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2022-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基于信誉机制的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摘要:质量诚信体系是市场信用体系的分支,能通过信誉机制,发挥市场的自律自治作用,是形成市场秩序的基础性制度。目前,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成效,但与形成质量信誉机制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等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理念存在偏差,信息的披露和公开的程度不足,传播手段较为单一,共享联动机制尚不完善,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及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等几个方面。对此,提出了要以法制为基础、由政府主导和推动来完善若干具体的质量信用制度,包括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公开和传播利用、质量信用奖惩制度等。同时,基于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加强质量信用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培育以及以多元化社会治理机制来共同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质量诚信体系;信誉机制;质量信用;质量监管

一、质量诚信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诚信体系与市场经济

诚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其内涵可以从两方面界定:其一,诚于内,指行为人的内心状态,诚实无妄,不欺不诈,反映其道德品质。其二,信于外,指行为人遵守承诺,以行践言,表里一致。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悠久的历史传承,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日益超越道德范畴,成为法律所追求的目标。在法律的框架中,诚信固然包含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意义,但更应该进一步从长期参与交易的各方关系上来理解,即诚信是对交易方信用的一种肯定性评价,认为交易方在交易过程中具有履约能力及稳定的履约表现。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交易范围的扩大,不再是传统上局限于“熟人社会”中的交易。如果说“熟人社会”中的交易还可以通过地缘、血缘、社会舆论、宗教关系等手段或方式形成社会信任网络来支持和维护信用;那么,现代社会发生在一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交易,则必须由信用制度来保障和支撑。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和社会治理之需,现代国家往往通过法律设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及奖惩措施,促使行为人建立并珍视自己的信用,讲求诚信。相应的,这些促进行为人信用水平提升的制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称为诚信体系。由于组成诚信体系的制度的共同特点、价值目标都在于帮助行为人建立并维护自身信用,良好的信用或恪守信用也意味着诚信,所以诚信体系也称为信用体系。也有学者认为信用与诚信有明显差异,信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契约关系,具有客观性,而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具有主观性。但本文认为,从制度体系建设的角度看,两者内涵一致,名称可以互换。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以分工、交易为基础,形成广泛的社会合作,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一般而言,社会总的信用越是良好,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越高,人与人之间开展合作的可能性越大,能力越强。在经济交往中,如果社会成员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增加,则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就会增加,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就会大大降低,人与人之间开展的合作就越多,市场交易等合作行为就越是发达。与此相应,人们的交往越多,对信用的需求就越大,对信任程度的要求也越高。良好的信用其实是市场交易和市场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因此也可以称为信用经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即明确提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国办发〔2007〕17号)。信用构成了市场经济的灵魂。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质量诚信体系的地位

服务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但大致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从信用主体而言,信用可以分为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从信用产生的领域而言,信用可以分为金融信用和非金融信用。作为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质量信用”主要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其主体主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保证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兑现质量承诺的能力和表现。由此可见,质量信用属于企业信用,同时也属于非金融领域的信用,这决定了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和特点。

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价格和质量。前者意味着消费者或用户能用较低的花费获得需要的满足,后者则表明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由于价格是显性的(交易双方明确认定),也是即时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一般需要即时支付),往往成为市场供求双方经常关注并十分看重的因素;而质量因其某种程度上具有隐蔽性(质量的确定常常需要事后体验或专门性检测)、滞后性(如耐用品的使用、可靠性的持续等,都需要时间检验)一些研究(Ekelund,1995;Emons,1997;Robert B.E.,Franklin G.M.,R & W.R.,1995)把消费品分为search,experience和credence或类似的更多类:search类消费品的质量和价值很容易判断,experience类只有经过消费才能够判断其质量和价值,credence类是即使经过消费,还是难以判断其质量和价值。由于消费者通常都是先付费购买,后消费使用,所以消费者在购买experience和credence类商品时,就非常可能存在支付货币成本后却得不到预期需求满足的风险。详见叶如意、汤万金、周莉著《基于质量契约的质量信用经济学内涵研究》。,往往成为次选项因素。特别是在收入水平不高或市场经济成熟度低而消费理性有缺失的时期,价格竞争往往成为最重要的竞争方式。

过度重视价格而忽视质量竞争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的表现,也必然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一方面,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往往导致消费需求无法有效满足,且与低质量相伴的安全风险甚至会严重打击消费需求(三鹿事件几乎毁掉中国的婴幼儿奶粉产业就是典型例证);另一方面,重价格而轻质量一旦形成风气,低价恶性竞争就会成为常态,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如质量、技术、品牌等就会受到严重抑制。由此可见,如果质量诚信无法建立,消费需求就无法有效释放,市场也就难于健康发展由于消费者相对生产者处于质量信息弱势地位,如果没有倾斜性制度安排,他只能从市场平均质量信息去观察并决定购买行为,此时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最后导致市场低劣商品充斥,消费者用脚投票,市场进一步萎缩。相关详细论述可参阅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的经典文章《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正因为如此,政府必须一方面担负起培养、引导理性消费(如优质优价等)观念的责任;另一方面,必须设法通过制度设计,纠正市场交易中的信息特别是质量信息不对称,最终促使市场实现良性竞争、有效竞争。

政府纠正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主要包括:其一,通过立法制定规则,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信息全面、充分披露的要求,并强化执法落实规则;其二,基于信誉机制而建立质量诚信体系,让经营者以往的质量信息形成累积,使消费者和用户依据经营者以往质量信息来进行购买决策,最终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劣质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之“市场驱逐”。后者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根基所在。

(三)信誉机制与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路径

一个人(这里主要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是否守信,取决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从主观上说,企业是否守信主要基于当前收益和未来收益的权衡。如果企业主要注重当前收益,就不易守信,往往选择机会主义行为;反之,如果其注重未来收益,就会倾向于守信。从客观上讲,企业是否守信主要基于其对失信成本和收益的计算。如果失信不易被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受惩罚或惩罚较轻,小于其实施欺骗行为或失信行为的收益,企业也会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一固有特性,而企业通常对于消费者而言具有极大的信息优势;因此如若没有一套有效的制度体系来增大失信成本及增加守信收益时,企业就会必然选择机会主义行为。

基于此,诚信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激励约束:一方面是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不仅让失信行为无利可图,还得付出高昂的代价;另一方面是对守信行为进行奖励,通过信息传播让消费者或用户了解其产品和服务,增加信任,建立起品牌形象,从而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作出不当选择的概率。通过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可以建立起一种注重长期效果而赢得信任及维持信任的信誉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主要指企业)通过建立信誉来取得消费者及其他交易方的信任,消除短期行为及短视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一旦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就更有动力及自我约束力来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把维护信用作为自利最大化的选择,从而形成了自律自治能力。在理论上,当他律机制(法律体系)与自律机制(信誉机制)目标一致时,就会发生内生的激励相容的良性互动。

就产品与服务质量而言,尽管依靠行政监管落实质量法律法规的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健全的信誉机制,作为交易主体的企业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不足,产品与服务质量就无法真正持续提升。因此,通过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促使经营者注重信誉,是真正落实产品与服务质量法律规范、促进企业遵守质量承诺、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的必由之路。并且,与通过监管而推动质量提升的方法相比,成本显著较小。

