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质量检查工作总结(精选9篇)
一、加强质理管理工作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业在经营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公司领导积极应对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以质量求生存,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工作,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目的。年初,总经理亲自主持、连续召开了厂级领导班子扩大会、中层以上干部会、全体职工大会进行动员发动,统一全厂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让大家进一步明白,质量是企业生命的重要性。公司制定了关于产品质量的实施方案,将各项管理要求和标准细化,进行责任的层层分解和落实,我们把工作标准、产量、质量以及安全生产要求写入《质量整治管理承包责任书》,在全厂职工大会上,由各部门第一责任人与总经理现场签订责任书。各部门、车间对照责任书的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寻找实施的落脚点,进行管理工作的细化,完成企业的质量指标,对所有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质量教育培训率达100,加强体系的有效性建设,开展5s管理,严格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在保证本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同时,将外加工单位的生产质量工作也纳入到本厂相关部门的工作中去。
二、加强公司干部的培训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干部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我们在今年××月起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了培训,更加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使广大干部职工系统地学到了本岗位必须掌握的工作知识。在日常干部管理工作中,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对干部工作的考核。财务部门克服人手少的困难,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工作,为厂领导的正确决策及时提供依据。设备部门把设备维修工作分出层次,实行计划维修和故障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对重点设备严格坚持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性维护,以保证重点设备可靠完好。住点的外协小组人员,为产品结构的转型长期离家在外,大家尽心尽职,严密监控外加工单位的产品质量和交期,为企业利润指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干部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各部门、车间各项管理工作细化,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交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加强绩效考核办法通过强化员工考核制度,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部门月工作计划和各项工作,保证质量目标实现。当月应完成任务而没完成扣5分;每有一项工作任务没能按计划进度进行扣2分;发生一般质量责任事故每次扣1分;重大质量责任事故扣30~60分;
四、努力提升企业质理管理水平公司在每个月都会召开质量管理会议,领导小组定期进行产器检查考核,并保存记录。对职工的工作情况按月进行统计,在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限期整改,并经公司领导小组验收,以便强化质量管理工作。
此次监督检查预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采取非统计法评定, 预拌混凝土产品检测结果很不理想, 有部分企业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出现强度合格评定系数不足, 被判为不合格;出厂坍落度控制较差, 有少部分企业坍落度实测值未控制在设计值之内, 被判为不合格;原材料检测结果基本符合行业现状, 总体质量一般, 部分被检生产企业原材料进场把关不严, 存在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的情况, 粉煤灰质量主要是细度不合格, 矿渣粉质量主要是7d活性指数项目不合格, 外加剂质量主要是抗压强度比不合格。
此次抽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品质量控制水平较差、质量不稳定。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产品富余强度不足, 出厂坍落度控制较差, 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二是进场原材料质量把控有待提高。原材料控制把关不严的现象仍然严重, 没有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检验的项目和频率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内部试验室建设和管理混乱。内部试验室建设、仪器设备管理、混凝土试块的养护、原材料样品的保管等不规范、不到位、不严格现象普遍存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合理、不到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科学、内部试验室人员配置偏少、培训不落实、操作不规范、业务不熟悉等现象仍然存在。
【关键词】房产测量;质量检查
1.房产测量的意义
2000年2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房产测量规范》(17986-2000)(以下简称《规范》)。在《规范》中,提出了质量检查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检查验收的项目及内容。
首先,房产测量可以为房产产权人提供法律保护依据。房产测量的结果一经房产管理部门确认发证即具有法律效力,处理产权纠纷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购房人的切身利益房产测量的全过程、面积计算及其测量精度都有严密的科性,是产权产籍管理部门为产权人提供法律保护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调处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纠纷、审核违章建和违章占地提供了可靠的凭据。其次,房产测量是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房产测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房地产测绘技术标准和有关屋及其用地的有关信息和资料,通过对房屋自然状况和权属况的专业测量,弄清城市房屋和土地占有位置、面积及其用等状况,从而为房地产产权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房地产档案的原始资料。因此,房产测量是进行城市土地资开发利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最后,房产测量也是检验商品房买卖面积是否缩水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部分开发商在利益的驱使下时常会打起面积的主意,推广和进行房产测量有利于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2.房产测量的基本工作流程
(1)接受房产测量案件的申请,并对申请方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
(2)测量前的准备工作。通过阅读分析申请方提供的资料,了解作业项目的基本位置和基本情况,制定测量方案,检查仪器设备。同时,与申请方预约测量时间,通知申请方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外业测量。利用GPS、电子全站仪、手持激光测距仪等测量设备完成房产分丘图和房产分户图的数据采集。
(4)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房产分丘图和房产分户图,完成有关的面积计算。
(5)进行质量检查,开展各种测量资料的整理工作并建立档案。
(6)出具房产测量报告,供申请方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使用。
3.房产测量的工作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房产测量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内容:
3.1房产分丘图测量与制图
