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共8篇)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篇1

一、食堂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负责人:章丽平(法人)

2、安全管理人员:马大庆

3、成员:王家民王洪生孔令君端礼胜

二、负责人岗位职责:

对本校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培训。

2、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检查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并记录,严防食物中毒,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加强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台账登记、贮存的管理。

5、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6、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7、接受和配合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负责落实,并及时向领导报告。

溧水开发区小学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篇2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

2、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3、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4、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篇3

关键词:食品检验机构 管理体系 运行 改进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10-02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稳定。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中在第五十七条中明确规定“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为此,2010年9月,国家认监委印发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标志着我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正式建立。作为食品检验机构,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完善内部管理,规范食品检验工作行为,是《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

本文从仪器设备及环境、提高人员的素质、强化实验室特殊条件建设三个方面阐述食品检验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的途径。

1加强环境及设备仪器` 的管理

仪器设备及环境是食品检验机构管理体系实施及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食品检验需要固定的检验场所,在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仪器设备,例如冷冻室、分析设备、冷藏室、信息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药剂以及辅助设施等,因此,这些设备首先要满足试验精度的要求,其次按期检定,保证设备在有效测量范围内。同时试验环境要满足工作要求,检验过程中要实时记录仪器的使用状态,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期间核查计划按时完成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保证检测设备的有效控制。同时,要完善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适时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才能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它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是对设备的管理所必须的,同时,指定设备持证人员专人操作,防止设备因操作不当而损坏,从而增加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用,降低设备的检测精度。

对于所有的检验检测方法都应有效控制,防止使用过期作废的产品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在检验指标方面,要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成熟的检验经验,不断的完善检验体系,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对食品检验机构经费的投入,保证经济投入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及技术管理体制。只有将以上措施落实好,才能保证仪器设备、检验方法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才能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

2 提高人员的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提出的。合格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能够用最专业的素质及态度把好食品检验这一大关。因此要保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熟悉食品卫生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食品检验方法、食品安全标准等,对检验操作技能要掌握,熟悉操作程序,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及防护、质量控制要求、计量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市场准入原则相同,对专业人员的控制也要符合条件才能从事该职业,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要注重检验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对其从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及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从各方面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只有最忠贞、最专业的人员才能保证食品检验的质量,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对工作尽职尽责。

管理人员主要是指监督人员及维护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管理人员,监督人员负责对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及正确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在公正、公平及公开的原则基础上,杜绝不符合检验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而技术人员作为食品检验的一道关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检验检测,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通过层层把关,才能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食品进入市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掌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知识技能,熟悉《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熟悉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对违反食品检验规范,违规操作应予以严厉的制止,打击贪污腐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3 强化实验室特殊条件建设

由于食品检验实验室经常会需要进行一些特殊项目的检测,而这部分检测项目需要特殊的要求和特殊的设备才能完成。因此,在实验室方面,应该加强管理,将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严格分离,杜绝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微生物实验室而言,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时,要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在同等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还要配备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柜。在试验过程中,要防止被微生物感染。此外,要控制实验室的湿度、温度,保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照明配备也要合理,在进行试验时,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定期进行消毒。进行放射物质、挥发物质及微生物等特殊实验时,要配备特殊药剂,从而保证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持续有效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需要在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带领下,严格制定管理体系,通过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监督下,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安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从根本上保证老百姓的食品食用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

[2]张耀武,吕岩.食品检验机构管理体系文件编排方式的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5).

[3]刘萍,杜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分析及持续改进[J].科技资讯,2012(16).

[4]陈仲全.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人员评审方面有关问题与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质,2011(12).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篇4

为了强化我校食堂餐饮安全监管,消除餐饮安全隐患,提高保障水平,月照街道中心校餐饮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对人员、设施、管理、饭菜质量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一、管理人员及职责

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组

长:杨晓红

副组长:刘文

成员:胡兴雨

肖大相

涂琴

及各班主任

1、学校食堂法人:杨晓红(校长),是学校食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餐饮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制定相关管理人员职责并进行定期(每月)督查。

2、食堂安全监管:胡兴雨(副校长)是学校食堂管理的第二责任人,负责学校餐饮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相关管理人员详细职责并进行定期(每周)督查。

3、食堂安全管理员:刘文负责制定学校食堂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及食堂人员的日常管理,定时(每日)督查。

