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共10篇)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 篇1

【摘要】高等职业计算机应用这一学科的教育计划是培养“社会型、技术型”精英,在实践教育当中对于现代信息精英的能力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教育领域,一定要注重其实践教学在教育当中的作用。现在国内此学科的学生很多,学校的招生情况良好,但毕业后人才走向不能够保证全部在此领域,因此其领域还比较缺少人才。这是由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实践教学品质没有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就出现了教育成果与实际脱轨的现象,这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实践教育品质保障系统展开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学科;教育品质保障系统;教学实践

引言

按照教育部最新给出的精英教育工作测评方案,需要高职院校必需确保实践教学在每一个学科的重要位置,实践课不能够少于总课时的一半,这就能够看出教育实践在其教育课堂的重要位置,也是计算机应用学科的组成成分。在我们国家大力推进其高等教育之后,对于其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教学品质,以及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同时国家也增加了其教育程度。科教部门在是颁布了《对于全面增加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品质的若干建议》,在这里着重说明了一定要建立实践教学品质保障系统,这样就能够加快高职精英实践能力的增长速度。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其学科一定要专业性与社会性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帮着其实用性,为探究其本学科实践教学品质保障体系,每一个过程当中出现的漏洞与缺陷,对于这些问题使用有关的解决方式,完善其本专业实践教学品质保障系统,从而达到增加其教学品质的最终任务。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学品质保障系统概况

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为培育必须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和可以熟练掌握新科技能够解决公司在实际当中出现的问题这种社会性精英。但与计算机类这种学科来说,科技体系的飞速进步对计算机精英要求走向社会化、科技化、创新型的标准之一。对于此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实践教育应该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有所体现。但是构造确实可实施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育品质保障体系对于保证精英培养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

1.教育品质保障系统的性能。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育品质保障系统在实践教育当形成的用途以及发挥的性能是看该系统是否有合理的评价守则以及保障体系。大致需要从这几个角度来确保其性能:其一,保障系统建立以后,能够测定去这个学科实践教育是否满足要求,其二,确定的目标以及任务的鉴定性能,从而对于实践教育进行测评,其三,找出成就以及缺陷,需要按时对于出现问题的.位置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法,学校能够按照品质保障系统给予完善,其四,其标准测定使用目前实践教学活动的数据,教育系统的评定需要根据其实践的内容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并且对与此学科本身教育目标以及有关的教育体制进行完善;老师和学生能够依照保障系统准确测评自身的教育以及学习成果,改善其不足之处,共同增加其实践教育能力;社会相关人员以及测评团队能够按照相关的体制系统确保对高职实践教育做出合理综合性的报告,对于了解学科的发展以及实践教学开展起到了督促的作用,能够增加其形象以及有关方面的影响,逐渐完善实践教育,从而完成最终任务以及增加该校在教学水平上的竞争力做出奋斗。

2.教育品质保障系统的意义。教育品质保障就是高校管理人员以及老师依照有关规定的实践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工作方式,突出个人主观能力并且能够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增加课堂上的教育内容,增加教育标准,完成其教育任务。但是需要完善其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育品质保障系统就需要在管监管教育品质保障当中进行,以确保其系统的完善性、监管方式、使用原则,确保有目标的进行教学活动,培育能够满足社会要求的社会性、科技型社会精英。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育品质保障系统的建立以及监管都是为了确保实践教育品质确立的组织以及对应展开的每一项教育任务的顺利进行。所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育品质是在学校内部以及社会互相协作创建的组织和体系来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双方的保障体系的互相融合,相互督促,内外合作,才能完成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育水平能够保障的任务。

二、国内高职院校实践教育保障系统中出现的漏洞

第一点,教学品质保障意识不够,在中国长时间注重的高等学府人才化,但是在思维方式上想到了教学品质的不可忽视的特点,却把其当成稀有有人力物力,在高职院校资金使用上多偏向与教学领域和器材的完善,但是实践教育资源的资金使用却大大的不够,这样就出现大量的高职院校的实习、培训基地不可以随时的容纳学生,这就造成了学校对于学生人数、教育的过程这些多于注重,并且也将其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办学收益上从未没有考虑其教学品质所出现的问题。第二点,教学管制体系不健全,尤其是高职教学的实践管制理念以及管制方式上还是使用很多年以前的形式,没有现代当中所倡导的学习和实践相互结合的理念,只有在校企合作的全新人才培育形式下才能够满足其体制的完善以及创新。第三点,实践教育师资能力欠缺,教育团队并没有形成体系,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重要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强,但是高职院校的收取标准不高,学校对实践教育,尤其是学习的老师对是实验课的还并不够注重,所以就出现了很难聘请到有丰富学科的知识,还能够熟练进行实践操作的老师,但是聘用公司的高级科技职业进行兼职的实践教育指导这个工作在现实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三、创建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育品质保障系统的方法

