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实践教学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改革开放实践教学

开放大学远程实践教学:架构\ 机制及教学改革

【摘 要】

远程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远程开放实验组织实施的实践教学。开放大学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以及实践教学的特点,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建立从国家开放大学到地方各级开放大学的远程实践教学系统,构建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并通过远程实践教学为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教学、教学支持服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远程实践教学;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远程实验;教育技术

一、问题由来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1]对于开放大学而言,实践教学是保证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开放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远程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远程开放实验室组织实施的实践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在远程开放实践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开放大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2]从这个角度而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远程实践教学模式,将是今后开放大学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远程实践教学系统建设,所建设的远程开放实验室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1年获得省财政资助经费200万、300万、150万元,成为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集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设计、智能指导和教学管理于一体,具有良好自主性、交互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远程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已开发和引入计算机类、土建类、工商管理类、文法类实验项目近30项,可以满足各学科专业80余门课程的远程实践。为深化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过程性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于2012年春季学期开展了“远程开放实验平台实践教学”试点工作,选定了“电子商务概论”等8门课程进行试点。至2013年秋季学期,纳入远程实践教学试点的课程已达到12门。

实践表明,远程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为:降低了实验成本,解决了各地实验条件不足的困境,更有利于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学习的参与率;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环境,提升了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搭建了协作平台,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使用。所以,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很好地诠释了“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为契机,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以远程开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支撑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改革,促进远程开放教学管理规范化;造就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远程开放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为开放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基于上述实践,笔者认为,开放大学建设进程中应该重视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构建从国家开放大学到地方各级开放大学的远程实践教学组织、平台架构,建立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并以此推进开放大学的教学改革,提升开放大学实践教学系统的水平,最终提高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开放大学远程实践

教学系统的组织架构

在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之初,就有学者敏锐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很可能成为推进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当然也很可能成为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瓶颈’。”[3]所以,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对于开放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远程实践教学环节,开放大学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以及实践教学的特点,依托开放大学的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远程实践教学系统,实现以“远程实验为主,现场实践为辅”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开放大学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该解决组织架构问题。所谓组织架构,即开放大学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就具体的组织架构而言,笔者认为,开放大学应该搭建从国家开放大学到地方开放大学的远程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国家开放大学设立远程实验中心,省级开放大学分部根据地方教学特点成立远程实验分中心,地方学院或学习中心成立配套实验室,实行垂直管理和指导(见图1)。远程实践教学系统设计既要体现实践教学中多种媒体、多种手段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的特征,又要体现开放大学实践教学过程通过系统运作,各级开放大学按照既定职责分工配合协调、共同完成的特点。

实践基地也是开放大学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外实践基地和本地实体实验室通过开放大学系统内的宽带专用网接入远程实验平台,成为远程开放实验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承担现场实验(实践)教学任务,为远程实践教学提供辅助。

图1开放大学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组织架构

三、开放大学远程实践

教学系统的平台架构

远程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在远程开放实验室等平台内完成,所以平台是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硬件基础。远程实践教学系统应该坚持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建立具有良好自主性、交互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平台,为远程实践教学提供一个高效的实验教学环境。

就技术层面而言,远程实践教学系统平台由前端控制系统、实践平台管理系统、实验接入系统及各类独立的实验系统组成。校内外实践基地、实验室的现场实验数据通过宽带专用网接入系统,提供给平台用户共享;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系统,并进行交流(见图2)。

图2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平台架构

四、开放大学远程实践

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

开放大学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是指系统各要素发挥功能的过程、原理及运行方式。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开放大学远程实验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该运行机制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从国家开放大学到地方开放大学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协同运行机制,这种机制需要理清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层级关系,具体表现为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开放大学分部、地方学院或学习中心远程实践教学系统各自承担相应的角色和功能,并相互协调配合。其二是远程实践教学活动的运行机制,即教师和学生以远程实践教学系统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时的运行机制。具体而言,远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实际运行过程可分为实践前准备、实践过程管理、学生实践、数据统计分析等阶段。各阶段分别设置实践中心管理员、教学管理员、课程责任教师、实践责任教师、教学点管理员、实践辅导教师等管理员及教师岗位,各自具有相应的权限,承担相应的职责(见图3)。

