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精选12篇)
一、通过课题教学, 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 巧设情景, 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要巧设情景, 为幼儿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情景教学主要是使幼儿能够进入老师设定的场景, 提高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度。幼儿的好奇心都很强, 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 老师可以通过创造不同的情境, 使孩子置身于大自然美好或多姿多彩的情景, 从而增强幼儿身心的愉悦, 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艺术性的教学方法, 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 创设美术学习的情境,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情景教学中, 老师还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动画、歌曲以及讲故事的方式, 从视觉或听觉方面感染孩子, 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随后开始课堂内容的学习, 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设置悬念, 增强幼儿的好奇心
如何更好地增强幼儿的好奇心, 更好地优化课堂教育, 美术老师可以尝试抛掉以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巧设悬念, 增强幼儿的好奇心, 使孩子越画越开心。在教学过程中, 对每个课题老师都要采用不同的悬念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悬念设置时, 老师要切忌不能直入主题, 要从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故事开始, 为幼儿设置一个有趣的教学场景, 增强幼儿的好奇心。老师还可以尝试通过引导式的提问, 一步步引导幼儿解开悬念, 进入课程学习的核心。
在美术教学中, 巧设悬念是增强幼儿好奇心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老师或者通过猜谜语的方式使幼儿猜到要画的物体, 或者首先让幼儿对物品进行描述, 然后引导幼儿画物体, 就可以为幼儿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 不经意间就让幼儿抓住了物体的特点, 也开发了幼儿的思维。通过有趣的悬念教学, 引发幼儿的好奇, 促进幼儿思考与想象, 是值得每个老师尝试的教学方式。
(三) 利用故事,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
幼儿是最喜欢听故事的, 当他们听故事时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擅长运用生动与有趣的小故事, 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的欲望。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采用故事教学, 可以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故事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起个故事的头, 然后让幼儿通过绘画将故事编完;也可以让幼儿进行讲故事比赛, 每次选几位幼儿讲故事, 然后让其他幼儿对他们所讲的故事用绘画表现出来。通过故事教学不仅会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更会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欲。从故事进行美术教学, 不仅符合学习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点燃幼儿学习的热情, 使幼儿主动参与到绘画创作中。
二、借助游戏教学, 增加幼儿的愉悦感
幼儿充满想象力与好奇心, 他们尤其喜欢各种游戏, 乐于参加各种游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 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协调力, 而且能增强孩子的想象力, 增加幼儿的愉悦感。为了通过游戏教学提升幼儿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使幼儿增长知识,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群体性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也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有关个人行为和集体利益的游戏, 让幼儿了解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增加集体责任感。
当老师借助游戏进行美术教学时, 应该不断创新游戏的方式, 如或开展竞赛游戏, 或开展画画展示活动, 或各种体验类的游戏, 总之, 要通过做游戏, 培养幼儿创造力, 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可以激活幼儿的创作思维, 最终形成幼儿独具个性的创造能力。游戏教学也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能为幼儿创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因此, 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多利用游戏教学, 使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三、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幼儿美术教师来说, 要借助多媒体技术,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多媒体技术是集图片、音像、动画于一体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借助多媒体技术, 为幼儿展示五彩缤纷的大自然, 使幼儿感受鸟语花香的温馨与美丽, 感受城市的喧嚣与浮躁, 感受河边垂钓的闲静, 感受各种动物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幼儿对物体有更深入的了解,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提高他们在美术绘画中的创造力。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与乐趣, 提高了幼儿的课堂教育效果, 应该被广泛地应用于美术教学中。
四、开展活动教学, 提高幼儿的参与性
据心理学研究, 幼儿在上课时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一般在15分钟左右。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 要使幼儿的注意力保持更长时间, 一定要提高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活动教学成为首选方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老师可以将教学与音乐、表演、游戏等艺术活动相结合, 使幼儿在活动中成长, 在玩中学习。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活动, 更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教学。
美术是一种艺术, 美术教学就是要培训一些创造性人才, 课外活动更容易启发幼儿的思维。老师要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了解山山水水, 奠定他们绘画的基调。
五、有效评价教学,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任何教学中, 教师若能有效运用评价, 就会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反之, 则会抑制幼儿的创造力, 影响幼儿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 老师首先要认识到评价只是一种激励的教学方式, 不是选拔绘画天才, 不是批评孩子, 是为了激励孩子, 增强幼儿的信心。
画家毕加索就说过, 他一生都在跟儿童学习绘画。孩子是最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人群, 他们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是老师不可理解。作为幼儿美术教师, 需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修炼, 提高对幼儿的理解, 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老师可以经常对自身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是否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是否能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是否能有效地激励幼儿, 能对幼儿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等。只有教师不断进行反思, 有效运用评价教学方式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就能使幼儿不仅获得心理的满足, 而且会增强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 培养幼儿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学习,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增强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性, 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朱琳.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J].广西教育.2011年第25期
[2]罗珍.美术教育中存在哪些阻碍孩子发挥创造性的行为[J].早期教育 (美术版) , 2009, (12) .
[3]陈晓艳.创设情景, 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灵感[J].早期教育 (美术版) , 2010, (02) .
