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精选16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

球溪高级中学黄金梅

球中的初中生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在学校,他们必须遵守严格的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他们要自理生活,还要应付各科老师高要求的学习任务,没有双休日,生活学习节奏快,很少享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几乎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尽兴地玩,快乐对他们来说是可忘而不可及的。所以很多学生恐惧球中生活,心里压力大,厌倦学习。

学习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让每个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带着快乐的情感基调去从事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情感,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球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和策略,营造一种快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学习。为此,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浅谈以下几点培养策略。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

“感人心者莫过于爱”,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知爱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对学生施与一种什么样的爱呢?如何让这些孩子自觉地服从班级的管理呢?用爱心,因为爱是一种温暖,它可以温暖冰冷的心灵。我们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亲 师、信其道,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相互依赖的情感上的协调关系。平常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在学生的心田上都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我们应该把这种爱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班主任的爱是无私的、是博大的,课堂上一个肯定的眼神,作业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聊天时一个会心的笑,都会给学生无限的-1-

温暖。

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

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然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民主组织,实施“班干部竞选”,选拔一部分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这样,即减轻了班主任工作的负担,又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在抓好班级管理的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集体自豪感得以增强。民主化的管理和家庭化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自豪和家庭的温暖,这使我们的班集体拥有了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正气。

三、掌握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意味着班主任应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不能总是批评指责,要善于激发其积极向上,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以达到转化的目的。在教学中可试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效果显著。

1、“悄悄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把一些捣蛋、调皮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他们,让他们打消逆反心理。在这方面采用“说悄悄话”的方法挺管用的,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是在关心自己,尊重自己,从而变得收敛起来。如果当时老师马上点名批评或大声训斥他们,他们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会走

到事情的反面。

2、“激励语”

创设班级特色激励用语。我常用这几句话鼓励学生:“我们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别灰心,再来!”另外,作为班主任,教师应常常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学生,赞美学生。让他们发扬优点,从而改正不被老师欣赏的赞美的缺点。我除了自己在日常这样做,还教育学生要学会欣赏别人,会欣赏别人也就懂得欣赏自己。

四、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获取快乐之情怀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在于教师。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快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快乐恰恰就是老师的一举一动、一瞥一笑、每一个期待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要学习的知识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在老师的鼓励的话语中拥有成就感,在学习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从而得到收获。

五、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成就感成为学生快乐的原动力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的体验,那么他随之而来产生主动学习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教育的过程

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老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六、改变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教师要构建民主和谐课堂,给学生自主的探索、主体的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与感想去表述着、表现着对知识的理解与阐述。而教师在其中应扮演一位引导者,让教师恰当的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学习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理念等等都需要每一位教师主体的重新体验和理解,并且需要教师用心的展现与传授。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有生命的一个个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体会、接受与理解。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的快乐重在引导,关键在主动体会与探索的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快乐学习着,学习着快乐着并且进步着。

教学不仅仅是素养的培养,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教师必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做学生“老师化”的朋友。课堂之外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样,浓厚的师生情建立起来了,学生真正喜爱老师了,自然就喜欢上学习了,这种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效果是我们不可估量的。因此,为学生插上快乐的翅膀,让他们愉快主动地

学习,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为我们球中争光,使球中的教育事业更加欣欣向荣向前发展吧!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2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1.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是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创设情景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以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地同化新知识。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时,在历史教学渗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情景。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能主动探索未知,敢想、敢问、敢做,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进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一旦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探索有所发现,则巨大的成就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钻研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习文法指导,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但却不加以指导,仅作为一种教学程序要求,所以效果并不好。我认为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特别重要。教师只有通过授予学生治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认识已知、可知和待知的内容,主动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改变消极接受和被动学习的状态,才能使学生逐步达到以自主学习为主,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全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初,由于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是先需要教师的扶和引,为此,在精读教材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对深层问题的认识。

在学生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教材的重点或是难点内容,需要一定的、有层次性的问题来加以巩固和深化,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真正贯彻教学民主

