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农村教育的失败原因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中国农村教育的失败原因(精选11篇)

浅析中国农村教育的失败原因 篇1

现在家长对农村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但是农村教育的质量却不断滑坡,随着学生人数的锐减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想。

一、不讲科学发展,教师伦为工作的机器 要尽可能减少教育行政化管理对教育的冲击。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带来的是文山会海,教师占用上课时间学文件,写计划等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正常现象,教师可以不上课,但绝不能不按时完成领导布臵的各项非教学任务。我想教师最大的政治应该是搞好本职工作,服务于学生。另外教育和非教育机构时常借用教师,从事非教育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现在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能专心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多的行政性工作已经严重冲击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没有精力从事自己的工作,每天忙于写各种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今天缴一篇论文,明天缴一篇调查报告,天天写出作业批改记录,学生素质报告,法律笔记,教师过关课等等花样繁多就是让你没有多少时间真正钻研教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教育的行政化已经严重冲击了学校工作,许多学校停课传达文件,落实相关问题已经成为正常现在象。

二、学校领导工作错位,培训不到位 学校领导忙于应对各种检查评比,无法对教师教育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制定各种计划、制度、参加各种会议、落实会议精神基本成为他们的大部分工作。不管你的工作做了什么,没有文字记载一律不认可。教师办公室墙上贴满了计划、承诺、制度类的东西,但实际工作怎么样很少有人过问。在教学管理中部分领导不讲教学民主、不讲科学,老子说了算。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已经变味为严重的教条和素质教育的羁绊。

三、教育投资效益不高,教育目标不切实际

许多有识人士认为现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垄断在少数重点学校手中,垄断在城市学校手中,而承担众多学生教育任务的广大农村学校却举步维艰,陷入困境,校舍新了学生没了,关门的学校会越来越多,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在对农村学校教育的关注仍然太少,教育资源投入分散,浪费情况严重。农民因教育致贫成为现在的一大贫困原因,农村辍学现象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国的发展。同时在农村扫盲等工作中制定目标时不考虑国情和我国

农村的现状,目标制定过高,造成全国性的造假形为,国务院及教育主管部门难辞其咎,值的反思。

四、缺失人性化管理,农村教师人格和身心的健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杂,工作条件艰苦,生活中有逐多的不便,他们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个别领导在不同场合讲话时针对工作不敬业的教师时说,:“要让城里的教师下乡,乡下的教师上山”,但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辛勤劳动的广大农村教师的人格尊严。我们总认为有一分努力就应有一分收获,但我们更应该想到这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成正比,可能你已付出了很多,但是你的收获却很少。教育不是万能的,认为公民素质的提高靠教育就可以完成,公民缺少环境意识就在学校开环境课,公民缺少道德就在学校开道德课,缺少健康知识就在学校开健康课,妄想一切用教育来改变。农村学校教师人员少,教师承担课程多、教学任务重,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原因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备课程要有所侧重,不能一律要求教师每样课程都备详案,要尽可能的减轻教师的负担,有些课程写出周或学期教学计划未尝不可。

五、农村学校之间的横向交流不够

农村小学教师人员少,担任同一年级、同一科目课程的人员少,很难有机会进行交流和探讨。要让优秀的教师流动交流,进一步开拓眼界,促进教师自身和薄弱学校的发展。加强各学校的交流和互助对推行新课程的改革意义重大。农村学校现在学校50岁左右的教师占了大半,专业课老师很少,课程设臵较多,许多老师要备多种学科的课程,教师的学历在提高但教学水平并没有带来大的发展。由于教师人员太少缺少交流的平台,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但老龄化的教师结构和教师人数的减少成了阻碍农村小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教师资源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老中青搭配结构不合理,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不够,边远山区农村学校教师成了工作的机器,现在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远不能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期望。

六、对素质教育不重视,只是落实在口头上

只重视表面工作,不注重实际。教师按学科也分了等级,造成的后果是教师没有了专业化分工,美术教师、体育教师上数学,历史、地理等没有专业课教师授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七、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得不到重视 各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并没有受到重视。同时各学校在制定学校教研计划时要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利用资源对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教研计划,要增强教师应用意识,避免只做表面文章,重管理

不重视应用的现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要有针对性,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要应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各学校的领导首先必须是教育资源应用的内行、必须是教育资源应用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现在学校大多数远程教育专干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兼职过多专干不专,后期培训没有跟上,业务水平亟待提高,上一级远教专干无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教学管理人员不了解工作流程,对远程教育专干工作量估计不足,严重影响远教人员的积极性。

八、不重视调查研究和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困惑。

在制定管理办法时,要注重调查研究,对新课程不了解,沿用以前的办法确定学生作业的次数,制定很死板的作业批改符号,只是方便了检查,但缺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重视听汇报,看材料和听课为主的常规检查和督导,不重视和教师及家长学生的交流走访,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校情、教情、学情不甚明了。批评多、指导及民主交流少。要为教师创造环境、创造机会、创造明天,使他们有用武之地。

九、考评制度滞后、缺少科学性,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行 现有的教师考评办法始终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痕迹,一切以学生的成绩为出发点。简单的量化考核办法使许多事情变得简单、方便、明白、规范、清楚,便于操作,但是,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在于细节这是很难反映量化的教师实际工作业绩。素质教育推进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是评价体系和考试体系不改变,人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硬件跟不上。我们既没有像欧美那样开放地教学,也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又没有像台港日韩那样严格的教学管理和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却越来越疯狂,领导的意志越来越强,专家声音越来越大,广大教师的呼声却越来越小了,教育的民主和争论已经失衡,教育需要我们做出深刻的反思。

十、农村新课程改革失败已经承现,教育必须打假

当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下滑时,面对阅卷教师,领导要求你要提高学生成绩的提示时,你会发现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教育打假行动需要我们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特别是各级教育官员。

十一、小班额教学模式下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将成为学校矛盾的新的爆发点

随着农村小学学生人数的逐年锐减,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学科不同、年级不同、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等等,使的工作的量化考核标准难以确定。这些问题并不能由教师自身能够解决,新一轮收入不公的现象即将出现,新的矛盾将不可避免,需要我们积极的研究应对,不然将影响学校的安定和正常秩序。