图3远程实践的教学运行机制

1. 实践中心管理员。由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开放大学分部的实践管理中心技术人员担任,负责远程开放实践平台的管理与维护,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

2. 教学管理员。由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开放大学分部的教学教务管理人员担任,主要负责教学点管理(教学点管理员的管理)、平台学期开课管理、学生管理、课程责任教师管理。

3. 课程责任教师。由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开放大学分部聘请的课程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注册基本信息并提交教学管理员审核、课程教学文档资料管理、实践任务发布。

4. 实践责任教师。由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开放大学分部与实践内容相关的课程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实践软件的管理与维护、实践前的实践测试、实践资源管理、实践任务管理。

5. 教学点管理员。由学院或学习中心的教学教务管理人员担任,主要负责教学点实践辅导教师管理、实践课程管理、课程实践成绩管理。

6. 实践辅导教师。由学院或学习中心的课程辅导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基本信息注册与管理、实践项目选择、现场指导与监控。

7. 学生。负责具体的实践教学操作。

五、远程实践教学与开放大学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4]远程实践教学系统能够突破真实实践在时空方面的限制,更好地适应学习者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实践教学需求,必将为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及管理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一)远程实践教学与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发展可以加强开放大学实践教学能力的建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开放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表明,纳入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各个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不仅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且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得到了改革和优化。所以,远程实践教学将会为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的着力点。

(二)远程实践教学与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课程是开放大学服务学习者的主要载体和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单位。[5]远程实践教学系统建设可以从实践教学环节开始,“倒逼”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改革,使课程的目标设计、教材选用或编著、课程学习方案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设计等具体内容实现有机统一。而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改革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强化相关专业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并最终提高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所以,远程开放实践为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

(三)远程实践教学与开放大学教学支持服务改革

与传统的现场实践教学相比,远程实践教学可以摆脱实践条件和场地的制约,实践内容更加灵活,设计更加多样。在远程实践教学系统中,各级开放大学实践教学资源信息实现了共享,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远程实践教学可以全天候网上开放,在学生方便的任何时间提供实验仿真、分析、验证,为学生学习提供保障。同时,远程实践教学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地享受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所以,远程实践教学有助于促进开放大学教学支持服务改革,为教学支持服务改革提供了环境支撑。

(四)远程实践教学与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改革

远程实践教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能够有力地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以远程实践教学系统为支点,联通自主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教务管理系统、考试系统和本地资源库,可以改革和创新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一方面,管理主体直接下放给教师和学生,管理内容全方位、全过程的由师生主导,形成了以教师为本、学生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师生参与专业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利用远程开放实践系统实时、开放、可控的特点,采用过程评价、现场考核、结果打分等方法,实现了实践环节多方面考核方法的改革,提高了综合评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 2012.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Z]. 2011.

[3] 严冰. 实践教学:老生常谈与求新图变[J]. 中国远程教育,2012,(4).

[4]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1.

[5] 龚祥国. 开放大学课程系统建设的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2012,(8).

收稿日期:2013-09-15

作者简介:龚祥国,教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310030)。

郑健民,副教授;刘冬旭,高级工程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310030)。

责任编辑三川

作者:龚祥国 郑健民 刘冬旭

第2篇: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摘 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做出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同时,改革开放也是国内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改革开放;理论基础;实践基础

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之后,没有具体回答这些问题。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断言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是完全适合的,不存在矛盾和冲突。斯大林在去世前一年,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矛盾,但他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未能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任务。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主要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正确分析了当前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人民内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基本矛盾的途径,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但由于对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基本国情判断的失误,中国曾经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一味追求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结果使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充分肯定并丰富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体强调了: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总之,邓小平同志指出:“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中国社会从1958—1978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历史的经验已证明,旧的体制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改革开放是国内形势发展的产物

从国内形势来看,十年内乱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因。

1966年,正当中国胜利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克服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了。实践表明,“文化大革命”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①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

总之,十年的内乱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党和人民终于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之久的内乱。党和国家积极反思着十年内乱出现的原因,思索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是什么,中国将走向何方。

