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官职业道德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法官职业道德(精选8篇)

浅谈法官职业道德 篇1

摘要:我国《法官法》及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对法官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严格要求对法官来说近乎苛刻,但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法官地位非同寻常的重要性。试想,如果社会认为法官职业不重要,认为审判职能不重要,也就不会对法官职业提出特别严格的要求。虽然制定了这么多的法律、条例、办法等来对法官的职务行为予以规范、制约和监督,事实上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还比较薄弱,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关键词:法官职业道德特征作用内容现状

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在行使审判权、履行审判职能的过程中或者从事与之相关的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法官职业道德是调节法官职业内部法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官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法官职业行为的善恶,荣辱的标准,对法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律尊严至关重要。

一、法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法官职业道德的主体是职业法官。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法官为约束对象,由于法官的中立地位、裁判职责和其他一些特殊要求,因而它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职业道德有明显的不同。

第二,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对象是法官职业行为及其各种社会活动。法官的基本职责是审判案件.因此法官职业道德约束的范围主要是法官的审判活动。同时,由于法官的一些非职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法官的形象,因此一些与法官的职业形象直接相关的非职业活动,也受到法官职业道德的约束。

第三,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公正司法。

第四,除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外,法官的职业道德观念也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部分。法官职业的本质特征在法官的职业道德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一些可以直接表现为行为准则、规范,而一些观念性的要求则难以具体化,例如审判独立、司法公正等。虽然一些具体的规范可以保障司法的独立与公正,但对于法官来说,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独立与公正的司法理念,并时刻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便是最详尽的行为准则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行为方式,但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可以使法官在任何时候都能明辨是非善恶。

二、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一,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正确行使审判权,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重要保证。第二,法官职业道德是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办案质量的必要条件。我国法官的根本任务就是认真办理各类案件。法官在审理各类案件时,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公正司法,秉公办案,客观公正,才能保证案件质量,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第三,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重要保证。法官作为一个职业化的社会群体,被誉为公正的代名词、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法官要承担起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作用,必须不断保持和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第四,法官职业道德对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树立现代法治观念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保障司法公正。“公正”一词包含公平、正义的含义,它是人类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追求,也是司法活动重要的价值目标。司法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担负着定纷止

争、解决矛盾、消弭冲突、维护社会秩序,最终实现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功能。

(一)保障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二)必须严格抵制关系案和人情案。

第二,提高司法效率。提高司法效率有多种途径,如增加法官编制、加大装备投入、提升法官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考核制度等。从职业道德角度看,提到司法效率要求法官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勉敬业。首先法官应当对审判业务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地致力于履行职责,正确处理职业活动和个人事务的关系,不因个人事务影响正常履行法官职责;其次法官应当正确处理审判业务活动和其他公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守时。

(三)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果。

第三,保持清正廉洁。法官职业是神圣的,但法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触犯某些人的私人利益。加之我国重人情轻法制的封建传统文化思想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诉讼中为当事人讲话、说情、拉关系的现象仍很突出。

第四,遵守司法礼仪。

第五,加强自身修养。

第六,约束业外活动。法官业外活动是指法官从事超出其司法职责范围的一切活动的总称,既包括法官工作日以外的活动,也包括法官在工作时间以内所做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一基本准则的核心是通过指导或限制法官的非职务活动来维护司法形象。

这一基本准则中,有三点需要特别说明:

(一)有些业外活动实际上是受到鼓励的。例如,法官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有益于法制建设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应以符合法律规定、不影响司法公正和权威、不影响正常工作为限。

(二)有些活动是禁止的。例如,法官不得参加带有邪教性质的组织,不得为非职务目的披露职务中获得的非公开信息,也不得参加营利性组织等。

(三)有些行为须用慎重态度对待。这些行为往往是比较微妙和难以把握的,例如法官在结交朋友、出席场合、接受记者采访时应当慎重,对于个人的习惯和爱好也应当有所取舍。

对于上述第二类业外活动,法官应当绝对禁止。而对于另外两类业外活动,《准则》为法官规定了三项衡量标准:一是避免公众对法官的公正司法的清正廉洁产生合理怀疑;二是避免影响法官职责的正常履行;三是避免对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准则》没有列举的行为的判断,也应当同样适用这三项标准。当然,在具体适用这三项标准时,应当具体考虑行为背景、社会关注、实际后果等因素。

上面提到的六个方面的要素,其中做到前三个要素我想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官了,至于后三个要求对法官来说可能有点苛刻,并不是所有法官都能够做到的。当然如果都能很好地做到的话,那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法官了。

四、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制度缺失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都将法官视为政法干部,强调其行政性而忽视了其技术性和专业性,尽管我国《法官法》对法官的任职条件也作了规定,但总体来说门槛较低,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官准入制度,尤其是对法律工作经验的要求不高,对道德修养的要求也不具体。这些原因严重影响了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少法官既不是法律的专家,也不是道德的楷模。司法警察可以转干当法官,军队干部可以当法官,工人可以当法官,许多人都没有在政法院校和大学法律系接受正规的法律教育和培训,便匆匆上岗独立办案。这些法官大都缺乏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目标,在针对实际案情的时候,不同法官的处理意见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分歧,甚至完全就是靠个人好恶来办案。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司法的质量和权威。近些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法官素质不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法官的行为规范、管理

体制等也与一般公务员没有多少实质的区别。事实上,只有懂法的人才会信仰法律,信仰公正司法;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行的人才会把法官职业当作一件有益公众的事业去追求。

法官职业队伍的素质不高必然会导致部分人员陷入司法腐败的深渊,法官腐败的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正常。有人用“利益共同体”来评价一些法官和律师的合作腐败:“法官通过律师为自己找到了赚钱的途径,而律师则为了打赢官司提高声誉最终获得更多案源”。其实法官和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工作的关系,两者必然发生接触,并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作为法律工作者,两者的关系本应是一种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对独立、相互监督的关系。然而,有的法官利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也有一些律师为了寻求有利于自己一方当事人的裁判结果,对法官进行拉拢、贿赂。

