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金融学视角探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金融资源正在朝着财富驱动领域方向集中,技术发展伴随风险,金融资源过度集中可能会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市场本身存在弊端,需要依靠政府支持。政府需要引导金融供给性改革,构建科学的金融体系,并对风险进行分散。

一、研究背景

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国家竞争优势分成四阶段,分别是生产要素、投资、创新和财富驱动,而前三种驱动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最大体现。财富驱动与前三个驱动阶段不同,国家很有可能在这一阶段面临金融危机。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由第三驱动阶段迈向第四驱动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面临较大风险,如何转移风险分散风险,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社会金融资源朝着财富领域集中,关于金融资源的争夺之战已经打响,且竞争非常激烈。我国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需要合理控制金融资源,避免其过早进入第四驱动阶段弱化我国的实体经济,威胁我国经济的发展。

立足金融学视角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理论,肯定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增长模式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驱动如今已经成为新常态,我国需要把握技术创新驱动的要点,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市场具有自发性特征,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调控金融资源。国家发展会自然进入第四驱动阶段,但是对中东石油国家的发展经验进行借鉴,发现自动进入第四驱动阶段的可能性比较微弱,必须先解决金融问题。部分中东是由国家过早进入财富驱动阶段,出现了非法集资、炒矿过度等情况,金融资源对技术创新的支撑力不足,致使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动力。在对金融资源抢夺问题进行定位时,政府应该把握金融资源与供给的关系,并依靠供给性改革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理论回顾

为了顺利进入第三驱动阶段,我国需要坚持以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先导,鼓励支持企业的创新性发展。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服务作用,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评估科技资源价值,预测经济市场风险,我国相关学者将着眼点放在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体系构建上,以金融学视角展开了理论分析。

学者对前人理论进行了汇总,并开展了实证研究,最终论证了金融资源供给的重要性,强调了金融资源科学供给和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区域供给差异性较大。王纪全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的金融资源丰富,西北内陆地区的金融资源匮乏。部分地区的金融资源供给量和经济发展并不成比例: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可能金融资源过多,出现了空间溢出效应。张永升认为,除了存在地区差异外,我国还存在城乡供给差异。城市和农村供给差异悬殊,农村金融供给效率相对较低,农村经济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刘小玄认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也存在差距,国有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更多,私有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偏少。

对学者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大多对区域发展情况、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针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金融学研究比较少。以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着眼点,分析金融资源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指引方向,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避免我国陷入市场失灵状态。因此以下将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是金融资源问题,第二是供给侧改革问题。

三、金融资源争夺的理论机制

(一)金融资源争夺概况

就目前来看,我国处于第三驱动阶段向第四驱动阶段的过渡时期,第三驱动阶段和第四驱动阶段的争夺非常严重,金融资源朝着两个阶段偏移。从资金总额来看,金融资源朝着财富驱动阶段的偏移程度比较大;从资金增长速度来看,金融资源也在朝着财富驱动阶段偏移。金融资源供给严重失衡,导致创新驱动获得的金融资源支持不足,财富驱动获得的资源过多,经济发展容易陷入瓶颈。财务驱动领域仍然存在金融资源争夺,且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争夺不断加剧。近几年来,我国金融资源向第四驱动阶段的偏斜程度更大,相关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房地产投资额增速相对较快。2018年底我国全球奢侈品消费超过了2000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1/4左右。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金融资源大量倾向第四驱动阶段,而金融资源向第四驱动阶段的偏向,势必会导致对技术创新支持不足,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甚至破坏我国经济市场的秩序,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金融资源争夺理论机制

在金融资源争夺中,技术创新驱动获取的金融资源明显不足,与其阶段特征相关。创新驱动阶段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稳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较多,面临的外部风险较多。现代技术处在时时变化之中,外部风险是不可控的,在投入金融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考察市场经济的变化、监管机构的风险调控能力、法律政策的变化、投资结果的多种可能。由于技术创新存在不确定性,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障碍比较大,直接导致了其在金融资源争夺中失利。

