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外科治疗总结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术外科治疗总结(共8篇)

手术外科治疗总结 篇1

一、情况背景介绍

1、一位女中学生,春游时,左手心扎进一个刺拔出后,创可贴包扎三天后发炎肿胀,校医换药,每周一次,到第四周,肿胀青紫上升到腕部以上,夜间疼痛较重,经局麻后沿脓创口切开,仔细寻找后发现残留的桔梗刺仍在里边,取出,双氧水去腐,碘酒消毒后,挤进部分红霉素软膏,嘱其每天中午放学后来换药,重复上述步骤,10天治愈。

2、一位男青工,感冒高烧时带病上岗,左手压着木槽前边,右手用利刃猛铲槽沟误伤左手大鱼肌,刀口长4厘米,深0.5厘米,给手局麻和清创缝合,10天后拆线,治愈。

3、一位中年女工清洗铁桶盖时,左手用力过猛,被铁盖边沿割伤左手拇指外侧,伤口长3厘米,宽0.4厘米,掀起一层皮,出血不止,给双氧水去腐,碘酒消毒后,撒三七止血粉,涂红霉素欤膏,敷油纱条,加压梱扎止血,十天治愈。

4.一中年男子劈柴,左手扶着竖起的木棍,右手将利刃劈下,用力过猛,将左手五个手指整齐砍下,紧急来院,经清创消毒,显微镜下缝合血管、肌腱、皮肤后,木板固定,口服消炎药,休息两个月后,治愈。

二、意义

手是劳动中最易受伤的,特别是左手,直接影响生活、学习、工作,加重右手负担,降低操作效率,导致患者烦躁易怒,影响大家情绪,破坏和谐团结的大好局面。所以防治手外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分析

迷迷糊糊、粗心大意、忘记危险,没戴手套是受伤的直接原因。医生清创不彻底,是加重伤情的主要原因。

四、措施

1、预防方面,当精力无法集中时,要放慢速度,慢慢干,特别是刚睡醒后,大脑昏昏沉沉,很易忙中出错。

2、常见的是右手常常伤左手,当条件允许时,左手要戴手套,可以减轻伤害,还可提醒自己,左手随时会受伤,要小心。

3、治疗主要是清除异物、坏死组织,消毒,止血,缝合血管、肌腱,特别是涂上红霉素软膏消炎,涂上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疤痕,每天换药均能治愈。

手术外科治疗总结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 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龄16~78岁, 平均46岁, 其中60岁以上12例, 70岁以上3例。2002~2005年以早期手术为主的36例 (A组) , 2006~2009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44例 (B组) 。

发病因素胆道疾病37例, 暴饮暴食16例, 酒精性8例, 原因不明19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确诊患者均采用流行病学上的统一"金标准"。80例均有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 28例伴有休克 (收缩压<80mm Hg或脉搏>120次/min) , 12例伴有呼吸困难, 6例伴有神经症状, 4例伴有出血倾向 (Cullen征, Crey-Tumer征) , 2例伴有黑便, 34例伴有黄疸, 68例血淀粉酶增高, 53例尿淀粉酶升高, 42例腹穿抽出血性腹水。38例经过彩超检查, 42例经B超检查, 28例经CT增强扫描。10例因泛发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确诊。

1.2.2 治疗方法

A组36例患者均在发病7d之内手术, 其中48h以内6例, 72h以内5例, 3~5d手术20例, 第7d手术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胰腺被膜切开减压, 胰腺松动, 清除坏死组织, 大量盐水冲洗及腹腔多管多处引流。4例患者行胰体尾切除, 2例行"三造瘘", 6例行胆道探查, "T"型管引流。B组44例患者均采取保守疗法治疗。

2 结果

A组72h之内探查的11例, 死亡4例, 3~5d手术20例, 死亡7例, 第7d时手术5例, 死亡1例。A组手术死亡率33.3% (12/36) , 治愈率66.7% (24/36) 。B组死亡6例, 保守治疗的死亡率13.6% (6/44) , 治愈率86.4% (38/44) 。本组资料表明SAP的诊断、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处理仍是临床上的难题[1]。

3 讨论

3.1 关于手术适应证的掌握

外科治疗SAP的手术适应证是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 又经过强有力的保守治疗之后才确定的。确定诊断, 要依靠临床表现, 生化确定指标, C-反应蛋白的测定, 强化CT和诊断性腹穿有血性腹水等, 综合判断而确诊。

3.2 手术时机的掌握和方式的选择

保守治疗无效, 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 而手术时机的掌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更为重要, 直接影响手术结果[2]。有一份前瞻性的随机研究确定了治疗SAP的最佳手术时机。该学者将48~72h内手术的25例病例定为A组, 将12d后晚期手术的11例定为B组, 结果发现A组的死亡是B组的3.4倍[3]。早期手术未能改善初期休克, 胰腺广泛坏死, 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的预后[4]。因此可以看出, 早期手术是危险的, 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最佳时机的选择应与SAP自身病程相适应, 避免在发病后1~7d, 尤其在入院12h内手术。

3.3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探讨

3.3.1 SAP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 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探讨近十年以来SAP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早期手术清创值不值得的利弊关系, 通过A组与B组的对比可以看出早期手术没有改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我们体会到SAP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疾病, 不同病因不同病期有不同的治疗要求。所以, 治疗方案也迥然不同。因此在记录过程中, 一定要在"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的原则指导下,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2 SAP的病理改变过程及治疗方案的基础

近年国内外对炎性介质、细胞因素等的深入研究, 已证明SAP早期由于机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感染等所致损害的侵袭, 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 表现出超强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乃至衰竭。稍后期由于急性肠黏膜损害、肠道细菌移位等导致机体继发全身感染及局部组织坏死感染, 因而将临床病理过程划分为急性反应期及残余感染期。针对上述病理改变, 对某些早期胰腺部分广泛坏死, 甚至继发严重感染的患者在积极的非手术治疗下病情仍不断加重的, 采用早期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的手术治疗经验, 以寻求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2002~2005年以早期手术为主的36例SAP (A组) 与2006~2009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44例SAP (B组) 的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A组手术死亡率33.3% (12/36) , 治愈率66.7% (24/36) 。B组死亡6例, 保守治疗的死亡率13.6% (6/44) , 治愈率86.4% (38/44) 。结论 对SAP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 直接影响手术效果。SAP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 后期针对局部感染并发症进行治疗, 可使SAP手术死亡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Dervenis C Johnson CD, Bassi C, et al.Diagnosis, objective assessment ofseverity,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Santorini consensus conference.IntJ Pancreatol, 1999, (3) :195~210.

