办公室”的网上公开。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应当积极推进科研诚信立法,深入开展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制研究。逐步完善科研诚信相关法律制度,明确科研相关主体的主要负责人,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责任人[19]。
加速完善新的学术监督、控制机制,提高控制水平,建立全方位环环相扣的管理制度,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对学术的导向与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大治理处罚力度,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途径太多,必须把握好学术研究的各个步骤,在课题申报、评议、发表等制定严格的规范,将论文评定的过程实现公开、公正、公平。
(三)三是不仅建立系统内的自查自纠,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和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发挥社会舆论的压力。治理学术不端一定要釜底抽薪,必须从改革高校评价机制,该改变“学术权力化、行政化”入手;让学术委员会、评议员等等学术自治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用这些民主监督机制发现并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意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端正学术风气,弘扬学术正气,是研究者形成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戒躁戒躁、甘于寂寞、潜心科研的作风,自觉承担学术责任。一个学术研究者的高贵与内涵在于摆脱外界的虚名浮利的诱惑,修身正己,严守学术诚信,丰富自己的学术涵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人格尊严,不畏权贵,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名利前面,保持理性的态度,自觉抵制各类不良学术风气的侵蚀。
科学事业的发展,即使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良好的学术空气依赖良好的学术品格的养成和学术道德的坚守。维护学术尊严是每一个搞学术的人的责任。要纠正学术不端行为,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的学术研究规则,更需要研究人员发挥个人的热情和激情,坚持忍耐学术研究的苦涩,需要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努力。端正学术之风,崇尚学术道德,为学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在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中,首先要理解透析和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我国学术研究能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这学期我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研究生的群体,接触的第一节政治课就是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老师精湛的讲解与课堂上生动的案例,让我也重新对研究生生活与自身道德素养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研究生的生活不如本科生活那么简单,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考试,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拓展和深入研究,从而有一些新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实验操作和技巧,创新思维,更是需要撰写相关论文。在这时,伴随着身边或者学术界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恪守自身道德规范,维护学术界的风气至关重要。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 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现如今,由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学术道德被很多人忽视甚至遗忘,学术腐败现象比比皆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小到学生毕业论文造假、抄袭,捏造实验数据;大到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等。一些学者为了自身的目的,不择手段,严重的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学术规范问题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演绎为一个跨越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单纯用道德来约束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提高学术水平,加大治理力度和效率。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广大学者有法可依。其次,做到有法必依,提高学者法律意识,以法律约束行为,减少不良现象。
其次,对于学术道德和规范问题,究其根本,是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得学者们的学术良知和职业精神日益被腐蚀,在此机制下,出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许多学者的不甘心,不服气致使他们开始投机取巧,谋求自身的利益。所以,改善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导向意义、激励效果和诊断作用。我们只有根据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相应的、更加人性化的分类评价标准;继续加强学校、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成果评价、项目评价、人员评价以及研究机构评估中的作用;加强与教务、研究生及人事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的制止学术腐败的滋生。
最后面对学术道德的日益沦丧,学术造假的日益猖獗,我们必须日益反思学术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与自身素养的问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诚信则是修身安邦的基石。我们必须从此时此刻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与学术腐败作斗争,建立一个和谐纯净的学术氛围,这不仅是有利于自身,也是有利于社会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封建社会所推崇,现如今国家也十分重视的儒家思想,无疑将德至于首要位置。孔子曾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术等课程,但是他却认为比起技艺的掌握,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现如今,我党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由此可见人的品德至关重要。古语有云:“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也;无才无德庸人也;德大于才谓之能人也,才大于德小人也”,因此,只有拥有高品德和素养的知识分子才能称为圣人,而若只有才能,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只能称作小人。
我们当代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如实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如实注明转引出处。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并签署确认书。所有署名人对研究成果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
(三)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
(四)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
(五)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
(六)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
(七)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有关人员拥有著作权。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署名人应对本人做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
(八)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正确对待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关系。