对食堂餐饮的从业人员、采购、加工、卫生及设备等安全全程、全时、全方位负责。

二、责任追究

学校食堂餐饮安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根据责任分工,谁出了问题谁负责。

(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组织学习贯彻上级关于集体食堂工作的文件精神。

2、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分工清晰,责任明确。贯彻学校关于食堂工作的各项制度和决议。

3、负责制定工作制度和饮食安全工作计划,监督食堂常规管理工作。

4、督导食堂日常管理工作。

5、组织每月一次的大型联合检查活动。检查结果作为当月考评的主要依据。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和排查,并及时上报解决。

6、配备食堂管理员、卫生管理员等专业人员,并使他们岗位相对稳定。每月组织一次食堂工作人员的全员培训会。

7、指导校内的食品卫生工作,监督和检查食品卫生状况,开展定期的检查评比和表扬鼓励。负责月末、期末食堂评优的把关工作。

8、定期督促食品从业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办证验证。监督食堂合同的履行情况。

9、排除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及时正确的处置应急事件。

食堂从业人员:杨万富

吴燕

杨微

肖贤粉

杨万书

安金荣

陈永粉

马敏凤

(二)工作规范:

1、执行《食品卫生法》,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食堂工作。

2、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不得参加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着装上岗。炊事人员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上岗期间不得会客。

4、生产销售食品时,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穿工作服去厕所。

5、售饭时必须用食品夹或其他工具售饭、菜,不准直接用手接触待售食品。

6、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理发、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洗工作服、帽,不染指甲,不涂脂抹粉。

7、努力学习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提高饭菜质量。

8、尊师爱生,热情服务。决不许打、骂学生现象发生。

9、文明生产,团结协作;仪表端庄,作风正派。

10、遵纪守法,响应号召;坚守岗位,安全生产。

11、因违反操作规范,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者的相关责任。

钟山区月照街道中心校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篇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5年4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2015年6月19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优化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程序及期限,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质检总局决定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八条修改为:“食品检验机构应当符合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资质认定条件。”

二、将第十条第二项“5日内”修改为“5个工作日内”;第三项“6个月内”修改为“45个工作日内”;第四项修改为:“资质认定部门应当自技术评审完结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技术评审结果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自批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并准许其使用资质认定标志;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将第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为6年。”第二款修改为:“食品检验机构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资质认定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资质认定部门提出复查换证申请。”

四、将第十六条修改为:“国家认监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质认定条件、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制定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五、将第二十条第一款修改为:“技术评审组应当按照评审准则规定的时限组织评审,评审发现有不符合项的,技术评审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判定为评审不合格。”

六、将第三十五条“暂停资质认定证书6-12个月”修改为“暂停资质认定证书3个月”。

七、将第三十七条修改为:“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八、建议第三十八条修改为:“食品检验机构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本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发布。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2010年8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31号公布

根据2015年6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加强食品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提升食品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是指依法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实施的评价和认定活动。

第三条 对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食品检验机构开展资质认定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实施、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区域内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公开透明、高效便利的原则,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认定和评审。

第六条 食品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从事食品检验活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检验规范的规定,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并保证向社会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果客观、公正和准确。

第二章 资质认定条件与程序

第七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

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数据和结果。

第八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符合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资质认定条件。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所属和经其批准设立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由国家认监委负责实施;除上述机构外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由省级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实施。

第十条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程序:

(一)申请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国家认监委或者省级质量监督部门(以下统称资质认定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材料应当真实有效;

(二)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并自收到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资质认定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完成技术评审工作,评审时间不计算在作出批准的期限内;

(四)资质认定部门应当自技术评审完结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技术评审结果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自批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并准许其使用资质认定标志;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国家认监委和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公布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名录及其检验范围、技术能力等信息,并向公众提供查询渠道。

第十二条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为6年。

食品检验机构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资质认定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资质认定部门提出复查换证申请。

第十三条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式样、编号规则和资质认定标志式样由国家认监委统一制定。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在其对外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正确使用资质认定标志和证书,用以证明其取得资质认定。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依法向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一)食品检验机构变更资质认定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的;

(二)食品检验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授权签字人以及技术管理者发生变化的;

(三)食品检验机构发生其他重大事项变化的。

食品检验机构申请增加资质认定检验项目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参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予以办理。

第十五条 因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食品安全紧急情况,需要食品检验机构临时增加检验项目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符合资质要求的食品检验机构名录。

第三章 技术评审

第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质认定条件、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制定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第十七条 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组成技术评审组,对申请人的基本条件、管理体系和检验能力等资质条件的符合性情况进行技术评审。技术评审组应当由2名以上评审员组成,必要时,可以聘请技术专家参加评审。