1.确保合理的教育任务。切实可行的实践教育任务能够让老师以及学生更全面的掌握专业建设的基础知识,了解到培养标准的设定以及发展过程,这与个人专业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完成这一培养标准而进行奋斗。计算机应用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应以市场精英要求获取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原则,在确保以学生为主题,就业为指导,教育品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计算机高品质社会型、科技性精英而奋斗。对于目前的数据时代以及信息科技的高速进步的今天,能够及时改善其人才培育形式,有利于其适应时代的步伐,培育掌握计算机以及数据科技理论基础的,熟练应用计算机各项系统使用以及维护、IT体系创建以及维护、网站构建以及运行监管高品质技术型精英。

2.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完成以就业为指导实践教育以及社会要求紧密联系的培育形式,需要高职计算机学科在社会当中的各个企业开展合作,创建其实践教育运行体系。经过学校和公司,岗位要求以及素质培养,共同进行对于教育以及体系监管的完善工程,邀请当代信息科技含量较多的公司高层管理进入我校进行实践教育指导,从而真正的完成了让公司进入到校园,培养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的专业性人才。

3.打造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高职学校将培养和引进两种观念相互联系,提高人才素质是专业发展首要资源的目标,提高对师资队伍的管理。高职院校采取吸引人才的先进措施,增加吸收人才的方式,提高吸收人才的素质、学历和技能。争取多吸收副高职称以上或者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充实和增加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改革在职实践教师的进修方式和培训理念,促进教师进入企业一线进行时间操作,进一步完善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成为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计算机实用型实践教学团队。

4.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实践教学质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高,分别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针对教学内容,改成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目的是增强其的计算机职业能力,参加企业真实项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实践内容,针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实践培训;从教学方法上,建立学生学习为主题的教学课堂,成立慢走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实际意义、现代化、高技术含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多媒体教学和实习基地等资源运用能力,把公司已经完成的项目合理的运动到实践教学中,从考核方式上,目的是增加应用型人才,成立针对检查学生实际能力的,学生的职业实际操作能力完善的考核体系,真正的增加高职院校学校学生的能力,保证其学会有关计算机职业的相关技巧。

四、结语

通过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实践教育品质保障系统展开探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学品质保障系统概况以及创建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实践教育品质保障系统的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实践教育品质保障系能够对于了解学科的发展以及实践教学开展起到了督促的作用,能够增加其形象以及有关方面的影响,逐渐完善实践教育,从而完成最终任务以及增加该校在教学水平上的竞争力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静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刍议[J].教育探索.(09).

[2]胡智喜,庄燕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02).

[3]魏威,马国峰.试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30).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 篇2

但是, 由于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 相关的质量保障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基于此, 通过调查和总结目前高校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进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提出优化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质量保障的观念落后

首先, 很多高校现阶段仍然采用落后的观念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 或者是学生考取证书的数量等等, 单纯地使用这些方式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非常片面。尤其是计算机应用专业, 实践教学的能力很少能够利用分数和证书的数量进行衡量。

其次, 目前多数高校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经营和运作方面普遍存在很多不足。虽然高校管理者大都已经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投入依然比较少, 使得目前多数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虽然实践教学属于教学行为的一种, 但是与传统的理论教学还存在很多区别。而多数高校在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 普遍没有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区别。部分学校甚至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利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 因此无法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其次, 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模式比较陈旧, 无法适应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 使得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1.3 投入有限

对于很多高校来讲, 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投入很多设备。例如: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房用于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机房需要购置相关的计算机设备,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体系, 这些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

相对的, 大多数高校目前对于实践教学的投入有限, 造成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普遍欠佳;其次, 随着高校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提高, 虽然加大了对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 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数量众多, 教学设备的增加效果相对不明显, 教学质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

1.4 学生的自制力差

由于学校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有限, 因此学校呼吁学生能够购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设备, 从而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操作。

但是很多大学生购买计算机以后, 主要用来娱乐, 很少有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 无法抗拒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的诱惑;同时, 在大学生群体中, 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 使得多数学生浪费了大量学习的时间, 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

