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材料(精选8篇)

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篇1

1、明确职责、强化领导。教学改革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催化剂”、“助推器”。为此,为确保我校全面推进、稳步实施教学改革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政教主任及学科教研组长为核心的课改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实施、督查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行职责明确到人,任务分解到人,真真把教改工作落到了实处。

2、建立制度、保障实施。为规范教改实验管理,学校先后出台了《明德小学教学改革实验方案》、《明德小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研究制度》、《明德小学校本研修方案》等方案。建立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考评机制,使广大教师对教学改革工作认识到位,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教师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基础。

1、开展阅读一本好书活动。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为丰富教师知识储备、为教改提供理论支撑,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理论学习。每期要求教师每人阅读一至两本教育书刊,写一万字左右读书笔记。学期结束,集中组织教师分享学习所得,共享学习资源。

2、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校在人员、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外出培训教师返校后,汇报培训所得,并对校内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3、全员参与网络研修。每期国培,我校要求教师全员参与。由教务处牵头,教研组长主抓教师网络研修。几年来,我校教师网络研修完成率100%。

三、以活动为载体,以研促改,是教学改革的的基石。

1、抓实常规教研,促使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活动。除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外,我校采取个别听课、随堂听课、公开观摩等形式,积极开展说课、听评课等活动。让教师在交流中反思、感悟、总结,在活动中不断完善、提高。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开展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活动方案设计等评选活动。目前,我校10余人次获县级以上教学论文、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等奖励,10余人次获县级以上优质课及各种辅导奖。

2、扎实开展“三备两磨”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特别强调了严格“个人初备→中心发言→集体讨论→交流研究→形成个性化教案→课上实践→课后交流”的程序,集体备课活动设主讲人,采取说课的方式,简析教材,阐述教法,说明学法,概论教学程序,简析教学效果,其余科任教师则在集体备课中畅谈自己的见解,及时捕捉他人的亮点。研讨后,主讲人要根据集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写出教学简案,印发给大家,完成第一次教学设计。其余教师根据主讲人的教学简案写出自己对教案的修改意见,完成第二次教学设计。讲完新课后,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本节课教学,完成第三次教学设计,从而在集体备课上形成经验特色。

3、走出去、请进来,向专家及兄弟学校取经。一是请专家来校讲座、指导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县教育科研中心领导多次来校为学校教学工作出谋划策。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茅坪小学观摩取经,形成了向教学改革先进兄弟学校跟进的办学特色。

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篇2

一、本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 涵盖的领域广泛, 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传统的成型技术都未必弄清楚, 新颖、前沿的技术对其学习的难度将更大。

2.由于本课程的特点 (领域多、基本概念多) , 导致图片和文字所占的比例较大, 学生理解困难, 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 在ppt中文字和图片是主要的内容呈现方式, 且以学生被动听、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式, 但是, 由于本课程具有领域广等特点, 如果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 学生理解是非常困难的。

3.传统教师配置难以满足课程教学需求。对于传统教学而言, 一门课程由1-2名教师进行教学。但是, 对于材料先进成型技术这门课程而言, 传统的教师配置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本课程涉及的专业领域多, 且内容均为本领域的前沿内容, 那么1名专业教师对如此多的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和理论熟悉, 这是很难达到的, 也是不现实的。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也尝试着进行一些改革与思考, 具体如下:

1.鼓励以教师科研为主的学生实践。本课程与“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比较类似, 即知识覆盖面广, 实践性强。对于“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而言, 相关教育同行提出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必需加强实践教学, 对实践教学时间、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1]。但是, 本课程完全不同, 由于是前沿类课程, 很多技术和方法都是比较新颖的, 现阶段实验室条件可能达不到要求, 因此, 强制性的安排相关实践教学课程并不适合本课程。不过, 不同的专业教师有自己主要的科研方向, 在该方向上专业教师一般是紧跟前沿, 因此, 可以尝试通过引导本科生参与到不同专业教师在研的科研项目以及工程项目中去, 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概念, 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从传统的、僵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改为教师讲授与学生分析研究相结合, 并应用音像、CAI、多媒体、试题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交互式教学,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2]。此外,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尽量收集、整理现场照片及视频等资料[3], 这都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有条件的前提下, 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中相关的专业设备和操作过程。