第十八条 从事技术评审的人员应当具有食品检验、科研或者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历和与评审工作相适应的能力,并经资质认定部门考核合格。

第十九条 技术评审组对申请人的检验能力进行评审时,应当审查确认申请人具备相关能力验证、比对试验、测量审核的证明;需要进行现场试验的,应当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 技术评审组应当按照评审准则规定的时限组织评审,评审发现有不符合项的,技术评审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判定为评审不合格。

技术评审组完成评审后,应当提出评审意见并制作评审报告,及时报送资质认定部门。

第二十一条 技术评审组实施评审中发现申请人存在重大问题的,应当及时向资质认定部门报告。

技术评审组组长应当对评审活动和评审结论负责,评审人员应当对其所承担的评审工作负责。

第二十二条 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技术评审组以及评审人员的评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评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评审人员的评审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三条 评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作出暂停或者停止从事评审的处理决定:

(一)未依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实施评审活动的;

(二)同时对同一申请人既实施评审又提供咨询的;

(三)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评审可能对公正性产生影响,未进行回避的;

(四)透露工作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

(五)收受当事人礼金、有价证券以及谋取其他不当利益的;

(六)出具虚假或者不实评审结论的;

(七)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监督管理食品检验机构的相关检验活动。

国家认监委负责组织对取得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食品检验机构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予以查处,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协调处理。

第二十五条 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组织地(市)、县级质量监督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或者专项监督检查,地(市)、县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对所辖区域内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日常监督,发现违法行为的,及时查处。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将所辖区域内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应当对所属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发现违规行为的,及时整改处理,重大事项及时上报。

第二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组织食品检验机构开展能力验证或者实验室间比对,以保证食品检验机构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并鼓励食品检验机构参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国际组织、合格评定机构等机构开展的能力验证或者实验室间比对,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和能力。

第二十七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独立于食品检验活动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因素的影响,并确保检验数据和结果不受其他组织或者人员的影响。

食品检验机构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第二十八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指定检验人独立进行食品检验,与检验业务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检验人应当予以回避。

食品检验人不得与其食品检验活动所涉及的检验业务委托人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影响其检验判断独立性和公正性的活动。

食品检验人应当具备与食品检验活动相适应的检验能力和水平,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检验人员资质要求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检验规范的相关规定及委托检验合同的约定出具食品检验报告。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授权签字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第三十条 食品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依法办理资质认定证书注销手续:

(一)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经复查不符合延续批准决定的;

(三)食品检验机构依法终止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建立申诉和投诉机制,处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或者消费者提出的委托检验结论争议。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资质认定部门举报,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或者复查换证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资质认定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撤销资质认定证书;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第三十四条 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食品检验数据和结果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3万元罚款,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五条 食品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整改,暂停资质认定证书3个月,证书暂停期间不得对外出具食品检验报告:

(一)不能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继续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增加检验项目或者超出资质认定批准范围从事食品检验活动并对外出具食品检验报告的;

(三)接受影响检验公正性的资助或者存在影响检验公正性行为的;

(四)未依照食品安全标准、检验规范的规定进行食品检验,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利用承担行政机关指定检验任务,进行其他违规行为的。

第三十六条 食品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

(一)出具虚假食品检验报告或者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聘用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从事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

(三)资质认定证书暂停期间对外出具食品检验报告的;

(四)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资质认定要求的;

(五)依法撤销资质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 食品检验机构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 从事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以及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对于食品检验机构的其他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资质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6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我单位食品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索要供货者的销售票据,并通过复印、存档等多种方式,记载查验情况。

二、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采用计算机管理,建立电子台帐;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或者销售票据。

三、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和进货票据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四、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经营企业应留有企业总部提供的进货查验证明或配送单据备查。统一配送之外自行采购的食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五、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向购货者开具并保留载有前款规定信息的清单或“票证通”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三、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四、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

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一、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企业负责人、岗位责任人员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分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

二、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它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三、将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及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一、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对行政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积极协助食品生产者履行食品召回工作。

二、食品批发经营者对零售商退回或者从零售商和消费者手中召回的过期、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按规定退回上级批发商或者生产厂家,或者作销毁等无害化处理,并记录退回、无害化处理情况。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一、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食品检查、贮存、运输制度

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销售食品,经营场地和经营场所的设施符合要求。

二、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的食品。

三、贮存散装食品,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销售散装食品,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四、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要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有毒、有害物品同食品一同运输。

