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质量范文(精选7篇)
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部门是当地质量监督站。
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书
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建设单位填写,建设、监理、施工、质监站各一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书(质监站填写,建设、监理、施工、质监站各一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计划(质监站填写,建设、监理、施工、质监站各一份)必监工程项目表(质监站填写,建设、监理、施工、质监站各一份
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须提供资料
1、建设工程质监申请表
2、建设工程立项批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
4、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营业执照副本、资质证书(含各上岗人员资格证书);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委托书
5、岩土工程勘察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和批准书
6、岩土工程勘察及施工图设计文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发展要求, 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目标和道路, 为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心。
兴海强国, 质量先行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的道路。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 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在认知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 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强劲、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上执法力量强大的国家。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 》明确指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 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和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关系海洋可持续发展、沿海地区人民切身利益和国家形象的战略问题, 海洋事业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 坚持以质取胜、以质兴海、以质强国是调整海洋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 也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夯实基础, 成效初显
海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监督管理。我国海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尤其是近十年来, 在发展战略规划和制度建设、标准计量和质量三大业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海洋强国建设打下了较好的质量基础。
加强战略规划和法规制度建设, 改善质量发展环境。根据海洋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国家层面上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十一五”期间, 海洋标准、计量和质量工作多次被纳入《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国家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科技兴海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 编制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规划》, 于2012年4月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海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标志着海洋标准化规划已上升到战略层面;印发了《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海洋计量工作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地方海洋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文件, 推动了海洋工作向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上述政策规划和规章制度的实施, 有效地提高了海洋工作者的标准化意识、计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 改善了质量发展环境。
海洋标准化业务体系不断完善,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标准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和准绳, 海洋标准化是贯彻落实海洋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重要抓手, 为海洋综合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资源开发等各项工作提供技术规则和技术支撑, 对海洋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具有规范、统一、支撑和保障作用。自2005年以来, 海洋标准化工作发展迅速, 海洋标准化业务体系日趋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组织体系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成立了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6个分技术委员会, 委员超过了150人;二是标准化管理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发布了《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海洋标准计划项目立项审查程序规定》等管理制度和指导性文件, 规范海洋标准立项、制修订和复审工作流程;三是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 工作领域不断拓展, 标准立项、制修订和技术审查力度明显加大, 发布实施了海洋国家标准63项和行业标准184项, 正在组织制修订海洋标准近300项;四是启动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了4个海洋行业分标准体系;此外, 还建立了标准审查专家库和标准信息查询系统, 统筹了地方海洋标准化工作, 加大了标准宣贯和培训力度等。海洋标准化工作的快速推进, 增强海洋工作者贯彻执行标准的能力和意识, 为海洋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打下基础、提供依据。
计量管理业务体系跨越发展, 保障海洋数据资料质量。计量是质量监督管理的手段和保证, 海洋计量管理工作以保证海洋仪器设备稳定可靠、海洋环境观 (监) 测数据资料量值准确为宗旨, 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以及海洋权益维护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和协作纽带。近几年来, 我国在计量管理业务体系建设方面实现了跨越发展。在计量管理机构建设方面, 2008年, 国家海洋仪器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联合授权成立, 率先实现我国海洋领域国家质检中心“零”的突破;2012年5月, 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在天津挂牌成立, 并被授权领导全球海洋仪器国际比对活动, 负责在未来五年内牵头、组织和协调全球海洋仪器的比对活动, 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海洋计量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为我国在未来全球统一的海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中拥有重要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期, 全国海洋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成立, 该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健全完善海洋特殊量值的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体系, 为海洋学量值传递体系的统一、海洋观 (监) 测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提供组织和技术保障。在海洋计量检测能力方面, 我国已建立34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并在CTD、波浪浮标、验潮仪校准及盐度标准物质制备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年均检定校准海洋仪器5000余台次, 并为全国海洋站提供免费检定服务, 确保海洋观 (监) 测仪器设备的准确可靠。在计量监督管理方面, 海洋领域已有63家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 组织开展了海洋行业实验室能力验证和计量比对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实验室检测数据质量的提高;组织培训了全国万余人次海洋监/检测人员和800余人次实验室内审员, 并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了上岗资格证书, 持证上岗从源头保障了全国海洋监/检测数据质量。
2012年11月9日, WMO-IOC亚太区域中心管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海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趋于成熟, 逐步推广质量管理成功经验。质量技术监督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检测和验证为手段开展的质量管理活动。国家海洋仪器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后, 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 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承担着国家统一部署的产品质量抽检任务, 在海洋仪器设备和水处理设备质量监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海洋重大专项质量监督管理方面, 我国以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 (以下简称908专项) 为突破口, 在海洋调查项目中创新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创建了以组织、制度、人员、信息四维质量保障体系为依托, 以海洋标准化和计量检测能力建设为支撑, 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四个关键过程的海洋重大项目质量管理新模式, 对908专项开展了全过程质量控制, 有效地促进了专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保证了专项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和专项总目标的实现。通过908专项, 培训质量监督员78名、质量保障员122名、外业调查人员5000余名, 颁发了岗位资格证书, 基本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的海洋质量监督人才队伍, 为专项质量管理提供了人员和技术保障。908专项还首次采用了海洋调查资格准入机制, 没有取得国家计量认证的单位就没有专项调查任务承担资格, 该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海洋计量认证工作发展, 从源头上保证了专项实施质量。通过长达八年的908专项质量管理工作, 普遍提高了专项任务承担单位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提升了专项外业调查人员的质量意识。908专项的成功经验和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目前已在“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站和志愿船观测系统”“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等多个项目中得以借鉴和传承, 并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预报减灾等业务化领域推广应用, 实现质量监督管理业务化运行指日可待。
2012年3月30日, 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分技术委员会在青岛成立
以质强国, 任重道远