从理论上讲,信誉机制要发挥作用有四个条件(张维迎,2003):①交易必须是重复的、长期的。②交易参与人有足够的耐心。③信息传输的速度要足够快,即不守信的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并广为人知。④受害的一方有积极性和可能性对不讲信用的一方实施惩罚。就我国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现实状况而言,①②④这三个条件都是满足的:经营者是市场的长期参与人,与消费者群体之间进行的是重复博弈,有积极性注重自己在市场上的信誉。同时,经营者主要由企业构成,而企业制度本身就是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机制,企业成为信誉的主要载体,同样有积极性维护自己的信誉。此外,目前我国的市场绝大部分都是竞争性的市场,这就意味着受害一方(主要指消费者)完全有积极性和可能性来抵制质量差的产品和服务;这样,质量好而安全性高的企业就有机会通过市场竞争击败质量差或安全性能低的企业。但就条件③而言,目前还未有效满足,而这正是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重点。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当前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应确立、完善如下基本思路:①更新理念,以建立质量信誉机制与优化监管并重为质量诚信体系的目标追求;②改进监管模式,以质量信用这一监管工具为核心促成企业质量信誉机制的形成;③扩大质量信息的采集渠道,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快速归集、共享及传递的有效机制;④培育和发展质量信用服务市场;⑤发挥社会管理网络作用,推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二、我国质量诚信体系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我国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通过发布一系列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若干重要的与质量相关的信用制度,初步形成了质量诚信体系。如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专门提及质量信用,将其与其他行业信用建设一起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初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对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对质量失信惩戒力度”“鼓励发展质量信用服务机构,规范发展质量信用评价机构,促进质量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信用服务市场”等新举措。质检总局2006年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监管工作的意见》(国质检质[2006]464号),建立了质量信用等级划分制度及分类管理等重要监管措施并随后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 23791-2009)等国家标准。质检总局2013年11月专门召开会议,就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进行研讨,拟出台《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企业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在地方层面,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组成部分的质量诚信体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北京为例,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于2001年,是国内起步较早的省市之一。为推进“诚信北京”建设,北京市先后发布了《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06号,2002)、《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02]17号)、《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京政办发[2005]6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12]42号)等文件。根据上述文件,建立了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相应建成了“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作为北京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让公众能查询到提示信息(商品服务质量信息)、警示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及不良司法信息)和良好信息等,已经累计提供了信用查询3.6亿户次。同时,“信用北京”网设立了“质量信用”专区,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企业资质记录、良好记录、提示信息等进行公布。

总体上看,我国质量诚信体系虽然已初步形成并实际发挥作用,但从实践效果及理论上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照前述质量诚信体系需要建立的信誉机制而言,依然存在明显不足,主要包括:

(一)理念存在偏差,信息共享、整合程度有限,公开披露的力度不足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组成部分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不成熟、质量诚信缺失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无论是质量诚信体系规则的制定、制度运行的监管,还是质量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社会质量意识的提升等,都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地质量诚信体系的实践也表明,政府重视、主导并建立相应体制、机制进行推动,是其建设、发展取得成效的最重要前提。但目前看来,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中都主要围绕分类分级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来展开,未将建立信誉机制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可以说普遍存在理念上的偏差,需要调整。

同时,我国质量监督实行的是分段与分类监管相结合的体制,质量信息归集部门众多,涉及质监、工商、食药监、商务、卫生、环保、农业、海关、检验检疫等。目前,各监管部门对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有一定的基础,但许多信息仍只能由监管部门自己专享,共享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仍然突出。曾有文章指出,与信用有关的大量信息目前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如工商、税务、外贸、海关、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安、法院、质检、药监、环保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目前90%以上集中在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既不流动也不公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被闲置和浪费(陈文玲,2003)。这种情况现在依然存在。同时,即使某些信息已经披露由各个监管部门共享,有相当部分也仍然保留在监管部门内部,不能由公众查询,大大影响了信用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这种情况主要是作为配套制度的政府信息的公开制度(如强制披露制度)对信用信息的针对性不强或模糊造成的,仍然需要进一步立法或颁布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二)信用信息传播的媒介体不发达

目前,质量信用信息的披露途径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网站或政府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需要消费者主动进行查询。对消费者而言,交易成本较高,且受制于社会大众信息接收路径依赖,这种披露往往成为无效传播。如果能通过更为简便的媒介体进行传播(如在商品或商品标签上披露信用等级或相关信息,选择与访问量大的门户网站、报刊进行质量信息发布合作,将监督抽查结果直接张贴于经营场所外等),则可大大加速信息的传播及扩展信息的影响范围,实质性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当然,上述问题也和信用信息市场不发达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够成熟有关。如果市场上广泛存在信用中介服务组织,就可以更为有效地传播质量信用信息,形成有效的信誉传播机制。当缺乏质量信用信息服务中介时,政府实际上就成为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其传播效果必然受限。

(三)针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社会联动

如果质量信用信息的利用不能形成对失信的约束与惩戒,市场经济将成为欺诈经济的代名词。目前的企业“失信成本”还不算高,“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力远未体现充分;因此,将质量失信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约束惩戒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应该在产品与服务质量监管部门建立,还应该与各个行业监管部门及司法系统形成有效联动。目前,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国食药监办[2012]219号);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13]17号);而中央八个部门近期会签《“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备忘录》,拉开了第一轮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序幕。该备忘录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上对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并限制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此外还规定对失信的自然人,禁止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其实施方式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向签约各方推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相关部门收到名单后,在其管理系统中记载包含相应惩戒措施等内容的名单信息,或者要求受监管的企业或单位实时监控,进行信用惩戒。《中央文明办最高法院等部门将联手惩戒失信被执行人》,http://www.court.gov.cn/xwzx/yw/201401/t20140117_191681.htm。

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借鉴上述做法,及时出台针对在产品与服务质量方面失信的惩戒性规定,并与其他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大惩戒力度。譬如针对存在产品与服务质量失信行为的企业,除了舆论谴责及追究法律责任外,还应在政府采购、政府奖励及扶持,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企业注册、资质认定等多方面对其限制或禁止。

(四)质量信用信息的利用不充分,质量信用信息服务市场发育不足

由于质量信用信息的公开程度和获取渠道有限,市场中众多的实际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如招标投标、融资信贷、扶持补贴等活动中需要大量产品与服务质量信用信息),而潜在需求也无法转化(企业要证明自己的信用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必须依赖信用评级,但目前缺少能被人广泛认同的评级机构,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因数据等原因在我国的服务也不算发达),这导致质量信用服务机构(如质量信用评价机构)成长空间有限,质量信用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均存在不足,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信用服务市场”还有相当距离。另外,对于若干征信业务,如信息采集,在政策上比较模糊,开展这样的业务还存在政策风险。总体而言,我国信用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历史短、市场成熟度比较差,服务机构的独立性、中立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和国外的知名企业相比,服务企业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商业数据库,信用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客户群体较小。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法律制度的配合:质量信用信息的公开、交换、使用,需要法律来明确范围和界限,形成规则和机制;征信、担保、评级等信用服务企业本身的信用情况,需要法律来规范和监管;质量信用信息失信记录的保留与取消、失信惩戒的规定与执行,质量信用产品的开发和使用,也都需要法律的明示。