[4]许婧莎.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生活化[J].早期教育 (美术版) , 2009, (01) .
[5]诸敏.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的策略[J].早期教育 (美术版) , 2010, (04) .
[6]陆旭颖.幼儿美术教育中兴趣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7) .
一、走进大自然,激发创作兴趣
法国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的确,自然界是幼儿美育内容的天然宝库。它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是幼儿课外学习美术的最好课堂。欣赏自然景物的活动是引导幼儿开启美的门扉,发现美、创造美的钥匙,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创设条件,让幼儿接触大自然。
教师可利用散步,春游和秋游的机会,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观赏景物时,教师要边看边向幼儿讲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的色彩、形态、特征,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将要观赏的内容上来。如在《马路上的汽车真多》这一美术活动中,我领幼儿仔细观察了汽车的颜色、形状、大小、车头、车身、车轮都是什么样的,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还介绍了各种车的用途,然后再进行绘画。又如观赏春天的景色时,教师还可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春姑娘来了,小河水融化了,草儿发新芽了,大地穿上了绿衣裳……”这样就能加深幼儿对自然美的领会,从而把他们的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去。在美术活动时,就可以利用这个环节进行《春天》的绘画,教师给予指导,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美景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画出来,这时,幼儿们就会按捺不住作画的激情,全神贯注地画起来。
另外,教师也要善于捕捉美术教育活动的挈机,激发其兴趣。如一场大雨过后,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教师就要及时抓住这个特殊的自然景观,引导幼儿观察:“彩虹姐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穿的衣服漂亮不漂亮,都有什么颜色?”然后,让幼儿把看到的画出来。幼儿有极大的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绘画之中,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美术活动游戏化,提高学画兴趣
寓美术活动于游戏之中的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和有效的。因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认识,是十分单纯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玩”“乐”的心理和需要出发的。因此,美术活动就要针对幼儿这种年龄特点,具有更强的游戏性。只有这样,才能强烈地吸引幼儿,使之积极、主动而愉快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之中始终感到饶有兴趣,做到情绪饱满,展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活动。
如手指画——点桃花这一课,我让幼儿与桃花姐姐比赛。当小朋友和桃花姐姐用手指点的桃花一样漂亮时,小朋友就可以带上桃花的头饰与桃花姐姐一起做游戏。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作画愿望。因此,他们在点桃花时,都想把桃花画的比桃花姐姐的还要漂亮。
又如,美术课《我的好朋友》,我先让幼儿玩音乐游戏《找朋友》,然后请幼儿仔细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征。当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之后,我就请幼儿当小小绘画家,为好朋友画像,看谁画得最形象、逼真。幼儿的作画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边画边瞧瞧自己的好朋友,看看画得像不像。最后,我又请幼儿拿着一张张充满童趣的画像,听着欢快的音乐,再次玩《找朋友》的游戏,并相互交换作品。在活动中,幼儿身心舒适而愉快,愿望得到满足,兴趣得以提高,而且交往能力也有所提高。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以“手工制作”为内容的美术活动,如玩娃娃家、开商店、扮演解放军叔叔等游戏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绘画并制作各种游戏活动所需的成品,然后再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达到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目的。
三、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保持绘画兴趣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对丰富和活跃幼儿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并保持美术学习兴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启发引导幼儿去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活动室的布置中,教师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由幼儿参与设计,大家集思广益,童趣盎然,别开生面。在设计过程中,幼儿心情格外舒畅,享受到设计美的乐趣,从中也培养了他们大胆设想、敢于创造的精神。
在主题画、装饰画、故事画等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绘画,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幼儿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和创新,激发并保持幼儿绘画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举办“小朋友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幼儿去参观有关美术展,通过这些活动,为幼儿创造条件,使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幼儿在艺术的海洋里去寻找,帮助他们开扩眼界,丰富知识。这样,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更加持久浓厚。
再有,课外的绘画和手工活动,如剪纸、用废旧材料制作、贝壳和石头制作、粘贴、泥塑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是激发和巩固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才能的有利时机,更不可忽视。
四、合理评价幼儿作品,增强自信心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幼儿借助画笔来表达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童趣,充满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例如,有的小朋友把太阳画成了蓝色,我问他为什么,他却说:“夏天有蓝色的太阳就不怕晒了。”还有的朋友画出自己长了一对翅膀,飞上了天、到月亮上荡秋千等。作为教师有时不一定能理解幼儿的画,这时候,最好去问问幼儿,去听听他们的解释,凡是幼儿解释的作品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并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这样,就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总之,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创设条件,每种活动的方式要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并积极评价,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并得以保持和递增。
摘要: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仅次于模仿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爱好绘画是大部分幼儿的天性,是他们对世界的梦想以及初步认知,人的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就是在幼儿期,这个阶段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 兴趣 教师 尊重 创造力 鼓励 揣摩
幼儿美术教育指的是对幼儿的绘画兴趣进行培养、训练他们的基本绘画技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且充分体验快乐的一个过程。幼儿美术是严格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准则,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利用不同的美术活动来提高他们对美术的热情与兴趣,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创造带来的乐趣,以符合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一门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充分调动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使得学生十分乐意、积极主动参加绘画练习活动。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使得美术课堂能够像游乐场那样对幼儿们充满巨大的魔力。
一、良好的教学态度
教师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进行绘画。教师应当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可亲、充满爱心、有足够的耐心,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并且以师长的身份完全信任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想法,避免以成人固定僵化的思维强加于学生身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绘画氛围,从而使得课堂绘画能够更加色彩斑斓、形式多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直观和快乐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更加应当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孩子们创造一种将游戏形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这些活动带来的直观感受以及快乐体验例如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生绘画时可以通过一些实物模型或者带领学生到户外实地进行观察,然后利用欣赏一些成型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知。比如在学习《鸡妈妈的快乐宝宝》过程中,通过观看实物模型之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公鸡、母鸡以及小鸡的不同动态表情,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与分析。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得他们画出来的鸡宝宝一家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此外,还应当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满足学生具体实际的教学内容。
