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初探(共12篇)
摘要: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思想政治教师,笔者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和精神培养的重担。为了达到预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适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25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祖国未来和发展,为此,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分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的对策,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最容易掌握和控制的方法,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很少有师生间的互动,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单向说教,注重说理,忽视实践,试图以片面的外部思想道德灌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果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也有不少教师认为政治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把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么可能有兴趣学习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全失的情况下,学生又怎样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2.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阶段,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给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带来很大的难度;又由于当前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形势,导致多数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而且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外界诱惑非常大,因此课程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享乐等,根本无心学习。如果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高经验,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这种做法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没有看到中职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和心理状态等方面与普高学生存在的巨大差异。抓不住学生的心理,课堂的内容无法深入学生的心灵,学生当然没有兴趣学。可见,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抹杀,课堂教学死?獬脸粒?教师的教学成了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劳动。
二、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笔者以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教师若能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参与,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极富“情趣”,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教师就能教得轻松,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1.给学生“有趣的课堂”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营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专门组织学生观看我国“神州十号”航天员在太空授课的实况,并特地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笔者是那么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当航天员王亚平提出:“关于太空,你们想问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呢?”的时候,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 “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学习佳境。
2.给学生“阅读的课堂”
在自习、早读课时,笔者经常收集一些和中职生政治课有关的案例、资料让学生阅读并相互交流,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让他们领悟了书中的精妙所在!教师就像一个牧羊人,要把可爱的学生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尽情享受!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想”“说”“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课堂才能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轨道。
总之,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大胆、艺术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喜欢上政治课、接受政治课,进而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案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而且由于年龄的关系, 他们还很容易盲从, 看到别的同学不学, 自己也就不学了。比如, 我授课的班级中有一学生, 她上半个学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认真, 但后来见同桌、班里其他同学都在玩酷跑等游戏, 慢慢的她也加入了这一行列。面对一群学习兴致不高但生性活泼、比较好动, 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的学生, 教师在备课与授课的过程中只能尽量选取一些贴近生活、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案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有一次上课, 有部分学生在低头玩手机, 碰巧当时讲到“发展”这块内容。于是我就问学生有谁知道“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有两个学生互相补充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故事, 随后我便问学生:“从上个学期结束到老师再次担任你们班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大概有三个月的时间, 经过这三个月的历练, 同学们认为自己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抛出这个问题后, 便陆陆续续有学生回应, 玩手机的同学见大家讲得挺热闹的, 也开始陆续加入讨论的阵营。最后大家从吕蒙和自身的变化中得出结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巧用情境, 让教学内容鲜活起来。
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所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不是很好, 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学生玩手机、打瞌睡这种现象。如果教师直接让他们把手机收起来或是不睡觉, 可能当时学生会配合的把手里的手机放下或抬一下头, 但几分钟之后又会回到原状, 可见这种方法收效甚微。面对这种状况,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或利用身边现有的情境, 使学生融入其中, 积极参与, 主动体验。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的时候, 有好几个同学在睡觉, 当时讲到“运动”部分的内容, 于是我就问:“同学们, 老师从讲台的这头走到另外一头是运动, 同学们用手机玩酷跑、玩CS的时候身体左摇右晃也是运动。老师有个疑惑, 趴在桌子上安静睡觉的同学他们在运动吗?”问完问题后有学生笑了, 也有学生回答说他们在运动中。之后我又问:“睡觉的同学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为什么说他是运动的呢?”有学生回答说“他的血液在循环”, “他的心脏在跳动”等等。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 趴在桌上想睡觉的同学也加入了听课的行列。大家最后理解了“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三、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古人云:“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避免一言堂。例如, 有一次上课, 前十几分钟不管我怎么讲, 讲什么有趣的案例, 就是没有学生侧耳倾听, 没有一个学生回应。当时我非常的沮丧, 觉得这么讲课有什么用呢, 都没有学生听, 讲和没讲根本没区别。于是我就停下了授课的步伐, 站在讲台默不作声。可能见老师讲着讲着突然没了声音, 很奇怪, 于是有学生开始抬头往黑板这边看, 这时我就问学生:“老师挺烦恼的, 那么认真备课, 挑了那么有趣的案例, 你们都不爱听, 所以, 老师在想你们是不是比较喜欢体育课, 要不老师改去上体育课算了。”有一学生问我蓝球打得怎么样, 我说不太会。学生接着就问“那你怎么教我们?”“是啊, 怎么教呢?看来老师想换也换不了。所以说, 我们要做的事情, 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接着我问学生“同学们, 我们的活动除了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还受什么制约?”学生陆续回应。这种先通过与学生聊天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再一步一步的将话题引到要讲授的内容上, 这种方式看似比较浪费时间, 但实际上比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效果要更好。
四、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 假如他们是温和的, 是循循善诱的, 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 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 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 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一方面, 由于中职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 由于中职学生在初中是“差生”, 是被批评、冷落的对象, 所以他们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 同时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 也渴望取得进步。所以,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 从而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所以对待学生不能简单的进行说教, 要视该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才会有效果。
五、结论。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起来。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要提高课堂效果, 总的来说, 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关键,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手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
[1]http://teacher.eol.cn/xin_ke_gai_9521/20100318/t20100318_458204.shtml, 中国教育在线, 伍自炳.
