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精选10篇)

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篇1

安达市利达医院----付明明

摘要 目的:评估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进一步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方法:采用经改进的焦虑量表(SAS),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三次连续性自评,时间为入院,术前,出院前.结果:被测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一天焦虑值最高.结论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 关键词

手术

焦虑

心理护理

operation

Anxiety

Psychclogical preparation

外科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我院手术室为解除或减轻病人围术期焦虑情绪,于2009年8月开始对500例病人实施了术前心理护理.随访结果显示:需要率100%,满意率100%.为进一步评价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证实术前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我们在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基础上,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增加了有关项目,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测试其结果指导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行甲状腺切除术12例,腹部手术9例,疝修补术1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15例,胆囊切除术10例. 2.方法

56位病人按不同病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分组进行比较在焦虑自评量表(SAS)[1]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8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10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进院,术前一天,出院前共3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评估.把28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 3.结果

被测病人总均数都超过临界标准分,术前一天尤为明显,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瘤组焦虑值较其它两组高.不同文化程度组中焦虑P值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组中,女性焦虑值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中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4.讨论

4.1.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在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从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一天测得的焦虑值最高,说明手术越接近,病人焦虑程度越高.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准备病人,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和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4.2.影响手术的焦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性别年龄、既往手术体会及情绪障碍、人格特征的差异、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等,前四组表的各类因素分析中,我们得出,在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组其表现焦虑情绪的程度内容有所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瘤组的病种虽然较单纯,但该组反映焦虑程度的总均数(P值<0.05)较其它两组高,分析原因,一与年龄有关,该组病人年龄40岁左右,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身体不好影响工作,这在不同年龄焦虑程度比较组中,也同样证实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二与性别有关,在不同性别焦虑程度比较中显示女性高于男性,该组21位病人中,女性占17位,可见除了年龄因素外,性别也是该组焦虑值高的原因之一.病种组中的胃癌、肠癌组和疝气、静脉曲张组焦虑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前者与保护性医疗措施有关,因其大部分病人对病情的真实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后者因手术较小,焦虑程度相对较低.

4.3.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增加的有关项目:对医务人员有信心,希望认识手术室护士,了解有关手术情况,担心术中疼痛,进手术室希望多关心,担心手术效果,了解术后注意点,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放心,术中音乐等,56位病人从单项目分析,发现病人迫切了解手术情况、术后注意点的分值要比原来认为病人担心手术时疼痛的分值要高.第Ⅰ、Ⅱ组病人手术情况类显示术前一天及术后P值< 0.05.说明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病人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他们更关心的是手术效果。愈后情况,术后注意点等.从单项目绝对值显示,绝大部分病人表示家庭都很美满,希望得到家人和他人的照顾,进手术室后希望有人照顾和关心.同时又明显提示:手术病人术前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极高,对术前手术室护士出室防视十分满意.对手术室内播放背景音乐持赞赏态度,从而证明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与手术病人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合度,还有利于术前消除病人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5.小结