房产分丘图测量首先利用电子全站仪布设导线或采用GPSRTK 技术,在测区内布设图根控制点,测定图根控制点的坐标;然后利用电子全站仪测设界址点房角点及碎部点坐标,并绘制测量草图。内业采用CASS 等专用绘图软件,从电子全站仪中读出各点位坐标,展点后,绘制出房产分丘图,并在图上注记各种房屋权属信息。
3.2房产调查及房产分户图测量与制图
房产调查和房产分户图测量一般同时进行。房产调查主要调查房屋的产权人、产别、结构、总层数、所在层、设计用途、建筑年代、门牌楼号等内容,填写房产调查表。房产分户图测量一般利用手持激光测距仪对房屋逐层逐间实测,绘制出房屋测量草图并记录测量数据。内业根据测量草图和测量数据绘制出房产分户图。
3.3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及公用面积的分摊
对于私房和工业用房,一般仅需要计算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而对于开发商开发建设的商品房,除了计算出房屋总建筑面积外,还要进行公用面积的分摊计算,计算出各功能区的公用面积分摊系数以及房屋内各户室的建筑面积,供各购房户办理分户房屋所有权证时使用。
4.房产测量质量检查的重点及方法
房产测绘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无论是一级验收还是二级检查,都应对各项工作质量检查的重点进行详细检查,以保证房产测量成果的质量。
4.1房产分丘图测量
房产分丘图作为房产管理用图,主要表示房地产要素和房地产编号,包括产别、结构、层数、建筑年代、建筑面积、丘号、房屋门牌号等。对于房产分丘图测量,首先应通过外业检查各图根控制点的相对关系是否准确,检查房屋等地物间的相对关系是否准确,检查各种房地产要素是否有漏测漏绘,符号表示是否正确。然后内业检查房地产编号是否准确,丘号幢号的编排与已有房屋是否有重复,各种注记数据的位置是否恰当。再次将新测的房产分丘图与原有的房产分丘图作比较,检查是否有已拆除房屋,以免产权登记时重复登记;最后将分丘界线与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权属界线进行比对,判断该房屋是否在土地界线内,以保证房屋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的一致。
4.2房产调查和房产分户图测量
对于房产调查,主要检查房产调查表房屋座落、产权人、产别、层数、所在层次、建筑结构、建成年份、用途、墙体归属、权源、产权纠纷和他项权利等基本情况信息是否漏填,与现场状况是否一致。对于房产分户图测量,首先应对房屋测量草图进行检查,检查各原始测量数据是否正确、有无漏测、涂改;检查房屋外廓总长与室内分段测量(含墙厚)之和的较差是否超限。其次进行外业检查,察看房屋外部形状是否正确,面积计算的范围是否正确,阳台走廊是否封闭,房屋开门处是否漏绘。最后对部分房屋边长进行抽样测量,抽样比例不少于10%。
4.3房产分户图的绘制、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和公用面积分摊
房产分户图作为房屋所有权证的附图,主要表示房屋权界线和楼梯、走廊等部位以及门牌号、所在层、室号、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边长等。
目前多数房产测绘部门都购置了各种专用房产分户图绘图及面积计算软件,利用计算机绘制房产分户图并进行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及公用面积的分摊。因此,首先应对绘制好的房产分户图进行检查,检查各边长是否与实测边长相符,户室、楼梯、走廊、设备房等是否有漏绘,户与户之间、户与公用部位之间的权属界线是否正确。其次检查功能区的设置是否合理,墙厚的设置是否正确。再次检查户室所属功能区的定义是否正确,楼梯、走廊、设备房等公用部位的分摊定义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最后,检查房屋的门牌号、结构、层数、指北针等属性是否正确。
5.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检查员考试试题
(电气二)
一、单选题(每一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大型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倍做过载试验。A 1.5 B 2 C 2.5 D32、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m 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PE)或接零 m(PE)(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PEN)A 2.4 B 2.5 C 2.6 D 2.8
3、人工接地体采用圆钢的最小尺寸是().A、4mm B、6mm C、8mm D、5mm
4、直击雷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先多利用结构柱内两根以上≥()主筋焊接做防需以下 线。)(Aφ14 Bφ16 C φ18 Dφ20
5、报警区域内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A 一 B二 C三 D四
6、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使用时将电流表()联接入测量电 路中。A 串 B 并 C 都可以
7、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时应使兆欧表转数达到()转/分。A80 B100 C120 D140
8、橡皮绝缘电线线芯长期工作温度不超过()℃.A55 B60 C 65 D70
9、拉线开关安装时,若室内净高低于 3 米,拉线开关高度为距顶()毫米。A 100 B150
C 200 D250
10、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接零保护系 统。A TN-C BTN-C-S C TN-S DTT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mm。A6 B8 C10 D12
12、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V。A220 B380 C500 D750
13、潮湿场所采用密封型并带有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m。A1.4 B1.5 C1.7 D1.8
14、当不采用安全插座时,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等儿童活动场所安装高度不小于()m。A1.4 B1.5 C1.7 D1.8
15、公用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h。A4 B 8 C 12 D2416、多层建筑的避雷带至少有()根引下线和防雷接地极相连。A一 B二 C 三 D四
17、多层建筑屋面宽度超过()m 时,可增加避雷带,用避雷带组成 20m×20m 的网格。A18 B 20 C24 D25
18、在住宅区,防雷引下线应用()塑料管保护,塑料管的上口应封口。A软
B 硬 C 二者均可
19、建筑物的防雷分为()级。A二 B三 C 四 D五 20、手握式用电设备的漏电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为()mA。A 7.5 B10 C12.5 D1
5二、多选题(每一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橡皮绝缘电线有()型号 A、BXF B、B1XF C、BXR D、RX
2、聚氯乙烯绝缘电线有()型号。A、BV B、BLV C、BVV D、BVR
3、常用电源可分为()A 热辐射光源 B 火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气体放电光源
4、普通灯具安装时,当钢管做灯杆时,钢管内径不应小于()mm,钢管厚度不 应小于()mm。A10 B20 C1.5 D3
5、漏电保护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A 面板 B 检测元件 C 中间放大环节 D 操作执行机构
6、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联结:()。A、PE、PEN 干线 B、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 C、建筑物内的 PVC 水管 D、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等金属管道。E、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
7、二类的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 45m 的钢筋砼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尚应采取以下 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A、钢钩架和砼的钢筋应互相连接; B、应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 C、应将 45m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D、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E、架立避雷针。
8、以下人员按有关要求持证上岗:()A、安装电工 B、焊工 C、起重吊装工 D、电气调试人员 E、油漆工
9、对开关、插座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进行现场抽样
