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改革方案(精选9篇)

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篇1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同英语课和专业课相比,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如果不能使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很难吸引住学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1、教学思路的转换。

新旧知识的贯通。在进入新的教学内容之前,结合学生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部分进行再分析,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引导其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教学主体的转换。教材本身定位于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教材之间的现实为转变教学主体提供了方便,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方便自学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特点。每节课均布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任务,每节课也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本课的一些难点,然后教师将其有计划地分布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弄懂、记住。尽可能不用灌输的方式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启发式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的开拓。中国文学本身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在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等方面思想的结晶,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要跳出文学本身的框架,不以把文学自身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做为最终目的,而是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取其精华,应用到与其专业相关的现实生活中。

能力储备观念的确立。从基础着手,提高学生基本文学素质和文字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评判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能力储备。

2、教学方式的变化。

自主能力的发挥。利用目前小班上课的便利,对某些有争议问题、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有益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或者通过课堂讨论得出其独立见解,或者以辩论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设立某种情境模式,使其切身体会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在政治经济理念、心理建设、道德价值等方面深远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研究性学习是现在高校中比较新颖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有益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在《大学语文》课这门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课程中尤为适用,我们将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些知识基础较好的班级尝试进行。

3、教学手段的更新。

主动设置课堂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影片,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目的在于既丰富体验、陶冶情操,又通过情感参与、感性体悟,增进认识,提升境界。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研制《大学语文》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教师讲解相呼应。从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过渡到“计算机+大屏幕”为主的授课模式。授课的电子教案刚开始的时候以静态文字为主,过渡到

PowerPoint演示,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又辅之以板书交流,将大大增加从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理解,与此同时,也便于教师在讲课中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为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发挥提供了基础。

4、重视方法教育,教育学生把新老知识融会贯通,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两句词“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要查其出处,排除其为唐诗、宋词中的句子后,不苦苦翻检,运用诗词格律知识,可以判定其是《朝中措》或《清平乐》的结句,根据目录学知识,一查分调本《历代诗余》马上可断定其为元好问词《清平乐》中的句子。这类例子,每个教师均可举出,但要时时自觉坚持做下去便颇不易。

5、与写作教学“链接”,选择若干创作点:

课本编写时是留有许多“链接”点的,与散文结合写议论文或驳论文,与诗词结合写赏析文章,与戏剧小说结合写人物分析或读后感,让学生有许多练笔的机会。也可以报刊上的一则有争议的报道写意见不同的驳论文,甚至组织一次辩论会。

6、安排好“大学语文”的延伸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篇2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 采用自编教材教学,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改革评价体系, 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使人人有特长, 班班有队伍, 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励教师自觉学习、进修,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从而推动我校体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形成我校的体育教育特色。

一、课改所遵循的体育教学四大任务

第一,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发展学生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 通过体育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 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 基本的健身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第三, 学校体育必须作为德育的一个方面, 通过体育教学和比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 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是人性的闪光点,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体育课分项教学的教改实验方案

1. 高中体育课分项教学的实施办法

经课题组全体教师学习、讨论, 初步确定进行选修教学, 在尊重学生第一志愿的前提下, 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班。选修内容定为足球、排球、篮球 (双班) 、韵律体操 (武术) 、乒乓球 (羽毛球) 五项。同时明确, 选修内容可随学校条件的改善而更变。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定, 一年后还可重选。如果有些项目选修人数极不平衡, 可根据学生的第二志愿由教师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下适当调整。

根据我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情况、师资力量, 省、市每年的比赛项目的设置, 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情况和兴趣爱好, 通过事先摸底、问卷调查, 归类分成五个专项教学单元 (见表1) 。

这五个专项教学单元由6名在本项目中有专长的教师带课, 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教务处排课时, 把该年级的体育课排在一起, 每周两次, 上课时, 该年级的学生一次六个班 (1、3、5、7、9、11和2、4、6、8、10、12) 同时上课, 由各专项教师分别带开, 在不同的场地进行。教学内容上, 在发展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的同时, 注意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一旦报了所学专项以后, 不得随意改动, 以利于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教学组织的稳定性。每名专项教师有各自所带项目的学生名单, 每次上课打考勤, 每学期除进行专项技术和素质的考核外, 还要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的考核、理论考试和《体育健康标准》的测验。