刚刚从十年内乱的阴霾下走出来的中国,又陷入了“两个凡是”思想的阴影中。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提出后,邓小平在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就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两个凡是”的公开提出,引发了全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决不是一般哲学问题的争论,而是在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在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党和人民终于迎来了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错误,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又踏上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三、改革开放离不开国际大背景

从国际形势来看,科技革命的发展与时代主题的变化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间接动因。

1.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8世纪60年代,人类历史上发生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即产业革命。当时中国正处在康乾盛世,但由于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极力排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中国没有抓住这次机遇,而一落千丈,最终成为列强的猎物,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以电力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当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于是对科技革命的态度由排斥到只引进技术,如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很快就失败了。战争也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导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当时的中国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对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的态度,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发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再加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错误,始终没有摆脱错误路线的束缚,科技革命也没能快速的发展。

但科技革命还远没有结束,世界各国都在本国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中把科技摆在第一位。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毅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主动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

2.时代主题的变化。人类的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刚刚从十年“文革”中走出来的中国究竟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时代选择了邓小平。邓小平以他巨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巨轮破浪前行。1978年底,邓小平大声疾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邓小平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作者:赵凤莲

第3篇: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在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积极性不高,开放式实验教学考核不完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足以及实验经费缺少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顺利开展。对这些问题剖析并探讨了存在的原因,结合本校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相关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比如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办法、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和设立开放式实验基金等。

关键词 开放式 实验教学 问题 解决对策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ZENG Ruosheng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從上世纪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再到去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出台,国家愈加重视科技创新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要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各科研院所、高校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而高校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顺应时代变化,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等综合素质。加快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是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多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针对高校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各自高校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创新教育良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发展条件不一样,在我校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针对我校开展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以来,存在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每个问题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作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只能导致开放式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更谈不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在于无法认识到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开放式实验教学才刚刚起步,对学生来说还相对陌生,在学生意识里和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区别不太明显,缺乏宣传力度。另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基于每次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和验证性实验太多等原因,导致学生普遍对实验课程提不起兴趣,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1.2 实验教学考核不完善

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实验室开放发展的不竭动力。[2]而目前使用的考核机制仍是传统实验教学那一套,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调动不起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积极参与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当如何进行成绩评定,成绩能否计算到学分中,应该在学分中占多大比例,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否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和劳动所得上各得其所都是需要一定的制度规范进行解释。

1.3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一支高素质、善管理、能奉献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是有效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3]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需要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教师来担任指导老师。在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之前,这项工作都是由理论课程老师兼任,但是,由于理论课程老师的工作要求与实验课程教师具有区别,使其无法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实验室管理中,这就致使实验室建设不到位,严重降低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率。同时,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仪器设备的高精密、高价值,使现有的实验室教师由于年龄普遍偏大,导致对于新设备的学习能力有限,不能够快速适应教学工作。没有合理的实验教师梯队也成为制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实验经费不足

目前,制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实验经费不能保障。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增加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需要更多的设备仪器,同时,实验器材的损耗也随着需求的上升而提高。而学校对于实验室的投入经费是有限的,经费来源单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这严重打击着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积极性,也成为学生参与实验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4]因此,实验经费是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基础保障。

2 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培养他们具备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学校而言,可以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交流,使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5]实施开放式教学改革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所以,在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会很大,校领导需要全面认识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学校建设的作用,积极鼓励开放式实验教学,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2.1 提高学生参与开放式教学积极性的办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6]针对普遍存在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还是长久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实验不够热爱,不能够在实验中发现乐趣,实验本身没有给学生良好的反馈。要解决目前这种状况,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在进行理论课程学习时,增加适当的观摩性实验。通过增加有趣好玩的观摩性实验,驱动学生的好奇心,老师通过引导鼓励,进一步提高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另外,在开放形式上可以多样化,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创新大赛,建模大赛和课外科技活动,通过颁发获奖证书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给予他们最有力的证明材料,这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

