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用14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1

摘要:在目前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让学生乐学、会学、会用,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应注重把理论认知应用于实践练习和操作中,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所学必有所用。

关键词:学生主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向;创新思维;主动建构者

从传统课堂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这种传统课堂普遍存在着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的教学。而“新课标”课题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诱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具备自主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看法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

在过去传统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许多教师对教育目的产生误解,认为教育的结果是为达到考试的高分数,于是传统课堂更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宰与控制,单方面灌输,实行“满堂灌”,都希望学生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长期这样的教育操作,使学生的学习意识错乱模糊,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性缺乏,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正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因此对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要改传统的灌输为诱导,经常设计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动思想“机器”,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2、还学生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承受知识,加工创造的载体和导体。忽略主体、载体、导体的存在,而颠倒主客关系,大搞“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有许多教育家都呼吁课堂教学“民主”,其实其核心就在于解放学生,把学生从受支配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不再是书本的奴隶。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成天到晚只能听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形成了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的不良局面。往往只强调接受或模仿,忽视创造。它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一个不容急辩的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淑湘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也讲到:“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如何才能做到“活”,下面谈几点看法:

1.把学生看成朋友

教师要走下讲台,自主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陈旧观念,应该建立新的教育观:我们老师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两者之间不是朋友式的关系,那么心理距离必然就远,学生的参与情绪必然不高,教学效率最终必然相对低下。

2.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本人在诗歌教学及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开放性题目中,总是实施这种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的新颖见解,肯定他们的勇气,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搞活了课堂气氛。

一、引发兴趣,由趣导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而是通过自身能动的活动(即主体性活动)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其学习的主动权,努力想办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拓展其发展空间。让其引发兴趣,由趣导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开端。

二、精心设计,问题导向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三、优化问题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其规律。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四、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

传统的班级教学其缺陷在于人数多,教学中师生互动性少。有人研究发现:在一般的课堂里,每个学生和教师单独交流的时间每天不足2分钟,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精力无法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由此,会使一些学生也会产生无趣、厌烦的情绪。

我们在堂课上要解决这一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引用书上的事例,或者用耳听、眼见、身过的事例来充分讨论、说明。这时,经讨论,学生列举了大量相关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互相进行印证、说明,从而增加了可信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一个事例变成了几十个事例,增加了素材,丰富了积累。学生的语言,学生的体验,在这种多方位的互动中,学生广泛地进行参与,从而自主地理解、感悟到道理。

五、突破重点,教师引路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不是更加轻松了,而是需要更加敏锐的思维,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亮点、漏洞,要点拨引路。因为我们的教学是在教师带领下的有目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学生讨论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将学生总结出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把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板书,形成观点。老师在备课时,总结的板书当然和学生不完全一致,课上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调整,按照学生的说法去写。这样学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注意力都很集中,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说法或观点写上去,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愿学、参与学,主动学。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要将其重点加以强调,有选择地展示其观点。老师点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有明确的要求: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还要会学。

六、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受老师单方面因素的支配和控制,学生也很少因老师的一句话就改变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学生能力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形成的,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用能否运用观点检查学生课程掌握的实际效果。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充分的参与的过程中和师生的共同活动中进行的。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积极总结观点;并按照其观点进行实践,实践后进行总结。在这样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2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表演活动不仅是把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生活言行, 便于理解感受的有效手段。利用表演进行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充实自己、丰富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为了改变那种传统的课堂教学, 我鼓励学生在教室内可以跟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问题。如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 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 (1) 赫耳墨斯来到店里, 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 结果会怎样呢? (2) 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 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这些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待学生深读之后都争先恐后的要求分角色扮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表演后教师组织大家评议。学生通过表演明白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告诉人们要谦虚, 要有自知之明, 不能妄自尊大,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 在扮演角色的新奇活动中, 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在表演中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所谓合作学习, 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重视合作学习, 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 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 我让学生四人一组,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核心人物, 即组长, 组长的人选平时发言积极, 并且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首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小组讨论, 提出疑点, 然后各小组长把本组成员遇到的难点或意见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提出来, 师生共同探讨、疏通文义, 这个过程可以同伴互教、互读、互评、互议等方式实现, 相互促进, 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操作实践机会, 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 目的是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如我在上《雨说》一文的开始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节括号里的语言是否多余?文中的春雨自述身世, 她为什么要介绍自己呢?文中的“你”“你们”为何这么胆小, 连笑都不敢?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对这几个问题开始以各种形式自我提问、自我探究。