这种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司法权威,损害了法官和律师的形象,弱化了民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虽然我国现行的《法官法》、《律师法》及其他相关文件对法官的职务行为和律师的执业行为都作出了规范,但是各种腐败行为还是屡禁不止。如何规范法官及律师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遏制司法腐败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法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相应的法官的职责是非常重大的。作为社会精英的法官,必需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基础,换言之,即必需具备作为法官的基本素质要求。我心目中的好法官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法官必须忠诚于国家,忠实于法律,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官的权力由国家授予,是人民赋予,所以法官必须忠实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法官行使司法权从根本上讲要符合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必须忠实于法律。法律是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体现。一个法官,如果不能忠实于法律,而只是唯上、唯权、唯命从事,那他就根本不配做法官。

第二,法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法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国家和社会对法官都有特别的专业技能要求。法官的职业技能,包括法律规范的熟知程度,法律思维与推理能力,掌握法律与运用法律的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较好的文化功底等。这诸多方面的职业技能的优劣,决定着法律运作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和效率,体现着法官的司法水平。

第三,法官要有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格。法官的职责在于判断是非,分清曲直,伸张正义,惩恶扬善。这一切不得不取决于法官自身的正直、清明、廉洁。

第四,法官要具备勤勉敬业精神。

浅谈法官职业道德 篇2

一、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 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

人们法官的责任是维护正义、打击犯罪、保护人民, 以及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进行。应当根据“三个代表”的需要, 努力提供司法保障, 进而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与生产力, 以法律的方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法官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 务必要有较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以人民与国家的利益作为视角, 积极地实现奉公廉洁、勤勉敬业、司法公正。缺少了职业道德建设, 就不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性, 这也跟“三个代表”的需要相背离。为此, “三个代表”思想的实施务必注重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

(二) 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执行司法审判的实际要求

审判是法官代表国家解决纷争和惩罚犯罪, 其特点是法律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法官的宣判和案件审理是法律与国家形象的体现。只有确保法官的权威性, 才可以确保司法的权威性, 而法官高尚的人格是法官权威的支撑。并且, 司法并非一味地套用法律条文, 存在差异的社会生活要求法官务必通过法律及其推理应用抽象和普遍的法律, 自由地裁量以处理法律案件。尤其是在法律不健全和不清晰的情况下, 法官具备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力。作为一把双刃剑的自由裁量权不但能够伸张正义, 而且也能够谋私, 倘若缺少了道德自律, 那么就会变成谋私的方式。为此, 法官务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品行, 如此才可以确保司法的公正性, 维护社会的正义。

(三) 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建设法官队伍的关键性事项

在司法实践当中, 法官作风的体现重点是审判作风, 而法官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判作风的好坏。针对法官的素质来讲, 道德素质是前提条件, 其跟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法官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都跟法官的职业道德有关, 像贪污受贿、违法办案、执法过松等。为此, 只有注重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 才可以建设一支廉洁的法官队伍。

(四) 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迎接入世的需要

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各个成员国的司法务必坚持统一、透明、公正的原则, 法官应当遵守国际惯例与世贸组织的规则。为此, 我们不但应当对世贸组织的规则进行快速了解, 而且还应当学习国外法官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进而维护我国法官的良好司法形象。

二、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策略

(一) 强化人民法官的自我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素质

有效提高人民法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 首先, 要定期组织全体人民法官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学习, 可以对他们灌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的思想, 不但可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还能帮助他们坚定廉洁自律、刚正不阿、修身奉法、服务人民和忠于法律的道德信念, 并能解放他们的思想, 使他们能够做到大胆实践、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 进而为国家建设具有坚定政治、保证司法公正的高道德素质人民法官队伍。其次, 在人民法院日常的工作中渗透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 可以将当下违反法官职业道德的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 对全体法官展开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最后, 要多鼓励、支持人民法官进行更多专业的业务知识学习, 借此提升人民法官队伍的综合文化素养水平, 为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奠定最基本的文化基础。

(二) 适当提高人民法官的待遇, 保障其身份的稳定性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 加之我国正处在经济迅猛发展阶段和社会的转型阶段, 这造成案件纠纷数量的日益增加, 进而导致人民法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在持续增加。我国人民法官这一职业不是一种高收入的职业, 顶多算是公务员的干部级别, 非但不能兼职其他任何盈利性的工作, 也没有丰厚的退休金。由于人们法官的工资待遇和他们的生活、利益息息相关, 所以改善人民法官的福利待遇, 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的难处, 才能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拒绝物质上和利益上的诱惑。此外, 还能杜绝他们进行业外的其他经营活动, 维护自身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法官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能保障人民法官的职务是终身的、不可更换的, 就使得人民法官的职务是不稳定的、随时可更换的, 间接对其自身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也给人民法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针对人民法官职业的特殊性, 要建立其身份的保障制度, 在人民法官的任职期内必须有充分的、正当的理由和法定的程序才能弹劾和罢免其职务,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消人民法官的顾虑。