三、以法制为基础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如前所述,社会信任以及与其关联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交易发生和持续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却存在严重的“社会信任短缺”。由于法律制度和社会信任、商业信誉及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动态互动关系,因此以法律制度为基础来重建商业信用及社会信任,是让大众对未来中国的市场化充满信心的必然选择。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各方面入手,努力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一)重塑理念,以形成质量信誉机制而不仅是增加质量信用监管工具为目标,进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目的在于让信誉机制发生作用,降低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中质量信息的收集成本,使市场主体在自利博弈下,把维护信用作为自利最大化的选择,进而强化市场的自律自治能力。如果市场无法有效地进行自律自治,监管将难以走出事件驱动性模式。因此,监管他律的有效性根植于市场的自律自治能力,市场自律自治有助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进而形成监管他律与市场自律自治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并相得益彰的市场秩序。因此,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中,应将主要目标确定为促进质量信誉机制的形成,有效培育基于自律自治的市场信用。为此,政府部门推行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并不是简单地为方便监管、降低监管成本或提升监管效率而进行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相应地,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应更新理念,注重降低质量信用信息利用人的交易成本(主要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信息利用和传播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扩大质量信息的采集渠道(除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产生的质量信用信息外,可将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产生的合法质量信用信息纳入),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快速归集、共享及传递的有效机制,尽可能通过更为简便、有效的媒介进行传播,让消费者知晓这些质量信用信息并让这些信息成为实际影响消费者进行市场选择的重要依据。

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涉及面宽,如完善质量信用信息收集、公开制度(涉及质量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强制披露、信息共享、信息发布和传播等)、商品的标识标示制度、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制度等。

(二)充分发挥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激励功能,将守信奖励、失信惩戒落在实处

除了建立起信誉机制让市场来发挥奖励守信、惩戒失信这一基本功能(即优胜劣汰)外,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总结目前的一些好的实践经验(如前所述),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政府扶持或补贴等方面确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追求诚信,杜绝失信。所谓的奖励,可以是直接的(如质量奖、质量诚信奖),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方面的优先待遇);所谓的惩戒,同样可以是直接的(如给予行政处罚或列入“黑名单”课以资格剥夺、权利限制等惩戒),也可以是间接的(参与若干经济活动的劣后待遇,如融资信贷、资质认定等)。

(三)开放和发展质量信用服务市场,充分发挥信用中介组织的作用

如前所述,市场越是发达,对质量信用信息的需求就越大。在理论上,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活动被称为征信活动或征信业务,包括了信用评价(信用标准、信用等级)、调查(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保理、修复、咨询顾问、管理等多种类和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实际上,由于信用中介组织没有国家强制性,为人们提供脱离了血缘和地域关系的合作基础(信用信息),从而形成信誉传播机制,有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信任的增加,因此是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达程度对消费者建立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任有重要影响。事实上,就我国而言,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兴服务行业信用中介行业的发展除了庞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外,通常还需要大量的信用管理人员,国外知名信用服务机构的雇员超过万人(陈文玲,2003)。,政府应该开放和培育这一市场。政府既不能越俎代庖,亲力亲为成为信用信息服务垄断提供者,也不能限制这一市场的发展以致形成市场垄断或市场空间不足。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是就信用数据的开放、使用和管理进行立法,譬如可制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强制行政机关和社会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向信用中介机构无偿或有偿开放信用信息数据,规范信用信息资料的公开、合法、正当的收集与使用。可以由国家投资建立数据库,把工商、税务、海关、贸易、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安、法院、质检、食品、环保等方面有关企业信用的信息和数据集中起来,打破信息垄断,实现数据公开化(有偿或无偿使用),推进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管部门也可以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先行制定有关质量信用信息开放、共享及利用的办法,尽早消除政策上的模糊性。从理论上讲,除法律特别规定外,政府掌握的信用信息属于公共品,都应该共享。美国通过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2年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1976年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改变了过去行政机关对政府文件的态度,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其核心思想是:原则上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公开即保密是例外;政府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一切人获得信息的权利是平等的;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提供拒绝的理由;政府机关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陈文玲,2003)。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由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立业的根本是以自身的信用独立、公正、客观(中立)、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为社会各界提供信用产品或服务,因此如何保证其诚信,不仅需要建立对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的惩戒机制,也需要制定基本的业务准则以保证竞争的公平。除了加强监管外,也可以考虑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强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守信意识,统一行业技术标准(如对信用报告的内容和基本格式提出基本要求和规范),引导会员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行业内的失信惩戒机制等。

(四)以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来共同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实质就是现代的社会管理机制,也可以称为社会管理网络。如前述提到的行业自律,实际上也是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由被监管人通过内部自律机制进行自我监管,减轻政府的监管压力,实现简政放权。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意味着社会分工,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可以让各种社会组织(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基金会、准司法组织、学术团体、消费者团体等)、新闻媒体(传统媒体、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社会大众(行使监督建议等权利)均参与到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中,大大加快质量信用信息汇集、传播速度,让失信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并广为人知,进而有效约束经营者的质量行为。而反过来,质量信用制度越是执行良好,社会管理的成本就越小,而人们的诚信意识水平就越高,全社会的信用程度就越高,容易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凝结为健康的信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与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配合时,同样需要有若干法律制度的支持。

四、结论

质量诚信体系是市场信用体系的分支,能发挥市场的自律自治能力,属于基础性的市场制度。要发挥质量信用对企业提高质量的激励约束作用,就应以形成质量信誉机制作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通过纠正质量信息不对称,使质量要素成为消费者或企业购买决策的重要考量,进而发挥质量竞争的基础性乃至决定性作用,而不能单单重视其优化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的工具性功能。

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形成质量信誉机制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等要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理念存在偏差,信息披露和公开程度不足,传播手段较为单一,共享联动机制尚不完善,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及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要以法制为基础,政府部门为主导来完善若干具体的质量信用制度,包括质量信用信息的公开和传播利用制度,质量信用奖惩制度等核心制度;同时,从诚信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加强质量信用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培育以及以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来共同推进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认为如此方能达成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目标——“信息便捷、奖罚分明、运行高效、社会参与、监管适度”。

[HT5”SS]参考文献:

[1]陈文玲,2003a:《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南京经济学院学报》第2期。

[2]陈文玲,2003b:《美国信用体系的构架及其特点》,《南京经济学院学报》第1期。

[3]叶如意、汤万金、周莉,2010:《基于质量契约的质量信用经济学内涵研究》,《生产力研究》第12期。

[4]张维迎,2003:《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

作者:董灵 李俊

第2篇:浅析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摘要: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缺失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及诱因,提出了治理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建议。中小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管,还需要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诚信经营水平。

关键词:中小企业 诚信缺失 现状 改善对策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局限于其道德范畴,也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甚至可以说,它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时要高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企业的诚信是一个推动企业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1 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1.1 诚信是推动企业生产力提高的精神动力

企业是由员工个体组成的,所以每个员工的诚信度决定了企业的诚信水平。企业应该积极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通过思想意识上的认同感和感召力,使得企业员工都能以诚相待,进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

1.2 诚信是协调企业内外部沟通的纽带

对管理者来说,企业主要管理的是人,所有的管理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沟通就是扫清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使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委以信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沟通顺畅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诚信是沟通的基础,企业有了良好的沟通,企业才有活力。

1.3 诚信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

企业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标志是其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这两种要素的主要形成依据是企业的诚信度。诚信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他能把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品质和作风提炼升华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同,并遵守这样的价值规范,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的诚信度也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地位和发展机遇,诚信度越高,得到的机会越多,获得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2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主要存在以下诚信缺失的表现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往往只注重短期的利益,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注重企业的诚信建设。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贩假活动猖獗

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给广大的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有些家庭因为购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给家庭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方面,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企业的存在,也给正常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不仅分流了其客户,也给其所在行业带来较差的声誉,对今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 伪造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