3.考核方式多元化。由于课程特点的改变,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尝试改革,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考核方法的基础上[2], 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和方法, 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 可以将课堂提问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此外, 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把学生进行分成若干个小组, 要求每个小组针对某个实际的问题或某个小的专业领域进行查阅文献资料, 最终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4], 同时安排时间进行演讲汇报, 由教师课堂评价和提问报告中的任意成员。最后, 教师根据调查报告、汇报演讲和课堂提问的情况对该组的每一位学生进行打分并纳入平时成绩。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一方面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 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 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

4.专业教师分模块教学。为了充分发挥不同专业教师在各自领域的专长, 进一步给学生讲授更多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 可以尝试采用多学科、多专业教师共同教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本课程按专业分成若干个模块, 不同专业教师教授不同的模块, 这样很好的避免了教师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更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三、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材料先进成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思考。通过鼓励以教师科研为主的学生实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考核方式多元化以及专业教师分模块教学等措施, 有望调动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贺毅强.“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12 (12) :135-136.

[2]吴树森, 柳玉起, 熊建钢, 蔡启舟, 王桂兰, 余圣甫.《材料成形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4 (5) :62-63.

[3]吴伟辉.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学理论, 2011, (18) :250-252.

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篇3

本刊讯(记者 木木)2008年12月31日,南昌工程学院等20所高校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奖牌。

据悉,为进一步增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争取提前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节水的目标,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和《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

全省各高等学校积极努力,结合自身实际,对近年来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对照《导则》进行了自评。根据学校自评报告及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节能专业委员会专家考评意见,省教育厅对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进行了表彰,并授予“江西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奖牌。

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篇4

----北杨集一中申报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今年9月2日,新学期开学伊始,我们沈丘县教体局召开了强力推进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的宗旨是:以新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次会议的召开,充分说明了局党组以教学为中心、向课改要质量的决心和信心。会议结束之后,我校便积极响应教体局的号召,在高效课堂改革之路上迈出艰辛且坚实的步伐。经过一个学期的课改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走课改之路,实施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现在把我们学校在新课改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为啥改

1、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开展新课改就无路可走

我们是一所较偏僻的农村初中,现在的课堂,教师也是一味的讲授灌输,一言堂、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雷同着。学生成了局外人,听天书,等下课,等放假,有的学生耐不住,便找到很多个理由弃学了,真正辍学的原因不在于家庭贫困,不在于家长和老师不重视教育,更不在于学生不聪明,而是学生不入门,融不进课堂。教师没少付出,课堂上学生没有参与、体现,不去探究、感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我校学生总体成绩总是提高

为了开展新课改,推出了高效课堂改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几所偏僻农村中学因课改而成为名校的范例,也了解到了郸城县由课改产生高效的例子,这些都坚定了我们课改的决心和信心。不改革农村中学就没有出路,只有改革才会绝处逢生,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去了东风一中学习之后,学校领导班子内部达成共识,决心坚定不移地走课堂改革之路。

二、怎样改

首先我们成立以校长刘辉任组长,业务校长宋纪民和业务主任倪华伟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任成员的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其次,我们博采众长、自我定式,学习其他学校的课改模式,不管是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或“10+35”模式 ;不管是东风一“三三六三课改模式”,还是县教育局的“二十四字导学法”,我们都认真研究其课改模式,仔细甄别,领会其实质内涵,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们学校的课改实施方案。即是:

1、备课定型:教师撰写教案、备课、上课必须按照六环节模式进行

(1)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包括复习巩固)3分钟(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10分钟

路子已定,能不能达到目标,贵在坚持,“认真决定高度、责任决定态度、喜欢就有方法、坚持就有收获”,为了走好教改之路,我们做到:领导带头,榜样引路,奖惩兑现等措施努力使我们的课改模式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采取的做法是:

