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3-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钢琴音乐自传入中国到现在, 已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发展, 尽管和外国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 但在众多钢琴家不懈努力下,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老一辈音乐家们创作出了众多的钢琴作品, 为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国钢琴音乐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和丰富的教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这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并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尽管大家一直都在提倡和呼吁要大力加强中国钢琴音乐教学, 但总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迟迟未见其付之于行动[1]。

1 中国钢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不受重视的原因分析

中国钢琴音乐在教学中之所以出现被忽视和冷落的尴尬局面,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的钢琴老师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意识比较淡薄, 存在“崇洋”的教学理念;对钢琴音乐的民族性理解不深甚至出现误解, 教师的素质和修养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授业之师在教学中对民族音乐都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学生就更可想而知了。其次, 从客观条件上看,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学中之所以得不到重视和普及,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钢琴作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比较缺乏, 创作性的作品比较少, 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传统古曲和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 缺乏创新, 这是中国钢琴音乐一直未能站上国际舞台得到世界认可的主要原因。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发展, 我们不能总是走老路, 吃“老本”, 应该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放宽视野, 勇于创新, 这样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突破。中国的钢琴音乐的前景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创作水平, 这不仅仅是作曲家自身面临的问题, 也是所有从事钢琴艺术工作者和广大钢琴爱好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 固定僵硬的教学模式也是造成中国钢琴音乐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钢琴音乐教学几乎都是全盘西化, 包括练习作品、弹奏手法、钢琴文化等, 从一开始学习钢琴所接触的都是外国的东西。我们不否认, 钢琴在国外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 无论在演奏技巧、作品创作、教学体制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 我们应该去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 但不是拿来主义, 一成不变。当今是一个融合与创新并存的时代, 钢琴音乐也已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轨道, 单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人们都在为音乐艺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而民族性则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我们在吸收外来钢琴文化的时候不能过度崇洋, 而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 有选择的舍取[2]。

2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评析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应是不容置疑的, 钢琴音乐不只存在于西方, 实践证明,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不但能弹奏西方音乐, 同时还能更好的演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以及其他民族的音乐。加强和重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促进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 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 以及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选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为教材, 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作品的内容精髓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现在的钢琴教科书从入门开始几乎都是清一色外国的, 这些教材让刚接触钢琴的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 毫无兴趣可言。试想一下, 让一个对自己祖国文化尚未了解的小孩去读懂和学习外国文化可能吗?这与没有学会走路就学跑步的道理是一样的。虽然说是音乐无国界, 但这需要站在一个很高的境界才能去体会和感受到的, 音乐首先是民族的, 然后才是世界的。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大都具有民族性、标题性这一特点, 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提高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从而很好的达到教学中“教”与“学”充分融合。如钢琴曲《牧童短笛》, 让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画面:乡间小路上, 一脸童真的小孩骑在老牛背上, 沾满泥巴的裤腿, 黝黑的小脸, 略带单调的笛声悠扬飘荡, 配合着树上咝咝的蝉声;还有那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 青青的小草和那潺潺的流水声。又如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千军万马, 刀光剑影, 干戈铁蹄, 战鼓声呐喊声的血腥场面。这些标题性很强的民族作品对学生具有极大的亲和力, 让人产生想去了解和学习的欲望, 而不是像学习外国作品那样“不知其所言”, 只是机械的弹奏和背诵, 这样的学习苦了家长也苦了小孩。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 教材的选用很重要,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多选择一些儿歌和通俗的民歌作为教材, 由于这些都是他们耳熟能详的旋律, 学起来会让他们倍感亲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

其次, 从单纯的钢琴弹奏方式和技巧来看, 通过学习中国钢琴音乐作品, 能够更好的表现出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多变的音色和音质, 对传统的西方弹奏技术和表现手法有所突破。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性色彩比较强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民乐改编而成的。为了更好的表现出原作品的神韵, 决定了它的表现手法和弹奏技巧必须是丰富和多样化。无论是在《十面埋伏》中要表现琵琶轮指长音, 还是在《牧童短笛》里模仿笛声, 或是在《夕阳箫鼓》中对各种民族乐器的模仿等, 都给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需要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与传统的钢琴弹奏技法更好的结合起来, 这使中国钢琴音乐在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手法上比西方国家更为丰富和灵活。因此, 我们既要学习西方钢琴音乐传统技法和弹奏技术, 又要赋予中国钢琴音乐其民族特点的新内涵, 让两者充分的融合, 力图在钢琴弹奏技术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 走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再次, 让学生接受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教育, 有助于培养民族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这是我们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方向和宗旨。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不只是音乐理论和弹奏技巧手法的教学, 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果一直沿用外国的教材, 必然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 最终失去了民族最根本的东西。由于钢琴是外来乐器, 这让很多人长期陷入了一个误区, 认为钢琴只能演绎外国音乐, 把外国的音乐作品练好了, 就是把钢琴学好了。其实, 很多走上国际舞台被世人所接受的经典之作, 它的创作源泉都取材于其民族背后的历史, 折射出自己祖国的民族文化, 带有明显的民族烙印和爱国情怀。如贝多芬的5部钢琴协奏曲, 体现的是德意志精神风貌和日尔曼民族意志;肖邦的《玛祖卡》、《波罗乃兹》, 是以波兰民族歌舞曲为音乐素材, 表现出他对祖国波兰的深爱之情与对沙俄入侵者的痛恨之情;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反映的是祖国匈牙利的民族风情等, 这些都是民族性非常强的作品, 为何它们能影响着世界而我们的却不能?“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或许只有我们真正的领悟和体会其中的含义, 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会一味的舍近求远, 舍本逐末。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是通过对传统民族音乐改编而成的, 反应出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体现各族人民的生活劳动、风俗习惯、以及祖国的壮丽山河, 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革命战争歌曲。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 既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又能在演奏时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神”韵, 从而向世人展示中国钢琴文化的内涵, 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优越感, 这是我们教学的宗旨和最终目的[4]。

中国钢琴音乐是世界钢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钢琴作品应当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钢琴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只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本民族的钢琴教学体系, 我国的钢琴音乐才能不断繁荣发展。

摘要: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常常忽视和冷落本国钢琴音乐作品,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科学、系统地引入到钢琴教学中去, 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和演出, 使之得以推广和普及, 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学体系, 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钢琴教学,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 1999.

[2] 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3]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5.

[4]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高校信访法制化的工作路径研究下一篇:“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增值税立法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