安全是开放式实验管理重中之重,是开放式实验室能正常使用和开放的前提。[7]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规模上都有扩大,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各实验室目前采用的依然是以前的实验室制度,不能完整地匹配今天的开放式实验教学。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各实验老师也针对此在实验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讲解清楚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应当立刻停止实验,等待和老师讨论分析清楚后再进行实验。同时,随着实验人员的增多,实验药品也会耗用过快,这就要求老师叮嘱学生要合理设计实验,避免药品的不合理浪费。再者,对于仪器的使用来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后再单独进行操作,不可拿来自己摸索,以免造成损坏,如果学生不遵守相关规定,违规操作,就需要学生负担部分仪器损毁维修的费用,因不可抗力引起的设备损坏则由学校支出。开放式实验教学施行后,面临着很多管理上制度的缺乏,迫切需要建立起明确的管理制度,具体可完善健全《“三废”处理制度》、《实验仪器操作规章》、《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等相关制度。

2.3 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管理信息应包括实验信息发布、实验预约、仪器设备借用、实验结果考核等多项内容。[9]对于开放式实验教学来说,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信息的沟通和资料的获取。并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操作失误带来的问题和麻烦,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系统进行课程的考核和实验总结的评判查阅。

2.4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承担着指导学生大方向的任务,所以一支高素质的实验人才队伍是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10]开放式实验教学面临的实验内容纵向和横向知识比较多,需要更加专业的实验人才来进行指导。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方面下手。第一,对现有的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从知识面和现代实验技术方法上进行考核,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第二,进行人才引进。积极引进技术扎实,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教学人员,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起到领头羊作用,以保证实验队伍综合素质整体得到提高。

2.5 设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基金制度

目前,学校各教学经费是按照教学计划下拨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没有单独设课,不能得到专门的经费支持。這就需要领导层和管理部门对开放式实验教学足够重视,制定相关政策设立教学基金,保障实验顺利开展。通过对开放式实验进行评估,全盘考虑后确定所需的基金数额。然后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资助对象、基金管理形式、基金的申请和使用办法及基金项目的检查验收等内容。[11]从而解决上面提到的开放式实验中面临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结语

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对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我校的办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必然会面临许多棘手的难题,但是难题越难越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摸索改革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在我校顺利长远开展。

参考文献

[1] 屈二军,李文建,陈兰英,赵桢.深化开放性实验管理,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4):131-133.

[2] 付文,王丽.地方本科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轻工科技,2015(5):148-150.

[3] 龙丽芳,郑永良.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41-242.

[4] 钱晓红,谢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07-112.

[5] 陈朝峰,樊红社,盛健.开放式实验教学问题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8(11):151-152.

[6] 张润杰,郭锦平,刘鹏.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加强实验室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85-87.

作者:曾若生

第4篇:改革开放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视频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歌歌颂了哪位历史老人的丰功伟绩?歌词反映了自一九七九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学生回答: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由此导入对本课内容的讲解(教师板书:第9课 改革开放)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历史。

2、投影展示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预设问题:

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预设问题: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小字部分,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总结。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了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教师总结;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9年全球营业额1243亿元,利润34.9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设计意图: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听歌后请思考问题: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并用视频展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1980年开放的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的海南经济特区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为了吸收侨资、外资;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请3位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中: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3、视频展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4、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设计意图: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实现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延伸,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

课后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坚持。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符合中国国情,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视频播放:播放视频《改革开放30年经典瞬间》,增加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感性认识。

课后习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改革ttB.农村改革ttC.国有企业改革tt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4、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板书

为了体现本节课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形成简单的知识框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对内改革

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 内地(格局)

第5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教材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段历史,理解伟大成就的取得不仅靠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也是党和国家正确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知道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及成就;学会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变,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通过分析讨论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党的战略决策方针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4. 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讨论—发现法。 5.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采访长辈或当地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和农村家庭生活的变化;了解本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变化;收集实物或图片资料,调查某种生活物品的变化情况。

教师准备:音像、图片等资料。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演示】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

【提问】你眼中的邓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新课教学 【活动】 1. 缅怀邓小平。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资料并思考问题。 学生归纳分析全会的决策及意义。 【总结】对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江泽民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可见全会具有重大意义。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访谈和调查后的感受吧。

【演示】感受不平凡的变化。

【活动】小组限时汇报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实物、图片展示或播放《深圳纪实》的剪辑短片等形式汇报。

【总结】从同学们的精彩汇报中,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各地,农村和城市人们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感到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

【承转】同学们,我们再来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

【提问】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取得哪些成就?