新时期新形势下, 海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 认真贯彻《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 强化标准的支撑作用、提高计量管理的监督效能、增强质量技术监督的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三大业务体系, 坚持以质取胜, 全面提高我国认知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和构建和谐海洋的能力, 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促进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地位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最终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开展综合标准化在海洋领域的应用研究, 创新海洋标准化工作机制, 强化标准化的基础支撑作用。综合标准化是为达到确定的目标,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建立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标准化的活动。综合标准化是一种现代标准化方法, 主要针对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急需解决的复杂问题, 需要整体解决的系统性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综合性问题, 围绕特定目标制定、实施成套标准的活动。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沿袭着以数量增长为目标的“制标主导型”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国际海洋形势复杂多变、海洋资源权益争夺日益激烈、国内海洋开发需求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 这种单一、分散地制定标准的工作模式已捉襟见肘。海洋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海洋强国建设更是兼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强劲、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上执法力量强大等多重目标、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今后的海洋标准化工作, 需要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 探索综合标准化在海洋领域的应用研究, 创新海洋标准化工作机制, 根据应用需求通盘规划所需制定的成套标准, 保证标准之间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确保总目标实现和整体效益最佳。与此同时, 还需建立标准研制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体系等, 加强标准编制和实施的质量监督, 提高标准研制的技术水平、编制质量和实施效益, 更有效地发挥海洋标准化对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拓展海洋计量管理工作领域, 提高海洋仪器设备检定覆盖面和检定率, 提高计量管理监督效能。认知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建设和谐海洋都必须建立在翔实地把握海洋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海洋强国建设需求, 须及时拓宽海洋计量管理工作领域, 加强海洋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和海洋计量服务业务体系建设, 全面发挥计量、认证认可、监督的技术保障作用, 充分发挥计量监督管理效能。一是推进海洋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海洋计量认证评审工作, 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检测机构人员、测量设备、实验室设施环境和质量体系的质量监督;完善海洋行业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机制, 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建立有效的海洋计量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开展海洋计量监督检查, 建立监督检查情况发布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海洋专用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 建立海洋专用计量器具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 对海洋计量器具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参照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管理方法, 对现用海洋环境调查、监测仪器设备实施注册管理制度, 建立海洋仪器设备台账和海洋仪器计量检测信息系统, 对现用海洋仪器设备进行动态质量监督;推动海洋计量器具科技成果的检测检定、型式评价、产品质量监督和进口产品的检测检验工作, 推进海洋计量器具准入制度, 促进海洋仪器设备产业化进程。二是推进海洋计量服务业务体系建设。加强海洋仪器计量检定、校准、检测和评价工作;根据海洋调查和监测技术发展需求, 尽快研建海洋声学、光学、生物、地质等学科海洋特殊量值的计量标准, 完善我国海洋仪器计量检定系统和溯源体系, 建立起覆盖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的计量传递标准和检定规程;加大海洋检测实验室设施建设、海洋计量检测器具研发力度, 提高海洋监测和观测仪器设备可检定覆盖率;实施室内海洋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建设和海上试验场建设, 研究海洋环境试验方法和技术标准, 推进海洋仪器软件测评研究与应用, 确保海洋计量器具检定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科学有效。
完善海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主体责任, 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和检查, 提高海洋质量技术监督保障能力。一是建立覆盖全国、层次分明、各负其职的海洋质督检查。实施海洋仪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验证、重大海洋专项实施前的监督检查和任务完成后的质量检查评估, 开展任务承担单位的质量自查、海区和沿海地方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查、国家层面质量抽查量技术监督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海区标准计量中心、沿海各级地方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海洋公益服务机构以及海洋专项任务承担单位组织的海洋质量技术监督组织体系, 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负首要责任, 各级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二是推进海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体系化、规范化、业务化。制定实施《海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办法》, 根据业务化运行、海洋项目管理、公益性服务等需求, 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使海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有据可依。三是加强质量监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
履行WMO-IOC亚太区域中心职责,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我国海洋事务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一是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赋予WMO-IOC亚太区域中心的职责, 亚太区域中心将通过制定观测标准, 开展海洋仪器校准、国际比对以及相关技术培训, 建立全球海洋观测质量保障体系等, 提高海洋观测资料质量。二是根据亚太区域中心职责和能力要求, 积极推进亚太区域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海洋仪器计量性能检测、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海洋检测技术等7个大平台的建设, 确保亚太区域中心履行职责, 为亚太区域成员国提供海洋仪器检测评价服务。探索建立对外联络机制, 组织海洋仪器校准技术培训, 促进亚太区域校准技术统一;牵头组织全球海洋仪器的比对活动, 制定全球比对方案, 积极推进亚太区域计量比对以及区域之间的计量比对工作;开展海洋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研究, 提高海洋标准采标率, 并积极推进将我国先进的海洋仪器设备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依托亚太区域中心, 积极参与IOC、WMO等国际组织制定的工作计划,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拓展亚太区域中心业务, 提升我国海洋事务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摘要: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组织开展“质量工程”的建设工作,笔者结合本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实际,谈谈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质量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特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组织广泛的讨论和调研,明确方向和任务
2007年上半年我院开展了大规模的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工作,调查的范围包括全国数十个公安机关的政治(业务)部门、数百名已毕业的学生及近千名在校学生(简称“十百千调查活动”)。调查的内容包括专业建设与公安工作需求、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构成、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等。对调查及反馈的信息、建议及意见,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我院根据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公安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从我院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中国刑警学院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1、2)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刑警学院2008年-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院开展“质量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二、结合本校特点,开展教学建设
1.根据公安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和完善专业建设
从公安队伍人才的实际需要,对现有9个本科专业及19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分析、分类,制定了《中国刑警学院专业设置与管理办法》,用政策引导专业的设置。为推动新办专业的快速发展,对近几年我院新办的信息安全、经济犯罪侦查、禁毒学专业进行了评估检查,划拨了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根据当前刑事犯罪呈现高科技、智能化的特点和公安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我院还申办了公安视听技术、公安情报学等三个专业;构建了贴近实战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了新办专业的发展需要。
2.建立课程、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机制,推动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我院先后启动了两轮30门课程的改革,参加改革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改革的重点是创新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方法。为确保课程改革目标的实施,我们采用研究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前期论证、中期检查和后期验收,采用校内专家与公安实战部门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评估课程改革的效果。目前,我院参与改革的课程大多数已成为校级、省(部)级精品课程。
为推动课程建设质量的整体提高,打牢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我院确立了校级精品课程、省(部)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三级递进式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明确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向和建设目标,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三级递进式”的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保证了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的水平。
我院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制定了近百种新教材建设规划项目,对新办专业、特色课程加大了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的需要,规划了50种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材建设,对规范实践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确保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公安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在教材的编写、审查和质量评价等工作中,尝试采用与公安实战相结合的办法,已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7年以来,我院已基本实现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教案、教学大纲、习题、教学文件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已陆续上网开放,其中部级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在公安网上向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开放。与此同时,还相继组织了15种优秀教案和20多种优秀课件开展网上展评活动,开发了近20门网络教学课程。
