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篇1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统计学在医疗、教育、心理研究、会计电算化、营销、企业管理、文秘自动化,物流及自然科学研究等众多行业和领域里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统计学教学应该着眼于“应用”教育,注重统计学的“实用”与“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学统计”转化为“做统计”,改革教材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性,创新型统计人才,全面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

作 者:章冬晨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广西防城港,5380001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2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 改革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篇2

现代商务统计是搜集、整理、分析现代商务活动信息资料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主要包含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中。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作好铺垫;能明确理解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会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现代商业事务的一些具体事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将统计学的知识贯穿其中。

对于推断统计部分的学习,数学基础薄弱的商科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其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点:概率统计知识基础不扎实或者没有先修概率统计课程;推断统计中的一些结论、公式的推导抽象;推断统计中的一些思想理解不透彻;推断统计结果不会解读。

讲授《商务统计》的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和应用的结合上,目的是更有效地阐述统计学特有的方法论和解释数据的能力。根据经管类学生的数理基础较薄弱的特点,应重于统计学的通识教育,侧重讲思想、原则和基本计算,不追求严谨,内容上删繁求简。

2两点尝试

(1)对于财经类学生,若概率统计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没有先修概率统计课程的话,在学习商务统计时,还是要加上概率论基础这一章节的。学生学习时感到困难的是连续型随机变量,以往的讲解内容是先介绍分布函数,然后结合积分给出密度函数及连续变量的概念,单单是积分、求导就把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吓到了。这部分内容如何讲解会浅显易懂呢?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文章介绍了利用概率函数(分布律)来求其取值的概率。区分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最根本的差异是如何计算其取值的概率,相应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也有概率函数,称之为概率密度函数,简称为密度函数,记作f(x),不同的是密度函数不直接提供概率,而是,连续型随机变量落在某个区间上的概率等于该区间上其密度曲线与x轴围成的图形面积。这句话用符号可作如下简洁叙述: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f(x),y=f(x)与x=a,x=b,x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如下图所示。

因此,当我们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时,计算的是随机变量的取值落在某个区间上的概率。

我们知道,在一点处f(x)与x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0,所以,对连续型随机变量取一值的概率为0。

下面将以均匀分布为例来阐述上述讨论的正确性。

设随机变量X表示飞机从北京到广州的飞行时间,X在180分钟与200分钟之间随机取值,因为X可能取值填满区间[180,200],故X是一连续型随机变量。假设我们利用以往足够多真实的飞行数据推断出在180~200分钟的时间区间中,飞行时间落在任何一个间隔为1分钟的区间内的概率与落在其他任何一个间隔为1分钟的区间内的概率是相等的。在X落在间隔为1分钟的区间内是同等可能的条件下,X被称为是一个均匀概率分布。

对飞行时间这个随机变量X定义一个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图2是f(x)的图像。

前面讨论过,对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只考虑其落在某个区间上的概率,故在本例中可问:飞行时间X落在180~190分钟之间的概率是多少?即P{180≤X≤190}=?

因为飞行时间必须落在180~200分钟,且在这区间上概率是均匀分布的,则易得P{180≤X≤190}=0.5。

容易验证,这个概率就是f(x)在区间[180,190]上与x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这一结论对所有连续型随机变量都适用,即一旦确定了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f(x),则X的取值落在x1与x2之间的概率可通过计算x1与x2之间密度曲线f(x)与x轴围成的图形面积而得到。

一般地,若一个随机变量X有密度函数:

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a,b]上的均匀分布。

注意到,在前面飞行时间例子中,P{180≤X≤200}=1,这就是说,密度曲线f(x)与x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1,这一性质对所有连续概率分布都成立。显然,这和离散型概率分布的所有概率和为1是类似的。同样地,与离散型概率分布中每一取值的概率都非负相类似的有连续型概率分布的密度函数f(x)≥0,(x∈R)。

到此,对于连续型概率分布和离散型概率分布的两个主要差异已显现出来:

(1)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我们不再讨论随机变量取特定值的概率,而是讨论其取值落在某区间上的概率。

(2)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取值落在x1与x2之间的概率等于其密度曲线f(x)在x1与x2之间与x轴围成的图形面积。因为单个点是区间长度为0的区间,所以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取一特定值的概率为0,这也意味着:

接下来有关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就可以继续利用面积或者查表来讨论其取值的统计规律性,从而避开了学生的难处:积分。

(3)对于总体分布中未知参数θ的区间估计的讲解,传统、严格的做法尽管严谨,但是对于概率统计知识薄弱的财经类学生来说有困难:一是一些抽象的抽样分布他们掌握不好更不会拿来用;二是不会解读其区间估计的结果。为此,我们课堂上做了如下尝试。

以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均值的区间估计为例来介绍。

讲了点估计之后,我们知道点估计值仅仅是未知参数μ的一个近似值,没有反映出这个近似值的误差范围。假设你正在研究某商学院学生商务统计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商务统计平均成绩的点估计值为68分,若此时知道抽样误差为20分,则[68-20,68+20]=[48,88]。就是平均成绩的一个区间估计,所以,得到一个未知参数的区间估计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要找到一个总体参数的估计值,比如样本均值或者样本比例;第二步,从样本数据中计算出抽样误差;第三步,用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加、减抽样误差就得到了区间估计的两个端点。