[2]杨过粤, 负穗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现代治疗的评价[J].国外医学 (外科学分册) , 1991, 3:133~136.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 篇3

临床资料

2011年6~12月收治外科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骨折患者20例,阑尾炎10例,内痔5例,疝气10例,肠梗阻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创口感染2例,Ⅱ期愈合,发热3例(术后7天体温>38℃)经过处理均痊愈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从病人准手术至进入手术室,这一时期的护理为术前护理。⑴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⑵手术前常规准备:①健康教育,应对病人进行术前宣教和指导。②胃肠道准备: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和误吸。预防手术时污染,降低感染,减少术后腹胀及胃肠并发症。③呼吸准备:术前戒烟2周以上,有肺部感染和咳脓痰的病人术前3~5天使用抗生素,并做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痰液黏稠者应用抗生素加糜蛋白酶超声雾化。2次/日使痰液稀薄,易于排出。支气管哮喘发作病人,术前可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以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④手术区皮肤准备:包括剃除毛发,清洁皮肤。术前1天协助病人沐浴、洗头、修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一般皮肤准备以术口为中心周围15~20cm。特殊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颅脑手术前3日剪短头发,每天洗头1次(急症者除外)。术前2小时剔净头发后洗头并带清洁帽子;颜面手术以清洁为主,尽量保留眉毛。口腔内手术,术前3天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骨、关节、肌腱手术,术前3天开始准备皮肤;阴囊阴茎手术,用温水清洗手术区皮肤,術前1天备皮备皮,范围同会阴部手术,剃去阴毛。⑶特殊病人准备:营养不良体液失衡或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及老年病人等,多数属于对手术耐受力不良,情况特殊的病人,除了要常规准备工作外,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特殊准备。⑷手术日晨护理:①测量生命体征,如发热或女病人月经来潮,及时与医师联系考虑是否延期手术;②检查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骨、关节手术前,手术区皮肤用70%乙醇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更换清洁衣裤;③遵医嘱灌肠,按手术需要留置胃管、导尿管,妥善固定;④取下假牙、眼镜、发夹、手表和首饰等给予妥善保管;⑤遵医嘱术前用药;⑥病人至手术室,按手术需要将X线、CT等放射片、术中特殊用药、用物及胸带、腹带等随病人一起带入手术室;⑦病人去手术室后,按手术大小,麻醉种类,准备好床位及术后所需用物。大手术及全麻病人应集中到术后恢复室或监护病室,以便观察病情,监护和抢救。⑸急症手术准备:急症手术须争取时间,根据病情在做好必要的急救和处理的同时,尽快地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以赢得手术治疗机会。

术后护理:病人手术后返回病室至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⑴病人手术完毕返回病室后,要轻柔而平稳地帮上病床;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吸入气管。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8小时以防头痛,全麻清醒后,蛛网膜下腔麻醉6~8小时后及局麻等病人根据手术需要安置卧位。颅脑手术病人,如无休克及昏迷,取床头抬高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部手术后采用高半坐卧位,腹部手术后取低半坐卧位。休克病人应取头和躯干部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的仰卧中凹位。肥胖病人可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⑵维持呼吸循环功能: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手术创伤及麻醉可能发生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术后15~30分钟检测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小时检测1次,并做好记录。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将下颌部向前上托起,或用舌钳将舌拉出;促进排痰和肺扩张,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每小时深呼吸运动5~10次,每2小时有效咳嗽1次,协助每2~3小时翻身1次,同时叩击背部促进痰液排出。痰液黏稠病人可用超声雾化吸入0.9%的生理盐水20ml+α-糜蛋白酶5mg,2~3次/日,每次15~20分钟,使痰液稀薄易咳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时给予导管吸痰;一般老年病人术后持续低流量或中等量吸氧,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预防低血压,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及易病人坐起或站立时应缓慢,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⑶维持消化道功能:①保持留置胃管通畅减压有效。②鼓励病人翻身床上运动及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③术后3~4天仍无肠蠕动,可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及灌肠。④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⑷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①非腹部手术术后即可进食,椎管内麻醉术后6小时可进食,全麻清醒后无不适即可进食,流质-半流质-普食。②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一般术后24~48小时禁食,第3~4天肠功能恢复,肛门会排气后进少量流质,到全量流质,第5~6天开始进半流质,7~9天改为软食或普食。③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④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监测电解质,以评估水、电解质和营养代谢状况。以便及时补充。⑸增进病人舒适,术后不适应主要有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和尿潴留,如不及时处理,妨碍休息和睡眠影响康复。⑹切口护理:正确护理手术切口,有助于切口愈合和预防切口感染。⑺引流管的护理:置于空腔脏器的有胃管及导尿管。置于体腔的有胸腹腔引流管或引流条,保持通畅,固定妥当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掌握各类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拔管方法。⑻协助早期活动:早期活动有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防止压疮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优点。⑼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应根据病人社会背景、个性以及手术类型不同。

出院指导:①指导出院后饮食、日常生活及身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②需要继续治疗者,说明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以便配合治疗;③根据不同手术不同功能的恢复要求,指导病人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④告诉病人出院后可能仍存在哪些症状,遇到哪些情况应怎么样处理;⑤告之病人复诊时间,遇有哪些情况须立即返院检查。

参考文献

1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60-76.

手术外科治疗总结 篇4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76例普外科腹部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并按手术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洁悠神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抗感染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38例患者当中25例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当中甲级愈合15例,乙级愈合14例,丙级愈合9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洁悠神治疗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全面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术后感染;临床治疗

在普外科的手术当中,术后切口真菌感染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10-15%[1]。当术后感染发生后,不但会对医疗机构的技术与管理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会使患者增加身心痛苦以及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当中选取76例普外科术后感染的患者,探讨洁悠神与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寻找更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措施,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6例普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范围在4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6.5)岁。所有患者的手术类型包括:23例阑尾切除术、18例胃癌根治术、19例大肠癌根治术、16例胆总管切开术。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观察,以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验进行真菌感染的判断,实验室检查样本来自于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与粪便。判断标准包括:对血液、尿液、体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后结果为阳性;痰液以及粪便通过镜下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或培养皿当中有明显菌株。1.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8例患者采用洁悠神进行术后抗感染治疗,将感染的切口进行清洗后将洁悠神喷洒至感染区域,3次/d;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包括青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磷酸酯、头孢曲松钠等,按照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针对性应用[2]。1.3 疗效判定标准

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情况好,无任何不良反应;

乙级愈合:切口无明显感染化脓,但针眼及缝线处呈轻度感染或切口处呈红肿;

丙级治疗:切口感染及化脓情况明显。

总有效率=(甲级愈合例数+乙级愈合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比较,治疗组38例患者当中25例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当中甲级愈合15例,乙级愈合14例,丙级愈合9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感染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n=38)

甲级愈合

治疗组 对照组

乙级愈合

丙级愈合

0* 9(23.68)

100* 76.32 25(65.79)* 13(34.21)15(39.47)

14(36.84)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

注:X²=11.537,与对照组相比,*P<0.01。3 讨论 3.1 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3.1.1 患者因素

在普外科腹部的手术当中,由于肥胖患者的脂肪血容量以及血流量均比常人较低,因此在部分供血不足的位置极易发生感染[3],与此同时,由于患者脂肪组织较为丰富,导致术野的暴露与手术操作产生较大影响,使手术时间被动延长。另外,在脂肪层当中所形成的无效腔无法在术后进行有效清除,因此将会导致患者产生脂肪坏死、液化以及积液的情况出现,继而使细菌定植,最终导致感染的发生。

3.1.2 环境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或清洁人员对于工作的疏忽,导致手术室内消毒不彻底,空气当中的尘埃以及飞沫当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若落到手术器械以及敷料上,或直接落入患者切口当中将造成感染的发生。3.1.3 用具因素

在手术当中即将使用的一次性物品过期、包装破损,在检查时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非一次性物品消毒工作不彻底,患者切口周围的无菌敷料被侵湿、器械被污染、已含有危险隐患的物品继续使用,尤其是在进行胃肠道的手术当中,与肠内容物进行接触的物品或器械甚至使用至手术结束,使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3.1.4 人员因素

手术室内人员无菌意识不足,未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或执行不到位;手术前消毒不彻底、服装穿戴不规范或手术服与手套出现破损但未能及时发现。3.1.5 管理因素

在手术过程当中将门频繁开关或人员流动性较大,极易造成空气中细菌数量产生变化,另外,室内设施的摆放、窗户的密封性以及实习生带教不严格或带教过程当中未进行无菌概念的宣教,导致无菌技术达不到指定标准。3.1.6 手术因素