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篇2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术治疗是重要的外科治疗方式,然而在术前,患者一般对手术缺乏基本的认识,所以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害怕等心理,并影响到治疗依从性[1]。因此,对手术病人实施相关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以改善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为目的展开探讨,分析了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对手术病人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入选手术患者110例,入选时间范围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为25~77岁,平均年龄(55.23±7.36)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中学22例,大专及以上18例;手术疾病:乳腺癌12例,直肠癌15例,阑尾炎14例,胃癌10例,甲状腺肿瘤4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54.67±7.31)岁;文化度:小学12例,中学24例,大专及以上19例;手术疾病:乳腺癌10例,直肠癌12例,阑尾炎17例,胃癌11例,甲状腺肿瘤5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各项生理指标与生命体征,指导饮食,药物护理,抗感染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第一,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做好入院宣教,帮助患者熟悉周围环境,尤其是病房环境;同时引导和鼓励患者与病友和谐相处,尽快消除陌生感,相互之间建立信任并互相帮助,从而有效缓解面对手术的紧张感[2]。第二,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收集患者的资料,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了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态度、手术动机等。同时,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从而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且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开导。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不能流露出不耐烦、不愿意等态度[3]。此外,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疑虑和不信任感,对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使患者对手术治疗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消除疑虑。第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麻醉术后的生理反应,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术中护理人员应全程陪护,注意患者的情志变化,并予以安慰。另外,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器械碰击声,从而减少不良刺激。第四,术后,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结果,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担忧;同时,叮嘱患者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予以开导和安慰[4]。但是对于手术效果不佳且身体非常虚弱的患者,护理人员不应立即告知其手术实情,而应在患者体力恢复之后斟酌措辞,将实际情况告诉患者。对于术后机体缺失的患者,比如子宫全切除的患者、乳房切除患者等,护理人员应多给予其关心、照顾、鼓励以及支持,帮助患者从打击当中振作起来。此外,家庭支持对患者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和照顾患者,引导患者往积极的一面思考问题,保持乐观的心态[5]。最后,护理人员也应在护理工作当中真诚对待患者,给予其细致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估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发生较大的波动。手术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害怕手术引发的疼痛以及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存疑;第二,对自己将要实施的麻醉术不了解,担心麻醉之后还会有疼痛产生;第三,担心机体缺失;第四,担心治疗费用过高,家庭无力承担,等等[6]。如果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悲观,那么其手术治疗的配合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次研究即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做了探讨,并将其应用结果与常规护理做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更低,而护理满意度则明显更高。这就提示,心理护理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满意意度度。。本本次次研研究究中中,,心心理理护护理理的的实实施施具具有有系统化的的特特点点。从从患患者者入入院院开开始始到到患患者者手手术术结结束束,护理人员均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与情感支持,从而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明显的、积极的改变:对病房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再排斥,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对手术治疗充满信心。

综上,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虹.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3(12):107-108.

[2]李爱萍,焦改梅.Miles手术病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2(S1):288-289.

[3]李贺.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13(14):151-152.

[4]陈凤慧.不同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干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3,22(8):21-22.

[5]任海燕.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8(12):221-222.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3

手术前护理

消除紧张情绪:通过临床工作发现,患者手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出意外。病人反映,入院后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1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与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刀口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引流管、引流器、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至于惧怕。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配合医护计划。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的病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最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由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转而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包括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多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除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篇4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手术是一种应激性刺激,病人易产生多种心理反应,积极的心理反应会促进术后康复,而消极的心理反应则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并发症[1]。这就要求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抓住其心理特征,提供主动,周到,细致,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笔者通过对我院2006~2007年间488例手术病人进行沟通、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些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手术病人常见的心理分析

1.1 焦虑与恐惧

由于对手术治疗的目的,预后等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焦虑成为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是否会发生意外,出现残废或损害,害怕疼痛[2]。一旦安排了手术日期,则表现出紧张,烦躁不安,睡眠欠佳,食欲下降。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入室表现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的病人甚至不敢睁眼,一直缄默不语。还有些病人则表现不停地说话,以掩饰自己的恐惧感。急诊手术病人,由于事发突然,毫无心理准备,身边缺乏家庭支持,再加上疼痛、出血、活动受限制等原因[3],担心能否恢复正常,急于希望“刀到病除”。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病人则担心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有些肿瘤病人害怕“人财两空”,主动放弃手术。术后回到病房后迫切想知道自己手术的真实情况。因害怕刀口裂开或疼痛而不敢活动,不敢深呼吸或咳痰。

1.2 忧郁心理

手术对脏器组织的破坏或丧失,使病人表现闷闷不乐。沉默寡言,活动减少,失眠,食欲不振。尤其是截肢、肿瘤手术病人,内心自卑和压抑感极强,表现孤僻,不愿与人接触。

1.3 猜疑心理

对事物异常敏感,相信不良信息,表现为担心误诊,怕手术部位搞错,入室后反复向医务人员提醒自己病变部位,听见别人低声讲话,就认为在谈论自己的病情严重。有的甚至否认自己有病,认为医生是“小题大做”。术中待冰冻快速病理切片的患者特别注意医务人员的表现,言语,并以此来自行判断疾病的性质。有的患者术后持续几天的不适,或引流液持续若干天不减少,便怀疑手术不成功。

1.4 择优心理

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病人迫切希望具有较高水平的外科医生和麻醉医师为自己做手术和麻醉,同时也希望医院拥有精良的医疗设备和较高的声誉。