如何理解上面的48~88分这个置信区间呢?这个区间包含未知的总体均值的真值吗?对于一个特定的区间,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这是因为总体的参数值是固定的、未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希望未知的总体参数均值落在此区间中。若再抽取另一个样本,那么它将会产生出一个多少不同的样本均值和不同的区间估计,即使有许多不同的置信区间,我们仍希望这些区间都包含参数真值。统计学家有某种程度的信心认为这个区间会包含真正的固定的参数值,所以取名为置信区间。比如这个信心程度(置信水平)为95%,即指这些区间中的95%个包含了总体均值的真值,而5%没有包含。也可以用其他数值作为置信水平,比如98%、99%等。

已知总体X~N(μ,σ2),其中σ2未知,请给出μ的置信水平为1-α的区间。第一步,给μ一个点估计量;第二步,此背景下其抽样误差为,其中n为样本容量,S为样本标准差,tα2(n-1)是自由度为n-1的t分布的上分位数;第三步,点估计量加减抽样误差得到μ的置信水平为1-α的区间为

例如:某地区成年人睡眠时间服从正态分布,一项随机抽样调查得到16个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数据(单位:小时)如下表所示:

问:该地区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间的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你怎么理解该区间?

解:设X=“某地区成年人睡眠时间”,则X~N(μ,σ2),σ2未知,对μ做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

因为μ的点估计值为样本均值

又因为样本标准差

所以抽样误差

可得到该地区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间的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7.10,7.62)。

上述区间是在具体的一次抽样下得到的,若这样的抽样重复抽取100次,就得到100个具体的置信区间,则在这100个置信区间中有95个包含待估参数μ。

摘要:对于推断统计部分的学习,数学基础薄弱的商科学生往往感到困难,讲授《商务统计》的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和应用的结合上,目的是更有效地阐述统计学特有的方法论和解释数据的能力。根据经管类学生的数理基础较薄弱的特点,我们重于统计学的通识教育,侧重讲思想、原则和基本计算,不追求严谨,内容上删繁求简。文章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阐述教学思想。

关键词:推断统计,连续型随机变量,密度函数,面积,区间估计,抽样误差

参考文献

[1]张俊妮.数据挖掘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汉生.应用商务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雷奥奇·卡塞拉,罗杰L.贝耶.统计推断[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浅议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改革 篇3

关键词: 统计工作 准确性 建议

统计是党和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力武器,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党和政府的“智囊团”、科学决策的“参谋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科学管理水平。统计工作与经济工作密切相关,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工作,统计部门撰写的一些调查报告经常成为党政机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应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统计工作触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统计工作几乎能触摸到国民经济的每一根神经,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像一幅统计对联里说的一样:计山计水计经济囊括四海,统天统地统社会包揽五洲。横批:天下归一统。雖然有些夸张,但是也不无道理。

2、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的重要性类似于军事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实上,在许多国策的制定过程中,如实施计划生育、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等等,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都是功不可没的。统计工作不仅仅是对政府部门如此重要,对企业经营同样重要。对一家企业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企业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同样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

二、准确统计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

统计工作是如此的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却又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统计数字水份多。因此我们不得不开始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思考:准确统计应该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实事求是本是统计工作的灵魂。当然,造成统计数据“湿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统计业务人员在统计数据时出于业务生疏、人手不足、时间仓促、检查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多种原因而导致数字的偏差,如计量单位混淆、小数点位置偏移等等,如果不及时发现,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是很大的。另外还受到“主观影响”,即出于“人”的主观愿望而直接导致了数据的失真。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形象受损。

三、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统计工作业已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准确性问题却日益成为阻碍统计工作发展的大问题,这就迫切要求要加快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当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对于如何加快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笔者只能从表层上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从统计力量上看,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应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投入。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量相当繁重,统计时间非常紧张,而统计经费不足,统计人员严重缺乏,县、镇一级统计人员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量,可还是忙不过来,这种情况下,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必 然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2、从统计对象上看,当前的统计方法制度还应进一步精简统计要素,压缩统计范围,更多关注一些民生问题。统计不必过分关注那些要考核的经济指标,而更应多关注一些和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统计在为领导服务的同时,更能为老百姓服务。真正好的统计方法制度应该是能让老百姓都熟知、都说有用、都夸好的统计方法制度,而不是只为几个考核指标而忙的统计方法制度。

3、从统计的功能上看,应做到统计结果和政绩考核完全脱钩,地方统计和国家统计有效整合。统计结果和政绩考核完全脱钩,影响数据质量的人为因素自然就会大大减少,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自然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如果将统计数据作为考核领导的一个标准,那么不少地方领导恐怕都想在统计数字上做做文章。地方统计和国家统计彻底分离,地方统计的结果不用再层层上报,而只是作为地方领导决策的一个内部的参考依据,统计数据自然也就再没有人为影响的理由和可能。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改革尝试 篇4