1、我们让老师到课改学校实地体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于今年10月12号组织全体教师去郸城东风一中,11月8号又去淮阳一高参加新课改推进会,另外2009年12月26号我们组织26位教师去山东杜郎口学习新课改,为我们这次开展新课改奠定了基础。下学期我们准备去驻马店确山二中、永威中学等进行学习体验。

2、为了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我们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我校的课改模式,分组讨论,结合工作实际每个教师都要谈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的课改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3、反复实践课改模式,让班子成员带头每人上一节示范课;然后每位教师上一节过关课,由备课小组评;接着备课小组推荐出小组的公开课,教研组评,学校领导全程参与;最后,教研组推荐2—3名课改能手由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听评精品课,评出“课改能手”10名,学校制作版面,予以表彰。

为了落实新课改长效机制,避免老师犯课改冷热病,我们采取每天上午预备前半小时,教务处用抽签的办法抽班级,抽到哪班就

(3)由于班额较大,目前学生还不能充分地展示,虽然教室四周都是黑板,也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展示。

(4)部分教师课改意识不强,理念不新,责任心不强,不去领会课改思想和精神实质,不懂改革与创新,只是照抄,照搬新课改模式,或者满足现状,甚至出现急躁情绪,否定新课改。

(5)课改有冷热病,严、细、实、恒还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今后努力方向:

(1)优化路子,坚定步子,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相信坚持就有收获。

(2)学校要在课改力度、深度、广度上狠下决心,要做就做最好,全体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在真正高效上下功夫,高效课堂不是花架子,我们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

(3)组织好教科研活动,在细节上,小课题研究上下功夫,努力攻难克艰,从实际出发,踏实工作,做好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做好同课异构,努力使课改常规化。

付出就会有收获,在教体局和中心校的领导和支持下,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再加上教师的努力探索、辛勤付出,我校一定

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参评材料 篇5

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河北中学申报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材料

近一年以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我们河北乡中学的实际,针对县局突破课堂教学的要求,走符合边远山区中学特点的教学教研发展之路,着重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领导、明确任务

年初,学校行政会经过认真研究分析,确定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方向和重点内容,成立了以校长蔡芳儒为组长的河北中学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主管全盘;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张陇峰为副组长,负责校本教研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学校教导处印发了校本教研活动安排表,并将校本教研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班子成员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教导主任韦华负责教研工作的材料管理和全面考核,建立了校本教研管理专档。考核包括出勤、论文撰写、课例示范、讲座辅导,省市县级教研成果获奖等。

同时强化教师队伍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认识到以研促教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认识到平时一点一滴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感悟等对提升教师理论素质的重要性。使教师摒弃以前普遍存在的教研就是随手写一篇过得去的论文的想法,端正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研任务具体到人,并规定了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及活动形式。每学期初,教导处都要审查县级教研课题的申报情况,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除承担县级教研课题的教师处,其余教师每人每学期确立一个切合自身所教学科实际的校级教研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表,纳入校本教研任务。

二、加强管理,构建教研体系。

学校规定每周三晚8:00—10:00为各学科组及学校教研活动日,若无重大变故,严格执行学校教导处印发的“河北中学校本教研周活动安排表”上的任务。双周集中教研活动,每次做到五个有:有论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有分折讨论、有活动成果。从2007年3月份到2007年12月份,中间除暑假外,校本教研严格考勤,扎实推进,从蔡校长的专题讲座《如何备课》到韦华负责的教学设计竞赛活动;从本县级教学能手蔡浩利的研讨课到本县级教学新秀闫军虎的示范引领课;从说课、评课、反思、研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领导班子成员人人参与,率先垂范;广大教师充分准备,全身心投入。研讨中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活动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将课程改革全力推向深入。

单周分散教研活动,以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间的互相探讨或交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各年级同科目老师坚持“分头备课、集中评议、个人反思修改,去粗取精、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的方针,在研究中提升教学水平。