在实施学科素质的培养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个性、创造性、创意思维的发展,而个性、创意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氛围、自由空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才能获得充分表现和发展,所以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还学生自由想象、自由探索的空间。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逐渐培育出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与日常学习中,选择和确定与历史相关的研究专题。而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猜想等自学探究的机会与体验过程,学生即使有时出现错误的判断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加快形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在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欢迎他们有独特的想法,积极引导他们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首先,教师既要展示教学激情又要态度和蔼,教学激情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态度和蔼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和尊重。其次,善于沟通和区别对待,真正实现教学民主。教师必须和学生随时沟通,并注重区别对待学习风格、个性和学习速率各异的学生。再次,创造活跃气氛,“主导”和“主体”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具有双向互控的性质。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只有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积极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中学阶段是学生由依赖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激发其自学积极性,并通过质疑来了解和深化学生自学的效果。针对学生自学中的各个过程,教师的导向应是不同的。

首先,自学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对教材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自学,发现并记录问题,且能利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积极探索。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能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指导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其次,相互交流,合作释疑。由于学生有许多疑问,故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指出重点,解答难点,体现师生合作。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讨论、争论问题、相互交流看法、发表不同见解、共同提高,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内气氛融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发现”的作用。

最后,学习报告,集体总结。在整个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新思想、新感受,并在教师指导下要写出完整的学习报告,包括知识总结、专题分析、争论热点、方法归纳、解决问题等。然后,以分组或集体答辩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深化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为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将科学内容和思想内容有机结合,渗透哲学指导,努力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领会、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3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游戏、歌曲、竞赛、Pair work和Group work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例如,在学习了人体部位的单词后,我让学生玩Touch your...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先在组内练习后,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按照老师的口令Touch your eye. Touch your nose...学生则快速地用手Touch their eyes. Touch their noses口令由慢到快,看哪一组的代表动作快而准确。再由各组派一名代表来说口令,看谁的英语说得最流利。最后给优胜组发奖。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学习兴趣高涨。在学完对话后,我常常会让学生表演对话。我将对话改编为课文剧,指导学生进行表演,上他们自己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如开展一年一度的英语课文剧表演比赛,培养了同学们的表演才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还教会了学生如何查词典,让他们自己查出生词的读音及意思,当他们在教师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理解并完整地读出句子时,内心的喜悦无法言表。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篇4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表演,成为学生们的玩伴,才能使学生解除思想包袱,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如:在课堂上我不但注重教师的范读,而且经常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在师生同台表演后,再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一起探讨最佳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学生们纷纷发表各自的意见,这句该怎样读,那句又该如何表达,整个课堂就成为自主、热闹的学堂。

(2)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新时期的教师首先要革新自己的大脑,尽量留给学生一小块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究中去。在课前、课中、课后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应用新学知识。课前主动预习新课, 通过部分理解、消化、记忆, 同时发现问题, 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 解决问题, 也使课堂上有时间进行各种练习活动, 如知识点专项训练、听读练习、对话表演练习, 使语言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言语技能。在上课前二、三分钟, 老师在班内巡视一圈, 检查预习情况, 表扬预习好的同学, 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 坚持下去, 同学们就会形成习惯。

新高中英语第4单元的话题就是“分享(Sharing)”,其中大量的国内外的信息都是有关呵护和关爱弱势群体的,若能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感染并能效仿,也就不枉费编者的一番苦心了。从Friendship, King Lear等单元我们还可以得到怎样处理亲朋之间的关系的启发。另外,书中的许多部分,如Warming Up, Using Language, Tasks, Projects等都必须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这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讨论开展各种活动,课后以小作文方式写下来,下节上课时要求当天值日生再以其中一些主题开展操练,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只局限书上出现的知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5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积极引导,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主体

【中图分类号】G56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23-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入语”,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引人入胜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太阳》一课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另外,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教完《将相和》一课后,开展一个“历史人物评论会”,既发挥集体的智慧,又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教《草船借箭》时,安排学生分男女两组开展复述比赛,分片段抽签进行,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不少同学对人物的神态、语气把握十分准确。

二、教师积极引导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改变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课后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将相和》 一课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良好的课堂激励机制能有效促进自主学习

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有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漫山遍野”的水池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这么响,我却只看到几十个池。”第二位读得有进步,她就说:“哦,让我看到几百个了。”第三个情感到了位她评道:“呀,这下真看到三千多个啦。”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6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放下拐杖,学会独立学习。在我们开始的摸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时间得到了保障,晚自习、周六、周日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学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阶段。

在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教师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现在我们的课堂里,教师已由原来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精讲精练。

