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共10篇)
-------我的养成教育观
伊旗四中贾海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一切教育可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开展班主任工作和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与观点:
一、养成在规范和具体中形成。
送走一届毕业班,我又被安排到初二年级,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工作。习惯了带毕业班的教学思路和管理方式的我一下子从别人手上接班,还是很无所适从的。记得刚接手这两个班,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学生不仅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差,而且学习习惯差。看吧,走进教室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狼藉”。桌子上堆得满是课本、作业本以及各科的复习卷、考试卷、资料等。随着这些东西的纷至沓来,学生的习惯便受到了考验,放眼整个教室的地面,总有学生不间断在扔那些所谓的“废卷”、“废纸”,教室拐角处的垃圾箱总是满满的。如果代课老师不提前进教室侯课,督促学生提前准备上课的内容的话,那么在铃响后就甭想按时上课,因为光就找卷子至少也得用五六分钟,这还得是学习好一点的学生,而那些班级的“邋遢”学生总是手忙脚乱地找一番之后,便是两手空空、袖手旁观。面对这一困扰人的问题,很是让人头痛。我也曾一度站在教室的讲台上对他们厉声呵斥,但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之后便又是一切照旧。情急之下,我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学生准备各科的资料袋,并把相应学科的试卷、资料分门别类地装进去。起初,我专门用了一节课让学生整理,并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示范,以后的几天内及时给予提醒、督促,这样试行了几个星期,效果很不错。学生平时丢卷、上课匆忙找卷的现象大有改观,整个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习惯规范了很多。时至今日,学生归类、整理、收藏试卷资料的习惯已经养成。
二、养成在教师以身作则的行为中形成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意思是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刚接手这两个班,班级总有一些学生不按时起床到校,总会有迟到的现象。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一会,教师已渐入讲课的佳境,“报告”声总会很恼人的在教室门口传来,这种感觉真是让人不爽。学校每天早上有晨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是迟到就是想方设法逃操。而对待这一部分学生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便采用了“老将出马”的策略。每天早晨我刻意早到几分钟,等候学生,陪同学生晨列。上课之前侯课,自习课早到,充分做到督促和示范的作用,坚持了一个学期,学生基本已杜绝了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三、养成在起始、起步阶段形成一天,我和同事的一次无心的谈话,让我意识到习惯养成起于最初。在人与大自然的一期电视节目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某个原始热带雨林,是大象生活的天堂,这里也生活着原始土著人。这里的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大象刚出生不久,他们便用一条铁链把小象给拴住了。这样历经十几年,小象长成了大象了,但栓象的铁链却依然是那条不起眼的铁链,可力大无穷的大象却从不挣脱逃跑。这是什么原因使然呢?其实稍作留意,我们便不难发现,这是从小被铁链长期拴住生活的习惯所致。在它的潜意识里并没有逃跑的概念,动物如此,人亦犹如此如此。好的习惯从小培养,从起步起始阶段便规范学生,要求学生,督促学生,给学生示范和榜样的作用,那良好的习惯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在日后自然而然地影响和规范着他的人生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 “中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
一、着力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列式计算就可以了,至于字不认识,题目读不通顺,读题时添字漏字等问题都是语文教学的事。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认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问题。只要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对数学学习就会有很大帮助。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拿到数学课本开始,教师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在不同的识字阶段采取不同的读题方法,为学生扫除文字方面的障碍。如:教给学生看懂图、文、式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算式和叙述文字的能力。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养成课前、课后阅读课本的习惯。布置阅读任务前,教师要有明确的阅读要求。如:阅读课本时手脑并用,要边读边做记号,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防止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
二、注重教育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认真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思考问题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听讲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课堂上,学生要集中注意力,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二是要积极和同学进行交流,接受同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评价和补充。三是要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时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叙述完整。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言要精练准确,同时要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逐步帮助学生学会审清题意
审题是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掌握的知识少,还不具备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条件。因此,遇到一些新的题型,他们就急于作出提示或讲解,使学生失去审题的极好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不想审题、不会审题就不奇怪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审题指导,能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解题思路,提高做题的速度与质量,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在指导学生审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疏通文理、事理和算理。所谓文理,是指需要解决问题在词句及意思方面的条理。事理是指题目中叙述的是什么事情,题目中告诉了什么,要我们做什么。算理是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即怎样做题。
例如:请写出4个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原以为这是一道简单的题目,谁知学生错误百出:有的把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全写出来了;有的写出的则是十位是6的两位数;还有的把一位数6也写出来。通过交流,学生逐渐明白,题目中的“4个”“个位上是6”两位数都要考虑,不认真审题就会出错。
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教育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保持书写的整洁,以及规范作业的格式。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审题,仔细运算,正确解答和及时检查验算。
小学低年级学生视觉发育还不够成熟,长时间写作业会引起他们的视觉疲劳,影响写作业的兴趣和效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数量要适中,难度要适易,解题的要求要明确。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的负担适中,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教师有时间对个别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把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思想家培根曾精辟地指出:“人们的行为多半取决于习惯。”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让学生插上良好习惯的翅膀,在知识的蓝天里自由地飞翔。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事基础教育的同志都有感悟,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会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培养 良好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正文: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洛克提到: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培根也提到: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在外务工,而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了初中以后,由于知识复杂和难度的加大,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学习很困难。在我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以前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也往往只会画画、打字、网络小游戏等简单软件的操作,对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很缺乏;然而对于这门学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喜欢,但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原因是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放松心情、愉悦的一节课,最盼望的就是想玩小游戏或自己喜欢的内容。