在校外教研活动中,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创造机会尽量让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加各种研讨。

9月份配合县局“金秋教研月”活动安排,以课堂为主阵地,积级开展了“汇报课”、“会诊课”、“研讨课”、“示范课”、“竞赛课”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突破课党教学,深化教研教改。

加强以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的个体化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每天撰写教学后计,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定专业 2 提高和个人教研计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导处定期检查考评,一年来,教导处收缴教学反思近200篇。

在讲课、研讨解决教学层面上的问题的同时,10月底我校按照县局要求,依据乡情、校情制定了《河北中学‘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建了以校长蔡芳儒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落实了各科目子课题研究人员,开始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鉴于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凸现,为此校本教研中强化了多媒体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购置了相关硬件配套设备,给软件升了级。安排陕师大电脑本科毕业的教师李铁龙给全体教师辅导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并研讨多媒体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最佳运用技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能。

构建“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合并进”的传帮带培训体系,促进教师间的对话,促进青教培养和青年教师的发展。教龄未满3年的教师实行师徒结对子制度,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青教培养的指导教师要制定培养计划,从内容上,时间上做好长远规划和近期打算,青年教师做好培养记录并纳入考评。

在十月份的“金秋教研月”活动中,我校先后派李红军、郝小成、宋杰等十五名不同科目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分别赴西关小学、城关中学、楞底下中学、宝鸡烽火中学听取有关新课程方面的专家专题报告会、观看示范课、研讨课。学校要求外出参加活动的老师吸收、内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促进自身教研教学水平的升华;回来后,要求每人带回经验材料,教研组会上交流,给其他老师传达信 3 息,并要求每人上示范课,以促进我校与处界教学研讨,提升自己的水平。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班子成员、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全体教师互听互评课不少于16节。师徒结对的青年教师要坚持每周听指导老师课1节,并邀请指导老师听课至少1节,定期交流研讨。

走内涵发展道路,在校内培植、树立典型和标兵,依靠本教学能手蔡浩利、教学新秀闫军虎等10名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引领,促进全局教学教研工作开展。

在十二月份的教研室送教下乡的“教学实践月”活动中,全体教师积极听课,认真请教自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学习了解县教研员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研究突破课堂教学。同时让多年成绩一般的陈育等老师上会诊课,组织同科头老师找差距、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带动这些老师对教学的研究与认识,以期提高成绩。

开展多媒体教学观摩、多媒体教学微型课展示,进行动漫制作培训,以期各学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加强各学科教研力度。

三、机制激励、硕果累累

教导处负责教研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全面考核,建立校本教研专档,专档包括河北中学校本教研之教学设计、河北中学校本教研之教学反思、河北中学校本教研之课堂模式创建、河北中学校本教研之管理制度、河北中学校本教研之省市级获奖作品、河北中学校本教研之校级论文汇编等。对获奖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学校按不同级 4 别分别设置奖额,并纳入年终教学过程考评积分,校本教研先进个人学校予以大会表彰。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在省教育学会第二届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中,有三人次获奖;在宝鸡市“我与新课程同行”主题征文活动中,有五人次获奖;在2007年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成果选评中,一等奖四人次,二等奖五人次,三等奖八人次,县级获奖共十七人次。王平老师和蔡浩利老师分获国家级和《教师报》论文大赛奖(具体见附件)。

在今春县教育局组织的“知荣辱树新风征文”活动中,学生获奖作品13篇;在县教研室组织的“第三届迎奥运征文”活动中,我校有68篇学生作文获奖,其中国家一等奖、二等奖7篇。

而且更为欣喜的是老师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汇报课”展示中梁小鹏老师的《我有我的尊严》和车进老师的《背影》,他们能将知识的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让教学贴进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尊严、感受父爱亲情的天地,课堂因而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会诊课”活动后,成绩多年徘徊不前的陈育等老师深刻认识到:教学不是刻板地讲授,是感悟、是诱导、是解惑;教学应该有所针对,人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应重视学习过程,要与学生共同体验参与过程的乐趣。

