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外资在铁路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共9篇)
综述了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作用,包括重点建设项目、补充资金来源、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调整工业结构、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我国铁路发展等方面.
作 者:杨海长 Yang Haichang 作者单位:铁道部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中心,主任,北京,100844 刊 名:中国铁路 PKU英文刊名:CHINESE RAILWAYS 年,卷(期): “”(11) 分类号:F5 关键词:外资 铁路建设 资金 对外交流 技术装备
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由于内部审计在铁路企业中独特的作用, 使其能够识别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成为铁路企业强化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推进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需要切实发挥和加强自身的作用, 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一、铁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从铁路企业风险因素的来源看, 铁路企业风险可以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铁路企业经营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许多变动因素, 如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动, 市场供求关系变动, 自然灾害等, 都可能对铁路企业的行业地位、赢利能力和既定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构成了铁路企业的外部风险。在铁路企业内部管理中, 人、财、物、技术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是否足够及得到合理配置, 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是否顺畅, 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激励机制是否配合适应铁路企业的发展目标等等, 这些内部管理如果无章可循、管理混乱或者存在漏洞, 执行力不够或管理不协调都可能构成铁路企业的内部风险。
从铁路企业风险的表现形式看, 铁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通常表现为:
一是投资风险。个别铁路企业盲目投资带来惨痛损失的教训是深刻的。不管是核心业务的扩张性投资还是跨行业的多元化投资都存在不同的风险, 铁路企业要走集团产业战略发展的道路, 一定要对高风险投资和不符合本铁路企业发展战略的投资有制度限制。缺乏投资方向、投资权限的限制就是导致投资风险的最大隐患。
二是经营风险。铁路企业不管是提供服务产品还是物质产品, 只要存在运输组织不力, 安全重视不够, 服务质量不高, 就可能构成运输收入减少、在运输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不稳、市场份额减少等市场经营风险。导致这种风险的因素除外部政策法规、供求关系、竞争格局等变化外, 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销战略是否具有优势也至关重要。
三是财务风险。从铁路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债务规模、结构来看, 如果没有良好的现金流, 债务负担重, 长短期债务结构不合理, 偿债能力就会出现问题, 债务风险就会加剧。从铁路企业收入实现角度看, 主营业务收入是否能短期、连续地以现金体现, 同铁路企业实现真正的效益密切相关, 如果应收款存在的坏账风险不能有效控制, 就很可能使铁路企业发生亏损。
四是技术风险。一些铁路企业在产品科研开发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但能否做到产品科研开发方向正确, 科研技术成果很快转化为生产力, 技术成果严格保密和避免不适时机的转让, 不仅关系到巨大科研技术投入的及时回报, 也关系到铁路企业科技成果的经济寿命和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法律风险。有些铁路企业法制建设基础工作薄弱, 依法经营观念不强, 追求“擦边球”效益, 加大了铁路企业的法律风险, 不仅易使铁路企业经营触犯法律法规遭遇执法机构惩处, 出现问题时也不善于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权益, 严重的诉讼赔偿甚至可能使铁路企业发生重大损失。
风险并不可怕, 它是客观存在的, 可怕的是对企业风险一无所知和视而不见, 那样风险就会转化为可见的损失和危机, 它不仅使铁路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无法实现, 严重的还会使铁路企业陷入生存困境。所以铁路企业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特别是要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责与作用, 为铁路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审计参与铁路企业风险管理的优势
(一) 独立性优势
内部审计不参与铁路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具体管理, 这包括不代替业务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制度, 不参与各种业务活动的具体操作, 因此也不对各项业务管理中的问题承担直接责任, 这种相对超脱的地位是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内在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实施审计检查程序发表的审计意见可以直达铁路企业的管理高层, 具有相对客观的基础, 尤其对其他部门和下属铁路单位而言可以保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独立权威。相比之下, 某个直接负责经营运作的业务部门或铁路企业由于自身业绩和责任的影响, 对风险的反映和处置会更多站在自身角度考虑而缺乏及时性和客观性。
(二) 综合性优势
内部审计在铁路企业管理中是一个综合性的部门, 审计的范围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 掌握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企业风险潜藏于各个方面, 许多风险也会相互影响和传递, 因此, 风险管理需要从全局角度对风险的影响大小、轻重缓急进行综合评估, 协调各方面风险管理的行动。同直接、单一的业务部门相比, 内部审计更具有从全局考虑分析判断风险的综合性优势, 通过对铁路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的系统性、专业性监督检查和评价, 能权衡铁路企业实施风险防范和效益成本的利弊, 在风险与收益比较中研究风险管理的定位, 这也是其他部门难以做到的。
(三) 连续性优势
内部审计人员长期在铁路企业内部工作, 对铁路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 能对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同时也便于对铁路企业风险的转化影响, 风险管理的措施效果进行连续的跟踪, 对风险管理进行循环的连续性监控, 而且内部审计长期参与铁路企业风险管理所掌握的风险管理信息和经验, 会对不断深化铁路企业风险管理和节约管理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另外,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铁路企业员工, 由于最终利益的相关性, 也会对铁路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和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更有责任感。
三、内部审计在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风险管理贯穿于铁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渗透到铁路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内部审计作为铁路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之一, 根据其职责和监督服务的基本功能, 在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中应担负以下具体责任:
(一) 担当监督责任
要管理风险, 必先识别风险。内部审计在履行风险管理监督责任时, 首先要学会分析判断铁路企业的风险所在, 在准确识别风险的基础上, 要坚持原则, 勇于发现和反映铁路企业存在的风险, 切实体现监督责任, 因为许多铁路企业的风险是同各级管理人员甚至领导人员的工作缺陷分不开的。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监督和各项处置与承受也需要在不同的职能部门间分开, 才能使风险得到充分反映。因此内部审计往往成为体现铁路企业风险管理监督责任的主要部门。
(二) 担当评价责任
铁路企业风险在识别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评价。内部审计应当掌握企业风险评价的系统方法, 对铁路企业的风险形成因素、影响后果、发生频率、损失程度等作出分析, 根据不同的指标对铁路企业的风险级次进行排序, 为进一步的风险处置提供决策基础。值得强调的是, 内部审计要承担好风险评价责任, 必须具备专业的系统化严谨评价方法, 而不是简单的主观经验判断。
(三) 担负咨询服务责任
咨询服务是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体现创新和大力发展的新的功能, 也是现代内部审计新型的重要责任。铁路企业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对风险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 规避、化解和转移风险, 或权衡利弊分担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内部审计应当对铁路企业风险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 尤其是对需要通过改进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来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咨询服务是铁路企业环境变化给内部审计带来增加价值的极好机会, 而风险管理正是提供咨询服务最多机会的重要管理活动。内部审计应抓住这个机遇, 做到急铁路企业所急、想铁路企业所想, 积极主动地在风险管理中开展帮助、促进健全管理活动, 才能履行好咨询服务责任。
四、内部审计在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中应当有所为, 有所不为, 通过参与风险管理的有关审计活动发挥其作用。
(一) 在风险识别、评价中发挥预警作用
识别和抓住相关不利因素是分析判断风险是否存在的基本条件。例如分析应收款管理的风险, 应当检查铁路企业在客户资信调查、应收款账期管理、应收款对账、催收责任、应收款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是否健全, 不能等到应收款已经形成坏账才去反映处理。内部审计应在各种审计中善于发现可能形成风险的不利因素苗头, 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映, 从而发挥其在风险识别评价中的预警作用。
(二) 在风险防范处置中发挥参谋作用