2.体育分项教学所应具备的条件

(1) 师资方面。我校体育教师各有所长, 分别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形体训练方面具有相当专业水平, 对各自的专项训练有一定的经验。教师上班不再受年级限制, 在第一年试验期, 不另补跨年级课时和高三课时。

(2) 学生班的编制。我校现三个年级共36个教学班, 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上报自己喜欢的学习项目, 通过教师的调节, 把学生分成六个教学单元, 更利于专项教学。

(3) 课时安排。由教务处和年级组把年级六个班的体育课调在一起即可, 每周两课时, 非常简便。

(4) 器材、场地。我校器材方面能充分满足分项教学的需要, 各项器材完备。场地方面:有四块篮球场, 可保证两个篮球班的教学;两块排球场, 可满足排球项目的教学;足球场可以满足球班的教学;体育馆二三楼可保证乒乓球、舞蹈的教学需要。

三、结论

(1) “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教学模式”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精神, 具有时代性, 是21世纪全面培养人才的好形式。

(2) “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法和意识的增长。

(3) 新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4) 我校马上将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此教学改革方案的实行, 将在我市树起一面体育教学改革的先进旗帜, 为其他学校开创分项教学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远远不够成熟,在他们的思维里,也许根本就没有该如何学习的想法,以及学习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大这样的概念。他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往往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种喜好,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务必要让他们对这样一种他们并不熟悉的语言产生兴趣,这也是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改革的第一步。当然也可以采用游戏、表演等模式教学。众所周知,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多采用游戏的学习方式。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可以搜集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然后将游戏中的一些关键词汇翻译成英语,然后同学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必须用英语去表达某个单词的意思,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会话交流。还可以设计一些奖罚的环节,当然最好也是和英语相关联的。有时候一些游戏在老师看来虽然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小孩子的思维也很简单,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小学学生年龄这个实际因素,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简单的思维,才会对很多事情产生兴趣,而兴趣一旦产生,对于小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也就会事半功倍。

除了爱玩,小学生还有一点就是好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英语里面会涉及很多的动词、名词等,对于那些常用的英语动词,我们可以在教他们英语读音的同时也教他们相应的动作。而有些名词是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例如:各种动物。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产生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了解与记忆。

二、加强学生互动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强化英语交流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方便双方或者多方的交流。而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交流这一块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很多学了英语很多年的大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也往往是力不从心。对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改革上,必须从娃娃抓起,加強英语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的听、说、读、写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就笔者多年经验而言,它们之间也有一个先后过程。也就是听、说是第一性,读、写是第二性。了解了这样一层关系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地进行几人的交流和互动。例如:情景模拟、故事表演等。有目的的提高小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其次,培养英语思考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可以掌握自主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面对一门陌生的语言,必定会有很多不解与疑问。这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学生答疑解惑,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然后尝试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很多人觉得创新应该只是对那些国家的核心产业具有重要影响。但笔者却不以为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非常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只有从小学生抓起,做好最基础的启蒙教育,才能让学生将来在运用英语上的过程中流畅、自如。因此,对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也认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第一,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天才总是从模仿开始的,那么语言的学习也可以从模仿中进行、学习。小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还没有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原声英语儿童电影或者一些英语歌曲等,让他们一遍表演的同时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神态等。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在培养了他们英语语感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二,在合作中进行创新。强调合作是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到的,当然小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小学生可以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这样就发挥了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与此同时,每个人思维的不同,让他们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想出的解决方法也会不同,当大家组织在一起时,就会有多个思维在运作,那样对培养创新思维也是不错的途径,应引起英语教育者的重视。

四、总结

笔者一直认为任何好的教育都应该从娃娃开始抓起,因此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改革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能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了一门重要的语言,也适时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些对于他们以后漫漫的学习生涯也有很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优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初探》[J].科技信息.2011,(19).