1.5 教师的能力不足

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然而, 通过调查和研究显示, 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差。例如: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有限, 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实践操作指导, 只是让学生进行自学, 因此无法达到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 部分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没有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 只是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理论, 教学能力比较强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弱。

综上所述, 由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有限, 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普遍无法获得更好的效果。

2 优化策略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 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与理论教学的评价指标存在很大区别, 因此不能盲目地沿用理论教学的评价指标, 必须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首先, 制定多个方面的评价目标。为了更好地评价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评价结果才能更加公平合理, 也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找到未来的努力方向;

其次,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努力方向, 从而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

2.2 构建和完善符合办学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

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 所以在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将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出来:

首先, 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联合办学, 让学生利用寒假和暑假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可以设置专门评价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标准;

其次, 根据社会或者企业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 针对性的设置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同时制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质量评价指标, 这样可以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 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3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 需要聘请具有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 从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好地指导;其次, 可以聘用企业的相关员工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教学, 可以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开展实践教学课程, 能够将实践教学与工作进行更好地结合, 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3 结语

通过调查和研究, 发现大多数高校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 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相信随着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修改和完善, 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从教学走向课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 篇3

一、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也包括外部保障(质量标准保障、发展经费保障、组织机构保障、评估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保障)。外部保障属于国家层面的建设任务,且“外部的质量保障与评估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而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则需要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以及校情地情,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黄淮学院,其发展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技术大学”;如常熟理工学院,其发展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高校”。此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发展目标很明确,就是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与发展目标相适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等各种建设标准要比一般普通本科院校高得多,没有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作后盾,欲达到学校转型发展及应用技术大学综合改革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

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学院)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建设模式、标准、路径及组织机构保障、评估制度保障等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因此,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较可行的就是借鉴欧洲应用技术(科技)大学的建设标准,结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实际,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现有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坚持“巩固、调整、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构建新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巩固

构建新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校情出发。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虽各具特色,但基本上是“四五六”型内循环质量保障系统。从质量保障层级上看,有学校质量保障、院系质量保障、教师教学质量保障和学生学习质量保障之分;从质量保障系统来看,有决策与指挥系统、管理与督导系统、信息采集与统计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反馈与调控5个子系统;从运行环节上看,分“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信息收集、自我评估、信息反馈和质量调控”6个基本环节。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层次不深入、效果不明显,基本原因是:重监测、轻调控,重制度、轻落实,重日常监控、轻专项评估,重内部评估、轻外部评估。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都是2012~2013年建立的,因此,目前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没必要打破一个刚刚建立的质保体系而“另起炉灶”,应巩固已有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大执行力度,真正发挥质量保障效能。

(二)调整

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以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单独设立“评估办”或“质管办”作为中枢指导机关,从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信息收集、自我评估、信息反馈到质量调控,轮番督查,确实发挥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大效能。但评估过后,其效能大打折扣,说明旧有的质保体系确有调整改革之必要。应设置独立部门“教学质量管理处”(或“教学质量督查处”)直接落实质量保障工作。

(三)充实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教学环节设计的,而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各项建设标准更多、更精细。因此,应按照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建设标准,从办学定位、校企合作育人、实践教学、应用型课程与教材建设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充实现有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之成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提高

通过现有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巩固、调整、充实,使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科学、功能更加高效。每学期开展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次大规模督查,强化过程管理,认真落实奖罚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新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更高层次上能够适应并有效推动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及其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综合改革。

三、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初步构想

新建本科院校完善后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依然是“四五六”型,但内涵不同:“四”即教育部监控、地方政府监控、高校自我监控和社会监控;“五”即决策与指挥系统、管理与督导系统、信息采集与统计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反馈与调控五个子系统;“六”即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六大环节,须作较大的改动:

(一)培养目标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围绕这一根本目标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的培养目标。在办学定位上,强调应用技术型;在服务面向上,强调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管理队伍结构上,突出学校董事会、二级院系理事会的管理作用,董事会、理事会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比例不少于50%;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兼顾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

(二)质量标准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各种质量标准上。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质量标准,大致可分人才培养标准、师资队伍标准、学科专业标准、科学研究标准、合作交流标准、社会服务标准、特色发展标准和质量保障标准以及下位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材建设标准、实践教学标准、课堂评价标准、实验实习评价标准、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等。人才培养标准,应更强调实践教学和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75%以上来自行业、企业生产或管理一线的技术需求,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更强调双师型队伍及应用型科研团队建设,来自行业企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特聘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不少于30%;学科专业建设标准,应更强调与地方(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应注重应用性科研导向的制度建设;国际合作交流,应更强调与国外知名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不但要引进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还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引进国际特色高等教育资源;服务地方,应强调为地方提供人才服务、资源服务、科技服务、管理服务、文化服务;特色发展,应强调与地方(区域)行业企业共建“少而精”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质量管理,应强调与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相适应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三)信息收集