法国大文豪雨果也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学确实和其他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有时好像无从下手,通过网络我查询很多资料,接收和学习了很多的先进经验,在实践工作中大胆尝试。

一、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勤于反思,大胆改革尝试。

我园自2002年开展“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这一研究课题以来,根据自己的主攻学科音乐,对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正好借我区骨干教师听评课的机会,我将我的想法和这学期实践的结果融入到这节展示课中。我亲自执教并能得到很多老师和领导的讲评,真的是收获很大,而且可以说是对研究的疑问豁然开朗起来,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不管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材。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

2、教师在设计每一个音乐活动时,要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以及这个活动要给予孩子哪方面的经验,做到目标清楚。并将情绪放在目标首位,让幼儿切实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自愿自主地发展。将音乐的多种元素渗透在活动中,促使孩子的音乐素质的提高。

比如,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在执教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喜欢边唱边表演,有一部分孩子只喜欢表演,还有一部分孩子热衷于讨论猫来了会不会把老鼠吃掉,真是想法万千啊!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侧面的教育,孩子们高兴极了,整个活动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可能在外人来看,课堂常规有些乱,可是,我知道孩子是快乐的,是投入的,这就足够了。

3、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和教师的情绪、肢体动作来带动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真正地玩起来、动起来。切记,不要让多媒体指挥我们,而是我们要指挥多媒体,让它为我们服务。

4、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教师一定要让孩子从听觉入手,让孩子多听,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教师不必用过多的语言干扰他们。另外,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感的画面等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还要借助与多媒体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变为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

例如一首歌曲或乐曲,我们配上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图案让幼儿自己想象创编故事、创编动作等。比如我在一次孩子自由活动时间放了一段“天鹅”,并给幼儿提供了一张在网上下载的天鹅图片。我对孩子提出可以认真地听,也可以在不出声音的前提下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有10个幼儿在认真的听音乐,听完后,我问小朋友:“天鹅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孩子们有的说:“天鹅在跳舞,跳得很美很美的舞。”有的孩子说:“天鹅不高兴了,它想找妈妈。”还有的孩子说:“天鹅没有小伙伴玩了,它想上幼儿园。”等等,孩子的回答是天真的。之后我又让幼儿可以表演一下天鹅,那些在玩其他玩具的幼儿也被我们吸引过来,一起表演。孩子的表现还十分的稚拙但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的主动,才能发会想象力、独创性。

5、充分地运用好现成的网络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将网络中的对教学有利的资源利用起来。有的可以照搬,有的还需自己进行加工利用。比如,在音乐“节奏乐--铃儿响叮当”,我就从网上用搜索的方式查找有关资料,下载了MTV“铃儿响叮当”和有关GIF动画和图片。再经过自己的加工、合成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课件,运用到教学中幼儿很乐意接受,给孩子们带来了各种感官的刺激和满足,教学连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自己掌握一些有关课件制作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在课上能有针对性地运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创新

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幼儿进园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如在幼儿进餐、活动前,入厕后,以及游戏时间等,都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配以不同的活动。这样的安排,给我带来了以下好处:(1)在新出的《纲要》中提倡我们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减少隐形的浪费,生活环节中安排音乐活动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2)有利于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3)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那么,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安排幼儿的音乐活动呢?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 我的做法:

(一)选一些优美的乐曲给幼儿欣赏

如果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我会先选出一些曲子,如《赶花会》、《幼儿园的一天》等,然后根据乐曲的音乐形象用编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了解乐曲表达的意思,当音乐响起时,幼儿来创编各种动作。如:《赶花会》,我根据乐曲内容改为《小鸭看花》的故事,幼儿边听音乐,边创编出:小鸭走、小鸭游,及各种姿态美丽的花。幼儿对于这个活动兴趣很高,通过欣赏乐曲及创编动作,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

另外,还可以欣赏音乐与活动同步进行。如在幼儿进餐时,给幼儿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梁祝》、《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

(二)拍打一些节奏,提高幼儿的乐感

1、拍打生活中的节奏,使音乐生活化。我在这方面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将节奏放在首位,结合语言,借助形体动作来进行练习。如:下 雨 了 :║

来 请坐请坐 :║

X X X-

X-X X X X 幼儿先反复朗诵,感受节奏的长短,然后再拍打节奏。

2、拍打一些幼儿熟悉的歌词节奏。如:拍打歌曲《走路》中的歌词节奏:小兔

走路

X X· | X X· | X-| X-| X-|

小鸭 子 走路

X X X | X X· | X-| X-| X-| 由于这些歌词幼儿很熟悉,节奏拍打起来也比较容易。

3、幼儿自己创编一些节奏型。幼儿一开始创编时,往往节奏型很混乱,不大成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幼儿可以创编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这样,教师一方面及时了解了幼儿掌握节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创编的能力。

三、用游戏的形式教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学习舞蹈动作不能都在音乐课中进行,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入厕后、活动前的短短的时间,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和基本舞步,丰富幼儿的舞蹈语汇。教师也可以用做游戏“跟我学”的方法,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别的幼儿向他学习,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这个活动幼儿也十分感兴趣,常常创编出意想不到的动作,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得以发展。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篇5