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略谈计划体制存在的弊端。教师举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种所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

【总结】看来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一定要改革。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使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三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虽然世界风云急剧变化,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承转】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探究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开放又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过程;正确看待开放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提问】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总结】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当吸取和利用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承转】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4页的材料:《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

【提问】深圳和浦东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深圳与浦东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总结】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的伟大转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演示】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提问】最能反映三位伟人有代表性的历史时间是什么?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事件?三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哪些重大贡献?

【小结】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它必将使中华民族经济腾飞。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充分立足学生

1、我在设计本课时立足于由近及远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来感受改革政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切实变化。

2、在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的提问方法。例如:演示】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提问】最能反映三位伟人有代表性的历史时间是什么?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事件?三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哪些重大贡献?

并在此的理解基础上,适当的提高问题的难度,

二、教学的创新反思——拓宽教材的界限

亮点一

注重教学策略的课堂运用。历史学科更要注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觉到历史课堂给他们带来的轻松和愉快,历史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就非常关键。这节课,不但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我还实施了多样的学法指导。例如:为了引发学生深入学习此课的兴趣,我采用了“照片中感受历史”——“史料中透析农村改革”,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亮点二 情感渗透点新颖。首先通过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进而了解邓小平,以及他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慢慢的进入角色。

三、对不足的反思

反思一,照本宣科的教训。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势必会经常发生偶发事件和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复杂局面。……如遇到……情况可以用“及时调整法”。但我在这课堂还有四分钟就结束时,还有一个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这时有一位男生提出一个问题:“我对改革开放有一点质疑:因为改革开放后,有许多人过于注重金钱,甚至还有军人退伍,下海经商,这样给国家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说了两分钟,总的观点就是改革开放不是我们刚才课堂中说的那么好。问题一出,就犹如一颗“石头”再次激起层层浪,同学们的讨论又一次炸开锅。这个问题确实是我在备课室没有想到的,我想给他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剩下时间已经不到一分钟,于是在这谈论声激荡的课堂上,我隆重而简短的表扬了那位男生,非常赞赏他学会用历史的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刚好如何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刚好就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鉴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点评了“这个问题我们时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很快的进入我的课堂小结。 反思二:

一个成功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够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然而本课的小结比较草率,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

反思三:

1、是也没有充分预想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和问题。因而致使心中无底,不能及时随机应变。

2、要做到使教案变活。在教学实践中我没有使教案变活,反而被教案束缚了。以为教案中所备的内容就必须要运用,没有对教案进行大胆的取舍,从而导致走进了要求学生以教定学,命令学生为教而学的死胡同,违背了教师应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原则。

反思四: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对中考考点分析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气氛好,考试结果差。

第6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师:新中国成立后,百姓最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安定幸福、有吃有穿、有钱花┅┅的生活。

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怎么办?

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改变这种现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水平。

师:那么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怎样使国家和人民走上富强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改革开放》。 【授课过程】:

一、 对内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出示资料:安徽凤阳小岗村,全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大家一起在人民公社里干活,每天拖拖拉拉,不思进取,也能在公社里混口饭吃。只是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就是茅草屋也是破烂不堪,有的穷的全家只剩下一床棉被,1978年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生活更加贫困。 问题:“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怎样的弊端?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贫困。

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岗村的农民怎么做的? 生: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师:副板书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师:“包产到户”以后,农民的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生:粮食获得大丰收三年三大步,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

出示资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

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

凤阳农村变化图

师:中央领导对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生:支持

师:副板书 中央支持、指导,全国推广

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师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就是指以家庭为单位;承包:指从国家手里承包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责任:农民自负盈亏)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实际上是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落后的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师:通过以上讲的知识和课本的内容,概括出农村改革的基本知识点: 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 生:农村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方式?影响?

生:目的

为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方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

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结束了新中国商品短缺的历史,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

过渡:生产发展缓慢,劳动者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不仅表现在农村,城市的国有企业也是如此。

出示资料:“上班八点中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问题:你能从这段材料里得到什么信息?