二、农村初中学生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
首先,学生自身因素。现在初中生,由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溺爱,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懒惰,怕吃苦和不爱动手动脑,平时不注意积累的习惯,所以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第二,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还有一部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方法与能力教育,良好学习习惯教育的缺失,以致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三,家庭因素。由于是留守孩子,监护人由于知识上的匮乏,在学习方法上很少教育和指导,以致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自觉遵守计算机机房的规定,让学生懂得这是课堂
让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机房的规定,是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的前提。计算机专用教室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场所,信息技术课
除了要求学生像其它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场
室的要求。例如,为了保护计算机设备,不许携带饮品、食物、磁铁等东西进入
计算机房。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说明原因,这样有助于他们接
受这些规定,并能自觉地遵守。
(二)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 要明确学习目的
给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并告诉他们要讲究效率的习惯。制定计划和目标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定出切实有效的计划和目标,并鼓励学生朝着目标脚踏实地的奋斗,行之有效的完成目标,这样才有成就感。当学生有成就感之后,自然而然的喜欢学习了。
(三)有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纠正不正确的习惯
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是学生以后学好信息技术的坚实基础,要
想让学生有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细节开始。从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地操作计算机,端正坐姿。正确使用输入法,练习指法输入,严禁单手操作。因为,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的良好习惯,将终身影响着学生的健康。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计算机技术却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有学生因迷恋于网络游戏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只会和计算机进行思想交流,导致最后患上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也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共同协作精神,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四、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的习惯。
学生走在老师的前面,这样的学习劲头才是可喜的。如果学生都没预习,那么在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学生都不理解,课外学生也不想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当学生不理解的内容积压多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了。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上机练习为主。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层层深入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让学生们“只要跳一下,就会摘到果子”,使学生既不会产生自满情绪,也不会悲观失望。努力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要把好生和差生搭配起来。无论哪项活动都不要放弃差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对于他们微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无时不在地关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endprint
(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电脑知识
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起点,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都刚接触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那么怎样引导他们学习电脑知识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
1、软件使用方面
软件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但在平时的软件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修饰文字格式时,学生经过自学认识了格式菜单中的“字体”按钮。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宋体的课题文字,但有些学生喜欢楷体,有些学生喜欢隶书……笔者便让他们自己设计喜欢的字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更为简单的方法——直接单击工具栏“字体”旁的下拉按钮,将课题文字修饰为各种不同的字体。还有的学生不仅设置了字体,而且学会改变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使文字更为漂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
2、网络使用方面
网络的使用,方便了知识的传播,但同样也方便一些有害信息的扩散,如:消极的思想、不负责任的言论、黄色图片或小说、耸人听闻的“新闻”等。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弱,鉴别能力也很差,这些信息会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危害,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对青少年进行计算机教育的信息技术课,在当前的情况下,除了一般的教学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安全健康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
3、利用电脑中的游戏,发展学生的兴趣。
农村现在也有许多网吧,学生们非常喜欢到网吧中玩游戏。这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把学生的智力开发寓教育于课堂游戏之中。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准切入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青少年易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认知化”计算机教学。 例如,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就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作為教师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我在网上找到了《金山打字通》这个电脑打字学习软件,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比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太空大战”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通过游戏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练习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之前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恰当地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五) 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知识具有雷同性,如各种软件的打开和关闭,软件的安装,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用法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就能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无师自通,从而能够避免教师对重复性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教师讲课时要多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创新,敢于想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而不是束缚学生想象的枷锁。