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使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师不再满堂灌的课堂,必定有很多师生互动,如果教师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放手了,但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现在规范了课时,规范了作息,规范了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但教学质量也得保证,因此,教师只有自我加压,努力提升自己,认真学习,精心备课,制定“导学案”,精讲精练,提高课堂质量。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预备提案。它的作用不可小觑,能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理清学习的思路,找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制定“导学案”,发挥好它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历练。如化学课堂上,没有了教师讲实验的影子,都是学生用实验桌上的药品,自己试验,自己得出结论;讨论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全身心投入到“争鸣”中;自修课上,教师或在答疑室,或在办公室,学生随时可以就自己的疑问找老师答疑。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7

一、营造愉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 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学生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 其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 这样的认知活动才能成功, 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方法, 要努力为学生打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

1.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处于被管理的被动地位, 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对等, 直接造成了教学的紧张与对立, 学生消极情绪滋生, 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学生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信息, 没有经过思考与内化的知识只能处于肤浅层次, 更不要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当学生意识到自身被尊重与被认可, 意识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 自然有效缓解学生的消极对抗情绪, 使学生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放下身份, 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下来, 俯下身来, 成为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不是强制学生, 而是带领学生一起来参与教学,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积极互动。这样的教学更加轻松自由, 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

2. 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单纯的智力活动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与动力。成功的教学不仅包含着知识的互动, 还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情感沟通与互动的过程。可以说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来教育与感染学生, 这既是一种教学手段, 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眼神, 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 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这样更加利于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 从而使学生带着愉悦而轻松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师要学会运用提问艺术, 以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1. 问题要有梯度性。

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在学习中表现为不同的认知水平与层次, 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提出统一的问题, 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 而差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课堂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属, 而将大部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层次性, 提出富有梯度性的问题,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促进各层次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

2. 问题要具开放性。

封闭性的问题只能束缚学生的思想, 限定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要设计富有开放性的问题, 即没有标准的答案,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的以教材教参为标准的固定思维与模式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发挥个性、展现特长, 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掌握学习的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问题要有启发性。

正所谓“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提问并不是无目的, 而在于激趣、启思、导行,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探索性与启发性。要问在关键处、问得恰到好处, 要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 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是想当然, 而是要切实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 这样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更具启发性与探索性, 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引导质疑问难, 提高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是对知识的运用, 是一种手段, 而提出问题则是对知识的再创造, 这是一种方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学生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 发表不同见解。

1. 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精神。不要让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教师, 以这些来限定学生的思想与思维, 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要引导学生勇敢地挑战教师、挑战教材, 勇于质疑, 敢于提问, 能够产生更多独特见解与感受。当学生无疑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有疑处却要无疑。

2. 引导学生发言。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心有困惑, 但是没有发表的时间与空间, 而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湮没。学生心有困惑没有发表出来, 没有经过交流与讨论, 同样也是失败的。为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 还要引导学生发言。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要抓住重要的契机, 来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的教学才能处于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之中, 才能让学生既学到知识, 同时又学会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21

自主、合作、探究,这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每个人都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点燃激情,展示自我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突出。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迸发出学生的潜能。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多种途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 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极好的办法。例如我在教学中利用上课最开始的2分钟,都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首先,在课前学生采用自告奋勇的形式,自己准备资料,可以上网搜集,可以实践调查。然后,学生到台前讲数学故事、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口算速算等多种形式展示自我风采。此外,我会指导学生在发言时仪态大方,口齿清晰,内容丰富。同时我还鼓励其他同学为他打分找茬。事实证明学生在准备阶段因为要自己收集准备资料,积极性很高,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展示阶段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榜样的作用使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踊跃报名,积极性都非常高。这样在课下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短短两分钟课堂被瞬间点亮。

二、创设情境,大胆质疑

(1)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地方用到圆形呢?”学了小数以后,让学生去超市购物,记录10件物品的价钱,分出哪些价钱是小数,那些价钱是整数,小数的共多少钱?整数共多少钱?这些活动紧紧抓住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培养他们从数学问题看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2)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实际,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出适合不同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动起来,手、口、眼、脑并用,认、知、情、意、行并行,让学生的思维充分的活动起来。:心理学家说过“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三、合作探究,感受愉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有趣味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例如,我在讲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让学生描一描,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研究、质疑,共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这样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学生积极主动的,经历一个知识探索,总结,建构的过程,不仅理解了周长的概念,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积极评价,培养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评价也许是一句激励的话,也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是一个小红花,也许是一个表扬的手势。教师相机的鼓励,诱导点拨,既可以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我在上每节课时,对于大胆发言,认真听讲的学生都会及时给与鼓励,而在课堂小结时又会根据本节课总体的表现对每个小组给与适当的评价,更有些时候我会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还特别关注学困生,在评价时给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很多上课不爱抬头的学生举手了,很多上课发呆的学生眼睛发亮了,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正可谓“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地让教于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与释问,多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研学时空,有效实现教学方式的实质性变革,就会使得我们的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美丽,就会使学生的梦想因课堂而点亮。