当前,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信息收集中,普遍采用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信息收集渠道不畅依然存在。信息收集不畅或收集不全将导致自我评估与质量调控等质量保障环节失去相应的工作基础。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应建立包括学生教学信息收集、学术委员会信息收集、教学督导组信息收集、在校生家长及毕业生家长信息收集、行业企业及社会信息收集的全面信息收集方式。

(四)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主要是学校自身的监控与评估。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包括自我评估、专家评估和学生、家长、社会评估三大类,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自我评估除上述三类外,还包括地方(区域)行业企业评估。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行业企业评估对学校教學整改至关重要。此外,作为一种新的高校类型,客观上需要独立的社会第三方参与评估,诸如麦可思公司或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评估中心等。

(五)信息反馈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反馈中存在“教师反馈快、学生反馈慢”“有求不应”等问题。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在信息反馈上,应建立单独的网站,及时接受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各方面信息,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建立公开透明、内外结合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

(六)质量调控

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篇4

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体育教学内容密不可分,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体育教材的内容,还包括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学习和引导,以及动作、方法的指导。因此,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必须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一方面,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选择有利于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时,要考虑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否可行,是否真的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就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特定的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爱好、兴趣、个性心理特征等,保证学习内容切实使学生受益。

4.2优化体育教学时间管理

一方面,在体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尽量快速进入教学,尽可能的节省活动开展的过渡时间,同时,在活动中,要避免突发和冲突事件的发生,如果发生了突发和意外,应该及时、冷静地处理;另一方面,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注重对最佳时域的把握,适时进行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在活动进行到一定时间时,要对信息量进行适度把握,如果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过于松散,就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如果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就会导致教学效益低下。因此,做好对体育教学的时间把控,对提高学生专注率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3注重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指导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 篇5

唐桂英 陈大宏 刘彩莲 陈玉燕 王蓓 黄美玲 李海香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要] 分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调控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讨论了独立学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调控系统的质量标准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调控系统方面的有效研究和实践情况。

[关键词] 独立学院;质量保障;质量调控;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20-04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 篇6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受政府宏观管理及投人、政策导向等直接因素和生源、人才需求、就业导向等间接因素两方面影响。只有将内部保障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避免出现不顾人才市场需求或急功近利、“过分专业化和功利主义”等倾向。

根据高等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以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为基础,以校内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为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系统。随着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环境的发展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在依法自主办学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更新质量观念,提高质量意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是确保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战略性的迫切任务。

一、根本依据:“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意识

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要求高校及其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加人WTO等等,高等学校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生存还是死亡,教学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因而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效可行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满足政府及社会需求,实现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是必须而紧迫的。

二、外部动力:政府评估的制度化、连续化

政府经常化、制度化的评估制度,为促进高等学校建立自我发展、我自约束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从而最终形成国家、地、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供了推动力。国家于1994年起对1976年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进行合格评估,1996年开始对办学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进行教学工作优秀评估,1999年开始对介于两者之间的高校进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教育部对上述三种评估方案及其标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统一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此基础上,2004年8月27日教育部正式下发《教育部关于设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职责任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正式宣布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重点工作一是要建立5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通过这种大面积、连续轮回的评估方式,建立起经常化、制度化的评估制度。综合评估工作全面反映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状况,同时要推动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制度。评估是重要的指挥棒,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政府行为,体现的是国家和政府对高校办学的要求,对推动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将起到重要作用。要以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为契机,带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的评估监控制度和组织机构,促进高等学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部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评估中介机构,形成国家、地方、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从微观事务管理到宏观决策管理的根本转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成立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实施5年一轮评估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 篇7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简称ISO) 在总结了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一些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和先进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套通用性标准。它强调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 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持续改进。这种全面、全员、全程的管理, 用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能确保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的实现, 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2000年12月发布的2000版ISO9000族标准, 对原先的1994版进行了重大修改, 将ISO9001、ISO9002、ISO9003合并为ISO9001∶2000, 使用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四大模块的过程模式来阐述质量管理体系;将“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列为标准的重要内容, 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依据;将标准所依据的质量体系原则归结为八个方面: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引入ISO9000标准的可行性、必要性

