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共11篇)
摘 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激发兴趣能够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主动探究能够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语文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只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持久。
关键词:兴趣 探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63-0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本作者把重点放在课堂上,下面就是本作者自己教学的一点建议。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其乐无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与玩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1 创设情境
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例如在教《颐和园》时,我创设了用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颐和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下美丽的颐和园吧。然后请学生说出看完图片的感觉。有的说“太美了”,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吗”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送别冰心》一文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在这种预设的情境中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2 利用情境
引入情境把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起来,还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让情境持续在课堂上。下面还是以《送别冰心》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冰心老人的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是主动探究
2.1 主动探究让快乐充满课堂
比如在一次写水果的作文课上我这样安排的。孩子们自由的坐在一起,都拿来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孩子们兴趣高涨,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往往令老师及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竟然如此快乐。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实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给孩子们创设相应的情景,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孩子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2.2 主动探究让学生走进生活
学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学生们对丰富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因势利导,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海底世界”知识展览。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请教家长,有的去图书馆,有的去上网……一周之后,展览如期举行。我发现学生们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个个真正地成了海底世界的探究者,在探究海底世界的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们可以想像,他们兴致勃勃地去探究、去获取新知识,这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有趣的事情。老师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提炼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在让学生学到课堂上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差别》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模拟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中去合作,去交流学会自主学习。表演结束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演员。这样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在不断提高、升华,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又如我在执教《东北大森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森林的美丽景色,要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几种方案便各自显现出来。有的用诗歌来赞美大森林的美丽景色,有的用水彩画画出大森林的美丽景色。有的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也有一位学生用一段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接下来一段悠扬的琴声,把我们带进了空旷、幽静、深远的境界。一曲下来,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雷呜般的掌声,对促进学生思维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课堂充满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究,才会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只有强化实践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做到这些就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 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 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 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这样他们自主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
1. 引入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 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然大波”, 引发学生积极发言, 表达富有个性的见解, 学生对“轩然大波”这一词语的感悟理解水到渠成。
体验是学生置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的心理感受, 是产自内心, 发自肺腑的。当学生对内容、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倾心投入, “入乎耳, 著乎心, 布乎四体, 行乎动静”, 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二、激活思维, 生成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 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距离。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 使得文本与学生脱节,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策略, 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当学生进入文本, 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 这样的学习就会主动, 这样的课堂就会生动。
1. 优化朗读, 加强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 宜于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舒缓疾徐的节奏、色彩斑斓的景象中体验语言文字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体验语言文字之美。学生通过诵读, 耳醉其音, 目醉其景, 心醉其情, 对课文所描绘的人、事、景、物有真实的感受, 从而从心底里升腾起一种切实的体验。
2. 重视想象, 提升体验。
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可以化文为境, 化文为画, 化文为形, 化文为话, 让文字动态化、形象化、立体化, 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能帮助学生充分领略和体验文章的意境。如教学《天火之谜》一文中:“对于富兰克林提出的雷电之谜就是天空放电现象的大胆推测,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 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这里要让学生理解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仅仅通过朗读是很难到位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些自称有学问的人会怎样对他们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 面对人们的取笑, 富兰克林会怎样想呢?富字课《自选商场》时, 我利用光盘播放情境, 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 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 张成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 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 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 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 我就开始播放光盘。光盘一放完, 不用我问, 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回答, 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光盘播放情境的创设, 学生被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 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 我还用图片展现形象, 产生美感, 把学生引入情境。如利用音乐产生美感, 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为好奇, 还是因为关注, 都会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 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 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 教学手段单一, 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下降。因此, 在引入情境后, 教师应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 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 创设成连动的整体情境。下面还是以《自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成功了, 他向世人宣告, 雷暴是普通的现象, “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这时原来冷嘲热讽的人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样, 学生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 在对比感悟中提升对富兰克林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的体验。
3. 强化写作, 释放体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学中结合一些课文进行有效的练笔不仅是对文本再次进行体验内化的过程, 而且是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的一个释放表达的过程, 更有利于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三、开放时空, 拓展体验
《语文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 采取有效策略, 积极开辟“绿色阅读”渠道, 拓展学生的视野, 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空, 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发现, 让学生自读自悟, 为学生的个性体验注入生机与活力。
总之, 新课程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语文教学理念, 要求语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与发展奠定基础, 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习主体的亲历性, 通过个体自主参与、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感悟, 以达到个体诸项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 只有坚持和加强语文的人文性教育, 让个性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升华, 我们的学生才不会窒息于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狭隘天地, 才能呼吸到人类优秀文化的清新空气, 语文教学才能行走在人文的春天。
倡导生活作文, 构建作文生活
蒋咏梅
(仪征市仪征化纤第二小学, 江苏仪征
作文, 就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新课标的观点。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 而就是生活本身。”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 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我们认为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放开手脚, 大胆让儿童写自己的生活, 这才是生活作文。作文只有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选商场》为例, 在学生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 为让学生学会分类和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 我又创设了情境:我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 并告诉学生, 今天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却不快乐了, 因为商品卖不出去, 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 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学生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 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 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的, 在自选商场购物很方便, 进一步强化了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教师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 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发现, 学会合作交流,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 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 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在教学《三只白鹤》时, 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 (1) 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可自由读, 也可小组合作读; (2) 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 (3) 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 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 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小组提出学习要求,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另外, 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自主选择。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如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 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会大大提高。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 因为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 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然后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 这使得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 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 文章内容就在学生的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 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个问题提下去, 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教师若在学生未充足地讨论, 没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时就草草收场, 势必起到反作用, 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 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的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节课评价、每周评价、每月评价, 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 教师只要精心付出, 学生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 质疑问难, 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问题开始的。教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