三、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与题材
良好的教学内容与题材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绘画的热情与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与题材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到各种年龄段的学生的实际绘画能力特点,认真研究、分析、揣摩,设计出让学生更加感兴趣的内容与题材。按照教学内容不但具备美术特点同时还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及生活实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限的遐想,还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兴趣的基本原则。比如户外写生课,学生往往对色彩缤纷的花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可以在这些花中选择那种特点非常鲜明的玉兰花当作写生的题材,让学生自由去欣赏,发挥想象,积极思考各种问题,比如“为何玉兰花开了之后叶子还是看不见,而不像其它花是长了叶子再开花呢?”学生通过一边欣赏一边主动思考、积极开动脑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能提出“为何玉兰花是开在树上,而其它花却是生长在花枝上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朵花都是如此的漂亮,它们总是朝着太阳招手、微笑,它们在想些什么呢”?从而让学生在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赋予了实物一定的思想,进而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教师不能用单一固定的题材来限制学生的绘画空间,应当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惟妙惟肖的玉兰花。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教学题材能够促进教师与孩子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并且为学生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是一种积极地、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稚拙的画面所反映出来的是幼儿的一种质朴的理想与信念,反映的是幼儿对美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是一项充满想象、极富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幼儿敢于想象以及勇敢创造的精神,对于他们今后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就会热爱、崇敬教师,就会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受压抑。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用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音乐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
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作业的批语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足以鼓起学生学好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比如:“只要你细心,老师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一次比上次做得好多了,要继续啊!”“你看,老师说的没错吧,你做的真好,如果再精致一点的话,你的作品可以参加绘画比赛并有可能获奖的。”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些都是教师举手之劳即可做到的,但往往很多人都忽略了。
四、用漫画卡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漫画和卡通画的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使学生学了就用,其技法的多元性和自由性,在进行表现的过程中束缚较少,为学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提供了工具,所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既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用漫画或者卡通画来帮助表现和装饰书信、贺卡或者笔记本等等。漫画、卡通既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图画,这种灵活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表现的内容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而且不同水平及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力所能及的形式进行创作与表现。总之,漫画或者卡通画的故事、设计和作品能够使美术课堂更富有活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在美术课中学习动机的形成。
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致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比如七年级《校园环境标识设计》这一课,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实地观察,对我们学校的标识进行梳理,小结出哪些地方还需要标识、用什么内容比较好。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把美术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又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六、挖掘现代教学设备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特别是欣赏课,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作为教师,思维也应不断更新,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道路。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但是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利用童话语言,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幼儿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有一次,一个孩子在画葫芦时,下笔时画得太小了,想画另一张,我有意地“误解”道:“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你先画了小宝宝,妈妈长得什么样,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孩子一听,高兴了,马上回到座位,在小葫芦旁边画了另一些小葫芦,画完还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你看,葫芦妈妈生了这么多小宝宝。”童话式的评语还能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与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理解对称,我们先让幼儿玩染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他们对画对称物丝毫不觉得困难。再如:用棉签画“串儿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针织、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一认真选择教学内容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 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人认为, 教学内容就是课本, 没有选择可言, 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课本不完全等于教材, 因为教材不只是课本的一种形式。教材指的是一个系统, 其中包括以书面形式体现的书本教材, 以写生工具、教学挂图、教师示范画、幻灯片等实物形式出现的实物材料, 以学生的练习作业形式出现的实习材料等。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力求新颖,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不应仅是课本本身, 而应结合实际适当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一节美术课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就大多数学生来讲, 他们对力所能及且能开动脑筋、要付出一定努力的学习内容, 才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出发。如果随便找来一个物体就让学生画, 很难引起学生的美感, 也难以让他们产生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学生们说:“真好玩”“真有意思”, 甚至为高兴的事手舞足蹈。
所以, 美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从众多的形象中挑选他们最易接受、最感兴趣、最能拨动学生心弦的简明且生动的形象, 让学生欣赏和练习。只有这样, 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才能加快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性的造型能力的发展, 促进他们审美能力和美术素质的提高。
二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就要大胆改革教学模式, 运用游戏式、直观式、尝试式等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1. 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的特点是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的。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使他们学好美术基础知识, 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开拓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独具魅力的面具》的课程中, 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五官的位置关系, 掌握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设计制作面具奠定基础, 较好地完成作业。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地传授知识, 应是以兴趣为引导, 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 以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密切相关, 美术教学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才能活跃课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七年级下册的“漫画卡通画”中, 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 放一段卡通漫画, 学生非常感兴趣, 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只有在教学中做到思路活跃、方法新颖,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运用直观式教学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幅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就要利用现有教学设备, 进行直观式、尝试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一些教具、资料, 如挂图、画册、录像等, 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等激发学生兴趣。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 教学示范, 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八年级上册的“明暗造型与色彩表现”课程中, 因为教室条件限制, 教师示范很麻烦, 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 就可以用VCD借助电视来演示, 让学生先欣赏作品, 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还有在七年级上册的“汽车的造型”课程中, 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各类汽车挂图、汽车模型、电脑光盘、写生步骤图等, 将汽车结构的成功范例在课堂上展示, 便于让学生了解汽车, 设计出有新意的作品。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到美的内涵。