再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我成立了活动小组,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 每个组成员在l0~11人之间, 由组长负责此组的全部活动的开展, 一个组一个专题, 不重复, 然后确定了四个探究专题:金钱:昨天———今天———明天;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当家;调查:我们班的同学的消费情况。整个活动过程设计合理, 体现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积极搜集信息, 整理资料, 亲自实践, 形成自己的观点, 表现出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同时, 也展示出了鲜明的个性。

四、在想象中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教师就要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 在学习《孔乙己》一文中, 以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之后是否死了, 我让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孔乙己已经死了, 有的说孔乙己还活着, 甚至有的说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自我反省, 后来遇见好心人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为了报答孔乙己去学医, 最后成为一位名医等。) 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跟同学的进行比较, 体会各种想象谁的更合理。在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创新地思考问题, 拓展学生思维广度, 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 展开想象, 发展思维能力。再如, 在本学期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办了黑板报等, 并且在课前坚持8分钟演讲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 教《沁园春·雪》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写的一首词, 课前我播放视频剪辑, 投影毛泽东《沁园春·雪》手迹, 放录音, 让学生看、听录音的过程中, 想象, 虽然历史风云已经散去, 但我们仍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 学生沉思, 稍顷, 有的学生开始走进雪园, 感受诗人形象。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自主 创新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培养能够自主学习和创新型人才就顯的尤为关键。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赋于了许多新的内涵。创新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是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位老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呢?我现做如下浅谈:

一、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

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要改变学习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和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的坦途。

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找出扩充点、疑难点、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我注意找出文章中的扩充之点,针对以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重点部分详讲,对次要部分略讲,而对没有的内容则不干脆不讲的状况,我觉得文章的次要内容和滑有的内容就是创新的空间,应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一篇短小的导游词,让学生阅读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对草原民族风情的了解也来当一名小小导游。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知识,而且扩展了视野、锻炼了口才。在学习完整篇课文后,我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延伸:你还知道了草原的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很多学生将自己平时在这方面的所见所闻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讲出来,同学们从这些小资料中知道了我国四大草原的状况。草原的占地面积、草原人民的民风习俗,还知道了目前草原退化十分严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扩充了知识,而且受到了保护环境的教育。其次,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学生的有些疑问可能是奇思妙想的,也可能是异想天开的。但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学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问,有目的的问,讲究问题的质量,而不是为问而问,应重意识、重过程、重质量。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注意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和的师生关系

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通常所说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学活动,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师生间还要经常进行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在学校中为学生营造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理想彼岸。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4

陈婷

首先,让我们先确定什么叫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具体课堂实例浅谈一下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是人文性非常浓厚的科目,它不同于理科课堂:1加1在数学领域等于2,但在语文范围内,相加的结果可以是3,可以是4,也可以是0。本周我刚上完《愚公移山》(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这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学生对照课文的注释,再查查工具书,基本可以翻译全文,但是对于愚公的形象,学生却基本不赞同资料书上的意见。作为初中毕业班的语文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往往只给一点点时候“矫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因为初三生的课堂时间是为中考服务的,更看重记忆性的“更实际的”知识)。当我的学生提出“愚公很愚笨,他为什么不搬家?”、“愚公带四个人搬土石,一年才往返一次,劳动工具又落后,照此看来,他要”牺牲”的不仅仅是几代人,甚至可能是几十代人,而谁又能保证后代会否衰微呢?”„„这些问题,参考书上都没有答案。

当时我很高兴,因为学生会质疑,肯定是经过认真研读课文后产生的疑问,这种主动性不应该用敷衍的态度一语带过,应该在他们质疑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的探究态度,培养他们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也得令他们充分享受到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于是我把问题反“踢”回去:“对呀!那这是为什么呢?愚公难道没想过搬家吗?他没想过不用牺牲几十代的后辈子孙的幸福吗?„„”这样一反问,学生就都埋头在课文中苦苦思索,再经过热烈的讨论,终于一起得出一个较能信服的答案:北山是愚公生活了九十年的地方,或者说他的祖先一直生活于此,是他家族的发源地,作为一个家族的大家长,他考虑的更多是保留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有“前人栽树”,为了后辈子孙,“牺牲”几代人或十几代人的幸福再所难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5