于明华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第三,要留有适当充裕的思考时间。第四,及时组织多项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内容摘要: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培养良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就必须从小学阶段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而要打好扎实文化基础的前提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养成的,是可以通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培养而形成。只要持之以恒、方法得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全可以培养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从解释什么是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应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关键词:习惯 重要性 培养 方法
学习习惯对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成绩不好,其实大部分原因并不是其智商水平低下,也不单纯是其努力程度不够,很多时候就是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的。比如一个孩子学习习惯好,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上课认真听讲,如果智商不存在问题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会很好。习惯是在长期过程中形成且具有稳定性的状态,一个人小学时期养成的各种习惯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来,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可以说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那么习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习惯的定义
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所谓的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好习惯受益终生,坏习惯害人一生。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孩子能够在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便会将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对待,而不需要父母或者他人再三催促。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怎样的学习习惯才算是良好的?本人以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正能量的。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过有的学生的字写的像鸡爬狗抓似的,或者有的学生本来头脑也不笨,但是学习成绩总上不来,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没有获得兴趣感,成就感,以至于没有信心,没有耐心,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去学,就不用说刻苦努力了,学习自觉性非常的差,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好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个学业有成者的必经之路。阅读对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才会有成效。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因而听讲也会更专心,不易开小差。在学生作预习时,可提示学生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把能看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划分出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幸又是注入式的,那么学生的脑子就象是一个图书馆,只是装知识而不能理解知识。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3、培养学生复习旧课的习惯。复习可以起到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记忆和巩固的作用。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日积月累,在知识衔接上就会产生严重的断层。特别是数学学科,逻辑严谨,衔接性强,断链了就很难跟上了。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然后复习、巩固这样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的习惯。
还有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梳理,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式的知识结构,知识才会更系统,更完整,更全面。
4、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的习惯。自然学科的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在这一点上,本人认为数学学科与语文的关系比较大,因为如果语文功底不好,理解起来就会很费力。数学学不好对语文的影响较小,语文学不好对数学的影响会更大一些。所以要做到理解记忆,必须先把语文学好。而且,文字书写的功底也间接影响到理解能力,因为如果字都写不好,少撇缺捺的,识字都很吃力,更别谈理解了。
5、培养仔细审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及时纠错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应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而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仔细审题就急于解题而造成的。这种现象在数学考试时表现得比较明显。学生一方面时间比较紧张,再一个就是似懂非懂,比较激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想当然心理,以为眼前的题目和平时做的题目一样要求,根本不去细读,浑然不知题目要求已经改变了。比如题目要求“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结果学生往往只做了计算,验算就漏掉了。所以,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养成从头到尾耐心检查是否有错漏的习惯,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这种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6、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直接反应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做到适量、科学的布置作业,还可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完成作业。这样,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师就可以完全交给他们。让学生明白,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教学办法莫过于教会学习方法。平时,要落实检查好学生的预习、复习,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习惯的重要环节。在做作业方面,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即使有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我们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让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8、培养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听十遍,不如读一遍,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是我小时候的老师给我们总结的。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这样做相当于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加入了大脑的思考,判断,辨析,从而达到了边听边吸收的效果。
9、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学问,学问,就是不懂就问,学习就要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其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进行思想引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自觉的培养。
2、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训练。培养好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决不能给他们讲一番大道理,然后撒手不管。而要始终如一,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习惯养成的必要步骤要不断的强化,不断地让学生实践。特别是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他们有时表现看起来还可以,稍加放松,他们又会反复出现不自觉的坏习惯。我们可以在作业内容及作业量上适当调整,区别对待学生,善待学生,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一出现坏习惯就采取极端的措施去伤害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们,这样会让他们自暴自弃,情况将越来越糟。理智地爱学生,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地训练,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学习的动力。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还有,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难易适度,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像摘葡萄一样,让他虽然站起来够不到,但是跳一跳够得到就合适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一步步树立信心。