实施“专业与需求、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三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现代学徒制”等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把高校办学过程中切实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实现学院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提了出来。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主体, 应当从现有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内涵发展等角度, 对传统的以学科专业知识系统的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同时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进行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 从“基础适度、重视应用”的角度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ISO9000标准作为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总结, 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普遍性规律, 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社会教育组织的一部分, 作为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的主体, 应以学院转型发展为契机, 积极探索将ISO9000标准引入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 为提升学院实践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顺利实现学院转型发展。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ISO9000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加强过程管理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框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以加强过程管理为基础,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将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与控制融入到实践教学整个过程中去, 紧紧抓住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的功能 (见图1) , 确保实践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完成。

2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需要确立实践教学质量目标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据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对实践教学环节要做出整体规划与设计, 确立符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目标。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军训、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第二课堂、课程设计、学年 (学期) 论文或设计、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实习在低年级可利用假期开展认识实习、体验实习、社会调查, 在高年级可结合创业、就业开展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依据理工类专业实践环节不得低于总学时或总学分的25%、文管类等专业实践学时不低于总学时或总学分20%的总体要求, 各专业在实施各实践环节过程中, 应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实践要求, 建立“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应用实践能力指标培养体系”、确定可行的考核方法, 评定学生实践环节成绩。特别是毕业论文 (设计) 环节, 其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 做到有50%以上的工作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特别重视校内实践条件的建设, 实践教学中心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包括自主学习区、外语实践教学区、商学实践教学区、信息与艺术实践教学区、综合实践基地等五大功能区, 实训室73个, 在提升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见图2)

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ISO9000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过程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构成系统的过程予以识别、理解并管理系统, 可以帮助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及效率”。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应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以“过程方法”为保障, 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因此, 系统地研究与分析教学管理的各环节过程, 将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同任何管理工作一样, 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也都是一个完整的核心教学过程, 它们都应遵循戴明环理论, 亦即PDCA循环: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处置 (Action) 四个环节 (见图3) , 并据此对实践教学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进行细化。

(1) 计划阶段 (Plan)

计划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计划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 其教学安排直接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具体来说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等) 和每学期、每阶段具体实践教学任务的安排两部分内容, 具体的计划由各实践项目组制定, 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 是检查和考核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它规定了学生实践的具体项目、教学方式、考核办法和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2) 实施阶段 (Do)

各教学单位应严格按ISO9000质量管理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并成立实践 (实习) 指导小组。各教学单位应按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结构。要适时地调整、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 增加效果好的项目, 采用效果好的方式。各教学单位要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表格或记录, 开展实践教学的定期分析, 使实践教学全程受控。

(3) 检查阶段 (Check)

教学检查是实现对实践教学过程全程控制的重要方法, 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螺旋上升的重要环节。教学文件要规范、完整, 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种类齐全、可操作性强, 并适时修订和补充。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措施要具体、可行, 管理工作职责要清晰、明确。要严格执行各项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 工作有布置有检查, 有奖有惩。由于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的特殊性, 要特别注意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工作。要重视各类实习的学生个人总结, 从中考察实践教学的效果, 及时发现问题, 不断改进工作。要重视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的积累, 以便通过对照、比较进行历史性的工作总结。

(4) 处置阶段 (Action)

处置阶段是指行动或处理, 是对检查结果的处理。学院、教务处要把实践教学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各教学单位, 以便各部门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消除或减少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发生,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契机, 初步探索将ISO9000标准引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 建立适应学院转型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ISO9000质量保障体系, 有利于实现通过“专业与需求、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三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及“现代学徒制”等措施,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叶汉侠, 阚先宏, 徐幼娜.建立ISO9001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10) :1309-1312.

[2]杨天平, 沈培健.学校质量管理新概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谈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马维强(1960-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教学与研究。(河北邢台0540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38-02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而人才培养是一所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实现的,因此,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高等学校应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宏观的、开放的、全面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参与的,通过有效教育质量检测、监控和反馈手段构成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基本制度保障,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有效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所有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都应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性:一是目标性,必须明确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形成性,必须重视条件的保障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三是评价性,必须重视学校外部和学校内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此,我们可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义为:一定教育层次、教育类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发挥目标导向、条件保障、激励约束、监督控制等功能,使教育结果最大限度地与一定的质量标准相适应、与不同公众的需求和期望相适应的系统。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

(一)目标导向功能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确定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这一目标(标准)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当前,学校教育目标导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办学思想上,既要培养适应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又要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在教学思想上,既要有统一的培养目标要求,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三是在管理思想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指导思想。