石臼窝镇芝麻窝小学王志广 内容摘要:千万不要把科学课上成是语文课,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实验课中极为重要。关键词:学生亲临科学实验造就主探究能力讲究方法

正文: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现就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要培养探究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乐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其次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二、尽心尽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三年级《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一盆水,出示多只小纸船,分别放到盆子里,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活动后会陆续发现:纸船起先都飘浮在水面上。但过上一段时间后,纸吸足了水后,因为皱纹纸的吸水性强,它吸得水越多就越重,很快会沉到水底。其他的依次也沉入水底。

三、科学探究既要有激情,更要讲究方法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

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6

内容摘要: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关键词: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激励自主、“学困生”、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可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地去学习总比被动地去学效果来得更好。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我工作十多年来得出的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识字兴趣,使学生爱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识字”,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必要条件。

1、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量避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单纯的识字活动,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读书和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师生听后进行评价并订正字音。这些活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轻轻松松地认识了生字。然后,抽出词语,再抽出生字,进行形式多样地

反复练读,以加强识字的效果。这样,把读书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识字效率。

3、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从而做到了“下保底而上不封顶”。

二、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主要是自己学习,而自己学就应有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师可先教读,学生仿读,注意纠正学生字音、停顿及朗读情感、语气,做到字正腔圆,轻重缓急得当。如遇生字词则引导学生应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词义,引导学生在逐字、逐句朗读中边读边思考,读懂课文,让学生养成边朗读边思考习惯。当学生掌握一定朗读方法后,教师由教读变为引读,着力于引导,设置一定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自己朗读与阅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在关键、重点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条件。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从而乐于去学,自主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而且思维敏捷性也有一定局限,他们的感知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让学生放手一“学”。

三、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四、抓好“学困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学困生”的教育本是现代农村教育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以,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差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小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抓好“学困生”这块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教学问题。自己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情感教育,不放弃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与鼓励,只要他们接受老师,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对他们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并且在本班发动“爱心帮扶对象”小组,让全班孩子也一起来关注、帮助他们,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五、客观新颖的学习评价是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小学生地心灵好比露珠,晶莹而透明。”在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眼里,老师的一句好的评语可能激励他们一生。可见评价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语言都可能鼓励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下地评语强调形势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尤其是针对我们农村的孩子相对知识面窄,不能更多地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老师既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及时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自己在带上四年级这班学生时无意中发现杨文龙同学在体育中奔跑积极、情绪高涨,但在自己的数学课中内涵、性格内向,通过自己对该同学的了解,在今年五年级时我主动要求该同学进入体育队,在训练中鼓励评价他,进而潜移默化在自己的数学课中鼓励评价,现在的他在数学课中表现积极,乐于回答问题。

在一个自己觉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从小事做起。自己在教学中给学生也说过:“自己如果要真正长大,必须要学会自立,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做事”。例如:我叫本班的张涛同学去拿自己的练习册布置作业,这位同学知道自己没拿,却还跑到教室再回来给我说:“他没拿”这样的同学永远长不大。而可以这样做:知道自己没拿到教室可以借其他同学的,或可以告诉老师诚实的回答:“我有其他办法。”然后再回教室借来。

六、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

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

2、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

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

3、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7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做到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 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 使学生体验到活动是有趣的, 受教育是快乐的, 发展是愉快的, 从而让其思维得到内化, 让潜能得到发展, 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氛围。

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课上“动”起来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把学生过去的被动地位, 变成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主动地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 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多说、多做, 多让学生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对于一些难度不大, 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 教师可采取分小组形式自学教材;组内讨论, 提出问题;众人帮助, 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设立创新问题奖、最佳问题奖, 让学生做出自主评价, 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积极。这样, 师生的心则贴得更近了。

三、将网络资源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

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 社会热点问题在网上得到很大关注,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要求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 与当前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运用网络资源, 能够轻松地解决资料不足的问题, 实现知识的拓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可以将教师的语言灌输内容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音像等内容,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网页的内容所吸引。这样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既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学生更能积极地思考, 勇于探索,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四、优化教学方式,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这种艺术需要通过师生间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 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认识、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 才能寻找到学习的激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要素与契机, 广泛了解、收集生活中相关的材料和问题, 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成长发展来举例,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领悟知识、掌握方法。如在讲授“感受挫折”时,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挫折、认识挫折、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自我激励”五个教学环节, 使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在实践中学习, 从而使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性都能得以表现。教师还要激励和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才能适合学生差异, 促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自由论坛, 激发兴趣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 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 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 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 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反之, 则会感到是在被迫学习而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技艺来激发和培养。如果一堂课上教师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兴趣, 学得生动活泼而愉快, 那么, 教师就是要学生不要学, 他也是欲罢不能。可见, 兴趣是启动学习车轮的强大动力, 是燃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导火索。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则是他们学习的生命保证, 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基本前提。因此, 思想品德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8