化解和降低风险应从消除风险根源入手, 内部审计要在风险防范处置中发挥参谋作用, 应根据各种风险的根源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寻找消除风险根源的可能途径。许多铁路企业内部的风险根源是可以通过改善管理而消除的, 这也是内部审计发挥更多参谋作用的用武之地。内部审计在许多专项管理审计中, 在内部控制系统评审活动中, 都应根据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 对制度性、执行力缺陷提出改进意见, 改善铁路企业的管理, 保证铁路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 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发挥整合作用
铁路企业面临的风险存在广泛性、经常性、持续性特点。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涉及面广, 掌握的信息资源相对全面, 加上风险管理中需要各部门各方面协调配合的工作, 因此更适宜由内部审计综合各自专长提出风险管理的协同性建议。内部审计应当利用自己积累的各方面风险管理经验, 在建立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方面发挥整合作用, 促进铁路企业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为保证铁路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铁路企业应树立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抓住机遇, 增强风险意识, 努力取得单位主管领导的支持,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积极参与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防范、风险监控等手段, 对本单位的经营环境、财务报告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等方面的风险做出及时反映, 来预防、控制、规避风险, 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
摘要:铁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很多风险。为应对风险, 铁路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 来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 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作为强化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铁路企业的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防范、风险监控等手段, 在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中切实发挥职能与作用。
关键词:铁路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职责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宝森, 马彦坤.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再认识.交通财会, 2006 (10) .
[2]严志芳.关于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思考.北方经济, 2007 (12) .
[3]张先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中需协调好的几个关系.财务与会计, 2010 (5) .
[4]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会计研究, 2010 (5) .
[5]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角的理论思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6]石贵泉, 王凡杯.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山东人民出版, 2005.
关键词:铁路;铁路职工教育;企业安全
铁路作为国民生活中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铁路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为员工提供铁路职工教育,因为职工教育关系到铁路企业铁路运输的安全和质量的重大问题。
1 铁路职工的安全教育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安全是铁路运输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安全运输是保障铁路企业的生产效益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顺利运行。铁路运输担当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铁路所承载的旅客、货物以及各种设备完好无损,实现任务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协调运作最终目的就是安全的运送旅客和货物。由此可见,将安全放在铁路运输工作的第一位是由铁路运输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而铁路的安全运输就得以安全教育作为支撑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1.1 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保证铁路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自从有了铁路运输,职工有安全教育就伴随着出现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事实就是很好的说明,即便是新的发展阶段下出现的各种高科技运输设备,使用者没有按照安全条例进行使用也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更不用说产生生产效益。反之,即便是在运输设备稍落后的情况下,只要保证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做好,使得设备能得到及时的维护,那么设备的正常和高效的运行就可以避免重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运输的安全。职工的安全教育如此重要,再高科技和高智能的设备都需要人进行控制和维护,所以加强职工的安全运输意识,增强铁路运输工作的责任感,抓好劳动纪律,规范运输工作的技术作业标准等等都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新经济形势下对于运输安全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那么随之就会对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越来越高。铁路运输中的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所以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保障,是实现铁路运输生产效益的前提。
1.2 安全教育就是保证职工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安全意识是一种人的本能反应,而职工的安全教育则是让这种本能的反应升华到一种主观认识,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下去认识铁路运输的客观规律,做好安全工作,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也就是说安全教育要从职工的思想意识上入手,让员工能够主观认识到:如果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是错误的,安全生产的规律是可以被人所认知的也是可以被人所掌控的;发生事故只是偶然现象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事故是可以被提前认识和避免的。职工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职工安全教育正是将这种帮助员工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的重视和认识程度,由此才能确保员工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做好人和物的管理及时的处理好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1.3 安全教育是保护职工生存权的重要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建立在铁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的,铁路运输工作队伍要正确的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客观性,然后主观能动的进行安全生产工作,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这不仅仅是实现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营的重要工作,而且是保证职工自身安全,保护职工的生存权的重要措施。所以,安全教育对于维护职工工作和利益来说十分重要。
2 铁路职工教育改革发展对策
2.1 做好铁路职工的思想工作
铁路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铁路职工的教育要从思想工作入手,加强员工的教育理念的培训,让员工的思想意识及时的跟进日新月异的铁路技术发展新形势。反之,没有跟进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那么职工的思维就会固化,工作不能和现实的需要相结合。所以铁路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务必得到重视。
2.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完善铁路职工培训制度
新形势下,员工处于一个学习型的生存环境之中,作为技术型较强的铁路行业,职工要意识到自身的职业对于学习的需求,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才能得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当然,铁路企业也要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学习深造的环境,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培训管理体系和高效的培训管理机制,让员工在竞争中不断的提高,由此为铁路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3 教育层次高端化,知识结构宽泛化
铁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就是不断追求经济效益的一个过程,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城市在铁路运输行业都在不断的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而这些技术和设备又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管理和掌控。所以企业的职工教育层次也在高端化,企业所进行的职工教育必须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因为新技术的运用必然会冲击到各个岗位的人员变动,岗位的合并重组需要大量知识结构宽泛的人员。
2.4 职工教育整合
在计划经济体制,铁路工人后备人员的培养和职工在职培训分别属于普通和成人教育两套重复设置的学校,这种现象会分散培训教育的经费和师资力量,所以学校和培训中心的合理整合将有利于高效办学,大力发挥有限的资源进行职工教育。
3 结束语
铁路职工教育的科学安全观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不仅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还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铁路职工安全教育中,要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生产经验教育、事故案例教育等教育内容,渗透企业安全文化,逐步形成科学的安全观。
参考文献:
[1]贾志刚.浅析铁路职工教育在铁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