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和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确保食品经营安全,自觉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监督以及工商部门的检查。

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处理消费者投诉,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积极主动争取与消费者达成处理协议,不无理拒绝和故意拖延。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篇7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范围的不断扩大, 从过去的单纯药品检验检测扩大到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等。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 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总量不断增加, 新产品不断涌现, 而且假劣制品造假技术层出不穷, 因此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的法定机构, 其最终产品为检验数据。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事关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药品行政监督管理的顺利实施。为此, 实验室只有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 不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和队伍建设, 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科学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产生的管理行动。现代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可调控系统, 以高效、低耗和持续可靠性发挥其更大的效能。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内涵是面向药检和科研在实验检测仪器、设备、器材的计划、采购、供应、物资管理、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实验队伍的建设、人员培养等提供最佳的方案。药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一般管理科学的共同特点, 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的特性,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要研究自身的各管理要素, 又要研究实验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全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各省、市、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药检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围绕药检机构的中心任务, 对实验室药检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它是从事药检活动的基础性管理性工作, 又是提高药检机构实力的经济性管理工作。因此, 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药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中检院已通过WHO药品指实验室认证, 中检院和绝大多数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均已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 但是涉及的参数还没有完全覆盖所有资质认定范围, 同时大多数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还没有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 因此, 有必要在系统内研究探索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研究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根据药检系统及药检工作的特殊性, 综合考虑药检实验室在药检工作所发挥出的作用, 从理论上寻找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主要包括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行为科学理论。

1.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药检工作首先是统一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这一指挥意志上, 同时也是国家对药品生产及经营开展监督工作, 所以药检工作既是指挥工作也是监督工作。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 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 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独立劳动的地方, 它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 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另一方面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 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二者对立越严重, 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就越大[1]。另外, 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不受国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和各种法规的约制, 这是实验室管理的社会属性[2]。因此, 药检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应该以马克思管理的二重性理论为指导。

2.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 简称为“三论”, 是20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最新成就之一, 彻底地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前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3]。“三论”对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论”的理论和方法, 在解决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方面, 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匹敌的优越性。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是有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 需要精确的计划、组织及控制行为, 主要以信息的过程进行管理。对药检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 首先, 管理的对象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 必须用系统方法去分析、组织和实施, 以达到管理的目标;其次,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 正是控制论所研究的广义控制的内容;最后, 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过程, 通过信息进行指导、认识以及决策工作, 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储存正是信息论所研究的[4]。总之, “三论”用科学的、定量的方法研究信息、控制与系统, 这为精确科学地进行药检实验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3.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西方管理史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这种管理理论非常重视人的因素, 专门研究人的行为, 它就是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重视人的因素, 研究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 如何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科学理论[5]。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 就必然会涉及到对药检人员的管理, “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贯彻始终, 因而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行为科学理论解决对人的管理问题成为必然趋势。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药检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药检机构的基本任务就是为了检验食品药品等法定检品的质量, 检验药品质量需要实验室, 因而实验室是实施药检的基本场所,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药检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对食品药品分析检验技术和方法的科学研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质量的作用

1. 先行性。

药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 实验室检验是检验药物是否安全有效的必经的基础性步骤, 要进行药物检验, 就要有进行药物检验的手段, 需要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因此, 药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药检工作中起着先行作用。

2. 保障性。

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药检工作的保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障药检过程中的器材、材料的供应, 在药检过程当中, 需要消耗一些器材, 如化学试剂、燃料、易耗器材等, 物资工作就要保证实验室得到及时有效的供应。其次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难免出现一些故障, 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维修, 定期进行调试、维护, 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最后保障药检工作运行的组织协调, 在药检工作中为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需要做好药检人员、待检样品以及物资条件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3. 先进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市场上新产品、新材料以及新技术日新月异, 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随时了解这些科技信息, 及时把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介绍给药检工作人员, 使之保持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 才能在食品药品造假作伪现象不断出现,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 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咨询服务性。

一个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 往往需要准备立项文件, 包括研究方向、项目内容、所需资金、设备清单等, 其中后两项文件的准备工作, 要求实验室管理工作起到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咨询服务作用, 如为科技人员提供有关物资的技术性能、技术指标、产品质量、市场价格、供应渠道、经济分析等信息。