1.5 自我安慰心理

为了自己的安全得到保证,病人往往只从自我考虑出发。想瞅准时机给医生送“红包”,认为“红包”送了,手术也就成功了一半,自己也就吃了个“定心丸”。

1.6 生死离别感

人一旦生了病。感情便变得较脆弱,尤其是即将进手术室,与身边亲人分开时,就流露出与亲人生死诀别的悲伤情感,有的甚至啜泣到麻醉后。

2 手术病人的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加强术前访视,做好手术宣教

术前仔细阅读病历,并与病人的床位医师,床位护士沟通。与病人认真交谈,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估。找出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病人的理解能力,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首先向病人介绍自己,宣传有关手术的知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绍同类手术病人的恢复情况,树立其康复的信心。

2.1.2 提供心理支持和家庭应对

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病人,应予以安慰,告诉他医务人员会尽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将其医疗费用降到最低。使其能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同时还应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布置,格局等,减少病人入室后的陌生感。对于急诊手术病人,应及时给予关怀,尽快为其联系家属,在家属到来前发挥家属角色功能,提供家庭支持,将病人的孤寂恐惧感减至最低。

2.2 术中护理

2.2.1 热情接待

病一入室,对其进行访视的护士即应迎上去,主动与其打招呼,询问睡眠,饮食排泄情况。让其产生亲切感。

2.2.2 熟练操作

静脉输液尽量一针见血,使其增加信心。协助摆好麻醉体位,并陪伴在旁,以交谈的口吻讲述配合的注意事项。

2.2.3 解释到位

提前告知病人室内一些仪器可能发出的声响以避免惊慌,插胃管、尿管可待麻醉起效后进行,并做好解释工作。

2.2.4 保护自尊

插尿管或下腹部消毒时,尽量不要随意暴露病人隐私部位。

2.2.5 保证安全

消毒时,注意调节室内温度,防止病人受凉,手术过程中,若病人清醒,应适时告知其手术进程中的良好信息,增加其安全感。保持安静,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术中发现不良结果,对患者应予保密,可告知患者家属。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陪伴在病人身边,询问观察患者情况,及时与麻醉医师沟通处理.

2.2.6 护送回室

术毕与麻醉师一起护送病人回病房,向病房护士及病人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2.3 术后护理

2.3.1 加强术后访视

第二天下午访视术后病人,说明术中一直陪伴在其身边,告知其手术成功,病人配合良好。病人特别想知道他处于麻醉状态时的情况。同时就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讲解。

2.3.2 做好康复指导

帮助病人克服术后消极依赖,向其说明术后早期活动和加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指导锻炼,促进代偿能力的形成,以适应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我院488例手术病人在针对各自心理问题分别实施以上护理对策后,测评满意度平均为98%.由此可见,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病人及时进行心理分析,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不仅使病人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感,舒适感,满意感,切实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还对病人术中的配合及促进术后恢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昭云.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8.

[2]张涛,唐宁.护理伦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91.

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篇5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外科手术病人心理的手段和效果。方法:通过对我科240例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合理的心理护理后所有手术病患均能较为坦然地面对手术,积极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结论:外科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是帮助病人战胜心魔,顺利接受手术,积极投入康复的内在条件,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内在条件。

【关键词】外科手术;心理护理;方法

作为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是加速康复的良好选择,对面较为严重的外科伤害时,手术是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手术室压抑的环境,锋利的手术刀和一定的手术风险性可能对手术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患者的心理积极与否是决定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速度的重要因素,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术前的紧张和恐惧,手术中的疼痛感,手术后的多疑猜忌。医疗人员要注重对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手术负责。

一、临床资料数据

我科在近三年以来一共对24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全程手术心理护理,其中男性148例,其余92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7至73岁之间,130名患者受过中等教育,62名患者受过初等及以下教育,48名受过高等教育,患者职业有职员、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等。

二、护理措施探讨

2.1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对病人的恐惧心理进行安抚,在手术前尽可能的将手术内容详尽地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到心里有数。让患者接受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X光检查、导尿、灌肠和合理的用药,向患者讲明白合理的术前检查和用药准备有利于增大手术的成功率。另外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术前训练,教导患者在手术后如何在床上排便、翻身、呼吸等等日常生活动作,要让病人格外注重手术伤口的保护,以免伤口破裂感染。除了对患者本人进行安抚教导外,还需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让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安抚。