3.以年轻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和打造教学名师为切入点,推动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坚持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高与教学名师选拔培养并重,对教师有计划地统一培养与结合个人特长成长兼顾、教师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结合的指导思想,推动建设一支高质量、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开展组织新引进教师的业务能力系统培训,建立并实施了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制度。在教学研究项目立项中,设立年轻教师专项名额。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深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培养“对子”,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还点评和研究年轻教师授课质量和效果,在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选择及制作多媒体课件方面给予指导。
为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我院建立了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和考核制度,确定他们在任期期间的职责、任务和考核要求,实行滚动式管理。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了优秀教研室的评选活动。积极与公安部有关业务局和各地公安机关开展密切合作,完善与公安机关合作培养人才的工作机制,定期邀请公安实战部门的专家或业务骨干来校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师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与方法,组成联合科研小组开展理论研究。
4.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核心,着力培养适应公安实战要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我院制定了符合当前公安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大纲新体系,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如法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累计学时已达到总学时的20%左右,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累计学时达总学时的30%左右。对实习、见习及符合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训内容一律按一门独立课程组织教学,制定了自成体系的教学要求考核。实践教学的单独设计、组织和考核,较好地解决了公安实践教学依附和归属理论教学的问题,形成了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特色。对原有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优化和重新布局,现已形成综合型基地与专业型基地相结合、见习基地与实习基地相衔接、合作型基地与共建型基地相互补充的校外基地体系。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时间、任务和组织重新进行了论证和设计,完善了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递进式的教学环节组合,规范了所学专业对应岗位技能的校外实践内容。与各地公安机构密切合作,聘请公安部门的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扩大了实习基地,将公安部分基地作为公安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和实地“训练场”。同时,我们实施了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办法,在见习和实习的组织、时间、内容、任务、考核等方面,开展质量的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培养适应警务工作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公安人才。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和符合警务工作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第一,与公安部行动技术局和各地行动技术部门的全方位人才培养合作,开展了连续6年的行动技术专门人才培养,共为各地公安机关行动技术部门输送了近300名急需的行动技术专门人才。教学中采用模块式课程设置,实战部门专家接续授课的灵活组织形式,结合实战工作需要设计应用性、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统一在指定的行动技术部门进行,真正地实现了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合作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第二,率先开展了培养国际警务人才的合作工作。近几年,我院相继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等学校进行了刑事司法领域的学位对接和课程互认,采用国内外分阶段分别培养的方式,培养适应国际警务合作要求的新型警务人才。我院已先后派出3批近50名学生赴英国奥斯特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学习(已学成顺利回国)。2009年还将派出学生赴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警察学院学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师培养、警察教育培训交流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广泛合作项目。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科研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我院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成立了各类竞赛活动组织机构,相继组织了各类形式的大学生竞赛项目。
为加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我院还组织开展了教师与学生组成科研小组的工作,吸收感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及完成一些基础性工作。我院现正在研究拟订学生科研及竞赛活动学分方案,促进这项工作在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只有真正领会并认真贯彻“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质量工程”建设原则,紧密结合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和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注重把“质量工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统筹兼顾、融为一体,创造地组织开展“质量工程”各项任务的建设工作,才能推进公安院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弘扬清风正气 不断加强新时代安监系统作风建设质量 ——在作风建设整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 XX 同志代表局领导班子部署了《关于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局领导和科长代表现场签署了责任书,并作了表态发言,我完全同意。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局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动员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着力解决当前在全系统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 XX 区安监事业上一新台阶。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化干部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作风建设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事业成败。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作风建设,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都多次强调要加强全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作为一名安监系统的干部职工,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认识从严治党的现实意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升政治素质,从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推动安监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从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搞好这项活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高度重视,凝聚共识,不断促进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近年来,区安全监管局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委党风廉政建设各项重大部署,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 坚守政治担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得到全面落实。我们按照区委工作部署,严格按照“两个责任”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按照中央,市、区委的工作安排,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 加强警示教育,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我们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
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在全体党员中教育、引导和督促全局党员干部强化纪律观念,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坦诚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发挥表率作用,形成风清气正、崇严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是坚持以党建促发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工作要求。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迈出了跨越性的一大步,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依托区安全生产综合考核信息化系统,实行过程监督、痕迹监管。此外,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顺利收官,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推广,大力开展专项整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通过举办大型安全文化纪实展览,开展“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及时、全面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最新动态,提升社会关注度,改善安全生产宣传环境,全局各项工作正处在上升的关键期,我们今后的工作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新挑战。
四是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权力阳光运行。局领导班子带头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凡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均按照有关规定,由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对物资采购做到按要求到政府采购点采购,工程项目严格按招投标方式进行。比如:机关办公用房的加固修缮、专职安全员服装执法设备的采购等全部按照有关规定
严格进行了招投标工作。
目前,在 XX 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安全监管局承担着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重任,任务越来越繁重。几年来,我们无论是在责任担当、职能转变、形象树立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安监系统的全体干部在为全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出现了“新衙门作风”。主要表现在:
第一种,主动服务不到位。全系统还存在以下个别现象:‘门难进、脸难看’现象明显少了,但‘只微笑不办事’的问题增多了;‘吃拿卡要’明显少了,但‘不贪不占也不干’的现象增多了;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了,但‘小鬼难缠’的问题反映增多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第二种,思想上进取不积极。在全系统内部,还有个别人安于现状,盲目乐观,‘庸懒散慢’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同志习惯用老思维、老套路、老办法抓工作,缺乏改革创新的理念思路和能力魄力。