三适当地运用激励方法
1. 热情评价与鼓励学生
适当地热情评价与鼓励学生, 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 也是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评价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是一次谈话、一次表演、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幅作品的褒奖、优秀作品的展示、一次学习经验的介绍、一次特殊的活动等, 当学生美术学习成绩取得点滴进步时, 适当予以鼓励。这些都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赏识, 强化学生自尊、自爱、自信的意识, 完善学生的自我形象, 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
2. 积极组织美术竞赛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可积极组织美术竞赛活动, 主要有: (1) 当场绘画比赛; (2) 个人摄影作品评选; (3) 布置任务、安排时间, 到期举行美术作品展览; (4) 集体性的比赛, 如选择一个题目让学生发挥想象的比赛。当学生画出优秀作品或获奖时, 给予表扬和肯定, 这样更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充分发挥教师示范与榜样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作用及人物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应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对美术的热爱程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如我所作的示范画《校园风景》在课堂上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他们认为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从而引起了他们对学习水彩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内部动力和心理反应。没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就不会有执着、痴迷的探索精神。因此, 作为美术教师, 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课的教学过程, 以各种新颖的手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学好美术基础知识, 逐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范梦编著.美术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黄源熊编著.素描技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
[3]朱万芳编著.素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4]王大根编著.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 2000
[5]常锐伦等编著.中学美术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
关键词 幼儿 美术课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喜欢乱涂鸦,但由于幼儿心智很不成熟,不容易听从父母的管教认真坐下来静心绘画,但若是能够培养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那么事情就会事半功倍了。幼儿有了兴趣,才会有作画的愿望,才能够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怎样才能够将幼儿潜在的绘画兴趣挖掘,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了,下面本人就这几年从事幼儿教育以来,尤其是在幼儿绘画方面谈一谈关于怎样培养幼儿对美术课的兴趣谈谈几点建议。
1利用幼儿喜欢做的一些事情,展开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如果像以前那种依样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幼儿简单地服从教师的命令,象木偶一样,他们就会兴趣索然,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如画“脸谱”时,我首先设计了各种各样有表情的脸谱,和幼儿们一起玩“脸谱”的游戏,通过丰富、形象的表情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使幼儿很快的画出许多不同表情的脸谱来。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了绘画技能。
2充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内化而建成的,幼儿的学习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和进行的。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施教对象,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运用幼儿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能培养幼儿在比较巾分析,综合的能力。
(1)可以运用语言、儿歌、图片等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教师通过提问和说明,指导幼儿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观察(从头到尾,从上到下、前后左右都要看到,从局部到整体)经过分析、综合,概括出物体的本质特征。
(3)要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听,摸一摸,闻一闻,以加深对事物的印象。
(4)结合观察对象,使幼儿丰富相应的词汇,在实物与词之问建立正确的联系。
(5)观察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使幼儿对观察的对象有明确的、完整的概念。如能长期系统地观察,可引起幼儿下次观察的愿望。
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幼儿在对于认识事物的程度以及范围上,都与智力发展的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教师如果能为幼儿进入小学教育做准备,注意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要比让他们掌握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因为认识能力是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是使幼儿认识
事物由无意性、不稳定性、知识性和兴趣性向有意性、稳定性、抽象性的过渡,要使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必须注意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充分调动幼儿绘画兴趣
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好奇、求异是儿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兴趣和好奇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很难产生积极的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
4运用户外活动来引导幼儿绘画
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带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感受美术创作的多样性,使其在美术学习中去观察、想象和创造,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每天幼儿都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的户外活动,而且幼儿也喜欢到外面去跳跳跑跑的,结合幼儿这一特点,于是我就设计把美术课引到了户外,我每天都会带孩子走出教室,感受更多花卉美丽的颜色和千姿百态的形状;落叶飘飘时。我会带领幼儿去拾树叶,把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树叶带回教室,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它们的美,然后把他们的美画出来。有的时候还组织幼儿去郊游,可以要求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想画出来,也可以把郊游的某一个场景画出来。或者是仔细观察一下公园的景色,让孩子能把公园的一角画出来等等。
5教师多鼓励幼儿,逐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
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嘲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如:“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乱七八糟”等话语,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出现“我不会、我不想、我不要”的消极心理。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因此,教师看幼儿的画,要尽量找出好的地方,如“很好,颜色很美,画面很丰富。”或者是“如果……将会更好。”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幼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孩子在幼儿时期重要的娱乐活动,它一方面作为愉悦的活动充实着孩子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领航的作用。培养幼儿对美术课的兴趣让孩子在素质教育的起跑线上迈出稳健的一步,培养好幼儿对美术课的兴趣将会让孩子快乐终身。
【关键词】:培养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作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方法,已渗透于幼儿园的各科教学中。早期识字能使儿童的阅读期提前,是对幼儿大脑的提前开发。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只重视幼儿识多少字,而忽视了识字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幼儿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识字兴趣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幼儿识字质量。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经常盲目地把大批的、快速的让幼儿识字作为识字的目的,却忽视了如何培养幼儿对识字的兴趣。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会让幼儿在识字过程中承受到过多的负担和压力,对汉字越来越缺乏兴趣。如何让幼儿快乐地识字,如何培养识字兴趣呢?