浅析中国农村教育的失败原因 篇2

一是家长无心于孩子。

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使固守黄土地的农民成群结队地涌进城市, 无论是在建筑工地, 还是在厂矿企业, 夫妻租房打工已成为许多农村人过上幸福生活的首选。为数不多的家长才能把孩子带入城市读书, 许多的家长还是把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 孩子成了留守儿。还有一类留守儿———父母虽在家中却因忙于生意而把其托付于爷爷奶奶。大多的爷爷奶奶只有能力和心力管好孩子的吃穿住, 却无心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在家里, 孩子获得了绝对的人身自由, 而缺失了父母的嘘寒问暖。于是, 在不知不觉中, 孩子就学会了逃课旷课的毛病, 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恶习, 甚至是打架斗殴。自然, 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严重者孩子厌学辍学。

家长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负面影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他们自然就无法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更为可悲的一点是家长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学习, 忽视着教育的功效, 轻视了孩子的成人成材以及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一部分家长不再期望于孩子上大学。他们觉得孩子考不上大学, 照样可以像他们一样打工挣钱, 做生意挣票子, 照样穿金戴银, 吃香喝辣, 照样开小车, 坐洋楼。再加之高校毕业就业难的现状, 家长供孩子上学没了动力和狠劲, 孩子读书习字的目标淡化或消失。在无动力和无目标的状态下学习, 只能是应付, 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只能是直线下降。

二是教师不敢有为于学生, 却疲惫于各项无聊的检查。

教育的手段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农村, 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和家长素质在不同程度上都较低, 这一事实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手段没有运用到农村教育实践中。即使如鼓励这种好的手段被运用, 形成的负面影响还是较大的:学生只听好的, 不愿接受错误后的批评, 也无法承受小小的失败。故而, 农村中小学教师, 除了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和自己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外, 在督促作业完成, 端正学习态度, 加油鼓劲时通常会对学生采用“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甚至是动之以“武”的方法。正是这一方法的使用, 使相当一部分教师放不开手脚, 尴尬非常, 不敢有为于学生。

当孩子进入三四年级的时候, 他们已不再为挣小红花而蠢蠢欲动, 争先恐后。即使老师换了新花样鼓励他们, 有一部分孩子还是很难热起来, 更上层楼。为了督促他们完成作用, 遵守纪律, 端正学习态度, 老师尽己所能说了几大筐的道理, 道理连自己也感动得心里痒痒, 可还是有个别顽童依然我行我素。耐心只是徒劳后, 作为凡夫俗子的老师还是有点生气, 就会拿起孔夫子留下的戒尺动之以“武”———在手上敲几下。奇怪但也合乎农村教育特点的是大部分顽童居然被老师的戒尺唬住了, 变得懂事了。但老师这样做, 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 其行为违法了———触犯了《教育法》的相关条文。纵然大部分家长认为老师适当地用戒尺是关心孩子学习和做人的表现, 但也有个别刺儿很尖, 对孩子学习不抱多大希望和无所谓的家长以此状告老师。告老师把孩子在屁股上几竹子打成了脑震荡的事常有。无论敲打孩子的原因是什么, 敲打得重不重, 只要有家长反映老师打孩子, 骂孩子,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已形成了一条此类事件的处理定律:轻者老师受处分, 降级降工资, 重则开除公职。

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 相当一部分老师就选择了“混”。他们寒窗苦读十余载, 刚走上工作岗位或待遇稍有提高时, 在众多教训面前, 他们不愿冒险批评学生伤他们的自尊而受领导社会的责难, 惩戒学生违犯法律而失业坐牢。他们只能从天明混到天黑, 只能伏案备课批阅, 只能应付主管部门的各项检查。教师这条大鱼只能束手缚脚, 怕狼惧虎, 尴尴尬尬, 别别扭扭地引领一个一个的小鱼游。只能痛心地看着一个一个的小鱼无心向前, 游技渐差, 掉队夭折, 甚至误入歧途。

不敢有为的教师能教出优异的成绩吗?不敢有为的教师难道能教出有为的国之栋梁吗?

关于教师疲惫于各项无聊的检查一论, 笔者不做详述, 只举一两个事实。只要领导要来, 教师就要积极地组织学生打扫卫生, 无论上课下课, 无论一节课两节课。这种情形全学年平均下来每周至少一次。教师很多的课余时间也往往被只数页数的各类笔记和心得侵占。时间和精力由不得教师自己支配于教学, 这是教师之无奈。

三是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

农村家庭, 虽大部分已经脱贫, 但也有少数家庭家境贫寒。与家境好的孩子相比, 贫寒之家的孩子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称之为贫寒压力。有的家庭虽不贫寒, 但父母离异, 孩子缺失温情与关爱, 造成心理的贫困。这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种压力------离异压力。在这些压力面前, 孩子自卑或自弃的心理往往会占据上峰, 或者将自己完全闭锁, 不交流不沟通。或者极度地放纵自己, 滥交友乱花钱。对师长亲朋的相劝或无所谓或变本加厉。可预见的是他们可能会养成抽烟喝酒打架的恶习, 甚至是违法犯罪。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年级的升高, 学校压力亦接踵而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苦于作业过多, 老师管得太多太死, 学习生活没意思等。于是他们反感做作业, 反感受管教。在作业压力和管教压力面前, 他们选择了逃避或是对抗, 于是逃学辍学或“就是不做”、“就是不听”。老师言辞稍加尖利或稍加惩治, 他们就以受伤害受侵害为由将老师告上法庭或出走、自残、自杀。`

无论是自卑自弃, 还是逃避对抗, 都可以看出孩子受压能力的羸弱。如果一个健全的孩子连小小的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都承受不了, 他们如何立志?如何积累能力?哪有能力走入社会?社会中就业的压力, 工作的压力, 相处的压力, 为子为父母的压力……他们又该如何去应对?

孩子受压能力的羸弱其实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是未来接班人责任心的严重缺失。谁敢把一个民族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前途交给没有受压能力, 没有责任心的一代人呢?