部分中小企业的经營行为存在短期性,为追求利益,不惜牺牲掉企业的诚信,甚至触犯法律,采用偷漏税等行为谋求企业自身的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使投资者和消费者被企业华丽的财务数据所蒙蔽。这种行为最终会制约企业发展。

2.3 签订虚假合同,不认真履行企业义务

按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然而有一些中小企业随意签订合同,不计后果,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延迟或者不履行合同内容,给交易对方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甚至签订虚假合同,利用合同进行欺骗,这都不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

3 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3.1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目前诚信意识低下的中小企业大量存在,他们不重视企业的诚信建设,只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抱着“挣完就跑”的心态,进行短期经营。长期的造假活动破坏了经营者、消费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助长了失信行为的蔓延,致使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诚信。

3.2 企业管理者诚信意识差,职业道德水平有限

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占据核心地位,他们的诚信度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中,特别是个体工商户业主,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道德培训,缺乏诚信意识,欠缺法制意识,导致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不讲诚信,违法经营。

3.3 缺乏有效的企业诚信建设监督机制

诚信的缺失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来制约企业的失信行为,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监督机制的缺失,纵容了企业的失信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损害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4 政府未能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倡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政府规划设计、制定法规、规范监管来推动信用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在积累阶段、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管理还有很多漏洞,限制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使得政府信用水平不高,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统帅作用打了折扣,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

4 对中小企业诚信建设的建议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的诚信建设。

4.1 重视诚信建设从职业道德培训做起

中小企业要把诚信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对其进行培育、维护和控制。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职业道德培训,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中小企业应该自觉规范自身的商业行为,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合同义务,文明经商,提高企业诚信度。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自觉维护正当的经济秩序,主动接受各界的监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2 完善诚信法律建设,促进监管体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在诚信方面的法律比较匮乏,导致诚信体系的建设无法可依,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我国应加强在诚信方面的法律建设,为诚信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政府还应该明确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出现。在我国诚信法律监管体系的建设中,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监督企业的诚信建设工作,促进其规范发展。对于失信的中小企业,政府应严厉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失信成本。

4.3 督促中小企业完善自身的诚信管理

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自觉建立自律机制,树立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认真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中小企业要积极在生产环节、管理环节、营销环节中实行全面的诚信管理,形成讲信用、重信誉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要把保证产品质量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提供好售后服务,管理好自己的客户,在市场中树立企业自身的诚信形象。管理者要积极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学习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诚信意识,完善法制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把诚信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必胜法宝。

4.4 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为企业创造优良条件

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如果企业处于一个动荡的政策环境中,政策法规朝令夕改,行政执法有失公允,就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容易导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行为短期化。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增加政策透明度。

参考文献:

[1]胡月红,杜鹏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学术论坛,2009(04).

[2]李卫华.论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治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3]向婕.中小企业诚信建设探究[J].企业研究,2013(09).

[4]周丽玲,李小红.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5]刘勤.中国企业诚信管理建设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5(03).

[6]陈明森.论企业诚信管理[J].发展研究,2002(09).

作者:金梅红

第3篇:推进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摘要】当前,诚信体系建设是全社会都在热议和致力的课题。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应把质量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检验检疫部门承担着对外经贸关系中间人的角色,为此,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WTO规则相符合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对规范检验检疫秩序,提高检验检疫监管国际化水平,促进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检验检疫 企业 诚信体系建设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变得尤为重要,“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企业的诚信已然演变成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最近几年连续发生“毒奶粉”、“瘦肉精”、“皮革奶”等重大诚信缺失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如何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诚信体系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诚信”的解释是“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今社会,诚信既是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行为准则,关系到经济活动中的种种信用问题,保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

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2007年,在系统内全力推进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在社会诚信体系的框架下,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应紧紧围绕行政管理的需要,把有效提高监管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目标;用完备的检验检测能力作为支撑,对企业的诚信度进行分类评级监管,有效地控制、降低失信的风险;使检验检疫与企业的信用相互连接,成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当前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诚信的依赖也越来越重要。然而,近年来,大量的诚信缺失现象层数不穷,如虚报、瞒报、非法生产、伪造检验检疫单证发票等行为,不仅扰乱了对外贸易的正常秩序,而且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中国制造”的声誉,严重降低了国外政府和消费者对中国的信任度,威胁到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那些不合格商品一旦被进口国检出不合格或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危害,将严重损害国家的信用,甚至可能被某些国家恶意上升为政治问题。因此,企业的信用状况差,社会诚信秩序混乱,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瓶颈。诚信恶化的后果是严重的,这不仅加大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和成本,而且阻碍了外贸经济的有序发展。这些扰乱外贸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缺乏有效的治本之策。

四、如何推进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检验检疫把关职能

(一)强化分类管理,实现差异化管理目标

目前,检验检疫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已经将出口企业、进口企业、产地证注册企业、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卫生除害处理企业、交通工具、监管场库、集装箱经营公司、检验鉴定机构等十类企业纳入其中,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日常采集的企业信用情况,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实施分级管理,A类企业给予重点支持,B类企业给予积极引导,C类企业将对其加强监管,D类企业则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按照守信受益、失信受罚的机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行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措施。例如,对A类企业,可享受检验检疫优惠政策,优先推荐实施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免验、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便利措施,让其发挥信用优秀企业的榜样示范作用。对D类即信用不良的企业,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包括暂停报检;实施严格报检控制;实施加严签证管理;对进出口货物运输工具实施重点查验;陆路口岸现场100%卸货查验,海港口岸100%开柜查验等一项或多项重点监督管理措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诚信企业示范效应

一是开展诚信的宣传活动。可在苏州市主要媒体《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主要版面上公布苏州地区诚信企业名单,使企业全面了解检验检疫企业管理制度以及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企业申请检验检疫高诚信类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帮助企业和社会各界了解并参与到检验检疫诚信体系建设中来,开展在线访谈,解答进出口特是信用管理等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辅导,帮助企业把握政策法规的要点。三是主动走访部分企业。面对面地听取诚信企业的建议,与失信企业面对面的交谈,帮助企业解决进出口环节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促进其提高自律水平。

(三)加强综合治理,形成社会共建诚信合力

一是加强外部合作。主动与海关、商务局等政府管理部门联系,加强对如何管理企业和执法经验的交流,通过交换企业诚信数据信息,共同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对区域职能的指导。组织与各区乡镇管理部门的联系,实地了解乡镇经济发展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等,大力拓宽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渠道,深入推进区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充分利用相关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等各种资源和力量,引导企业守法自律,及时帮助企业解疑答难,为企业的正常进出口活动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

五、结论

随着我国加入WTO,切实加强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要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巩固和深化企业质量诚信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科学实施,常抓不懈。

(责任编辑:李敏)

作者:杨洋

第4篇: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DL质监局全面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为提升企业质量诚信水平,实施品牌战略及质量提升工程,提高我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某某质监局采取五项措施积极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建设。

一是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诚信教育和奖励制度、质量检验制度、售后服务制度等,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及其使用的原材料,建立有效的追溯制度。

二是建立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包括评价原则、评价等级分类、评价标准、信用等级分类监管等内容,涉及规范经营、标准化管理保证能力、计量管理保证能力、质量水平等8大类26项关键要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诚信自律意识,引导企业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积极建立以企业签署质量承诺声明为主要形式的质量信用机制,开展质量承诺。同时健全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通过12365投诉举报热线和县局举报电话等渠道,广泛收集质量违法行为线索,所有投诉举报须100%予以处理。通过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实现对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四是积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

一、诚信为本”的理念,督促各类企业严格守法经营,做到诚信自律。我局结合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组织机构代码办理、标准计量、执法