在手术当中,对于切口处皮肤的保护不足,导致被腹腔感染性液体或胆汁严重污染;随手术进程的发展,切口暴露在空气当中的时间过长、对损伤组织进行长时间牵拉、出血以及麻醉的时间较长,均有可能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手术时切口不对症或过长,也容易造成汗腺排出的细菌对切口造成直接污染,进而导致感染情况的发生;术中保暖措施不足,致使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氧摄入量降低,对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对胶原蛋白的沉积造成了抑制作用,进而导致伤口无法快速愈合。3.2 预防护理措施 3.2.1 加强手术技术与技巧

大多数肥胖患者的术后切口裂开几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患者皮下脂肪肥厚,导致脂肪液化后引起肺感染性裂开,因此对于肥胖患者在术后进行切口缝合时,应先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失活脂肪组织进行清除,并采用洁净干爽的敷料擦净后进行正确缝合,避免无效腔的形成以及脂肪组织液化而对切口造成不愈合或感染的情况。若患者切口已形成污染或化脓性病灶后,应先采用纱布垫对周围健康组织进行保护,进行再次缝合切口前应采用甲硝唑溶液进行冲洗,不仅能够消灭细菌,还能对切口进行一定时间内的保护作用。3.2.2 加强无菌管理

在手术当中使用的物品与器械应进行严谨的消毒与灭菌操作,避免侵入性诊疗操作造成感染的情况发生。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时,应采用高压蒸汽的方法进行灭菌操作,并对一次性物品与无菌物品进行术前细致检查,若不符合使用标准均不采用。另外,加强人员与环境方面的无菌原则执行力度,尤其在实习生的带教方面,首要加强的就是手术室内的无菌意识培养与宣教,强化无菌操作概念,打造手术室内的无菌环境。

综上所述,对于普外科腹部手术感染的临床治疗来说,需要从手术前开始进行预防、加强手术技术与手术室管理,在术后的临床治疗当中,对患者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参照临床表现采用对症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此降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论文外科手术 篇5

手术前的自动控制镇痛泵的控制是以消耗手术后的整体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镇痛问题,合理的控制整体的循环系统,实现有效化的自动控制镇痛护理管理,加深综合性的呼吸监控、循环控制护理,

实现合理的综合性呼吸频率和幅度控制,逐步加深综合性的呼吸抑制控制,防止出现低氧血症,定时加强血氧的饱和度,按照医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血压控制,监控其脉搏、体温、呼吸等问题,指导PCA的系统控制结束。

由于会造成紧张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睡眠问题,按照患者的整体镇痛问题防止出现疼痛问题,从而有效加深综合性的镇痛效果。

观察患者的综合性的镇痛泵导管的整体畅通问题,防止出现一定的皮肤红肿问题,逐步改善患者的整体导管的控制,防止出现扭曲,影响药物的整体输入,防止出现镇痛效果。

由于麻醉或镇痛药物的控制造成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问题,影响患者的整体呼吸衰竭问题,PCA的阵痛造成呼吸的抑制比率逐渐降低,造成整体危害逐渐增加,呼吸运动、口唇颜色和整体临床表现进行合理的控制,

手术后需要合理的进行吸氧控制,加强综合性的临床护理状况控制,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的整体神智状态,改善患者的整体表情变化情况。

患者一旦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或呼吸减慢等问题,需要合理的控制整体患者的•综合性临床性状况,加强氧量的给予,停止综合性的镇痛泵,及时汇报患者,完成相关的处理过程控制,采用镇痛药物完善综合性的呼吸观察控制,防止出现综合性的观察管理。

2.临床外科的其他的相关护理过程

在手术中,需要合理的控制血量,逐步改善综合性的血容量控制,防止出现低血压问题。

术后的护理需要合理的观察血压变化问题,改善整体的记录过程,防止出现血压的降低,快速地输液控制速度,实现有效化的血压下降,造成低血压的20%降低,采用合理的镇痛药控制,逐步完成充分的血容量控制。

恶心呕吐问题的临床医学护理过程控制,是采用术后的镇痛药物控制,减少患者的整体胃肠道反映问题控制,以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患者在主观上会出现一系列的相关心理影响,会出现烦躁、恐惧等问题的心理控制,距离的呕吐会增加腹部压力,防止引起上口的初学问题,造成疼痛控制,影响患者的整体食欲。

患者一旦出现强烈的呕吐现象,应该及时告诉汇报医生,完善整体的协助护理,加强患者的综合性呼吸状态控制。

尿潴留需要合理的对镇痛药进行中枢的神经系统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反射作用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腹肌收缩管理,改善患者的综合性生理干扰控制,加深综合性的个体差异管理,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因素的影响,防止出现PCA患者的整体尿滞留问题。

在术前需要合理的在控制患者的整体大小便,防止出现一些列的膀胱按摩方法控制管理,采用合理的留置导尿控制。

拔管钱需要合理的综合性•功能锻炼,需要合理的`综合性尿道管理后进行排尿,做好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综合性的负担问题,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术后排尿时间控制管理,改善患者的综合性尿管滞留时间,实现有效化的综合体优化控制。

肛门的排气时间控制采用合理的综合性胃蠕动抑制控制过程,改善PCA镇痛的整体效果,实现合理的病人术后活动管理,加深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情况分析,实现有效化的术后1过度,加强患者的整体创下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整体地位变化,保护胃肠患者的综合性恢复能力控制,防止出现一些列的腹部控制问题。

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防止出现瘙痒问题,逐步采用麻醉药的组织释放完善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皮肤清洁护理。

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合理的控制,逐步缓解患者的整体皮肤状况,病情严重的问题需要合理的降低或停止PCA。

对于PCEA的综合性护理主要是对于防止托管问题的护理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镇痛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护理人员需要和医生进行合理的沟通,保证三通的效果,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治疗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药业渗透静脉炎控制。

3.结语

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篇6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诊断方法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甲状腺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疾病,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甲状腺肿瘤病变对全身组织造成巨大影响[1,2,3,4],如出现甲亢等[5,6,7,8]。掌握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有利于其诊断。早发现、准确诊断能有效指导医生制定最佳手术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解除异常激素水平对身体的损害。本文主要综述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治疗情况。

1 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点

甲状腺肿瘤多发于女性,可占67.3%[9,10,11,12]。发病年龄多集中在16~54岁。经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等相关,且与碘摄入正相关。甲状腺肿瘤可分为3个等级[13,14,15],Ⅰ级:从体表外部特征无法观察到病变,专业人员可触及病变;Ⅱ级:从体表外部特征即可观察到病变,肿大的甲状腺未超过胸锁乳突肌;Ⅲ级:肿大的甲状腺超过胸锁乳突肌。

2 甲状腺肿瘤诊断方法

2.1 高频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能较为直观地观测甲状腺外部特征、内部结构,利于医生判断其良恶性,并判定恶性肿瘤是否发生淋巴转移及转移程度。恶性肿瘤的超声检查特点为外部边界不整齐,内部存在微钙化。高频超声检查对患者身体无损害,且价格便宜,可用于甲状腺肿瘤筛查或初步诊断。

2.2 放射性核素检查

为甲状腺肿瘤常用诊断手段之一。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与储存远高于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放射性核素注入体内后可靶向聚集于甲状腺,对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不造成损害。由于碘元素的募集作用以及检测的信号差异,甲状腺结节可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统计学研究表明,冷结节多为恶性肿瘤。但放射性核素检查为非特异性,需进行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2.3 甲状腺穿刺活体检查