摘要: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物流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少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了现代物流课程,将此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但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就整体而言,“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还处于一个起步与摸索的阶段。因此,提高物流教育水平,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课程,是高等院校物流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物流;基础;教学改革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促使物流行业成为我国当下的热门行业,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三利润源泉”。从物流产业发展到今天,其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物流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行业的竞争也会加剧。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了物流概念,并且对物流系统的运作加以重视,使得物流效益不断提升,不过与国际物流相比较,我国物流还算是起步阶段,物流运作方面的成本很高,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人才非常紧缺,物流相关人员的能力还不够,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公司不同的物流岗位需求开展教学与训练,以满足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篇6

笔者针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统计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学生应用统计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承担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任务伊始,首先针对该课程的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学生中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前的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之间不銜接

统计学课程的先导课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后续课程有多元回归分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由于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改革而撤销了教研室,致使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任课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统计学课程中的统计推断内容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存在着交叉重复,造成学时的浪费;而另外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却又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授,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困难。

(二)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环节

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许多高等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系统性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对统计方法的应用性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缺乏统计软件的学习与训练

在现代计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会使用计算机手段和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演示统计软件的使用而缺失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将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统计学的“皮毛”而没有抓住统计学的核心,只记住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却没有掌握将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的工具和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并能正确地应用。

二、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

笔者在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选修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当地高校商学院的统计学课程,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外,还与美国西华盛顿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学者就其商科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对国内高校特别是“985”院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a_a:

第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不是从僵化死板的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而是基于社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产生的背景、应用的条件以及基本统计思想。

第二,重视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通过学习进而掌握各类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快速而简单地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将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上,真正体现统计学的实用价值。

第三,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能熟练运用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手段与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所掌握统计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且提高统计学成果的社会效益。

三、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管理专业学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突出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这—教学目标,按照图1所示的教学改革思路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从实用角度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将统计学原理、统计软件应用以及应用统计学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应用型统计学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銜接

针对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协调统计学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代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将数据的收集方法放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中,而统计推断内容仍放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重点集中在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上。据此,一方面,管理专业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界限分明,分配合理,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传授学生以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完美协调,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而且全面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室建设条件的加强,为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学实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统计分析能力。这也是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首先,针对上述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2:1,并通过增加课外实验练习,以期达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1:1的比例。在实验教学中,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结合在一起,用所学理论方法指导实验教学,在实验练习中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直观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者互相促进,有效结合。

其次,微软公司开发的MSOfficeExcel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还提供了比较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便于掌握,更易于推广使用。因此,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以Excel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的学习和应用为重点,在掌握了Excel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辅以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PSS专业统计软件。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使学生从大量繁琐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将学习重点放在统计模型和结果的分析上。

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应用效果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统计学课程本身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3。其科学性要求知识的传授必须关注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而艺术性在于它更重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技巧,强调管理统计学的正确实践。正因如此,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一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理念,提高学生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情境一问题一假设一解决一验证”5个步骤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索发现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在问题讨论、相互激发、协作和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统计学教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强调实际操作,而案例教学正是连接统计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案例是现实问题的一个缩影,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逼真的练兵场,学生对案例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选择若干统计学方法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评价,最后得出统计结论。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对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为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既包括课堂实践,如课堂案例讨论及实验课,也包括课后的个人实践和团体实践。课后个人实践主要是指课后作业和独立上机练习;团体实践主要是以小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这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团体实践。为此,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由学生独自完成“选题一样本选择一数据收集一描述统计分析一统计推断”完整的统计调研过程。在社会实践调查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承担以下具体工作:(1)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研究选题;(2)设计抽样调查方案;(3)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进一步做出统计推断和相关性分析;(5)撰写统计调查报告。最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各小组在课堂上对其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通过上述4个方面的工作,基本形成“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篇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其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 深刻的影响着当代各个行业、领域及学科的发展, 尤其是与数据关系密切的行业及学科, 而统计学是天生与数据打交道的学科, 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影响更是深刻, 原有的理论, 体系, 架构等等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统计分析人员或所谓数据科学家?怎样把当下流行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与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有机的结合, 以激发学生对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在与统计学相关的课程教学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 大数据

"大数据"一词最初由统计学家提出, 是随着社交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兴起而产生的, 如何定义大数据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 一般认为大数据具有多样性、规模性、价值性及实时性四个基本特征。从大数据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我们把它作为研究对象时, 可以从数据本身的特点和处理数据的技术两个方面研究和理解它, 这样理解的话, 大数据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大数据是指数据的结构形式和规模具有以上提到特征的数据;广义的大数据不只包括数据的结构形式和规模上的"大", 还包括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处理的技术。不论大数据的怎么去定义, 不论从广义的角度还是狭义的角度的大数据, 它的核心是数据, 就统计来说, 数据是统计研究的对象, 统计学就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隐含规律和模式的学科, 从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关键在于对数据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大数据概念出现以前, 统计在做这样的事情, 大数据时代, 我们做的事情并没有改变!由此可见, 大数据时代,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依旧是数据, 只是数据的来源、体量、类型、速度与量化的方式及处理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统计研究对象的基础变了, 统计思维当然也要跟着变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已故图灵奖得主格雷 (Jim Gray) 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是数据的观点, 与实验、理论、和计算这三种范式不同的是, 在该范式下, 需要"将计算用于数据, 而不是将数据用于计算"。第四种范式的实质就是从以计算为中心, 转变到以数据处理为中心,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思维:数据不再仅仅是研究的对象, 而是转变成了一种基础的资源, 用数据这种资源来协助解决其他诸多领域的问题。