教学改革方案1 篇4

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入手,用导学案把课堂教学目标分级展开,强化知识落实,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立足于全体学生的提高,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一如既往的深入推进。

二、基本目标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问题引领、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当堂达标”的十六字教学模式要求进行,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2、课堂授课结构要按照五段式进行,一是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具体要求是: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通过自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不懂的新问题;三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同时,教师进行讲解、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答疑、补充讲解);四是限定时间,当堂训练;五是小结、布置作业等。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全面推行导学案。

三、实施步骤

1、教师培训:由学校组织培训,统一思想、落实精神。12、各年级按学校规定完成班级小组架构建设,定人、定座次、定小组成员职责。由班主任具体落实。

3、组织听评课活动。方式主要有:每教研组每周上一节公开课,年级组每学期安排一次示范课,每位教师每周除公开课外随机听一节课,教研组组织听评课。

4、及时评估反馈。全面推进课改,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每月一次班评,每期一次校评。每月对校本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小结。每月对课改情况进行总结。

5、期末各教研组、教研室、教导处写出总结。

五、实施措施

1、考试实行交叉监考、集体阅卷,教导处负责统计、比较,形成表格。

2、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奖金实行分项评比发放。

3、每次考试之后,任课教师要写出教学质量分析,要分析到班、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并交教导处。

4、在后进生转化方面,一是思想的转化,二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关键是落实在“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上。

复兴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篇5

一、教改宗旨

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校实情的教学改革方案。我校的实际情况是:学生来源广,基础差、成绩参差不齐;教师基本素质不高,学历普遍偏低,部分为非教师专业。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改革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教改目标

一年探索,二年主科成型,三年全面推广,四年初见成效,五年全县名列前茅。

三、教改方案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2、改革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3、狠抓教学常规,教改的成败在于常规教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乃至于教学常规的落实。

4、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和教研队伍。

5、不同学科要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四、教改基本要求

1、教师基本素质要求

教师基本素质要求,一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二是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三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教师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实践,将平时的理念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四是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把教育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第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作为教师要学会阳光思维,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分开看问题。第六,教师只有积极吸取新知识,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所以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第七,要大兴学习之风,提倡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每人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教学专著,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进行两字一话的训练(粉笔字钢笔字和普通话)。教师要有“五本”:教案本、教研记录本、听课记录本、教学反思本、写字练习本。

2、教学常规要求

A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备课,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的分析;(3).教法与学法;(4).教具、学具的准备;

(5).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师的导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6).作业要求;(7).板书设计;(8).教学后记(反思)。

教案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详略得当。教师可以使用旧教案,但必须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B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得擅自改动课表、私自调课或请他人上课。

(1)遵守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必须课前准备好需用的教具,在上课前2分钟到达教室门前侯课,按时上、下课,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规范使用上、下课礼貌用语,不得擅离课堂,不抽烟,不接打电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着装得体,教态亲切,使用普通话;尊重学生,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育,不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责令学生中途退出课堂。

(2)每堂课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目标明确,要求恰当;讲授正确,深浅有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讲练结合,环环紧扣;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3)具体的操作流程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环节:导入课题——出示目标——预习指导——检查效果——教师解疑——当堂训练——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其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文科一般不超过20分钟,理科一般不超过25分钟,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同的教学模式及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流程,各学校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流程表。

(4)加强学法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积极利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5)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适时捕捉教学信息,及时反馈,通过练习、讨论、实验等各种形式加强当堂巩固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同时要兼顾训练的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6)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灵活,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简洁明了;教师上课时需讲解的例题、需演示的实验,都应事先做过。C作业布置要做到:

(1)作业量要求:语文每篇课文应有一次作业。每学期作文8篇,周记8篇;提倡学生写日记;数学和英语每天应有一次作业;其他各科每节正科要有作业布置。

(2)作业坚持以教师批改为主,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面批面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恰当;批改的一般分“优、良、中、差”四等,;批改文字表述要清楚规范,具有鼓励性,要有批改日期。坚持全批全改,适当穿插面批。对作业错误之处要有明确、统一的符号,便于学生找出错误,并把错题再做在纠错本上。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逐题批改,不得“一页一勾”。作文批改要有旁注和总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3)作业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要求补做或重做,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学生学习任务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各科要有日清表,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进行评比和督促,各教研组每大周要检查一次。D辅导与复习

(1)辅导课要有辅导计划、辅导内容,辅导措施,并做好辅导记录。(2)培优补差要因材施教,既要有课内培优补差,又要有课外培优补差,既要培优优等生,又要补差学困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所教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学习、生活、身体、智力等情况,确定“培优”和“补差”的对象,要有培优补差计划和记录,学期末交教导处检查存档。