【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自主创新 综合能力 培养策略

前言

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一门自然学科的学习成果提高来讲十分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目标之一。在新时期的教学活动当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自由,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地发散。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去研究化学现象,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思维,具有自主创新的化学学习精神。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一项必要的任务。笔者选择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创设恰当情境,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在高中学习时期,学生具有较多的学习任务,学习的频率也较高。这就使得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之时,老师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更加契合的环境下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使得学习的氛围得到缓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劲头。当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具有探究的欲望之后,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地激发与调动起来,产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的意愿。化学现象多种多样,在进行教学之时,老师可以利用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化学实验来向学生展现化学学习的美丽,让学生的未知欲望膨胀起来。

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镁条的燃烧实验等作为引入,让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并不能成为支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全部动力。老师要利用稳定的专业知识讲解,让学生具有进行自主创新的能力,找到自主创新的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有一股稳定与有力的自主创新欲望。除此之外,在进行高中化学的讲解之时,老师考虑到情境问题,还要尽可能运用生动与形象的语言对化学现象进行描述。这样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化学现象以及化学原理进行联系,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

2、鼓励提出质疑,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之上,许多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依附于老师的教学任务之上。许多学生对于化学老师有一种依赖感,不会对课本与老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而这样的现状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就课本内容与自己讲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老师要通过自己教学观念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面对一个化学现象,敢于产生与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要将提出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从新旧知识的交替之处发现知识间的联系,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这些具有关联性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之时,学生刚刚学过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之上,面对金属材料的用途,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开发自己的想象力,设想不同金属的不同用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对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用途进行联系,在不同意见产生时,会找到提出质疑的机会。当一些学生提出质疑,老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使课堂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气息。

3、引导发散性思维,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发散性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老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发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创新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意进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另外,还要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行培养,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记忆元素周期表是学生必要的功课,以讲解《元素周期表》为例,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会教给学生背诵的口诀,让学生进行记忆。而在新时期的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元素周期表记忆方法的探究。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具有不同的独立思考成果。小组成员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自主思考成果,还能够融合他人的思考能力。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其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希望当代高中化学老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提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开展有益的教学活动。更希望在丰富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快速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艳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09)

[2]. 王利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09)

[3]. 姚秀梅.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谈[J].数理化学习.2010(07)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9

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利勤

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中牟451450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我们在给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与社会需要结合,采取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最佳选择。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具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关键问题的就是要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当前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边的教与学,而是互动式的双边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老套

我国高校考试系统中对计算机科目的成绩评定都是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考核,实习和实验考核成绩占最终成绩的一小部分。这种考核方式对那些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但死记硬背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这种老式考核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理论和实践脱节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很多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到了实际操作中往往无从下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需要增加实践课的次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

在考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性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但是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单一的考核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所以,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在考核内容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多个层面综合考评学生。使学生存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能够大胆地对问题提出质疑,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平台,进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全新教学理念的计算机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形成一种没有束缚的空间,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及时更新教材编写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重理论轻实践这一普遍现象,合理设置课程比例,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反映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第二课堂主要开设软件设计、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编程训练等,主要通过此类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佯学生从教师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适时引导与学生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10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计算机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同学科的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3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推行问题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1.让学生在对计算机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展览会,使他

们进行互相交流、探讨。

2.使学生运用计算机的一些知识进行一些绘画,创作出一些作品,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同

学,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3.让他们使用计算机对一些其他科目进行探讨,自己动手制作综合类电子板报,从而可

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4.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展示一些动画及电子音乐,再结合学生的制作的动画创作,可

以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5.把电脑的简单处理软件和传统的摄影相结合,开设一些电脑摄影的课外兴趣小组,对

摄影进行后期制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6.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

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11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源和助推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充满疑问的情境。