(三) 考核与监督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

国家、各级法院要加强对人民法官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和考核力度。首先, 要在对法官的考核项目中增加“职业道德”这一内容, 并将此项内容作为考核的重点, 让它逐渐成为经常化和制度化。同时, 职业道德考核还要紧密结合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和案件质量评查, 使得监督有据可依, 人民法官审判工作的特性, 往往在其办案的过程中和判决的结果上, 就会将其道德水准和司法水准体现出来。此外, 要建立完善的人民法官职业道德规范, 针对其职业操守、业务能力、个人品行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评鉴, 然后将结果公布于众。表扬那些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处罚那些违法违纪的行为, 进而提升人民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 人民法官要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是对我国人民法官这一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法官只要能够严于律己就能做到廉洁奉公、洁身自好、经受得住诱惑, 约束自身其他的业外行为等。严格的监督记录虽然能正确引导法官, 但仅仅依靠外在的纪律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还要看法官是否能自觉树立起正确的纪律观、利益观、权力观和地位观, 并能够始终坚持自重、自警、自励、自省、廉洁的底线。作为人民法官, 首先, 要无时无刻、自觉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 谨遵廉洁的司法规定, 拒绝案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贿赂。其次, 不能参与、从事营利性质的活动, 也不能在营利性组织、企业里兼职, 更不能在案件未解决、再审时, 给当事人和相关人员提供任何咨询机会或意见。再次, 不能借法官身份、职务便利获得非正当利益、与案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有非正常交往或者在办案执法中徇私舞弊等。最后, 要教育和监督家庭成员不得利用法官职权和地位获得非正当利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国家注重建设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 如此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形象、党的形象、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这是一项长期、重大、艰巨、深远, 有意义的任务。因此, 我国各级党组织、各人民法院、全体人民法官都要加强对此项任务的重视程度,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 才能让全体人民法官在内心深处构建一道不为金钱美色所动、不为糖衣炮弹所迷惑的防腐堡垒, 并为了党和人民群众做到尽职尽责、不辱使命、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摘要:人民法官是我国法律法规的重要执行者, 其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在我国的人民群众中扮演着天秤的角色。人民法官职业道德水平、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执法水平的高低, 对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和法院的整体形象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国家要注重对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 只有这样, 法院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法治的尊严和确保司法的公正程度。伴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不断推进“依法、以德”治国的策略, 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为此, 本文对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阐述了笔者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法官,法院,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晓力.环保科技公司与大拇指公司股东出资纠纷案法律适用解读[J].中国审判, 2014 (7) .

[2]沈四宝.股东对公司管理者的选择权应受法律保护[J].中国审判, 2014 (7) .

[3]周强.发挥海事司法职能服务保障国家海洋战略在中国海事审判三十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审判, 2014 (9) .

[4]邵华, Susan Whiting.大调解与我国基层法院的功能——以湖南两个县的土地纠纷调查为例[J].政法论丛, 2012 (2) .

浅谈我国法官职业伦理道德建设 篇3

摘要:在实现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官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把理论法条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学的精神、条文来主持生活中的公平正义。因此,高尚的职业伦理道德是法官必须具备的,甚至高于对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但是,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却不重视法官职业道德的培养,法官的职业伦理道德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本文论证了法官职业伦理道德的特征内涵,联系实际与我国法官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及现状,分析梳理和归纳出我国法官职业伦理道德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法官职业伦理道德的建议。

关键词:法官;职业伦理道德;完善建议

一、 法官职业伦理道德概述

(一)法官职业伦理道德的含义。法官职业伦理道德,指法官在行使审判权、履行审判职能的过程中或者从事与之相关的活动时,在法官职业范围内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

(二) 法官职业伦理道德的特征。法官职业道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其主体是法官。法官职业道德是众多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法官作为其约束的唯一对象,他们的审判职责和特殊的社会使命决定了法官职业道德的权威性。第二,其规范的对象主要是法官履行审判业务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法官的本职工作是处理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由此可知,法官职业道德要约束的主要是法官们在审判活动之中的言行举止。然而,如果在非审判过程中的不好的言行同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官的形象,因此法官职业道德约束的范围就不限于从事审判活动了。第三,法官的职业伦理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法官运用法律去化解矛盾,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二、提高法官职业伦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提高法官职业伦理的重要性。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提高我国法官素质的关键。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法官的立足之本,比专业知识的提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法官素质。第二,是实现司法独立的前提。司法独立,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终极目标,司法独立的支撑是法官,而法官支撑司法独立的前提是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在培养独立人格的过程中,职业道德是基础。只有坚守职业道德,才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官,实现司法独立的目的。第三,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法官职业道德的一个要求就是公平,作为法官要建立支持公平正义的决心,只有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坚持公平公正,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二)提高法官职业伦理的紧迫性。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案件正在抹杀人们对法官的信任,长此以往,法官职业道德缺失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首先,造成法官对法律信仰的丧失;其次,造成公众对法官及法律的不信任;再次,可能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实现等等。为了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加强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三、 我国法官职业伦理缺失的原因

(一) 我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文化中,存在着一些像“官本位”、“刑不上大夫”、“王权至上”的特权思想。我国古代强调“法本原情”,断案听从情感的判断,这与法律思维是相违背的。我国社会是一个讲人情、看面子的社会,中国传统强调圆融和事的文化,也很容易出现一些法律人“乡愿”及“同道相护”的性格习惯,但法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法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违背了法官的职业伦理,造成审判的不公正。

(二)趋于行政化的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对审判工作一直都是按行政工作进行管理的。在建立足够独立的司法权之前,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社会的。我国司法在很多方面还有行政的深深印记,司法行为行政化现象还相当的普遍和严重。司法与行政的混同,造成了司法与行政功能上的紊乱,对法官实行行政化的管理,就无法保证法官的独立性。法官的权威就无法形成,法官的职业伦理的发展空间也就缩减了。

(三)法官准入制度存在缺陷。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一名称职的法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专业审判技巧,而且要对社会主流思潮、现代法治理念和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领悟和洞察1。法官们的社会阅历欠缺,当遇到一些疑难杂案时,往往无所适从。对当事人的工作也很容易做不到位,引起当事人的不满情绪。

(四)经济因素对法官职业伦理的影响。我国法院中“案多人少”的矛盾异常突出,法官的工作压力大,加班加点成为常事,法官处于严重的超负荷状态。法官长期处于一种十分紧张的工作状态,没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学习,对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充电,难保法官的素质。司法资费短缺,法官薪资不高,导致法官的办案积极性低下,职业伦理道德严重缺失,公平正义得不到保障。

(五)对法官监督不力的影响 。法院内部对法官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监督,监督力量还比较薄弱,监督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这是我国法官职业伦理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 关于完善我国法官职业伦理的建议