其次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择优心理护理工作,病人从自身需要出发,常常要求给自己主刀的医生是高水平医生和和蔼可亲护理工作者。对于此种要求,我们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了解主刀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患者能够安心配合治疗。

很多患者因为惧怕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疼痛感而在术前产生焦虑思想。对此,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劝导,向患者讲明手术疼痛的知识及抑制的方法。医护工作者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工作上尽职尽责,让患者知道医护人员就在他们身边,能够了解他们的痛苦并及时想办法抑制,这样患者能够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2.2 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手术中除了患者,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也是相当重的,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但医生一定会竭尽全力救治病人,让患者家属放下思想包袱。把患者推上手术台后,不能忙于准备各种手术器械和仪器的准备,应该以和蔼的态度询问病人现在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引导病人进行深呼吸以放松紧张的情绪。手术开始后,医生和护士要全力配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手术作业,患者从麻醉中清醒后,可根据患者的要求向患者展示手术切下的病灶,让患者了解手术已经成功,摆脱顾虑,专心投入到手术康复中去。

2.3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第一,痛苦心理的护理。在手术完成后麻醉作用在短时间内失效,患者能够强烈感受到手术切口带来的痛苦,再上手术时可能大量出血造成患者身体虚弱,双重压力下病人可能出现烦躁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体谅患者的痛苦之处,可以选择性地和患者交流沟通一些他们爱好的话题以轉移注意力,分散痛苦。当病人实在不能忍受痛苦时可以让病人服用一些镇痛药物以缓解痛苦。

第二,猜疑心理的护理。手术完成后患者往往第一时间询问手术是否成功,医护人员应该以热切的言语告诉患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患者放心投入到休息和康复中。即使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医护人员也不能立即告诉患者手术的真实情况,否则患者将陷入极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会在心理上排斥再次手术的进行。此时医护人员应告诉患者手术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但仍需后续阶段的持续性治疗,不排除继续手术的可能性,这样相对来说,患者更容易接受。

第三,伤感心理的护理。有些外科手术之后会改变患者身体外形,如截肢手术等等会造成患者身体缺陷,患者在术后乃至康复以后都会有极大的伤感情绪,严重的患者会对生活丧失信心产生轻生的想法。医护人员应该在康复过程中多和患者介绍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鼓励患者提起勇气面对未来的生活,帮助患者加强肌体的运动能力,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结语

通过对患者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全程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再加上专业的医疗护理,我们有信心让病人挥手作别病痛,健康地投入到未来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楚素娟.外科手术病人的恐惧心理及护理[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05)

[2] 李荣丽;陈妮妮;王月升.外科手术病人与健康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07(02)

[3] 杨爱梅.380例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1(12)

[4] 牛玉花.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甘肃中医.2009(09)

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篇6

【关键词】 心理护理;手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3-02

门诊手术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小手术,但是患者是在完全的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患者表现出紧张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有的患者手术接收后离开手术室,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晕厥或者摔倒等[1]。为研究患者心理特点,随机调查了100例即将接受门诊手术,通过填写心理状态的问卷咨询调查,便于有针对性开展心理的护理,确保手术取得预想效果。

1 临床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门诊小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问卷咨询调查。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6-80岁;初次手术患者62例,再次手术患者38例,详细结果,见表1和表2。

根据图表情况分析,在手术前不紧张的患者只占到29%,28为再次手术患者例患者,其余的都会有紧张的感觉,只是程度不同,但是所有患者都有担心并伴有恐惧。

2 护理

2.1 做好手术的前的心理疏导 一旦病人接受做手术,多数患者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产生恐惧感等不良心理。表现出来就是紧张或者焦虑和恐惧。这就需要首先对这种心理的状态进行护理,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把手术的大小,基本情况,是否打麻药,以及需要配合的地方介绍清楚,手术就会非常顺利,并且提醒患者之前手术都很顺利,以此来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放松。还要注意发放手术须知,比如哪些情况不适宜做手势,让患者心理有底,更好的配合工作,同时也为临床降低了风险。

2.2 对待病人要热情、友好,手术室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给患者一个轻松的环境。同时注意调整温度和湿度。保持手术室内床单和地面的整洁,及时的对手术的床单上面和地面上的血迹进行清理,确保手术器械上没有污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