其实, 大数据概念提出以前我们就没与大数据打交道吗?我们所熟知的金融数据、视频、音频、图像等数据, 有人称作流数据, 就是一种大数据, 我们一直在研究, 只是在以前, 我们研究的数据不是以它们为主, 而是以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为主,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在现代电子商务领域, 数据的形式结构及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所面对的数据中, 新产生的数据形式及规模与传统数据在总数据量中所占比例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 我们所能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 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随之产生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自然而然, 我们研究的对象就成了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至于大数据的定义, 我觉得要找一个统一的描述, 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也没有必要。重要的是:数据变了, 我们的核心还是如何来处理数据, 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产生价值, 这才重要!各行各业都关注自己的大数据, 研究如何处理它的新的方法和技术, 让大数据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发展契机。

2 大数据时代与统计人才

2.1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及分析处理技术对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各个学科的发展是相互交融、促进的, 大数据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首先, 海量的数据有利于提高各类统计分析的精度, 如减小抽样误差等。其次, 较之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 现有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相对复杂, 同时, 在实际的应用中, 我们关心的往往不是数据量的大小, 而是数据量所蕴含的信息。以往的统计学主要以推断统计为主, 分析方法是以较少的数据对总体进行精确度相对较高的分析, 这点是与大数据统计分析思想所不同的。另外, 传统统计学在数据的收集、模型的选择、模型的假定及模型诊断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 虽然是大数据时代, 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有海量的数据, 不是说传统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就不能用了, 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问题都适合用现有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处理。大数据对传统统计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但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大数据对统计的意义:大数据统计对传统统计学是补充而并非替代, 以样本统计和预测分析为基础的传统统计学仍将会在社会统计和经济分析的很多领域中继续发挥作用。

大数据应用已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现出它的优势, 很多行业都开始有了大数据分析的需求。然而这些行业的绝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是数据分析方面的专家。在对复杂的分析过程以及分析结果的科学解释方面仍有很多问题, 大数据分析需要专业的人才。

2.2 统计人才

有人提出数据科学家的概念, 并对数据科学家所应具的基本知识背景做了阐述, 概括的讲, 至少要具备四个基本方面: (1) 数学背景; (2) 统计学背景; (3) 计算机背景; (4) 相关行业专业知识背景。对于数据科学家我们都是需要的, 但站在高校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角度, 要大量培养这样的人才却是不科学的。这样的人才肯定是有的, 但绝不是一般高校所能大量培养的, 而应该主要是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学习而成就的。

3 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高校作为科研及人才培养的机构, 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站在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的角度, 处理数据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创造价值, 是统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1 统计学专业教学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在教学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 业界引领学界, 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社会发展, 所教内容陈旧; (2) 学生缺少与业界的接触, 理论与现实脱节, 失去学习兴趣, 引发出所学无用论!解决的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3.1.1 加强统计学专业软件与数据库软件教学

"大数据"环境下, 对统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 在SPSS、R、SAS的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真正掌握算法的原理以及软件的操作, 并深入思考算法的实现与相关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 数据库软件SQL及目前流行的处理大数据的NOSQL等数据库软件的操作也应引进到教学中, 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数据案例进行软件学习与使用。

3.1.2 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 要突出典型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 由易到难, 通过典型案例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不同结构和数量的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 提高学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统计分析人才以及其他专业的有统计分析需求的人才, 而合格的能进行统计分析的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统计实践训练。

3.2 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课程教学研究

很多实践已经证明, 对本专业数据特征的深入挖掘分析必定会对本专业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高校的相关专业也都纷纷加入了统计学的一些经典的课程, 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就金融专业来举个例子, 金融数据本来就是与数据密切的学科, 金融数据分析尤其是对数据分析的时效性方面要求很高, 以前是很难解决的, 但是大数据时代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支持向量机技术、并行计算等技术的出现, 已经使相关的一些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然而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却只是"徒有其形", 应该选择偏重于数据处理方面的统计课程加进来, 比如统计软件课程, 结合本专业数据的特点讲解统计学软件的应用,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处理本专业的数据解决本专业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 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既要积极面对挑战, 又要紧紧抓住机遇, 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统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推动统计学的发展, 同时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设定, 调整课程结构、课时安排;而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课程设置, 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及综合情况, 尤其是本专业数据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设置。教师的职业能力及教学水平方面也应定期考核, 多给教师创造与企业专业人员交流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结合,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姜奇平.2013全球大数据-大数据的时代变革力量[J].互联网周刊, 2013, 1.