一、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汉字
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说过:“玩即是学,甚至更进一步,玩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幼儿时期,游戏几乎占据儿童的全部生活,它是儿童期幼儿一种固有的、快乐的活动。因此,针对幼儿爱玩的天性,在科学的认读活动中,我们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通过游戏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玩耍中轻松地认读、习得汉字。在《表情歌》的音乐游戏中,幼儿边唱边游戏,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人的表情的变化,同时也识记认读了“高兴、伤心、难过”等汉字;也可以让幼儿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撒在地上,让幼儿去钓,钓到一个教一个:还可以让幼儿表演识字,让幼儿根据字意表演他们喜欢的游戏;通过游戏这种途径,让幼儿真正体验感受到“玩”汉字的快乐。
二、应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汉字
依据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们可选择“对应法”来引导幼儿识字。所谓对应法是指凭借幼儿对图片的感知和理解,利用图与汉字的对应关系进行识字,从而培养幼儿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我们在引导幼儿识字时,先出示生字,再出示与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如:先出示汉字“苹果”,当幼儿不认识“苹果”时,再出示“苹果”的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这是什么?”幼儿会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一一对应,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再在知晓并认识物体的基础上问第二个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苹果?”这时,幼儿会凭老师所提供的“苹果”图片以及耳闻目染的实物印象,进行对应性联想,他们会回答:“红红的苹果、香香的苹果、甜甜的苹果”。在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循循善诱的语言提示下,幼儿的思维活动变得活跃,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接受文字的熏陶,识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而是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美妙过程。
三、通过形体语言,提高幼儿的识字兴趣
如何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兴趣是游戏的必备条件,是游戏活动本身独有的特点,利用游戏形式,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情绪化的心理需要,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在选择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的身心特点,以基本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和认知背景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实践工作中,我的认识和体会如下:
一、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说明游戏对人的重要,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游戏亦同样重要。对幼儿来说游戏可以用来发泄情感,从而使情绪情感更易于控制。象绘画、涂色、玩泥、玩沙、玩水、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表达自已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另外,幼儿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中能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我认为指导幼儿游戏中成人不要过多禁止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或只允许幼儿有“好”的表现。因为幼儿弱小无力,不能完全理解自已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到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游戏有着其特有的重要地位。因此,游戏对积极情绪的培养,首先,体现在让幼儿自主游戏。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经常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情感,伴随着欢笑的面部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宣泄、尽情、自得、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正如弗洛伊德的观点,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幼儿园与家庭中要多让孩子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最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游戏是自由的,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通过游戏自然地表达情感,将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玩”暴露出来,使紧张、焦虑、恐怖等不满消极情绪体验得到充分地表达和发泄,使健康积极的情绪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发展起来。在角色游戏中,明明扮演一位老师,他表扬小朋友,叫他们画画、折纸,得意的笑容挂在脸上;欣欣扮演一个妈妈,她假装洗菜、烧饭,让“小宝宝”不要哭,说“宝宝不哭,要开心点!”小朋友都玩得“咯咯”笑。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得到了当大人的满足、自信,这种快乐是从“玩”中获取的。他们不能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于是在游戏中获取,使他们的情绪有所释放与满足。他们的游戏是自愿的,不是成人所强迫的,让孩子参加游戏、同他人玩耍、让儿童在自己的活动和活动成果中体验,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得到对人宽容和忍耐的力量。游戏是自由的,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确定游戏主题,让其自由发挥吧!