2. 先期保证性。

科研项目立项一旦批准, 就要为开展项目研究做准备, 实验室管理部门就要在科研工作开始前先行一步, 即按照立项的设备清单组织物资供应, 在项目所有物资都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才能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

3. 保障运行性。

药检机构的科学研究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 一般需要尽可能先进的物资条件, 对技术保障的要求更高。先进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比普通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的质量要求高、采购难度大。另外科研工作是探索性的, 它对物资的需求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因而物资的计划性较差, 随着突击性的科研工作, 就需要紧迫性的物资保障, 显然物资对保障科学研究工作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三) 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效益的作用

提高药检效益是药检工作者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国家用于对药物检验的经费也不断增加, 用好投入资金, 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是实验室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要严格把关, 做好当家理财工作, 药检实验室管理集中有效地做好物资供应管理工作, 是药检系统控制预算的有效一环, 也是监督和实现规划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管理要做好对药检机构设备资源统筹安排, 并做好购置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 避免重复购置, 充分发挥出药检效益。二是要精心采购, 提高资金投入效益, 药检机构实验室管理部门有专业的管理者, 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添置的法律法规以及资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 还熟悉供应渠道, 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争取购置仪器设备优质、优价以及提供优良服务。三是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 通过对药检工作者提供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劳务, 使药检工作高效率地进行, 实验室管理可以根据药检机构物资消耗的情况, 找出规律, 统一储备常用物资, 既可以满足药检机构的基本需求, 又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四是要充分发挥物资的使用效率, 通过实验室管理调配闲置物资, 做到物尽其用, 还要通过认真研究, 把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进一步发挥, 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加工网络, 既节约经费, 又能使仪器设备及时投入使用, 提高在用物资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

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不仅影响着药检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而且影响着药检质量和药检效益的提高。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 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对做好药检是十分重要的。药检实验室要实现科学化管理,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关键。我们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学习吸收兄弟机构成功的管理经验, 逐步形成并建立了药检机构科学化管理体系。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和体制、实验检验管理、实验经费管理、实验物资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以及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六个部分。

(一) 实验室建设和体制管理

1. 实验室建设管理。

对药检实验室建设进行管理, 主要是管理实验室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近期发展动态, 实验室的长期发展一般以长期规划的形式体现, 实验室的近期动态一般以年度工作计划的形式体现。因此, 药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即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实验室的年度工作计划。

2. 实验室体制管理。

药检实验室的体制管理包括实验设置的基本条件、实验室建立、设置规程三个方面。要对所有的药检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设置的基本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规范管理, 并对实验室体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 做到实验室统一管理、统一规划, 为实验室其他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实验检验管理

1. 药检文件管理。

加强药检管理, 不断提高药检质量是药检实验工作永恒的主题。药检文件管理是指对药检实验室进行实验使用时, 所有适用的相关规定文件。药检文件管理主要指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记录, 内容涵盖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实验项目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等等。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是开展药检实验的最基本的规定, 药检实验操作指南是进行药检实验中所要遵循的准则, 实验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所进行的药检项目的名称、进度、参与人员、仪器类型、实验材料消耗等所有实验过程进行管理, 药检实验考核办法则是对药检实验质量及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的规定。

2. 药检任务管理。

药检任务管理, 是对年度药检任务以及药检任务进行规划管理, 并定期或不定期对药检实验室进行药检质量检查, 药检任务管理主要包括药检实验计划、药检实验任务完成以及药检实验质量检查三个方面。

(三) 实验经费管理

1. 材料经费管理。

材料经费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经费管理办法、材料计划的申报与审查、材料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首先要对材料经费管理进行规定, 实验室材料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五金杂品、低值耐用品等, 总体上进行宏观管理, 材料经费计划的申报与审核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各科 (室) 再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经费的细致管理, 负责材料经费的具体使用和管理。

2. 设备经费管理。

设备经费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经费管理办法、设备计划的申报和审核、设备经费使用和管理三个部分。实验室设备经费是用于补充、增添实验室药检仪器设备以及药检仪器设备的维修, 为实现对设备经费的科学管理, 可以将设备经费分为两个部分, 即实验设备维持费和实验室立项建设费, 实验设备维持费主要用于添置急需设备以及普通设备的维修, 此项费用一般占总设备经费的20%左右, 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占总设备费用的80%左右, 用于实验室重点投入以及实验室的集中建设。