办案等工作对企业开展诚信教育,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使生产、质量管理等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是鼓励诚信、扶优限劣。充分利用企业质量信用评价结果,采取激励、预警、惩戒、淘汰等措施,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信用的分类管理。对守信企业,大力扶持宣传,推荐授予其大英县“诚信示范企业”称号。并在计量、标准化等方面充分给予技术扶持,优先推荐和培育其争创四川名牌等荣誉称号。对基本守信企业,积极帮扶,帮助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解决突出质量问题,提高信用水平。对失信企业,将其列入监管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和检查力度,督促其实施整改。对严重失信企业,实施信息披露与淘汰,坚决禁止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企业从事产品生产。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企业,及时报告当地政府,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取缔。

截至目前,通过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我县4家企业的9个产品获得“四川名牌产品”称号;2家企业通过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审(简称“C”标志);3家企业获得四川省质量信誉等级“AAA”称号,4家企业获得四川省质量信誉等级“AA”称号,7家企业获得四川省质量信誉等级“A”称号;1个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认可认证。

第5篇:2010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报告

泗县西湖恒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世界第一大产业,泗县西湖恒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食品制造业,2006年公司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广大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料采购、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规范公司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坚持以消费者健康、满意为己任,不断落实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一、 落实诚信管理工作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公司发展为目标,以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公司领导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加快推进公司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全公司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公司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一是开展诚信建设相关标准宣贯。二是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质量检测能力;加强食品生产原料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三是开展企业诚信建设自查自纠,建立企业内部诚信管理自律机制。四是总结完善。

二、建立诚信信息收集、处理体系

建立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员,开展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的活动,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同时,建立企业失信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反映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规范诚信服务机构管理,健全诚信服务机构的服务监督、考核制度,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

三、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

制定宣传计划。结合工作重点确定宣传主题,明确宣传形式、范围等内容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知识培训、法制讲座、技术咨询、企业诚信文化交流等活动。 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具体工作:

一、原材料采购管理工作体系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坚持验证、验货、验质、验量,公司主要原材料—面粉来源于泗县泗州面粉有限公司,其产品验证齐全,质量优良,不含任何防腐剂、增白剂等国家禁用物质,白砂糖,植物油也均是国内国标产品,证件齐全,质量可靠。辅助材料选用国家名牌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具体为:

1.采购原材料用的车辆、容器保持清洁卫生,易腐材料用冷藏(柜)存放;运输中要防尘防蝇,不准无关人员搭车。

2.采购的原材料中,无腐败、霉变、有异味、生虫、污秽不洁或《食品卫生法(试行)》第七条规定的禁售原材料。

3.装卸原材料时要讲究卫生,原材料不准直接接触地面,不准无关人员参与装卸,不要在非原材料库内堆放原材料。

二、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产品生产过程中根据饼干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按照食品生产操作规范组织生产,产品生产中不使用任何证件不全、质量安全性不明的原材料,不添加任何国家禁用、有害健康的辅助添加材料,生产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工作时必须戴口罩、手套、安全帽。生产员工要做好“品质三员”,即本工序的生产员、上工序的检验员、下工序的服务员,时时刻刻注意,兢兢业业工作,对任何一点小事都不马虎,搞好本工序的生产,监督上工序的生产,服务下工序的生产,保证从自己手中流出的产品无品质缺陷。

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写好《工序交接单》,无《工序交接单》的产品或半成品下工序不得接收生产。

2、成品经检验合格,包装人员方可按照指定的包装规格包装产品,包装人员执成品检验员出具的《成品入库单》将成品送到成品仓库入库。

3、成品仓库仓库员在入库人员出具成品检验员开具的《成品入库单》和《成品检验报告》后方可接收产品入库,同时做好《产品入库帐》。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放行的产品,在总经理许可放行并出具《产品紧急放行通知书》后,成品仓库仓库员方可接收无成品检验员出具《成品入库单》的产品。

三、质量检验管理工作体系

1、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严肃认真地把好产品质量关。

2、正确掌握好产品质量标准,熟悉产品工艺要求,认真严格检查各道工序产品,严格把关,不错检、漏检。

3、 深入各工序,随机抽样,以预防为主,协助班组长对工人作技术指导,减少反工现象,提高合格产品率。

4、 定期检查自己使用的量具和检验器具,及时核正误差,有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质量检查要求。

5、 负责本部人员和车间质检员的业务学习,提高质检人员的技术素质。

6、 对违反质量管理制度的现象,有权批评、制止,并且罚款。

7、 经常深入各仓库、车间、班组,检查原材料及生产成品质量,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车间班组人员研究,采取有效的处理解决方法,或向上级反映。

8、 学习采用和推广新检验方法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9、 整理质量原始记录,建立质量档案,制定工序质量管理点,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10、 做好原材料、生产成品入库及进出仓的检验。 不断健全和完善与检验工作有关的质量保证体系

四、产成品管理

产品入库后成品仓库要及时安排产品出货,产品出货要开具《产品出库单》,并做好《产品出库帐》。将《产品出货单》客户联交物流车队,由物流车队将客户联送交客户验收产品,将《产品出货单》生产部联交生产部,成品仓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产品发货,短途运输的可以安排物流车队送货,需要长途运输的安排托运部托运,将产品运至客户规定交货地点交货。物流车队在接到成品仓库送货通知后,要及时安排车辆送货,

将产品送到客户指定交货地点后将《产品出库单》交客户验货人员,等客户验货人员验定无误

1.产品入库要验收、登记,验收产品的工具、器具做到清洁、卫生,库内无变质、有异味、污秽不洁或超过保存期限的食品。

2库存的食品要隔墙离地、分类分架、原料、成品、半成品分库存放。

3.库房通风良好,门窗、地面、货架清洁整齐,无蝇、无鼠、无蟑螂;做到定期清扫、消毒。

4.库房内无私人物品,无有毒有害物品及杂物。

五、产品销售服务管理工作体系

产品销售坚持以诚信为原则,跟踪服务,公司售后服务部,对公司必须坚持对每一个客户,每一批产品均实行跟踪回访,了解顾客反映情况,并建立相关信息档案,以更好的改进公司产品,适应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不同要求。对客户反映的有问题产品要及时处理,属于质量问题的要及时召回并做无害化处理,对超出保质期的原材料和饼干产品由保管员、质检员和公司分管领导共同监督销毁。

公司产品上市以来,以品质优良,价格稳定,服务热诚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8年我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2008国际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通过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国家标准化良好企业行为 “AA”级认证、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C”标志认证。有力提高了公司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增强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公司已被评为安徽省“省级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安徽省首批扶贫龙头企业、宿州市优秀龙头企业、泗县优秀龙头企业,宿

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安徽省农业银行宿州支行“良好级”信用企业、安徽泗县农村合作银行“AA”级信用企业,。法人代表苌光彩同志被分别授予泗县优秀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巾帼创业标兵等称号。

2011年我公司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质量,档次,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安全,价格合理,确保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为创建健康、和谐、安全、稳定的食品市场环境而不懈努力。

泗县西湖恒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2011.03.18

6

第6篇:煤矿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摘要: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员工必须按章诚信作业、严格诚信监管,一切以诚信为基本原则,才能铸牢煤矿企业的安全防线。在介绍安全诚信概念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煤矿安全诚信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的联系与区别。同时,阐述了煤矿企业推行员工安全诚信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最后建立了员工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并对其做出了详细解释。

