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科手术感染包括了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1], 为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感染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同时也影响着其预后, 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另一方面, 该病也是医患纠纷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积极查找确定外科手术感染的易感因素, 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外科手术感染的防治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该研究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该院外科住院病例1724例, 总结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 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24例病例均为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 年龄 (4~83) 岁, 男917例, 女807例。其中普外科手术462例 (肠切除术、脾切除术、疝修补术、甲状腺手术等) 、骨外科手术418例 (骨折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半月板摘除术等) 、神经外科手术263例 (颅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等) 、泌尿外科手术376例 (肾结石、肾挫裂伤、前列腺手术等) 、肿瘤外科手术205例 (胃癌胃大部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所有病例采用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

1.2 方法

查阅患者的病历材料 (病程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手术记录单、辅助检查单以及护理记录单等) , 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预防用药情况、施行手术时间以及有无基础疾病等信息, 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所有患者施行手术的环境、手术医师、麻醉方式等无明显差异。

2 结果

1724份病历中发生手术后感染的共62例, 感染率为3.6%。分析发现, 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以及有无基础疾病相关。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

术后感染是多因素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组观察发现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有无基础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1) 年龄、体重指数以及基础疾病状况等为患者自身因素, 均对术后感染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现将患者分为年龄<14岁的儿童组、14~60岁之间的青年和成人组, 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3个组, 发现60岁以上老年组感染发生的几率高于另外两组人群 (感染率6.5%, 为平均感染率3.6%的近2倍) ;依体重指数进行分组统计后, 发现体重过轻和过重的患者感染几率均较正常体重者高;分析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情况, 发现存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5.8%) 也较无基础疾病的患者高 (2.2%)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免疫功能也逐渐下降, 机体防御能力降低, 当机体接触外界病原菌时, 较免疫力正常人群更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 基础疾病的存在也会降低机体免疫和防御功能, 如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低蛋白血症以及恶性肿瘤时, 机体对创伤的修复能力降低[2], 切合愈合较慢甚至不愈合, 增加了感染的发生几率。体重过重的患者脂肪组织多, 如手术操作部位脂肪层较厚, 会增加分离难度, 影响手术野的暴露, 延长手术时间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3];另一方面, 脂肪组织的血流量和血容量均较低, 血供少也是易发生感染的一个原因。 (2) 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也与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以往有报道称手术时间超过2 h是术后发生感染的一个高危因素[4], 观察结果也显示, 手术时间超过2 h的感染率 (4.8%) 较2 h以内的感染率 (2.9%) 高出近2倍。手术时间延长, 创面接触和遭受细菌污染的概率增大, 出血量增加, 组织损伤加重, 造成手术野局部抵抗力降低, 易发感染。

3.2 护理措施

良好的护理措施应当兼顾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

3.2.1 术前护理

术前应当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排除体内易感因素以及潜在感染灶。如对有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当先给予支持治疗, 并指导病人合理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等营养膳食,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存在有糖尿病的患者, 应尽可能的通过药物和合理膳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内, 以减少术后切口延迟愈合[5]。保持患者所处环境的清洁, 病房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床单被罩及时更换, 并避免将存在感染的患者与将要手术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室。规范术前备皮时间和方式, 减少因不恰当备皮造成的皮肤表皮组织的微细损伤, 减少因此造成的切口感染。

3.2.2 术中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术中护理的关键点, 护理人员需重视从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全过程的无菌操作, 注意保护好无菌区, 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手术野暴露造成的感染。根据患者具体需要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并可在术中进行输血。同时, 医院相关部门应当保证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符合标准, 切实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

3.2.3 加强术后护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变化, 监测体温、心率、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值得注意的是, 有一些迟发的感染体温并不一定升高, 但血沉、CRP等检测指标不能恢复正常, 应作为疑似感染引起注意[6]。对于需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指导其正确的咳痰方法, 促使其有效排痰, 同时指导家属定期进行翻身拍背, 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该院外科1724份住院病例,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预防用药情况、施行手术时间以及有无基础疾病等信息, 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以及有无基础疾病。结论 术后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减少感染发生。

关键词:手术感染,相关因素,护理

参考文献

[1] 朱丹, 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7.

[2] 赵岚, 王平.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09, 2 (3) :180.

[3] 李春梅.住院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及护理[J].现代护理, 2004, 10 (12) :1119-1120.

[4] Bengtl, Beritk.When cleanroom-dressed people are the contaminations source[J].Pharmaceutical Techology, 2006 (1) :18.

[5] 邓慧.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5 (6) :16.

[6] 李玉前, 彭立军, 王晓东, 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J].江苏医药, 2005, 31 (12) :924-925.

上一篇: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的路径探讨下一篇:浅析成品油调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