二、搭建平台,让学生能探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做到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使其大胆发现,“无拘无束”地进入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舞台上尽显身手,把“教数学”变成“学数学”。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事先为学生提供若干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以及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让学生自主选择各种圆锥、圆柱分组进行实践探究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拘无束,真正让学生“肆无忌惮”地探究,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科学地研究问题的全过程,感悟到探究的快乐。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会探究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教师应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示范和指导。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复习旧知,让学生归纳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都是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再根据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推导得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教师引导:抛出问题(圆的面积会不会计算?)→提出猜想(能否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验证(实践操作体验)→归纳(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应用。这就体现了获取新知识的一般方法:遇到新问题时可以转化成旧知识,再分析思考得出解决新知识的结论。

四、激励评价,让学生乐探究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主动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合理、科学地评价能调控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始终保持极大的思维和探究热情。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还要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操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获得发展,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总之,让探究学习走入课堂,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就可以使学生以学习小主人的身份自信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科学探究、思考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最终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12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怕出错,不怕失败.

如: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利用几部动画片的精彩片断将学生带入了探索之门.“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带来了几部动画片的精彩片断,请你们边看边想它们的名字.”简单两句话,学生们兴致盎然,将所有情感都集中到了动画片中,争先恐后地要说它们的名字.在这种情境中,数学知识的融入就显得十分轻松与自然.“请你从中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老师想知道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你有什么好办法?”片刻思索之后,一只只小手高高扬起,纷纷争着来数一数.将学生置于主体,将讲台让给学生来展示才华,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于是我请一名同学来数,站在讲台上的他俨然一位小老师.“喜欢《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的同学请举手.”“喜欢《蜡笔小新》这部动画片的同学请举手.”“喜欢《数码宝贝》的……”谁知话没说完,几十只小手立刻举了起来.他立刻数起来,数了几个便笑着告诉我“数乱了”.我若有所思地望着他:“噢,人太多了!怎么办呢?”他看着我,立刻有所感悟,问大家:“剩下的同学都喜欢《数码宝贝》这部动画片吗?”“是!”“好,咱们班一共40人,减去喜欢那两部的共21人,剩下的是19人,也就是喜欢《数码宝贝》这部动画片的有19人.”没等我评论,下面同学一声“耶”早已肯定了他.就是一个“数”的过程,很简单,但学生却能从中有所感悟,这便是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感悟这些人数,“从中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谈了很多,我便顺势将“数据”的概念揭示了出来,学生们因前有所悟,对“数据”的理解也十分深刻,培养了数感,利于学生认识收集数据的过程和对统计的理解.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其蒙而引其趣.”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将一维的知识讲解变为多维的问题情境设置,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探索,使学生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意创设很多发散思维的题目.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只剪一下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和操作,大部分只能剪出两种图形.我进一步提问:你们还有另外的方法吗?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就一下子激发了起来,参与探索数学的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又如:在学生学会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需要一个长6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的抽屉,现有一张边长9分米的正方形的木板,能做成吗?”问题一提出,有的同学用公式算一算,认为能做成;有的同学用画草图的方法,发现木板不够,做不成;还有的同学提出可以拼接的方法,认为能做成……再通过合作学习,找出了答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使他们切实体验数学存在于自己的身边,有一种亲密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三、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开放性习题强调对信息材料的判断和选择,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能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多种解题策略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0厘米,在它的边上剪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的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这样的练习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造性才能的舞台.又如在“数的整除”的练习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在7,14,49,63,65这些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并说明理由.”由于答案的不唯一,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上高潮迭起,不时地擦出创新的“火花”.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13

笔者对所在农村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出的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有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几年的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 篇14

陈爱华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中上联班主任,下系每一位班级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行服务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帮助班主任更好的完成班级建设的协助者。所以,班干部是否能管理好班级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自己带班管班的经验谈一下怎样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