穿刺活体检查是甲状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可确诊良恶性肿瘤。该方法为有创诊断,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不推荐为筛查手段。患者可先采取超声诊断,存在恶性病变可能者再行穿刺活体检查诊断。甲状腺穿刺活体检查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且其诊断准确率受肿瘤位置、体积等影响,常存在假阴性,影响其推广。

2.4 CT检查

断层扫描是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手段之一。CT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位置、体积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正确引导手术部位及范围。CT检查虽对身体有一定损害,但价格较低,诊断准确率较高,应用较普遍,可与其他方法互补使用,增加诊断准确率。

3 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

甲状腺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常规手术方案有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近年来,恶性甲状腺肿瘤不倾向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因为甲状腺全切除术虽能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但明显影响机体内激素水平,严重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单侧恶性甲状腺肿瘤可采取一侧腺叶切除术,小于2cm的原发性甲状腺肿瘤切除患侧腺叶及峡部即可,超过3.5cm的滤泡状甲状腺肿瘤、嗜酸细胞肿瘤最好采取全切除术治疗。如今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腔镜治疗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其治疗效果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差别;腔镜治疗甲状腺肿瘤越来越受大众青睐。

4 小结

手术外科治疗总结 篇7

【关键词】食管癌;老年;手术;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95-01

食管癌是一种由于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恶性病变。长期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均有可能诱发食管癌。其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上皮不典型增生阶段、原位癌阶段和浸润癌阶段。其中上皮不典型增生是其重要癌前病变,从增生开始到癌变一般需若干年,因此早期发现食管鳞状上皮异常增生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治疗可完全治愈[1]。但一般患者发现癌变时期较晚,这给手术带来困难,尤其是老年食管癌患者由于其自身年龄、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制约,其在术中并发症偏高,风险性极大。为提高老年食管癌手术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我院选取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进行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31例,术前行钡餐及胃镜活检确诊食道癌,并认真进行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后于全麻下行食管癌手术,同时针对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时分析并处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7.8±5.3)岁;鳞癌19例,腺癌10例,其他2例;食管上段癌5例,中段癌16例,下段癌10例;病变长度小于3cm共9例,3至5cm共17例,大于5cm共5例;浸润深度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4例,Ⅵ期4例。24例患者合并患有其它疾病,占77.42%,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0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8例、心脏病6例、肺气肿4例、贫血3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冠心病2例,此中有14例患者患有以上两种及以上疾病。

1.2方法术前行常规检查,并经钡餐及胃镜活检确诊食道癌,认真进行术前准备,针对患有不同合并症的患者给予针对治疗,例如患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需戒烟,并使用化痰止咳药物及抗生素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先进行降压治疗,待其血压下降并基本维持稳定,达可耐受手术标准;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等。在风险评估后于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术。在颈、腹、胸三处开口,于左胸作切口进入,探查肿瘤大小及活动度后,切开膈肌,扩大膈肌切口,分离食管,使其上达胸顶,下至食管裂孔,清洁淋巴结,完成止血后处理胸导管,随后开腹进行胃部分离,注意不要过度牵拉,胃分离后开左颈部切口,调整食管位置,将胃提至颈部,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吻合部位,行食管胃端侧吻合包埋缝缩术[2]。吻合完毕后,更换吸引器头,去纱垫,吸净胸腔内积血和冲洗液。认真检查,确认无出血及胸导管无破裂等,分层缝合胸壁切口。

2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40至36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80.5±42.7)min;术中出血量为230至680mL,平均出血量为(300.6±76.9)mL;术中输血量为0至240OmL,平均输血量为(400.2±67.8)mL。其中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占38.71%,其中7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占并发症人数的58.33%(7/12),包括5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衰竭;心血管并发症3例,占并发症人数的23.08%,包括心律失常、心衰和心搏骤停各1例;吻合口瘘2例,占并发症人数的16.67%,包括胸内瘘及颈部瘘各1例。其中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9.68%,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2例及心搏骤停1例。

3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恶性疾病,可能由于男性患者吸烟、饮食习惯不良等问题,多见于男性患者。其手术风险极大,尤其由于老年自身身体机能的衰退,常见术前合并症,主要有呼吸系统、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疾病,以上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加大了手术的风险性,虽然近年来手术的成功率有所提升,但患者及其家属仍需承担较大的风险,给其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由于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大大增加,其中心肺系统并发症最为多见,因此术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评估及准备,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其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具体应对措施。具体为首先需充分了解患者详细的生活习惯,患病史及其基本病情,对患有术前合并症的患者要在术前进行控制治疗,如患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需戒烟,并使用化痰止咳药物,协助患者進行排痰,并使用抗生素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先进行降压治疗,给予心肌营养,保持电解质平衡,待其血压下降及心率基本维持稳定;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等。在手术过程中要谨慎操作,密切观察患者术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心肺功能损害降至最低[3]。术后要充分排痰、止痛,并给予葡萄糖和抗生素,预防感染。综上,由于患食管癌中老年人群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在术前必须充分准备及评估,术中及术后需密切关注手术情况及防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以此进一步提高老年食管癌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庄聪文.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脏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35-3536.

[2]陈俊强.N0期食管鳞癌术后预防性放疗价值探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4):261.

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8

手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通过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心理及环境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和病情等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2、健康指导 在手术前向病人作健康指导,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其了解有关疾病和手术的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讲述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麻醉方式及有关术中、术后的不适和处理方法。

2)介绍术前各种辅助检查方法、意义、特殊检查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3)讲述病人饮食管理、戒烟及保持口腔卫生的意义,解释备皮、配血、肠道准备、洗胃、插导尿管的重要性或作用。4)指导病人学习有关技能 ①手术体位的适应性练习;②训练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③练习卧床排尿排便;④指导床上翻身及下床活动的方法。5)介绍术前用药的作用及注意事项。6)描述手术室的有关环境及规则。.

3、纠正营养不良及代谢失调 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②贫血者适量输血;③低蛋白血症者,根据疾病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静脉高价营养。一般手术病人术前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值应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4、保证睡眠和休息 应保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如病人失眠,可遵医嘱应用安眠镇静剂。

5、保证重要器官功能 特别是患有心、肺、肝、肾疾病者以及老年人,甚至合并有器官功能不全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6、术前常规准备

1)胃肠道准备 ①一般病人手术前12h禁食,4-6h禁饮水;②胃肠道手术前1-2日进流质饮食,择期手术行椎管内麻醉或全麻者,术前1日晚通便灌肠;③结肠或直肠手术,术前3日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甲硝唑、新霉素),并作清洁灌肠等。2)呼吸道准备 吸烟者术前1~2周应禁止吸烟;对痰液粘稠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病人作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排痰练习。3)配血 大手术常在术前测定血型,并作血型交叉试验,备足术中用血。

4)药物过敏试验根据麻醉及病情,术前l日作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过敏实验。

5)手术区皮肤准备(备皮)术前1日为病人手术区备皮,方法是去除手术区毛发和污垢,是皮肤无菌准备的重要措施。备皮范围 各种手术均有规定的剃毛及清洁的范围,原则上应超出切口范围四周各20cm以上,一般不剃除眉毛。

6)术日晨护理 ①夜班护士要检查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是否齐全,注意病人精神状态,测T、P、R、BP,如有感冒、月经来潮或不明原因的发热等,应及时与主管医师联系,延期手术;②给病人更换清洁衣裤、女病人取下发夹,如有活动假牙亦应取下,贵重物品交家属或护士长保管;③根据不同手术需要,按时灌肠,插胃管、导尿管,并给术前用药;④临去手术室前,嘱病人排尿,如已用过镇静剂,应防跌伤。向手术室人员介绍病人,并点交病历、X线片及手术所需其他物品;⑤病人去手术室后,按手术大小、麻醉方法,准备好床单位、输液架、氧气筒及其他必需的专科用物。