(四) 实验物资管理

1. 实验材料管理。

实验材料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及统计上报制度、实验材料采购报销管理、化学试剂管理、玻璃仪器管理、五金杂品及低值耐用品管理五个方面。要对所有实验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节约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严格的购置、验收、入库、发料、结算、盘库管理程序, 加强低值耐用品、工具、两用物品及危险用品的管理, 对化学危险品库设置专门库房, 双人双锁, 建立台账, 并按审批计划, 领用最少的量, 剧毒品使用严格按照申请核准的数量发放。

2. 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账务管理、上报统计制度、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采购报销管理、仪器设备验收制度、报废闲置物资管理、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九个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财物管理制度, 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单价、生产厂家、使用经费、使用现状等多个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另外要加强大型精密仪器及普通设备的动态管理, 随时了解设备现状、使用方向及使用情况, 加强仪器设备的计量认证、自校准、期间核查、设备日常维护与维修, 保证设备仪器的完好率, 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做好报损、回收、处理工作,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

(五) 实验队伍管理

1. 实验室人员管理。

实验室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岗位职责与分工细则、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人员基本信息收集管理制度、保健津贴补助管理办法四个方面。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药检质量及实验室的管理, 应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 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明确实验技术人员职责任务及努力方向, 实现实验室技术人员基本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随时对实验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人事部门做好实验人员结构调整、定编定员以及职称评定等工作, 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有关规定,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2. 实验室激励管理。

实验室激励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实验室人员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制度等三个方面。要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 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 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考核办法, 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每年一到两次的德 (职业道德与工作表现) 、量 (工作数量) 、质 (工作质量) 、勤 (出勤率) 的考核, 全面评价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业绩, 可以每年进行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提高药检实验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

(六) 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

1. 实验室环境管理。

实验室环境要符合各种不同检验工作项目和技术方法的需要, 防止交叉污染和互相干扰,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要通过计算机绘制详细的实验用房一览图, 随时了解实验室位置、实验室调整、实验室面积等数据, 并要建立实验室每日环境数据收集系统, 按要求控制和记录好部分实验室的温度、湿度、进出人员等, 不断优化实验室的环境。

2. 实验室安全管理。

要建立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等管理与检查制度并督促严格执行, 为实验室配置安全防护器材、急救设备工具及消防器材, 并定时检查以确保有效;严禁在实验室折装改线, 实验室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重点加强对化学危险品、毒剧试剂及药品的管理。

五、提高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要建立完整的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符合实验室要求的科学管理。要建立以检验效率为核心的检验时限管理机制, 保证药检效率;建立怀疑及纠错管理为核心的改进管理机制, 不断提高药检质量;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用产品标准质量体系, 不断提高药检效率及质量水平;建立责任可追究的检验检测流程, 保证每个药检环节的可靠性及公正性;建立药检人员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以确保药检质量。

2.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工作氛围。要营造良好的实验室的工作氛围, 首先需要加强实验室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药检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切实做好药检机构对内的服务和对外的服务。加强药检文化建设, 要创建实验室质量文化, 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实验室文化, 不断培养和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专业技能都直接影响到药检质量、科研工作的进展, 影响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要建立一支思想稳定、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拥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 要注重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六、总结

药检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 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中的六大部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相互联系。实验室建设体制是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药检实验管理为实验经费提供投资依据, 经费管理直接影响投资效益, 物资管理水平又影响着药检实验。要正确处理六大部分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探索和研究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律, 不断完善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体系, 逐步实现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431.

[2]施昌彦, 虞惠霞.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陈依元.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三论的崛起与社会进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1-2.

[4]刘光霞, 张文焕, 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现代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0:1-2.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 篇8

关键词:境外机构 档案管理 建议

为了解中国石化驻外机构档案管理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提出加强驻外机构档案管理的对策,笔者调研分析了中国石化中东代表处、国际石油勘探公司西亚-北非大区公司、国际事业(中东)有限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中东石油工程公司、中国石化英国代表处、联合石化(英国)有限公司、国际石油勘探公司萨摩亚KREUZTAL LTD伦敦分公司等7个驻外机构档案管理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加强中国石化驻外机构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中国石化驻外机构档案管理现状

1.中国石化中东代表处。建立于2004年,主要职责是代表集团公司联络我驻阿联酋及周边地区10个国家的使领馆、经商处;协调、管理中石化在中东地区各机构;建立信息平台,为中石化总部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和相关投资、服务方面的建议;接待总部和总部机关及所属企业代表团。代表处有专人兼管文件的收发和其他资料的管理工作,配备有专门的档案柜,每年年底对当年形成的收发文、报告、请示、批复等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建立有档案目录。但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受办公条件限制,加之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较少,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库房。