(二)条件保障功能

条件保障越有力,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就会越大。教学条件方面主要包括人、财、物的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和水平。保障功能要求是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各项改革,都要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体现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

(三)激励约束功能

一个活力强、效率高、作用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激励功能的建立,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并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内在的动力。约束功能的建立,需要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必要的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监督控制功能

对教学质量既要有学校内部的自我监控,也要有外部监控。自我监控是学校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并以此作为加强管理、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自我监控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和及时性的较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外部监控主要是政府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教育评估机构)的监控,侧重于学校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资源配置、教学条件、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方面。但这种外部监控,就某一时间段来说,是一种事后监控,具有不及时性和滞后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要处理好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的关系,主动、自觉地加强自我监控,并重视外部监控的意见,认真改进教学工作。

三、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然而,高等教育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上,应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

(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基础

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工作条例、教学事故处理条例、教研室工作条例、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教师及学生管理条例等。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属于综合性的,涉及人、事、物等多种因素的制度和管理条例。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十分重要。从目前各高校实施的教学监制制度看,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导师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期中质量检查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系(部)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教、学、管等方面以及各教学过程与环节的要求与规范,具有较强的约束性,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学信息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核心

教学信息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是为了全面及时地掌握教学过程各环节,教学活动各因素,在教、学、管过程中依基本状况而建立起来的网络组织系统。通过教学信息监控,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而进行积极的分析和反馈。

1.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学校较早设有教学督导机构,以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主,组成专兼职的教学督导队伍。其成员应经常深入教学一线,采用听课、调查、座谈、访问等各种形式,检查和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近年来,我们强调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点”和“面”的关系,注重发挥老教师“导”的作用。加强教研与督导的联系,及时了解全校教学状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消灭薄弱环节,使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该制度已成为一项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

2.健全院、系、室三级领导听课制度。坚持教学管理干部听课制度,使学校各级党政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师生意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教学一线与管理层的脱节,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健全院、系、室三级领导听课制度,主要在于落实。我们将听课制度与教学检查结合,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相结合,与每学期的全校教学状态分析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干部的听课逐步成为自觉行动。通过听课,比较全面、客观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收到了良好效果。

3.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制度化。从开学到期末,各系教学情况的检查工作一直贯穿始终,以指导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者在日常教学工作预见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质量检查做到深入、真实、规范、有效。在每个学期的中期集中对教学质量开展全方位的检查,对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方式和步骤等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各教学单位也都成立教学检查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其中,教学检查的制度化,促使师生重视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控,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改进和完善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及制度建设,发现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是快速解决教学问题、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在优秀学生干部中遴选部分学生信息员,学生信息员定期收集“信息”,每月由教务处汇总,及时向有关单位反馈,限期整改,并通过信息员会议和网络向学生公布。此项制度受到学生好评,使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对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了解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判断和改进教学,并为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无论有什么样的规程和教学大纲,无论学校设有什么样的机构,不管有考虑得多么周密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可见,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中,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且也必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建立相对合理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科学性、操作性不强、教师的认同度普遍不高等。在制定评价标准的时候,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充分考虑到该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意识到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取向主要在于相对的合理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而不能单纯强调全面性,更不能强调绝对合理性。绝对合理而全面的评价体系,在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可能不存在。不要期望依靠《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一蹴而就地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而要把“细则”的制定和完善看做是一个过程,一个首先解决教学中最突出、最重要问题的过程,一个对教师的要求由低到高渐次发展的过程,一个“细则”本身在评价工作实践中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挥教学质量体系的功能,应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全面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法行为实施控制,并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谈振辉.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J].中国大学教学,2001(5).

[2]王冀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3]邹敏.高校教学过程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2001(6).

[4]孙英.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3).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论文 篇9

一、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留学生的学习是国家之间进行文化成果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侧面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理念的创新。近年来,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不断增加,他们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与我国教育人员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有可能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对我国的教育、文明成果的理解方面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制定一套的完整保障监控体系,对留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评,保障专业教学的质量。

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的监控,教育人员也可以在进行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了解,也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并加深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加顺畅。

同时,在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帮助下,学校的教学事务管理人员可以对留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加强对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为留学生的后勤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科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建设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比如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的瑞康医院就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学生在学院的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由主治医生和相关教育教学人员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在临床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并针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表现对教学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测评。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合理有序,相关教学人员制定了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资格认证、出科考核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等。