参考文献:

[1]祝凤云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小学数学教育,2015(4)。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9

注重生活应用,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实践数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活动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教师提取生活中一些题材,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圆、正多边形等概念时,举出了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在介绍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也是注意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利用垂径定理解决赵州桥的主桥拱半径问题;利用正多边形的有关性质求亭子的地基等。通过学生生活方面的数学问题,如身高、体重、视力等;保护动物、收集废电池等环保问题;经济问题;净胜球问题;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等等。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与我的联系,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总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这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积极寻求开放、生动、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认真实施诱导、鼓励、尝识的教育策略,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效的形成。语文教学主要应该由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构成,而且是生动活泼,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形成一定语文能力的最广阔空间。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课程则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表现在他是否掌握了语文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要看他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去观察认识当前生活,并将其表现出来。学语文的目的在用语文,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

1.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效的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学生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语文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是语文学习通向生活。

4.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注入生活内容,并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托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曾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1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动交流、自评自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备刻苦钻研精神,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究、敢于质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项具体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就如同其自身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无法替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只能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其主体意识。

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获取知识关键靠他们自己,教师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不会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才能积极主动去学,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学科中的许多板块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容易利用学到的知识去探究一些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这是与其他学科相比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地球运动;阴晴雨雪天气变化——大气环境;地震、滑坡、泥石流、寒潮、台风、暴雨洪涝——自然灾害等等。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演示操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利用“立杆测影”法引导学生探究太阳高度的年、日变化规律;用木杆、直尺、钟表测定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

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课堂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应只是提一些“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简单的问题。

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适时指导和总结,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转化迁移法,借助已有知识来研究、解决新问题。如复习区域地理时引导学生用区域模型对比和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用硬纸板在中间挖小方孔的方法,在不同要素的地图上,分析小区域地理特征等。

2.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①课堂教学中师生是互动的,教师的情绪容易感染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要用亲切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上既感到思想积极紧张,又觉得心情轻松愉快。

②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牵着学生一步步过河到让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不必将所有问题都分析得过细过透,要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

3.鼓励质疑,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并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要给予鼓励,使学生敢说、爱说,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寻找知识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巧拨妙引,调控自主探究方向。

教师要巧妙点拨引导,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牵引,要在学生思维转角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给予适当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和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

5.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教育资源来拓宽教育面,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主动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根据天气的不断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用区位理论探究分析县城的发展,以及我县开发区、商贸街的区位条件。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以及灾害较为严重、救援非常困难的原因等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进行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2

一、吃透教材, 深挖细掘

历史教学不应该停留在教师讲重点, 学生背重点, 最后考重点的三部曲上, 所谓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应该包括对重点知识的挖掘。还要做好学科内知识的横纵联系, 然后就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与应用。学生能力要想得以强化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整合联系, 就谈不上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也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

1. 注意挖掘教材上的隐性知识。

历史教材上所安排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标等, 当然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所在, 这些都是显性知识, 不过显性知识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其引申的其他主题, 这就是所谓的隐性知识, 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找出言外之意, 闻出弦外之音, 尽量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再挖掘, 并适当拓展延伸, 从而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比如, 在1865年的时候, 美国曾经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 这个地方就存在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 从显性知识的意义上讲, 旨在告诉学生这是美国在搞领土扩张, 而隐性知识则指俄国在此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历史教材上类似的隐藏性知识不在少数, 这些题材就可以作为开发学生的潜能的优秀载体。

2. 深挖细掘, 掌握历史事物的本质规律。

首先, 要学会探索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主要包括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几种。其次, 要善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对原因进行探索和分析。最后, 要从表象入手, 进而深入到对事物本质和属性的探索, 找到最为本质的含义。在做到上述几方面之后, 综合各种因素, 便可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在。比如, 在教学《辛亥革命》时, 革命之所以失败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但主要原因在于革命党人的退让和妥协, 根本原因则在于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便是对辛亥革命做了深入系统的挖掘, 找出了本质, 规律性的知识也就跃然纸上、水落石出了。