第三种,重点工作得不到全面落实。有的科室在研究制定出台政策照着上级依样画葫芦、上下一般粗,缺乏针对性,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同志干工作只满足于开会、出文件。有的不愿直面问题,不敢‘啃硬骨头’。有的只注重项目审批、资金分配,而忽视事前调研、事后监督,导致公共资源配置失效,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第四种,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有的当‘太平官’,怕出事
宁可不干事,即使有上级文件要求,但没有实施细则、会议纪要或领导批示,就拖着或顶着不办。有个别机关干部和专职安全员习惯于跟国有企业打交道,遇到民营企业躲着走,没有建立起服务和责任意识。
面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全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纪律建设,为全局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明确要求,把握重点,切实增强“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次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以“守纪律、讲规矩,勇担当、有作为”为主题,着力解决当前个别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作风转变的成果体现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实现优作风、优环境,展示新形象、新业绩。重点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解决不敢担当的问题。重点解决思想境界不高、担当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处理纪律规矩与担当作为的关系;心态浮躁,精神不佳,工作消极懈怠、履职不尽责;上推下卸、宁推不揽、讨价还价、敷衍塞责、逃避责任;面对困难矛盾绕圈子、找借口,怕担风险、怕担责任,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办法,只求相安无事、不愿动真碰硬等问题。
二要解决标准不高的问题。重点解决综合素质能力不强,对本职工作不熟、情况不明、业务不精,难以适应岗位要求;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满足现有成绩,滋生惰性心理;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对新形势新情况不
熟悉不掌握,对新常态新决策不适应,习惯凭经验考虑问题和办事,缺乏开拓创新活力和争创一流的精神等问题。
三要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重点解决求稳怕乱、固步自封,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空喊口号、不见行动,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工作过分强调客观理由,回避问题、上交矛盾;宗旨意识不强,领导看得到的就做,看不到的就不做,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久拖不决等问题。
四要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重点解决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消极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拖拖拉拉、执行不坚决,推进不扎实;工作能力不足、办法不多,摸不透实情,找不准问题,提不出对策,打不开局面等问题。
五要解决纪律不严的问题。重点解决组织纪律意识淡薄,违反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报告的不报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隐形宴请、收受电子礼品等“四风”问题的隐形变异;不讲规矩、不按程序办事,执行上级政策搞变通,用权任性、胆大妄为;工作自由散漫、纪律松懈,迟到早退,擅离职守,上班时间上网打游戏、炒股、网上购物,工作日中午饮酒,有事不请假,外出不报告,把值班当负担,以家庭、身体、住宿为由,推推诿诿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
取得实效 这次“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我们全局上下都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从局领导班子到机关普通干部、基层乡镇(街道)专职安全员都要全力以赴。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局领导班子带头示范作用,机关各科室和乡镇(街道)安全员都要夯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严格实施,防止走过场。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带头转变作风,影响和带动局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同时,局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全程负责“作风建设提升年”的各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要力求活动取得实效。解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这次“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关键。我们要紧扣工作实际来深化学习,在找准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把是否真正推动了工作,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作为衡量作风是否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准。局领导班子、机关各科室、每个干部职工作风方面的问题可能不尽相同,所以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做到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夸大问题。不断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切实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把“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成果充分体现在安监工作的实践中,真正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三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局领导要围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深入到企业和乡镇一线开展调研,特别是要深入到作风较好的单位和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多方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共同总结经验,共同分析查找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情况,撰写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或调研文章,并采取适当方式组织研讨交流。局机关各科室也要紧密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抓业务工作与开展活动的关系,以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谈心、活动进安监等多种形式,发动干部职工认真剖析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做到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营造积极奋进、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要 坚持做到统筹兼顾。今年安监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把这次“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当作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把开展好“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和安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分清轻重缓急,着力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做到既保证安监工作的顺利开展,又保证“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进度和效果,努力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具体来讲,就是“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要走进安监工作现场,做到“三个结合”,即现场工作与学习讨论相结合;分管领导深入调研与指导“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相结合;查找存在问题与具体工作相结合。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成效体现到更好地完成安监任务、更好地发挥安
监职能作用中去,用推动安监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成效。
五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宣传橱窗、电子屏等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全系统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基本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好经验、好做法,反映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交流活动经验,为“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是关系全区安监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认真搞好这次活动,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各项工作走在首都的前列,为全面建设“一区一城”新 XX 做出我们安监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县 X 技术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立足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各项教育培训计划,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通过紧密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着力加强本部门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干部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活动,各项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增强服务能力
按照县 X 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安排部署,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全县 X 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 X“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打造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为中心工作,为适应科技不断进步、产业提档升级的新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和人才提升行动。采取外出参观交流、专家授课、科技示范基地展示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县镇两级农技推广干部专业知识更新和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组织基层农技干部赴 X 参观、培训。为了学习外地先进的 X 发展经验,了解掌握现代 X 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X月,县X技术服务中心组织各镇街的X名技术指导员,赴 X 国家农业公园、现代 X 科技示范园实地参观学习,详细了解 XX 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做法,以及适合当前及今后 X生产推广应用的许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期间举办 X 技术培训班,邀请 XX 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付成高,就“X 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课题作了详尽讲解。参加观摩培训和互动交流的众多学员受益匪浅,拓宽了视野。
二是参加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X 月,组织 X 名单位的技术推广人员赴 XX 大学教育培训基地,参加“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为期X 天的专家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参训人员对现代农业发展路线、农业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全面认识,提升了参训技术人员的科技服务能力。