二、形象的情景设计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活动中的游戏情境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来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1、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情境,积极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内的一些自然的资源,也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宝贵资源。如:园内操场上的黄点子,这就为幼儿玩体育游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幼儿可以在里面自由的玩“跳格子”、“走象棋”等体育游戏。又如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小手小脚的旅行》,教师利用园内现有的大型玩具以及水池,草地,攀登架等,创造了一个能干士兵旅行的情境。鼓励幼儿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单一的机械性练习,孩子会觉得很枯燥,教师应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富有童趣的情景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飞快行动》中,教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营救伤员中,幼儿扮演小救护员,教师又创设情境,队员们抬着担架,走过独木桥(走积木)、跳过小河(绳子)、绕过树林(椅子),将受伤的小动物抬回来。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让幼儿走、跑、跳、绕、抬这些动作都得以练习。
2、提供适宜的材料,帮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体育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充分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有研究显示,在对小班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 65.7 %的幼儿对于物品的假想能力,即能够把一物多用、做到以物代物。可见,在活动中,幼儿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颜色鲜艳的头饰、造型可爱的娃娃,逼真的玩具,能使幼儿玩体育活动时更加的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三、一些趣味的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形成。可见幼儿期是人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极为重要的阶段,主题活动初期,无论什么游戏幼儿都是兴致勃勃的,争先恐后乱作一团,教师喊破嗓子,很难维持秩序。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好玩的器械上,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节将规则趣味性化。使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促进整个机体的活动,加强代谢过程,提高活动能力。比如说:孩子爱玩大风和树叶的游戏,老师先明确每个幼儿的角色,定好规则:小树叶不能飘出所规定的范围,然后请小树叶轻轻飘,忽然大风来了,小树叶的兴趣就走向高潮,这时的小树叶就毫不隐瞒地体现出各自的姿势与神态。老师还可以赋予自己“总指挥”的角色和幼儿共同游戏。
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要让幼儿由被动模仿变为主动探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人的创新与发明的竞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正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模仿,那么,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到了些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如在《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游戏中,老师以“总指挥”的身份引导猴孙们观察眼前的材料,并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通过这些障碍来营救受伤的师傅、师兄们。这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的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
五、根据能力差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每个集体中都有强有弱,有些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强,在活动中不仅能达到老师预期的活动目标,而且还能创造性地想出了一种器械的多种玩法。还有个别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差,相对自信心也较差,为了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易到难慢慢引导,帮助他们,尤其是有过失败经历及不敢尝试活动的幼儿,教师的态度会改变孩子做事的态度,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
关键词启美;启智;启德;启信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从幼儿身边事物做起给孩子以创造意识的启迪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 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 观察他们的喜好, 学会用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 去激发他们的想象, 让他们有创作的欲望。比如, 孩子们喜欢花草、喜欢小动物, 我们就可以让他们画一画花花草草, 画一画鸭子、公鸡、小猫、小狗, 画完了可以带他们去山坡看一看碧绿的小草和美丽的野花, 去河边看一看游水的鸭子, 可以让他们回到家里去观察一下早晨啼鸣的公鸡和身边的小猫、小狗, 回来后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结合老师适时传授的方法、技巧和在欣赏优秀儿童画作时得到的启发、感悟再进行自主的创作, 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试着把热情融入画笔, 学着用颜色表达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 而不是怎样传授技能, 我们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他们的创造力, 引导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鼓励他们自由的想象, 给所画的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感情, 特别是当孩子们用拟人化的手法画一些身边事物时, 我们要对他们的想象给予肯定, 为他们离奇而新鲜的想象加油, 让所有的幼儿为他们大胆的想法儿鼓掌, 从而精心呵护他们的想象力和自信心。例如:幼儿画一个太阳, 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画成了五颜六色;有的画成圆形、还有的画成半圆形和椭圆形;有的给太阳戴上了眼镜, 有的给太阳扎起了小辫……我们都不要谴责他们, 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 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 只要喜欢, 画什么都行, 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责怪, 从而消除了幼儿的心理障碍, 让他们勇敢地、毫无顾虑的用手中的画笔和心中的色彩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样, 在保护孩子绘画兴趣的同时, 也使孩子们在彼此的交流和老师的鼓励中得到了创造性的激发和智慧的启迪。
二、让孩子走进自然, 学会用画笔描绘眼中的风景
幼儿美术课要让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这样可以有效填充幼儿的绘画素材空间, 可以让孩子们感受美、发现美, 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 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可以为幼儿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气氛, 使他们从小就知道艺术是来源于大自然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例如:我让幼儿画《美丽的秋天》时, 我先带幼儿去上岗、树林、河边、田地、菜园, 看一看农村美丽的秋景, 感受一下秋天农民生产生活的氛围, 观察一下秋天里小动物们的活动情景。然后, 让幼儿围绕主题展开交流, 讲一讲自己看到了什么, 喜欢什么, 想画什么;听一听伙伴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些方法, 不仅让孩子们眼中有了画, 而且心里有了素材、头脑中有了思想, 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绘画热情。于是, 在孩子们的笔下, 一幅幅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作品脱颖而出:有层林尽染的树林、有硕实累累的果园、有大人辛勤劳作的场面, 还有金黄的谷垛旁顽皮的小狗在追自己的尾巴……