检测。检测规定如下:()A、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不于 3mm; B、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5m ; C、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2M ;
D、螺钉与软塑固定件旋合长度不小于 8mm; E、金属间相旋合的螺钉螺母,拧紧后完全退出,反复 5 次仍能正常使用。
10、进口电气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提供:()A、商检证明 B、中文的质量合格文件、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 C、中文的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 D、报关单 E、缴税凭证
11、一般敞开式灯具,灯头对地面距离不小于下列数值:()A、室外:2.5m B、厂房 2.5m C、室内 2m D、软吊线带升降器的灯具在吊 线展开后:0.8m E、室外 2.0m
12、哪些部位须设置火灾事故时的备用照明()A 疏散楼梯 B 消防控制室 C 观众厅 D 通信机房
13、排烟阀动作后应启动相关的()A 排烟风机 B 空调风机 C 正压送风机 D 排风机
14、手动火灾报警器按钮宜在下列哪些部位装设()A、各楼层的楼梯间 B、餐厅 C、洗手间 D、多功能厅
15、电缆的防火阻燃涂料有哪些要求()A 按一定浓度稀释 B 越厚越好 C 顺电缆长度方向涂刷 D 搅拌均匀
16、下列哪些设备的配电线路宜设置漏电电流保护()A 建筑施工地的用电设备 B 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 C 由 TT 系统供电的用电设备 D 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医疗电气设备
17、常用的电线、电缆包括下列哪些种类()A 裸导线 B 绝缘电线 C 耐热电线 D 电力电缆 E 射频电缆
18、电力和照明用聚氯乙烯绝缘软线用的铜芯线芯线有哪几种()A 单芯 B 二芯 C 三芯 D 四芯 E 五芯
19、下列哪些民用建筑属于一级负荷()A 旅游饭店 B 银行 C 医院
D 省市级百货大楼 20、低压配电装置包括下列哪些设备()A 低压配电柜 B 无功功率补偿柜 C 动力配电箱 D 照明配电箱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一小题 0.5 分,共 10 分)
1、接地(PE)(PE)或接零(PEN)(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PE)(PE)或接零(PEN)(PEN)干线相连接,不得并(PE)(PEN)(PE)(PEN)联连接。()
2、高压的电气设备和布线系统及继电保护系统的交接试验,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 的规定。()GB
3、变压器中性点应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直接连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 设计要求。()
4、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PE)或接零(PEN)(PEN)。(PE)(PEN)()
5、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 极),不必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N)接,做重复接地。()
6、重复接地在发生接地短路时,降低漏电设备外科的对低电压,以相对减少触电的危险性。()
7、避雷针长度一米以下,用钢管做时,钢管直径为 30 毫米。()
8、兆欧表进行测量时,以转动 2 分钟后的读书为准。()
9、在使用万用表之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位。()
10、电力负荷是根据它的重要性和是否允许中断供电,以及中断供电将会造成的政 治影响及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来分级的。()
11、室内接地干线连接处应采用焊接。()
12、区域报警控制器宜设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
13、温度在 60℃以下的场所,不宜选用感温探测器。()
14、活在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 500V 的兆欧表测量绝 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20 MΩ.()
15、不间断电源、装置间连线的线间、线对地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1MΩ.()M
16、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必须穿于钢导管内。()
17、金属导管可对口熔焊连接。()
18、电线、电缆穿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
19、插座安装要求同一室内安装高度一致。()20、分层桥架安装,先安装上层,后安装下层。()
四、问答题(任选四题,每一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插座接线应符合哪些规定?
2、什么是接地、接地体、接地线和接地装置?
3、照明配电箱(盘)的主控项目是什么?
4、什么是工作接地?什么是保护接地?
5、施工现场的哪些电气设备应该做保护接零?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A
3、C
6、A
7、C
8、C
11、A
12、B
13、B
16、B
17、B
18、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6、ABDE
7、ABCD
11、ABCD12、ABCD
16、ABCD17、ABCDE
三、判断题
4、B
9、C
14、D
19、B5、A
10、C
15、D 20、D
5、BCD
10、ABC
15、ACD 20、ABCD3、AD
4、AC
8、ABCD
9、ABDE
13、AC
14、ABD
18、ABCDE19、ABCD1、×
2、√
3、√
4、√
6、√
7、×
8、×
9、√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四、问答题
1、插座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5、×
10、√
15、× 20、√
⑴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单 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PE)或接零(PEN)(PEN)线接在上孔。插座 ⑵ 单相三孔、三相四孔及三相五孔插座的接地(PE)(PE)(PEN)的接地端子不与零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接线的相序一致。(PE)或接零(PEN)(PEN)线在插座间不串联连接。⑶ 接地(PE)(PE)(PEN)
2、什么是接地、接地体、接地线和接地装置?
答:所谓接地,就是指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大地土壤之间的良好的电气连接。电气设备的 接地部位,通常有点远的中性点、金属外壳、金属基座和金属构架等。供接地用的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体,称为接地体或接地极。为接地而人为的装设的 接地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兼作接地体作用的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及建筑 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称为自然接地体。将接地体与设备接地部分相连的金属导体,称为接电线。接地线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载流 的。接地线与接地体,合称为接地装置。
3、照明配电箱(盘)的主控项目是什么?
答:⑴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 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 2 根,防松垫圈的那个零件齐全。⑵箱(盘)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 0.1s.⑶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 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 汇流排配出。⑷箱(盘)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5;底边距地面为 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 面不小于 1.8m。
4、什么是工作接地?什么是保护接地?
答:工作接地,是为保护电气系统和设备达到正常工作要求而进行的接地。保护接地,是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而进行的接地。
5、施工现场的哪些电气设备应该做保护接零?