(5)急诊手术前准备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心理护理。争取时间,作好手术前必要的辅助检查。嘱病人禁食、禁饮,输液应用抗生素,备皮、备血、药物过敏试验,术前用药等。在可能情况下,向病人家属简要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术后护理措施

(1)术后床单位的准备及病人的搬移 应根据病情确定;①一般中小手术的病人可送回病房;全麻病人或大手术病人应送重症监护病房;②搬运病人要平稳,保护手术部位、输液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等。

(2)病情观察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 对施行大手术、全麻病人及危重病人,应每15~30min测量一次T、P、R、BP以及瞳孔、神志等,待病情稳定后可改2—4h测量一次或按医嘱;②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脱落等,应及时处理;③不同类型的引流管的观察,须注意引流量和性质的变化等。(3)术后卧位 根据手术部位、麻醉方式而定。①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②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8h,硬脊膜外麻醉病人应平卧4~6h.③麻醉解除血压平稳后,颈、胸腹部手术病人一般可取半卧位,有利血液循环,并增加肺潮气量,减轻腹部张力使病人舒适。④颅脑手术后,病人可取头高斜坡卧位,即抬高床头15~30cm,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⑤骨科手术后应平卧于硬板床。

(4)饮食和输液 ①非胃肠道手术 局麻或小手术后,其饮食不必限制,椎管内麻醉病人术后如无恶心、呕吐,4~6h后可饮水或少量流质,以后可给半流质或普食;全麻术后,宜在次日进食。②胃肠道手术.一般在术后2-3日内禁食,待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以至普食。③输液 在术后禁食或饮食不足期间,需静脉补液。对贫血、营养不良的病人可适量输血或血浆等。长期禁食或不能进食者,可给全胃肠外营养或管饲饮食。

(5)活动与起床 早期活动可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增加肺通气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减轻腹胀或便秘;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解除尿潴留。早期活动形式视病情而定:①卧床活动 麻醉解除后的病人,可在床上进行深呼吸运动,有效的咳痰练习,翻身及四肢屈伸活动等。②离床活动 手术后次日若无禁忌,协助病人半卧位或床边坐,随后可沿床边走,观察病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③病重或衰弱者(如休克、内出血、严重感染、开胸术后、颅脑术后等)以及某些手术要求限制活动者(如断肢再植、脊柱手术、肝或肾损伤术后、疝修补术后等),不宜过早离床活动。

(6)伤口的护理

(7)基础护理 要求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

(8)手术后不适的护理

1)伤口疼痛 主要发生在术后l-2日内,术后当日伤口疼痛最明显,以后逐渐减轻。护理措施:①解释伤口疼痛的规律,取得病人配合;②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降低机体对疼痛的感受性如听音乐,与人交谈等;③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如地西泮(安定)、布桂嗪(强痛定)、哌替啶等药物。

2)恶心呕吐 常见的原因是麻醉反应,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恢复。护理措施:①可行针灸治疗或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镇静药物及解痉药物;②若持续不止,应查明原因,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胃扩张、胃肠道梗阻等。并注意病人的体位,防止呕吐误吸。

3)腹胀 腹部手术后因胃肠蠕动抑制,使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引起。一般手术后24~48h,肠蠕动逐渐恢复,腹胀可减轻。护理措施:①胃肠减压,肛管排气;②协助病人多翻身,下床活动;③腹部热敷及新斯的明肌注等。4)尿潴留 尿潴留多发生在腰麻以及盆腔、肛门、会阴部手术后。护理措施:①采用诱导排尿法,变换体位,下腹部热敷或按摩等;②遵医嘱采用针灸、电兴奋治疗,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③在无菌操作下导尿。

(9)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内出血 常发生在术后1~2日内,特别是术后数小时内。护理措施:①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手术切口及引流液性质的情况,如有明显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师;②给病人平卧位、吸氧,遵医嘱输液、输血,使用止血药物等;③积极做好再次手术止血准备。

2)肺部感染 常发生在胸部、腹部大手术后。护理措施:①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病情许可尽早下床活动;②保持室内正常温度、湿度,维持每日液体摄入量;③痰液粘稠可雾化吸入;④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

3)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常发生在术后3~5日。感染初起时有局部红肿、压痛或体温升高等表现。护理措施:①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情况,保持其清洁干燥;②局部理疗,必要时拆除缝线引流,加强换药;③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4)切口裂开 见于年老体弱、营养不佳的腹部手术后1周左右的病人。护理措施:①安慰病人情绪;②部分裂开,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并以腹带加压包扎;③切口全层裂开,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加腹带包扎,与医师联系立即送往手术室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1.按无菌技术将引流管接无菌负压引流瓶(袋),用别针固定于床旁,防止移位脱落。重新缝合。凡肠管脱出切口外时;应妥善保护,切不可将其回纳 2.术后1~2天内特别是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色、性质和量。色浓,含血色素成分多;量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色淡、量多、提示有脑脊液漏(腰椎术后)。术后24小时量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 多因术后长期卧床,一般不超过500ml,如引流液过多,要警惕有无潜在失血性休克,同时下肢静脉多次输注、高渗液体和刺激性物等引起。护理措施;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①停止在有炎症的静脉输液;②抬高肢体、制动;③局部硫酸镁 3.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搬动患者或翻身时,注意保护引湿热敷,配合理疗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④禁忌局部按摩,以防流管,防止受压、扭曲、打折,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漏气或导管脱出。血栓脱落。

4.负压吸引瓶(或引流袋)应保持负压状态;腰椎术后引流,(10)康复指导 即出院指导,其内容因人而异。疑有脑脊液漏者,应将负压改为正压引流。

5.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1)外科疾病康复指导 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护理、自我保健,6.严格无菌操作:倾倒引流液前,先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逆行感染,接口处消毒后方再倾倒。避免发病的诱发因素,巩固治疗效果。

7.各班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关节臵换术后,必要时前2 2)心理保健知识指导针对病人心态,指导病人提高心理适小时按每小时记录,1小时引流量≥(200~300)m1,及时报告医生处臵。24小时总结一次引流量,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应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8.引流管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除。如引流量较多,可根 3)饮食卫生知识指导 根据疾病性质及手术的具体情况,据情况适当延长1~2天。9.拔管指征: 教育病人遵守有关要求或医护方案。(1)时间:48~72小时; 4)量:合理用药知识指导按照医师出院给药医嘱,教给病人(2)24小时不超过 50 ml;(3)色:引流液呈黄色。合理用药。5)术后功能恢复及活动指导 指导病人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循序渐进开展有关功能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6)复诊的要求和时间等。

静脉置管的护理

1.大静脉输液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以防感染。2.注意穿刺点的保护。

(1)病原微生物入侵输液导管造成感染是多环节的,输液装臵或液体、药物的污染均可导致细菌入侵导管而造成感染。但对导管污染而言,细菌入侵最常见的途径是皮肤穿刺点。

(2)每日对导管穿刺点进行检查,查看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及脓性分泌物。出现红肿渗液时,每日给予清洁消毒,使用碘伏消毒,必要时更换穿刺部位。

3.穿刺部位的无菌贴膜每3-7日更换1次,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如覆盖的是无菌纱布应每日以碘伏、酒精消毒,消毒范围即穿刺点周围6~8 cm的皮肤,更换敷料。