二、在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为了有效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体系的运作离不开制度的监管和保障,因此,高等医科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留学生存在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这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公信力和约束力的监控、管理机制。由于各个学校在发展历史、留学生教育事业开展情况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相关负责人员不可盲目照搬其它院校的构建经验,要依据学校实际的发展情况建立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形成完备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而言,这项工作需要医学院本身与医技学院进行充分的合作,医学院应主要负责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事务,比如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等。一级学院需要负责学生的后勤服务,比如为留学生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事宜。

其次,为了保障留学生教育事业的稳步运行,学校内部应该加强对留学生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比如三峡大学就形成了“分管校长-医学院院长-专业教学主任”的留学生教学管理团队,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制定了完整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对任职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为了实现对留学生的扩招,提升高等医科院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学校应当加强并深入的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要为该部门招聘更多的对外工作人才,保证工作人员的外语能力和水平,形成专业的留学生事务行政管理团队,并制定严格的规范和制度,比如“留学生招生管理办法”“留学生守则”等等。

理论的教学同样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项重点学习内容,不能因为临床医学的实践特性就忽略了对理论的教学以及测评。为了保证理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帮助留学生真正了解我国临床医学中的精髓,学校要对该专业的任职教师进行全面的任职资格审查。目前,我国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对外教学都是采用全英语的方式进行授课,帮助实现交流无障碍的目的,很多具有丰富临床医学经验的教授因为英语能力存在欠缺,不能为留学生授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组织这些教师为英语水平较高的一些青年教师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在临床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度,对留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目前,一些高等医科学校为了让优秀的临床医学教师全部参与到留学生教育实践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比如派遣出国、组建英语强化班等等。

同时,为了实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监控,检验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形成教学管理人员和资格教师的听课制度,该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系统的评估,参与听课制度的人员应包括留学生事务的相关领导、专业教学主任、资历丰厚的专业教师等等。为了实现对教学课程的有效检验,听课的频率和时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最后,各个高等医科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在临床医学方面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使用的教材进行适当的安排和调整,要让留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学到最有用的医学知识。

结语:

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4-9 篇10

韩君峰 罗小燕

(广东工业大学)

摘要: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学生党员的质量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未来。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首先,高校党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章对党员的各种要求,严格按照入党的程序和标准发展学生党员。其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把好几个重要的“入口关”。再次,要做好学生入党前、入党过程中和入党后不同时期的考察和教育工作,从而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员质量质量保障体系

引言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党员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着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影响着党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形象,更关系着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因此,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不仅要重视数量的提高,更要保证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保障和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保障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摆在高校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1]。因此,对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发展党员的条件和要求

要做好高校党务工作,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章》中对党员的各种要求。党章中关于党员的规定,是我们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2]、《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3]和高等学校的实际,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

1、政治思想和价值追求方面。要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大众谋福祉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烈意愿;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自我教育和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能力[4]。具体包括: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参加党校培训班学习并顺利结业;考察期自递交申请书之日算起,必须满1年;严格执行党组织的决定,自觉维护党的形象,能抵制各种诱惑,能和各种不良和落后思想做斗争[4]。

2、学习上,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能够牢固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申请入党的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无考试不及格现象,无考试作弊行为;获得奖学金、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发展。

3、群众基础。能主动关心同学,和大多数同学和睦相处,并能正确体察同学们的意见和呼声,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和接受。具有助人为乐、关心同学的具体事实,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经团组织的推荐,在推优选举过程中,能得到广大团员的支持和拥护。在征

求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意见时,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才可以发展[4]。

4、日常表现。入党对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具体要求如下: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勇于并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正确对待批评和监督;在公益活动和志愿活动中表现积极,有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等公益活动的记录。

5、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方面,申请入党的学生必须热心为同学服务,积极参与班级和学生社团的工作,工作态度好,工作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患得患失,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如何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1、把好党员“入口关”。

(1)要坚持入党标准、严格入党程序。

在团组织向党组织推优和评选入党积极分子、讨论确定重点培养对象、讨论确定发展对象、召开“通表大会”等少数几个关键环节,要严格按程序操作,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对发展对象进行公示,让群众进行评议,让普通同学来监督,做到民主、公开。建立起党组织把关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保证机制,确保新党员质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每一个重要“关口”最好都安排专人负责“把关”。不同的人负责把守不同的“关口”。以防止个别同志因为工作疏忽,造成全线失守。