《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及GSP认证检查项目》
一、药品批发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与职责
要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有关规定的要求,药品批发企业应建立以下各种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贯穿了药品批发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重点在于经营活动的五个环节包括进货、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和售后质量追踪,根据这些制度要求原则,结合企业工作的实际,制订出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业务经营管理制度
1.应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2.购销对象选择原则及法人资格审核;
3.签订购销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内容的审核;
4.药品入库、付款、销售及库存结构的要求;
5.新产品、首次经营产品的经营原则规定;
6.业务经营有关质量记录及所属仓库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首次经营品种的质量审核制度
1.审核程序、手续及相关部门职责;
2.有关表式、记录及档案规定。
(三)药品的质量验收、保管养护及出库复核制度
1.质量验收人员条件,验收场地设施要求,特殊管理药品的验收,销货退回药品的验收,验收方式与内容;
2.保管养护组织、人员的要求,药品的安全及分类储存,温湿度记录和调控,库存药品检查,其他养护措施;
3.出库复核按销售凭证及运输标志逐一核对到站、收货单位、品名、规格、数量、批号等项目,按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发货。
(四)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办法》中有关特殊药品购进供应原则;
2.专库(柜)、专账、专人、专章及双人双锁、双人验收,双人复核的基本管理要求;
3.危险品管理原则与要求。
(五)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1.按《药品购销合同管理及调运责任划分办法》购进、调入与发运规定;
2.仓库有效期药品堆垛、标志管理;
3.有效期药品开单与催调;
4.使用期药品管理规 定。
(六)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
1.不合格药品的确认、记录;
2.入库验收不合格药品的存放、标志、查询与拒付;
3.在库检出不合格药品停销、标志、存放与查询处理;
4.不合格品的报损、处理与销毁。
(七)退货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1.售后退回药品的收货、记录、核查、检验、存放、标志与处理;
2.售后退回药品重新检验合格办理入库的规定;
3.购进药品退出的有关质量管理规定。
(八)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1.质量事故的范围、类别;
2.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内容、认定与处理办法;
3.质量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4.防止事故再发生的 改进措施。
(九)用户访问制度
1.用户访问的组织管理与负责部门;
2.用户访问的对象、内容、方式、时间;
3.用户访问情况的汇总、分析、处理;
4.访问用的表式、记录与档案。
(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1.质量信息管理部门、网络;
2.质量信息类别与分级规定;
3.质量信息表式、流程、时间与图示。
(十一)药品分装管理制度
1.分装人员、场所及其要求;
2.分装操作规程;
3.分装室、分装工具、包装物的卫生与清场;
4.分装药品的标签、包装、说明书与记录;
5.分装药品的检验。
(十二)门市销售(药房)的质量管理制度
1.门市销售的场所、设备与人员要求;
2.药品的进货渠道与质量要求等有关规定;
3.药品的进货验收、陈列存放、配方复核质量管理规定;
4.特殊药品与非药品的管理规定;
5.计量管理规定;
6.质量管理记录内容、表式与要求。
(十三)计量管理制度
1.计量管理部门、网络与人员;
2.使用计量器具管理规定;
3.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包括药品标价、账卡单的管理;
4.计量管理的台账、记录、报表内容与要求。
(十四)药品标准管理制度
1.药品标准管理的职能部门与人员;
2.药品标准的范围、收集、整理与档案;
3.药品标准的内部流转与反馈程序。
(十五)各级质量责任制度
1.各级领导与岗位人员的质量责任;
2.企业与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考核的主要指标;
3.质量责任的考核奖罚规定;
4.质量奖励基金规定。
(十六)质量否决权制度
1.质量否决的内容、方式;
2.质量否决考核部门;
3.质量标准的内部流转与反馈程序。
(十七)卫生管理制度
1.营业场所的卫生管理;
2.库房内外的卫生管理;
3.化验场所的卫生管理;
4.分装室的卫生管理;
5.药品货垛的卫生管理;
6.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
7.防鼠、防虫、防尘及防污染措施。
二、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与职责
药品零售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GSP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主要岗位人员的上岗条件;
2.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出库工作的质量管理;
3.药品销售及调配处方的质量管理;
4.特殊药品及贵重药品的管理;
5.首次经营品种质量审核的规定;
6.药品拆零管理;
7.服务质量管理;
8.重大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报告与处理;
9.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10.重要设备检测设施的使用管 理制度;
11.安全卫生管理。
三、药品经营企业主要职能部门质量职责
(一)质量管理组的具体任务
1.负责企业关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规章制度的督促执行;定期对业务、仓储、门市销售等有关部门执行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协助企业负责人成立由各有关部门质量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的药品质量管理网络,定期召开会议,沟通质量信息情况,分析研究药品质量及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了解所收购产品的标准情况,参加药品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的审定和新产品鉴定,收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资料,登记汇编,分类管理。
4.负责处理药品质量查询,对用户反映药品质量问题填写药品质量查询登记表,结合查看库存药品,根据化验、检测与 调查研究结果,按照《药品购销合同管理及调运责任划分办法》,在负责期以内应尽快解决,超过负责期或调拨期亦应及时给以答复。须各部门综合处理的问题,由企业主管负责人协调处理。药品质量查询处理情况按月综合整理,报送有关部门。
5.建立药品质量档案,其内容一般包括品名、规格、质量标准、包装情况、外观、化验报告、质量问题及金额大的药品质量查询、临床疗效反应、用户使用报告、用户访问、有关部门质量抽查报告及药品使用说明书等。药品质量档案可按品种剂型、字头(英文或汉语拼音)和厂名编号,便于检索。
6.负责药品质量信息管理
(1)定期收集药品质量信息,信息内容主要有企业的药品质量验收、检查养护、化验检测及用户访问、生产企业等反映的质量问题,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停止销售药品的通知等;
(2)分析处理药品质量信息,建立药品质量信息管理网络,按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图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
(3)定期汇总填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药品质量信息报表”。
7.负责质量不合格药品报损前的审核及报废药品处理的监督工作
(1)药品因质量问题报损时,应根据不合格药品报损审批表进行审核,必要时抽样鉴定,提出处理意见;
(2)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报废药品的销毁。对报废的特殊管理药品及假冒药品需报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监销,并做好销毁记录,归档备查。
8.负责计量管理工作
(1)对企业使用的计量器具设立管理台账,应定期核对实物,做到账物相符。
(2)对企业使用的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按检定周期组织送检;对非强制检定 的计量器具应与法定计量管理部门商定,定期检定。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标贴“准用证”,并做好历史记录卡。
(3)监督企业在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及各种公文、报表、药品目录、账册、单据等文字资料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字样。
(4)对新购置计量器具和仪器进行审核。
(二)质量验收组具体业务
1.药品质量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批号(含每批的数量)、批准文号、注册商标、合格证、包装质量及药品外观质量等。其药品质量应按照法定的产品标准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产品质量进行逐批(批号、批次、台)验收;
2.验收药品质量时应同时检查以下内容
(1)药品品名、规格(含量及包装)生产批号、生产企业、化验单号、检验依据、出厂日 期、检验部门和检验人员签章;
(2)药品的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注册商标、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贮藏条件等。有效期或使用期限的药品,标签上必须标明该药品之有效期或使用期限;分装药品必须附有说明书,在包装上应有品名、规格、批准文号、生产厂名、注册商标、产品批号、分装单位和分装批号,规定有效期的药品,在分装后要说明原有效期;原料药标签应注明质量标准,特殊管理药品和外用药品的标签及包装上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中规定的标志。
(3)在药品外包装上必须印有品名、规格(含量及包装)、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注册商标,有效期限或使用期限、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体积、重量、储运图示标志、危险物品的标志。药品包装必须有封口胶条、封口签。
(4)注册商标药品标签或包装上必须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标明注册标记,只有商标没有注册标记是无效的。
3.对验收合格的药品,质量验收人员应在药品入库凭证上签章、仓库收货人员凭签章后的凭证办理药品入库,财会人员凭签章后的凭证付款。对验收不合格药品,应填写药品拒收报告单,报质量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通知业务部门。
4.对销货退回药品的处理,应按药品的销货退回办理。
5.做好药品质量验收记录并保存5年。
填写药品质量验收记录、注射剂澄明度检查记录要求:
(1)可按药品剂型分别填入表内;
(2)品名、规格、单位、生产企业按实货填写,生产批号及其数量应逐批填写。(3)批准文号按实际情况填写。注册商标、合格证填写“有”或“无”。进口药品及直接从本地药厂进货的药品需索取检验报告书填备注栏内。
(4)有效期限应填写×年×月×日。
(5)外观质量度按药品标准性状项下描写,不合格者填写实际情况。
(6)包装质量情况,内外包装符合要求填写“合格”,不符合要求填写实际情况。
(7)验收结论,根据验收综合情况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结论。
(三)化验室任务要求
化验室应承担企业药品质量的化验和检测任务,提供可靠、准确的化验结论。并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制订并执行有关化验制度,做好滴定液、精密仪器、计量器具、毒品及危险品的使用管理
(1)滴定液需有专人标定与复标。在滴定液瓶上应有标签并注明标定的浓度、温度、时间、标定人、复标人签字。滴定液一般3个月标定1次。特殊滴定液、用量较少的滴定液及使用和标定的温差较大时,应时用临标。标定滴定液需填写原始记录。
(2)化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经常检查,定期较正,精密仪器应指定专人保管,设立台账。
(3)化验室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需登记造册,报当地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未经检定或经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化验室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主要包括:玻璃液体温度计、砝码、天平、酒精计、密度计、糖量计、火焰光度计、分光光计度、比色计、酸度计等。
(4)严格毒品使用管理,建立毒品使用登记制度。