(3)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情况下上好复习课,决不能简单重复旧知识,更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认真备好复习课,写好教案,重点是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指导思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重视平时复习。学完一课、一章或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小结,使学生科学、灵活地抓住知识点,过好单元或章节关,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要抓好学期、学年复习。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计划、毕业年级复习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自己动笔梳理知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教师要尽职尽责把好关,不给下段教学留下尾巴。(4)初中毕业年级要研究中考的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要点,把握命题方向。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不拼时间,不加重学生负担,讲求复习效果。

3、教研教改要求(1)教学研究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教研组织,本期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四大教研组,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教研活动。物理、化学、生物随数学组,品德、历史、地理随语文组。教研组每学期要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责任人。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

(2)坚持“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各学科教研组每大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包括备课、说课、上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研究课等)、听课与评课、教学论坛、教学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教研活动要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基本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

五、总结反馈

各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反馈。力争在一年内探索出适合我校实情的教学模式,而后全面推广。

宜阳县复兴学校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6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弊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总之,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探索实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5)检测自学效果;(6)教师精讲点拨; (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在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千篇 一律,学校倡导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要为用而用。

3、教学过程: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①确立学习目标 ,②明确重难点 ,

③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预习的主要形式:①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

②教师指导点拨。

预习的主要方法:①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②向学生提示预习内容,提供导学案;③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开始讨论交流;④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⑤发挥小组、同伴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⑥学生分头准备,完成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⑦老师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⑧师生共同确定各小组展示内容,作好展示准备。

(2)展示环节:

展示的主要任务:①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②巩固深化学习目标,③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的主要形式:①教师引导、点拨,②学生板演、讲解 展示的主要方法:①设定情境,激发兴趣,时间是1——3分钟。②各小组开始进行展示,分组进行板演、讲解。③展示中教师予以引导、点拨;④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

(3)反馈环节:

反馈的主要任务: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②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③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④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反馈的主要形式:①课堂练习,②试卷测试,③辅导答疑,④互学互教

反馈的主要方法:①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②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组织;③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靠转变观念,二靠自觉实践,三靠示范引领,四靠活动推动,五靠机制保障。

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西庄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西庄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使教师明确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采取的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

2、自觉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学校号召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对照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

3、示范引领

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将外聘我县名师来校作课,传经送宝,或组织教师到有成功经验的学校观摩学习,或将组织骨干教师,在学校范围内上示范课、研讨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4、活动推动

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和催化剂。为此,我校将面对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举行教研组系列研讨活动;举行教学大赛活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等等。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堂点评,以此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5、保障机制

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篇7

1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以四大类有机物质内容为主线, 讲物质的组成、结构、主要代谢方式, 其中引入代谢异常的表现等, 引导学生用代谢的观念寻找代谢异常的原因, 如病因等, 以解释病理现象, 把生物化学与与药理学等其它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激活思维, 提高兴趣, 拓展能力。

在新课导入过程及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采用实例引导法, 导入与该节内容相关的病例及生物学现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自己将主动去寻找答案。如讲三羧酸循环时, 以一分子葡萄糖在细胞内代谢为例进行讲解, 让学生感到所讲的内容就真实的发生在其身边;讲糖酵解时, 先引导学生说出剧烈运动后肌肉会出现酸痛的例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将RNA合成机理与艾滋病治疗相结合;讲脂肪代谢时, 在理论上引入减肥是方法及如何控制, 并时时将当前世界上发生的生物学事件引入课堂, 并用理解加以分析, 比如对禽流感、猪流感、SARS等分析;这样就能及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这一系列实例的引入让学生发觉这门课程与其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思考, 由被动变主动的过程中就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2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理论够用、技术过硬的人才, 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本身的素质存在差异、学时、实验器材、设备、试剂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单靠实验课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很难达到高层次要求, 所以拟计划建立课后实验小组, 以教师的课题或者是研究计划或者由学校设立相关项目为实验题目,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题利用业余时间进入课题组工作, 工作的目的就是练习实验技能, 课题的思路与方法由指导教师设计, 操作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由于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课题, 在实验过程中就会更加用心去操作、学习。经过一到两个项目的实验过程就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实验技能, 以达到理论够用、技术过硬的培养目标。