浅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篇3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侵略战争 ;中央集权 ;清政府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列强不允许中国“自强”

1.资本主义国家构筑侵略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在整个十六、十七世纪,中国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一再取得重大胜利,甚至是一些明朝的残余势力,如郑成功等也战胜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强国的荷兰。中国取得这些胜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拥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全国力量反对外国侵略;二是西方殖民者还处于工厂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与东方封建国家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侵略中国的失败,使西方殖民者意识到,中国太大太强了,要使中国屈服,必须做好侵略准备。为此,在整个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侵略者都在做这项工作——构筑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2.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中断中国的自强之路

洋务运动期间的清政府,可以说无岁不在战争之中。帝国主义国家,用侵略战争的方式,中断中国的自强之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中国国内挑起战争,进而鼓动它国干涉中国内政,典型的事件是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最终迫使清政府派左宗棠劳师远征,历时数年,前后耗掉协饷五千二百三十万两之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联合侵略,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国内连绵不绝的战争,致使清政府在财政经济上限于破产的境地,是造成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它极大的消耗了清朝的国力,并最终导致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走向失败。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内部原因——中央无力控制地方

1.中央集权制度对洋务运动开展的重要作用

清代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央集权制度就大为削弱,这一巨变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影响颇大,以至于石泉在《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这本书中,开篇便说:“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之基内,在于前此三十年间自强运动之未能大规模积极的进行……太平天国事起后汉人新兴势力崛起,使满清帝国在事实上渐由中央集权,变为地方分权,以致不可能形成一领导全国之有利核心,遂使自强工作大受限制”。因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便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实现国家意志。

2.清朝中央决策的混乱致有关洋务提议拖延不决

遗憾的是,洋务运动时代的清政府却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度日益衰弱的政府。就中央的决策就可窥见一斑,本来清政府的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善的地步。此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的主权进一步沦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中央决策还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影响。清朝的中央机构逐渐半殖民地化,清朝中央集权的衰弱在中央决策中就可窥见一斑。这种决策混乱致使洋务运动中所提的各项主张往往在中央就争论不断,一项洋务提议需要争论数年,才能打个折扣来实行,致使白白浪费了许多发展机遇。

3.清朝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致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就洋务运动期间就地方与中央关系而言,由于在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历时十四年,转战十八行省,先后攻克600余个城镇,清朝的统治被极端的削弱。当时不论是左宗棠还是李鸿章均感觉到,发展洋务运动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筹饷,如何练兵,如何开军械局,如何开银行,如何铸铁币皆听各省督抚之各自为某,为者听之,不为者亦听之”,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由此可见,清代洋务运动与其说是清朝中央主持的还不如说是各省督抚的事业。清朝中央政府把洋务企业的创办管理、人事任用和经营筹措之权都交给了经办督抚,造成了中央对地方控驭能力的进一步削弱和地方财政权利的进一步扩大,从而出现了“近世非疆吏不能治军办事”的罕见局面,致使整个洋务运动的发展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专业规划。可以这样说,洋务运动兴起得益于地方权力的扩大,而制约它并最终导致它失败的也是地方权力的扩大。

洋务运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的宽泛,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方方面面。多数的洋务事业,都不是一省之力能够操办的。但是,满清贵族却故意制造各省以及湘淮等系的矛盾。正因如此,中国和日本相比,同样以国家力量推动近代化的中国始终未能走向富强。在中国,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竟转变成了地方势力的急剧膨胀。上述种种弊端,致使洋务运动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初有成效的基础上,想要进一步发展却困难重重,或者说难以有更大的突破。因为要使洋务运动更进一步的发展,要使国家富强,必然只有一途可行——那就是加强清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各省的重要权利收归中央,由中央部门来统一安排筹划自强事业。综上所诉,由于清代的洋务运动在天下分离崩析,清朝中央集权制度大大削弱的这种背景之下展开,无力发挥国家政权在促进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之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中国的侵略,陷中国于经济破产与领土瓜分的境地。因此洋务运动只能在小有成绩后,迅速地走向衰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已过去百余年,后人对它的评价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总的来说,批评否定者多不胜数,同情支持者寥寥。但我个人认为,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来看,洋务运动根本不存在成功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中国若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也走上像日本那样立宪、变更社会制度的改革之路,中国便能迅速走向富强的想法,简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中国在当时根本不存在洋务成功的两个前提条件:其一,帝国主义阵营的大分裂,以便出现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只有那样中国才有完全独立自主希望。其二,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的重新恢复,以便发挥国家政权在促进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新中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诞生就是这两个前提条件出现的生动体现。可以这样说,洋务运动的失败注定是历史的悲剧,因为它根本不存在成功的前提。

参考文献:

浅析中国农村教育的失败原因 篇4

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鸦片战争

1840~1842年间,中国军民抗击英国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英勇抗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

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着多个原因,国内: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并向法美扩展,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对外扩张;而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它在世界范围内加紧了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得殖民扩张。而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王朝尚处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当中,闭目塞听,政治腐败,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危机四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在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时代已经开始,在中外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古老而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同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留学生。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且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三、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原因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

四、辛亥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被反动军阀所窃夺。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浅析中国农村教育的失败原因 篇5

一、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针对近年来农村干群矛盾表现突出的问题,镇纪委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我们认为产生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一)、在土地开发、租赁方面引发的矛盾普遍突出。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随着农村城市 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一些工业征地项目、旧村改造项目、公路建设等,征占了农民一定面积的土地。一方面农民对失去土地表示珍惜,部分群众不同意土地被征占和租用。另一方面群众对土地补偿金如何使用十分关心和关注。由于前几年,我区在土地承租、开发、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政策上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资金完全由村集体控制使用。有的村用承租土地的钱购车、发工资、修街道、建健身广场、请客送礼等,对此,群众十分不满。群众怕干部把土地开发、承租的钱给挥霍掉,所以提出要求把此项钱分给群众,由于群众的要求一时得不到满足,所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出现了大范围的群众集体上访,有的长时间围堵村队部,甚至围堵镇政府机关,使干群矛盾升级,镇村两级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响。就目前而言,由土地引发的各种矛盾比较普遍,是干群矛盾的焦点,也是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燃点,因此,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是产生干群矛盾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有些村之所以干群矛盾加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所造成的。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的[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表现形式在不同村之间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一、脱离群众。有的村主要干部自以为当干部多年,经验多、成绩大,凭以往的成绩和经验在干工作,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不和群众交心、不关心群众生活,严重的脱离群众,底下群众意见多、怨声大,群众怕打击报复,一时间敢怒不敢言,村干部自以为是,还自认为村里稳定,结果等矛盾爆发,局面难以控制,才开始醒悟,使工作陷入被动。