2.建立化验工作流程化验工作流程。
3.药品化验应按照生产时的法定标准规定进行。
四、GSP认证检查 项目。
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GSP认证步伐和推进监督实施GSP工作进程的通知》(国药监市[2001]449号)要求,GSP认证将在2004年底前分为3个阶段加以实施。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根据规定在期限内通过GSP认证,逾期认证不合格的企业,将按照《药品管理法》给予处罚,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自2002年3月1日起,各地药品监督部门接受药品经营企业的认证申请,经初审合格后陆续报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地药品经营企业也在加快GSP改造,争取GSP认证达标。
在《关于加快GSP认证步伐和推进监督实施GSP工作进程的通知》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GSP认证管理的事权进行了以下的划分:
1.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修订现行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重新规定GSP认证工作的事权划分。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原有药品经营企业和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的GSP认证。
2.各省(区、市)可建立相应的认证检查机构,负责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的认证技术审查及现场检查工作。认证工作任务较少或不具备建立认证检查机构条件的省(区、市),可将认证检查工作委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进行。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除做好职责范围内的认证管理工作外,要加强对各地区认证工作的监督管理,必要时可对认证结果组织复查,对违反认证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予以纠正直至严肃处理。局认证中心在承担委托认证检查工作的同时,负责对各地区认证检查机构进行业务协调和指导,并协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好对各地认证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为规范药品GSP认证检查,确保认证工作质量,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
检查评定标准》、《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药品零售连锁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其基本内容如下:
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检查项目共132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前加“*”)37项,一般项目95项。现场检查时,应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并逐项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定。凡属不完整、不齐全的项目,称为“缺陷项目”;关键项目不合格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合格为“一般缺陷”。药品批发企业分支机构抽查比例30%;一个分支机构不合格,视为一个严重缺陷。
检查结果评定标准如下表:
药品批发GSP认证检查结果评定标准
项目 结果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0 ≤10 % 通过GSP认证
0 10 % ~ 30 %限期3个月内整改后追踪检查
≤ 2 ≤ 10 %
≤ 2 ﹥ 10 %
不通过GSP认证
﹥ 2
0 ≥ 30 %
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如下(略)。
其次是关于药品零售连锁企业GSP认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GSP认证检查项目共186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前加“*”)54项,一般项目132项。现场检查时,应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并逐项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定。凡属不完整、不齐全的项目,称为“缺陷项目”;关键项目不合格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合格为“一般缺陷”。连锁门店抽查比例要求如下:连锁门店≤100个,抽查30%(至少10个);连锁门店 > 100个,抽查20%(至少30个);一个连锁门店不合格,视为一个严重缺陷。
检查结果评定标准如下表: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GSP认证检查结果评定标准
项目 结果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0 ≤10 % 通过GSP认证
0 10 % ~ 30 %限期3个月内整改后追踪检查
≤ 2 ≤ 10 %
≤ 2 ﹥ 10 %
不通过GSP认证
﹥ 2
监督检查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规定所指企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采取听取企业汇报,查阅企业记录,询问企业员工,核查生产现场,检验企业产品及所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调查企业利益相关方等方式,依法对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情况(除对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过程的现场核查外)实施监督检查,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制(修)订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并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本规定实施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辖区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上级部门应对下级部门依据本规定实施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为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保障。
第六条 监督检查告知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 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第七条 企业应保持资质的一致性。
(一)企业实际生产食品的场所、生产食品的范围等应与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内容一致;
(二)企业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应按规定报告;
(三)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企业名称应与营业执照一致。第八条 企业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企业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与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
(二)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依照食品按期标准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三)企业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四)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应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第九条 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一)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
(二)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洁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登安全控制记录;
(三)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
(四)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五)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
(六)企业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不应使用回收食品
第十条 企业应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一)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记录内容;
(二)企业的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
(三)企业委托其他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检查受委托检验机构资质,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四)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五)企业应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检验合格或校齐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六)企业自行精心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七)企业应按规定保存好促成检验留存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一条 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一)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
(二)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出的处理记录。第十二条 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标识标注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事项。
第十三条 企业应建立销售台帐。企业应对销售每批产品建立和保存销售台帐,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
第十四条 企业标准执行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企业标准应按规定进行备案;
(二)企业应收集、记录新发布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参加相关培训,做好标准执行工作。
第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第十六条 企业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记录;
(二)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第十七条 企业接受委托加工食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受委托企业应对在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品种范围内与委托方约定委托加工协议,并向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二)委托加工食品包装标识应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记录。包括投诉者姓名、联系方式、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投诉质量问题、企业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
第十九条 企业应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并做出反应,同时应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
第二十条 企业应按规定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一)企业应后自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二)企业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第三章 监督检查程序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根据地方人们政府组织制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编制本辖区企业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关规定上报备案。