3 网络版课件与生物化学网络评测系统的建设

网络已经悄然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量的应用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这些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已经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当前教育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目前国内已经有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在线考试系统的应用, 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有鉴于此计划建设适合我校情况的以高职高专类生物化学内容为主的生物化学在线评测系统, 该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上的应用系统, 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配置并建立相关题库而客户端无需配置即可使用, 评测、练习或自学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程的评测、练习或自学, 并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该系统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升级成为在线考试系统, 其中试卷的生成、提交和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无纸化的自动完成, 使学生及早适应日后众多的无纸化的在线考试。

3.1《生物化学》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建设

该研究者在生物化学课程的设计思路上以课程引导、生物大分子、遗传与代谢三个大的模块为主线, 将生物化学中各单元分散知识点综合讲解, 以项目情境引入知识点并加以讲解, 使以往章节式教学中分散的知识点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和利用。达到学生学完既能使用的效果。

在课件的制作手段与效果设计上, 该教学课件改革了以往ppt类课件以单机版为主且多数只能在windows平台使用缺点, 综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 以网页特效与动画的形式制作网页版课件, 可以在所有的系统下使用, 成功实现了多平台、多系统、多终端同效同用的目的。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多种信息载体来进行自我学习。

3.2《生物化学网络评测系统》的设计建设

该研究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学习设计制作了《生物化学网络评测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学生能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课程网络版课件的自己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检验与自测, 系统能够按章节、分题型自动出题、自动给出测试成绩与正确答案。同时在期末考试时可以成为网络考试系统, 实现了无纸化、自动化出题与评分。通过测试使用,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见图1。

4 展望

优质的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2]。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讲解水平,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方向,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目标。借助于网络平台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将更多地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实施有效教学, 即一是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能够达到的目标, 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二是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 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三是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 也依赖于学生, 借助于网络版课件与生物化学网络评测系统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 以及能够及时传递的网络交流信息, 不断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求的意识, 培养其自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 利用网络版课件与生物化学网络评测系统补充和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加强网站建设、规范网络平台的管理, 必将更好地发挥网络在课程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摘要:《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的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该研究者积极开展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生物化学》教改实践与探索, 探讨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提出并完善基于网络辅助教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借助于网络平台补充、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网络版课件,生物化学网络评测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8, 10 (3) :291-293.

[2]王应红.开发“生物化学”网络课程的重要意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7 (9) :9-12.

[3]刘国花, 杨帆, 王大平, 等.加强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7 (5) :103-105.

[4]罗军, 芦晓晶, 张巍, 等.医学生物化学网络教学模式探讨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4) .

[5]屠洁, 刘冠卉, 季更生.基于网络条件下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 2009 (25) :12-13.

[6]齐晓丹, 冯丽, 富东娜.生物化学在线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5) :56-57.

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篇8

关键词:园林高职教学改革

0引言

2002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深化。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提出建设性意见。

1职业目标设计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目标。园林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具备园林专业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园林市场需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学改革设计的基础。

1.1职业目标分解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造价、园林工程监理等,因此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分解为园林景观设计员、二级建造师、园林工程造价员、园林工程监理员等。应针对各个培养目标的要求分别设计教学目标。

1.2职业生涯设计我国的执业考试对工作年限有严格的规定。学生必须在取得毕业证后从事一定时间的专业技术工作方能报考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园林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各职业标准和执业考试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使其确定职业兴趣、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设计

2.1确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应根据园林专业职业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确定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并按照职业要求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以培养园林景观设计员为职业培养目标的院校,教学目标应按照园林景观设计员的要求,从业务接待、咨询和洽谈、现场勘测、规划和设计、模型制作以及设计协调等方面制定;以培养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人员为职业目标的院校,应从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园林建筑工程经济、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制定。

2.2基本教学目标与拓展教学目标园林专业教学,须从园林专业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即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需指出的是,高职教育应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专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能力,拓展其专业发展空间,这是职业教育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确定,应贯彻实现这两个教学目标。

3教学计划设计

教学计划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合理设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三部分专业技能结构的课程类型和结构方式,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构形式,简化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以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类为例:

3.1基础技能课程《园林景观工程制图与识图》、《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建设材料》、《园林工程测量与放线》、《Auto CAD》、《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商务礼仪》等。

3.2专业技能课程《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建筑构造》、《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法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经济》等。

3.3拓展技能课程《中外园林史》、《园林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行为学》、《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古建施工与修复技术》等。

4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构成、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三个主要组成。