第二、武断决策。在经济发展中,有些村由于想急于摆脱贫困,多方拉关系,找项目,在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在没有履行民主程序的情况下,由少数人主观武断,盲目上企业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结果半路夭折,给集体经济造成很大损失,对此群众意见非常大。

第三、自由散漫,对自身要求不严格。有的村干部自由散漫,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具体表现:一是不能按时上下班;二是不务正业,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三是说话随便,不负责任,不注重自身形象。四是有利用工作时间玩牌现象。对此,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第四、有些村干部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干群矛盾的产生,往往就是我们村干部工作不到位,服务意识差所造成的。一些应该办的事拖拖拉拉不给办,办不了的事也不给解释清楚,还有的就是由于工作疏忽、粗心造成的,使群众对干部产生误解。列如,某村车管干部,在一次对司机的车本集中统一进行年审时,由于忘了收取该村一个体司机的车本,使得这位司机事后往区职部门跑了三趟才办完车本的年审手续。从此这位司机对村干部的意见非常大,对村干部的工作不支持,表现出很大的对立情绪。

第五、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些村干部,特别是一些新任职的村干部,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处理具体工作问题上方法简单,不能合理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和群众解释清楚,却乱发脾气,有个别干部甚至用打骂的方法对待群众。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直接引发和加深了干群矛盾,导致上访。

(三)、财务公开的力度不够。

近年来,在财务公开问题上,各级组织都做了不少的努力,而且也形成了规范性的制度。各村也都能基本按照制度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两次的财务公开。但是,由于在财务公开的具体项目、范围、公开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所以各村在财务公开的具体方式、方法上就有自己的选择性,换句话说,就是有存在漏洞的地方。现在,大部分村的财务公开是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公开的,专业性较强,公开的不细,不明了,而且群众也看不懂。群众关切的、想知道的公开项目没有公开。列如:干部的报酬、开支的去向、招待费的使用等公开的不明确,不细致。分析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干部收入与本地区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大,怕引发矛盾不愿公开。二是,一些费用支出,怕群众不理解不想公开。列如:一些招待费用的支出,给关系单位送礼的支出等。三是,开支过大,有一些不合理开支,说不清楚的开支,不敢公开。

(四)村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土地、鱼池、果园等项目的发包没有履行公开民主程序或没有履行招投标手续直接引发干群矛盾。

近几年由于出租、出让土地使有些村的集体帐户上有了钱,有了钱以后就想干点事,除用于群众生活福利 以外,重点进行了村街道的路面硬化、建文化健身广场、村队部建设和内部装修等。应该说,干这些事是有利于百姓生活和提升全村整体形象的事,大多数群众对这些事是拥护和支持的。关键是我们有些村,没有把好事办好。主要表现:一是村内工程建设项目特

别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事前没有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进行认真的讨论,也没有完整细致的预算方案,而是由少数几个人说了算。二是没有将工程项目及发包方式进行公开、公示。三是工程项目没有履行招投标手续。有的村干部直接把工程包给自己的亲戚,群众对此意见非常大。四是工程缺乏监督,工程质量、用料等群众有反映。除在村内重点工程建设方面易引发干群矛盾外,在土地、鱼池、果园等农业项目的发包上由于缺乏民主公开程序,办事不透明,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

(五)、群众对村干部的职务消费有意见。

现在群众关注和对村干部反映比较普遍的就是村干部的职务消费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的村群众反映更为强烈。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反映村干部没干什么事出门就坐车加大集体开支;二是反映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公车私用;三是反映村干部的通讯费报销不合理;认为报销的通讯费过高,而且通讯费里是否含私家话费 说不清楚。再有,就是通讯费报销的人员范围大,有的村所有干部,包括统计、会计人员在内都定有一定数量的通讯费。四是反映村干部抽公家烟、喝公家茶,而且档次越来越高,造成集体开支过大。五是反映村干部有公款吃喝现象。关于村干部的职务消费问题是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越来越强烈,对此,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六)对前几年所签定的部分土地承租合同不认可、反映强烈。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当时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前几年各村对外所签定的土地租赁合同,价格普遍偏低。有些村不但价格低,而且合同签定的不严谨、不规范,漏洞较多。有的 承租商就利用所签合同的漏洞之处,改变土地的许可使用范围,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有的村不但不制止,反而默许。为此群众反映强烈。反映的重点:一是原来承租的价格低,要求按现行价格承租。二是撤销原土地承租合同,收回原承租土地。三是要求恢复土地原貌。四是追究原村主要领导的责任。目前,有关各村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形成的原因复杂,现任支部对历史遗留问题,无能力解决,又不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所以造成群众不但对前任村领导有意见,而且对现任村领导也不满。由此激发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使党支部、村委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干群矛盾加深,直接影响了当前正在进行的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化解农村干群矛盾的对策:

(一)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管理、使用好土地开发、租赁资金。

由土地开发、租赁资金引发的干群矛盾比较突出,要化解干群矛盾,消除群众对村干部的误解和对立情绪,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管理、使用好土地开发租赁资金。

第一、必须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我镇自去年五月按照区政府[2003]27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以来,在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问题上大大减少了群众上访事件。

第二、强化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为强化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防止资金流失,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镇党委于2003年4月29日研究制定了“关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今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所拥有的资金,在全镇各村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之前,由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分设帐户,统一监督管理。各村凡涉及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事前向镇党委、镇政府请示,经镇党委、镇政府审批后,及时履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相关手续,杜绝事后请示的做法。”自镇党委“关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实行以来,效果明显,既避免了资金浪费,又减少了群众意见的产生。

第三、资金的使用必须民主、公开、透明。实践证明,哪些村这方面工作做的好,哪些村就稳定,反之,就不稳定,干群矛盾就会加深。

(二)、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化解干群矛盾,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作为村级领导干部就必须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了解和掌握群众在想什么,在盼什么,希望村干部为群众解决什么。要听的进真言,听的进逆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作风,还要体现出是否求真务实,真正能够扑下身子为百姓做事情,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转变作风,面对新形势,我们就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作好农村工作的真本领。转变作风,我们有些村干部,就要彻底改掉以往哪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恶习,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政绩观。为促使村干部的作风转变,我镇党委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是,集中组织学习。二是,举办专题培训班。三是,对重点人员进行谈话教育。从今年开始,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了工作承诺制。通过半年来的实践看,效果明显。