[2]钟红阳.以时代发展为导向的铁路职工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0).
[3]崔萌.强化职工责任意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J].经营管理者,2012(01).
[4]袁毅.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民营科技,2012(08).
一、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著名论断后,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社会管理权力不断下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进一步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排除一切干扰,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总书记曾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数量众多,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而工作和生活在各地区、各行业的国有企业党员,既是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强大力量,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执行者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定维护者,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意义重大。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员最贴近、最直接的政治生活环境。基层组织的政治氛围对党员的思想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基层组织的卓有成效,可以组织、动员、鼓舞广大党员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组织风清气正,则党员纪律严明;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则党员无所适从。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全党的生机活力,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榜样效应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影响作用
所谓榜样效应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在影响和激励人们的过程中能产生的效果。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指引人生方向,探索奋斗轨迹。生活中不乏各种光辉的形象,时刻鞭策着我们要努力奋斗,追求理想,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华民族物质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状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民主、法制与经济建设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民众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在这方面,社会榜样的积极作用至为明显。建国50多年来,许多社会榜样都曾引领过一个时代民众思想和行为的向度,如杨根思(1951年)、雷锋(1962年)、南京路上好八连(1963年)、焦裕禄(1964年)、王进喜(1970年)、陈景润(1978年)、蒋筑英(1982年)、中国女排(1984年)、邓稼先(1985年)、孔繁森(1994年)牛玉儒(2004年)和近两年的杨善洲、郭明义等等。由于上述社会榜样的“角色人格”彰显与其所在时代的普遍价值感合拍,因而其“榜样效应”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实现。
中国当代社会的公共榜样,应该具有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四性”统一的社会角色人格特征。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种“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正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榜样。在当代的公共榜样身上应该体现出的人格特征,除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统一外,还应包括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创新与守正的统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等等。
三、党员榜样示范带动效应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赖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失去了先进性,就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也就会失去执政的地位。只有全面推动党员榜样示范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提高质量,达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的。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怎样用好“竞争”这个动力,榜样的示范带动效应不可小窥。
鞍钢普通职工郭明义,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作为这个时代的先进代表,他自己的力量可能有些薄弱,但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15万毫升。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和社会人士参与。这就是榜样的作用。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他所影响的却很深远。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我们需要这些先进,也正是这些无数发光闪耀的“点”的带动,才能积极营造出不甘落后、努力争先,奋起而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在追赶先进中激发创先争优的活力和动力,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
四、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怎样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榜样效应。
一是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选树不同的先进典型
国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形成了完善的先进选树制度,许多先进人物模范事迹被职工津津乐道,成为个人努力和提高的榜样,这些人中,大部分都具有党员身份,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让这部分先进的党员身份亮起来,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而在先进选树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延伸活动覆盖面,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组织党员参加 “党员示范岗”、“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实践活动,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和好的事迹,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比学习、比服务、比质量、比贡献,争创思想品德优秀、争当岗位技术明星、争做质量标兵,让组织和职工满意的“四比三争一满意”活动,增强党员创先争优意识,争做“岗位先锋”。
二是完善宣传激励机制,保持先进工作的激情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成为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直接体现。如何建立健全党内以激励为核心,以关怀为宗旨,以帮扶为途径的长效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在当今的企业中,激励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协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任何一家企业在选用激励方式时都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而定,制定合理的激励方式。只有同时满足企业和个人双重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才是真正的有生命力的激励机制。
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企业先进文化,就是要以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为载体,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职工、用丰富的文化引领职工、用向上的文化凝聚职工,努力培养职工与企业共建共享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企业特征并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一种群体意识。其三大结构要素即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对于加强和促进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灵魂支柱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信念,无疑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和支撑作用。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纵观国内外成功的著名企业,无不具有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其令人称道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无不得益于其独到的企业文化,其令人瞩目的名牌、信誉和业绩无不是其优秀企业文化的结晶。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感召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建立一种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做一流员工、创一流产品、建一流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能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来联络和沟通员工的思想感情,融合职工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员工的群体意识,使员工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具有激励约束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营造出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员工的潜在智慧激发出来。通过模范人物、优秀员工的表率作用,激励员工争先创优,从而使企业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同时,企业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员工和企业的行为,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使企业的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使员工的行为不断规范。