3. 要注重把学科内的知识做到横向和纵向联系。

历史知识既有单一知识又有复合型知识, 学生经过学习以后也必须具备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对历史学科掌握更透彻, 建构的知识体系更系统, 也是选拔考试的重点和关键所在, 所以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应编制知识网络, 让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来学习历史, 做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对比有综合, 不是把知识孤立起来, 而应该做到统观。从横向联系上讲, 可以将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区域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历史事物之间加以联系, 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纵向联系的意义上讲, 可以立足于同一个专题所属的各个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综合, 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异同, 有什么原因, 有什么影响, 从这些方面加以分析和总结, 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二、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才不光是自己储备了多少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在运用知识上, 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在常规情况下解决综合性试题是检测学生的最为普遍的手段。另一个方面那就是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社会中实实在在的问题, 还可以是个人的生活问题, 能够做到这也就真正实现了历史学科的终极体现, 也实现了历史和人文的高度结合。

1. 将历史知识学以致用, 灵活解决一些练习题和常见试题。

当前还没有一种更为合理的手段来代替考试, 要想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只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考试是重要手段, 夸张点说成是唯一手段也不为过, 所以说能不能掌握答题技巧, 也是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 要想培养好学生相关能力和素养, 必须对各种题型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练习, 还要辅助必需的测试, 先考试, 再讲评, 然后让学生修改试卷, 反思得失, 再辅助以相关练习, 学生才能弄清自己的知识盲区, 明白软肋和易错点。通过训练, 错题可以纠正, 还可举一反三, 遇到类似题目也能驾轻就熟, 进而适应千变万化的试题, 赢得考试。

2. 针对学习结果展开分析和评价。

每当经过一次测验或者考试, 教师千万不要敷衍了事, 一定要做到不点评不放过, 不分析不过关。不过很多情况下, 由于时间所限, 一些简单的试题, 如果学生力所能及, 也不妨让学生对照答案, 进行自我批改, 但教师绝对不能省略分析的步骤。学生之间展开自评和互评,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容易理解命题思路, 掌握命题规律, 当然参考标准答案也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综合素养, 明确答题要求, 掌握基本的答题要领。这个过程看似是教师放手, 实际上学生同样可以受益匪浅, 学生当然可以主动地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针对自己的失误, 非常明了, 也有利于学生追根溯源, 知道哪里错误, 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 哪些技巧还欠缺, 常言说知不足而后反, 这个时候正是学生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的大好时机, 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 将知识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

古有明训: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学科的一个最终价值也就在于经过学习历史之后, 让学生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用历史的智慧处理问题, 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并预知未来。所以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 既要充电又要放电, 光学习历史知识, 而不能进行运用也是不可取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3

1.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在许多教学案例中,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有使用游戏的方式辅助,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经过了反复实验的。例如在进行《认识时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概念,选择几个学生绕着教室走一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看看这几位同学之间的时间相差多少。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自己从学校到家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估计自己吃饭要多少分钟,从这样的游戏加实际生活的例子中,让学生体会分与时的观念。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时间观念,利用此机会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1.2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直观的形象的设置故事情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位置与方向》课程时,运用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开学一进校园就能看到学校里美丽的花丛和一颗颗翠绿的小树,再它们的点缀下我们学校显得更加美丽,这样美丽的校园环境,大家应该都喜欢这样的环境是不是?那我们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印出我们学校的画面吧,通过实际的环境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这堂数学课有声有色,这样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3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

例如,在数学教学《小数除法》教学中,选择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要讨价还价。下面要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事情:一个商贩在卖香蕉,有人问:“老板,香蕉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五块钱三斤卖不卖?”听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作答。)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而学了今天这堂课――小数除法,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运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使得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

1.4积极评价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可以在平时的课堂、课外,通常在作业的批改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标准,但现教育是习惯用对和错来衡量学习成绩,这失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且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情感、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将评语也引入作业批改当中,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肯定优秀的地方,这样也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2.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如果说兴趣是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创设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在教学中,要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就如教育学者所说: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她们自主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她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她们自己寻求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她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她们自己向前走。

2.2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

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竞争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自我超越。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让本组学生“你出题来考我,我出题来考你”,及小组与小组间出题来考,达到提高巩固,使学生形成竞争。

2.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生活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是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数学教学的规律,说明了数学教学必须以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假如数学教学与生活脱离,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发言,这样对学生的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自主的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