关键字:煤矿;员工;安全诚信

1问题的提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支柱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员工按章诚信作业、严格诚信监管,本原则,才能铸牢煤矿的安全防线。近来,

局领导,在多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煤矿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建设,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这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个人生命,给家庭带来不幸,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

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操作的诚信缺失及危害。在现场安全检查中不难发现,在每当问及岗位安全生产情况是,总有一些职工不是夸夸其谈,

苦劳,避而不谈的是问题和不足。

有的职工对操作技术不能熟练掌握,有的甚至不懂规程、不懂标准,而且还不懂装懂,不愿或不善于虚心学习。更有的明知规程标准,但为了省时、省事,就放纵侥幸心理,私自改变作业规程,不按正规程序来,以至长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害人害己。

(2)安全管理的诚信缺失及危害。安全管理上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思想付诸实际。有的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

压倒一切、否定一切的位置上,存在做表面文章,

上不严不细,安全检查走马观花,安全投入不能完全到位,安全惩处不能公平公正、严格追究责任。以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管理上的缺失,将直接给企业带来个方面潜在安全隐患,最终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管理制度的诚信缺失及危害。由于安全诚信缺失,致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更谈不上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比如开展自查活动,往往是不谈主管谈客观,不谈主要谈次要,查出的问题不是太过笼统,

怎样拟定,更起不到安全大反思、举一反三的目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不严谨,执行不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制度的严肃性。

2安全诚信概念和内涵

2.1安全诚信的概念安全诚信的基本内涵是

个人忠诚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忠实信守安全承诺,

风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诚信的诚,就是忠诚、真诚、虔诚。忠诚,就是忠诚地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地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指令,忠诚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真诚,就是组织对职工生命安全的真诚关爱以及职工

〔2〕

虔诚,就是自始至终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工程来虔诚对待,

目标虔诚追求。在煤矿生产中,忙起来不要,没有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有的是在管理”在诚信道德约束和诚信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和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一切以诚信为基促进1〕。其主要表现及危夸夸其谈的是功劳和最终只会酿成祸端,以诚实守信的作的真诚态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实施安全承诺活动,安全上的诚信缺失将会危及就是避而不谈。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统揽一切、的安全生产方针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就是鸡毛蒜皮,有的问题连整改措施都不知道该:主动履行安全责任,“”把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作为终极

安全诚信的信,就是诺信,守信,践信。诺信,就是以道德操守为保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安全工作做出庄重的承诺。守信,就是以道德规范以依规,信守安全诺言,恪守安全约定,排除一切干扰,忠实履行承诺。践信,就是以道德责任为约束,坚定兑现安全诺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2.2煤矿企业安全诚信的概念及要义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安监总煤办〔2009〕35号《关于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是指煤矿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自觉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行为,以及创造和辨识安全环境、处置危害事件能力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履行承诺及义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可信程度。

〔3〕

安全诚信的灵魂是诚实守信,核心是责任意识,关键是实事求是,硬性约束是政策法规,柔性要求是道德规范,终极目标是本质安全。①安全诚信的灵魂是诚实守信。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要做好安全工作,都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离开了诚信,煤矿安全工作就失去了道德支持,安全目标就永远不能实现。

②安全诚信的核心是责任意识。无论是煤矿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把安全作为第一目标,把诚信作为第一追求,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强烈愿望,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岗位安全职责。③安全诚信的关键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安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诚信责、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④安全诚信的硬性约束是政策法规。正确地理解、坚决而忠实地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循规蹈矩,不越雷池。⑤安全诚信的柔性要求是道德规范。诚信以道德自律为基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信守道德规范,把道德要求化成自觉行动,通过内在约束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主管理。⑥安全诚信的终极目标是本质安全。安全诚信建设的目的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的本质安全程度,促进“四大要素”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目标。

3推行员工安全诚信管理的意义

(1)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保证。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存。离开了诚信,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就是去了道德支撑,安全目标就永远不能实现。促进从生产矿井到区队班组、从领导干部到一线职工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把诚信作为道德底线,以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主动自觉地把诚信作为道德底线,以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主动自觉地把安全生产的各项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是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生产过程中,不可能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对每一名职工的所有生产行为进行全程、全天候的暗示监督,安全监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能全覆盖,存在着“空档”和“盲区”。同时,上级的安全监管容易让上级产生“依赖”、“惰性”等心理。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往往形成上级忙于监管检查,下级疲于应付检查,职工防范检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安全工作靠检查推、质量标准化靠突击抓的不正常现象。做好安全工作,需要上级的监督督导。更要靠自身的主动自觉。提升安全监督效能,有效弥补安全监管力量的不足。

(3)是促进安全工作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必然选择。开展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就是要通过褒奖安全诚信、严惩安全失信,进而在道德层面对职工进行安全价值观的塑造,引导职工用诚信道德来控制和约束个体行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把安全诚信落实到我要安全的具体行动上。

(4)是深化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的客观需要。

人是安全自主管理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安全诚信建设的主体。通过创建

安全诚信企业和争当安全诚信职工,能不断地提高企业和职工安全自主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矿井、区队和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和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必须向道德伦理层延伸,通过提高“人”和“组织”的诚信水平,追求本质安全。4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联系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一是传承关系,安全诚信管理融入人本管理思想,突出诚信伦理和道德约束,是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传承;二是扬弃关系,安全诚信管理继承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合理部分,摒弃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理念的创新;三是递进关系,安全诚信管理来源于传统安全管理,发展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开辟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新境界。

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如图

5建立员工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基于上面的安全诚信的模式,建立了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安全诚信体系包括

个目标即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德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岗位操作标准。

安全监督。“

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安全诚信建设的

全生产的必然选择,

观要求,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样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个操作体系来实现,

宿,其它各项要素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其作用最终要在现场管理中得以体现。现场管理好坏,是检验各项要素落实情况的最终指标。所以,现场管理又集中体现了各种要素的全面效果。

我管理就是将自我管理内涵特别是将人本理念落实到煤矿具体的安全生产实践中,

体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素质为目标,利用安全理念的引导、

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全体职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理格局。

(2)为了更好地实施

是对企业定性目标和定量指标的分解传递,

标准是刚性的定额,

情况,制订了

履约意愿,技能标准重点强调职工的履约能力,

规范。

(3)“三”个标准的实现建立在具有相应保障措施的基础之上,只有保障到位,标准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教育培训主要从员工的安全诚信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展开,

化,并自觉自发地积极践行安全诚信理念。安全诚信评价是对各层级的诚信状态进行测评,客观实际地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诚信程度,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是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安全监督是煤矿企业建立自己的监察制度和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煤矿安全法律、“两”个操作体系、“三”个标准、“两”个操作体系包括现场管理和自我管理。“四”个保障是安全教育、安全诚信评价、安全投入和:现场管理是煤矿安全诚信建设的关键和最终归真正把安全理念内化于心、自我规范、是责权利系统的分层分级的细化量化。岗位操作标准从质量和程序两方面加以具体从而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创造安全生产条件而投入的人力、法规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所示。 “四”个保障、“五”个支撑。“一”“三”个标准即道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客“两”煤矿安全自以员工个安全责任落实于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安全管也就是说,唐口煤矿结合本矿的实际要让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诚信文安全投入是为控制煤矿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可以进一步保障安1:“一”个目标、五”个支撑包括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以及信息系统。各要“一”个目标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实现煤矿安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即现场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在煤矿安全诚信建设中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逐级安全责任的落实,“两”个操作体系,需要相应的标准作为依据。标准是企业意志的展开,是岗位员工作业行为的度的界限和量的指令。“三”个标准,即道德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岗位操作标准。道德标准强调职工的“四”个保障即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诚信评价、安全投入以及安全监督。安全消除事故隐患,

全诚信体系地顺利进行。

(4)安全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支撑体系作为基础,来保证“一”个目标、“两”个操作体系、“三”个标准、“四”个保障的实施。支撑体系作为整个体系的支柱,有着其至关重要的作用。“五”个支撑即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以及信息系统。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的有力支撑。安全诚信建设工作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科学的安全理论作为支撑。拥有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能够改变人们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安全制度是达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前提要素。安全责任管理是对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定义、记录、传达,并保证被清楚地理解、准确地记忆和正确地使用。

体系的顺利高效地运作。

6结语

党和国家队诚信企业建设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

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安全工作突出问题的治标之举,

全诚信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社平,刘尚林,班士杰,

-69.〔2〕陈炳富,周祖城.