才能唤起对生活的感性认识, 激起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热情和需要, 这样写作就变成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学生构建作文生活。
一、让作文融入生活
“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叶圣陶语) 习作离不开生活, 只有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 从看似平常处见奇, 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 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 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他们正用问“为什么”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再如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 我班虎军同学提出:“老师, 课题中的‘借’用得不恰当, 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 拿别人的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 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 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 于是便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 分正方反方, 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 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 讨论激烈, 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 而且极好地深入理解了课文, 学生整节课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 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 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 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 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 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 我就采用表演的形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让小组合作自制头饰、道具, 进行故事情节表演, 然后小组间再展开比赛。这样学生便在表演中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 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小组。因为要表演, 学生得仔细揣摩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这就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采用演, 而且采用访一访。如教学《我们成功了》, 在课文结束前, 我让学生介绍自己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 并选四位学生当小记者, 对介绍的同学进行访问, 问他们取得成功时的心情, 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思维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 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关键词:自主探究;自主表达;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为语文魅力的展示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一、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自主探究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式,更是打破沉闷课堂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中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文本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②是谁给作者上了一堂难忘的课?③文章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④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文本中所表达的那份爱国之情,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升。
二、搭建自主表达的平台
在语文课堂搭建表达平台的主要目的,一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二是实现语文教学的直接价值,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并不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导致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有意识地搭建自主表达的平台,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我搭建了“文本复述”的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比如:可以从廉颇的角度入手,可以从蔺相如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第三者的角度入手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复述活动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结束也不是背诵全文,要以“讲故事”的口吻去讲述,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组织自主性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模式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确保学生逐渐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有人说过: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想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语文课堂当中,轻松环境的营造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有效落实“以生为本”课堂理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控制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发展,是指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元认知论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的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自己的知识、情操、意志和行为,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发展可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和能力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
世界科技的进步需要人们要长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拥有的知识,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知识文盲,而是不会学习的文盲,由此可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多么的必要。
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标的改革,提出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这次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个课题也进行了探索。我也承担了课题的研究任务,也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点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它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自主学习意识是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心理基础,当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的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就比较强,怎样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培育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地、资源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讲述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如:在讲数系的扩充时,我向学生讲述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讲立体几何时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体系,在讲集合论时向学生介绍集合论的奠基人——康托尔,在讲导数时向学生介绍牛顿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牛顿——莱布尼兹创建的微积分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等;(2)向学生介绍数学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产生的重大作用讲到了天王星的发现过程和伟大导师恩格斯对解析几何的评价;在学习统计时介绍了数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3)介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如:在学习解三角形后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手中的铅笔、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身边的建筑物的高度;在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后介绍了烟筒拐弯儿的做法,并鼓励学生亲身去做;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利用优选法是怎样指导工人进行技术改造的。(4)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让学生选择与教材有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和对所讲问题的认识。激励学生要创造性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可谓学习方法之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回忆所学的知识,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开始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如:基础知识方面、解题方法、解题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做得好的学生要表扬;然后,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总结,自己命题进行检测,还可以将学生的总结和命题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2)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技巧;如:对公式、结论的记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编成易记的口诀;对易混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可采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对相近的结论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加强记忆。(3)向学生介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将某个定理的条件更换,结论是否成立?减少定理的某个条件,结论是否成立,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某个结论成立的条件等。(4)指导学生如何解题,如何进行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如何进行思维的,数学中的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式。讲到这点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向学员开设了高等数学的多门课程,而这些课程无论是对学员们现在所学的军事理论还是将来的军事指挥来说都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还要让学员们学习这么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高这些学员们的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终身受益,那么学生应该养成那些好习惯呢?我认为:在中学阶段一是上课之前要认真预习,二是上课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三是课后要积极反思,认真完成作业。为此我校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两先、两后、一小结”(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每天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坚持下去,要对学生做的小结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这样坚持一个阶段后,多数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为了让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授课方式与以前相比也有了改进,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在讲授概念时,可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讲习题课时,对疑难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然后再统一认识。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另外还要求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四.