2.3 护士需要陪伴病人进入手术室并送上手术台,待详细的安置好之后离开,需要帮助患者调整好手术体位,并和病人进行一次短暂的交流,告知大概时间,提醒手术中配合医生的意义。调查显示,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对特别紧张的患者有很大帮助作用[2]。

2.4 要注意严密的观察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监测脉搏和呼吸,并不断进行交流,放松患者心情,转移患者注意力。对手术中的问题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当患者诉说有胸闷、牵拉感等时,提醒患者不用紧张,并配合做深呼吸,可以拉着患者手(对小孩可以抚摸额头安慰和鼓励)。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5 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和理解 对于有的患者特别紧张,虽然之前进行了心理的疏导,但是依然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手术,对待这样的患者,护士绝对不可以进行嘲笑或训斥,需要更有耐心的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给患者调整一下心态,帮助患者稳定思想情绪。也可以预约下次手术,一般最长不要超过一周,下次手术继续做好心理调节,并陪伴患者手术,介绍手术进程。尽量给患者一种安全感,缓解情绪上的紧张,需要很多的工作,给病人很大的关心与体贴,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圆满成功。特别对腋臭和面部整形等病人,由于他们普遍有自卑感,需要护士注意言论和行动,避免刺激患者,要进行安慰和鼓励,树立患者信心。

2.6 术后的心理干预和护理 手术结束后也需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的感觉,一般要求手术后观察半个小时后再回家,如果期间发生头晕或者恶心的情况,需要平卧,测量血压和脉搏,让患者做深呼吸,设法让患者消除紧张心理,让患者接受这些正常反应,等血压降低,脉搏恢复正常后休息约半个小时,回家需要家属陪伴。并送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卡,让患者感受到周到的服务。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的很重要一个环节是术前的心理准备,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具体的、有差别的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感[3],还要做好解答服务,让患者对手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打消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情,确保配合手术治疗。从选取的100例患者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手术前,大多数患者有紧张和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所以,手术前有必要进行心理的干预和护理,耐心的解释病人的疑问,改变病人紧张状态,确保病人接受手术时,心理状态处于最佳。

3.2 为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以及对病人充分的理解,虽然手术时间不会很长,但作为整个治疗的关键环节,也是患者精神最脆弱的时刻,需要一会人员做好病人的情绪稳定工作,只有患者心情是轻松的,才会主动去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才有利于顺利开展手术并保证取得较好的效果。

3.3 要着力提高护士的素质。当代的医学模式不断发生着深入的变革,护士也不在简单的从事配合医生的工作,在一个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而不再是要求以疾病為中心,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专业知识要过硬,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和教育学知识也要涉及到,来更加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吗,更好的面对各种病人的护理工作。

总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树立科室的良好形象。文献显示术后约有3%的患者出现晕厥、摔倒等现象[4],但是本组100例患者手术后无一例发生这种现象,显示出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吕红梅,陈捷,陈君华,黄蓉,杜慧.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4).

[2] 钱慧萍.门诊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评估与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09).

[3] 黄向莹,陈晓洁,曾秋明.门诊围手术期病人心理应激与干预模式探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28).

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篇7

1 术前访视

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访视者为配合手术的巡回护士, 访视前认真阅读医疗和护理病历, 了解手术和麻醉方式及病人的基本情况等,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护理措施。 进行访视时, 护士应举止稳重、端庄, 态度和蔼, 言谈得体。先尊重地称呼病人, 然后主动做自我介绍, 以消除护患间的陌生感。讲明来意, 向病人讲明术中会全力为其服务, 让病人放心,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 访视内容

根据访视单内容进行访视, 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现代化的医疗设施, 使病人及早适应手术环境;介绍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医技, 让病人感到被重视, 增加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介绍术中的体位、可能的不适及必要的配合[2]。适当解释病情, 重点介绍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告知入室前的注意事项:禁食、禁饮、更换清洁的衣服, 取下义齿、接触镜、贵重首饰, 女性不能化妆, 另外询问病人胸前皮下有无起搏器, 以免发生意外和不必要的误会。访视时不可超越职权, 当病人问及的内容不属于自己的业务领域或职责范围的可以不介入,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访视完毕, 向病人说些客气、祝福的话语以缓和病人术前紧张的情绪。