(一)加强法官的职业再教育 。法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法官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作出最符合当事人利益的判决。

(二)提高法官的待遇水平 。法官作为社会的精英,按照社会分工,理应得到高薪酬待遇。提高法官的待遇是对法官这一职业尊重的体现,是社会法治文明的要求。

(三)健全法官的监督制度

1、健全我国的法官责任制。要加强对审判的制约,明确规定出办案责任,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对自己所办的案件实行终身负责制。

2、构建网络监督机制。运用网络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力量。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制度反腐的有效补充,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司法的监督的有力补充。应该制订法律规范网络监督机制,使网络监督机制更好地为法治社会服务。

(四)提高法官的自律能力。法官应从根部端正其价值观。提升法官的职业伦理,构建监督和惩戒等制度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机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法官自己的内心约束力的培养。正如思想家培根说:“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好比污染了水源。”作为一个法官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法官的职业伦理标准衡量其行为。坚决不沾染任何不良嗜好,不做任何可能引起公众合理怀疑的行为。

结论

实现法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体制,良好的法律体制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人队伍,法官在这个法律人队伍里担负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法官必须德才兼备,有良好的职业伦理。

法官职业伦理道德的缺失,导致了法官滥用职权,司法腐败严重。法官缺乏职业伦理道德不但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冲击着公众对司法的信任,甚至动摇了法治社会的根本。因而如何解决法官职业伦理道德的缺失成了司法改革需要研究和关心的议题。加大力度整治司法腐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法官的思想教育,提升法官的自律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外部制衡机制。对法官进行监督和惩戒,使我国法官的职业伦理制度更加完善,为中国的法制快速发展推波助澜。(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道喆.法官职业伦理浅论[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2][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396

[3]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65

[4]吴骥,刘琨.法官伦理及其作用途径[A].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 (3).

[5]夏黑讯.法官伦理之概念解析[J].法学论坛,2006.11

[6]陈卫东,韩红兴.法官职业化若干问题思考[J].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2006.

[7]刘兰.中国的法官们向何处去?——司法改革中法官们的“应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

注解:

法官职业道德 篇4

号:法发〔2010〕53号 发布日期:2010-12-6 执行日期:2010-12-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重新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发布,2010年12月6日修订后重新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法官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第三条 法官应当自觉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在本职工作和业外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维护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第二章 忠诚司法事业

第四条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

第五条 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第六条 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认真履行法官职责。

第七条 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政治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不从事或参与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活动,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言论。

第三章 保证司法公正

第八条 坚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在审判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

第九条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查明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法律精神,正确适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权,避免主观臆断、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确保案件裁判结果公平公正。

第十条 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办案,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避免执法办案中的随意行为。

第十一条 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

第十二条 认真贯彻司法公开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避免司法审判受到外界的不当影响。

第十三条 自觉遵守司法回避制度,审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私自单独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

第十四条 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

第四章 确保司法廉洁

第十五条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廉洁底线,依法正确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杜绝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为。

第十六条 严格遵守廉洁司法规定,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条 不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就未决案件或者再审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咨询意见。

第十八条 妥善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不利用法官身份寻求特殊利益。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教育督促家庭成员不利用法官的职权、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章 坚持司法为民

第十九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理念,强化群众观念,重视群众诉求,关注群众感受,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注重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积极寻求有利于案结事了的纠纷解决办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二十一条 认真执行司法便民规定,努力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必要的诉讼便利,尽可能降低其诉讼成本。

第二十二条 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避免盛气凌人、“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尊重律师,依法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权利。

第六章 维护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条 坚持学习,精研业务,忠于职守,秉公办案,惩恶扬善,弘扬正义,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十四条 坚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规范、着装得体、语言文明、态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司法作风。

第二十五条 加强自身修养,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绝与法官职业形象不相称、与法官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不良嗜好和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维护良好的个人声誉。

第二十六条 法官退休后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条件过问、干预执法办案,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对法官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期间,应当遵守本准则。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参照执行本准则。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负责督促实施本准则,对于违反本准则的行为,视情节后果予以诫勉谈话、批评通报;情节严重构成违纪违法的,依照相关纪律和法律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准则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同时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试行)[1][2]》已经201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第十一届第四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一○年十月九日

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试行)为规范检察官职业行为,保障和促进检察官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等法律,制定本规范。

一、职业信仰

第一条 坚定政治信念,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条 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同一切危害国家的言行作斗争。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

第四条 坚持执法为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五条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致力于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发展进步。第六条 维护公平正义,忠实履行检察官职责,促进司法公正,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第七条 坚持服务大局,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第八条 恪守职业道德,铸造忠诚品格,强化公正理念,树立清廉意识,提升文明素质。

二、履职行为

第九条 坚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权限、标准和程序执法办案,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自觉抵制权势、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干扰。

第十条 坚持客观公正,忠于事实真相,严格执法,秉公办案,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使所办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第十一条 坚持打击与保护相统一,依法追诉犯罪,尊重和保护诉讼参与人和其他公民、法人及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使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第十二条 坚持实体与程序相统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维护程序正义,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

第十三条 坚持惩治与预防相统一,依法惩治犯罪,立足检察职能开展犯罪预防,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犯罪。第十四条 坚持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相统一,正确把握办案力度、质量、效率、效果的关系,实现执法办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第十五条 坚持强化审判监督与维护裁判稳定相统一,依法监督纠正裁判错误和审判活动违法,维护生效裁判既判力,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第十六条 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审查和使用证据,坚决杜绝非法取证,依法排除非法证据。第十七条 坚持理性执法,把握执法规律,全面分析情况,辩证解决问题,理智处理案件。

第十八条 坚持平和执法,平等对待诉讼参与人,和谐处理各类法律关系,稳慎处理每一起案件。

第十九条 坚持文明执法,树立文明理念,改进办案方式,把文明办案要求体现在执法全过程。

第二十条 坚持规范执法,严格依法办案,遵守办案规则和业务流程。

第二十一条 重视群众工作,了解群众疾苦,熟悉群众工作方法,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善于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第二十二条 重视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办案风险评估,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深入排查和有效调处矛盾纠纷,注重释法说理,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十三条 重视舆情应对引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遵守舆情处置要求,避免和防止恶意炒作。