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实践,只有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切实培养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这样一点:只要学生自己能做到的老师决不包办。此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科的知识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好的自我发展自己。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变形时,向学生提出三项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强度之和为什么是零的问题;在学习导数这一章时向学生讲述微积分产生的背景及实际意义,并说明导数和微积分的几何意义。另外还可以把数学竞赛的有关知识穿插到平常的教学之中。以便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己。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和加速获取知识的需要。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自做和自检练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即是使学生喜爱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讲清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指出:自主学习数学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打消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误解和疑虑,使学生明白道理,建立起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2、利用反馈信息,让学生“甜”中品出“甜”因,乐于“尝甜。
在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坚持正面诱导,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向上的心理。通过提问、做练习、对答案等知识反馈,使学生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使他们渐渐地尝到“甜头“,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并激发起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少年儿童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诱发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尽快学习好,非常渴望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时,如果教师及时传授给他们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保证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地进行。
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入手,分三个阶段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材的方法。
第一阶段是教师的领读阶段。教师边领读边讲解,重点讲解学生感到生疏的数学词语,教给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怎样找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怎样找重点、难点,怎样阅读例题,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教材的方法
课堂教学要以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教学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独立思考等有效的参与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还处于一种误区中:老师还喜欢满堂灌,名义上是“素质教育”,实际是应试教育。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一、培养识字兴趣。使学生爱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识字”,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必要条件。
1、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量避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单纯的识字活动,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读书和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师生听后进行评价并订正字音。这些活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轻轻松松地认识了生字。然后,抽出词语,再抽出生字,进行形式多样地反复练读,以加强识字的效果。这样,把读书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识字效率。
3、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从而做到了“下保底而上不封顶”。
二、教给识字方法,使学生会识字
“学习方法如同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时,先不要轻易地告诉,要指给学生一条探究识字方法的途径。如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然后缩小语境读词、读字;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引导学生回顾这个词或字在哪儿。学生通过回顾短文内容找到字、词所在位置,就会很快读出字、词的读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问老师、问同学外,还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学完拼音后遇到不认识的字尽量借助拼音独立解决。这样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为学生以后形成独立识字能力奠定了基础。在识记字形时,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创造出最好的识字方法。如:①、教“日”、“月”、等象形字时,我利用象形字的特点分析字形“红日圆圆”,“月牙弯弯”。②、意义识字,如“森”,很多树木就形成了森林。③、“清”、“情”、“睛”、“晴”等字可以根据偏旁表意的特点学习。
三、综合运用识字法,使学生能独立识字
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常用的识字方法,对听读识字方法亦能熟练运用。同时,可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识字方法——猜读法,即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结合上下文猜这个字的读音,然后采用“听读法”验证猜得是否正确。教学中,应经常综合运用听读猜读这两种识字方法,在反复运用中熟练掌握这两种识字方法,并能主动运用,使之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即独立识字能力。
2、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1)、每周增设一节课外阅读课。阅读课上,教师按课表规定带领全班同学到阅览室进行集体阅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在我校图书室里借阅。
(2)、给足时间课余阅读。我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课外阅读时用专门的“阅读笔记本”,记录阅读的时间、书名、作者、摘录优美词句、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通过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阅读笔记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自由式阅读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章来读,阅读量自然就大大增加。
(二)自主习作,自由倾吐
“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这一在学生中流传的顺口溜折射出不少学生把写作当成了一 1
种负担。的确,我发现学生在写作时确实存在着一些恶习:说空话、套话,甚至有抄袭的现象,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那么,如何才能鼓励学生自主习作呢?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淡化写作技巧训练
淡化写作技巧训练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以往的作文教学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很多,如“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等。与此不同的是,《新课标》对小学生写作除了“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外,对写作技巧几乎没有具体的要求,仅在第三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和“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与旧《大纲》相比,这几乎不算什么技巧方面的要求了。然而,小学生习作在表达形式上往往有许多人为的壁垒。只要稍稍翻一翻各种作文指导类书籍,就会发现这些书内容都是些“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或是“审题五法”、“立意六招”、“选材七条”、“布局八要”,这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规矩法则,使学生作文处处受约束、时时受限制,无从下笔。即使作文写好了,也常常是已经模式化的作文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淡化写作技巧的训练,要为学生减压减负,学生才能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 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才能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
3、注重个别指导
学生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作文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提起笔来如同行云流水,水平低的学生却是不知如何下笔。为此,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课外的个别指导。
⑴、先体验后写。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起步作文中渗入玩的成分,让学生在玩中学,结合玩来写,学生自然会有兴趣。教师可根据习作的内容,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活动前提出要求,活动中注意提示,活动后引导回忆。学生在乐中玩,在玩中说,在说后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作文素材,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就具体多了。