企业文化具有意志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着想的价值观念,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充分激发其爱岗敬业精神,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要求相协调,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局部目标同企业的整体利益和远大目标相联结,自觉地把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汇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上,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统一意志力,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具有形象塑造作用。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及外部反映,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总的印象和评价。一个好的企业形象能够通过留给外界美好印象,获得社会的信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企业文化建设是塑造和获得这种财富和资源的基本有效途径。我们平常工作中能够反映企业形象的载体很多,如企业标识、工地文明、文字宣传、图片资料、员工仪表、员工举止、员工的敬业水平、接待水平等等,这些外在的表现都融于并体现着企业文化。
职工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塑造的重要载体
职工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地发挥教育、引导、激励、促进的作用,推动争先创优劳动竞赛,使企业精神、价值理念、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职工文化活动有利于增强企业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最为看重的价值理念。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来评价事物、处理问题,而组织强调更多的是集体主义观念和行为。文化活动具有目的的统一性、动作的协调性、整体的合作性、信息的沟通性,文化活动的集体性质要求每个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放弃狭隘的个人偏见,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用集体规则规范个人行为,服从集体目标,达到统一和谐。职工文化活动的这种性质有利于培养职工团队精神,增强职工集体荣誉感,进而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企业凝聚力。
职工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示,是展现企业风貌、增强员工体质、活跃业余生活、激发员工挑战性、提升企业凝聚力,增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文化活动,员工之间可以减少摩擦、缓解矛盾,进而产生信赖,密切合作,潜移默化地增强广大员工的向心力。而且,职工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广大职工的专长、个性可以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通过这些生气勃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职工的企业归属感,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内在活力。
职工文化活动有利于塑造企业和谐文化。企业和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与职工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文化。职工文化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它在陶冶职工情操、塑造职工健康心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开展的好坏,对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去年发生的富士康事件,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职工文化生活单调也是原因之一。文化活动可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舒缓职工工作压力,培养职工的健康阳光心态,营造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同时,员工们在参加各种活动时,其潜在的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最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有针对性地多方面培养员工良好的思想道德、坚韧的意志品质,培养自觉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为实现“建设新长炼,发展大长岭,构建和谐长岭”提供精神动力。
开展群众性职工文艺活动应把握三个主题
一要突出思想性。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精髓。建设企业文化,就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职工的头脑,坚持用先进文化指导职工文化建设,教育培养职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引导职工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忠诚奉献、艰苦创业、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优良传统,着力打造和谐、卓越、奋进的大长岭。
二要注重群众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在企业文化塑造中,要坚持以职工为本,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要针对职工当前心理需求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广泛开展适合职工特点,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着力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创造平等交流、民主讨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氛围,引导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三要体现时代性。当前,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多样化,传统的职工文化活动已经不能满足职工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职工文艺活动时,把握信息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地采取职工乐于接受的方式,用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气息的职工文化活动,使职工文化活动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职工文化活动阵地是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扣“学校和乐园”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教育和职工文化活动。一是注重发挥教育培训功能,在职工文艺素质建设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注重打造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做到了主题文化特色鲜明,广场文化丰富多彩,假日文化彰显魅力,职工乐园品牌响亮。但我们还应该相应地开展职工文化艺术节、职工文化博览会,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文化需要。
职工文艺队伍建设要继续坚持三个强化
长岭炼化十分重视文艺队伍建设,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文艺队。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文艺讲座、采风、学习交流,着力提高文艺队的素质;一方面,通过文艺队以点带面,做好文艺的普及工作,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参与文艺活动。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搭建平台,提供培训,给群众提供文化场所,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一是不断强化工会文化宫俱乐部的职能优势,推动职工文艺创作。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政治宣传、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团队建设等职能。是职工群众的“乐园和学校”。这里聚集了很多文艺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能提高职工文艺创作热情。
二是不断强化企业文联组织管理,推动文艺培训和文艺创作。文联组织的文艺人才的集居地,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艺水平。在文联的管理上,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文联年会,每年召开五大协会座谈会,探讨文艺工作形势,申报文艺活动计划,布置培训任务。要求文艺骨干培养新人,一对一地对新人进行帮扶。
三是不断强化职工娱乐文化,推动社区文艺活动。职工的文化需要的多方面的,就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我们的做法是:加大娱乐设施投入和文艺辅导,尽可能提供帮助,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职工文艺活动要坚持做到四个深度贴近
一是要深度贴近生产,提升企业文化活动成效。从去年开始,工会定期组织文艺骨干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生产一线职工的文化需要,帮助基层单位培养文艺新人,协助基层单位开展文艺活动,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职工的创作热情,提升了职工的文艺水平,还丰富了文艺骨干的生活,创作了一批反映生产一线工人争先创优的好作品。
二是要深度贴近生活,提升职工文化活动内涵。文艺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文艺创作就会枯竭。组织文艺骨干上工地,去感受建设者们火热的生活。晚会节目都是自编自演,真实地反映了建设者的火热生活。可以看出创作者深厚的生活底蕴。现在,文艺骨干下基层体验生活已经常态化,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跟一线工人一起跟班工作,获得了创作灵感,编排、创作出的节目和作品更受职工欢迎。
三是要深度贴近需要,提升文艺队伍整体素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职工文艺素质普遍较低,而群众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创办女工业余学校、老年大学,组建了女工合唱团,全面提升职工文艺素养。深度贴近需要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要贴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