生: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企业管理糟糕;纪律涣散;企业生产效率低,缺少生机

问题:如果当时你是这个厂的厂长你会怎么办?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出示资料:一封“松绑信”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困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会怀揣冒昧大胆的向你们要权------”

师:这封信在当时是很轰动的,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中央已经认识到是该给国有企业“松绑了”

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看中央给国有企业”松绑”,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学生看课本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多种所有制经济; 企业经营方式: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产品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出示资料:海尔集团的变化,三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为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这些全都是源于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出示资料: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告诉我们,关起们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79 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一个是外国企业利润的35%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都是收入------”

材料三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生: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改革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问题:我国最早设立了那几个经济特区? 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问题:为什么要在这几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因为它们都是沿海城市,交通便利,有华侨投资,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经济特区“特”在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并给与很多优惠政策。

出示资料:深圳夜景图和邓小平题词

师:深圳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引发了沿海开放的高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页最后一段,找出沿海开放出现了怎样的高潮?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板书设计: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城市: 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练习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B )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D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B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D、厦门

4、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B)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5、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B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6、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 D )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⑴材料

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8、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⑴材料中“老人”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第7篇: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白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准确掌握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这节课主要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我校农村学生比较多,他们可以从父母和爷爷奶奶那里获取一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乡发生变化的信息。但他们对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所知甚少,地理知识也比较欠缺。鉴于此,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目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2、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出示小岗村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2、通过对广州、厦门等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五、教学时间及重难点:

本课学习一课时。

重点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采用直观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习方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方法。采用合作学习、运用地图记忆、问题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老汉,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二儿子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工人,三儿子在深圳当渔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他的三个儿子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跟随老汉去看看发生在三个儿子身上的故事。

(一) 大儿子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出示材料:改革开放前大儿子面临的状况。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摇。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政社合一,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缺少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老汉的大儿子所在的生产堆,18户农民私下里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了大丰收。这种方式得到了认可,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为金凤凰。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衔接语: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老汉大儿子的巨大变化,我们再一同看看老汉二儿子的变化。

(二) 二儿子的故事——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1975年夏,青岛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1、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2、预设问题:针对原因,国企改革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略) 衔接语: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深圳,让三儿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 三儿子的故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 出示图片:深圳巨大变化的原因?

2、 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3、导航定位活动:先在地图上准确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的位置,下面同学们结合43页和44页的材料进行学习,小组交流,过会让同学到台前指图讲述。

4、视频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5、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设计意图:

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师小结:改革开放如春风,吹醒了万物,吹富了国人,吹强了国家,让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8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41

改革开放;蒲阳镇一中李玉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2.通过了解自己身 改 革 开 放 蒲阳镇一中 李玉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从而认识到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大量借助于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去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教学方法

(1)引导提问法。 (2)材料归纳法。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3)分组讨论法。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

(1)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2)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 简易的含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八年级历史第9课 改革开放。真是“缘分啊”。“嘘”,你们听,来自1997年的声音: 播放资料 今天我特意选取改革开放,是为了和大家一起来纪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以来来感受一代伟人的魅力,感受改革开放的魅力。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图片

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准备将田地包干到户。对于这样大胆的举动,很多社员犹豫不决:“如果不成怎么办?”队长严宏昌说:“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各位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展示契约图片:

社员们含着眼泪按下鲜红鲜红的手指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故事讲完了。哪位同学知道小岗农民的命运? 学生简单说明

教师:这位同学课外知识真丰富,我们让“数字”来说话,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独立回答问题。 多媒体出示表格。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你的小嘴真巧,说的头头是道”“说话像放鞭炮似的,真好”(鼓励)

教师:这种包产到户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逐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究竟给农村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多媒体展示漫画一:“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 展示漫画二:“和第一幅相比,有什么不同?”“我请举手最快最高的同学回答。” 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展示漫画三:“农村又有什么新变化?”