三、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用色彩编织童心里的世界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 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创造性地学习美术和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 我常常给孩子们确定一个主题, 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需要, 自由选择绘画材料, 自由创作。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 我通过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绘画材料自由创作, 同时, 允许孩子们议论, 让他们互相参观, 鼓励他们大胆、勇敢的、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每一种尝试都会形成不同的效果、带来新奇的感受。记得一次在学习装饰画, 画《娃娃新家》, 有的幼儿用水粉颜料作画在用油画棒来涂色, 有的则有水彩笔画图案用彩色水笔涂色, 有的幼儿用布块粘画……不同材料的运用, 使幼儿的美术技法运用更加灵活、让画面内容更加丰富。
此外, 提供的材料越丰富, 幼儿的兴趣就越大, 选择的机会越多, 创造和想象的空间就越大。平时我注意和幼儿一起动手收集各种材料。比如, 不同颜色的小石子、各式各样的树叶, 还有小鸟的羽毛、昆虫的翅膀等等, 我们一起分类, 一起留存, 等到活动的时候, 我会让他们自己结成小组,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辅助工具, 让他们在实践中表现自我, 例如在《公园》一课的装饰画学习中, 幼儿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材料, 有的用硬纸板, 有的用干花瓣和树叶, 有的种子和果皮……他们用自己收集的材料作画, 感到更加有趣, 所做的画面十分丰富, 运用材料也很恰当, 幼儿的自主创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绘画的兴趣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创造性思维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四、给孩子展示和应用的机会, 让孩子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愉悦和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创造机会, 创造情境, 给孩子们展示的小画作的机会。比如, 在班级里设计一面名为“用色彩描绘彩虹”的幼儿画作展示墙, 定期地举办班级小画展, 给每个孩子展示绘画作品的机会;再比如, 利用母亲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契机, 引导孩子们设计和绘制小贺卡, 用手中的小画笔来表达对祖国、对母亲以及对老师的情感, 让孩子们的小作品变得有用武之地;还有, 平常当某个孩子创作了一幅自认为十分满意的画作时, 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同学们推荐, 让小作者可以自豪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 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一次次的展示, 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美术、运用美术知识和技法可以既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美化生活、还可以赢得尊重;让孩子在美术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和自信, 逐渐地把学习美术当做了一种心灵的需要、一种生活的乐趣。
摘要: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它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必须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不同, 美术教学的主旨在于让幼儿通过艺术创作活动与大自然及生活尽情对话, 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 接近生活, 使创作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不约束幼儿的想象力。
友谊县幼儿园李淑艳
兴趣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培养的一种方式,一种教学方法,生活中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的事物都是美的。爱美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有兴趣的事物感觉很灵敏,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美的渴望也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幼儿园以后,对于美的,有兴趣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这时他们就会迫切的渴望有个平台来表现出自己感知的一切,这个平台就是美术。这就不难看出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了。而作为幼儿美术的教育,就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以及渴望表达出对兴趣的心理,及时采取适当的形式以最适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
一.对幼儿美术兴趣与语言的培养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或者说几乎是唯一动力。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只有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兴奋的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呢?
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有感知到的。3~5岁的幼儿尚不具备用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此时的信手涂抹也就成为唯一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方式,使幼儿产生心理上满足的同时对绘画产生一定的兴趣。
其次,通过实际动手,来激发幼儿美术兴趣。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的动作很不协调,但对动手的活动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如:搭积木、捏泥像、折纸、简单的绘画等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动手需要。如老师可以叫幼儿用橡皮泥捏出简单的水果样子带回家,在家长夸奖中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最后,我们可以运用拼画、添画的形式,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各种几何形状的名称孩子们还叫不上来,但他们却喜欢用它们拼拼摆摆。我们就可以用吹塑纸剪许多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拼画,他们可以自己动手,拼出他们喜欢的东西。然后,我们可以用这些几何图形蘸上颜色印在纸上。让幼儿添画。在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
力完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图片的同时,也激励孩子们逐渐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词汇量日益增加,通过发展,孩子可以简单、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那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丰富学生生活,创设语言环境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二.对幼儿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对幼儿绘画基本技能训练是对幼儿绘画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当孩子有了绘画的兴趣,有了绘画的冲动,他们就需要正确有效的绘画方法将所感受到的、所想到的表现出来。当自己在所感受到的所想到的被自己形象的表现在纸上的时候,孩子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所以老师要以适当方法对幼儿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让幼儿认识并学会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