3提高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提高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奥秘的积极性,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增加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要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气氛之中。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一些难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课后会不断的去讨论。当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时,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提升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更加能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题海学习,而是趣味满满的自主探究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不只是让学生拥有知识。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地进行学习,要想学会首先要会学。

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4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三、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 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五、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很难能可贵的。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不允许学生有异常的想法。长期以往,学生没有了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

六、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5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必须转变知识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刻苦钻研业务, 授业、解惑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出积极思维、自我锻炼的机会,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今后的教学模式。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何一个人如果被要求“做什么、怎么做”, 而自己一点自主权都没有, 一切照章办事, 那么做起来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这样长时间下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留有余地, 创设发现的机会, 提倡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启发引导, 给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 学生才可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自主选择探究的伙伴。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 而是以主人的身份自主地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情绪高涨, 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 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 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 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 不能坚持学习。因此, 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实际出发, 以兴趣为先导, 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考虑利用直观教具、图片或简笔画创设情景, 使学生在比较直观的环境中学习语言, 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中, 可采用做游戏的形式, 如猜一猜、竞赛、表演等, 这些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又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2.创设能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愉快和谐的,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 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

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 以成功的体验克服挫折感和自卑感。并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尤其对后进生更要格外关注, 因为他们成功的机会较少, 缺少“灿烂的阳光”, 所以要适时肯定, 多给予鼓励, 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表扬, 让其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 并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增强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 如果学生热爱一位教师, 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乐于思考,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方能产生思维碰撞, 闪现思维火花。

4.大胆放手,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 教师要大胆放手, 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独立自学, 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不以老师和同学的所做为标准, 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例如, 每学期刚开学, 我会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 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 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 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 提前向我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5.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要及时点播。英语教学中, 要求学生要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 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加以适时的点拨, 促使学生及时排疑纠偏, 打通思路, 准确理解。

6.自我评价, 自我激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 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强, 其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以此时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激励, 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 方法是否得当, 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 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6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识活动并非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机械反映,而且一个能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情感入手,消除顾虑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怕学生“节外生枝”,怕学生提问打乱教师预定的教学计划,习惯于一讲到底。而学生,特别是中差生有自卑心理,怕说错被同学、老师取笑,有疑问而不敢说,课堂缺乏主动性,造成怕问的心理障碍。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树立敢问的信心。为此,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接触,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师生感情,消除对立情绪,使学生“不怕老师”。教学的语言要有亲和力,生动而丰富;对学生的回答不批评指责,讽刺挖苦;对学生的提问不要求全责备,哪怕是“离谱”,也要保护其积极性,尽量发现其闪光点;有的学生一时提不出问题或胆怯,老师要用信任期望的语气给予鼓励;对于说错的学生要给予真诚的谅解和帮助,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绝对不能训斥和处罚。这样,学生会逐渐消除心理顾虑,树立自信心,自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参与学习热情

学数学的关键是解决数学问题。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我在教“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上课前我们来帮孙悟空一个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猪八戒弄来一个大西瓜,孙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听后马上说:“西瓜是我搞来的,不行,我要吃1/6,至少也要1/5。”聪明的孙悟空听了立即切1/6给八戒,贪吃的猪八戒边吃西瓜边摸脑袋,越想越不对劲。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为什么?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操作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感性认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获得,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操作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矛盾,从而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事先让学生分组准备许多学过的不同颜色平面图形纸片和一个大长方形硬纸板。上课伊始,老师谈话:假如把这张长方形的大纸板当做大操场,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一次优秀的“设计师”,动手美化、绿化校园,并算出你设计的绿化面积和周长。学生从中动手动脑,主动操作,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不同风格的式样,在让他们讲理由时很自然地复习了有关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四、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就会热爱数学。当他们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时,他们就不会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土豆问学生:“它的体积是多少,你们会计算吗?”面对这个不规则的物体,学生迷惑不解。这时,教师把一个盛了一部分水的透明长方体水槽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启发大家能不能利用长方体水槽里的水深来测量并计算出土豆的体积?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因势利导指名学生量出水槽的长和宽,计算出水槽的底面积。又让几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量出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很快算出土豆的体积。同学们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五、新奇趣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学生对数学兴趣与否,对教学成败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挖掘教材使学生兴趣的因素,更要创设新奇趣味的内容,如趣味故事、谜语、顺口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习。如为了记忆,我们把大小月编成“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的顺口溜。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上一篇:广州市黄埔区初中排名下一篇: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