二、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现场技术培训学习和展示的窗口作用 今年初,县 X 技术服务中心从全县 X 科技示范园区中遴选出 XX 作为长期稳定的两个 X 科技示范基地。集成应用众多先进适用的 X 高产高效新品种和新技术,分别作为节能日光温室 X 和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展示、培训的新平台,实现 X 技术理论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大幅提高了培训效果。X 月,本部门组织近X 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及部分科技示范户赴两大科技示范基地参观,实地接受大棚 X和高端食用菌生产模式、实用栽培新品种和新技术、生产效益分析、产业前景等方面的田间培训。科技示范基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成熟模式和产业振兴路径,各镇街农业科技干部可以从中找到一条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三、加强本部门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教育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县 X 技术服务中心党支部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开展本部门全体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遵守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不仅学习教育的方式多样化,而且教育的内容细致化。采取组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媒体平台先进典型学习与 X 县党史教育、反面警示教育等相结合,不断提高本部门干部干净担当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干事敬业、为民服务的澎湃动力,努力锻造一支奋战在 X 生产发展一线的优秀干部队伍。
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是教育培训力度和覆盖面不够。无论是干部教育培训次数,还是培训覆盖的人数,无论是外出参观学习,还是本地田间专家讲课,都不能满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对此,要加大与先进地区的学习交流,多借鉴吸收,结合本地实际,引进创新一批 X 产业发展的新战略、新政策、新模式、新做法。要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和强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培训工作走向深入。
二是培训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进行集中时间系统化的专题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培训时间相对比较零散,效果也大打折扣。要分层次、合理地安排更多的培训时间,同时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多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好对干部的日常教育培训。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为了能及时收集矿井安全信息,传达上级安全决议,及时解决处理有关安全问题,组织有关部门抓好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矿井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的当天下午为矿召开安全办公会议时间,临时决定召开的安全办公会议,由安检科负责通知。
2、安全办公会议由安检科组织,矿长主持召开,矿长不在时,由代理行使矿长职权的副矿长主持召开。
3、下列人员必须参加安全办公会议,由安检科负责考勤。矿领导、安检科正副科长、生产科正副科长、机电正副科长、通风科正副科长、调度室领导、采煤队队长、掘进队队长、运输队队长的负责人。
4、原则上把其它工作暂缓来参加安全办公会议,因特殊情况参加不了安全办公会议人员,必须向主持或组织会议的领导请假,经批准后方才有效。否则,按不参加安全办公会议进行处罚。
5、凡是规定要求参加安全办公会议的人员,不经批准无故不参加的,每次罚款10元。
6、凡安全办公会议落实的安全事项,各有关单位的正职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对会上要求处理的安全隐患,有关单位的正职领导必须认真组织整改,有关单位的领导要认真配合做好工作,不能互相推诿,否则,每次对有关责任人按20至100元的标准进行处罚。由于不整改或落实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7、由于难度较大,确定不能按时整改的项目,有关单位的正职必须书面把情况汇报安检科。否则,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安全生产调度例会制度
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时传达上及安全工作意见和贯彻执行上级安全指令,有组织地参加安全生产调度例会,特制定本制度。
1、安全生产调度会议为矿长定期召开,由矿办负责组织通知,调度做好传达工作。
2、安全生产会议,由生产科负责考勤。下列人员必须参加会议:矿领导、安检科领导、生产科全部领导及调度员、通风科全部领导、机电科领导、采掘队的领导(除一人下井值班),财劳及矿办领导,其他管理负责人员。
3、各单位的人员因事不能参加安全调度会议的,必须事先向矿长或安检科科长请假,并经批准后,方才有效,否则,按无故不参加会议处罚。
4、各单位的正职领导收听安全生产调度会议后,必须及时把有关精神传达到员工中去。
5、凡是规定要求参加安全调度会议的人员不经批准擅自不参加的,每次罚款20元。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
1、井口调度为安全生产信息传递的枢纽,是领导、管理干部与井下一线安全信息联系的桥梁。
2、井口调度必须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对于接收到的安全生产上的信息,必须做好记录并及时传递。
3、井下一线对于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汇报中层管理干部和矿领导解决的,可直接问领导者汇报,但必须在当班向调度汇报记录。
4、领导向管理干部、井下一线布臵工作时,接到工作布署的管理干部或其他职工必须在当班报调度做好记录。
5、矿领导要在每次安全生产调度例会前阅示信息记录,监督安全生产落实情况。
6、对于违反以上规定的人员,造成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轻者取消当月奖金,重者取消当月工资,造成事故的,追究其责任。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责任人进行批评直至处罚。
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1、为杜绝烟火物品入井和爆破物品出井,确保入井人员安全,严格管理,特执行本制度。
2、井口检查员必须佩戴检查证、坚守岗位,严禁空班漏检。
3、检查员检身时要严肃认真,敢与违章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
4、检查员如不认真履行职责,出现漏检的每发现一次,罚款20元,如造成烟火物品或爆破物品流失的另分析处理。
5、每一入井出井人员要积极主动接受检查,不得拒绝,否则每次罚款20元,携带烟火物品或爆破物品的另分析处理。
6、检查员要做好当班出入井人员的登记考勤,不得让他人代考,不得漏考、多考,否则每发现一次罚款当班检查员20元。
7、本制度自即日起执行。
入井安全管理制度
1、每一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服,携带矿灯,严禁穿化纤
1、矿长、书记、机电副矿长 1次
2、总工、安检科长、副矿长、矿长助理 3次
3、生产、通风科长、副科长、副站长 3次
4、机电、运输科长(工区长)2次工
5、机电副科长 1次
6、安瓦员 3次
六、对于规定有抓“三违”月指标的人员,抓“三违”超过指标的每次奖励20元;减少则每次罚款10元,如连续3个月不完成指标的,除安全抵押奖励外,取消其他安全奖励。
七、对于没有规定 抓“三违”月指标的员工,应积极参与抓“三违”,每次奖励20元。
八、以上奖罚,在矿安全奖励基金中进出,每月由安检科监督执行。
领导干部井下查岗制度
1、领导干部下井除完成当班下井工作任务外,还要对各岗位特别是特殊工种岗位进行查岗。严禁各岗位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确保安全生产。
2、查岗时,发现有脱岗,离岗、睡岗现象,要立即令该岗位人员回岗坚守岗位,找不到该岗位人员时,要立即通知其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调度派人顶岗。
3、对于检查发现的脱岗、离岗、睡岗人员,领导干部上井后要立即
矿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
为做好安全生产的领导和指挥工作,使安全生产上存在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1、井口调度每天必须至少安排一名矿领导进行值班。
2、值班领导必须坚持24小时在井口调度范围,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3、当班值班领导如因事离岗时,必须事先通知安排其他领导顶班,顶班领导还未到位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4、值班矿领导必须认真负责做好当班安全生产上的领导和指挥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或解决,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5、值班时间不得做影响指挥安全生产的事情。
6、当班值班领导因不负责任或不到岗、脱岗造成影响安全生产的,扣减当月工资和奖金的20%,严重的则另行处理。
7、本制度自即日起执行。
区队管理干部井下跟班盯岗制度
1、各区队管理干部必须深入井下,对本区队所管理范围内的工作面进行跟班盯岗,严防各岗位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2、因立槽煤开采的特殊性,当班人量的数量,要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进行配足配够,人员不足的严禁下井作业。
0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以达到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思想意识的目的。
五、在安全活动中,员工应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提高自身安全操作技术。
六、安检科要定期检查各部门、区队的安全活动日开展情况,对于不按规定开展安全日活动的部门、区队,将处以该部门、区队负责人50元罚款。
班 前 会 制 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各工区、外包队必须坚持召开班前安全会制度,在布臵生产任务的同时,布臵安全工作。
三、坚持交接班制度。上一班未能处理的安全隐患,必须交请下一班处理(严重的事故隐患必须现场交接班并汇报矿调度)。
四、针对工作范围内发现的事故隐患,班前会上必须落实安全措施,落实专人处理。
五、班前安全会内容包括传达矿安全决议,学习作业规程及措施、布臵安全工作、通报事故、提示职工注意的安全事项等。
六、安检科不定期抽查,凡不召开安全会的每次罚款当班班长20元。
213
5、施工过程中,如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或补充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安全技术监察工作制度
1、每一工作地点和工程开工前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符合审批制度,不经审批的不准开工。
2、监察各工作地点和工程的安全技术是否完善,否则不准开工。
3、各工作地点和工程开工后,因工作面情况变化,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补充的,必须及时补充完善后方可继续施工,否则停工。
4、对于要求停工的工作地点和工程,必须下达安全监察意见书。
5、对于安全生产上采用的新技术,必须经过安全鉴定后方可试用,试用单位必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试用期必须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追踪监督,并作出报告。
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及贯彻制度
为加强作业规程的管理,提高矿井产量及质量标准化,确保安全生产,经矿研究决定对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及贯彻要求如下:
1、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由生产科专人负责。
5才能进行回采。
3、当回采工作面发生情况变化而在作业规程中没有考虑到时,生产科要及时制定安全措施,并组织落实。
4、回采时,施工队必须做好每一回采循环的封塘工作,确保封塘质量。
5、放煤时,当头至少要有二人以上,严禁单身作业。
6、放煤过程中,斜坡严禁行人。并做好人员上下的信号联络工作。
7、生产科要控制好各个回采工作面的放煤量,防止放煤量过大而超出回采范围。
8、生产科要做好各个回采工作面的测量上图工作,对于异常区要在图上注明。
掘进安全管理制度
1、掘进工作面开工前,生产科必须针对工作面的情况和预见认真编制作业规程。
7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坚持钢丝绳检查和更换制度,做好提升运转机械设备、安全装臵和轨道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
4、拉放车时,必须先检查连接装臵是否完好。
5、拉放车时,必须坚持“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原则。
6、人力推车时,推车工必须按照规定距离保持车距,听看并用,防止推车伤人或被人伤,同向推车时,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车距不得小于10米;坡度大于5‰时,不得小于30米。
7、车推出交叉口时,推车人必须控制车速并发出警号。
8、下山掘进作业过程中,拉放车时,下方人员必须全部进入防身峒或上到平台后,方可拉放车。车斗下放到位后,绞车司机不得离开绞车,下方作业人员还应用可靠的物器将车辆稳住后,方可作业。
9、拉放车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在上下平台逗留。
井下放炮安全管理制度
1.井下爆破工作心须由放炮员担任,放炮员心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爆破作业。
2.每一放炮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93.进行巷道贯通时,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间距,把测量数据及时反馈到管理部门,由生产科及时下达通知书,同时落实安全措施。
4.认真做好矿井周边的测量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把周边情况查清禁,防止越界开采,滥采乱挖,破坏保安煤柱,对于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矿领导反映。