回答: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教师:农村的变化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思考: 展示问题“为什么要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回答:为了改变不适应农村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大发展。 教师:这项农村政策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展示问题)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哪些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了生产力

3: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阻碍了农村生产发展。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 (“**小组配合的真默契。”)

教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的。对于这样一个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党,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小结: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一直以来,“海尔”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型,我们关注一下它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出示问题: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教师:再看改革后的海尔。 出示图片: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 配以文字材料: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这样的变化是怎样带来的?结合教材内容来回答。 回答:略 教师小结过渡:

我们讲述着改革走过的20个春秋,历史记载着改革带来的喜人巨变,大家传诵着〈春天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唱想这首歌??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过渡) 教师出示: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④“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 回答略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作用?分小组讨论,把你们的魅力展示给评委老师吧!” 学生展示合作成果:

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4: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5: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6:发挥了窗口和示范作用,带动了改革开放,比如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在开放城市中设立开发区,如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教师:集体的智慧超出了老师的智慧,我还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可以吗? 出示问题:“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1:近代的开埠通商,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师:你们真棒!再接再厉,“从一系列开放城市的发展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1:不管任何城市都要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与机遇,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兴旺的灵魂; 3:这些城市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做法是正确的。 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

教师:我们的合作真愉快,老师突然灵性大发,想写一幅对联,好不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谁来对下联?(学生对出下联)。哈哈,这是明代顾宪成老先生的名对,我们关注了国家的改革开放,也来关注一下咱们的家乡吧?? 出示问题:略 (教师巡回指导,适当提示审题思路)。 教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感受了改革开放魅力,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我想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声音;让我们在春天的故事里歌唱,继往开来,进取开拓,让我们和祖国一起共同走进新时代。(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第9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形成的开放格局。

3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利用《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让学生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形成的格局,同时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

2、以深圳为代表的五个经济特区。

3、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难点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春天的故事》,学生聆听后, 师:提问:这首歌写的是谁,写到他的什么功绩? 生答:邓小平,改革开放。

教师出示邓小平图像,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邓小平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

板书课题:改革开放。

二、新授内容:

师:提问:“改革开放”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生答:改革和开放两方面。

师:我们首先来学习改革方面的内容。

师:改革又分为哪些方面?首先从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生:分农村和城市,首先从农村进 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课件展示改革前农村流传的民谣: “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

分析民谣所反映了当时农村存在什么情况?

生讨论回答:反映了农村集体劳动,吃大锅饭,农民积极性极差

2、我们农村改革从什么地方开始的?采取了什么方式?效果如何?

生: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农民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国家把土地按人口承包给农民,农民每年在上交极少部分的供应粮过国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回答: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展示凤阳改革前后两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两段花鼓词反映了什么情况? “三年跨了三大步”证明了什么?

学生积极阅读、讨论

反映改革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正确的。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

师:教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的。对于这样一个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党,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小结: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企业改革

1、提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多媒体展示):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当年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这段文字体现了当时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这种问题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假如你是当时的总经理,你将如何改革?(结合课本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管理松散,工人没有积极性,竞争力不强。所以这样的企业最终要被淘汰,改革势在必行。

师:提问: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生:增强企业的活力

师:提问:改革的目标(重点)又是什么? 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同样以今日海尔辉煌的业绩证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多媒体图片展示)

教师小结:随着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进行深化体制改革,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改革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加紧对外开放。

(三)对外开放

再次聆听《春天的故事》 教师出示: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生讨论回答:设立经济特区,搞对外开放。

提问:首先开放的地区是哪里?结果怎样?同时列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地方?

生答:深圳;成为“一夜崛起之城”;珠海、厦门、汕头,后来还有海南,共五个经济特区。

多媒体展示几个经济特区城市发展情况的图片,从而表现开放的正确性。

2、教师小结:经济特区的成功为下一步加大开放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

3、多媒体展示对外开放地区布局图

师:提问:我们今天提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那么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长江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延边开放城市,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相关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我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师: “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生:1:近代的开埠通商,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感受改革开放30年: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从衣食住行生活娱乐方面展示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从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师生一起讨论:

1:不管任何城市都要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与机遇,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兴旺的灵魂;

3:这些城市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做法是正确的。

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

三、小结: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春天的故事》,认真感受邓小平是怎样通过改革开放始终扶起来的。以板书再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四、随堂练习:课堂同步练习(略) 教学反思:

一、 上完本堂课,初步感觉课堂气氛好,师生互动良好,大部分知识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二、 课前备课时注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的问题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课堂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且抓住本课的重点,直击中考。

三、 教学手段在农村教学中还算丰富,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小结处理比较草率,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的问题并没有阐述清楚。

上一篇:跨国公司企业文化下一篇: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