4、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各种争星评比活动,例如劳动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朗读之星 ……这种活动绝不能流于形式,最好在短期内看到成绩。通过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引导优秀学生,帮助后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班级的学习气氛才会形成。
6、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7、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学生的许多学习习惯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形成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才能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老师在上课时板书太随意,没有顺序,字迹潦草,画数学图形时随手一画,这些不良习惯学生都会记在心里,随时“复制粘贴”,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我是上数学课的,因为有时上课忘记带画图的工具,只能徒手应付,比如画直线、线段、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形、表格等,我都随手画过,后来学生也依样画葫芦,画图时有直尺三角板也不用,就像我一样随手一画,画出来的图形简直不堪入眼,可是我又不好意思去责骂学生,因为你骂学生就等于在骂自己!当我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及时纠正,然后同时向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后来学生也慢慢地改掉了这个毛病。
8、老师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自信心,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的感觉,来自于老师的每一次鼓励和赞许,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的努力的认可。适时的表扬和鼓励有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每一个思维的细胞,使之处于活跃亢奋状态,进一步使学生头脑变得更加思维敏捷,更加聪明。有人说,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有可能成就一个名人,创造一个神奇的故事。所以作为老师或家长,都应该注意从正面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给予正能量,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发挥出来。
9、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责任。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只有在老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五、结论
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和品质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努力。特别是教师应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更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持之以恒,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少年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有系统、不间断地严格要求,同时,如果孩子表现出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也不能视而不见,要及时给予赞扬,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形成习惯。以上是我对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点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存在一定误区。尽管在小学一年级,我们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但这些不足以扭转落后的生活环境、单一的文化氛围及低下的家长文化水平等对学生的影响。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各种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它既是矫正学生坏习惯,又是强化巩固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让人终生受益;反之,不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纵容不良习惯的存在,往往会导致恶习的产生,贻误终生。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学习内容还是从音标、单词等最简单的英语知识开始,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没有硬性的要求,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为时未晚。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作为学生成才基础阶段至关重要的引路人,指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责无旁贷。
一、学习习惯的科学分析
我们常说习惯,但它究竟是什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习惯”就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它是一个人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习惯”则是指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一时难以更改。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到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良性循环,无疑正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希望看到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二、教师的心理预热
上文曾提到,习惯是长期养成而短期内难以更改的。因此对教师而言,引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急于求成。例如在单词记忆方面,不少学生习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这样或许可以应对短期内的少量单词,但长远来看,这样的学生潜力不足,很容易被淘汰。一种更好的方法是发音记忆法,即从音标出发,以音节为单位去记忆。学生采用这种做法不仅记得牢,而且记得久。这种方法还有利于今后词根记忆法的渗透。可以说这一方法的推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扎实基础。当然这种方法推行前期,不少学生会感到难以适应,甚至抵触排斥,成绩可能一时难见拔高。但教师不可轻言放弃,更不可过分心急,应有耐心,帮助学生排解痛苦,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并适时给予鼓励,与学生共渡难关。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经验收获说服学生。总之,这是一场持久战。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石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工作的展开非常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对教师心存不满的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当我们想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仅仅是言语上的告知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很多时候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例如,教师想教导学生养成重视发音的习惯,自己却操着一口中式英语,那么想必没有多少学生会信服他并按他的要求做。古语云: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提升个人魅力,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多关注关心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我们作为教师在推动师生关系良好发展上应做的努力。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自身无论是专业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十分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们喜爱和尊敬的对象。这对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具体的途径与方法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用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教师应在“课前预习、上课、课后温习”三个环节下功夫。
1.引导学生过好课前预习关