4.1教师构成设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双高”,即高学历高职称,具有丰富的园林设计或工程管理等从业经验和教学经验。每一专业课程群类的教师构成应呈金字塔形,即“1名教授(高工)+2名讲师(工程师)+3名助教(助理工程师)+3-5名中高级技工”结构。

4.2教学硬件设计应逐渐取缔以讲台课桌为主的传统课堂,代之以“情境化教室+模块化实训室+综合实训场+专业资料室”完整的硬件配备,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忧化组合,模拟园林工程(设计)真实情境和工作流程。

4.3外部环境设计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熟练程度,进一步实现“零距离”上岗。

5教学过程设计

5.1情境式教学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摆脱枯燥的说教模式,使教学过程实用化、具象化、可操作化。

5.2模块化教学将传统章节式教学转变为可灵活分解组合的教学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以案例的形式模拟园林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突出园林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

5.3综合化实训园林专业综合性较强,因此应设置综合化实_iJII作为教学活动的后续。实训课程应最大程度的再现工程实际,以园林工程项目部或园林设计团队的形式,在“专业教师+技工”教学团队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规定量的实训任务。实训任务应在设施完备的实训场地完成。

5.4项岗实习对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无法代替真实的工程实际,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对于学生将专业技能向职业技能转化的过程十分重要,对于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和管理,宜采用“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的共管模式。

6教学考评设计

6.1考评内容教学考评应参考园林专业相关执业考试内容制定题库,题量与难度宜适度高于最低执业技术职称标准。

6.2考评方式实行考教分离、“案例分析设计+答辩”、“笔试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学校考核+企业考评”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6.3考评结果对于考评结果的处理,一方面未通過考核的学生不予以毕业或推迟毕业,通过输送优秀合格的毕业生建立院校良好声誉:一方面根据考评结果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设计,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7结语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9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改革教材,冲破传统教材的束缚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要大面积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并真正成为一种模式固化下来,必须有教材做支持。目前职教教材的主要问题,除了内容过于学科化,过深过难不实用,没有反映职业性内容外;在内容组织与内容陈述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绝大多数教材尚停留于直接地、静态地、单向地陈述知识,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一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确实强人所难;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多,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学生中“学了也白学”的想法普遍存在。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应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大力推行以 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求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而且只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不难克服的。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在教学改革上应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大胆砍掉不必要的课程或弱化某些课程,加强并突出核心课程。课程最终体现在教材上,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难度适中性。有的专业课程教材已有很多年未更新了,课程内容中介绍的有的内容已过时,作为老师应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补充现今企业所用到的知识技术。根据企业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内容整合,去掉一些不实用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内容,并根据校实训课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和开发实训设施。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达到“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施教”的要求,将组织专业骨干编撰学校各大专业实训校本教材,优化各专业课程;大力压缩市场无需求的课程,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使学生达到“理论基本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学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将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 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整体专业教学出发,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各专业课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达到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教材,但又远远不能停留于教材。因为职业活动是个内容非常丰富的领域,教材不可能涵盖这么多信息。有的优秀教师一堂课的内容需要占用2G的硬盘,这么丰富的内容显然是无法全部体现在教材中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才可能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丰富多彩,也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案例:项目中建构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在教材建设上大力推进电脑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多样化教材,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

学生就是一个“产品”,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教学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合格的“产品”(技能人才)。学习是一个认知、理解、应用的过程,教学内容可分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模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模块、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模块,学生完成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后,送入企业进行相应岗位的综合实习和技能锻炼。毕业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达 到企业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模块学习,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

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训课改革

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

三、采用多种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采用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形成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从中学习应得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做 中学”,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通过感知——理论——感知(更高)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环境上,克服单纯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际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课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一是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分六个环节:一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是出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是分组学习,明确分工;四是交流讨论,教师点拨。五是成果展示(实际操作),分层教学;六是反馈检测,总结拓展。

新课堂教育实验的课堂是自主和开放的。打破传统的学生座位编组形式,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每组一块黑板,注重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创设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把全班学生分成4至6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6至8名学生。各组围圈而坐,确定成员分工,每组设组长、报告员、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观察员等角色,定期进行轮换。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学、讨论、协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主要以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模式为主,突出教中做,做中学的特点,规范操作程序和标准,与企业用人接轨,和生产一线接轨。课堂教学是新课堂教育实验的主阵地,也是检验实验成果的一个主要窗口。课堂教学环节必须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自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实验中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只有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才是新课堂教育实验所需要的。