省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上级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部署、掌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状况、监管工作需要等情况,对监督检查计划进行调整。
第二十二条 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分为特别监督检查和常规监督检查。
企业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涉嫌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开展特别监督检查,并持附件1《食品生产
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直接前往企业实施监督检查。
开展常规监督检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监督检查前15个工作日,向企业送达附件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告知企业监督检查有关项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可以直接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的,以被监督检查单位在回执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的,以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三条 被检查企业收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后,应依照本规定第二章内容进行自查,并向实施监督检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书面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应包括附件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规定内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收到企业自查报告后,应当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场所进行核查。必要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要求被检查企业作出说明并提供补充报告材料。
企业应当对其提交的报告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第二十五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经核查企业自查报告和补充材料,认为需要实施现场检查的,应当告知企业。
第二十六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应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监督检查人员导企业现场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有效证件。根据监督检查需要,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消费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人员参与检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监督检查工作需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第二十八条 被检查企业应当指定有关人员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回答相关询问,协助核查企业生产条件和抽取样品。
企业应当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得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式予以阻挠。
第二十九条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附件3《对食品生产加工
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核查表》有关事项,如实记录监督检查结果。检查人员应当就检查情况与被检查单位参加人员交换意见。监督检查结论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签字。被检查单位对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签署异议。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就监督检查结论向本单位汇报。被检查单位拒绝签字的,由监督检查人员书面记录后存档。
第三十条 需要当地人民政府或者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提出工作建议,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告知相关部门。
第四章 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 监督检查结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监督检查工作中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依法通报同级相关监管部门的,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通报,食品安全信息直接涉及食品认证、计量等情形的,应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内部相关工作机构通报。
第五章 监督检查工作要求
第三十四条 参与企业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本规定,严格检查、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第三十五条 监督检查人员进入洁净区域现场检查时,应遵守企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等制度要求。
第三十六条 是时间的经常,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检查企业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三十七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根据企业监管业务需要,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并将参加岗位培训情况作为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三十八条 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通过查阅监督检查记录、交叉检查、随机抽查企业等方式对下级部门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督查。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对相关责
任人依法依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组织监督检查造成后果的;
(二)隐瞒监督检查信息的;
(三)阻碍、干涉监督检查工作的;
(四)在监督检查中伪造或者指使他人伪造
(五)擅自向外透漏企业商业秘密的;
(六)利用监督检查工作参与有偿活动的。
第四十条 未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定职责、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四十一条 对依照本规定履行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查职责、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依照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督检查,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 百分比抽样检查
在森工企业内部, 在对原木产品质量检验时, 比较普遍采用的质量检查方法是百分比抽样。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检验时, 随机抽取100根标识齐全的原木产品, 质量判定检尺长不合格不超过3根、等级不合格不超过2根、检尺径不合格不超过1根, 则判定该原木批质量合格;如有一项超过上述合格标准, 则判定该原木批质量不合格。材积误差率计算方法为:
材积误差率= (实检数量-原检数量) /原检数量×100%
实检数量单位:m3;原检数量单位:m3。等级误差率计算方法为
等级误差率= (实检等级数量-原检等级数量) /原检等级数量×100%
实检等级数量单位:m3;原检等级数量单位:m3。
在流通领域实施检验时, 一般采用整车检验的方法。检验正负误差抵消后, 质量误差率不超过2%, 数量误差不超过1%。
2 按国家标准GB/T17659.1—1999第1部分:原木批量检查抽样、判定方法抽样检查
1999年,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原木、锯材批量检查抽样、判定方法》 (编号为GB/T17659.1—1999) 。运用该规范标准对原木产品进行检验, 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
2.1 原木批的产生
原木批是指为实施抽样检查而汇集起来的原木单位产品, 其产品号印或产品标识清晰方可作为原木批。它可以是企业在某个时间段生产或销售的各系列原木产品的集合, 也可以是产品流通领域某个运输批原木产品的集合。当上述集合中原木总根数不足时, 应根据现有实际原木根数形成原木批。
2.2 原木检查批量的确定
原木检查批量按原木根数计算。原木检查批的批量不得少于91根, 不得多于35000根为宜。如果原木产品总量超过35000根, 应根据实际数量形成两个或多个原木批。如某企业库存原木有20个楞位, 20个树材种, 在确定原木批时, 应根据以上原则 (91~35000根为一个批) , 进行确定原木批。遇有特殊情况原木总量未达到最低批量要求时, 可按照实有原木根数确定该原木批。
2.3 原木检查批的提出和确定
产品检查批的确定, 检查批次的选取, 没有具体数量限制。一般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对企业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的, 由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确定检查批次;属于企业内部质量检查的, 由企业检查部门确定检查批次;在商品流通领域的供方和需方交接验收检查的, 由供方和需方协商确定批次。
2.4 抽样方法
原木产品体积大, 较重, 不易搬运, 因此抽样检查要考虑实施检验的可行性。一般选取批次时, 以原木楞位高度2 m左右, 能够实施人工检验操作作为选取对象。抽取原木样本时, 根据原木批量大小, 在楞位顶层依次逐根抽取或相隔等量根数 (如隔1根、2根、3根) 抽取。具体操作时, 可由供方与需方共同商议确定。
2.5 抽样方案及检查结果判定
对于原木质量检查, 标准规定使用一次抽样方案, 且原木批的合格质量水平 (AQL) 确定为2.5, 检查水平确定为一般检查水平Ⅱ, 检查的严格度确定为正常检查。其抽样方案见表1。
对于原木数量检查, 和原木产品质量检查共同进行, 其使用的抽样方法、原木样本量, 与原木质量检查均一致。数量误差率计算见计算公式 (1) :
式中:σ为数量误差率, %;V1为实检数量, m3;V0为原检数量, m3。
原木样本数量误差率生产领域±0.2%, 流通领域1%, 则判数量合格;数量误差率超过上述限度, 判该批原木数量不合格。
例如:监督检查部门对某企业生产的原木产品实施监督检查。其中有一个原木批次为193根, 依据表1, 样本量抽取32根。实施检验时, 有1根样本检尺径不合格, 有1根样本检尺长不合格, 32根样本实检数量6.120 m3, 原检数量6.106 m3, 确定检验结果。
受检批抽取32根原木样本, 合格判定数为2根, 检查有2根样本质量不合格, 未超过合格判定数, 该批原木质量判定合格。数量误差率计算
该批原木样本数量误差率为0.23%, 超过合格判定数0.2%, 判该批原木数量不合格。
3 结语
百分比抽样和国家标准GB/T17659.1—1999第1部分检查抽样, 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实施检验的主体或各方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检验是客观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因此在实施检验的过程中, 不论实施检验的主体是谁, 检验的是何种原木产品, 都应严格按检验标准执行, 实施公正检验, 不能掺杂任何主管因素, 用公正的检验结果使各方满意。
摘要:本文综述了原木产品质量检验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检查和按国家标准GB/T17659.1—1999第1部分检查抽样方法、检查方案、结果判定, 对两种方法的使用环境、使用规则进行了具体论述, 论点对正确使用两种检验判定方法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原木产品检验监督及供需双方交接验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原木,产品,抽样
参考文献
[1]徐峰, 万业靖.木材检验理论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9.