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及学术活动中要遵守学术道德,科学地、诚实地获得研究成果,这既是思想素质也是学术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考核标准的条件之一。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弘扬我校“勤奋、求实、团结、进取”的校训,培养诚实勤奋、热爱科学、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学风严谨、乐于奉献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提高我校研究生思想素质水平和综合培养质量,保持我校优良的学术研究氛围和学习风气,杜绝学术虚假现象,并促进我校学科建设、学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现颁布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如下。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基本要求
我校所有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都要坚持以下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法制法令,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
2、忠于科学,探求真理,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严谨治学,服务社会。
3、刻苦学习,严肃认真,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自强不息,洁身自律。
4、严格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认真执行学术刊物引文规范,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现象。
5、正确对待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名利与收益,严禁沽名钓誉、损人利己行为,反对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现象。
6、坚持文责自负的观点,对学位论文和其他自主发表的学术著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发现同学或同事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要劝阻和制止,对严重违反者要及时向学校汇报,敢于同不良学术风气作斗争,维护优良的学术氛围。
7、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都要始终如一,严以律己,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维护学校学术声誉。
二、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学术道德规定
1、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应明确说明并详细列出有关文献的名称、作者、年份等细节,已经出版的文献还要列出出版机构、出版地和版次等内容。
2、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必须将所有参考的文献全部列出,重要参考文献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应主动向导师汇报或交导师审阅。
3、研究生署名“南京医科大学”或导师姓名(不论第几作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原始稿件必须经过导师审核,投稿前必须填写《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发表论文原始稿件导师审核表》,否则,在学位授予时不予认可。发表学术论文有其他作者的署名也必须征得署名者的同意。在标注各级基金项目资助时,必须经过导师或项目负责人书面授权。
4、研究生答辩时发表论文的清单必须经过导师签字同意。
5、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在扉页印有“南京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参考文献必须符合有关参考文献的引文规范。
6、研究生毕业以后署名包含有导师姓名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原始稿件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和书面同意,在标注南京医科大学承担的基金项目资助时,也必须经过项目负责人书面授权。研究生毕业以后五年之内署名“南京医科大学”并与本人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原始稿件也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和书面同意。
三、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严禁有下列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1、侵占、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包括论文成果、技术报告和研究数据等);
2、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包括试验数据、调查数据等);隐瞒不利数据从而用于伪造创新成果和新发现;
3、伪造、篡改、后补原始实验记录,或实验记录严重短缺,与所发表论文不相一致;
4、将本课题组已有研究成果在自己的论文中不加标注而居为己出;
5、请他人代写文章或代他人写文章,购买文章作为自己的论文;
6、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
7、发表学术论文时未经别人同意使用别人署名,或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标注资助基金项目;
8、发表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9、虚开或篡改发表文章接受函;
10、以不正当手段影响研究成果鉴定、奖学金评定、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和考试成绩等;
11、诽谤、陷害、恐吓、报复、辱骂和恶意攻击领导、导师、任课教师、论文(或成果)评审人和有关同学等;
12、伪造导师或专家推荐信及其他评定(或审批)意见,伪造导师、领导或专家签名;
13、在各类考试中,以任何形式作弊,盗用试题、买卖(或传播)盗用的试题,篡改考试成绩;
14、在承担助教、助研和助管工作中以职谋私;
15、盗用、贩卖或擅自传播本课题组技术专利、专有数据、保密资料等未公开的技术成果;
16、发现同学或同事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不加劝阻和制止,对严重违反者知情而不向学校举报;
17、对自己认为本校(或其他单位)有关人员违法、违纪、违反学术道德行为,没有向本校纪检部门或相关管理部门反映举报(或举报后未经查证确认),而随意向媒体或公众传播而造成不良后果。
四、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
1、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者,经查实后若情节轻微将分别给予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延缓答辩、取消相关奖项及取消学位申请资格等学业处理。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影响恶劣者,根据《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勒令退学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2、根据《南京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研究生学习期间受严重警告、记过处分或留校查看者,不授予学位。已经授予学位者将撤消所授予的学位并刊登撤消学位公告。
3、违反学术道德特别严重而触犯法律者,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研究生毕业以后五年之内若有严重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现象涉及南京医科大学和研究生的导师,学校将根据情节分别给予公开批评或撤销所授予学位的处理。
5、导师对研究生疏于管理,致使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学校将视情节给予导师公开批评、停止招生,直至取消导师资格。
五、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受理和鉴定
1、研究生处和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受理有关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的问题。
2、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相关鉴定工作,并提出处理意见,需要校纪处理时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
3、认为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处理不公的申诉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受理。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课程知识点汇总】推荐阅读:
2024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试题12-14
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方案06-25
研究生学术英语考试10-04
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11-24
重大研究生学术报告表12-14
研究生学术部工作计划10-02
金融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管理规定07-08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9-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