(三)坚持财务公开,给群众一明白。

财务公开问题,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敏感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切实把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作好。第一要端正态度。明确财务公开是主动接受监督、还人民群众知情权的重要体现。第二要按照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全面认真的进行公开,给群众一明白。第三要拿出勇气,有问题不回避,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可信。为强化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我镇在全镇推广了XXX村财务公开的经验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通过强化管理,现在我镇绝大部分村的财务公开工作,做得是好的,群众是满意的。

(四)、加强监督、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监督、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在当前形势下化解干群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加强监督方面,要通过教育,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努力形成“人人接受监督,人人自觉监督”的氛围。同时也要重视“外因”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继续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在坚持以往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在此方面,我镇结合实际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探索和尝试。第一对于村党支部书记,在坚持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对于在职的支部书记,实行了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第二针对有些村重点工程缺乏监督的实际,从今年开始,按照镇纪委的要求,各村都成立了重点工程监督小组并坚持对村重点工程,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通过监督,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大了公开透明的力度,避免了猜疑,密切了干群关系。

(五)、严于律己,做廉政勤政的带头人

作为村干部,要想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对工作的支持,首先就必须要严于律己,做廉政、勤政的带头人。第一要带头遵纪守法,模范遵守 各项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第二要耐的住清贫、守的住寂寞、管的住小节。第三 要生活简朴,不要攀比。特别是在职务消费问题上要本着节俭的原则,更不能攀比。第四、公私分明,不贪占集体便宜。第五、要想事、干事,在工作等各方面做群众的表率。为树立村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镇党委、镇纪委强化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形式、通过宣传教育月的形式、通过廉政谈话和重点帮教等形式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从而树立了村干部的良好形象,拉近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六)要实事求是、对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

历史遗留问题确实比较复杂,解决起来是件头痛的事。但是,我们作为村干部干的是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事,首先我们要对人民群众负责。所以,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不回避。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极的解决问题。通过创造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积极的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和群众解释清楚,作好思想工作。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不要激化矛盾。实践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积极应对的方法,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反之,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所以,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不回避。

(七)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化解干群矛盾。

当前,干群矛盾的产生,大多由土地的开发、租赁、对外承包、干部职务消费,以及如何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分配上引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权不清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化解农村干群矛盾,遏制腐败的一剂良药,是一项治本之策。

浅析中国农村教育的失败原因 篇6

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发展滞后。本文在考察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和各方面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含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和谐统一让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距 原因 对策

我国是农村大国,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的实施,巩固,提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农村教育的现状让人担忧,和城市相比无论师资还是设备还是生源都是一道大的鸿沟,农村学校的落后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数剧减,无人热衷也求学,这也是社会的大形势所造成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达云 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精辟论断:“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和饱受诟病的户籍制度以及劳动就业制度,在城乡之间构筑起一道偏袒城市居民的森严壁垒。这道壁垒在中国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具有单渗透性:农村的各种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城市,而城市内的社会资源则被严格的圈护着,久而久之,城市圈积了绝大部分的优质社会要素资源,致使城乡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环境方面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单渗透性”必然导致农村各方面资源的流失,农村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缺失在所难免,再加上统筹力度又不够,城乡教育不公平加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但是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控辍保学工作是难上加难,就我家乡的农村学校为例试分析一下原因:

城乡差别及原因

1.教育设备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我县农村仅有一半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实验室,而绝大多数的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尚不完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仅为28元,年人均公用经费低于20元的县大约有30%,公用教育经费一分钱也没有的县大约有10%。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管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有的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运转。再加上国家实行费改税、取消教育附加费、推行“一费制”等政策,于是真正落实到位的农村教育经费进一步减少,相应的更加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与农村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

农村学校普及信息化电脑,但是那人家落后的,淘汰的第二次转移,配置了多媒体,但仅仅是摆设,无有专业的老师指导, 许多实验无法去做,同学们只能是照书上写的来死记硬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没有施展,锻炼的地方邯郸市里的学校的设备比农村的要高级几倍

2.师资力量

我们全乡共280名教师,其中民办转公办的占60%,在县教委培训上岗的20%(俗称35000学生,掏钱买就吃县财政人员)代课教师10%(有势力不上班干第二职业的老师)师范毕业的仅仅是5%,再有是刚参加工作的非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年龄结构不均,50岁以上的教师有100来人,文化层次低,不易接受新的理念,年轻的教师又在望着城里的工作,不安心现状,学历基本上是中等师范水平,而邯郸市的一般的小学学历为本科,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匮乏,再加上经济条件所限,这种“包班”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也是不堪重负

3.工资待遇

城市教师工资、福利及其他收入与农村教师比,平均额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工作环境明显优越,经济收入也高得多。同时,对城市一边倒支持的政策,又使得农村学校无法限制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近些年大量流入到城市。我县每年都有100来名教师进城就我乡教师的工资而言,和邯郸市教师工资年差距在两万元左右,这是老师没有动力的原因

4.家长原因

首先要承认的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农村有时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寒门学子望而却步,农村子女基本上无法共享相应的受教育权利,上学无用论的滥言得到家长的共识,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有2-3名孩子,给男孩子娶亲大约5万元,假如大学毕业后没有工作,回家后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重活做不了,反倒又给家里增加了负担,如果初中辍学外出打工,一两年挣个一万元没有问题,或者说家长更看重于眼前的利益,而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又加上好的教育,所以上学是主流

5.生源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失学。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第四所说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很多家长关心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做了多少农活,其次就是经济的落后,使人们难以看到长远发展。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大城市就读,还有的千方百计大孩子带到集镇,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就我们乡的农村小学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只有20人。就我乡中学而言偌大的学校仅有四个班仅仅120来人,初三后半学期学生大量流失,而市里的学生班班都超员

6.学生自身原因

现在农村教育的评价仍然是以分数为主,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只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老师勾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全面发展。扼杀了他们本身的天性和自我追求的意识,在成长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小就学吸烟,学打架。因为从小就在封闭中的学生们对城市的不了解,使他们对城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盲目追求非主流,然后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读书。这不得不归罪于无法建立的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落后观念的束缚,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依然是以计划为主、政府包办为主的模式。因此,作为中国公共教育体制下的农村基础教育还执行着传统的运行机制,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农村中小学还没有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农村教师那田园式的生活更容易使他们安于现状,他们大多把教育改革看成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加之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待遇偏低,优秀教师留不住,外面的教师不愿来。在这样教师编制奇缺的农村中小学,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困难重重,极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建议及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手里操掌着孩子们一生的未来,操掌着民族和人类的整个命运!在所有教育中,基础教育,是真正决定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先决基础!教育兴则民族强,民族兴则国家强!当今世界象美国、日本等科技经济超级大国,首先无不都是教育超级强国。因此,必须从教育的综合效能、奠基作用、战略地位,思考筹划下步教育的整个发展。而其中,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通盘规划更必不可少!要戒空谈,尚实干,切切实实地抓优包括农村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发展工作!