关键词:供电企业;用电检查;配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105-02
对于供电企业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可以说是对用户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保证。根据现今广大用户用电的形势来看,用电量过大、工作人员检查流程不规范、窃电、非法用电以及自然天气等都会对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更降低了广大用户的用电安全。那么如何能正确地规范用电,降低用电事故的发生率呢,下文笔者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1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1.1 重视程度不够
供电企业与用电检查管理的工作人员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供电企业是用电检查管理的主导者,而用电检查管理的工作人员则是开展用电检查的实施者,要想更好地实施用电检查管理工作,那么两者对待用电检查管理的工作必须重视起来。尤其是供电企业这边仅仅是宣传力度比较大,但是却不怎么落实实际,表面宣传比较多;而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对于上级交代的理论性有效的管理方案不了解,对方案的认识性也不够重视,导致用电检查工作难以落实。
1.2 用电检查与监督分工不明
分工明确,也是最合理的用电检查管理的措施。但是供电企业却存在着用电检查和监督两者之间管理混乱的现象。尤其是用电检查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插手监督管理的事情时,可能对监督管理部门造成影响,引起双方的纠纷,在用户检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配合、态度不好等恶劣现象发生,这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另外,也可能会对用电用户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用户对供电企业相关的行为不满,引起用户和供电企业双方发生分歧;还有就是监督管理人员插手用电检查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监督管理人员本身就没有用电检查管理人员掌握的专业性知识全面,在插手用电检查工作中可能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生命安全,更耽误了广大用户的正常用电,降低了用电的效率。因此,供电企业在用电检查管理和监督管理过程中应进行明确的分工。
1.3 用电检查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种种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的缺乏所引起的。主要的表现就是用电检查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用电检查的专业技能薄弱、检测内容有遗漏、用电检查管理程序使用不当、缺乏相应的责任心,最终结果造成了在用电检查工作中很难落实,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 加强供电企业开展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
2.1 提高重视程度
提高供电企业以及用电检查人员对用电检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加强供电企业开展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用户、用电检查管理人员以及供电企业认识到用电检查的重要性。供电企业和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当中都会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会有新生的用户,而且每个人对用电检查的认识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说,只有实施一个长期发展的目标,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等等,达到在长时期内,让用电检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2.2 加大监管力度
虽然供电企业对偷电、盗电等行为进行着管理,但是,还会出现大量的偷电、盗电的行为。偷电、盗电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刑法》的第264条条令规定,对于偷电、盗电尚未构成犯罪,情节较轻的,将处罚缴纳偷电、盗电电能的5倍以下电量罚款并由供电部门给予严重的警告。对于情节比较严重者要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需要利用相应的法律监管的措施,使偷电、盗电等违法的行为得到有效的制止。
2.3 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为了避免用电检查管理人员在实际用电检查管理的法律意识浅薄、检测内容有遗漏、用电检查管理程序使用不当、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不管是老员工,还是上岗的新员工,都要进行相应的社会实际用电知识、理论知识、用电检测知识等的加强,进而加强每位员工的自身专业素质,达到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3 开展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3.1 确保用电安全
用户是供电企业的主要服务的对象,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管理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安全。供电企业根据电网线路把电能输送到每家每户,需要相关的检查人员对用电情况进行管理,如果供电企业没有尽职尽责地做好每家每户的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话,那么可能会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或者是在用户用电的过程中引发事故,对用户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威胁。因此,供电企业应合理有效地开展用电检查工作,使用户在用电的过程中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
3.2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从根本意义上说,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工作是为了给用电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用电服务。尤其是供电企业的售后服务,更是提高用户用电效率的一项重要的举措。用电检查管理服务,遵循着以用户的安全用电、高效用电的原则,做好每一项的安全检查,是对用电用户生命财产安全最基本的保障。售后服务是供电企业与用电用户相互沟通的桥梁,既可以了解用电的基本常识,也可以得到用电用户的反馈信息,通过用户所反馈的信息,了解用户在用电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并且提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增加用电用户的满意度。
3.3 指导用户正确文明用电
大力宣传节约用电,正确树立文明用电的方针。供电企业在开展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科学地指导用户正确、安全、文明用电。用户通过对用电知识的了解,不仅能够提高用户正确、安全用电的意识,更能通过宣传偷电、盗电的危险性,有利地制止各种偷电、盗电等违法行为,让用电用户更能自觉地遵守用电的规章制度,通过对用电用户的指导工作,为用户解决各种用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更能促进供电企业和用电用户双方的文明化、和谐化。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供电企业如何开展用电检查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开展用电检查工作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且针对于存在着的问题探讨了加强供电企业开展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策略。因此,在日后的用电检查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不断地促进用电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用户的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建平.供电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2]柳红.供电企业用电检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电工,2010,(9).