⑵、边学边写。有了作文材料,不知怎么写,是学生习作的又一大难点。对于“怎样写”的问题,教师除了平时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观察、思维与表达的综合训练之外,在学生写作文之前,可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作出示范;有时教师还可同学生一起写作文,师生展开作文竞赛。这样,以教师对作文的热爱来感染学生,用教师的文章为学生的习作“引路”,让学生边模仿边写作,学用结合。学生不仅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而且可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一、学会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成功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自学书本知识,而预习的效果如何又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谋求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也就是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准备走进课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
二、学会听课,提高听课质量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要处理好听、思、记三者之间的关系。听课用感官接受知识,由会听到听会其间还有一个过程。思是思维活动,要想深刻理解,抓住其实质,还必须经过学的独立思考,要促使学生养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习惯。记是为听和思服务,是听课中重要一环。记笔记要掌握好时机,记重点、记难点、记疑点、记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等。
三、学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历史教学,兴趣,学生
0 引言
据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大学毕业生一生所用的知识,仅10%左右是学校学习的直接结果。因此,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使走出校门的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工作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现代课程教学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强烈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引导下,具有主动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的愿望和积极性,而不是在外来压力下进行被动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得出与教材或教师不同结论的广阔空间。在全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要在履行组织、指导和传授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下面,本人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 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来看,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练(主要是书面练习)。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历史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历史老师就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如讲授“洋务运动”这一内容时,我拟出了全新的教学方案———专题讨论法,讨论题目是“洋务运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然后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面进行课堂辩论。当然,教师必须先借助教材和教参提供一些史实,让辩论双方各自心中有底。教师的教学意图在于使课堂呈现开放式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在辩论中观点愈辩愈明的情况下,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保留自己持有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开放式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2 让历史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
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师就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要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是真理的化身”等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间的能动。对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我都要表扬,同时对特别胆怯者,分析其原因,因势利导,个别开导,这就为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而这种民主氛围和良好环境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比如在讲到“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打出了世界地图并说:“同学们,这节课我将带领大家作环球旅行。”话音刚落,马上有人说:“老师,旅行社联系好了吗?导游找到了吗”引起一阵大笑。我也笑着说:“是啊,我正在联系15世纪的葡萄牙王室,达‐伽马已经答应做我们的导游了。”学生鼓掌大笑,一种亲近、和谐的课堂气氛就出现了。
3 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因此,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课程目标力求历史课程要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置、教学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动手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例如在讲“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时,配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调动情绪,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为主动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此外,适当运用朗诵、猜谜、录像、图画等技巧,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4 指导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提高
现行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传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课程的基本方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历史,进一步学会如何学好一门新课程。我的做法主要有:
4.1 精心设问,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能促思。但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因此教师就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学习的能力。
4.2 鼓励实践学习,引导验证
所谓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阶段的方法。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事先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如要访问某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事先就要做好采访计划,设定访问内容和问题大纲,熟悉相关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了解被访者的性格、经历和其他自情况等。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实践学习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4.3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为避免学生在转化难点时,交往上陷于孤立性,思维上滞于片面性,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合作学习。倡导组员之间互教、互启、互学。注重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通过学生讨论,扩大学生的有效参与面,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补充。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25-01
0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所谓自主学习,即是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地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其重要含义是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在班级里,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如何预习也很茫然,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学生先学,即课前先预习,每天布置预习作业,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而不是泛泛地阅读语文书,结合课后作业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怎么提出质疑、对书中的句子怎么理解把握,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预习本上,课堂上再交流;有时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万事开头难,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课前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课上集中解决,这一环节非常必要。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追求民主、和谐、高效的艺术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梦寐以求的期待。学习“氛围”就是语境,尽可能地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言会事半功倍。
1. 要有融洽的师生感情
俗話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教师要在语言实践中采用鼓励性语言和手势,尊重学生的自尊,消除课堂中的不安因素,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安全感。
2. 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尤其是像语文的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首要条件。
3.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教学中,授课结束前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这样学生尽管层次不同,却各有收获,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4. 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
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全体学生。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向上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三、把课堂归还学生是关键