4.保持导管接口与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衔接紧密,每24小时更换无菌输液装臵一次,更换时用碘伏严格消毒局部。

5.输液时应加强巡视,输液瓶内液体不能走空,更换导管时应防止空气进入,引起空气栓塞。

6.每日输液结束后,用0.2%~1%的肝素盐水5~10 ml冲洗导管并封管。

7.观察患者的体温,如患者有发热、寒战等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导管。

8.为防止血液在导管内凝聚导致堵管,应避免从导管输血或抽血,输液结束后,用盐水冲洗导管并封管。

9.拔除静脉导管后,需在穿刺处按压五分钟,并用无菌剪刀剪静脉导管头端1cm样本作细菌培养。

持续闭式灌洗术的护理

1.保持冲洗管与引流管通畅

(1)术后24小时内渗血较多,冲洗速度应较快,每分钟维持100滴左右,并每隔1~2小时快滴30秒,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如血凝块较多,应直线冲洗15~30分钟,然后再恢复至原滴数;次日根据冲洗液的量调整滴数。

(2)冲洗管滴数与引流管排出滴数应保持基本一致,单位时间内入量与出量基本平衡,如冲洗管滴数大于引流管滴数,或单位时间内入量大于出量,应怀疑引流管不畅,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3)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液、潮湿,患者切口有无胀痛等,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4)妥善固定引流管,搬动患肢及翻身时,注意保护冲洗管和引流管,防止管道受压、弯曲、打折或脱出。

2.每班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等,并做好记录,列入交班内容,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记录。

3.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瓶瓶口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倾倒引流液时,应先夹闭滴入管,同时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用无菌纱布将引流管末端包好,再倾倒引流液,引流液倾倒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瓶至干净,然后接上引流管继续灌洗;引流瓶每周至少更换两次。

4.灌洗的速度以医嘱为准,可根据引流液的性状,酌情调整滴速。5.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庆大霉素16万单位壶入至冲洗管中,每日1~2次,壶入药液后应调慢冲洗速度,15~30分钟后再恢复至原来的冲洗速度;或者是将庆大霉素直接加入冲洗液中,注意加药冲洗液与未加药冲洗液应交替冲洗,并且加药冲洗液冲洗速度应慢,未加药时应快。

6.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功能;每日可做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

7.拔管指征

(1)灌洗持续时问:一般1~2周;(2)引流液:清澈透亮;

(3)局部情况:敷料清洁干燥、切口无红肿热痛;(4)全身情况:体温正常、血象不高。

3.拔管后应密切观察切口及体温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脊柱结核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脊柱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脊柱结核病人病程发展缓慢,局部疼痛在夜间加重,病人对疾病和手术知识缺乏,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对自体骨移植有恐惧感。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对病人及家属给予耐心的解释和说明,尽量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鼓励其说出袭击的心理感受,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让他们与正接受同种手术治疗或已治愈的病例相互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加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术前心态。2.制动

(1)卧床休息,术前2~3周卧硬板床。

(2)颈椎结核患者可戴颈托固定,肩部垫软垫抬高,保持颈部后伸、头低位,此体位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疼痛,而且也可减少截瘫的发生。

3.加强营养,给予营养指导

合理安排饮食,鼓励病人进食足够热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氨基酸,脂肪乳等药物,以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和修复愈合能力。4.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护理

(1)按医嘱给予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2)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时;强调异烟肼和利福平应空腹时口服,同时服用利福平后尿液会变红,请不必担心。

(3)注意观察链霉素引起的毒副反应,如耳鸣、耳聋、口周发麻、头晕等,一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停药并对症处理。

5.术前训练

包括训练床上大小便、进食、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肌肉和关节功能锻炼、轴向翻身及预防褥疮的方法。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督促病人洗澡更衣,剪指(趾)甲,理发,备皮检查皮肤有无毛囊炎、疖、划伤等。

2、物品准备:浴巾(翻身用)、尿壶、腹带、腰背部支具。

3、术前给予充分的肠道准备,防止或减轻术后腹胀,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1)饮食的控制:术前三日开始进半流食(如:面条、米粥、蛋羹),共两天;术前一日改流食(如:稀粥、鸡蛋汤、肉汤、鱼汤、藕粉),4~5餐/日,量约300~500 ml,以减少粪便。(2)术前一日开始静脉补液。

(3)术前一日13:00左右开始口服缓泻剂(甘露醇250 ml+开水250 m1),约2~3小时后患者开始腹泻。服缓泻剂后,嘱患者多饮水,≥2 500 m1。

(4)灌肠:术前晚19:00左右灌肠,灌肠前先嘱病人排便,共灌肠两次。灌肠液:生理盐水,800~1000 m1,温度38-41℃;,肛管插入7-10cm,灌肠液面距床面约40-60cm。

(5)灌肠时协助病人左侧卧位,中途有腹胀或便急时,轻者嘱病人做深呼吸,重者停止灌肠。灌肠完毕不宜立即排便,保留10~15分钟,灌肠途中如出现剧烈腹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对心脏病人及老年人,灌肠时压力要低,速度要慢,并注意病情变化,以防发生意外。

4、术前遵医嘱完成交叉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5、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水,防止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人性肺炎,窒息或意外。

6、术前晚根据病人情况,可应用镇静剂,减轻病人的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

7、术日早晨测量血压、脉搏及体温。

8、术日遵医嘱肌注术前针。

9、嘱患者取下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摘下首饰,交家属保存。术后护理

1.床单位的准备:铺麻醉床,备氧气、心电监护仪、输液架、输液卡、吸氧管。根椐麻醉的种类准备负压吸引器,急救药品。各种仪器准备调试至正常运转后备用。

2.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每30~60分钟测量一次,连续监测12小时,并详细记录。每小时观察尿量、尿色,警惕低血容量的发生,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及体温变化。

4.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术后72小时内每15~30分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及时记录。

5.体位护理:术后先平卧2~4小时,然后每2小时轴向翻身一次,防止脊柱扭曲,腹部侧前方切口尽量选择健侧卧位。6.胃肠道护理:由于术中牵拉胃肠道,病人术后12~24小时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一般术后48~72小时逐渐恢复,待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易消化流食,禁饮牛奶、豆浆及含糖量高的食物,避免导致或加重腹胀。4天后进半流食,一周后进普食。

7.每日清洁尿道口,每周一、三、五更换尿袋,术后第一天生命体征平稳,可夹闭尿管、每2~3小时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为早日拔除尿管做准备。

8.腹胀时可用肛管排气或甘油灌肠剂灌肠。

肠梗阻护理常规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及手术前后护理常规执行。

2、术前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保持通畅,观察引流物的性质、量和颜色,并准确记录。

3、注意观察有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症状,按医嘱输入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术后24小时,病人一般情况好,鼓励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并发肠粘连和坠积性肺炎。

5、肠蠕动恢复可停止胃肠减压,开始进流质量逐渐增加,并观察进食后的反应。

6、放臵腹腔引流管者,保持通畅,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量、色及气味,记24小时引流量。

7、行肠切除吻合术者,进食后应密切观察术后有无突然绞痛,如有此症状,应考虑吻合口渗漏或裂开,如有腹痛、腹胀,出现肠型,考虑再次梗阻,立即通知医生,同时禁食,给予胃肠减压。

8、术后两周后,避免腹泻和灌肠,以免影响吻合口愈合。

急性阑尾炎护理常规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病人取半卧位,给流质或禁食,静脉补液,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期间禁止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2)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复查血象。

3、手术治疗的护理。

1、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观察生命体征,每一小时测量血压、脉搏一次,连续测量三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