[3]王文博,李爱民.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4]施启活,黄廷谢.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5]李伟,刘友才.浅谈供电企业的服务营销[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
为加强对全院护理质量的监控,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要求,护理部于6月20日至6月21日,分别检查了27个护理单元的病区管理质量,病人护理质量,无菌物品灭菌质量、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护理技术考核及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结果如下:
一、病区管理:
各科室环境能做到整齐,清洁、安静、物品放置有序,对药物的管理能落实检查制度,无出现过期、变质药物,检查27个科室,达标科室26个,达标率为99.7%。
主要存在问题
个别科室急救物品管理末处于备用状态,仍有病床单位杂物多的现象存在。
二、病人护理质量:
共抽查了一级护理病人 33 人,基本上能按护理级别实施护理,在随机抽查的病人中,大部份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达到六干净、(口腔、会阴、头发、皮肤、肛门、指甲)住院病人能按要求穿着病人衣服,由于各科重视基础护理工作,上半年,无发生因护理不当导致的褥疮或烫伤之类的护理差错,被检查科室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质量100%达标。主要存在问题。
仍有个别科室出现病人衣服、床单有污迹未能及时给予更换的现象或新入院病人未按要求协助搞好个人卫生;在落实等级护理方面,有极个别科室未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输液情况。
三、消毒隔离管理质量:
在抽查全院灭菌物品质量和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方面,末出现不达标情况,各科室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坚持每日检查各种消毒灭菌包一次的制度,每日/每周对各类消毒液进行监测制度,并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消毒制度。灭菌物品供应中心为减少物品被污染的机会改良了原有的物品的包装方法,将各类的消毒包尽可能地做到一人一包,既方便了医生操作,又减少被污染的机会;对一次性的物品,做到不合质量要求不外发,有效地保障了物品供应的质量。
主要存在问题:
个别病区对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未落实,分支机构出现消毒物品无标签、无物品名称,班马测试纸过期的现象。
四、基础技能技术考核
各科室抽考1人,共抽考27人,其中3人不达标,达标率为89%。1
五、采用结合实际的方法,努力提高整体护理工作效果。
我院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已有4年多,整体护理模式是对病人实行全方位的护理,使护士不仅是一个护理者,还是病人的支持者,教育者。把时间还给病人,是医院的服务宗旨,根据这一宗旨,上半年对护理工作进行了必要的改革。
1、结合我院实际,对临床护士各班工作时间类别占用时间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占用时间的顺序结果:电脑文书——>治疗——>基础护理——>内务整理——>接听电话,解答咨询——>交接班——>实习培训。依据广东省病历护理记录原则要求,对护理文书记录进行重点改革:(1)临床护记以PIO思路进行焦点式记录。(2)记录内容以新入院、出院病人当班必须记录一次,手术前、手术后、接受特殊治疗、特殊检查有记录,病情危重、病情变化随时记录。(3)设计巡视记录表,按分级护理要求进行记录。通过改革,有效地减少了护士的案头工作,大大减轻护士书写文书的压力,确保护理人员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对病人的直接护理中去,深得病人的认同。第二季度对临床及辅助科进行病人意见征询调查,共发表330份,回收100%,全院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3%,其中满意度排名前两名的是整体护理模式病区:泌尿外科,普外二区,满意度为98.6%
2、实行科室电脑专员运行方式,加强计算机的培训,使护士更快熟悉
电脑的新系统,减少电脑操作时间,把时间还给病人。
3、不拘形式,积极探求护理新概念。
3、1根据各科室,各专科病种的工作实际,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本院以分组护理模式为主,按病区现有护理人员分成两组或以上,每组由责任班护士负责病人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相对固定每位责任班护士人员,夜班护士按顺序轮换上班。
3.2 手术室护理组,开展了围手术期病人护理,骨外科根据病人特点实行个性化分类护理,改变了过去一种病一项护理常规,千人一律的主观护理服务的观念,让病人体验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的好处。骨科护理组,针对既住护理与医疗脱节,护理与病人联系不密切,医三角关系来做到完善,使得护理工作变成自己圈内局限的工作模式,影响了护理的质量,阻滞了护理水平的提高的问题,而在护理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护三者关系,为达到患
和工作程序,多做务实工作,并规范护士行为,将护士的工作地点搬到病房,从治疗、护理、病情观察,书写记录等工作,均在病房进行,大大增加了护士与病人的沟通和服务机会,体现把时间还给病人的服务理念。另外,他们通过规范责任护士跟随主管病房医生在一起早查房,及时了解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意见,医生、病人对护理的意见,不但能使护士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和及时了解护理应注意的问题,并能将观察到的问题或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患三者有更多共同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改革使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8.6%上升到97%。
六、值得探讨的问题
1、护理人员缼编:
长期以来,护理人员缼编是落实实行整体护理的最大障碍,在整体护理
模式下,除了执行基本护理程序外,还要求护士进行卫生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问题和需求,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实施心理护理等.我院现有临床护理人员编制普通病房与护士之比为1:0.37,未达到省要求1:0.4,更不能达到整体护理病房与护士1:0.4----0.45的比例,使护士工作长期处于超负状态,难以达到整体护理规范要求.2、护士知识结构的影响
现有护理教育模式和内容滞后于医学模式转变,目前在岗护士的知识结
构中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特别是人文科学的内容。护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依据的整体护理工作的水平,加上一线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消耗了护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完成日常工作外,未能及时地更新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和限制了整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中山市人民医院
护理部
【服装企业质量检查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服装质量检查11-17
《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及GSP认证检查项目》09-21
工作服装_企业的形象10-18
服装企业培训第一个月总结11-30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07-17
服装企业员工守则07-17
服装企业生产管理06-02
论服装企业的技改论文07-20
服装企业形象策划方案10-20
服装企业网络营销方案范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