第二十四条 自觉接受监督,接受其他政法机关的工作制约,执行检务公开规定,提高执法透明度。第二十五条 精研法律政策,充实办案所需知识,保持专业水准,秉持专业操守,维护职业信誉和职业尊严。

三、职业纪律

第二十六条 严守政治纪律,不发表、不散布不符合检察官身份的言论,不参加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第二十七条 严守组织纪律,执行上级决定和命令,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确保检令畅通,反对自由主义。第二十八条 严守工作纪律,爱岗敬业,勤勉尽责,严谨细致,讲究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敷衍塞责。

第二十九条 严守廉洁从检纪律,认真执行廉洁从政准则和廉洁从检规定,不取非分之财,不做非分之事,保持清廉本色。第三十条 严守办案纪律,认真执行办案工作制度和规定,保证办案质量和办案安全,杜绝违规违纪办案。

第三十一条 严守保密纪律,保守在工作中掌握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妥善保管涉密文件或其他涉密载体,坚决防止失密泄密。

第三十二条 严守枪支弹药和卷宗管理纪律,依照规定使用和保管枪支弹药,认真执行卷宗管理、使用、借阅、复制等规定,确保枪支弹药和卷宗安全。

第三十三条 严守公务和警用车辆使用纪律,不私自使用公务和警用车辆,不违规借用、占用车辆。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安全、文明、礼貌行车,杜绝无证驾车、酒后驾车。第三十四条 严格执行禁酒令,不在执法办案期间、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不着检察制服和佩戴检察徽标在公共场所饮酒,不酗酒。

四、职业作风

第三十五条 保持和发扬良好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十六条 保持和发扬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十七条 保持和发扬良好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遵循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

第三十八条 保持和发扬良好领导作风,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第三十九条 保持和发扬良好生活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甘于奉献,反对奢侈浪费。

第四十条 保持和发扬良好执法作风,更新执法理念,注重团结协作,提高办案效率,不耍特权、逞威风。

五、职业礼仪

第四十一条 遵守工作礼仪,团结、关心和帮助同事,爱护工作环境,营造干事创业、宽松和谐、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第四十二条 遵守着装礼仪,按规定着检察制服、佩戴检察徽标。着便装大方得体。

第四十三条 遵守接待和语言礼仪,对人热情周到,亲切和蔼,耐心细致,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举止庄重,精神振作,礼节规范。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表达准确,用语规范,不说粗话、脏话。第四十四条 遵守外事礼仪,遵守国际惯例,尊重国格人格和风俗习惯,平等交往,热情大方,不卑不亢,维护国家形象。

六、职务外行为

第四十五条 慎重社会交往,约束自身行为,不参加与检察官身份不符的活动。从事教学、写作、科研或参加座谈、联谊等活动,不违反法律规定、不妨碍司法公正、不影响正常工作。第四十六条 谨慎发表言论,避免因不当言论对检察机关造成负面影响。遵守检察新闻采访纪律,就检察工作接受采访应当报经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七条 遵守社会公德,明礼诚信,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见义勇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第四十八条 弘扬家庭美德,增进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妥善处理家庭矛盾和与他人的纠纷。

第四十九条 培养健康情趣,坚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高尚,抵制低俗。

七、附 则

第五十条 检察官违反本规范,情节轻微的,予以批评教育;构成违纪的,依据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予以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参照本规范执行。第五十二条 本规范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第五十三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法发〔2011〕5号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一一年二月十日

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防止法院领导干部及法官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职法院辖区内从事律师职业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

本规定所称法院领导干部,是指各级人民法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本规定所称审判、执行岗位法官,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未担任院级领导职务的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在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国家赔偿等部门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法官和执行员。

本规定所称从事律师职业,是指开办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为案件当事人提供诉讼代理或者其他有偿法律服务。

第二条 人民法院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不得将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人员作为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的拟任人选。

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补充审判、执行岗位工作人员时,不得补充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人员。

人民法院在补充非审判、执行岗位工作人员时,应当向拟补充的人员释明本规定的相关内容。

第四条 在本规定施行前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主动提出任职回避申请;相关人民法院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按照有关程序为其办理职务变动或者岗位调整的手续。

第五条 在本规定施行前不具备任职回避条件,但在本规定施行后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应当自任职回避条件具备之日起一个月内主动提出任职回避申请;相关人民法院应当自申请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有关程序为其办理职务变动或者岗位调整的手续。

第六条 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在前述规定期限内没有主动提出任职回避申请的,相关人民法院应当自申请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有关程序免去其所任领导职务或者将其调离审判执行岗位。

第七条 应当实行任职回避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的任免权限不在人民法院的,相关人民法院可向具有干部任免权的机关提出为其办理职务调动或者免职手续的建议。

第八条 因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而辞去现任职务或者退出审判、执行岗位的法院领导干部和法官,应当尽可能按原职级待遇重新安排工作岗位,但在重新安排工作时,不得违反本规定第二条、第三条的要求。

第九条 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法院领导干部及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酌情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一)隐瞒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情况的;

(二)采取弄虚作假手段规避任职回避的;

(三)拒不服从组织调整或者拒不办理公务交接的;

(四)具有其他违反任职回避规定行为的。

第十条 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在本规定所限地域范围内从事律师职业的,该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不实行任职回避,但其配偶、子女采取暗中代理等方式在本规定所限地域范围内从事律师职业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或者将其调离审判、执行岗位;其本人知情的,还应当同时给予其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关于法官职业道德心得 篇5

殷雪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她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

《学习道德模范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秋开学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学习跟不上,帮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殷雪梅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

浅谈法官职业道德 篇6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发展史证明,党的纪律是党赖以建立、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我党始终非常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一、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十五大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点。