(2)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做好发展对象的考察、评价和监督工作。

对发展对象要做好经常性的考察和教育工作,这是高校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一环。要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生的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和感情、组织纪律性和政治敏感性。②学生对公益活动的态度和认识,以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具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牺牲自我的共产主义精神。③学生在班集体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情况,进一步了解其品行、修养以及精神追求。如果发展对象担任了某项学生工作,还要了解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④学生在关键时刻和细节问题上的表现[5]。看学生是否具有党员意识和先进意识。

对发展对象的考察、教育工作应由他们的培养联系人或入党介绍人负责。按规定,两名培养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分别与申请人谈话一次,每半年填写一次考察意见。培养联系人要在平时做好考察和谈话记录。对于那些平时不做考察,对考察工作不认真、无作为的培养联系人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以按党章要求,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对入党对象的考察和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安排专人负责,还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重视发挥班干部、发展对象的舍友、任课教师、普通同学等的作用,他们对申请人的观察和评价也是很重要的,有时是不可替代的。

(3)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这是我党长期坚持并且行之有效的一个好的传统,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如果发现学生的人党动机有问题,或者有违犯校规校纪、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可以考虑实行一票否决。绝不能拔苗助长,或放松要求。

2、把好党员“教育关”。

大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正式党员,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对象要经历反复的思想斗争,尤其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思想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很容易发生动摇。这时候,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工作更要及时跟进,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做好发展对象的教育工作,使教育工作伴随学生入党的整个过程,通过系统而良好的教育,满足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需要,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创新教育载体,改进教育手段,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变

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入党前教育。目标是通过入党前教育,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激发广大学生入党的兴趣和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和积极性。教育对象为普通学生、团员和有意愿加入党组织的学生。入党前教育:(1)应注重激发学生追求进步、加入党组织的渴望。要以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详细讲解入党对人生发展、自我完善的意义。(2)在内容选择上,应紧贴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的实际,精心安排普及性、趣味性兼有的理论教育内容。(3)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学生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它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人在入党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一环。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先进性不明显等[6],这些现象归根到底都与学生的入党动机有关。

入党过程中的教育。教育对象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入党过程中的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发展对象对党的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发展对象对党的感情,进一步端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员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入党对象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使发展对象初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入党后的考察和继续教育。对象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有的大学生在入党前表现不错,在各方面还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转为正式党员以后,就以为进入了“保险箱”,不再那么认真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6]。也有一些大学生党员,毕业后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腐化堕落,丧失理想、信念和追求,被物质生活和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所腐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值得我们反思。这既是他们本人的损失,也是党的损失。所以,高校党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深化马列主义和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敏感性、坚定性,加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拒腐抗变能力。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而努力的远大理想,做一个优秀的时代青年。

(2)鼓励学生加强个人修养,激发学生党员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内在需求,引导党员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修养。鼓励和引导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做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主动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还要教育他们文明使用互联网,坚决抵制抄袭、剽窃、考试作弊、伪造证书等诚信缺失现象[6],不做违犯道德规范的事情。

(3)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班风和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的作用,影响和带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对学生党员中违纪违法行为,决不能姑息,要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对于无视党纪国法,情节特别严重的要坚决清除出党。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学生违纪处分中,只有行政处分,没有党纪处分,这是不利于对学生党员实施教育管理的。此外,对于不合格党员,我们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合格党员的标准,使学生党支部在进行党员评议、处理不合格学生党员时有章可循[7]。

3.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和锻炼学生党员。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从事学生工作、参加学生社团,使他们在学生工作和集体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事学生工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学习与工作、休息的关系。辅导员可以安排学生党员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借机观察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但不宜让同一个人担任过多的职务,以免影响其学习。

其次,可以通过学生党支部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义务献血、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各类公益活动。

4.要重视通过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保证党员的质量,党建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现代科技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8]。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传播和输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的引导和管理,使网络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三、总结与展望

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未来,高等学校要重视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党多培养和输送一些优秀的人才,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而艰巨的使命。高等学校的领导和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一起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飞.关于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第6卷第4期

[2]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10.25

[3] 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1990.9

[4] 孙静.正确把握党员标准,确保学生党员质量.北京教育·高教.2007.05

[5] 徐向阳,陈炯.建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证机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

[6] 蔡茂华,易晖,李敏.建构长效教育机制提高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3期.[7] 冉庆.确保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对策探讨.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7.第20卷第4期.[8] 周德锋.如何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9] 许胜许,文兴.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保证体系.中国林业教育.2006年第1期

上一篇:核心企业文化重要性下一篇:在全市清理执行积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