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学科特点是涉及的物理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和自然, 并将所学的物理知识用于生活, 进生活, 走向社会, 最终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服务。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分析学生的兴趣趋向, 合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此, 我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讲述自己所好的方面, 往往不需太多的指引, 也能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所言所行自然容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反之, 如果物理教师本人不爱好物理学, 只是为了工作需要, 勉强照本宣科, 虽然也能传达一些知识, 但事倍功半, 很难取得理想成绩。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 都将影响学生的心灵, 如果教师表现不出对物理的真实兴趣与激情, 学生对物理也很难产生兴趣。那么, 学生的兴趣又从何而来呢?
学生学习某一科目的积极性, 还常常与这一科教师的关系有关, 因为喜欢老师, 进而喜欢她所教的科目, 因为讨厌一个老师, 进而厌烦她所教科目的现象, 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这就为每一个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想使你的学生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吗?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 因为在学生眼里, 教师和所教的学科不可分, 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 而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需要在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问题情境”是指与某些具体情境融合在一起的问题。将物理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 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浮力》这节时, 我运用多媒体先播放了一段《泰坦尼克号》的片断, 号称当时最大的游轮, 鸣笛徐徐驶来时, 把学生带到影片中的境界, 欢呼之余, 问学生它与本节有什么关系呢?至此不少学生已在纷纷议论:这么大的船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而不沉啊,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呢?……这时已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同时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 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而且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能结合物理教学, 把课堂内容故事化, 定能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 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机械运动”一节, 在引入课题时, 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名法国飞行员2000米高空飞行时, 从脸旁抓到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 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 会让学生感到好奇。在讲授“大气压”时, 从故事引入:1654年5月8日, 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格里克把两个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 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 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连16匹马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或者只有费了很大的劲才能拉开它们。”市民问:“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市长回答说:“空气产生的大气压力。”如果将铜半球上的阀门拧开, 空气经阀门流入球内, 用手一拉球就开了, 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讲述这一故事, 学生对大气压力真有那么大产生了怀疑。为了证明它的真实性, 他们就要努力学习这一内容。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大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 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 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 冬天, 在干燥季节里, 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 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 这是为什么呢?又如, 冰棍“冒”出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通过引导, 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学现象, 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形成许多尚未解决问题的悬念, 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是经过教育实践检验和心理科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原则。众所周知,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 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 这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一个学生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 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 就会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 最终还会形成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 而这一些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 不要吝惜表扬和好的分数, 赞扬要及时、适度、得法才能够实现。
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既要激发, 又要引导。激发是指积极性的调动和产生, 而引导是指将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指向学习中最重要的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也是很盲目的, 想学、爱学和会学, 学好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只有既想学爱学, 又能把劲使在点子上, 会学才能达到学好的目的。这之中, 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如何引导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生有学习热情, 但抓不住学习重点;也有的学生愿意学习, 却掌握不住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教师只有针对不同问题, 给予正确的指导, 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保持, 并切实改善学习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活动的内因, 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 也可以提高学习认识过程的效果。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就要激发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在生活、生产、社会、自然中发现物理的兴趣, 从而达到“乐学”的最高境界。
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06-0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06-08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0-30
论如何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7-01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9-14
简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0-15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1-0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10-13
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06-19
浅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