2.国际石油勘探公司西亚-北非大区公司。2007年7月1日正式运营,为国际石油勘探公司地区性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代表国际石油勘探公司对所辖项目实施靠前管理,组织完成本部下达的年度计划和预算,全权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生产、技术管理、决策、热线技术支撑,HSE项目运行管理等,对辖区各项目人力等资源进行统筹调配。一名副总经理具体分管档案工作,大区公司总部建有专门的档案资料室,档案资料室只负责保管大区总部在新项目开发、生产运营、技术研究及综合管理等方面形成的档案资料。大区公司下属各项目公司形成的地质档案资料由各项目公司直接移交国内的中国石化地质资料中心存档保管。各项目公司安装了中国石化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目前,大区公司总部仅是依据国际石油勘探公司的要求对档案材料的管理做了一些原则性要求,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部分业务部门形成的应归档文件材料尚未向档案室归档;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现暂时用移动硬盘进行存储。

3.国际事业(中东)有限公司。2008年1月在阿联酋迪拜Jebel Ali自由区注册成立,主要从事设备材料、石油化工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公司的档案管理由业务经理兼职管理,各类档案分别保管在办公室档案柜中。合同档案计划按国际事业公司要求于第二年派专人送回国内档案部门保管。

4.中原石油勘探局中东石油工程公司。2001年10月在阿联酋迪拜Jebel Ali自由区注册成立,主要从事石油设备、机械、材料、建材等的贸易,为中原油田设在周边国家的地区公司提供部分后勤支持服务,并执行中原油田海外项目资金管理的职责。中原油田档案工作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油田档案管理处负责所属驻外机构的档案实体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由公司经理直接分管档案工作,公司档案按照职责范围分为行政档案、清关贸易档案、会计档案三大类,各类档案均建有目录,由相关业务人员按照岗位职责分别保管,业务人员回国进行工作交接时需要同时进行档案资料交接。公司的营业执照、租房租地合同、租车合同等重要档案材料,扫描后通过传真发回国内档案室统一存档管理。

5.中国石化英国代表处。2005年注册登记,主要职责是代表集团公司联络我驻英国使领馆、经商处;协调、管理中石化在英各机构;建立信息平台,为中石化总部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和相关投资、服务方面的建议;接待总部和总部机关及所属企业代表团。目前,代表处尚未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除收集的各类信息材料按要求及时传回国内有关部门外,其他文件材料有承办人员保存在各自的办公室文件柜内。

6.联合石化(英国)有限公司。1995年12月12日在伦敦注册成立,公司主营业务是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代理进口原油,套期保值及开展第三方原油贸易。公司的会计及业务档案,集中保存在公司办公区的一个储藏室内,该储藏室配备有档案密集架。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行政部负责人负责掌管该储藏室钥匙。为保护公司合法权益,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公司规定所有业务文件在公司统一管理,个人离开时,不得带走任何公司文档。联合石化公司也通过内控管理细则要求该公司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将各种业务单据及时传递、及时存档并定期进行内控方面的检查。

7.国际石油勘探公司萨摩亚KREUZTAL LTD伦敦分公司。2007年7月在伦敦注册成立,主要从事国际石油勘探公司海外权益油的销售工作。主要有文书档案和合同档案。文书档案主要内容为收发文件、审计及汇报材料。档案载体形式分为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合同档案主要有业务档案、办公室和宿舍租赁合同等。公司的档案管理由总经理主抓,业务主管整理,各类档案分类保管在办公室档案柜中。

二、中国石化驻外机构档案管理特性分析

综合上述7家驻外机构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可以得出驻外机构档案管理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第一,驻外机构类型的多样性。在经营(工作)范围、业务性质、人员规模、机构设置、投资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其形成档案材料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制订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时,必须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第二,机构和人员的特殊性。驻外机构设置大多从简,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大多不可能设专职档案员;规模较大的驻外机构往往聘有外籍员工,特殊档案的保密问题较为突出;驻外机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如果档案资料交接不及时,容易造成档案资料的丢失。

第三,办公条件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影响较大。特别是规模较小的驻外机构,一般不可能专门建设或租用标准的档案库房,档案装具往往配备不足,给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一定的隐患。