上文已述,创新驱动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内部力量,而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支持。我国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试验等,检验技术成果的价值,并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创新驱动发展与财富驱动发展在投资项目、投资规模上都存在差异性,投资主体也不尽相同。创新驱动项目大多与技术发展相关,主要为我国的技术型产业,这些技术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存在高风险也能获得高收益。创新驱动项目投资的金额比较分散,在后期可能会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但经济效益获取伴随风险。投资创新驱动项目的投资者大多对风险比较偏好,其被高收益吸引,具备风险应对能力。与财富驱动项目相比,创新驱动项目对金融体系的容忍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金融资源具有回避风险的倾向,在配置过程中会寻找风险较小的一方,金融资源本身属性和创新驱动项目存在矛盾,导致金融资源向创新驱动项目的倾入受到阻碍,财富驱动项目获得的金融资源更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大量金融资源注入到了财富驱动领域,财富驱动领域秉持“钱生钱”的原则,投入即是一笔投资。投入金融资源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也可以提升资金价值。金融资源受其固有属性影响追求效益,财富驱动项目满足了金融资源需求。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不足之处,风险分散实效性较差,致使金融资源力求寻找有保障的出口,拒绝风险较大的项目。为了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必须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制定供给侧改革政策。

四、政府供给侧改革调节的作用机制

(一)政府供给侧改革调节的必要性

我国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必须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决策,坚持政府的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政府完善制度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创新驱动存在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由于市场经济等要素造成的。市场的未来发展不可预知,创新驱动可能获得的成果也不可预知。现代技术时时更新,每个技术选择都会导致不一样的后果,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风险。由于不确定性较强,风险性较大,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分配,政府需要承担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创新活动的开展。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使更多金融资源注入创新驱动阶段,并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对东南亚国家、中东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汲取,应该认识到驱动阶段过渡的重要性,我国不能过快进入财富驱动阶段,而应该稳步发展,避免陷入经济危机。如果财富驱动领域的金融资源过多,创新驱动阶段的金融资源将大幅度减少,创新活动需要的资金支持将严重被削弱,我国经济发展将陷入瓶颈。政府应该预测过快进入财富驱动阶段的负面效应,并采用政策纠正行为,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二)金融供给侧改革路径

创新驱动项目确实存在风险,且这一风险是不可控的,金融资源并不能顺利注入创新驱动阶段,市场机制不能完成金融供给侧改革,需要政府出面支持。政府可以制定技术支持政策,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如何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将供给侧改革贯彻到底,应该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可以对风险进行吸收,实现技术创新。以金融市场为例,政府应该引导金融市场建立风险共同承担和利益共同分享的机制,使投资者共同分享收益。投资者注入的资金越多,其获得的收益越大,资金投入和收益获取成正比关系。这一举措能够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使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关注创新驱动项目。政府也可以采用股权分散方式,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摊,降低创新驱动项目的投资风险,弥补创新驱动项目的短板。美国政府在开展金融供给侧改革时,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适当借鉴美国政府的经验,畅通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获取渠道,并构建科学的金融体系,形成风险分散机制,不断削弱创新驱动项目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主动进入到创新驱动领域。在构建风险分散机制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引导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等。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并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提升金融体系的容忍程度。政府制定的政策体系能够为创新驱动发展项目提供支持,政府应该合理采用财政贴息手段、风险补偿手段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的资源争夺战更加激烈,政府承担着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任,应该发挥调节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为了实现金融资源的科学配置,政府应该开展供给侧改革,为创新驱动项目提供金融资源。

摘要:本文将立足金融学理论,探讨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加快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步伐,优化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金融学,供给侧改革,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建.供给侧改革的金融学视角[J].金融市场研究, 2019 (4) .

[2] 张晓彦.基于供给侧改革金融创新推动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J].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 (8) .

[3] 戴晓凤.去杠杆要从改革金融供给方式着手[J].中国科技产业, 2017 (6) .

[4] 钱爱民, 付东.供给侧改革、金融关联与企业产能过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 (3) .

上一篇: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下一篇: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