一人一课竞赛活动中,蔡浩利老师让数学这门学科走进学生生活,走进社会现实。他执教《旋转》一课时,从日常儿童普遍玩耍的风车谈起引入课题,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完成“旋转”这一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他设计制作了三角形实物教具,让学生动手演示“旋转”,不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 5 法和原理,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时时闪现。另外,还有如薜金堂、韦华、边陇辉及一些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在这一年的教研教学活动中,我校广大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有获,先进的理念、经验得到扩大、交流,不足者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大家对今后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河北中学

2008年1月9日

(附教研成果)

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二届优秀教学设计

大赛我校获奖

三等奖:

《电磁铁》

河北中学:闫军虎

《电生磁》

河北中学:李卫东

优秀奖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

河北中学:王平《安塞腰鼓》

河北中学:曹晓峰

宝鸡市“我与新课程同行”主题征文获奖

二等奖

李卫东

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学习评价

河北中学:

周新成

全面开放积极探究为课堂教学增辉添彩

河北中学:

姚卫明

三等奖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河北中学

梁致远

陇县2007年优秀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一等奖

闫军虎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河北中学

梁致远

情感教育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中学

扬建武

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学习评价

二等奖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激情、明理、导行

三等奖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语文课堂内外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下实验教学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河北中学

河北中学

河北中学

河北中学

河北中学

河北中学

河北中学

李卫东

闫军虎

张陇峰

蔡浩利

闫军虎

李卫东

姚卫明

蔡芳儒 李维刚

李铁龙

马超 李红军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河北中学

王平

周新平

思想品德课联系生活实际的途径

河北中学

卢宏魁

让试卷讲评课成为一潭活水

河北中学

蔡浩利

国家级获奖(贝证书复印件)

2007年1月河北中学王平老师撰写的《浅谈学生学习化学

兴趣的培养》在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研究与探索论文评奖活动中

被评为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

创新杂志社)2007年2月河北中学王平老师撰写的《浅谈学生

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论文,入选《中国教育理论研究杂志》第

二期,并被评为一等奖。(中国教育理论研究杂志编辑部)。

蔡浩利老师撰写的论文《后进生转化要“四心结合”》在教

师报举办的全国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教

师报》理论部、《教师报》全国教师论文大赛)。

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评选材料 篇6

南阳市第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以来以“应用引领”为指导,以硬件技术的安全保障、维护和有效支持为基础,提升技术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效能,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保障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我校设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规章制度。我校李彦虎校长为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学校工作中,并按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工作,落实到人,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畅通,确保教育现代化信息“窗口”正常开放。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层面的不断扩大,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学校在切实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畅通、系统软硬件维护、设备更新等全程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足、用好现有信息化资源,使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效地渗透入学校的政务、教务、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等领域。落实网络安全措施,校园网主页由专人负责维护审核,确保学校信息窗口的正常开放。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指导应用的综合效能

我校重视加强信息化队伍自身建设,形成专业理论扎实、信息技能过硬的教育信息先进团队。为了做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信息技术专干对教师进行“有问必答”式的及时指导,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年级组对新进的教师进行教学设备使用操作的培训,还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电子白板的使用》《如何制作课件》 《怎样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word的基本操作》、《怎样连接上网,怎样下载素材》、《怎样实现校园局域网络共享》等多次专项专题培训,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老师参加市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活动。目前,包括新教师在内的我校40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会做教学课件,能结合学科特点上好整合课,凸现了信息化特色,为实现学校办公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确立了我校信息化的整体优势和领先水平。