[2]游士兵, 张佩, 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J].珞珈管理评论标, 2013, 2 (13)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浅议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观念 阅读兴趣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可以先学后教,在课堂上分组合作阅读文本和激发思维教学上进行尝试。

1.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1.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当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1.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遥想;如同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3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2.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四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有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这样的组合: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的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思维激发教学,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并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的状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这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

3.1教师在授课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从而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积极地阅读和探讨。

3.2教师应当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看谁对教师的提问能给以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如此等等。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运用课堂表现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是在不失时机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同时也是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进行的问题设置,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允许学生甚至激励学生独立地、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或小组探究,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3.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篇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各领域数字化的提高,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对传统的统计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带来巨大的冲击,给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挑战。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统计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以及毕业生就业导向上进行改革。

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了学科调整,统计学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0714。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生物卫生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精算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对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带来巨大影响。

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统计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从而推动统计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调整。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的生成

伴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各领域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并且其产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有:科学研究(如天文学、生物学、高能物理等实验数据)、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通信等。

(二)大数据的定义

为了应对数据大规模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美国《Nature》杂志在9月4日率先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国际数据中心IDC 是研究大数据及其影响的先驱,在20的报告中定义了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个技术和体系的新时代, 被设计于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通过高速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提取数据的价值”。但是大数据是一个新兴而且内涵不断发展的概念,尚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只能从其特点上加以认识。

(三)大数据的特点

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的特征可以用五个“V”来表示,即Volume(容量大)、Variety(种类多)、Velocity(时效性强)、Value(价值高)、Visualization(可视化呈现)。大数据容量大是个相对的概念,受时间、行业和数据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种类多是指数据集的结构异质性,科技进步导致了结构化、半结构、非结构化数据的日益增多;时效性强是指大数据被生成、处理、移动的速度相当快,是区别于传统数据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增加了对即时分析、加工数据的需求;价值高是指大数据潜在的高价值能为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可视化是大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是对有价值信息加以提炼并显示的过程。

(四)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具有5Vs(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Veracity)特点,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已引起了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相继布局大数据战略,诸如联合国“数据脉动”计划、美国大数据战略、英国“数据权”运动,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大数据已纳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8月31日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50号),指出:“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二、大数据给传统统计学带来的冲击

(一)数据收集方法上

不同于传统的调查抽样方法获取数据,大数据的收集来源渠道通常为现代网络渠道,如互联网、物联网等。不同的数据源的数据采集需要专用数据采集技术, 如包含格式文本、图像和视频的网站数据,通常需要web爬虫技术。

(二)数据存储上

大数据的存储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有固定的格式和结构,对于大数据的数据库来说,可以直接将所探测到的信号自动容纳到其中;大数据需要有先进的存储设备,传统的存储设备已经不能容纳如此大量的数据。

(三)数据分析上

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难以胜任对非结构化的大数据的分析。当前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可以分为6个重要方向:结构化数据分析、文本数据分析、多媒体数据分析、web数据分析、网络数据分析和移动数据分析。

(四)数据展示上

数据可视化的目标是以图形方式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的信息。一般来说,图表和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信息。但是,当数据量增大到大数据的级别,传统的电子表格等技术已无法处理海量数据。大数据的可视化展示需要专业的软件来完成。

三、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同时也要求统计专业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统计软件的编程和操作。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定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各行各业,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都希望能从大数据这座金矿中挖掘出对自己有价值的金子,从而增加了对统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一直以来,我国统计工作领域主要是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民间统计。传统意义上,政府及各个部门是统计学学生就业的首选。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民间统计。民间统计相对于政府统计来说,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类统计咨询公司、统计调查公司、统计研究院等,介于市场和企业、行业之间。民间统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学作用的提高,民间统计必会成为统计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大数据时代,在对统计数据分析人才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对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统计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课程,如《大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挖掘》等,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统计软件(R/SAS/Python)进行大数据的挖掘、清洗、分析等。

(三)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

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广泛举办大数据技术创新大赛、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创业大赛、数据挖掘挑战赛,支持学生成立大数据研究协会,举办大数据相关讲座论坛等方式,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校外大数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与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企业大数据开发中心以及大数据研究咨询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给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

四、总结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篇10

农村学生热爱劳动,看到的动植物多。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我在指导学生的作文中,让他们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和“模拟形象”。

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写有关“熟悉的小动物”。我在给学生们念范文时,故意写了这样几句话:“天热得像着了火一样。人们躲在屋里不敢出去。小狗也躺在树下歇阴凉,汗水从它的脸上流下来。我心疼‘这位朋友’,把它叫到屋里……”读后让同学们进行评价。同学们一致认为范文中的这几句话既写出了天热的特点,更烘托出我和小狗之间的感情。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狗没有汗腺,永远不会出汗。而是对同学们的评价给予肯定后,让他们进行实际观察:炎热的夏天狗是否出汗?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才不至于出现“狗出汗”的笑话。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平时注意积累大量真实的生活素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后来我们班的同学在一次全县举行的小论文竞赛中,写的题为《从“狗出汗”中得到的启示》一文,荣获一等奖。