5.填绘专门的矿井测量图纸,数据要准确,填绘要及时,为矿井安全生产的指挥提供可靠依据。
6.建立相关的测量台帐,做好各种图纸、资料的存档,保管和保密工作,不经矿主管领导批准,不得外借。
7.爱护测量仪器、工具,定期检查、维护、校正,确保测量仪器的精确性。
地质管理制度
1.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做好矿井地质管理工作,切实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2.部门地质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地质观测、勘察,做好记录,建立相关台帐。
1划、防治水计划以及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3、矿有关部门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周边矿井、老窑以及本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积水情况,并在矿井水文地质图上明确标出其位臵、范围和积水情况。
4、建立井下水文观测站,定期进行矿井水动态观测,异常情况下要作出水害预报。
5、建立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有关台帐,做好详细记录。图纸、资料、数据要妥善保存,不经过领导批准,不得对外。
6、采掘工作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指导方针,矿要成立探水队伍,具备必要的探水设备。
7、抓好雨季“三防”工作,矿每年在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成立“三防”领导小组,作出“三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8、必须备有一定的防治水应急物资、设备、材料。动用后要及时补充。
9、严禁采动矿井防水煤柱,如周边已无水患,必须采动时,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采掘。
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管理制度
1、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2、矿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的条件,设留一定数额的安全资金,由
1、本制度规定必须培训的人员:
(1)新招收进矿的新员工;
(2)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的人员;
(3)对技术更新涉及的有关人员及调换工种的人员;
(4)根据需要矿领导安排培训的人员;
(5)下岗转岗再就业人员;
(6)《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培训的有关人员。
2、每次培训,各有关区队、科室必须按通知规定的时间,将所培训的名单报安检科以便安排培训。
3、凡矿举办的培训班,有关的区队、科室,如不按通知要求将培训名单报送到安检科的,罚款该单位100元;开班培训期间,培训部门将严格按照报送的名单进行考勤,无故不参加培训的,罚款个人每次10元,迟到、早退的罚款个人每次5元;该单位送培人员,每次上课缺席超过20%,罚款该单位50元。
4、承包队有新民工来矿工作的,必须及时将名单报安检科安排上岗培训,私自下井,一经发现,罚款承包队500元/人。
5、特殊工种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必须持证上岗,不经培训上岗操作罚款30元,已培训合格,但无证上岗的罚款10元。
6、工种调换时,劳资科必须将名单报到安检科,接收单位安排上岗前必须先送培训,合格后才可安排上岗作业。
7、每期培训,必须进行考试和考核,考试要有成绩,考核要经主要授课人员签署意见,培训结果由安检科、培训部门存档备案,并
5部门代培、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临时证可以上岗作业。但以后有培训安排时必须及时送培。
4、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一律进行全脱产培训。
5、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后,刚上岗的一段时期内,不准单独上岗作业,必须由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该工种人员带班,直到能熟练操作为止。
6、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复训,复训合格办证后方可继续上岗。
7、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特种作业人员专项档案,妥善保存。
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为了规范我矿各级管理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行为,加强矿的各项管理,完成租赁经营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及上级有关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7的人员,则停工5天进行整顿帮教学习;如果连续二次考核名次排在后面的10%的人员,则停工学习半个月。因考核排在未位而停工学习的人员,必须按条件重新竞争上岗,停工期间只发生活费6元/天,竞争不上岗位的则停发生活费,与矿解除劳动合同。
连续二次考核排在本单位(或工区)名次前面10%的人员,矿授予优秀员工称号,给予奖励。对于连续二次评为优秀员工的职工,每月发给优秀员工奖100元。
第7条: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功人员,经所在单位推荐,矿督察办及安检科核实,除通报表扬外,还给予下列奖励。
(1)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避免重大事故发生或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对有功人员给予200~2000元奖励。
(2)对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技术措施等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建议或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推广新技术效果好的,对有功人员给予200~1000元奖励。
(3)能及时制止违章行为,特别是制止领导干部违章指挥,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的,对有功人员给予50~500元奖励。
(4)在事故抢险中挺身而出,表现突出的,给予100~500元奖励。
(5)检举揭发严重“三违”人员的,对检举揭发人员进行奖励,奖励金额为处罚“三违”人员金额的20%。
(6)对矿有特殊贡献的人员,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第二章 一 般 规 定
第14条:因交接班不清楚或派班时只布臵生产不布臵安全工作的,扣罚跟班管理人员50~100元。
第15条:凡带烟火下井或在井下吸烟者,罚款500元/次。并对井口检查员给予50~100元处罚。造成事故的另分析处理。
第16条:凡酒后下井或在井下喝酒者,罚款50~100元,并罚款跟班管理人员和班长各50元。井口检查员不劝阻的处罚50元。
第17条:下井不带矿灯、矿帽或不穿劳保鞋的,一次罚款50元。
第18条:管理干部不坚持跟班盯岗或挂牌不下井的每次罚款50元,空班罚款100元。
第19条:凡是咒骂、欧打、威胁和阻挠安监(检)人员执行公务的,给予50~500元罚款;性质特别恶劣的,另分析处理。
第20条:凡对安检科下达的安全意见书拒绝按规定执行的,处罚责任单位50~200元,因特殊原因逾期不能解决的安全问题必须及时书面报安检科。
第21条:井下烧焊没有申请书的,罚责任单位50元。造成事故另分析处理。
第22条:不按矿通知参加安全培训或不参加事故分析会的人员处罚20元,通知不到位的扣单位正职10元。
第23条:为违章者说情推卸责任的,同样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处罚。第24条:不按规定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安全学习的,每次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500元。
第25条:各采掘区队严禁录用无任何有效证件的人员下井从事井
1值班领导同意。第33条:采煤作业点必须 按作业规程施工,严禁乱挖乱采,违者视其情节轻重罚款50~500元。造成事故的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34条:每一生产地点班(队)长、跟班管理人员(含带班)必须随时在生产现场组织生产安全工作,工作地点有安全隐患或发生影响生产的因素,班(队)长或值班人员又不在现场组织处理的,罚当班班长(队长、带班、跟班管理人员)各50~200元。造成空班的,按空班处理。
第35条:每个采掘工作面必须备有1~2条修窿钢钎、支护工具(斧头、窿锯)和支护材料,否则按每项罚区队50~200元。
第36条: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高度不得小于作业规程规定(地质条件变化所限除外),否则罚区队100元。
第37条:有重大隐患未向矿调度汇报,又不交接班的,罚当班负责人50元,造成事故的,按损失程度另行处理。
第38条:工作面遇到断层或褶曲地段(顶板破碎带),必须按规定采用密集支柱或木垛加强支护,否则扣罚工区50~200元。
第39条:采煤工作面运输机械启动前,必须取得准确信号方可开机,否则视作违章作业,罚司机10~20元,造成事故的严肃处理。严禁在刮板运输机上行人。
第40条:采煤工作面每一组回收人员至少由三人组成,回收单体液压支柱人工卸载必须远距离进行,即工作人员离开单柱至安全位臵再拉动卸载手把上的牵引绳,严禁人员进入采空区,严禁用大锤回柱
3次罚款50元,并限期整改。
第50条:掘进巷道所使用支护材料尾径必须大于12cm(去皮),否则每发现一条罚款10元,并要求更换。
第51条:斜坡放煤必须坚持在封塘闸下放煤,封塘闸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否则每发现一次罚款50~1000元。
第四章 井 巷 运 输
第52条:人力推车经过弯道、道岔、风门、巷道口、有人工作区段,或前方有行人时,必须限速慢行和发出警号,否则罚款50元。
第53条:人力推车时严禁放飞车,违者罚款20元。
第54条:井下平台空车斗由井下平台工分配,对不服从分配或进入井底平台警戒线内强抢车斗的,每人每次罚款20元;检查发现不按规定分配车斗的,对挂钩工每次罚款20元。
第55条:电机车或人车运行过程中,严禁爬车、跳车或站在两个车箱碰头上,否则罚款100元。
第56条;严禁乘搭平卡或车斗上下绞车道,否则每人每次罚款50~500元,造成事故的还要追究责任。
第57条:绞车道上平台无阻车器或阻车器失灵的,限5天内整改好,否则罚有关单位50~100元。
第58条:绞车道上下平台挂车后启动前不按规定发信号的罚款50~100元。
第59条;因操作不当而造成脱钩溜车事故的罚款50~200元,造成
536段使用开关,违者每次罚款50元。甩开漏电继电器不用的罚款50~200元。
第77条:井上下搬运设备必须轻搬轻放,对损坏、丢失零部件的,对责任人员按价赔偿。
第78条:井下使用的电器设备要保持完好,若发现失爆,对责任区队或责任人罚款100元/处。
第79条:更换出来的坏、旧设备,必须在三天内送至厂房维修地点,超时按每天50元/台收取占用金。
第80条:井下设备使用的保险丝一律采用新型熔断器,并按使用设备的功率选择合适的新型熔断片,严禁使用其它导线取代新型熔断片。否则,每发现一次对责任人员罚款50元/台,造成设备损坏的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全部修理费用。造成其它损失的,另行处理。
第81条:井下使用的绞车必须按操作规程和矿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如操作不当或超负荷运行造成设备损坏的,由责任人按损坏程度进行赔偿。影响生产的,另行处理。
第82条:各值班绞车司机,负责检查当班钢丝绳完好情况,安检员每天检查一次,并到调度填表记录。检查有钢丝绳磨损、断丝超过规定值时,必须向有关部门反映,进行更换。如检查不到位造成事故的由当班责任人负责。安检员不填报表的,每次罚款20元。
第83条:井下使用低压开关(QC83—80)严禁采用顶死交流接触器或按钮开机,违者罚款50元。造成损失的另行处理。
第84条:机电维修工作人员要保证设备的维修质量,杜绝不合格
8规定时,方可恢复供风恢复工作,违者罚款100~1000元。
第92条:工作面因通风管理不善而人为造成瓦斯浓度超限的罚相关责任人50~200元。如因此而造成停产的,按空班处理。
第93条:每一回采循环必须打上封塘闸,否则严禁作业,并处以50~200元罚款。采面采完后,其采空区必须3天内封闭完毕,否则对相关单位罚款50元,每超期一天加罚款20元。
第94条:安瓦员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监督工作和瓦斯检查的工作职责,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通风、瓦斯、顶板、运输、爆破、84#、85#使用管理等安全情况,严禁无故空班、漏检、脱岗等行为,违者罚款50~500元。对检查出的一般安全隐患,必须限期督促处理,否则对安瓦员罚款50元,对重大安全隐患,必须现场监督处理完好,否则对安瓦员罚款2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其它责任。
第95条:安瓦员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当班汇报,对重大隐患必须立即向矿调度或有关管理人员汇报,否则对安瓦员罚款50~200元,对于不及时汇报而造成损失的,另行处理。
第96条:各区队井下作业班组兼职瓦检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并按规定进行“一炮三检”,不得弄虚作假,升井后按规定填写瓦斯报表,否则,每违反一项对兼职瓦检员罚款20元;对故意损坏或丢失仪器的,按价赔偿。
第97条:炸药库的发放工、看守工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把关,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禁脱岗、空岗。严格按规定收、发,违者罚款50~20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其它责任。
0 第109条:坚持井下炸药、电雷管领用退库制度。凡剩余炸药、雷管当班不退库,私藏井下的,对该区队或当班爆破员按炸药10元/条、雷管10元/发给予处罚。私自拿出井口的按炸药100元/条,雷管100元/发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它责任。
第七章 其 它
第110条:职工出现“三违”的,除按规定处罚、写检讨书外,必须主动接受帮教。既不接受帮教又拒绝写检讨书的,除按对应条款处罚外,另加倍罚款。
第111条:事故发生后,必须按“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作出处理意见。(1)非伤亡事故:一级和二级事故由矿组织分析,三级事故由工区组织分析,通知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2)人身事故:重伤和重伤以上事故由矿组织分析,轻伤事故由工区组织分析,报安检科。如做不到,属矿责任的对有关部门主管领导扣款20元,属工区责任的对工区主管领导扣款20元。