第四,受驻外机构所在国(或资源国)的法律限制。不同的国家对档案资料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如英国政府规定,与企业税务有关的档案材料最少要保存6年以上,以备政府税务部门检查。也门、沙特等国也不允许将地质档案材料带出国境。因此,驻外机构档案管理必须遵守所在国(或资源国)的法律规定,不能统一要求运回国内集中保管,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第五,檔案内容的特殊性。驻外机构档案内容以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会计档案和业务档案为主,党群类档案很少;驻外机构与国内主管部门联系密切,相当数量的档案材料形成于境内,甚至一份文件材料的形成既涉及境内,也涉及境外,需要在加强境外档案材料收集的同时,抓好境内相关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保证驻外机构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和有机联系。

第六,档案语种、载体形式的多样性。驻外机构档案材料的语种复杂多样,不仅仅有中文,还有相当一部分涉及驻在国的语种,如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档案载体也呈多样性,如光盘档案、磁介质档案、移动硬盘等。这就要求驻外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懂外语、懂档案、懂计算机知识。

鉴于驻外机构档案工作的上述特点,驻外机构档案管理应充分尊重驻外机构档案工作的特点,不能照搬国内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机构设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方式等内容上只宜提出原则性要求,不宜规定过细。

三、中国石化驻外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驻外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驻外机构开始进行项目运作时,并没有考虑到档案工作,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到相关的工作计划和领导的议事日程。普遍缺乏一套真正符合驻外机构自身档案管理实际、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档案管理随意性较大。大多数驻外机构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机构或明确专(兼)职档案员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档案材料分散存放在业务人员手中,极易造成档案材料的散失。利用因特网进行电子文件的传输,电子文件的保密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受办公用房的限制,不具备档案保管专业库房。

针对上述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五方面措施:

第一,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驻外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

目前,中国石化海外事业发展迅速,境外资产已具相当规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提出了“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把中国石化发展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奋斗目标。档案是企业生产要素和有形、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是集团公司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特殊资源。境外机构档案更是维护国家和中石化合法权益的重要凭据,对中石化境外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驻外机构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做好驻外机构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确保驻外机构档案材料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形成档案管理部门、外事管理部门、驻外机构主管单位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

集团公司办公厅和外事局负责集团公司境外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各驻外代表处对所在国家(地区)的所有中石化驻外机构的档案工作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责任。根据工作需要,经集团公司办公厅和外事局批准,集团公司驻外代表处可指定本域内的一家中石化驻外机构档案部门代行其档案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责。驻外机构主管单位档案部门和外事部门负责本单位境外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各级驻外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档案工作机构,或配备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机构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应将档案工作纳入驻外机构管理的相关制度,健全驻外机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对驻外机构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

将驻外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纳入驻外机构内控管理制度;将驻外机构档案工作情况作为驻外机构负责人离任审计和项目结束审计内容之一;将档案资料交接作为驻外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交接内容之一,档案交接不清,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员工(特别是外籍员工)上岗前必须与驻外机构签订保密协议。

第四,应在“确保档案完整安全、方便利用”的前提下,结合驻外机构实际,对档案实体管理采取相对集中与分散保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规模较大的驻外机构应建立档案室,设置专门库房,集中统一保管各类档案。为方便生产现场利用档案,可在现场设档案分室,档案人员应当定期对分室档案保管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安全。规模较小的驻外机构的涉密档案、永久长期档案应由专(兼)职档案人员集中保管,非涉密短期档案和业务资料由承办部门保管,承办人定期向专(兼)职档案人员移交需要集中保管的档案或及时移交办理完毕的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

涉及境外项目产权、债权债务、营销策略和核心技术方面的档案应集中管理,重要档案应及时向国内主管单位报送备份的电子文件。驻外机构保管期限满6年以上的非涉密档案在保证档案安全的情况下,可委托当地档案管理专业机构(或专业化公司)保管。所在国法律允许的,也可运回国内集中保管。

第五,应加强驻外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服务的时效性。

驻外机构远离企业总部,分布在世界各地,直接导致了企业管理对象的分散化。在日常工作中,驻外机构需要来自企业总部的快捷、及时有效的档案信息支持,实现总部与驻外机构各类信息的及时交流。但是传统手工管理的档案服务方式,纯纸质档案无法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的远程快速存取,无法实现不同地域企业人员之间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此外,驻外机构大量产生的电子文件也需要实施有效管理,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还可解决驻外机构档案库房、装具紧张的问题。因此,应在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驻外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各类信息的管理一体化,功能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手段现代化,提高档案服务的时效性。

上一篇:写寒假记事的作文下一篇:famousworks名著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