2 术中护理

2.1 交接病人的护理

手术日去病房接病人时, 应根据手术通知单与床号、病人姓名校对准确无误, 接收病房护士交付的资料时 (病历、X线片等) 点清, 认真保存好。接病人时态度和气, 嘱咐病人不要紧张, 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消除顾虑,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危险性, 使家属理解并耐心等待[4]。细心检查胃管、尿管是否安置妥当与通畅, 然后亲切的协助病人上推车, 盖好被子, 平稳送到指定手术间。要求手术室内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盖。

2.2 术中护理

进入手术室后, 帮助病人安全移动于手术台上, 根据麻醉要求摆好体位, 并向病人解释, 口干、嗜睡是术前用药的短暂表现, 以解除病人疑虑, 使病人增加安全感、信任感、亲切感。麻醉成功后按手术要求摆好体位, 固定病人双下肢, 以免跌下手术台。手术中, 巡回护士始终陪伴手术病人, 应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 严密观察手术病人的一般情况及静脉输液通路是否通畅, 还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 如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及早发现问题, 果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使手术顺利完成。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 还应尽量减少、减轻器械的碰击声, 避免带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

2.3 送返病房

手术完毕后, 病人如清醒, 应告知手术已结束, 现准备护送病房, 回病房后向值班护士交代清病人术中情况, 帮助安置好病人, 嘱其安静休息, 并向陪护家属交代注意胃管、尿管、引流管保持通畅, 防止意外。

3 术后随访

术后第1天及时访视病人, 这有助于护士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和积累护理经验。也可以使病人知道手术室护士仍然关心他们的术后情况, 会感到很愉快, 这种愉快的情绪不仅能密切护患关系, 同时也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4 体会

消除手术病人的恐惧与焦虑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 通过心理护理, 可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而使其情绪稳定、精神放松, 从身心两方面为手术和术后恢复做好准备。确保病人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通过对病人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身心护理, 使病人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另外还能促使护士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确保病人的安全。

总之, 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 用美好的语言温暖病人因疾病而受伤的心, 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不仅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能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利于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晓虹.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J].家庭护士, 2007, 5 (4C) :57-58.

[2]张远玲, 张玲华.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与术后随访[J].家庭护士, 2007, 5 (12C) :76.

[3]刘艳杰, 陈荣菊, 刘强.巡回护士对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4) :70-71.

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8例, 男18例, 女10例;年龄25岁~57岁;胸12椎体骨折6例, 腰椎骨折22例。病人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烦躁心理。

2 心理分析及护理

2.1 创伤与疼痛

病人自觉机体遭受巨大损害, 生理、心理遭受严重刺激, 加之对自身病情及手术缺乏足够认识, 惧怕手术会带来更大创伤。作为医护人员首先尝试把换位思考的理念渗透到护患交流的每个环节, 运用适当的专科知识, 用简易语言使其明白手术的必要性。过分的疼痛、焦虑会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等, 影响手术效果。因此, 应尽量给病人创造安静、和谐的环境, 减轻其不适。介绍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可大大缓解疼痛。

2.2 消极心理

病人大多为青壮年, 创伤严重, 往往有消极心态, 不愿意配合治疗。因此, 护士应介绍以往成功病例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以后的生活。

2.3 担心经济费用

此类病人大多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 患病后家庭经济来源困难, 病人为此较为担心。因此, 应选择合适有效的药物, 控制过高费用。

2.4 担心手术效果

用适当的语言正确阐明手术过程, 介绍成功病例, 以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 更好地配合治疗, 并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性由医生客观地评估预后情况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

2.5 需要关心照顾

病人由于创伤、疼痛及活动障碍直接影响原有生活节奏, 病人会产生剧烈心理情绪反应。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需要, 热情关怀, 语言态度恰当, 与病人家属交流, 传授一些减轻病人不适的护理方法, 解除病人孤单无助的心理。

3 小结

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篇9

关键词 老年 骨折 非手术 护理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骨折病人236例,其中70岁以上49例,占骨折总数的20.76%。19例股骨颈骨折,9例粗隆间骨折,占骨折总数的57.14%。病人大多不能接受突然住院的事实,不能很快适应卧床的生活。

老年人骨折后的心理护理

在健康改变的情况下,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应激源而导致心理应激,在应激过程中,心理因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应激反应的结果发挥着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骨折是一种重大应激源,可影响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医护人员有责任做好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积极面对骨折应激,安全度过骨折愈合期。