四、设施配置齐全,重视规范使用、充分利用好现有电教资料。

我校电教基础设施配置齐全,现有教师办公室专用电脑85台,数码摄像机2台,照相机2部、扫描仪和刻录机各一台,电子白板24套,投影机5个,26个多媒体教室。校园设有监控系统、视频系统。电教资料如光盘、录音带、录像带、VCD、DVD、CDROM等也不断更新充实,保证了教学的需求。为了将现有的电教资料适时合理地运用起来,使其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各处多媒体硬件管理维护责任落实到人、网络教室及设备、资料的使用条例落实到位,使电教室、电脑室成为教师、学生学习活动的理想场所。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家长开放周、论文报告会、专家讲座、文艺汇演、节日联欢等等,信息技术教师都能精心组织、策划,确保多媒体设备运行正常,积极做好技术支持、摄像、拍照及新闻报道工作。受到区教体局领导的赞扬。

为更好地为学校管理工作服务,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学校信息化(技术)资源的利用率,我校于2010年建立了“南阳市七小”校园网络,录入了大量的基本数据(包括学校简介、校长寄语、教学理念、学校设备装备、校园文化、教学资讯、教师基本信息、学校获奖、学生习作等),上传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片断、教案及图片等素材,投入使用,并面向社会开放。

五、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结合城域网、学校网站和校讯通网站,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相互学习。通过这些平台,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无极限。促进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得到充分的运用。教师在网络发表文章(包括参加各类讲座、听课等教研活动后的心得体会,展示教育成果(如案例、教学实录、教学论文等),真正做到了一份资源,多人共享。教育信息平台运用的效果已初见成效。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管理中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多大都依靠网络获取。新教师汇报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等均能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好教学课件,打造出了一节节高效课堂、活力课堂。我校每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整合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等比赛,选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参加省市级优质课评比。要求每位老师至少上传一个优秀课件、一份学科试卷、一篇教学设计、一个典型案例等参加评比,促进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学校最终走向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直以来,我校有序开展、落实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活动成果突出。白振杰老师的电教及管理论文荣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张广强老师获得省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他组织研究的课题《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获得省立项。在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及课件评比中,陈俊华、张可、许建冰、李世波等老师的教案、课件被评为省市一二等奖。学校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教学展示活动,徐辉、吴文娟、谢岚等多位老师的课受到“手拉手”学校老师的赞誉。学校还利用多媒体教材组织学生观看各类教育专题影片,如地震预防常识教育、消防等安全教育等,每天早晨由政教处负责开展好校园广播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电脑小报的制作评比,评选出大量优秀作品,进行了校内展示,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我校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电脑创新制作大赛多次获得市“电子报刊”“电脑动画”一二三等奖。我校学生在市区电教馆组织的“网络夏令营”活动中积极参与,成绩突出,受到区领导表扬。学校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技术先进学校”“市青少年科技大赛先进组织单位”“市青少年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义务教育新课改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随着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信息化工作的使命正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展现学校风采迈进。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南阳市第七小学

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篇7

近日, 兰州公交集团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司法厅授予2011-2015年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这是上级党委政府部门对集团公司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按时、顺利完成的肯定。

“六五”普法期间, 兰州公交集团各级组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宣传活动, 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 全体职工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全司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为第七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兰州公交集团将再接再厉, 巩固并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及深入推进依法治理活动, 争创佳绩, 努力完成“七五”普法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

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篇8

“十一五”期间,我区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区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8年10月,我区创建成为粤东地区首个省教育强区;2009年11月,我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区坚持“三教统筹,城乡一体”,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保持了协调同步发展,呈现出了“四化”特点。一是学前教育普及化。全区各镇(街道)都开办了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形成了以公办园为示范、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目前,我区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85%,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2%。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化。全区8个镇(街道)全部创建为省教育强镇,实现“镇镇皆强镇”的目标;92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中,规范化学校达到90所,占97.8%;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中考成绩连续5年在全市保持领先优势,学科竞赛成绩也名列全市前茅。三是高中教育品牌化。全区4所普通高中全部建成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优质学位达到100%,实现了优质、均衡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创新高,近五年先后4次荣获了市政府授予的“县(区)本科上线率最高奖”。四是职业教育特色化。近几年来,我区在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同时,加快重点专业建设,形成了印刷、烹饪、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一批特色品牌专业。2010年,我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成为了省重点职校。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惠州市的《实施意见》,以及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区编制了《惠阳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2011年初,区政府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正式实施。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我区未来10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各阶段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为我区教育事业新一轮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围绕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总目标,突出改革创新、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三大主题,大力推动学前教育超前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特殊教育规范发展、社区教育多元发展,使我区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一、先行先试,创新模式,推动学前教育超前发展