李延.适应煤矿安全体制改革,努力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矿井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开展安全诚信建更是推进企业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M〕〔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J保证安全诚信: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352004(2).安2008:6836.〔3〕 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煤矿安全诚信管理.北京企业伦理学概论-〕.生产运营,

第7篇: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县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

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XX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县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工作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奖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促进我县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保证。

二、目的和原则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探索以食品工业企业信用制度、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诚信自律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框架。培养和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规范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自觉抵制制售假劣产品行为,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作用,逐步建立企业诚信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全县食品工业发展水平。

(二)工作原则

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原则;坚持企业主体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原则;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原则。

三、实施范围 XX公司

四、主要任务

(一)引导企业诚信自律活动

一是建立企业诚信组织管理制度。成立诚信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并成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加强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信用管理,有效防范企业信用风险。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在原料和产品验收、生产操作、检验、发放、成品销售和用户投诉以及不合格产品管理、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环节中融入诚信机制,建立完善食品可追溯制度、产品检验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广告宣传管理制度、合同管理以及标识管理制度等。三是建立自查改进机制。对照企业诚信管理的有关标准,定期开展自查活动,不断完善各项诚信管理制度,自查情况以及改进情况要建立记录。四是建立企业诚信宣传教育机制。开展诚信车间、诚信班组活动,公司要与各车间、各员工签订诚信承诺责任书,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从生产技术到诚信理念全方位培养员工综合素质,教育每一名员工树立质量诚信意识。五是树立企业诚信文化。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 2 信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

(二)建立企业内部诚信管理档案

根据《XX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企业要结合行业实际,根据全省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诚信档案示范文本或建档要点,建立档案。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各关键环节都要建立信用记录,包括原料和产品验收、生产操作、检验、发放、成品销售和用户投诉以及不合格产品管理、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相关记录。同时,为保障食品收购、生产、经营各环节质量安全可追溯,企业要建立原料供应商诚信记录,加强对进货源头的掌控。各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企业建立和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建设XX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

在XX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根据食品工业企业特点,建设XX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平台建设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覆盖广,省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全部单独建档;二是信息全,包括企业基础信息、良好信息和警示信息,涵盖所有食品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信息、质量检验报告以及相关社会信息;三是更新快,省、市信息联网运行,可实现信息实时交换与更新。本着“属地负责、部门共建、联网共享”的原则,省工信委负责全省食品工业企业信用档案的协调建设和管理,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工业企业信用信息的协调、征集和管理,并与省级平台实现联网。省工信委对各市、州信息以及省直相关部门信息进行整合后,形成统

一、全面、实时更新的全 3 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守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依照有关《办法》,通过“省工信委网站”对食品工业企业信用信息依法进行披露,供社会免费查询使用,全面展示我省食品工业企业信用状况。

(四)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结合食品工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的建立,发改、科技、财政、人社、农牧、商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等部门将根据食品工业企业信用等级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对诚信企业给予表彰,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在行政审批、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警示惩戒力度。在我省现有信用信息发布机制的基础上,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售假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的企业及其责任人,进行公示披露;情节严重的,依法进行公开曝光,相关部门以取消市场准入等行政处罚方式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培训

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政府公共信息网络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宣传活动,营造人人讲信用、人人重信用、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依法经营活动,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逐步形成以诚信、守法、履责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信用管理知识培训,食品工业企业要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师,建立起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食品安 4 全和信用管理队伍,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五、实施步骤

从2011年1月开始至2013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

(一)试点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全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动员部署,制定并出台《XX县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开展全面信用风险管理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立及实施工作。完善企业各项诚信管理制度、诚信管理档案,制定企业信用风险防控方案和企业诚信管理标准。

3、开展食品企业信用管理师和诚信管理体系标准的教育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4、开展诚信评价活动,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部门联动的分类监管机制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5、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的诚信建设进行验收,并形成试点总结报告上报市工信委。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1月—2013年6月)

1、总结我县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向我县食品行业进行全面推广。

2、组织实施《XX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3、建立企业内部诚信管理制度、诚信管理档案,加强企业内部诚信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组织企业开展诚信评价活动,做好 5 诚信宣传教育活动。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

1、对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建设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形成工作总结上报市工信委。检查验收中未达标的,省工信委将限期整改,工作不力、走过场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2、督促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完善内部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并推广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和标准,健全诚信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一个运转顺畅、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全县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县工信局会同县发改局、监察局、农业局、商务局、卫生局、人民银行XX县中心支行、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指导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依法实施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县工信局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体系,检查企业诚信制度实施。发改、农牧、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完善监管信息体系,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食品工业企业安全监督管理。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县工信局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提出目标任务并进行分解细化,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计划推进表,按月排出具体任务,按月推进,按阶段总结。市上将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对县上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确保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完 6 成。

(二)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交流

县工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深入企业,进行督促检查和专题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现场会、专题研讨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机制。

(三)增强经费保障,加大科技投入

企业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建立食品工业企业信息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为提高全县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第8篇: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 重要意义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履行承诺、承担社会责任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的标志,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我国食品工业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应当看到,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缺乏政府统一指导,推动机制形成滞后,企业积极性不高;诚信管理资源分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企业诚信基础薄弱,诚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面对市场诱惑和利益驱动,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损害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行为、营造行业诚信环境、完善诚信社会监督机制,对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奖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二)主要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

通过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工业企业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企业普遍建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经营的管理规章制度,违约、违规、违法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行业协会在统

一、规范的诚信标准下,基本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诚信自律机制;食品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健全企业诚信管理规章,建立诚信制度保障;加强企业诚实守信教育和宣传,营造诚信环境。

2、坚持企业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加强企业自身诚信制度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增强行业诚信自律基础。

3、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实行政府推动,行业分类指导;注重消费者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全面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4、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发挥惩戒约束作用,警示和惩治失信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诚信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

(二)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依据法律法规和诚信原则,制定企业诚信方针和目标,结合已有管理体系的实施,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并通过组织实施、自查自纠,改进完善,持续提升企业诚信能力和管理水平。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以确保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建立和实施诚信制度。主要包括:食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原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企业广告宣传、合同管理、标识管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

形成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包括企业诚信教育机制、企业失信因素识别机制、企业内部诚信信息采集机制、自查自纠改进机制和失信惩戒公示机制等。

(三)加快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设。建设公开、公正、科学的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立诚信信息征集披露制度,规范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方式及内容,依法采集及披露企业诚信信息。实现部门之间企业诚信信息共享,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以及面向社会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披露系统,加快建设区域性、行业性诚信信息平台和企业诚信信息平台。