党的纪律是严格的、铁的纪律;同时,又是自觉的纪律,它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靠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和执行的。这种强制性与自觉性的辩证统一,就是共产党的纪律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同其他政党的纪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党的纪律具有强制性、严肃性和统一性。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服从和执行,违反者就要受到批评教育,甚至纪律的处分。遵守纪律是无条件的,不能以个人认为是否正确作为遵守与否的前提条件。所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功劳大小,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谁违反了纪律,都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有着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坚持了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党的纪律不仅仅是靠强制性,而且还依靠党员的高度的自觉性。遵守党的纪律就是服从党和人民的意志,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因而党员把遵守纪律看做是自己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党的纪律在讨论和制定过程中,党员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党的纪律反映了全体党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党员既是纪律的自觉执行者,又是纪律的自觉维护者。

切实加强和坚决维护党的纪律,是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几十年来的宝贵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加强纪律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党的纪律得到改进和加强。但也应该看到,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党的纪律观念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包括有些领导干部中淡漠了,从而影响了党的思想统一、组织巩固和战斗力的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要历经数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要经历若干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而要完成党在每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就必须时时有党的纪律作保证,否则党的每个时期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党的千秋伟业迟早会毁于一旦。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每个党员都要加强组织观念,顾全党和国家的大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在政治上光明磊落,讲真话,办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自觉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做到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不论何人,何时何地,职务高低,都服从组织的调遣接受组织的监督,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坚决反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决定干部人事任免,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行事,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规定。

第三,严格遵守党的经济工作纪律。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财政经济活动中的各项财经政策和财经制度。

第四,严格遵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努力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严格执行群众工作纪律,任何党员和干部都不允许与民争利、以权谋私,侵犯人民群众的权益。

二、遵循法官职业道德,是树立法官形象的重要途径

刑事法官职业伦理特点与构建 篇7

一、刑事法官职业特点

(一) 裁判方式严苛单一

民商事法官面对的案件多数与财产有关, 其更多的可以采取调解的方式来处理, 这种审判方式是在确保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才做出的, 因此民商事法官的审判方式较为灵活。而反观刑事类案件, 虽然在2013年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中第277条规定了数种情节较轻、可以适用和解程序的情形, 但是此条款主要针对双方自愿和解的情况, 而与民商事案件上的调解并非完全相同, 其最终可能达到双方谅解的可能性较民商事案件较小。并且大部分案件都难以适用和解程序, 法官只能根据案件的事实和经过质证的证据以及刑法的规定对案件作出明确而非妥协性的裁决。刑法是裁判的唯一标准,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限受到严格限制。刑事审判只能严格遵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按照程序进行每一阶段的审理。但严苛单一的裁判方式并非裁判程序的简单化, 而是通过“程序保障”最大限度的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最大限度的实现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 裁判结果影响较大

刑事法官对案件做出的最终裁判需要有很强的精确性, 同样的案件, 就可能面对无罪与有罪, 此罪与彼罪, 重罪与轻罪等判决的不同。而在民商事案件中, 争议与纠纷的焦点莫过于财产, 此时, 原被告方在争取符合自身要求的赔偿之前往往还要做诉讼成本上的衡量, 以确定在案件胜诉之后自己所需要投入成本小于可能获得财产。但生命与人身自由对于个人而言往往比财产更为可贵, 所以刑事法官所执掌的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相对于民商事法官而言更为重要, 对个人的影响也更大。这就会致使一些犯罪嫌疑人和关系人会不计成本的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刑事法官的判断, 使得案件最后的判决结果有利于犯罪嫌疑人。

(三) 独立审判颇受阻力

与民商事案件不同, 刑事案件所引起的社会反映较大, 刑事法官所受到的社会舆论压力也随之增大。其中, 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案件大体有三类:其一是公务员案件, 多牵涉到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行为, 对于这类案件, 社会公众往往期望对其实施更为严厉的制裁;其二是近年来出现的带有弱势色彩的个人的刑事类案件, 这些个人在案件中的行为常被认为是无奈之举, 所以往往能博得同情;其三是近些年出现的以民间借贷为主的经济类形式案件。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不应再由刑法规制, 并对民间经济人物抱有较为同情的态度。但刑法的裁判标准是严厉的, 是完全凭借合法证据对案件进行法律上的还原。然而公众的反应在很多情况下是很强烈的, 容易形成群体式的意见。审理这类案件的刑事法官不免会受社会舆论及公众意见的影响, 在心理上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期望自己的审判能够满足社会最普遍的舆论。这样在法律与社会舆论之间寻求平衡点, 并非易事。

二、刑事法官的职业伦理

(一) 独立公正

法官承载着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和人民法官最迫切的期待和要求。对于刑事法官而言, 最重要的职业伦理应当是独立与公正。而从上述分析来看, 刑事案件很可能受到来自于案件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时是双方面的, 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公众的舆论, 这些舆论往往倾向于同情弱者;另一方面, 来自于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 要始终确保刑事法官能够尊重法律, 保持公正的心态, 对控辩双方秉持平衡的心态。独立审判, 公正裁决, 始终将公平正义作为永恒的追求。

(二) 廉洁奉公

刑事法官的判决对于个人十分重要, 但正是这样的“权力”很有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进行最大的“努力”来影响法官。这种影响可能包括人情、金钱等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 法官就要避免这些充满诱惑的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普通的公务员或民商事法官受贿可能会使得一些人获得非法利益, 但并非都会触及刑法底线, 而刑事法官若不够廉洁, 则可能出现犯罪嫌疑人逃脱应有惩罚的结果。这种对法律底线赤裸裸的挑战的行为, 是有巨大危险性的。“公生明、廉生威”, 自古以来, 公正和廉洁就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没有廉洁就没有公正。刑事法官只有清廉如水, 才能永葆法官本色。