体育课尝试教学法浅议 篇11

新课程实验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许多人都在寻求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而尝试教学就是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通过实践,这种教学法不仅能够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体自学、组内合作、小组交流、评价能力;同时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二、体育课中推行尝试教学的方法、范围和效果

中学生已掌握相当的体育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体育课中进行尝试教学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更容易适应尝试教学法,使用的范围较少受限制,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跑、跳、投、球类、前滚翻等小学时都已学过,所以:

1.体育课中推行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可分为两部分

①实践课的基本部分:出示尝试题 →回忆(自学)→尝试练习一(自练)→学生讨论(组内合作)→教师讲解(学生反馈评价)尝→试练习二(强化训练)。

②理论课:出示尝试题 →回忆(自学)→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师生评价→上台演示。

2.体育课中推行尝试教学法的范围

①对于有旧的关联知识作铺垫的后续知识适合用尝试教学法;②复习课也可用尝试法;③以前学过的知识。④球类、武术等也可用尝试法;⑤象单杆、双杆、支撑跳跃、技巧、投掷等最好不用。

3.体育课中推行尝试教学法的效果

①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②上课积极性提高;③心理素质得到培养;④创新能力明显进步;⑤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得到加强等。

三、体育课中推行尝试教学的作用

1.“先学后教”或“先练后讲”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生好胜心强,求知欲强,而且表现欲望强烈,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们把课的准备部分由学生轮流尝试带领,改变了传统的准备活动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因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学生带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哪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是把电视、 VCD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加工、合成而创造出的新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出示尝试题,学生回忆以前教过的短跑、耐久跑相关知识。

2.教学合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初中体育课中的尝试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针对要学的新知识而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当然还要便于在学生练习、思考后去解答。对于有的教材,可先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在上篮球课时可以先放 NBA篮球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去尝试练习。例如,在4*10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如何发挥速度优势、合理利用20米接力区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他们会对接力跑这一技战术掌握的更好、更合理、更全面。又例如小学学过滚翻、中学学过前、后滚翻、初三刚学完肩肘倒立,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向学生宣传,体操运动员不仅动作美,而且他(她)们的形体、姿态也十分健美。只要积极参加体操练习,不仅能实现形体健美的愿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会使你更勇敢、更自信,更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应用技能,确保活动安全。通过教师示范一套组合动作的提示下,由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自编一人或二人的动作,展示给大家,并由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等,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合作交流,尝试各种做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展示动作,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通过设计造型动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审美能力。因此,这种教学合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3.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互相矫正错误,培养学生互相合作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发现学生有错误后立即给予改正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尝试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断加强学生个体与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克服个体认识上的局限性。但是学生讨论经常会出现两个现象:一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发言机会,他们的学习情况没有得到展现,其错误亦无法及时矫正;二是学生们不知从何说起。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体育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把不同的思维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体育学习方式。如:在学习了实心球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然后老师提出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合作,采用一定数目的实心球设计出最佳几何图形,如“梯形、三角形、圆形”等都用来练习下肢力量练习。通过比较,看哪一组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在此基础上,再让每个组在班上进行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补作用。

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除了能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互相矫正错误,培养学生互相合作能力。

四、总结

新课标指出:体育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体育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创性不断生成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技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尝试 篇12

一、关于教材改革

(一) 技校数学教学的教材应与对应专业相配套

当前, 技校数学教材的内容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也没有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内容的取舍, 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所以要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来设置技校数学教材的内容。

(二) 技校的数学教材应该增加一章关于计算器使用的内容。

计算器在我国的普及率已经很高, 它的便于携带、价格低廉、计算快速、易于操作等优点是电脑无法与之媲美的。学会熟练使用计算器, 能避免很多机械重复的运算,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很多技校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却将其拒之门外。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 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机械运算显得没有必要, 所以今后的技校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对计算机使用的内容。

(三) 对技校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调整

技校的数学学习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起到一种学习工具的作用, 因此技校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开发学生智力, 坚持“够用就可”原则, 放弃不需要的或者使用概率较低的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而且, 教学中还追求解题方法的实践性和通用性, 而不是在技巧性上下功夫。技校数学教学的教材应该据此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关于教学手段

把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引进技校数学教学中, 能够是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因为多媒体数学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 比如图、文、声并茂, 动静结合等。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可以各种通过感官进行感受, 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信息量,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 学生在这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不会感到枯燥单调, 这样就能达到提高产生良好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多媒体的课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单纯出现文字形式, 文字出现的行数、速度可以由教师进行控制。教师可以站在讲台上讲课, 用鼠标或者激光手电代替教鞭, 这样更便于师生交流。第二类是以动态变化为主的形式。例如, 用动点轨迹来显示二次曲线形成的过程, 这样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第三类是声、画、光和文字综合运用的形式。课件中有悦耳的配音讲解, 甚至还有背景音乐, 有艺术化的文字说明和生动的画面相配合, 这就使过去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易于接受。