(1)养成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预习再学习,先温习后练习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然而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他们只是一味依赖老师,被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老师说什么便做什么,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他们本身就没有这种诉求。事实上通过预习,同学们可以对知识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这样他们在课堂上会有的放矢地抓住自己薄弱与疑惑的知识点,如此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学得更扎实,更有深度,而且让课堂不再枯燥难耐,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于教师而言,如果有全体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配合,在课堂上,便不需花费大量时间温习英语单词、熟悉课文、介绍相关知识,顾及基础差、学习被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最开始就逐渐养成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然而现如今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失去了自主的时间,大部分在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来自各方的作业,很少有学生会去思考自己下一步究竟需要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学生不动脑子,家长、学校、补习班……太多太多人替学生做了主。但是学习这件事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虽然会有诸如重点、易错点这种适合大部分学生的,但更多时候没办法简单地套用在每个人身上。作为教师,我当然希望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但毕竟能力有限,或者说是身为教师能做到的有限,这个工作还需学生自己完成,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清醒地认识自己,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合适的学习计划,有的放矢地学习,定期反省总结,这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的。
2.优化课堂教学
(1)养成积极思考、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上课,自习时间只有短短的2~3个小时,因此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事实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习优秀的孩子多数拥有良好的上课习惯,得课堂者得天下。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深入思考,积极与同学互动,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总结不足并改进,认真及时做好笔记的好的学习习惯,还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我的做法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直观教具、音像设备和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宽学习渠道,促进个性化学习,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养成大胆发言、合作共进的好习惯。
课堂气氛的活跃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同学们的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尤其对英语而言,听说尤为重要。语言本身就是一门工具,想学好它,记记单词做做题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说出来,用出来。教师应给予每一位学生机会,鼓励每一个人大胆发言。我时常组织一些课堂活动,例如课前小演讲、课文的话剧式表演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也组织一些分组讨论,并让他们选出代表陈述观点。有时候,即便我们对一个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仍会不断有新收获。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形式,不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而且让学生之间逐渐形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让学生爱上英语课,爱上学英文。
3.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1)养成按时温习,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而语言这种交流工具,本身就需要在大环境中不断被应用以加强直到扎实掌握,所以学生出现遗忘现象必不可免。但我们必须直面这个问题,并在现有条件下尽全力与之抗衡。首先,教师必须告知学生遗忘是正常和普遍的现象,并让学生了解遗忘规律,迎难而上,对症下药,积极巩固。引导要求他们进行频繁的温习、记忆、操练。对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一时难以找到应对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各年级、各环节的差异,适时适量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听、说、读、写、背的作业。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不断消化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战胜遗忘。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常规作业,教师还应该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学生的能力布置丰富的课外作业。从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导向性、启发性、开发性等方面下手,充分发扬学习内容蕴含的趣味。让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应用知识的乐趣,以及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2)养成及时调整不良状态的好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像火箭的发射,先是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一旦进入轨道,只要作好及时调整就可以。中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跟着感觉走。这就要求教师严格督促学生,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善意提醒。培养习惯,也像走路一样,发现走偏了,及时回到正确的路径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这个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否养成,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 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 我认为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在教学中教师要用通俗易懂和趣味性的语言, 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讲解, 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学起来就不会乏味、疲倦, 就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六个同学分别代表6个面, 找出代表各自面的长和宽并算出面积, 再根据面积相等找到对应的“好朋友”。这样, 学生在玩中就会发现:长方体的上下面相等、左右面相等、前后面相等。教师通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在教学中还必须运用现代化手段, 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感观上的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 把数学知识分解得更直观更形象。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大脑, 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又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知识。
2.教给学生专心听讲的方法。专心听讲包括“看、听、思、做”四个方面。
看: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画线、画图, 用实物教学, 变抽象为直观, 吸引学生注意。
听: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 学生就能认真听教师讲, 听其他同学讲。
思:在听讲的同时, 要求学生仔细思考教师讲的内容、同学回答的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如有疑问, 就马上提出问题, 请教师和同学帮助释疑。
做:在仔细看、听、思的基础上, 经教师的演示和板书后, 让学生按要求操作学具, 做好练习、作业。
在每天的看、听、思、做的训练中, 逐渐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中能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 说明他在专心听讲。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避免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会缺乏“我要学”的参与意识,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 才能做到专心。