四是要深度贴近发展,提升群众文艺创新热情。要充分发挥企业文联专业优势,整合文艺资源,建立促进文艺发展的长效机制,激发职工文艺创作热情。深度贴近发展就是要跟上形势,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跟上文艺发展的形势,与时俱进。我们在改编传统歌曲时,都会加入现代音乐元素,让人耳目一新。二是要跟上企业发展的形势,百花齐放地为企业的发展鼓与呼。为我们的文艺工作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们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艺术地再现企业发展的历程。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运行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意义是重大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 法规,对企业的财政、经济收入、经济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行使监督的权利。但是,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有时候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内部审计的权利受到很多限制。内部审计在许多企业中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相脱节,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很好地凸显出来。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于合理运用审计技术,通过内部审计找出企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和建设性的意见,使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企业的运行,合理利用资金,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1. 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特点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点,也是内部审计的重点之处。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做出最公正、 合理、真实的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也可以凸显其权威性。
2. 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法律化和制度化特征
企业的内部审计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审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章程进行工作,审计的过程是有法可依的。企业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 在国家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下,制定出对自身有利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人员按照制度工作,当遇到问题时,也按照相关的制度解决问题。内部审计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审计工作顺利执行的保障, 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树立权威。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监督作用,具有约束效力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其最主要的作用。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其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元化, 同时面对世界市场,使企业经营更加复杂化、分散化。为了保障企业可以顺利地运行,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使企业保持良性发展。 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作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 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将企业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披露,保持企业的良好秩序, 使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良性发展。
2.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鉴别性
鉴别的作用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特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特别了解, 针对企业现状,从实际出发,对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鉴别。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鉴别,就可以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针对问题制定出解决措施,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鉴别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方案,有效地规避风险、趋利避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鉴别企业近期的经济状况,从中发现问题,改善企业的经济状况。
3.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防护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防护作用是企业对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和保护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归企业的高层领导管理,审计部门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监督、检查、建议, 从而发现企业中的问题,及时地采取防护措施。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企业进行全面地审计,在经营活动开始之前做好事前审计,在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监督,在经营活动后做好防护工作,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要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防护。内部审计人员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线,通过内部审计,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
4.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服务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作用体现在其能及时完成企业上下级的有效沟通。企业内部审计在执行监督职能的时候会接触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状况十分了解,能把现存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也能够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企业的下级出现的问题,可能高层领导不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起到桥梁作用,把企业下级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企业上级下达的指示有时不能及时地传达到企业的下级,内部审计可以实现企业上下级的有效沟通,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为企业内部审计增添了活力,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
四、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问题所在
1. 内部审计的领域太小
企业对其财务状况相当重视,因此,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重视对财务的审计, 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审计。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在同一部门,这样,企业的审计工作将有失公平,导致企业的审计混乱,不利于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和制约。
2. 企业中没有完善的审计机制
现在,我国企业的审计机制还在发展中,还不完善。企业不能按指定的相应的法规来明确审计业务,对业务进行合理的划分。审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制度的引导,使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良好地发展下去。
3.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待提高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结合多种科学知识进行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要积累多种知识。而且, 审计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审计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耐心去完成,否则在审计工作中会出现错误,影响企业的决策。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常常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审计的工作,长此以往,审计人员便会丧失对审计工作的热情,忽视工作中的细节。
五、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 企业要重新对审计部门的作用进行定位
在企业中,往往把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分到同一个部门,这导致了审计人员不能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将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分离,让他们各自履行各自的义务,让审计部门明确其工作的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审计制度,那么审计工作将会陷入混乱,导致公司的财务会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审计的控制,制定相应的制度,及时把握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约束。
3. 企业应着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一定要熟悉内部审计的流程。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有判断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还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发挥审计桥梁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人员还要有相当强的协调能力,要帮助企业领导人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促进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实现良性发展。