(-)均衡发展教育 实现教育公平、1.合理规划办学校点,为流失学生创造上学条件。学校应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办。撤销人口稀少地点的完小,改为单小或者直接不办。把力量集中在人口密集地点开办住宿制完小。这样解决了一部分因父母外出务工流失的学生跟父母走的问题。也节省了师资等办学条件,集中力量创办能与县乡学校媲美的高质量学校。

2、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有资金就有条件来投资建设。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的贫困学校一些鼓励。“锦上添花”固然是好事,“雪中送炭”更是可贵。用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奖励救助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扶贫救助等助学机制。通过“奖,助,补,免”等措施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增加艰苦地点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在艰苦条件工作。

3、改善人事与管理制度。城乡人才分布不均匀,关键在于待遇问题,所以应该特别注意。采取区域内教师同工同酬,优教优酬的方式和农村教师晋级等各个方面优厚条件吸引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以待遇留人,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酬,末位淘汰的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其他教育资源。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对落聘教师该进修的进修,该待岗的待岗,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使更多的教师更加爱岗敬业。教育是国之大计,不管在是农村还是城市,教育都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所以应该努力建设数量足,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要发展,就要处理好农村教育系统内各个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保证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可持续性。通过公共财政的保障,解决教师工资经费拖欠问题,同时实现教师不仅能拿到基本工资,还应有适当的福利,具体落实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将农村教育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这样由中央和地方分担任务,必然将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又一高潮。

4、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我们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要让学生只以分数作为评价手段,不要以分数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让他们都放开手脚以自己的方式来教学和学习,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注重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以此为标准制定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分数与等级加评语相结合

(二)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进行了新课程。但是这次改在农村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也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教育不公平更突出。要说明的是,这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一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整齐划一的,而是具有相对差距的统筹协调,但是在城乡思想文化意识上就要求统一。其次,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硬件上要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在软件上就要求师资上的流动,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或者说把是否在农村有义务教学经历作为高级教师资格证评选的一项标准;甚至也可以借鉴日韩的教师定期流动制(韩国教育政策规定:每个教师每四年必须流动一次),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农村的扶贫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 我国现阶段针对农村教育的法律法规缺失,现有的就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为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教育法》,让农村教育做到有法可依,责任明确。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改变教师的生存状况,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良教学以及教法,这些虽然是老调,但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还需要认认真真勤勤勉勉地重弹或者新弹。所要达到的目的——全社会共同发展当然要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的对策也不仅仅是以上几项,但是不管对策如何的好,政策落到实处是关键的。教育改革发展在农村意味着一场革命,会有挫折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必须要循序渐进。在国家和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的氛围已形成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可望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达云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农村教育思考——农村教育三问 科学2008年第八期 【2】阎立钦 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2001、(4)【3】李少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对策探索 教育研究,2003、5 【4】孟旭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国教育学刊,2003、8 【5】《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石油教育 2005、3 【6】温总理

农村散养畜禽免疫失败原因初探 篇7

1 疫苗选择不当

随着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 畜禽疫病越来越复杂, 因此对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掌握越来越困难。如果对疫病诊断不准确, 就会选择使用与发生疾病不对应的疫苗;如果对本场发病史及周边地区疫情流行情况不清楚, 就很难有针对性地正确选择适合本场需要的疫苗;有时, 即使是同一种疫病, 由于发病毒株与疫苗制造毒株的毒力、血清型或血清亚型不同, 也会造成免疫失败。

2 疫苗运输或保存不当

目前, 国产冻干疫苗多需保存于–15℃以下, 灭活疫苗需保存于2~8℃, 液氮苗需保存于–196℃的液氮中。如果疫苗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 就会导致疫苗效价降低, 甚至失败。

3 疫苗质量不达标

在疫苗制造过程中, 由于质量控制不严格, 致使部分疫苗有效成分未达到部颁标准要求;冻干疫苗密封不佳而失真空;油乳剂疫苗乳化不良而分层;氢氧化铝佐剂颗粒过粗等。这些因素均会造成疫苗减效或失效。

4 免疫程序不合理

许多中小型养殖场未进行抗体监测, 对母源抗体水平也不清楚, 导致疫苗接种过早或过迟, 弱毒活疫苗被机体内抗体部分甚至完全中和, 不能有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或者机体的免疫应答尚未达到保护水平, 畜禽已感染甚至发病;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在相近时间接种时, 疫苗之间可能会产生干扰作用, 机体对其中一种免疫原的免疫应答水平显著降低。

5 免疫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不当

免疫接种剂量过小, 会造成免疫水平低;免疫接种剂量过大, 会造成免疫耐过或免疫麻痹。免疫接种途径不当, 需点眼免疫而采取注射, 或需刺种而采取饮水免疫等, 均会造成免疫应答水平低下甚至不产生免疫应答。

6 疫苗使用方法不当

液氮苗未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内融化, 活疫苗稀释后未在较低的温度保存、未在2 h内接种完或饮完, 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失效;冷藏的灭活疫苗未待温度上升至室温即实施免疫, 造成过大的应激反应。

使用的器械注射器、针头和滴管未消毒或消毒不严, 不仅污染疫苗, 造成疫苗纯度、效价降低, 而且可能会引起免疫接种部位感染导致免疫应答水平下降;器械中残留有消毒液, 会杀死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 降低活疫苗的效价;用金属空容器稀释疫苗, 一些金属离子也会使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部分失活, 造成疫苗效价降低;连续注射器质量差, 造成免疫剂量不足或过多。