4.教学中要注意动静结合, 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 讲授的知识要通过练习, 才能消化理解和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 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 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 在讲授讨论中, 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或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了, 也就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计算”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础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 由此不难看出, 运算能力在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 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常态练习。如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特别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 并熟记乘法口诀。因为所有中高年级的计算都以此为基础, 教学中还要注意经常性的口算练习。高年级应在练习题中多安排一些利用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的题目, 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算能力。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础, 笔算、估算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2.注重算理、算法的教学。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 而且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如教学0.65+0.92+0.35+0.08时, 要先让学生看清数字和符号, 引导学生用最简便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只有让学生明白算理, 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3.教师做好表率。教师要教会学生合理使用草稿纸, 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 教师的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 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 是因为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在阅读课本时, 我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 边读边想, 理清知识结构、概念的含义及公式、法则的由来。对关键性的词句, 要求学生类似阅读语文教材一样进行涂、点、画、圈。通过阅读课本, 学生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 又能预习后面的新知识, 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 要求学生熟记长方体的特征后, 预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课本内容图文结合, 读后易于理解, 第二天检查预习情况时, 学生对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交流后,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变成了学生的“参谋”, 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次, 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是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需要, 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继续学习、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 恰当而灵活多样的作业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巩固所学知识, 扩大知识领域, 并产生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责任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育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宏观方面讲, 学习是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 为了振兴中华做准备, 只有打好学习的基础, 才谈得上将来为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从微观方面讲, 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 为将来有好的前途和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样,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才会有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中去。
2.培养学生专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 要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 态度上的要求———认真, 思维上的要求———独立。课堂作业因为有教师督促检查, 一般比较认真, 而在家庭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 我用“积分式”的方法鼓励学生, 每次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得优者, 一次积一分, 每个月评比一次, 看谁的积分最多, 积分最多的以资鼓励, 奖品一般是苹果或印有奖字的作业本等小物品, 虽然是小物品, 但学生非常高兴,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劲头更大了, 这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目的。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学生作业中的许多错误往往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如一次检测中“名数改写”的题, 要求从低级名数改写成高级名数, 题目要求用分数表示, 结果很多学生不认真审题, 都用小数表示。教学中, 我结合这些例子, 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对于计算题, 要求先检查题目里的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 然后确定先算什么, 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最后再计算。对于应用题, 一定要多读几遍, 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条件中哪些是直接的, 哪些是间接的, 再分析问题与条件, 条件与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最后再列式计算并检验。对于判断题、选择题要弄清每个字词或符号的意义, 并同已掌握的知识作比较, 再作判断、选择。久而久之, 学生便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 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
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学生 培养 学习 习惯
有成效学生的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怎样去培养?下面我就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数学学科的学习,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
1、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3、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做作业前一定要先复习再做作业并养成习惯,对数学问题尽量探索出一题多解,找出更好的解法,把试题及其解法,尽可能地推广和引申。学生钻研课本,复习课本的习惯一旦形成,对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都大有帮助。
4、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细心审题,没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就急于解题而造成的。因此我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都会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
5、独立解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和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6、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问题解决以后,要认真总结解题的经验和规律,对解题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好不好?能否找到其他的方法?尽量地考虑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同时,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作了很好的注脚。
7、要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不能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股票投资的收益,储蓄利率的计算,国民收入的增长比率等等经济方面的问题无不涉及数学知识。而这个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的帮助是最为明显的。
二、与家长取得联系,给家长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
(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我引导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包括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安排,其中的学习是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其中每天的计划安排,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晨读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晨读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学生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同一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开始,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我给家长建议,要指导孩子,该学时学,该玩时玩,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三)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