心理护理:①把握护患关系的尺度,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护患关系是以解决病人在患病期间所遇到的生理、社会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满足以病人需要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专业性的人际关系[1]。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第一步就是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要创造良好的谈话环境,积极引导病人讲出我们所需要的評估资料,同时还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适时地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比如一个温馨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地点头等等。②老年人由于年龄的特点,活动能力差,因此在对健康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着重了解和掌握病人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对待老年病人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它们作为病人的权利,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感受。态度要和蔼可亲,处处体贴照顾,尤其对即将实施骨牵引手术治疗的病人,一定要向病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包括骨牵引的方法、目的、持续时间等等,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治疗方法,从而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使之更好的配合治疗。③对知识层次较高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在临床中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患者是很快进入病人的角色,愉快地接受医护人员提供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另一种患者则是与之相反,他们自认为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潜意识里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临床中表现为消极和不配合。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要以更加耐心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切忌不要与之争辩,这样反而会增加病人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康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是不急于让患者接受我们的观点,而是主动热情地为病人找到与之疾病相关的书面资料,让病人感到我们真真切切地是为他们的病痛着想。这样的患者一旦在思想上接受医护人员的观点,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超乎寻常的,病人自身也会觉得病痛似乎突然减轻了许多,这便是心理护理的奇妙之处。 

对患者家属实施正确的心理导向:老年人生病首先受累的是其子女,子女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情绪。因此对家属实施正确的心理导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子女比医护人员更了解病人,包括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有些时候家属对病人的劝导往往比医生和护士所起的作用要大,他们在治疗上的积极主动也会给病人带来正面的影响,会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病人康复的始终。

临床护理

尽快教会病人床上大、小便的方法:正常人要学会床上大、小便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而骨折是一种突发事件,病人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时间去练习床上排便,我们除了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讲解外,还要让病人认识到学会这一方法对日后生活的重要性。不要轻易为病人留置导尿,这样既不利于控制泌尿系感染也不利于其他方面的护理。

疼痛的护理:骨牵引是一种较常用的非手术治疗骨折方法之一,它用于骨折的复位、固定。患者出现疼痛后,根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①骨折局部疼痛:牵引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外展中立位,合适牵引锤的重量,仔细观察牵引的方向是否正确,牵引力与反牵引力是否平衡,牵引锤是否悬空。有的患者在牵引过程中上身和骨盆向健侧倾斜,患肢似乎是外展位,而实际上是患肢与上身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甚至内收。②针眼处疼痛:应观察针眼处是否有红肿渗出,钢针是否移位,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③肌肉酸痛:适当给予肌肉按摩疼痛可缓解。

并发症的护理:①呼吸道感染:60岁老人肺活量开始减退,脑细胞功能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自身调控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在老年人10 大死亡原因中,肺炎占首位[3,4],因此,要指导并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每日拍打背部数次,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②褥疮的护理:避免受压。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的根本措施。每2~4小时翻身1次,病人翻身时不能拖拉,动作要轻巧平稳。并每日2次使用50%酒精轻轻给患者受压的骨突部位进行环形按摩,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做床上抬臀活动。臀部要垫气圈,充气不要太多,以1/2为宜,气圈上放柔软棉垫,并要及时更换,防止尿液和汗液浸湿垫布而刺激皮肤。足跟要用软枕或棉垫垫起和悬空。③泌尿系感染的护理:由于牵引病人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因此泌尿系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护理方法就是鼓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但许多病人通常用少饮水的方法以减少排尿次数,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2.

2 刘洁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9,6(174):15.

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100例病人, 意识均清醒、无精神障碍、可正确描述自身生理及心理感受, 排除合并其他脏器严重损伤者;男41例, 女59例;年龄20岁~71岁 (43.7岁±5.9岁) ;病程3个月至3年 (1.1年±0.8年) ;疾病类型:甲状腺功能亢进47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 甲状腺腺瘤26例;职业:农民29例, 个体户25例, 公务员24例, 工人16例, 其他6例;学历:大专及以上35例, 高中39例, 初中及以下26例。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学历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常规护理, 入院后介绍院内情况, 讲解术前与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所需准备、相关术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用药情况等, 对照组手术室护士在术前1d访视病人, 给病人讲解手术相关知识, 指导病人练习手术所需体位。观察组根据入院后病人焦虑评估结果, 结合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2.1.1 干预前准备

