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2-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它要求劳动力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 基本的职业技能, 还要拥有高素养的职业操守和认知能力。而中职生的职业操守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很大部分是由语文教学承担的, 要想中职生热爱语文而上课认真听讲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本身较差, 多数人已经在初中阶段畏惧或者厌倦了文化知识的繁琐, 他们到中职学校来追求的就是进行简捷的技能训练, 这无形中让语文教学的难度增大。作为中职语文教师, 如何上好课让学生悦纳, 不得不需要冷静地思考。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历史使命, 切忌忽视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冷漠态度, 而应该积极探求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根据新课程改革, 职高教材的改版, 要想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 学习与技能的结合

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 最令人烦恼和担忧的就是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学业上落后, 考试不及格, 这倒并不可怕, 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大多数职高学生, 很难对学习文化知识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如果语文教师不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气氛, 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很难被调动起来。班级里对学习和知识无动于衷, 没有为自己找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情的学生越多, 那么老师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 就很难把热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的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

既然绝大多数中职生冲着职业技能训练而来, 那么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把课文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增长学生的悦纳度。中职语文经过新课程改革后, 多数篇章已与职场挂钩, 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在课文分析结束后, 拓展学生的思维, 把课文知识延伸到职业领域,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增长学生的悦纳度。

例如语文基础模块 (上) 有《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文, 这是一篇大学教授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语文老师除了分析教授的两个观点和演讲的技巧外, 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演讲, 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学了这篇文章之后的得失。学生以后犯错误了, 老师就可以用“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这句话来告诫他。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语文学习很有用而认真对待它。还有另一篇文章《工作, 从卖灯泡做起》, 讲的是一位大学生毕业之时, 到企业实习的成功例子。语文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完课文后, 可以进行如下拓展来训练学生的营销技巧:把班级学生分为三组, 甲组同学想法把一只5元钱的苹果以200元的价格让班主任很高兴地买下;乙组同学想办法推销5000把价值5元的木梳给和尚;丙组同学找一个恰当的时间把价值50元的剃须刀推销给女生。分析课文之时, 学生往往没有多大兴趣,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把那名大学生的推销步骤及推销经验找出来, 实践推销活动, 他们就会有尝试的冲动, 这样,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下就来了。因此只要课文学习与职业技能有机地结合, 就能增长学生的悦纳程度。

2 训练作文, 抓住时机

中职生掌握了技能除了顶岗就业, 还可以参加高考升入大学继续深造, 而参加高考作文写作是中职生的一大难题。中职生写作难就在于既缺乏技巧又没有素材, 要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老师可以在练习课外阅读文段时, 抓住时机, 拓展作文训练, 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变得很有效了。

例如课外阅读文段《午荷》, 写夏雨的句子是“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 群马奔腾, 众鼓齐擂, 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写雨中的荷叶的句子是“满地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 大者如鼓, 小者如掌, 雨粒劈头劈脑洒将下来, 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 节奏急迫而多变化, 声势相当慑人”;写雨后的荷田的句子是“众荷田田亭亭如故, 但歌声已歇, 盛况不再”。这些景象如果换作学生写作, 最多也就用“倾盆大雨”, “荷叶翻滚”, “荷叶平静如故”这样几个简单的句子叙述了事。象这样的句子可以叫学生识记和仿写, 特别是描写雨后荷田一句中“歌声已歇”, 这是描写荷花开放的盛况如赛歌一般, 这样的描写也适合用在其它绽放的鲜花上。再如课外阅读文段《秋意》一文中, “那古旧的枯色何时涂抹上去的, 那分萧瑟是谁的手裁剪出来的”描写了秋末丝瓜藤的萧索景象。“新条毛茸茸的, 叶片嫩生生的, 宛如羞怯的小姑娘衣袂临风”描写了丝瓜新长出的形态。这两个句子都可以用在其它类似事物上进行仿写。

学生在学到这样的文段时, 老师适时地布置类似的景物让学生写作, 学生就可以准确地仿写利用。这样学生的写作就会很自然地提高, 学生不仅不会觉得写作有压力, 反而是愉快地接受写作任务。

3 让知识“活起来”

许多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实践中, 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 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 并且在教师提出问题时, 能把它们“倒出来”, 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 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 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能犯错误, 只要犯错, 有的老师就会认为该学生笨, 其实“人非圣贤, 孰能无惑?”学校本来就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布鲁纳说过:“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 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陶行知也说过:“你的皮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有经验的教师实际工作中总是遵循这样一个方向, 就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 不应当是背诵, 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 进行生动的创作, 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 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 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教师就得让知识“活起来”, 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激励学生畅所欲言

中职学生由于对学习文化知识有惰性, 在语文课上一般不爱主动思考回答问题, 习惯于静静地听老师的讲解, 从而得出一些似懂非懂的答案。尽管学生面临顶岗实习时, 在企业领导面前需要用语言和姿体大胆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些中职生也只能是“羞答答的玫瑰, 静悄悄地开”, 即便能勉强开口说几句, 也只能是蚊子的声音“嗡嗡嗡”。

语文教学不能让学生开口说话, 那是很失败的。语文教学应该训练学生的思、读、写、说的能力, 中职生的表达能力就是他寻求工作的敲门砖, 也是他内心情感得以宣泄的表现形式。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激励学生畅所欲言。

中职语文要激励学生畅所欲言, 就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言论见怪不惊, 作出正确引导。例如在学习《项链》一文时, 老师提问怎样看待玛蒂尔德这一人物, 学生的观点总是多种多样:1.鄙视她虚荣;2.发现她讲诚信, 即使将承担高额贷款也要买真的钻石项链来赔偿;3.喜欢她用十年辛劳为自己的虚荣买单;4.欣赏她虚荣, 一个女人不虚荣怎么知道自己究竟有多美, 女人的美就是荣耀;5.表扬她虚荣, 有骨气, 没有利用美貌去傍款爷, 即使向往上流社会, 但并没有因此破坏婚姻……看到学生能大胆表达观点, 这是令人欣喜的。对正确的观点, 老师要表扬;对偏激的观点, 老师要作出正面的引导。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一个人爱美, 讲虚荣, 都没有错误, 能用诚信来替自己的过错埋单, 就值得人尊敬。老师正确地引导了学生的认知, 就不怕学生稀奇古怪的言论, 反而要激励学生畅所欲言, 拓展思维, 提高综合素养。

5 注重素养, 跟上时代步伐

教育理念讲究“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有法”指教育教学有规律, 我们必须探究和遵循。“无定法”是说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代孔子教学讲究有教无类, 今天中职教育更应该注重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要做到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中职教师不能仅从课本和教参中讨生活, 更应该广涉深研, 开阔视野扎牢根基。

教师用以施教的教材不能局限于课本之内, 要广泛接纳课本以外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 还要能指导学生走出校门, 到社会大课堂学习、观察、体验, 寻求知识, 经受锻炼, 增强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又要能够给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方法;既要了解学生赖以生存的变化着的家庭、社会环境, 又要深谙在这个大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规律和技能的掌握, 没有现成的“本本”作参考, 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 社会对劳动力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中职语文教师面对冷漠态度的学生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增长他们的悦纳度。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 语文教师可以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抓住时机训练写作, 同时教师要让自己的知识“活起来”, 教学中激励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素养, 跟上时代步伐。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 胡明根, 《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2] 苏霍姆林斯基蓍,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第2版。

[3] 贾腊生, 《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5年1月。

上一篇:《商业插画绘制》项目式实践教学研究下一篇:道路沥青标准与道路沥青生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