要创“高效”的新型的课堂,就应该把所有的时间、一切主动权都交给学生,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多练”。如在教《小摄影师》一文时,教师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四、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从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才能畅通,才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与此同时又能够准确抓住学生“回答”中闪光的东西加以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当学生的兴趣被激活,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语文课堂就能迸射出生命的活力,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能学”“乐学”“会学”“坚持学”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刘奔著.《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4-1.
[2]李家栋主编.《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新探》,齐鲁书社,2007-9-1.
[3]陶保平主编.《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华东师大?,2003-07-01.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通过质疑、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提高语文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营造氛围;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帮助领悟,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新课程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如字词学习的`方法、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动手实践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主题,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综合性学习”就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如在上综合实践活动《桥》时,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桥的知识;搜集和拍摄有关桥的照片;搜集有关桥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包括有关桥的名称的由来);回想自己读过有关桥的诗文;搜集有关桥的对联、谜语、谚语、成语以及有关桥的传说和故事,等等。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分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再让他们写成专题报告,并且每组同学要向全班同学口述专题报告内容,之后,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评估。同学们有了亲身体验,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自愿组织,自主策划,自行实践。这样的学习,从实践中来,从学生中来,同学们自己动手,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跳出语文课难上的怪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事事喋喋不休的管家婆、处处面面俱到的包工头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智能的藤蔓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蓬勃生长,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的提出解放了学生的学,也对教师的教指明了新的方向。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有不少论述。我国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做基础,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就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这样的概括: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育信息。因而,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即教室的布局、设施等,让学生能感到温馨、身心舒适;又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爱护学生,严以律己,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除此之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以此影响、感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赖。教师还应善于组织、协调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之建立起团结互助的班风。
(2)、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文字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美,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美,用美震撼学生的幼小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的,语文教师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动情处,会将学生引入情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如果一成不变、程式化,教学就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灵性,学生自然也失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如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设计成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有的课文可以只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有的则可以将文本与学生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就教学手段来讲,有的可以不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只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有的则可利用多媒体手段,用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这样的教学不在程式化,教学方式与方法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符
合学习规律,学生自然具有学习的兴趣。
(4)、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且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
二、交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仅有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而语文教
学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是由国家、教师来确定的。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备课,备课形式的教案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教学目的要求。这些目的要求,是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应该说,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侧重考虑的是国家的要求。至于学生,是无权参与目标制定的,只是被动接受这些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失掉了学习的欲望,失掉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怎样才能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呢?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所定教学目标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的内在动
机。如我在引导二年级学生,认同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学习目标,安排了这样的教
学环节:上课后,我对学生说:“课前我查阅到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想
介绍给大家,可资料中遇到了许多不认识的字,这就影响了我的介绍,同学们帮
我想想办法吧!”有的学生说,拼读字上的拼音不就认识了,我将资料用实物投
影仪投到大屏幕上,结果,字未注音。有的同学说,猜读。但发现一句中就有好
几个字不认识,无法猜读。有的同学说问字典老师,可有的同学说,我们只会用
音序查字法查,但那是只知道字音、不了解字义、不会写这个字的时候用的查字
法。在这样的讨论基础上,我提出了部首查字法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其生活意义,因而认同目标,产生了内在动机。
二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目标空间。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酸的和甜的》时,我先让学生品尝
了一些食物后,我说,这节课,请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经验,自己确定学习目
标,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学生听后,非常兴奋,他们经过五分钟的交流,制定了
学习目标,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这个教学片断,我把确定学习目标的权
力还给了学生,学什么由学生自己确定,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激发了求知
欲,同时还对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进行了培养。
(2)、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示范点拨。教师要给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
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我将自己读过的书呈现
给大家,行间字旁画了不同的符号,如表示疑问,画“?”,表示赞同,画“!”,表示值得注意,在行下画直线等。并就自己读过的书所标画的内容进行解释,还
介绍了一下这样读书的好处。这些做法自然会起到示范作用,学生也由此学到了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
二是领悟自得。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法。
三是交流中获得。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学生交流的闪
光点,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时,我让
学生交流:为什么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有位同学说:
“有一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掉了东西,我在寻找时突然方法墙角有一朵小野
花,所以我认为春天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像个小姑娘一样,很害羞,不想让我们发现。”学生的这番发言,不仅反映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也表达出
了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主动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
就应把握住,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其他学生学到这一学习方法。
(3)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自主选择内容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
根据学习内容和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如有的课,教师可以先
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当然,学生并非天生会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
(4)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不应由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应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过
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课堂管理独
握的做法,注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管理。有些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交由学生组
织学;有些内容的学习,也可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要求进行学习,如限定时
间、限定行为等,以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5)学习结果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传统教学中的总结,都由教
师来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如果把这一环节交给学生来做,就给学生提供了
自我反思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但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而且能培养学生
主动反思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个性意识倾向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
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毕生都
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
恒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
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主学习;兴趣;情景;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67-01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那就必须掌握如何靠自己来获取知识,即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小学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我们必须让学生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英语课程内容繁多,难度也不低,学生们容易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有助于让学生变得主动地汲取知识,敢于学习英语、乐于学习英语;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不同于初中的搀扶式学习,小学英语是在老师引领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会自主学习,老师即可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先制定好学习计划和选择好学习方法,在课后还可督促学生自我总结和评价,增强自己的约束力,最终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模式和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有着个体差异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其个性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建议
1、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源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学生们在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往往因为其新鲜感和好奇心而对英语产生兴趣,但由于英语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也就容易导致学生因缺乏意志力、产生畏难情绪而使其兴趣发生断裂或转移,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不断地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大胆迎敌,保持其学习自主性,最终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说,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英语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2、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熏陶下,使得学生对教师和课本过分的一来,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所以,想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与学的理念。首先,教师要学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把舞台交给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引导作用,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从“台前”转移到“幕后”,学生则要学会从“听众”到“积极参与者”的转变;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好英语的目的在于使之具备用英语来交流信息的语言技能,学生要注重语言知识到语言实践的转化过程;再次,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要仅限于课本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而要使其明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各种信息(比如人文知识、社会知识等等)的重要载体,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各种知识的广泛涉猎甚至掌握,以满足语言的应用要求;最后,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意识到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学生们要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模式,变为主动汲取知识并广为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3、创设情景,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情景教学,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降低小学英语的教学难度。具体来说,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使用语言的环境更加的生活化和具体化,引用学生熟悉或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具体情景,对背景知识起着丰富和激活的功能作用,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将英语知识运用起来,在师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合理运用情景教学,还能有助于语言材料主题范围的把握,避免盲目和分散的多人发言,达到抓住重点、略带简易点的教学安排。
4、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小学英语学习,与众多语言学习一样,需要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如果缺乏信心或者有所胆怯,就会不敢说、甚至不会说,阻碍其自主学习。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首先,应该在设计问题和学习难度时综合考虑学生们的英语水平,给学生们多点成功和自信的感觉,消除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障碍,但是也不能全部都是太简单的,会使大家过分自信而不利于健康学习;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不能对每一个学生都以高高的要求来安排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要求背诵原文,进行知识的储备和语感的训练,对于基础扎实的,则可以要求其对课文的归纳和整理,用自己的话重新复述一遍,进行知识运用的锻炼。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最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多元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效应。在评价中,教师应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为基本原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的评价,也不要拿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人,而要根据学生具体的进步和表现来进行评价,对于情景教学时,应适当地使用延迟评价,因为老师的评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甚至变得诚惶诚恐。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我们应反复地进行培养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刘 杰,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科教研究,2012,(0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7-06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10-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12-0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识字12-1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07-27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9-28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09-13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