(四)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建立企业诚信评价制度,科学制定食品企业诚信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并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分行业评价标准。鼓励食品行业协会按照行业自律原则,组织和督促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诚信评价。评价应遵循企业自愿、社会参与、标准统

一、公正公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原则,并逐步建立具有相应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评价体系。

(五)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培育诚信服务机构,指导诚信服务机构按标准开展企业诚信评价;鼓励诚信服务机构根据食品工业企业特点,对诚信信息进行深度开发,提供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企业诚信服务;规范诚信服务机构管理,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

(六)开展诚信试点工作。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和行业分批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企业内部诚信制度、诚信体系规范和标准,健全诚信评价制度,在全行业推广应用,逐步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

一、高效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指导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依法实施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体系,检查企业诚信制度实施。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完善监管信息体系,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

(二)严格依法行政。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法律体系,加快制订相关规章、标准。严格依法征集、披露和使用诚信信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依据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状况,依法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企业守法和诚信状况,实施企业分类监管,依法调整执法检查和监管重点。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要依法采取限期召回产品及其他行政处罚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行业协会要利用诚信提示、警示等方式实行失信惩戒。

(三)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诚信信息管理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诚信信息建设平台网络化、诚信信息内容系统化、诚信信息使用社会化。不断提高诚信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在企业自律、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作用。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社会宣传等环节参考使用企业诚信相关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

(五)加强诚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知识培训,鼓励食品工业企业培养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才,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队伍,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倡导依法经营、履行责任、重合同、守信誉的诚信理念,推广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中好的做法,宣传和表彰诚实守信企业,营造“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9篇: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

议制度的通知

内经信消工字〔2011〕442号

各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经委)、发展和改革委(局)、财政局、监察局、农牧业局、商务局、卫生局、人民银行各盟市中心支行、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相关协会:

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全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09〕701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等文件精神,我委会同自治区11部门研究制定了《2011—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现将该实施方案和联席会议制度发给你们,各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经委)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并将本地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安排及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名单于7月25日之前报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联系电话:0471—4826637∕4825119(传真)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二日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09〕701号)和工信部印发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加快推进我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加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强化企业诚信经营意识,落实企业诚信主体责任,完善企业诚信监督约束和评价奖惩机制,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13年底,在全区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

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企业诚信责任可落实、诚信行为可监督、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惩奖有制度,覆盖全区主要食品行业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通过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全区食品工业企业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企业普遍建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依法生产经营的管理规章制度,企业诚信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违约、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健全企业诚信管理规章,建立诚信制度保障;加强企业诚实守信教育和宣传,营造诚信环境。

2.坚持企业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企业加强自身诚信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行业组织发挥自律作用,增强行业诚信自律基础。

3.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政府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企业贯彻实施的多方协同工作机制,对不同行业实行分类指导;注重社会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建立诚信评价和奖惩制度。发挥惩戒约束作用,警示和惩治失信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诚信企业。

5.坚持典型示范和全面推广相结合。分行业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管理体系健全的企业,依据有关标准规范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取得经验和模式后在全行业推广实施。

二、实施思路

建立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的组织机构和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制度文本体系;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从选择部分行业试点开始,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诚信自查自纠;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全区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企业诚信评价及失信曝光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激励企业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形成诚信体系推广模式,并在全区食品行业全面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由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监察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农牧业厅、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卫生厅、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支行、自治区工商局、自治区质监局、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自治区食药监局及相关协会等部门(单位),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全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依法实施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各盟市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组建自治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建立专家库,发挥专家在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诚信管理培训、参与企业诚信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诚信咨询和管理服务机制。

(二)建立企业内部诚信自律管理体系。各食品加工生产企业要建立内部诚信自律管理体系。一是成立法人负总责的诚信管理和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员;二是完善质量检验检测手段,提升质量检测能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生产规范;三是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制度、产品检验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广告宣传管理制度、合同管理以及标识管理制度等企业内部诚信管理制度,对原材料和产品验收、生产操作、检验、发放、成品销售和用户投诉以及不合格品管理、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环节加强诚信管理;四是对照诚信管理有关标准,定期开展自查活动,不断完善各项诚信管理制度,建立企业自查改进机制;五是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从生产技术到诚信理念全方位培养员工综合素质,教育每一名员工树立质

量诚信意识,开展诚信车间、诚信班组评比,各级管理人员、员工签订诚信承诺责任书;六是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

(三)建立企业内部诚信管理档案。各食品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全区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诚信档案示范文本或建档要点,各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根据档案示范文本或建档要点,建立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各关键环节的信用记录档案,建立原料供应商诚信记录。各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对企业建立和管理档案的督促、指导和检查,确保档案的规范和完整。

(四)建设全区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加快建立全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和查询披露系统。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诚信体系建设信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依法采集及披露企业诚信信息。

(五)开展企业诚信评价。组织指导企业依据国家评价准则和评价实施细则开展对标达标自我评价,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企业进行诚信评级,形成信用评价报告,信用评级结果在区内主流新闻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和促进食品工业企业关注自身信用等级,提升诚信意识。逐步建立诚信评价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

(六)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行业协会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组织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等主题活动,建立企业失信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建立诚信奖惩机制。自治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诚信奖惩制度,对诚信企业给予表彰和积极鼓励,对失信企业依法进行惩戒。组织新闻媒体对诚信企业大力宣传报道,对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企业向社会公告;在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资金扶持、信用担保、名牌评选、社会宣传等方面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依据法律法规,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执法惩戒力度,建立对失信企业的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市场退出等惩戒制度。

(八)开展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自治区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开展诚信宣传和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制定宣传计划。结合工作重点确定宣传主题,明确宣传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二是宣传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试点工作。跟踪宣传试点进展,宣传试点行业及企业的好做法和成效;三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举办诚信宣传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四是组织开展食品行业诚信标准、诚信管理知识、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和诚信典型案例剖析等培训,开展法制讲座、技术咨询、企业诚信文化交流等活动。

(九)加强工作保障。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经委)会同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加强组织领导,共同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并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体系,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对企业诚信制度建立实施情况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建设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平台和诚信披露查询系统。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银行等主管部门完善监管信息体系,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完善监管信息,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信息共享。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财政部门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新闻主管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开展有关诚信宣传,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四、计划安排

(一)动员部署,建立工作机制(2011年7月-8月)。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全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建

立协调领导工作机制。

(二)开展试点,推广示范(2011年7月—2013年12月)。2011年12月底前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乳粉、液体乳和部分肉类加工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在总结经验模式的基础上,2012年1月开始在全行业推广。

(三)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教育培训(2012年8月底前)。引导企业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对全区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全部培训到位。

(四)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和披露查询系统。开展乳制品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发布工作(2011年10月-2013年12月)。

(五)开展诚信评价活动(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六)全面推广(2012年1月—2013年12月)。总结我区试点及借鉴兄弟省市试点经验基础上,向食品工业其他门类进行全面推广。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自治区诚信办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体系,检查企业诚信制度实施;卫生、农牧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完善监管体系,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食品工业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检察部门对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宣传。

各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经委)和诚信办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提出目标任务并进行分解细化,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计划进度表,按月排出具体任务,按月推进,按阶段总结。盟市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把它作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根据职责分工细化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考核评价,确保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交流

各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经委)和诚信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深入企业,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工作简报、现场会、专题研讨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机制。

(三)保障经费,加大科技投入

各盟市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建立食品工业企业信息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为我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

附件.doc

上一篇:榆林环境质量报告书下一篇:招行信用卡申请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