饮水免疫时, 免疫前停水时间过短或过长、饮水量过少或过多、饮水器数量过少或过多及分布不合理, 以及气雾免疫时, 雾滴大小、喷雾的高度或速度不恰当 (使用压力过高, 超过7 kg/cm2时喷出的瞬间温度将超过80℃, 从而杀死活毒。) 以及环境、气流不符合标准等, 均会造成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剂量过少或过多, 导致免疫应答水平低下、免疫不均匀。

7 稀释液不合格

大部分活疫苗使用灭菌生理盐水、蒸馏水或凉开水作为稀释液即可。自来水中的漂白粉会杀死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 碱性较大的井水会改变活疫苗的离子浓度和pH值而使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失活, 一些抗生素会抑制或杀死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 故严禁直接使用自来水、井水及含有可能降低疫苗效价的抗生素的稀释液稀释疫苗;有些疫苗需特定的稀释液, 未使用或虽使用但稀释液未消毒或受污染, 均会造成疫苗效价下降, 导致免疫应答水平低下。

8 免疫活性不佳

免疫活性系指畜禽接种疫苗或抗原后产生免疫力的能力。这直接和疫苗接种的效果有关。许多先天或后天因素都会影响畜禽的免疫活性。

先天因素包括脾脏、法氏囊和胸腺发育不全, T或B淋巴细胞和 (或) 巨噬细胞缺乏。幼龄畜禽的免疫器官未完全成熟。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 免疫反应不完全。

后天因素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关。营养不良特别是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缺乏, 造成畜禽出现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高湿、密度过大、环境中存在着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因通风不良而致氨气浓度过高、长途运输、饲料突然改变、转群、惊吓等给畜禽造成过度的应激反应;发生过或正发生免疫抑制疾病;处于疾病感染潜伏期。以上因素均会使畜禽的免疫活性下降, 对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影响免疫效果。

一些饲料原料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和赭曲霉素、用作饲料原料的作物籽实内可能残留的杀虫子剂及污染空气、饮水、饲料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铜、镉或铅等, 均可引起淋巴细胞中毒, 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抑制;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 (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创业失败的原因 篇8

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创业者走在路上,很多人都失败了。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这里我汇总了一些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对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有所借鉴!

1、没有进行事先详细周密的市场调查,只是道听途说某某行业好赚钱,就贸然投资进去。

在国外做生意通常要委托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作专项调查,而我们国人往往头脑一热拍脑袋凭直觉来决策,而且更多的因素是为节省这笔费用而免去这个环节,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作系统的市场分析。

2、生意上贪大求新,野心很大,排场不小,但是却往往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一些人尤其是曾经成功的商人,不愿意再从最小的公司做起,希望一开始就是大的资金起点,规模搞得很大﹑固定费用不少,但是一旦业务遇到一些困难,企业就很容易倒闭。

3、没有从自己最熟悉﹑最特长的业务起步,往往听说什么赚钱,就开什么店,做什么业务,在业务深入到一定程度后,方才发现自己的经验﹑知识﹑能力和人际关系都与业务不吻合甚至相差太远,从而导致失去竞争能力。

4、打价格战,国人讨价还价现在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习惯,而业内圈子内不合理价格竞争也一直在上演,其结果是要么偷工减料以保证利润,要么保证质量而仅微利甚至亏损,如以薄利多销为策略经营,则会有不得不经营低档货的可能。

5、缺乏依法经营和自律观念。

毋庸讳言,在国内一些人的正常经营是靠钻法律空子或者走政策边缘而发财的,如把这种思维定势带到创业初期,则必然会导致出现许多法律的不良后果,一些企业以侥幸心理雇用学生黑工﹑不执行最低工资保障﹑不给买必要的保险﹑没有必要的消防措施等,一旦出问题,则损失大得难以承受。

6、思维受限制,不能立足长远,总想赚快钱,寻找短平快项目。

有的人嫌赚钱时间太长看不到希望或者急功近利,办企业更想立竿见影,马上就能盈利,而一般1年-2年的创业亏损期却不愿承担,不少人到外地创业,还没有把当地市场情况摸清楚,就贸然投进去,做到一定时候才发现问题,但是抽身已经来不及了,现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平稳,尤其在传统产业很少有暴发的机会,只能靠磨时间积累财富。

7、只注重硬件的投入,在软件上却舍不得投资。

现在开办的许多服务场所设备﹑装修都不错,但感觉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却不高。

8、在创业初期,财务上没有遵循审慎原则,大多比较冒险。

因为对业务前景过于乐观,没有预留足够的准备资金,在生意不顺利时,财务上往往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

9、单纯以为商业经营万事不求人,而独在小楼自成一体。

这样的经营很难能获得会计师﹑律师﹑商业顾问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企业只能在低水平层次上经营,却不能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合法避税,有时还有意无意触犯法律,反而留下法律上的后遗症。

10、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清﹑不执著。

有人可能认为1-2个人的小企业﹑小餐馆不需要经营理念﹑哲学,认为那些东西太高了,谈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事情,只有紧跟着市场流行变化走才比较实惠。这种想法不能算错,从商业生态的角度上讲,各种各样的企业都有其生存的必要,所以,如果创业经营相对有特点和特色,肯定会更容易获得顾客的认同。

11、没有考虑当地文化的背景。

我国的整体市场是由一个个区隔市场组成的,如何获得尽可

能多的区隔市场﹑适合更多当地的需求以及面对各层次员工的雇用和管理都是要面对的课题,这可比在当地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因为要避免区隔文化的振荡,许多人都把自己局限在当地自己熟悉的小的圈子内,业务的开展范围当然也就非常狭窄。

12、创办人缺少必要的经营企业的经验。

许多人尽管在政府﹑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或者大中型企业工作过,但是本身却没有兴办民(私)营企业的经历,即使在先前办成功过企业,那也是与现代的市场规则有着相当差异的,所以现代的创业者办企业尤其不可缺少的是当地的市场感觉和管理经验。

丰胸失败的原因 篇9

乳房的生长发育受到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内分泌激素影响。垂体前叶产生促乳房激素而直接影响乳房发育,卵巢产生雌激素、孕激素,促进乳房发育。如果激素分泌不足,那么乳房就很容易偏小。有些是胚胎时期原始乳房组织发育不良,影响乳房的增生;乳房虽扁平,但卵巢功能正常,阴毛、外阴发育良好。

