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共青团改革方向和路径——关于落实团支部优化和创新的思考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 在共青团谋划自身改革的过程中, 为共青团改革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坚固政治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各大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作为社会优秀青年的集合体, 作为积极追求进步的大学生的组织及由于她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共青团组织“细胞”的基层团组织 (班级团支部) , 是共青团一切具体工作的载体。团支部是直接和广大团员相联系的桥梁, 所以, 团支部工作如何优化、如何创新, 是摆在每一个共青团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团支部学生干部角色的优化

学生干部是团学组织实施各项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 是高校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的依靠力量, 是联系辅导员和学生的桥梁。这一群体既是高校教育管理的对象, 又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最基层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学生干部队伍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应当在结合学生干部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 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领导能力素质, 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和解决当下团支部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努力培养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完善的高校团支部学生干部队伍。

(一) 团干部的关系处理

1. 与普通学生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 团干部与团学老师发生直接接触, 会被普通同学误解为收益最多的群体, 这就需要团干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履行职责, 深入同学群体, 以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与人际。

2. 与老师的关系

团干部是团学老师的工作助手, 贯彻落实党组织以及上级团组织的工作安排、切实抓好支部自身建设、及时了解团员思想学习生活动态, 能及时有效的向团学老师反馈大学生中的真实状况。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不折不扣的完成团学老师部署安排的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3. 权力和职责的关系

团学干部是广大学生的代表, 是为学生服务的“公仆”, 要时刻铭记自身职责, 组织好团员学习贯彻新思想、新理念;带领好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共青团的发展;倾听到普通学生的心声, 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发展好新的团员青年, 做好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在权利面前要心胸坦荡, 不用权谋私, 珍视权利赋予的责任。

4. 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共青团的日常工作任务较多,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间如何安排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干部的本分是一名学生, 学生就需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其次是一名干部, 干部就需要处理好工作事宜, 学生干部应该在保证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完成职务工作。

(二) 能力素质的提升

1. 政治素质

团干部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 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相结合。作为青年领袖的团干部应当突出关心国家大事, 了解团员青年的想法, 用平和的态度和通俗的语言与广大普通学生进行沟通。

2. 道德素质

树立远大理想, 坚定信念, 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全心全意为广大普通学生服务, 任劳任怨。要做一个在同学眼中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宽以待人的好团干部, 做到“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讲原则。

3. 身体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纵使团支部工作再多, 也要腾出时间加强平时的身体锻炼, 增强体质, 这样才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来处理团支部工作, 将工作做好做细。

4. 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是基础性的, 影响团干部的思维方式, 从而进一步影响团干部的决策和威信。当有足够的知识素养作为支撑, 团干部就能合理使用方法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加强团支部的凝聚力, 提高工作效率。

5. 心理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衰弱, 因而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团干部应该加强自我了解, 定期自我审视, 通过业余生活来调节自己的状态, 经常与好友或类似交流, 合理宣泄, 释放负能量, 以积极进取的面貌面对工作。

6. 领导能力素质

要锻炼自己总揽全局的组织领导能力、实际工作能力, 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每一项团支部工作, 能够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加活动。团干部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人进行交涉, 所以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三) 自我情绪的管理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团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烦躁、抵触情绪, 这些情绪多是暂时的, 可通过与人交流、环境调节、自我激励等方法调节, 避免将其带入工作和活动中。

二、团支部团建活动模式的创新

传统团组织生活存在覆盖面不广, 团组织生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 与团中央部署的文件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面对新形势所遇到的问题, 唯有创新才能让团组织建设恢复原有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党的助手, 在新的发展时期,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持续坚持“高举团旗跟党走”的工作要求, 积极主动研究创新出适应新形势的团支部团建活动模式, 适应广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充分体现共青团的青春活力。

(一) 以小群体商议, 以团支部开展

高校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 集体活动多以宿舍为单位进行, 所以可以充分发挥宿舍的作用。以宿舍为单位, 由舍长带领舍友定期讨论关于团支部团建活动的主题, 商议后可报给支委会, 由支委会统一商议同学们提出的活动主题建议, 根据可行的主题准备策划案,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 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搞活团日活动。从组织的最基础层面 (宿舍群体) 打好基础, 有利于往后团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 减弱广大学生对学分制的恐惧, 增强活动参与的自主性。

(二) 借助网络开展活动

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在共青团活动开展过程中使用信息化的运作技术。在互联网时代, 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团支部要结合自身的特色, 在传统团日活动开展条件的基础上, 不断借助多媒体进行开展形式的创新, 才能建设出适合新形势的“现代化团支部”。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 设立类似于“我爱我家——团支部”“我说你听”“我们的活动我们做主”等板块, 通过丰富的网络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班团活动的渠道,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活动平台, 一个开放、有序的活动空间。

(三) 根据专业特色开展特色活动

建立以支部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第二课堂”, 丰富广大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团日活动缺乏特点,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没有互动互融。“第二课堂”需围绕专业特色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强化大学生对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的了解, 加速对社会现状的适应。利用寒暑期社会实践契机, 以专业知识为背景, 开展符合专业需求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服务地方教育、农业、经济等发展, 以书面报告、口头汇报的形式展现实践成果, 锻炼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三、团支部成员心态想法的转变

新时期, “00后”已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 传统的管理方式、思维理念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面对这样的新局面, 高校团支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打破传统的团支部建设方式, 尊重新生代大学生的民主化思想需求。经调查研究发现, 大多数团支部成员存在“团支部活动与我无关”, “我参与不了团日活动的策划”, “支部活动单一不合我们的胃口”等想法。这种团支部成员不能融入团支部建设的现状已成为当下各高校的常态, 团支部成员对团干部的工作存在误解, 广大学生维护自身利益的观念日益根固, 不能以大局为重, 过于自我, 难于管理, 也是导致团干部的压力大增, 工作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团支部建设中要注重培养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以“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依靠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为目标, 让广大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团支部氛围。积极倡导团支部参与式建设方法, 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团支部工作, 帮助广大学生通过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学会承担责任, 认清自我, 明确自身在团支部担任的角色, 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和自己被尊重的欲望。

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石, 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共青团工作步步落实, 激发青年团员的青春活力, 绽放青春光彩。

摘要: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方向以党的大政方针为风向标, 聚焦“两个提高, 一个扩大”, 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广泛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 进一步扩大团组织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共青团工作落实的载体就是基层团支部, 团支部工作如何优化、如何创新,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团支部建设的过程中, 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团支部学生干部角色的优化、团支部团建活动模式的创新、团支部成员心态想法的转变三大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将共青团工作进一步落实。

关键词:共青团改革,团干部,团建活动,团支部成员,优化,创新

参考文献

[1] 沈威.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只能定位及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 (1) :108-114.

[2] 吴晶.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荣光[N].人民日报, 2019-4-30 (001) .

[3] 沈洁.团干部队伍结构优化与共青团改法[J].青年学报, 2017 (4) :80-85.

[4] 胡冰.新时期下如何提高青年学生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满意度[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7) :176-177.

[5] 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里及学生干部制度[J]当代青年研究, 2001 (4) :15-18.

上一篇: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下一篇:论大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