2.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效果

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靠老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工作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各专业教学软件展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画进行理解学习,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电学课程变得生动而丰富。

同时可以依托校园网研制开发辅助老师教学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建立专业网络教学的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平台。利用电脑网络平台为专业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3.采取导师制教学手段培养专业顶尖的技能人才

对学业突出的学生采取导师制的教学方式,由一个专业指导老师带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开设项目课题研究与开发,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4.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展实训课,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专业课程应更多地开展实训课教学,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 也很好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一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动脑思考,相互配合,协调和互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2).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大多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3)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由于电类、汽车等专业课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充分利用工学一体教室、实训室、数字仿真教室进行“学中做,做中教”。只要见到实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大。5.分层次教学,定向培养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据调查现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计算机操作员;B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员、多媒体作品及图形创意设计制作员;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同时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B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计算机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计算机信息的学习。

四、改变传统的教案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教学的进程也是按教务部门固定的计划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我们专业要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将来本专业要有一套自己编制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省去,给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计算机电子汽车等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信息、新动向,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五、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制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的题目就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一定知识积累,他自然就会很用心的、努力的去做这个题目,效果自然也会很好;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是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都可以是学生的作业。

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教学评价就像根指挥棒,可以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难有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做支持。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教师不进行教学改革,他的课至少也是合格的课,而花了很多精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应的评价做支持,他们的劳动很可能不能获得学校制度上的认可。因此,要使职业学校真正贯彻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起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2.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内容 应当包含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的评价,班主任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要重视过程评价,要以人为本科学评价。

(1).课堂教学评价,应改革“听课”或是“说课”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导致了教学表演、表面作秀等现象,在教学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课堂教学,美其名曰是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课堂非常热闹,实质上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收获。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尤其是就业导向的教学,以实践为核心,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这些课可能看上去很安静,节奏也很慢,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

(2).改革学生评价制度。研究、制定重视过程管理、淡化结果评价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考核方式,广泛采用口试、面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高案例分析报告,特别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核档案袋。

在以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整合和教学内容改革之后,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我们将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笔试、结论式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模式,取而代之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项目为主、学科为辅”;“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的新的评价方式。

“技能为主,理论为辅”——即以职业技能的考核为主,专业知识 理论考试为辅。根据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即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因此,评价职业教育活动质量的核心就是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掌握的好坏。所以我们应该将岗位技能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来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在技能考核中,我们既可以采取集中操作方式,也可以采取个别面对面的操作方式。在理论知识考核中,我们不仅可以采用笔试方式,而且可以采用结合实践操作同时进行面谈交流方式。根据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原理,在技能考核中,我们将以方法训练为主,操作内容为辅。通过不同的操作内容,逐步、逐渐、反复地开展和推进某一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使这项技能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心灵手巧。

“项目为主,学科为辅”——即以专业知识的岗位应用能力考核为主,专业知识的学科本位考试为辅。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知识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服务的。通过以“项目为主,科学为辅”的评价方式,可以切实推动我们淡化“专业的学科性”和“学科的本位性”教学,促使我们在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将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并且积极有效地整合到与之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上。我们将通过“项目”考核来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项目”的考核,我们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单一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他们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甚至还可以考查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认知建构原理和能力是知识内化的表现,在项目考核中,我们应该以“过程为主,局部结果为辅”。通过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引领学生感悟,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即用可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用期待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在成长性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以学生每个阶段性的职业技能为新的起点,结合其身心发展和认知建构水平的提高,通过鼓励和激励手段,促使他们的技能出现新的组合,或者在原有组合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努力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达到自我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七、优化教学师资力量 1.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2.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

(1).组织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逐步地引进教学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人才,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去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积极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假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实习,了解现今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从而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和设施,及时与企业接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制度,新老师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努力把自已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 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学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两月定期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教情、学情;三是完善教学常规监控制度,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

(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可行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制订出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

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与外界交流。闭门造车,却天天喊提高水平、提高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知名度是不现实的,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真正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与外界交流。对于老师,要定期去外校学习、观摩,去企业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的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不但在校内比赛,还与其他的学校比赛,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差距,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教 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变革的必要性本质上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为工作任务储备知识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知识,对职业知识及其学习性质的研究结论表明,后者是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整合优化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并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来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上一篇:qq空间留言幽默句子下一篇:春分诗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