第112条:工伤的职工到安检科开据工伤证明时,需要有工区当班干部的书面证明,出现工伤的单位必须于当班报矿调度并报安检科备案,两天之内到安检科开据工伤证明单。
第113条:单位当月发生伤亡事故的,按下列规定处罚:
1、工作区域内发生的人身事故:
(1)轻伤:按当班出勤人数每人扣款5元。
(2)重伤:按在册出勤人数每人扣款20元,当班出勤人员加罚20
职工群众安全监督制度
1、矿支持、鼓励每一职工群众参与矿井安全监督工作,共同抓好矿井安全生产。
2、对于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安全管理不到位问题,职工群众应及时向矿领导干部或管理人员反映,并有权进行追踪监督整改落实。
3、当职工工作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危及职工人身安全时,职工有权立即停止工作,撤到安全地点,当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职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拒绝作业。
4、对于职工群众反映存在的安全问题,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落实措施整改,并接受他们的监督,不得臵之不理,更不准阻挠。
5、如职工群众向领导干部或管理人员反映存在安全问题后,因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不予重视而造成事故的,将追究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
6、对于积极参与安全监督并有立功表现的职工群众,矿给予50~500元奖励。
事故分析处理及报告制度
为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一旦事故发生后,能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吸取教训,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特制定如下制度:
4人及其部门负责人召开事故分析会。
5、事故分析会议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严肃处理,分析事故原因,落实事故责任,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吸取教训,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工程设计审批制度
1、工程设计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设计,设计方案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
2、工程设计完毕,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部门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工程设计进行会审,并提出会审意见。
3、工程设计必须根据会审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最后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审批后方能实施。
4、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遇条件变化需要改设计时,必须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5、重大工程设计必须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6、未经审批的工程设计,该项工程不能进行施工。
采掘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制度
为了加强我矿采掘工程质量管理,确保矿井安全世界生产,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经矿研究决定特制定采掘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如下:
一、成立采掘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王向东
副组长:李晋军 吕积胜 孙要齐 成 员:张建林 李军社 吕天驰 梁富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管理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矿安检科,由吕晋斌负责。
二、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1、每月定期进行采掘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要求小组成员全部参加,无故不参加者,一次罚款20元。
2、安检科必须做好每次检查记录,把检查结果及时在矿调度室公布,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按落实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并将罚款通知单送达受罚单位或个人。
3、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采掘工程质量工作会议,专题分析研究存
8责人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并报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发放。
顶板管理安全措施
一、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王向东
副组长:李晋军 吕积胜 孙要齐
成 员:张建林 李军社 吕天驰 梁富田 郭二东
二、具体措施:
1、每月召开顶板管理会议,研究解决顶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制订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
2、通风大班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全矿目前正在使用的巷道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危岩及时撬下,一时无法撬下的要做好临时支护或永久支护。
3、瓦检员在检查瓦斯的同时,要负责检查巷道的顶板情况及支护质量,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或返工,现场无工作人员时要想办法独自处理,一时处理不了的也要做好警示标记,注明注意事项。
4、生产、安监、通风等部门管理人员下井检查工作时,要注意
1 业主质量行为的原因分析
针对业主所采取措施必须有的放矢, 必须首先分析业主的行为动因。业主质量行为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业主之所以有投资行为是来自于他们对投资回报的期望, 这种投资回报多为经济方面, 也可能有精神或其他方面的, 业主的投资行为一般不会以工程质量为终极追求目标, 业主所真正关心的是投资回报, 工程质量仅仅只是业主实现其投资目的的手段之一。当工程质量成为业主实现投资回报的必要条件时, 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千方百计地提高工程质量, 这时来自业主的提高工程质量的驱动力就会非常强大;当工程质量不影响业主投资目的的实现甚至是阻碍了其投资目的的实现时, 业主便不再会发出很大的推动力, 甚至会发出负推动力。因此, 业主对工程质量的推动力取决于工程质量与业主投资目的的关联程度, 这种关联程度便是业主质量行为的内因。
例如, 在地震区的建筑物, 不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也有市场需求, 但这是国家质量法规所不允许的。这时, 国家的质量法规便是这种最低要求, 在市场主体间虽有成交需求, 但这种交易为国家法律所禁止, 不可能堂而皇之地进行。但是因为市场有需求, 所以市场需求与国家标准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可算是外因一。
以上分析是建立在质量信息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对称分布的假设基础上的, 即业主和承包商对于质量、成本、售价的分布图都很清楚, 而更现实的情况是, 承包商所掌握的质量信息要远远多于业主, 业主处于一个不利选择的市场, 甚至还要承担道德风险, 这种状况很不利于业主选择高水平的承包商, 不利于承包商水平的提高, 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以下模型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假设市场上存在50%的高质量承包商和50%的低质量承包商, 高质量承包商完成的工程是高质量的, 当然要价也高, 是1000, 而低质量承包商所完成的工程是低质量的, 要价也低, 是800。当业主选择时, 由于与信息的不对称, 分不清谁是高质量的承包商, 他的出价只能是一个平均期望, 即1000×50%+800×50%=900, 这种出价显然只利于低质量承包商, 于是低水平的承包商大量中标, 高水平承包是步履艰难。而对于承包商而言, 他大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大做文章, 甚至欺骗, 来达到赢利的目的。业主从鱼龙混杂的市场上难以识别出高质量的承包商, 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到市场价格中, 质量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外部性。久而久之, 市场上会大量充斥低质量的承包商, 自然而然, 建设工程质量也不会高。质量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可算是外因二。
上述分析都建立在工程质量信息充分的基础上, 至少是承包商充分了解工程质量信息。然而工程质量概念本身就不十分明确, 工程质量信息也很难做到充分。既使是承包商, 也很难完全、准确的了解所建工程的质量, 外人就更难以了解真实情况。工程质量在一定层面上是模糊的, 在这种背景下业主如何保证高质量的建设工程是个难题。业主们其实都面临这个难题, 即必须找到必要的手段。这可算是外因三。
2 对策分析
根据投资目的与工程质量的关联程度, 业主可分为A、B、C三类。A类业主投资工程并直接从工程的使用中获得回报, 如自建厂房, 通过对厂房的使用回收投资, 获得利润。B类业主投资工程后通过出售, 间接来获得投资回报, 如房地产开发商。C类业主投资工程并不要求经济回报, 主要是政府投资工程。
A类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关注程度是最高的, 因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使用工程的效果, 也就是关系到他自己的投资回报, 因此, 对于这类业主, 不必担心他们会发生很多损害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 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不应该把它们作为重点对象。然而,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 市场主体的经济成份十分复杂, 要清晰地界定出A类业主是困难的。而且, 对于A类业主来说, 要使他们对工程质量有较高关注, 还必须清晰界定产权。产权不明晰, 既使由A类业主投资, 他也不会有长远的打算, 此时, 他所考虑的只是如何尽快的收回投资, 对工程质量自然不会十分关心。对此, 帮助A类业主治理它所处的大环境, 对他们提供多一些帮助和服务是促使工程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B类业主是较为特殊的一类业主, 相对于承包商来说, 他们是工程的采购者, 是业主。而对于真正的置业者, 他又成为服务商, 最终的业主是置业者。B类业主是一类过渡性的业主, 最终业主对工程质量的驱动力必须经过B类“业主”传递到市场, B类业主因而具有业主与服务商的两面性。前文提及的外因条件适用于开发商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而当开发商面对置业者时, 开发商的位置正好反过来, 他成为工程质量信息相对较为充分的拥有者, 他处于信息优势。由前文的分析可知, 在不平衡的信息分布的博弈者之间, 工程质量便具有了外部性。置业者由于自身条件限制, 劣势明显, 特别是对于质量信息的占有, 而且很难改变这种不利地位, 获得与开发商对等的信息, 因而最终业主对开发商的驱动力减弱。对开发商来说, 工程质量与其投资目的之间的关联性也随着最终业主驱动力的减弱而变弱, 于是, 开发商可以大胆地发包给报价最低或其喜欢的承包商, 建设过程也不必太操心, 最终工程质量虽无法保证, 但也能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 甚至欺诈达到盈利目的。因此对B类业主不仅要帮助, 更要监督。从宏观上强化市场准入和行业竞争, 加大政府监管, 在事前减少质量隐患发生的概率, 同时, 加强立法, 强化开发商的质量法定责任, 如售后质量保险责任, 减少开发商利用签订合同搞合同欺诈的机会, 并且通过宣传教育, 让置业者充分认识到律师在合同签订中的作用。律师的介入一方面可减少合同纠纷, 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的督促开发商重视工程质量。
C类业主是作为投资者的政府业主, 代表了公众的利益, 从整体上来看, 对工程质量是有较高关注的。但由于投资体制、部门利益、监督机制等的影响, 代表政府作为业主的部门机构或个人, 其利益与整个政府的利益可能不一致, 较突出的表现在投资、建设、管理、使用混为一谈, 各自以己方利益出发, 工程质量责任的缺位与错位十分突出, 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协调好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多部门的利益。通过责、权、利的调整, 特别是合理强化各部门及相关个人的质量责任, 使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适度的、合理的相分离, 形成相互监督制衡的良好局面。打破目前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各级政府自己管自己的不合理的政府工程管理模式。同时, 对于适应市场化运作项目则坚决推向市场, 减少行政资源的负担。对不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政府工程, 可借鉴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 建立集中统一、专业高效的政府工程管理制度, 提高投资的效益与工程质量。
当然, 也可能同一个业主同时属于几类不同类型的业主, 这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看到业主质量行为的内因条件和外因条件, 对业主的服务主旨在于消除不利的外因条件;针对业主质量行为的内因条件, 应该突出分类管理的思想, 尽可能地让各类业主的投资目的与提高工程质量的目标相一致, 改变目前这种对业主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在宏观上还应该注意突出重点, 管好政府投资工程, 使业主真正成为质量保证的主力。