一;选好班干部,实行好“值周班委”制度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不良倾向是在没有老师的时候才表现出来的,所以班干部便是管理者,他们便是其他同学的榜样,所以,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尤为重要。班干部一定是学生心服口服的,由学生选举产生出来的,为了提高班干部的素质,开始通常是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然后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考评。考评机制由学生互相评价,班委互相评价,把能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同学选拔出来,给予他们管理权、反映权,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在不断考评中完善许多不足,在各个方面做表率,使他们真正能在学生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我班的汤林霏一直都是这个班的班长,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学生对他的话也是言听计从,连我班最调皮的三大金刚都特别听她的话,为了使班里形成班委人人愿当,人人想当的局面,也为了不让班委产生倦怠感,每周我班都有一个主管班委,两个副管班委,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天天被一个人管的倦怠感,也让锻炼的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在一学期的锻炼中,张馨姚、王丽萍,张叮铛这些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大有力的领导班子。班级中的主要职务有班长、中队长、劳动委员和语数课代表、体育委员等,那细微处呢?如图书管理员、课间纪律监督员、后勤保障、考勤情况、个人卫生、副科作业的收发、“两操”的监督、使用文明用语的监督等等,这些小职务都可以让其他非班干学生参与管理班级。刘俊阳的后勤保障部长当得有声有色,王博远的副科部长当得积极性高涨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值周班委会”就是由其中一人担任主管,经学生推选产生临时班长,负责班级一周的日常事务。其中推选出的临时班长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组员分工负责,分别管理学习、纪律、清洁等其它方面。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二、实行学生量化评分制度

班级是大家的,每个学生都想在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中,那么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还剩一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怎样体现呢?为此我班推行了量化评分制度,量化评分制度是根据学生在遵守纪律、集体观念、助人为乐、学习能力、劳动态度和好人好事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做得好的加分,做得不好的减分。每周一汇总,每月一通报,如做好事、学习进步加分,根据情况加一到两分,违反纪律、劳动不积极等减分。如袁伟康、周子淳等几个自理能力差、纪律差的学生以一天为界限,让他们自己评,学生评,让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有一个反思自新的机会,常常制造机会给他们加分,鼓励他们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如让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好习惯,主动捡纸片,给班级浇花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每到期末时,班里面进行民主评选,让那些学习不太好但在劳动或体育等其它方面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有一个被人认可的机会,虽然奖品是一纸奖状,但对学生内心的鼓励却是巨大的。我班的沈明阳,程万鹏两个从未得过奖状的人就是在这种环境被选举出来的。无形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

三、客观公正地评价和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工作。让学生学会自查互查,自我检测。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在处理班级问题时,肯定会不全面,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时,我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引导他们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工作出色的,我会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他们。

有一次,轮到张叮铛当值日班长。张叮铛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但比较冲动的学生。在她组织同学们早读时,有一个刘昊的同学在喝牛奶。张叮铛走过去制止,刘昊不仅不予理睬,继续喝,还说:“关你什么事!张叮铛一冲动,冲上去就打他,还把他的牛奶丢到了垃圾桶。事后,我将两人分别进行了教育,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对错。接着,我再将这件事拿到班上讨论。大家都各抒己见,说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这时,我故意说:“你们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和我说呀!”可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这点小事还用和老师说?我自己都可以解决了。”我心中一喜,说:“对!自己能处理的,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这说明你们长大了。但实在处理不了,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通过这件事,学生们受益匪浅,懂得了多方面处理班级管理事务的方法,丰富了他们的自主管理经验。在指导、评价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我要求学生定期自我检查、互相检查,找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指出管理者和自己工作有不足不对的,任何人都可以指出、纠正。不改者,则由我出面酌情处理。在实施“轮岗制”时,我每天下午抽出5—10分钟。先由当天值日班长说说当天工作的优缺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而到了“竞岗制”和多种班级自主管理职务时。我则每月抽出一节课时间,大家一起评论当月的工作。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找出改进方法,形成自我检测、自我进步的可喜成效。

四、树立正能量的班纪班风

班级风气其实就是班风。一个班级班风正,班级导向就正确。在培养良好习惯及良好品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采取大力表扬好人好事;尤其对于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对出现的或大或小的不良倾向,可以及时通过晨读时间、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初步具有判断是非、辨别美丑的能力和素养,对不良倾向给予及早制止与批评、教育,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好事争取做,班纪不可违”的意识,从而形成班风正,风气浓的育人氛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形成“下课无打闹,好事人人做,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浓厚班风,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周子淳都变化很大,上课还积极回答问题呢?教育最终目的是自我的教育,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压制学生,提升自我约束,现代教育面向 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实力强大的班集体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做好学习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教育者持之以恒地培养、挖掘。利用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是发挥学生自主性一个重要途径。发挥学习自主管理班级,也是建设优秀班级的一个重要任务。

上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下一篇:小学体育渗透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