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发展。随着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各种财务丑闻层出不穷,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的审计工作,赋予内部审计工作以极高的地位。企业要想提高业绩和产品质量,必须有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提出企业改善内部审计的方法。
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按照法律的授权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演进,最终必然要关注政府的责任”。可见,研究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问责制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审计制度,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行的一项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与稳步推进,这项制度对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依法行政,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行政问责制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体现了“责任政府”的原则,是责任政府的具体体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在于保证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行、遏制权力腐败以及保障公众利益尽量不受损失或损失最小化。问责制是对政府一切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是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
二、经济责任审计为什么可以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发挥作用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特有的独立性,超然于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外,保证了其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可以说审计实质上具备了作为“异体问责”主体的某些特性。审计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审计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监督活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考核、认定和评价有关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包括检查其是否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是否存在渎职、失职或越权、滥用职权等问题以及权力使用的程序、效率、效果等。对被授权人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和评价。审计自身这一特有优势,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起到了其他职能部门所无法发挥的先天优势。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以其审计内容的客观性、定量性和审计程序的法定性,保证了其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客观、准确、科学的反映出领导干部是否依法行政和全面履责的情况。在行政问责的过程中,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用传统的定性考核方法难以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以政府及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其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执行国家政策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审计,用具体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其任职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和存在的问题;这样以来可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组织谈话和依靠群众举报、偏重表面情况调查等情况,使考核更加深入、客观和科学。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特有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发挥其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建设性的作用。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按照法律的授权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演进,最终必然要关注政府的责任”。而政府责任的核心是国家利益。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可以改变个别领导“有权无责”的状态,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履行职责的自觉性。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廉政勤政,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和决策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查明和纠正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收支及其其他相关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帮助相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经济秩序,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国家利益。
三、目前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主体不明确,审计部门与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人事部门等经济责任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不顺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般包括: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人事部门等。在行政问责的过程中,责问主体还没有明确规定。有些问题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而有些涉及违反党纪、国法等问题则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处理。所以如果没有明确审计部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主题地位,明显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的发挥。
还有,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上,现在由组织部门主导,审计部门被动接受,也存在协调机
制不顺畅的问题。组织部门的计划安排时间和审计部门的工作实施时间可能存在时间衔接不好或有时间冲突。如果组织部门于3月份下达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建议书,审计部门一般在3月份或是上半年有大量的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其他审计项目,这样在具体安排实施审计的时间就会明显冲突,不利于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及时完成,也不利于审计问责的时效性。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的具体审计内容、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行政问责制建设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环境,必然要求审计人更新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不能就账查帐。因为有些经济活动可能不在账上,而是进行账外资金运作;这时仅审计账面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仅采取查账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审计的视野,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转化不够、责任追究落实难。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党委政府进行干部考察和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审计结果报告是干部管理工作中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重要信息源。做为审计机关竭尽全力提供客观、公正审计结果报告,并及时报送到纪检、组织、监察等部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局提供的信息多,但被各部门利用的情况少。“审”、“用”还没有紧密衔接,审机结果报告成单项投入,其运用体现不充分,作用有限。
四、怎么样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
(一)强化审计部门在行政问责制中作为问责主体之一的作用,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为平台,协调组织、纪检、监察、司法等相关部门,分责联动,完善行政问责协调运转机制。做到审前共商计划,审中互通情况,审后联合落实。
首先,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在每年年底前,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由审计部门主导,根据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事项,统筹安排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项目。只有安排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项目、确定好审计关注方向,才能在后续可能的行政问责中发挥更好作用,也为行政问责的开展打好基础。这一阶段审计部门要和组织部门作好协调。
其次,分责联动,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当审计工作遇到阻力和干扰时,审计部门要主动提请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协同配合,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线索一查到底。当纪检监察部门发现领导干部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线索需要审计手段查证落实时,审计也应主动出击,最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并归入干部廉政档案。只有这样才能将各个部门的优势得到发挥,将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来,才能将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发挥到及至。