(三) 道高德重

“百行以德为先”, 对于优秀的刑事法官来说, 更是如此。一方面, 就当下法官职业的现状而言, 法官的收入并不高。与同年龄段的其他法律职业者相比, 法官的收入偏低, 易使其内心产生不平衡感。另一方面, 受外界各种因素, 如媒体, 舆论, 网络等的影响, 刑事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得不考虑“综合效果”, 这些“自由裁量”的过程在外界的影响下易使其偏离道德的轨道。法官的对于法律的信仰和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很大部分来自于内心。在社会面临巨大变革的今天, 这种内心上对于法律的信仰显的更为重要。此时, 若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就难以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更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谨言慎行, 不尚空谈, 不求显赫, 刑事法官应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作为长期任务而坚持。

三、刑事法官的职业伦理构建

(一) 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近年来, 冤案错案的出现致使公众对于法官产生了不信任感, 这主要归因于法官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所谓职责, 就是指在承担所在职位的工作任务之外还要承担该项工作的责任。因此, 要加强刑事法官职业伦理的培养, 就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责任制度。对于那些因为案件的审判违背了刑事法官的职业伦理而做出错误判决的法官进行责任追究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刑事法官对自身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视。

(二) 加强刑事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社会面临巨大变革的今天, 这种内心上对于法律的信仰显的更为重要。现有的司法系统多有对法官进行培训, 这些培训主要集中在纯粹的道德教育上, 缺失了对法律信仰本身的教育, 这反而使得法官对法律内在道德伦理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无法正确的应用到审判当中。所以在对法官所进行的教育中, 更加重视对于法律信仰本身上的教育, 完善教育内容, 把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 应当坚持对法律史学的教育, 读史使人明志, 对法史的学习可以使法官认识到法律的由来与渊源, 明白人类社会在刑事案件中对于公正与秩序的追求;另一方面, 应当加强对经典判例的学习, 为刑事案件的妥善处理积累足够的间接经验。

(三) 提高法官待遇

对法律职业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法官的待遇, 尤其是刑事法官的待遇相比于其他法律职业者而言并不丰厚。提高法官的待遇, 对于刑事法官职业道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待遇不仅仅是在生活上解决法官面临的现实问题, 更有利于减少法官内在的心理不平衡, 从而避免其在内心上受到社会中其他因素, 如金钱、社会知名度等欲望的影响, 避免对那些可能影响审判公正因素的追求, 从而使得其能够更加坚定的维护法律尤其是刑事法律的尊严。

刑事法官在刑事司法制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能否坚守正确的职业伦理, 对于司法制度的良好运行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要针对刑事法官本身所处的特殊环境, 确立正确的刑事法官职业伦理, 并建设完善的机制以促进其得到坚守。

参考文献

[1]刘东南.法官职业道德欠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警官论坛, 2009 (3) :34.

浅析法官职业困境的表现及成因 篇8

摘 要:法官这一职业在产生之初,即被赋予了睿智而又公正的神圣色彩,与这种天然属性时刻相伴随的是社会公众对于法官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盼,法官应该在工作中一贯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不仅需要不断地提高司法水平、增强司法能力,还需公正、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进行司法活动、定纷止争。在越来越繁复的案件和越来越高的职业期待面前,法官的角色期望值被无限的放大,成为了法官这一职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关键词:法官;职业困境;社会支持度

一、法官职业困境的表现:社会支持度低

“军都山下,荒野未逢春,枪炮碎玫瑰,千手召不回。暗夜里,独角兽流泪。”近年来,对法官暴力伤害、冲击、哄闹法庭的案例屢见报端。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人民法院法官丁玉玲于2009年2月25日下午准备开庭时,被主审过的一起征地补偿纠纷的当事人拦下,在拒绝其撤销判决的要求后,被当事人连刺十几刀,身负重伤。今年的2月26日又有噩耗传来,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法庭的马彩云法官被当事人开枪杀害。

社会支持度反映的是法官个体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根据肖水源教授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简称为“SSRS”),社会支持度在心理学上主要分为了三个维度,分别是:“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① “客观支持”主要为实际的、可见的、客观的支持,既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也包括行为上的援助(社会的参与)。“主观支持”主要为可感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多指个体的工作在社会生活中被理解、尊重、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社会支持利用度”指的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即个体在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刻时能够对有效支持的利用程度。法官职业群体对于社会支持度尤其是主观支持度的需要普遍比其他职业群体要高(与法官职业群体对于主观支持需求度类似的还有警察群体),但现实是社会对于法官职业在情感上的支持度非常不乐观。2010年6月1日,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法院枪击案后,有部分人士聚集在永州法院门口放鞭炮庆祝。无独有偶,马彩云法官被歹徒枪击身亡后,网上也出现了一些叫好声。社会群体对遇害及受伤法官表示出的“罪有应得”的想法,大有幸灾乐祸的味道。

二、法官职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案件数量多与法官数量少之间的矛盾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016件,审结9716件,比2012年分别上升3.2%和1.6%;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21.7万件,审结、执结1294.7万件,同比分别上升7.4%和4.4%。②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210件,审结9882件,比2013年分别上升1.8%和1.7%;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565.1万件,审结、执结1379.7万件,结案标的额2.6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0.1%、6.6%和15.7%。③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5985件,审结14135件,比2014年分别上升42.6%和43%;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万件,审结、执结1671.4万件,结案标的额4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4.7%、21.1%和54.5%。④通过历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我国法院系统近年来的收案数呈现井喷上涨的趋势。放眼全国法院系统,案多人少的矛盾普遍突出,在“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下,从事一线审判执行业务的法官越来越难有精力和热情应对井喷式增长的案件数量。尤其是自2015年5月1日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各地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均呈增长态势,有的增长幅度还很大,这使得许多法院原本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进一步加剧。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参照司法滞后性的规律,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会持续攀升,而案多人少、忙闲不均等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线法官办案面临巨大考验。