3、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小时,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臵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4、饮食: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一天流质,第二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3~4天可进普食。

5、术后3~5天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如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

6、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7、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8、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腹外疝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术前护理(1)向病人讲解腹外疝的病因和防治知识。(2)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除了紧急手术以后,术前对患者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均应做出处理,待症状控制后方可施行手术。否则易复发。(3)备皮 严格的备皮是防止感染、避免疝复发的重要措施。嘱患者洗澡,对会阴部及阴囊部皮肤的准备更要仔细,防止剃伤皮肤,如有皮肤破损暂停手术。

(4)手术前应嘱患者排尿,使膀胱排空,以免手术时误伤膀胱。术前灌肠,以预防术后发生便秘。

(5)嵌顿性或绞窄性疝准备 手术前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者,应及时纠正,病情严重者需备血,如腹胀、呕吐明显者需胃肠减压,抽出消化道内积气和液体,以减轻腹胀并防止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

3、术后护理(1)术后取仰卧位,在膝下垫一小枕,使髋关节微屈,以缓解缝合的张力,利于愈合,并能减轻切口疼痛。

(2)预防血肿,术后宜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腹股沟手术后可用沙袋压迫,以防止发生阴囊血肿。

(3)预防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敷料脱落或污染。(4)防止腹压增高,术后注意保暖,以防止受凉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术后1-2日可在床上活动,但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5)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预防和治疗腹压增高的各种疾病。

胆道疾病护理常规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执行。

2、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2)观察腹部体征及腹痛。(3)记录24小时出入量。(4)饮食上以低脂、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宜,肝功能较好者可以给高含蛋白饮食。病重者暂禁食,补液,取半卧位,做好口腔护理。(5)高热病人用物理降温,胆绞痛者遵医嘱给予痉挛、止痛药。

3、手术治疗的护理

(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观察黄疸情况和尿量。

(2)饮食: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后依次进流质、半流质,5-7天后低脂普食。禁食期间要补液,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的愈合。(3)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注意观察腹腔引流量。

4、T管引流护理(1)妥善固定

(2)保持T管引流通畅,防止泥沙样结石,蛔虫堵塞和导管扭曲。(3)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橡皮管和引流瓶。(4)观察记录胆汁量及性状。

(5)观察全身情况,如有胆汁渗漏,应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6)T管造影,观察有无残余结石。

(7)拔管:T管放臵2周,经T型管造影证明胆总管通畅,拔管前试行夹管1-2天,夹管时观察有无腹痛、发热、黄疸出现,如无异常,开放引流管排出胆汁后拔管。并继续观察有无上述症状。

胸外科常规护理

[术前准备]

1.按普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3.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准备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4.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清醒拔除口插管回病房后,给予半卧位或45°卧位。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监护记录。

4.呼吸道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应加强雾化,坐起拍背,刺激隆突,鼓励咳痰,必要 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根据病情,给予鼻导 管供氧或面罩供氧。

5.严密观察气管位臵,如发生突然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医生。6.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7.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禁食期间加强口腔 护理。

8.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早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 丰富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同时应注意多进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9.鼓励患者做术侧肩关节及手臂的抬举运动,拔除胸管后应早期下床活动。【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2.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室内空气调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粗纤维饮食,必要时给予缓泻药;食管术后患者,餐后应半卧 30min,防止食物返流。

4.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5.门诊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支气管扩张咯血护理

[病情观察]

1、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的变化,必要时留痰标本送验。

2、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感染与咯血。

3、观察体温变化。

4、观察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5、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对症护理]

1、根据病情,合理给氧。

2、体位引流

(1)根据不同部位的病变作体位引流。

(2)引流时间每次15min,鼓励患者咳嗽。引流完毕后给予漱口。

(3)每日1-2次(清晨、入睡前)作体位引流,记录引流出的痰量及性质。(4)引流应在饭前进行,应协助拍背。

3、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每日2次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4、咯血患者按咯血护理常规

(1)给予精神安慰,鼓励患者将血轻轻咯出。(2)给予温凉,易消化半流质,大咯血时禁食。(3)密切观察止血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4)密切观察咯血颜色和量,并记录。

(5)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6)大咯血患者给予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7)准备好抢救物品和吸引器。(8)必要时正确记录特护单。

(9)密切观察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

(10)保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刺激。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位整洁。[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2、口腔护理晨起、睡前、进食后漱口或刷牙等,减少细菌下延至呼吸道引起感染。

3、适当休息适当下床活动,以利痰液引流。[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注意口腔清洁,勤漱口、多刷牙,定期更换牙刷。

3、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4、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引流排痰。

5、定期做痰细菌培养,尽早对症用药。

自发性气胸护理

[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2、根据病情准备胸腔穿刺述、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物,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理。

3、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及面色变化。

4、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对症处理]

1、尽量避免咳嗽,必要时给止咳剂

2、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通便措施。

3、胸痛剧烈患者,可给予相应的止痛剂。

4、胸腔闭式引流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一般护理]

1、给予高蛋白,适量进粗纤维饮食。

2、半卧位,给予吸氧,氧流量一般在3L/min以上。

3、卧床休息。[健康指导]

1、饮食护理,多进高蛋白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

2、气胸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抬、举重物,避免屏气。

3、保持大便通畅,2d以上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措施。

4、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化疗护理常规

1、按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治疗前向患者做好有关治疗的宣教和解释工作。应该施以精神开导,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紧张、恐惧、消极的精神状态,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因化疗反应致体虚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生活护理,以满足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尽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控制探视人员,省语言,少思虑,避风寒,注意保暖。

4、观察病情,有无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神疲乏力、出血、脱发等反应。如有出现,应做好相应护理及必要的记录,严重者应立即报告医师。

5、采用静脉给药治疗时应注意:

1)、药液配制要新鲜,剂量、浓度及使用方法要准确无误,避光、以免影响药效。2)、保护血管以备长期用药,注射部位每次更换;计划使用。操作时应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穿刺,待成功后再用药。操作要稳、准、轻、快。事先做好穿刺局部的准备(按摩、保暖等),力求穿刺成功。

3)、药液滴注出现外渗及外漏时应立即停止注入,重新穿刺。并作局部封闭,以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促进吸收并防止感染。

4)、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避免患处受压,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用50%硫酸镁湿敷。

6、并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严格按水化、解毒、排毒三步护理程序给药,并应注意时间及剂量准确性。

7、并发口腔炎及口腔溃疡者,应做好口腔护理。

8、重视饮食调护,治疗期间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应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保证营养;治疗间歇阶段则宜多给具有补血、养血、补气作用的食品,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9、加强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抑郁、颓丧等心理,耐心做好治疗解释工作。如有脱发者,可戴发套,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以组织患者散步及娱乐活动,尽量使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肺切除后护理常规

1、按胸外科护理常规。

2、卧位:麻醉清醒后,P、BP平稳,平卧六小时后改半卧位。

3、饮食:禁食六小时后进流质,以后如情况稳定可进半流质、软食,禁食时间内做好口腔护理。

4、给氧:肺叶切除者常规给氧,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用氧,每分钟3-5L。

5、测血压脉搏、呼吸每15分钟一次×8次,每30分钟一次×8次,每1小时一次至次日晨。术后第一天每4小时一次×6次。如有血压波动或心率不齐,应适当延长测量时间,以后T、P、R测量按常规每日四次。

6、保持引流管通畅

(1)正确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液色、质、量,超过单位时间应流量(100ml/小时,连续3小时)应告知医师。(2)观察胸膜腔负压情况。(3)观察肺漏气情况。