摘要:业主是把资金投向工程建设市场的人, 是工程建设市场的原动力, 是他们推动了建设市场的发展, 对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他们也是最根本的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 让它们的推动力直接到达建设项目, 将会极大地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业主,投资,建设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从启动到发布历时7个月。省教育厅聘请了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专家、教学一线专家,组成了专业建设标准制定专家组,先后召开近20次研讨会议,开展调研活动和专题研讨。定稿之前广泛征求了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五年制高职分院、行业企业专家等方面的意见,并对四所学校的相关专业进行了试测。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制定总体要求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技术进步,服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力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推动五年制高职学校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发展方式;力求体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要求,引导五年制高职学校紧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力求体现科学性、导向性、可测性的原则,针对专业建设各环节,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指导职业学校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框架和特点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设合格、特色、品牌三个标准。合格专业标准采用二级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特色、品牌专业标准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更加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以下简称专业建设标准)系统制定了合格、特色、品牌专业标准,合格专业标准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标准,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是同一层级学校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得到社会认可并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专业,对同类学校或专业有着引领、示范作用。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在标准测度上为同一层级,在专业对象上对应于不同类型专业。这次专业标准新增了合格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使得专业建设标准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层级,覆盖了所有专业,完善了专业建设评价体系。
2.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专业建设标准充分体现了专业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合拍,紧密结合了区域重点产业、新型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建设标准要求针对行业、产业变化,不断优化调整专业、拓展专业和技能方向,形成专业群(链)。
3.更加关注社会和市场需求。专业建设标准要求经常开展市场调研,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变化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走,围着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而转。
4.体现了专业对接产业。合格专业面向所有职业学校的所有专业,特色专业面向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品牌专业面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跟踪产业发展,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5.体现了对接职业岗位。五年制高职专业指向技术含量高、职业指向明确、社会需求稳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形成需要以初中后为起点、长时间、持续性培养的职业岗位。专业标准明确要求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岗位深度对接,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渗透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6.体现了对接生产过程。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基于生产工作过程构建教学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以工作质量来评价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标准明确指出建立具有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教学环境,建有真实(仿真)环境的教学工场,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思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7.体现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标准要求注重学生职业品质、职业素养的教育,开展多种形式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对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提出了明确要求。
8.体现了对接终身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终身,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又明确要求学校开放办学,承担一定数量的社会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为终身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求
为统筹推进全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计划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所有五年制高职教育已设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创建100个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50个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打造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引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吻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与水平。为此,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应加强建设,提升内涵。
1.形成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特种行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的新职业、新岗位,实时跟踪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2.形成能引领专业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整合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专业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思结合,实现知行统一;强化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双证书”的获证率;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3.全面构建适应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
按照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规范执行国家、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他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建立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规范教材选用,优先选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工作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情境化教学活动,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在线学习提供支撑。
4.建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订有效的培养培训计划,逐步形成一支拥有专业业务能力强、业内有影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40%以上成员拥有研究生学历,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团队;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有计划进行教学技能培养培训,建设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团队;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企业实践,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建立教师教学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和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
5.建设工位足够、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设计和建设数量、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功能完备,设备先进,集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模拟仿真、模拟现实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实训水平,强化实训基地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能;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设一定数量能满足专业实践的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并融入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6.建设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专业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现网上在线学习、辅导、考试等功能,服务于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
7.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服务性、开放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校系二级管理职责明确、措施完善;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将学生满意率、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校企管理职责等,共同实施质量管理;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8.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本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具有一定规模,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每年培训人次为在校生数量的90%以上;参与行业企业生产、咨询、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专业的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为本地区行业部门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服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建设质量范文】推荐阅读: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范文06-02
建设集团质量管控体系09-23
公司质量文化建设11-04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11-16
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手册11-12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06-29
建设工程质量工作总结09-30
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化10-0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11-19
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办法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