(二)司法被动性与群众需求主动性之间的矛盾

被动性被一贯的视为司法的本质属性之一,同时也是司法行为区别于行政活动的重要特征,恪守司法被动性也被视为法官的美德。如卢埃林所阐释的那样,解决争端是法院最为重要的职能⑤。法院的本质是为人们解决纠纷而设立的第三方机构,当人们发生矛盾而无法通过矛盾双方或多方内部协商解决时,往往会寻求一个与矛盾无关、中立的第三方机构的帮助以达成一致意见促使矛盾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第三方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法院,行政机关的调解办公室、仲裁委员会均属于这种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法院作为法律的“法定代理人”能够对矛盾做出具有权威性、终局性效力的裁决,并有强大的国家强制力保证终局性裁决的实施,因此与其他机构相比,法院对矛盾双方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作为中立第三人的地位是法院确保纠纷得到公正处理并获得当事人认同的形式基础。可以说,法院不严格遵循被动性,就没有司法的中立,没有司法的中立,就得不到司法的公正。

于此同时,群众对于司法的主动性需求还需要司法机关能动的进行司法。司法的被动型与司法的能动性作为唯物辩证法上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对立,法官有时在面对这个矛盾时会显得无所适从。在面对群众对于司法的需求之时,法官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员,同所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一样,都具有主动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但有时却有过度提供司法服务之嫌,背离了法官谦抑性的特征,法官扮演着律师的角色,导致法院和法官在裁判中的中立地位不被当事人认同,甚至导致司法公信力普遍下降。比如,有时有些法官过多的走上街头摆摊设点开展法律咨询,提供司法服务,表面看不失为司法为民的有效形式,但实际上收效甚微。不少法官“情不自禁”地表现出的主动态势,反而使法官中立的地位陷入尴尬境地。

(三)法律相对滞后性与社会矛盾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和司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法律体系仍以成文法为主。成文法具有系统性、内部一致性、法律规则明确性、确定性等突出优点,但天然的、不能免俗的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成文法的流弊也随之凸显。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多样,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实践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法律规范在客观上需紧随社会实践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但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法律又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不能轻易的对法律规范做出修改,法律规范的稳定性与社会矛盾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

最近发生的“离职空姐海外代购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检方指控,2010年至2011年8月间,李晓航(前某航空公司空姐)与他人预谋,以客带货方式从无申报通道携带进境,并通过李晓航、石某在网店销售牟利,共计偷逃海关进口环节税100余万元。检方认为,李晓航等人各自分工配合,共同逃避海关监管,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追究其刑事责任。2012年9月3日,李晓航因网售走私化妆品获刑11年。2013年1月23日,“离职空姐海外代购案”二审开庭,2013年5月,北京高院二审将此案发回重审。2013年10月10日,北京市二中院再次开庭,李晓航的律师称,一审认定李晓航偷逃税款的证据主要是海关核定证明、李晓航口供等,这些货物只有约11万元现货,其他绝大部分是“订单”。本案发回重审后,海关重新认定,有实际货物部分偷逃税款约为8万元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代购”这一新兴的经济形式异军突起,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淘宝网”上的代购卖家就超过了10万人,更不谈其他网络媒介(微博、微信等),“代购”是否等同于走私,很多人也表达了疑惑。类似于此类的案例笔者不再一一列举,但通过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阶段,社会新生事物的发展进步对于现行法律规范所带来的冲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但是由于法律的相对滞后性,成文法往往落后于社会实践,且成文法限制法官的主观能动精神,使法官形同一般官僚,成为依法操作的工匠,对于新出现的违法现象,法官往往束手无策。

(四)日益增加的司法需求与法官司法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第一,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法院承担的社会职能不仅是解决纠纷的第三人,更是社会秩序的调控者与管理者,法官不仅需要调处个案的纠纷,还要引领社会的理性步伐,这对法官个人的司法能力及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如上文所述,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及我国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松动,使得法官所承受的诉讼数量急剧增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纠纷类型。新型案件、疑难案件愈发增多,案件难度越来越大,对法官的司法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第三,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司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法官如何在普适的正义与个案的正义之间寻求平衡,既避免成为法律的“自助售货机”又避免“法官恣意”,这要求法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智慧性处理司法问题的能力。

认真阅读历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司法能力不足是困扰我国各级法院系统尤其是基层法院系统的难题。一方面,我国的法官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法官遴选渠道复杂,“出身”不尽相同,就目前来讲,主要有公务员招考、公务员选调、军人转业、其他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干部转任、党政干部调任等多种途径。法律是一门专业的、宏大的、系统的学科,她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没有接受过系统法学教育的人很难拥有法律适用所要具备的“理性”。在2002年之前,我国因为没有统一的司法考试,法官职业的入职途径与行政机关的入职途径完全相同,这使得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进入法院的法官接受过系统法学教育与训练的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当前每年仍有许多军转干部进入法院系统,他们通过一两年的复习取得司法考试证书就可以被任命为初任法官。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就意味着具备了法律思维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司法考试仅能考核考生的法律知识,这种知识不久就会被遗忘,对于考生的法律思维几乎不能起任何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年龄上满23周岁就可以成为法官,这使得绝大部分的三门法学学生(家门到校门,校门到法院门)在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公务员招考或选调后工作满一年就可以成为法官,他们虽经过了系统的法学教育,但社会经验浅薄,在做为主审法官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时,他们普遍存在机械适用法律的问题。在基层法院系统中,经验型法官多,专家型法官少,普遍性的具有法律知识结构不健全,司法能力不精深的缺点。另一方面,基层法院法官普遍审判任务繁重,加之法官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法官的知识更新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广泛存在。这使得部分法官在处理日益复杂的矛盾纠纷、适用法律时捉襟见肘。

注释:

①参见贺元骅、凤四海、胡世群、,杨骁勇:《警察工作倦怠與社会支持关系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5月第36卷第3期。

②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4年3月10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③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5年3月1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④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6年3月1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⑤参见[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版,第 89~91 页。

上一篇: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办法下一篇:答谢朋友的经典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