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之交谈, 态度诚恳, 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发放焦虑自评量表 (SAS) , 指导病人如何填写, 嘱病人自主完成。结合病人个体情况及量表评价结果与病人交谈, 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 注意谈话过程中病人语气、表情、情绪等变化, 找出引发其焦虑的具体原因,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

1.2.1.2 心理干预

根据病人个性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可选择口头讲解、多媒体、现场模拟、图片、宣传册等不同方式告知病人甲状腺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安慰、鼓励、支持病人, 以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 树立治疗信心;鼓励家属实施辅助干预, 予以情感支持, 进一步巩固病人积极情绪;指导病人转移情绪, 根据其爱好等培养多种兴趣, 以转移对疾病关注度, 可选择舒缓的音乐或轻松的影视作品作为干预材料, 缓解病人现实压力, 提高其认知能力及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以缓解躯体及精神的痛苦;指导病人松弛身心, 方法自然端坐, 闭目收神, 两手掌平放于两膝, 将注意力集中于两脚心, 呼吸3min~4min, 注意平缓均匀, 以放松各肌群并扩展至全身后缓慢睁眼, 每日1次, 每次30min, 可帮助病人消除杂念, 达到身心平和。

1.2.1.3 行为干预

病人入院后即由专门护理人员指导练习颈过伸的手术体位, 对于年龄大、合并心脏病、高血压、颈椎病等疾病病人, 练习需注意循序渐进, 时间和频率应逐渐增加, 以免引发不适。嘱病人戒烟、戒酒, 若有失眠情况予以针对性处理, 以保证干预效果。

1.2.2 焦虑评估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焦虑评估, 共20项, 每项均采用4级评分法:1分为很少或没有时间有;2分为有时有;3分为大部分时间有;4分为全部或绝大部分时间有。其中用负性词陈述的15项, 用正性词陈述的5项, 总分20分~80分, 参照中国常模值SAS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 分值越高表示焦虑越明显。评估时间:分别于病人入院后、术前1h及术后3d行3次焦虑评估, 量表由病人自主填写, 特殊情况可由护理人员辅助完成, 全数回收后实施统计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手术作为病人较大负性事件, 易导致病人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负性情绪, 需引起护理人员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显示, 病人术前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中以焦虑最显著, 且具有代表性。术前焦虑过度不仅给病人带来心理障碍, 也会影响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 对肿瘤病人行相关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围术期焦虑水平[4,5]。因此, 做好手术病人围术期心理状态评估, 尤其是焦虑情况, 结合病人具体病况予以针对性个体化护理干预, 对缓解负性情绪和改善预后很重要。

本研究发现, 行甲状腺术前引起病人负性情绪的问题主要有:担心手术可靠性、风险性, 担心术后切口瘢痕影响美观, 担心术后并发其他疾病, 担心术后生活质量, 担心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及医疗事故发生。分析后发现, 对甲状腺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是导致焦虑的最主要原因, 入院至术前阶段表现明显, 随着手术日期临近, 病人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达高峰[6], 对照组的心理焦虑评估结果即可说明。故本研究实施的护理干预是依据病人个体化差异选择最合适的途径, 告知其甲状腺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 提高其认知水平, 缓解其思想压力, 结合情绪转移法、身心松弛法帮助病人尽量避开不良刺激, 转移注意力, 找到应对压力的好方法, 从而改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以缓解躯体及精神痛苦。个体化护理干预重在有针对性, 相对于常规护理重视以“人”为本, 形式和方法更规范、更个性, 更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病人入院时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着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实施, 观察组病人的焦虑程度明显缓解, 并没有再现高峰, 且术后焦虑程度缓解趋势更明显 (P<0.05) 。

综上所述, 做好甲状腺手术病人围术期心理焦虑评估并予以相关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病人焦虑等不良情绪, 有利于其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陶莉丽.心理干预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观察[J].健康必读, 2012, 11 (4) :344.

[2]张伟新, 黄飘.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9) :123-124.

[3]周颂华, 石凤群, 黄雪飞.循证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6B) :1553-1554.

[4]黄爱丽.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后患者焦虑及应激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8) :97-98.

[5]吴墅, 傅银敏, 黄香茗, 等.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1) :34-35.

上一篇: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下一篇:西方文论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