电脑多媒体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成为一个主要的辅助手段, 今后出版技校数学教材时也应该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改革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关键作用, 所以教师应该针对的心里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 教师应该抓好数学教学的第一堂课。开学第一堂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数学教学的可接近性和价值性, 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其次, 教师还应该学会创造问题意境, 启发学生思维。教学过程中, 平庸的老师只会奉送真理, 而精明的老师会发现真理。所以, 为学生创造意境, 启发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再次,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举的事例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 这样更才能使抽象的原理更具体, 易于理解, 同时也能使数学的学习更具有实践性。最后, 教师应通过介绍数学美和数学史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 关注教学对象的个体特征,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近年来, 各技校纷纷扩招, 专业增多, 学生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日常生活, 关注学生个体性差异, 深入学生的内心, 了解学生的求知欲、教育背景、知识储备状况、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材为主线, 以老师为主导, 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给学生以自由的活动空间,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应该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 不断更新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数学一直被学生当作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技校的数学教学也遇到重重困难。各技校除了进行教材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之外, 还应该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心里特点不断探究改革的新方法。相信, 经过数学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一定会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章建晖:《对技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5年。

[2]洪仕材:《对技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点看法》,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

[3]仇默:《浅谈技校数学教学困境及对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

浅议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尝试 篇13

1由考试型授课向实际应用型授课转变

生物统计学原理复杂,让学生完全掌握每个统计方法的原理、统计公式的推导较困难,且对于非统计专业人士是没有必要的。生物统计学的公式比较多,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比较多,让学生把所有的公式记下来,既费时间、学生不易接受,也没有必要。在遇到生物、农林、生态、生化等实际问题时,一方面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既科学合理,节约时间和成本,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另一方面是面对已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何选择和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大学科研中,有很多学生或在读研究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表现不足。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考试取得高分更重要。授课内容要深入浅出,多拿实际事例让学生选择统计分析方法,把不同的统计方法加以比较;或者把一个实验结果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加以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不同统计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和兴趣,把学生从繁琐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中解脱出来。由考试型授课向实际应用型授课转变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试方式的转变。考试方式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挥棒。如果采取传统闭卷笔试的方式,学生往往在考前几天死记硬背公式以应付考试,考试过后又很快忘记。对于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工具性课[1],教师尝试了“带纸开卷”考试法。即在考试内容上侧重以应用为主的考题,减少问答等概念性的内容,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方向,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备考复习上,采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方式,规定学生在2张A4纸上可单面手写自认为重要的公式供考试时参考,但不允许写有关基本概念、问答之类的内容。筛选和抄写公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刻认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正是该课教学所要求的,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

2由纯理论型授课向软件应用实验型授课转变

统计学是一门相对古老的学科,在过去的授课过程中,因为计算多是笔算或由计数器计算,这就要求必须掌握计算过程,掌握计算的每一步骤,否则无法进行实际应用。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和计算软件的发展,使计算软件在工作和科研中的应用已经广泛普及。相反,如果不会使用计算机和计算软件,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不能满足工作和科研的需要,特别是现代计算技术和计算软件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分析结果的准确和详细性、分析制图的精美和完善性等方面,都是手工计算无法达到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纯理论型授课方式,通过上机实习环节使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学生从大量复杂计算中解放出来,提高效率,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适用于统计教学的计算机软件较多,目前主要有SAS、SPSS、Excel等,都提供了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数据分析工具[3]。但相比之下,从功能和可操性而言,SPSS是国际流行的统计软件,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操作简单,分析结果详细,还有很好的制图功能,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4-5]。因此,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该软件的应用。同时,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新的统计分析软件,扩大学生的视野。

3由完全依靠教材内容型授课向以教材为主、结合实际需要、拓展新内容型授课转变

生物统计学作为一门有一定学时限制的学科,在知识的组合方面,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经典性的特点,所介绍的方法也是相对古老、常用、相对简单的,如假设检验、区间估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简单的正交实验设计等。而实际上生物统计的内容较多,如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实验设计中还有均匀设计、配合均匀设计等[6-7]。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计算方法不断出现,这些新方法是实践中非常需要的,而且新分析方法具有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统计方法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完全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插入一些新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介绍使用新方法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广泛性,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在实际应用时也有必要进行完善。如多重比较,虽然课本中介绍了多重比较的方法,对比较结果的显著性表示方法也做了介绍。但是在实际发表论文时,由于期刊文字的限制,用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所用版面太大,要求简明标出,这就提出了如何简化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组数据进行比较时,步骤较繁琐。如比较10组数据,用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需要45组数据来表示,显然占用版面较大,这时则需要启发学生用简明的办法进行解决。因此,要结合实际,完善课本内容,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参考文献

[1]孙晓菲,李鑫玲.《生物统计》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18):96.

[2]郝小琴.生物统计课采用“一纸开卷”考试的体会[J].高教论坛,(4):64-65.

[3]范平,崔党群,詹克慧,等.Excel软件在生物统计实验教学中的综合开发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65-69.

[4]向穷,施树良,李钰.常用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9):1775-1777.

[5]高忠江,施树良,李钰.SPSS方差分析在生物统计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8(11):2116-2120.

[6]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52-360.

上一篇:文化反叛下一篇:如何激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