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五)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这方面习惯养成了,孩子将终生受益。
(六) 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我注重引导家长去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题是要講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从小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良好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即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中小学课堂教学》
[4]《素质教育与实践》
【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
一、每天朗读的习惯
语言不是寂静的字符,而是有声的艺术,学习外语就要进行朗读。朗读、背诵是听、说、读、写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朗读与理解的意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要力求准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切不可“有口无心”。读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课文、故事或简易读物,精彩句段要熟读成诵。
二、养成勤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充分地道出了勤记的重要性。在外语学习中同样要学会勤记笔记。上课时要记下一些语言点、语法点,以便课后复习。课外要记一些谚语、名句,作为朗读的材料,也可记下一些生词,以便自己能常常地背诵。此外,应从做过的题中选出做错的题形成“错题集”。这样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增加答题的正确率。也可写一些日记或周记,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每位中学生都应备一本语法书、一本双解词典(如《牛津现代双解词典》),便于在学习中随时查阅,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查证自己的疑惑,并在此基础上多问老师、同学,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查阅工具书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扎实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可在词典、语法书等的帮助下让学生阅读适宜的英文版的报纸杂志。这样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想象,了解最新的信息,接受新思想,获取丰富的词汇、语法及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而学生只有大大增加了大脑储备,有了充足的输入,才不会感到知识的贫乏。
五、坚持每天听的习惯
一切语言的习得都是从听开始的,自从我们在妈妈肚子里开始,我们的学习就从听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必须养成每天听读的习惯。听也是一种输入方式,我们的教材编排就是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听说读写顺序编排的,特别是英语学习初始阶段,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习惯能给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益处。现在,我们应该强烈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正在或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内容。
那么,我们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培养学生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我觉得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古语说,一心不可二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事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许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会听讲。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一个问题时,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在做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事,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关注,更谈不上重视,只是在老师让学生齐答时,也就随口地应付一下。因为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只关注了教学进度和任务,只关注了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有何收获!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让一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不善于听讲的习惯,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实效。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个学生,应该强调应有的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坐姿,有一个好的发言习惯。对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要有一个适当的提醒,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比比看,看谁听讲最认真。在教师的指点下,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要想使学生正确地解题,审好题是关键。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认真审题,这是解题的基本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不是不会做数学题而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要求学生必须先认真审题。首先看一看有哪几种运算符号,看看一共有哪几级运算,有没有括号,接着把四则运算顺序简单说说,让学生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数学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能检测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为老师能针对性的辅导提供最真实的情况。这就要求课堂上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同时,家长在家也要监督学生单独完成家庭作业,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不仅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刻苦精神、脚踏实地的品质,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第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老师的一个问题还没有说完时,那些喜欢表现的学生就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如果问题没有难度,他们会容易回答,如果问题稍为有点难度,他们就无法回答,只能是让课堂纪律混乱。更重要的是,这样下去,很容易让这些想表现自己的学生的思维常处于一种浅层次上,不利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回答结果,而不表述其思考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的思考过程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以便调整我们的教学。新教材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数学信息更多,更有利用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因为信息量的增多,这就要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尤为重要。不能还没有分析信息时,就去解答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学会交流,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我们社会日益信息化、合作化的今天,懂得交流、善于交流尤为重要。学会交流,既是一个学生交往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更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准备,只有有了充分的准备,有理有据的想法,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所以,在交流之前,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过程,要让学生把要交流的内容在脑子整理好。这个问题,是我们许多教师忽视了的问题。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探讨一个问题时,问题一经提出,马上让学生交流,这中间没有时间和空间,这种交流是一种伪交流,是没有成效的交流。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09-16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06-07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10-07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交流 (高二)05-24
九、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06-16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07-05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09-18
学生课堂常规习惯如何培养10-31
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11-20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