2010年,我区落实省、市部署,启动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工作,按照“就近入园,大村设园,小村联办”的原则,完善了全区学前教育规划布局,新建、扩建了11所农村幼儿园。2011年初,我区又出台了《惠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后3年内,我区将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的要求,重点加强各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2012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市一级以上幼儿园,发挥中心园的示范作用。2011年上半年我区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后,为解决农村幼儿就近入园的问题,我区秋长、良井、永湖、平潭等镇(街道),利用边远农村小学的空余校舍,由区、镇、村三级投资改造,设立了12个幼儿教学点,满足了当地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幼儿教学点由区教育局拨款添置设施设备,由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聘请幼儿教师,实行低标准收费,自负盈亏。本地村民子女减免一半,经费不足部分由镇、村两级给予补助,真正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同时,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即学前教育扩容普及工程、规范化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培训工程、促优提质工程,提升幼教队伍素质和保教质量。我区还出台了《惠阳区等级幼儿园评估奖励方案》,建立了创建优质园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优质园比例。到2013年,我区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区一级以上幼儿园达到80%以上,确保我区学前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二、深化改革,一体两翼,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为落实惠州市提出的打造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的目标,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0年,我区制定了《惠阳区深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一体两翼”教育均衡发展总体工作方案》,以淡水中心城区为“主体”,以东片区四个镇(沙田、永湖、良井、平潭)、西片区三个镇(秋长、新圩、镇隆)及惠阳经济开发区为“两翼”,按照“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均衡发展,总体提升”的发展思路,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全面实行镇内小学“一镇一中心校”、区内“镇与镇捆绑联动”的大学区管理新模式,通过“四个加强”,即加强学区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强内涵发展、加强品质提升,促进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四个均衡”。打破“教师学校所有制”,推行教师巡教制度,信息技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五门学科教师在片区内学校流动,解决了专业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保证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努力构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系,我区已在秋长街道和沙田镇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向全区推广。2010年6月,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率队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分类指导,扩大优势,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加强对普通高中办学的分类指导,实施“特色高中建设工程”和“学校品牌发展计划”,引导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环境,形成一批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惠阳崇雅中学高中部和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发挥普通文化类的优势,着力打造本科上线“千人俱乐部”;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惠阳中山中学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从培养音、体、美特长生上寻求新的突破,文化类与特长类双轨并行。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教育部门依法规范管理和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办学活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学结合,注重特色,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架起学校到企业的桥梁。加强中职学校与本市及深圳、东莞等地的企业密切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在企业中成立实习和就业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能型和创业型的人才。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我区大力创新办学特色。以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契机,以增强学校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率为目标,引导各学校因校制宜,在每所中职学校打造1-2个学科特色鲜明、符合发展需要的专业,力求各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各有侧重,逐步形成印刷、烹饪、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特色和品牌专业,形成“学校专业化、专业市场化、就业订单化”的发展格局。

五、完善设施,健全机制,推动特殊教育规范发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今年实施的100项惠民工程的要求,我区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列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启动了1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计划总投入2000万元,办学规模为9个教学班,招生人数约120人。同时,健全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辅助的特教格局,并逐步普及“三残”儿童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教育。

六、完善体系,形式多样,推动社区教育多元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科技文化教育培训体系,办好广播电视大学、淡水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文化书屋和文化广场,通过完善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书刊、网络、电台和电视,以及各种学习型组织,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局面。继续推进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社区教育单位。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

本栏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上一篇:七班班级规章制度下一篇:健康教育促进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