(二)深化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自身质量,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问责制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围绕领导干部履责情况,关注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民生资金使用情况、决策的科学性等情况。不仅关注资金流向的痕迹,更要关注政府权力运行的轨迹。具体来说,应以财政财务支出为基础,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经济决策执行情况为重点,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决策、管理能力;以内控制度为重点,检查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部管理有无重大漏洞,检查领导干部有无违反内控制度,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洁自律情况;以政府负债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有无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形成超过偿还能力债务的问题。
其次,审计方法上主要采用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理念,实施新的“abc”分类审计方法,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即细化“先审后任”、“先审后离”的方法,对a类拟提拔的领导干部严格实行“先审计,后离任、再任命”;对b类群众意见大、举报多、疑点多、问题不清的干部,严格执行“先审计,后任免”,即离任者先离岗待命,待审计后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出安排;对c类免职、辞退、退休的领导干部,实行“先离任,后审计”。采取分段审计的方式,即任期3-5年的,任中及届满各审计一次,任期5年以上的,每2-3年审计一次,保证3年审计一遍,从而使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中、事前监督。
(三)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追究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全面转化落实。
(1)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分清责任;违规必究、分工负责的原则。由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进行行政责任认定,也就是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使用的政府性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审计评价,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确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2)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具体情形包括:1.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截留转移预算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偷漏国家税款;私设小金库;2.违规决策或管理不当造成政府性资金较大损失与浪费的行为;3.违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规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4.提供虚假资料,拒绝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行为;5.利用职务便利,将国有财物据为己有或违规滥发钱物、私分钱物或在下属部门领取不当报酬;6.国家大额投资、大宗物品采购等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或审批程序不合法;7.严重失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内部管理混乱;8.审计发现的其他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同时,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不认真执行、执行不力的或拒不执行的,被审对象也要承当相应的责任。
(3)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具体步骤:
1.审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发现有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时,界定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并向组织部门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提出责任追究依据和建议。
2.组织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经审查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情节轻重程度,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对于一般性的问题,由组织出面进行谈话、教育;对于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给予诫勉提醒、限期改正等;对于工作失职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交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3.对于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依法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后,应将领导干部经济责履行问题责任追究结果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和组织考核档案,作为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的内容之一和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在考察干部时,将责任追究结果写入干部考察材料。还应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审计部门。
5.逐步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责任追究结果的信息公开。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平台,由审计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审计结果情况分析会,梳理审计问责情况,并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行政问责落实情况在公共媒体予以公开。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院班级:法政学院法学123班
所属班级:村官学院4班
姓名:朱国飞
联系方式:***(593531)
摘要:大学生村官,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热门词汇,其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结合,成为了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当前农村存在诸如赌博、缺乏法制意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动脑能力等诸多文化建设问题,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为这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文化定位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对于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热门词汇,其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结合,成为了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新的文化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法律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这里所讲的新农村文化建设采用其狭义定义,根据“农村”这一特殊情况,选取其中的几个部分论述。
一、当前农村文化现状
1.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在当前的中国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农村,几乎老一辈的观点都是如此,女子不能读书在不少村子里仍然是公认的传统;此外,农村赌博现象十分普遍,农闲时节农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尤其是春节期间赌博之风盛行,有些农村居民沉迷于赌博,弄得深陷囹圄甚至有的家破人亡。笔者亲眼所见,家乡的几个村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得几万快钱在春节几天里全都扔在了赌桌上;宗教信仰无可厚非,但在农村有众多的村民执着于求神拜佛、占卜算卦,信大师不信科学。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法制意识淡薄
法律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是很遥远的事,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因为无知所以无畏。村民畏惧的是法律的处罚,而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会犯法,会有多严重的刑法。作为一个法学生,接触的案例中有不少就是村民被人用法律严惩的谎言威胁、欺骗,以致本来不违法,或者只是小罪,最后弄到锒铛入狱甚至背负人命。
3.农业生产思维落后
中国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就我自己村子里的情况来看,村中的人不说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要让他们接受什么更科学的劳作方式,有自己的生产想法,是千难万难。村民大多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却不会想到或许新的方法更好。几乎没有人会去考虑怎样可以更省力,只是做着老一辈的那些事。
二、造成当今农村文化问题的原因
1.村民文化基础薄弱
虽然国家推出多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行动,但是绝大部分农民也就是能够写出自己名字的小学三四年级的文化水平,甚至文盲在广大农村任然存在。较低的文化基础,普遍偏大的年龄从客观上锁死了农民通过自学了解新知识的道路。这就意味着,农村的文化建设,必须有人手把手带动,必须循序渐进地慢慢来。村民是现实的,无法快速接受、吸收外来的新知识,只能被动的通过成功典范的带动,引导村民消化新东西。
2.农村信息流通相对封闭
在浙江已经实行了“村村通”工程,有道路可以直接通到各各村镇,但中国任然存在不少乡村道路不通的情况。更何况,即使在浙江,较偏远的山村要走出村子也是比较麻烦的,就比如说我自己的村子,要到镇上就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况且村子里没有网络信号,电视也是需要安装信号接收设备才能看节目,我家乡的村子更是在几年前才做到全村都有手机信号。这样的条件下,新知识,新文化传入农村的速度可想而知,农村信息闭塞可见一般。
3.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