当幼儿有了绘画兴趣后,开始教他们认识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知道各种笔的使用方法和握笔方法。如果握笔姿势不正确,到少年期就很难纠正。刚开始在纸上练习时,可先要求在正确握笔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地在纸上涂画。使之在没有绘画压力的情况下,能长时间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应进行多次训练并由老师配合指导辅助。
2.引导幼儿绘画熟悉的形象,掌握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绘画
熟悉的形象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如在教幼儿学习画线条时,我创设情境假设带幼儿去参观公园,用幼儿都很喜欢的来调动幼儿积极性:“小朋友非常喜爱小鸡,小鸡喜欢吃虫子,我们来帮小鸡画虫子
好吗?”让幼儿用蜡笔画出一个一个彩色的虫子。然后又为孩子准备了印有大灰狼的白纸,启发幼儿说:“动物园里的大灰狼要是走出来,会吃掉小动物的,咱们把它关到笼子里去好吗?”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线,把大灰狼关在了里面,从而达到了培养基本绘画技能的目的。
3.认识色彩、感受色彩,培养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能力
幼儿绘画活动处于初级阶段。在活动中,我尽量鼓励他们使用鲜艳、漂亮的颜色,从而培养了孩子们健康活泼的个性及丰富的用色手法。当孩子们对色彩有了浓厚兴趣时,我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填色、涂色活动,先选择手帕、红领巾、房子、红旗星星等以直线为主的图案作为涂色对象,最后在幼儿对色彩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选择色彩为物体配色,以培养幼儿的色彩感,提高幼儿的辨色能力。
4.引导幼儿建立初步的构图意识
幼儿画的魅力在于它的构图。在象征定型初期幼儿的构图大部分十分零乱,无章可循。因此,要引导幼儿体验构图的平衡,建立初步的构图意识。幼儿画画的构图有他独特的稚拙感。他们从3岁以后就会生动地画出平行排列的画面,但这是凭借直观的、朴素的美感表现的。为了使孩子的绘画能力有所提高,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能力。
首先,引导幼儿分清物体的空间位置。懂得分析物体的大小、多少、方向,逐步注意它们之间的位置,表现物体间的上下、左右、前后关系。如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物体,让幼儿随意摆放物体,然后画成图画。比如为兔子添画草、萝卜,为小金鱼添画水草、泡泡,为母鸡添画虫子、鸡蛋等,初步体验构图的平衡,然后逐渐增强幼儿绘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动笔绘画前让幼儿先思考要画些什么物体及物体与整体的相互关系,画完后让幼儿谈一谈为什么这样画,在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将物体放在特定的关系中去认识,体会到在平衡中求变化,建立起初步的构图意识。
三、合理地评价幼儿作品增强幼儿自信心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评价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绘画的表现力,还能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
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 发表看法,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
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拿出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
四.打好基础,产生敢画的愿望。
初学绘画的幼儿,无意识做画已不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断随外界影响及想象空间的增大会激起更高的表现欲望。在这期间,有的幼儿就出现了不敢大胆下笔做画,其表现的唯唯喏喏。这时老师再有目的去要求色彩,线条,形象,构图等画面效果,往往只会打消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如:教幼儿学画“冬天的雪”要表现出雪花飘落的情景,幼儿对此真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开始画起。而整堂课结束,幼儿作业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他自己也看不懂的乱涂一片。吸取经验,在以后的选择设计活动内容方面切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运用逐渐深入方法,先从最基本的横、竖线,各种圆形、粘贴等教起,练习画格子布,手绢,皮球等圆形组合物。让幼儿轻松掌握基本线条和曲线的画法技巧。如:在练习绘画小鸡,乌龟,星星,树叶,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都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近似椭圆形或圆形三角形组合而成,所以在教时采用一环套一环的方法,从最基本的圆形开始,练习各种接近物体,然后,再进行简单的组合,也许刚开始幼儿不一定画的那么好,甚至组合不到一块,但这时我们应积极给孩子加以鼓励,也许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画的认可,让幼儿在期望中找出感觉,找出不同,产生敢画敢望,增进下次学习兴趣。
五.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新大纲指出:“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样,有些能力弱的孩子。老师要怎样对待这些孩子,同样一个教学目标,若要实
现在每个幼儿身上,那就谈不上因人而异。我们只有给他们一个最近发展区,才能不断满足他的内心愿望,达到求知的乐趣。学习期间,我们系统的练习了圆形及基本线条的组合物。如:太阳、牵牛花、热带鱼、七星瓢虫等。这些也是教学重点,难点即是事物之间的组合比例,细节画法等。在具体的教学中,受到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兴趣点不同的影响,幼儿的作品也不可能趋于一个体化。所以要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也要随自己愿望,展开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对美术活动不失兴趣;能力中等或一般的幼儿,可使其达到教学目的;让无形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力,发挥自主,独立的意识。作品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老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六.遵循幼儿的意愿,培养语言能力,迎合他们的兴趣。
有人认为:画画是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语言,没有任何功利,是一种手和有关材料互动后的结果。尤其是低龄幼儿,用笔在纸上涂抹,从涂鸦期起,就开始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如,我的班级宋阳小朋友喜欢画他会画的一些喜欢的东西,而有一次他画了一幅青山绿水,在我看来那将会是一幅完美的《美丽的图形画》。可他还是添了一架直升机,让我的担心会不会画蛇添足,此时随着寥寥几笔一架在大树上空盘旋的直升机的诞生,早已抛到九宵去外,而我也为没有阻止他的浓厚兴趣而暗自高兴,在丰富的想象活动中激发孩子绘画兴趣。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画好就必须培养其兴趣。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表达的大好机会,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可以用故事来表现,这时我们往往采用“比比谁讲得好“来激励幼儿大胆表达对画面的理解。在教师与幼儿这种卓有成效对话、讨论中,教师的引导与幼儿的自我体验,感受密切结合,既使得幼儿获得了有关知识技能,又使得语言得到了发展。
美术活动的兴趣与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和特点阶段报告
友谊县幼儿园李淑艳
【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美术兴趣07-15
浅谈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12-24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06-08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11-0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12-19
论如何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7-01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2-05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06-08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9-14
简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