2、遗传因素影响

乳房的大小还和种族、遗传和体质有关系。母亲胸部大一些,那么女儿胸部大的可能性会变大。西方的女性的乳房一般来说比起东方女性要大得多。身体瘦弱的人一边胸部也比较扁平,肥胖的人由于脂肪比较多,胸部也较为突出。

3、疾病因素

身体患有疾病也会是有可能会影响。有一些疾病会影响到女性的乳房发育,比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垂体性侏儒症、原发性卵巢发育不全等病症。如果少女得了这些病症,那么她的胸部发育就会受到影响,那么胸部自然大不了。

4、水分喝太少

水分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也能润泽肌肤,对乳房发育有其帮助,若水分摄取太少,乳房肌肤容易干燥、松弛,也会影响胸部大小。

5、激烈性节食

浅析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篇10

1 免疫接种失败的因素

1.1 疫苗因素

主要表现在一是疫苗本身的保护性能差或具有一定毒力, 如猪仔猪副伤寒疫苗、鸡喉气管炎疫苗和鸡法氏囊病中毒疫苗等。二是疫苗毒 (菌) 株与田间流行毒 (菌) 株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 或流行株的血清型发生了变化, 如口蹄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都有这种情况;或疫苗选择不当甚至用错疫苗, 在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仅选用安全性好但免疫源性差的疫苗品种。三是疫苗运输、保管不当, 或疫苗稀释后未及时使用, 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或使用过期、变质的疫苗。四是不同种类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

1.2 动物因素

主要表现为一是接种活苗时动物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或前次免疫残留的抗体, 对疫苗产生了免疫干扰。二是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 或接种时由接种人员及工具带入病原体。三是动物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 如猪圆环病毒、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鸡法氏囊病等, 或有其它疫病存在, 使免疫力暂时下降而导致发病。

1.3 人为因素

主要现象为一是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 例如饮水免疫时饮水器不足, 饮水不均, 疫苗稀释错误或稀释不均匀, 接种剂量不足, 接种有遗漏等。二是免疫接种途径或方法错误, 例如只能注射的灭活苗却采用饮水法接种。三是免疫接种前后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 或在活菌苗免疫时使用了抗菌药物。

2 采取的措施

2.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由于疫苗的性质各不同, 免疫期不一。为了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需要根据各个方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接种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不同的传染病其免疫程序一般也不同, 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如鸡马立克氏病和鸡痘。一般只用弱毒活疫苗免疫一次, 而猪蓝耳病苗初免后28d还需再免一次, 才能取得理想的免疫效果。

2.2 首次免疫接种时间的确定

除了考虑疫病的流行情况外, 主要取决于母源抗体的水平。因此, 对幼龄动物免疫接种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结果, 必须再次进行免疫注射, 以猪瘟为例, 试验母猪于配种前后接种猪瘟疫苗者, 所产仔猪由于从初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 在20日龄以前对猪瘟具有坚强的免疫力, 30日龄以后母源抗体急剧衰减, 至40日龄以后几乎完全丧失。因而哺乳仔猪在20日龄左右首次免疫接种猪瘟弱毒疫苗, 则至65日龄左右应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 这是目前国内认为较合适的猪瘟免疫程序。

2.3 免疫接种前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是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及重要程度;二是母源抗体的水平;三是上一次免疫接种引起的残余抗体水平;四是动物的免疫应答能力;五是疫苗的种类和性质;六是免疫接种方法和途径;七是各种疫苗的有效配合。

2.4 免疫督导

为保证兽医防疫员能正确实施注射操作和疫苗的合理使用, 在免疫注射期间对其进行现场免疫监督和技术指导, 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和不合理的疫苗使用。

2.5 免疫抗体的检测

面试失败的哪些原因 篇11

一、面试准备工作没做好

求职者一接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后,就兴奋过头,以为自己一定为面试通过的,所以也没有在网上查询用人单位的相关资料,等到在面试中,主考官问一下求职者说说对我们公司的了解,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却因为求职者兴奋过头,而导致面试失误。所以面试准备工作必须做足,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类似的状况发生。

二、面试紧张怎么办?

面试紧张该怎么办?由于面试成功关系到求职者的前途,所以很多求职者面试时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而导致面试失败。因此必须设法消除过度的紧张情绪。这里介绍几种消除过度紧张的技巧,供求职者参考。

1、面试前可阅读书籍报刊。

很多用人单位会在面试会议室放一些企业的相关书籍和报刊,这时求职者如果紧张的话,不妨阅读一下这些书刊,转移注意力,调整好情绪,避免克服面试时的怯场心理。

2、面试过程中注意控制谈话节奏。

由于不少求职者面试中存在紧张感,在对主考官对话时,讲话速度过快,时常出错,甚至张口结舌,这进一步影响主考官对自己的面试印象。为了避免这一点,求职者谨记在开始谈话时有意识地放慢讲话速度,等自己进入状态后再适当增加语气和语速。这样,既可以稳定自己的紧张情绪,又可以扭转面试的沉闷气氛。

3、回答问题时目光对准主考官的额头。

常听人说,你自不自信从眼睛就可以看到了,因为不自信的人是不敢和别人对视的。在面试中,不少求职者在回答主考官问题时,眼睛也不知往哪儿看,因为直盯着主考官,会带有一种挑衅的不礼貌行为;而不盯着他看,又会让他觉得自己不自信,这种状况该如何让求职者消除紧张感呢?138小编在这教大家一招,把目光集中在主考官的额头上,既可以给对方以诚恳、自信的印象,也可以鼓起自己的勇气,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

三、面试着装不理想

面试服装也是影响你面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知道一个大公司,服装穿着也代表着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一个对外的品牌宣传。所以求职者在面试前需准备好一套适合该公司定位的面试服装,确保给主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现在正值春季,那么春季面试服装该穿什么好呢?下面138小编告诉大家春季女生面试服装不一定非要穿裙装,也可以选择裤装搭配。一款米白色的西裤同样能为你的面试带来好的分数。这一身场合搭配注重的是协调,色彩的选择十分重要。而春季男士服装也应根据应聘单位来选择,如果你应聘的不是那种大型企业,就可以选择穿随和一点休闲装,比较大型的企业,穿正装最适合不过了。

上一篇:三甲感想下一篇:国有企业创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