就我家乡而言,村子里多是老人小孩,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老人不识字,小孩不懂事,村干部又都是村里人,虽然读了几个书,但是作为老一辈的“村官”,期望 他们懂得多少新知识,只能说是难为他们了,法律、科技、眼界等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局限。
三、大学生村官的定位及作用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我国推出的一项重要人才战略决策,它对于培养熟悉农村基层、对农民群众具有深厚感情的后备人才,努力形成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具有重要意义。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实施以来,各地已累计选聘30万名大学生“村官”,除去期满流动之外,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人数已达 21万之巨,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的行政村。
大学生村官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为我国破解新农村文化建设难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方向。相对于原有的村官体制来说,大学生村官或许不及老一代的村官们人情练达,或许不能像老一代的村官那样迅速融入新的村官生活,但是大学生村官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较高的文化素养、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较为开阔的眼界等等。这些优势,对于目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来说,是一剂良方。
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的定位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1.服务的提供者
大学生村官,其身份是具有社会公共性质,它是国家公共服务向下延伸的标志,和传统的村官相比,更应具有社会公共性与使命感。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可以表现在便民服务若干具体的举措上:就对象而言,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家庭都是需要关注、帮助的重点。依靠真诚的服务,可以快速拉近村官和村民的关系,对于村子的和谐来说,是极大的辅助。
2.倡导者
主要体现在生产文化和生活文化两方面:
第一,农业致富的带头人,农业技术改进的推动者。我有空喜欢看《致富经》之类的节目,其中回村创业,并且带动村民致富的大多是年轻人。因为他们的成功,才能带动村民。而大学生村官,有眼界、有渠道(网络)、有信息、有动力(创业激情)做这样的带头人,再合适不过。村民都是现实的,需要这么一个人
来引领,改变他们的旧观念,注入新的思想。通过经济致富,获得村民信任,再做农村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第二,科学知识、先进思想的引领者。因为是村官,所以和村民更亲;因为是大学生,所以传授的知识容易被村民接受。大学生村官通过为村民办事,融入村民,再做诸如法制宣传、民主教育、破除封建迷信之类的工作时,更能得到村民的认同。而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在进行村规民约的制定,村民自治建设等方面的活动时也能够得心应手。
3.关系的协调者
这里的关系,是指官民关系,即通过村官协调村民和上级政府部门的关系。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真正了解村民需要什么,反对什么。这样才能够把村民的所求所思传达上去,协调政府和村民的关系。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中立身份当好调解员,在当地农村干部群众的支持下,采取建设性的工作方式,创造合适机会或有利途径,推动现有社会矛盾冲突的软化、“裁决”,促进农村基层稳定、和谐。
1 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
20世纪70年代, 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从实践中总结出1套茶树密植速生种植技术, 其在包括三峡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密植速生茶园的特点在于“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 实现了“1年种, 2年摘, 3年亩产超100”。传统茶园单条播茶园至少播种8年后以才能进入高产期, 而密植速生茶园5年即进入高产期, 亩产干茶最高可达250~300 kg, 鲜叶品质也较好。因此, 这项技术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1974年, 三峡大坝北岸的太平溪镇的水井沟, 利用西陵峡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 在360 m2试验地上试用密植速生种植技术。高标准建园, 选用良种并进行种子直播, 利用土、肥、水、剪、保、采等综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高水平的管理。直播后两年时间, 即育成了“矮、密、壮、阔”的丰产树型, 第3年单产 (指667 m2产量) 115kg, 第4年单产218 kg, 第5年单产达到252 kg。5年干茶单产总计613 kg, 茶叶收入2120.7元, 若按5年平均单产122.6 kg, 则单位面积收入为424元/年。这种在传统茶园中不可能出现的奇迹, 对当时三峡茶区的影响很大, 带动了后来三峡地区密植速生茶园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2 密植茶园在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峡境内山高坡陡, 暴雨集中, 自古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据1990年代统计资料,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3.46万km2, 占总土地面积的58.35%。另外, 三峡库区属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 年均侵蚀量达2亿t以上, 区内达到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失面积的51.97%[1]。三峡大坝建成后, 虽然出库泥沙量已大大减少, 但库区内大量泥沙仍滞留于库区, 这即是说库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以开县为例, 其幅员面积3959.0 km2, 而水土流失面积达2706.63 km2, 占幅员面积的68.37%。此外, 年均输沙量为1009.63万t, 若按三峡工程服务年限100年计, 开县输沙量就相当于1/4库容[2]。由此可见, 防治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 始终是库区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而光荣的任务。
密植速生茶园能迅速覆盖裸露行间, 植株枝繁叶茂, 根系盘根错节, 固着土肥的作用明显。不同种植密度防止水土流失量的效果不一样:丛栽种植方式的茶园日冲刷量为4.129 m3/667m2, 单条栽种植方式的茶园日冲刷量为1.598 m3/667 m2, 采用双条栽种植方式的茶园日冲刷量为0.799 m3/667 m2, 采用多条栽种植方式的茶园日冲刷量为0.400 m3/667 m2。换句话说, 若以丛栽茶园的水土流失量为100%, 采用单条植的可水土流失量降低到38.7%, 采用双条植可降低到19.35%, 采用多条植的可降低到9.69%[3]。
因此, 在三峡库区发展密植速生茶园, 有利于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条件, 促进退耕还林工作, 降低水土流失, 减少入库泥沙, 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和延长寿命, 推进长江流域的全面开发及经济建设, 对于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密植茶园发展对策
围绕保护库区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突出防止水土流失这个重点, 三峡库区的密植茶园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技术措施的运用。
3.1 选择建园模式
即在积极推广山地行之有效的“山顶戴帽子, 山腰结带子, 山脚穿鞋子”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尽量选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特别是结合三峡地区的气候环境, 采用茶-柑二元复合种植模式, 或者茶-柑-杉三元复合种植模式。有研究表明, 在多种种植模式的比较中, 此两种种植模式不仅能大大降低水土流失, 而且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4]。这对于安置库区移民, 提高库区人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3.2 建立蓄排系统
水土流失使表土不断冲蚀, 造成茶园浅 (即土层浅) 、漏 (即砾石含量高) 、缺 (即养分缺乏) , 并增加泥沙入库量。因此, 结合茶园规划建设, 建立良好的茶园蓄排水系统, 力求做到小雨不出沟, 大雨不出园, 对于保水保土保肥, 减少泥沙入库量是完全必要的。
3.3 确定种植方式
封行成园和提早投产对于库区水土保持的意义重大。茶园种植宜采用2条、3条甚至多条植, 力求实现1年种植, 2年开采, 3年、5年达到高产。同时茶树种植要采用等高带状条植, 茶蔸错开成“品”字形, 并在每一个茶蔸中间用粘土培土, 做成鱼鳞状。
3.4 运用综合技术
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很多, 如深耕改土和重施基肥可以增加茶园蓄水能力、促进茶树旺盛生长。采用定型修剪, 增加树冠分枝密度, 扩大树冠覆盖度, 有助于减少雨水直接冲击地面而造成的地表径流。特别是在茶树刚种植、尚未封行的一段时期内, 充分利用山地草资源较丰富的优势, 实行幼龄茶园全面覆盖, 减少水土流失。研究表明:在坡度为5°的幼龄茶园里, 每667 m2地拦铺草150 kg, 其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15;在坡度为20°的幼龄茶园里, 拦铺同量的草, 其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7。不仅如此, 铺草茶园与裸露茶园相比, 全氮量由0.93%提高到了1.20%~1.34%, 有效磷由12.5%提高到了18.545%[5]。
参考文献
[1]李卫红, 彭补拙.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点及环境危害防治措施探讨[J]. 武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3, (24) : 331-338
[2]柳建龙, 谭正明.开县库区水土流失浅析[J]. 重庆环境科学, 1999 (5) : 25-26
[3]陈养. 茶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 林业建设 (2) : 27-28
[4]邓中美.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02 (2) : 5-10
【浅析利用外资在铁路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浅析12-05
浅析故事教学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10-24
浅析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探讨10-31
浅析在企业改革形势下如何发挥团组织作用11-25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9-20
浅析保险监管与发展09-25
浅析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运用10-25
浅析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13
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06-25
浅析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