7、注意创口渗血,敷料潮湿及时更换。

8、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超声雾化,帮助病人扣背,鼓励及协助病人作有效咳嗽、排痰或其他必要处理。

9、全肺切除术后

①胸腔引流管用血管钳钳闭,应注意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或气管向健侧移位等情况,观察心脏的位臵,如证实胸膜压力增大,有大积液、积气,应行胸膜穿刺或开放胸引流管排出积液和积气,开放时禁止咳嗽。

②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复查血气,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有气急,心率增快,呼吸困难,三凹症状,呼吸衰竭表现,应紧急行气管切开。③中心静脉压监测,术后经常测定,以利于确定输血,补液的速度及量,使中心静脉压维持(6-12cmH2o)。

④观察支气管胸膜篓的早期症状,支扩病人在术后,如体温升高,体位性咳嗽,咳出咖啡色痰等,应及时通报医生。

10、术后12小时未解尿者如有尿潴留,可用物理刺激、针灸,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无效时可行导尿术。

11、经常观察病人面色、表情,倾听病人主诉,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术后发热、胃纳差、痰血等一些常见情况,应对病人作适当解释,并鼓励多进食。

13、术后按医嘱补液,全肺切除或心脏有疾患者,注意输液滴速,一般情况每分钟不超过40滴。

14、病人血压稳定后除鼓励和协助术侧手臂、肩关节活动外,如病情稳定,肺叶切除术后二天,全肺切除术后七天可下床活动,心功能差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胸外科常规护理

[术前准备]

1.按普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3.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准备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4.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清醒拔除口插管回病房后,给予半卧位或45°卧位。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监护记录。

4.呼吸道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应加强雾化,坐起拍背,刺激隆突,鼓励咳痰,必要 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根据病情,给予鼻导 管供氧或面罩供氧。

5.严密观察气管位臵,如发生突然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医生。6.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7.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禁食期间加强口腔 护理。

8.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早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 丰富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同时应注意多进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9.鼓励患者做术侧肩关节及手臂的抬举运动,拔除胸管后应早期下床活动。【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2.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室内空气调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粗纤维饮食,必要时给予缓泻药;食管术后患者,餐后应半卧 30min,防止食物返流。

4.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5.门诊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建立床头翻身卡。

2、做好生活、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每15-30分钟至1小时巡视一次。

5、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器械、仪器,并保证正常使用。

6、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烦躁和忧虑情绪。

7、在病人入院后8小时内制定好护理计划,并做好各项记录。

8、根据病情和医嘱,及时给用氧。

9、按医嘱给予病人合理饮食。

昏迷护理常规

1、烦躁不安者加床挡防止坠床。

2、禁食,必要时鼻饲,给予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药剂、药丸需碾碎给予。

3、每日应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3次,注意观察口腔粘膜,防止口腔炎。

4、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建立翻身卡,防止褥疮的发生。

5、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行叩背,及时吸痰,并给予氧气吸入注意用氧的情况。

6、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

8、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必要时做特护记录。

9、防止泌尿道感染,尽量避免尿导。当尿潴留时,给予膀胱区热敷或诱导,使其排尿。

10、三日无大便者,给予腹泻剂或灌肠。

11、如两眼不能闭合时,应用生理盐水纱布盖眼,双眼使用眼药膏,防止角膜干燥。

12、每日应进行肢体按摩和肢体活动2-3次,防止肢体萎缩。

肺结核一般护理常规

1、按一般内科护理常规。

2、呼吸道隔离,开放性结核应住单间,如条件有限,可把病种相同的住在一起,洗脸用具、食具等一切用具应单独使用,定期消毒。

3、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逐渐活动,病房内环境应保持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4、给予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豆腐、新鲜蔬菜、水果等。

6、入院后连续留痰查结核菌三次。

7、咳嗽剧烈者可用镇咳剂,咳血时按咳血护理常规,胸痛时可协助病人患侧卧位,限制胸部活动减轻疼痛。

8、失眠病人应减少内外因素影响,如因发热、剧咳、咳血等症状所致,遵医嘱可对症处理,睡前注意,环境安静,灯光减暗,白天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一面影响夜间睡眠。

9、盗汗者睡前注意室内通风,盖被不宜过暖,严重盗汗多饮开水。

10、注意抗结核药物的反应。

11、向病员及家属做好肺结核病的防治宣传教育,以免自觉遵守隔离制度,严格探视制度,严禁儿童探视。

肺结核咯血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查体要简捷,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减少说话与会客,必要时通知病危。

2、注意精神安慰,护士必须沉着、冷静,消除病员紧张情绪,过度紧张,可给适当量镇静剂,严禁用吗啡,以免过度抑制咳嗽造成窒息。

3、咯血时去枕取患侧卧位,以防向健侧扩散,鼓励病员将血咯出,不可咽下,不可屏气,以免窒息。

4、患侧胸部冷敷或放砂袋,可限制肺活力,减少肺部血流量,咳嗽者可服镇咳剂,大咯血禁用可待因。

5、按医嘱给止血药,一般用脑垂体后叶素10单位加入25%-50%葡萄糖缓慢静注,必要时6-8h重复一次,或将脑垂体后叶素10-20单位加入10%葡萄糖250ml缓慢静点。但要注意药物禁忌症。

6、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宜温、冷,保持二便通畅。

7、加强护理,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记录咯血时间、量、性质及各种治疗后的变化。

8、备好氧气,吸痰器及急救物品,以便急用。

9、密切观察症状,咯血过程中突然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咯血不畅,痰鸣音明显或喷射性大咯血过程中突然咯血停止,病员出现张口瞪眼,呼吸急促、表浅,紫绀,应考虑窒息先兆,立即抢救。

①取头低足高位,头向下侧斜45-90o,使健侧向上,保持体位引流。②口内放开口器,尽量清除存在于口内鼻腔内血块。

③另一人轻拍患者背部,使上呼吸道血液排出,窒息解除后,立即吸氧,恢复正常体位。

④如无效可用导管插入气管吸出,紧急时行气管切开,吸出血块。

结核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1、按肺结核护理常规,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通知病危。

2、加强营养,给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呕吐者可静滴高渗葡萄糖,昏迷给鼻饲。并可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3、室内通风,暖和、光线保持幽暗,减少刺激。

4、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清洁。

5、注意口腔清洁,频繁呕吐患者应经常漱口,可每日口腔护理3-4次,预防口腔炎,腮腺炎,口唇干裂涂润滑剂,昏迷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吸入性肺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6、病人躁动不安时 ,应加床栏,防止坠床,并适当约束,以防外伤,修剪指甲,以免抓伤。

7、按医嘱及时留取大小便标本,注意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导尿准备。

8、协助医生做腰穿,脑脊液标本立即送检,术后病员应去枕平卧四小时,以免加剧头疼。

9、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脑疝的出现。脑疝的前期表现:面色苍白,剧烈头疼,频吐,烦躁不安,神志突然不清,抽搐频发,呼吸深浅不均,眼球固定,震颤,突出,瞳孔缩小,脉搏变慢等,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0、预防恢复期瘫痪,局部每日按摩2-3次,做被动性活动。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

1、肺结核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干性胸膜炎应向患侧卧,可限制胸膜活动,减轻胸疼。湿性胸膜炎应向健侧卧,可加强患侧呼吸锻炼,减少肺功能受损。

3、加强营养,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宜,并鼓励病员多饮水。

4、大量胸腔积液时,患者呼吸困难,可取半卧位。根据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判断是否给予吸氧吸入及氧流量的大小。

上一篇:XX年大学生创业实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暑期支教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