关键词: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学;应用
一、前言
根据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将人本思想贴切地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只有真正发挥人本思想的重要作用,提高中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进程才会得以快速发展。
二、简述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2.1人人都有权利享受教育
从人本思想的角度出发,良好的教育应彻底解放受教育者的思想,使每个人意识到人人生而平等,皆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在享受教育的同时使受教育者真正体会到民主、平等的感觉,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2.2受教育者珍惜教育的机会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只有不断接受教育,提升自我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才能赶上社会迅速前进的步伐。因此,每一个教育消费者,都应积极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身道德情操,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具有人文气息的社会。
2.3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它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素养,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刻体现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三、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融入人本思想的重要举措
3.1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所谓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教育就是从教育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追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将人本思想切实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智商和情商两手抓。既要传授给学生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二,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不应以面带全,忽略个别“问题”学生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应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应以学习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好坏,应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直、积极的思想观念,最大程度上提升每位学生的思想素质。
3.2教学过程灵活、精彩,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应借鉴人本思想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学应以增大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为主,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化,教学内容多元化,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积极探讨增加思想政治内容趣味性,适当缩短教学时间的有效方案。只有这样,政治教学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政治课堂上教师可提议交换师生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新型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学习,而教师仅在必要时刻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即可。还有,在上述这种合作教学不易实施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在课堂上引出一系列关键性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问题,再和同组学生讨论,表述各组观点,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
3.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本思想指出,感受他人关爱、获得认可是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正确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主动关爱,鼓励,信任学生。为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在学生身边扮演朋友与长者的身份,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陪伴学生完成课外活动,积极沟通交流等等,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师的“慈爱”,并保持一颗积极向前的心努力学习。师生间只有保持相对宽松、平等的关系,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才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3.4提升教育环境的民主性
根据人本思想,教学不仅仅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条条框框的要求,还应该改革教育评估体制,提升教育环境的民主性。目前,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评估方式,唯成绩论现象泛滥。事实上,这种以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好坏的体制是非常片面的,我们可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如等级评估法、外在和内在相结合等评估法,公正客观评价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素养,并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
四、结语
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改革的目标,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应充分利用人本思想,秉持着教学以学生为本,人人平等且自由的重要理念,改变传统政治课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除此之外,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还应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翔.浅析如何将人本思想渗透到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育界》.2013年34期
[2]田娟. 如何使得人本思想渗透到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青年与社会》.2014年5期
[3]孙洪梅.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中文信息》.2016年5期
摘 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中学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冲击力。作为新时期中学找找看教师如何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尽快适应新课改要求,让学生真正走进政治课,领悟人生真谛,从而实现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完成政治课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课题教学;新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探索一条如何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新的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教师要吃透新教材,体会新课标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
一、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政治课教学气氛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表现,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优良的风采,一种教师独特的成熟心态。有教师微笑的课堂,学生的心情就非常舒畅,就会产生快乐的心情,就能更积极主动、更高效地参加学习,学生的身心就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上课时如果教师情绪不好或一脸严肃,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产生惊慌不安的情绪,如此课堂氛围,大家都会精疲力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为了更好地建构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要做个乐观的人,做个宽以待人、讲究民主的人;要忘记教师的权威尊严,与学生平起平坐;要善于理解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心声,善于同学生沟通,善于替学生着想,善于赏识学生。同时,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激情的政治课教学才是快乐的教学。教师只要创设出良好的政治课教学情境,必然会受到学生的认可,使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得到提高。
二、针对个性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家庭情况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考虑学生的差异,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或练习。第一层次的一般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知识点。目的是过好“教材关”,要求人人都会。第二层次的主要是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或练习。第三层次的要重点体现思考性、开放性、创新性方面的要求,设计一些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让优生进行思考、练习。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政治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所有学生的潜力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让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新课改“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些目标都不可能在书面考试中得到考查,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等于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念;对知识的应用不意味着在考试时能够完满地解答试题,而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外化为道德行为。因此,对于中学政治教育来说,传统的单纯书面考查方式在评价教学效率方面无疑是片面的,甚至是主次颠倒的。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和家庭的评价也是中学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比中考、高考的评价更为重要。因为,社会和家庭的评价,所依据的不是学生对道德教条的掌握,而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道德行为。通过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加入某些评价因素无疑是有意义的探索。校内的各种集体活动如团组织生活、运动会、演讲比赛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辅助形式。教师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机会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通过对学生表现的不同进行表扬和批评,也会起到评价的作用。
四、营造教学氛围,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就教学内容的完成和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来说无可挑剔,但是课堂气氛却一潭死水。在学生眼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比较严肃而又枯燥的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真理、完善道德,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列宁同志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应当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只要教师动情、引情,学生就会入情、抒情。因此,师生要共同围绕重点、难点、热点和考点,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对核心问题详细讲,对难点问题分层议,对热点问题适时评,对一般问题简要分析,适当引入妙趣横生的故事、富有哲理的成语等,积极创设一种朝气蓬勃、开心愉快的教学情境。
五、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品课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觉悟,教师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去。教师要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在学习法律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给自己的亲人上同一堂法律知识课。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本领。
总之,在思品课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只有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式,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建构学生成长所需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才能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刘荷伟(1967-),女,重庆合川人,重庆市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主要从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研究。]
【摘 要】案例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如何确保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文章对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教学设计原则以及应用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办学条件薄弱,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落实中职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下,中职学科教学急需在教学理念、培养方式上要有新的转变和突破。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而如何将较为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与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是当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推行,是近年来在我国各类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开放式互动教学方法,有效地推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真实的案例或模拟情境让学生直接面对学习任务,感知和体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激发其学习、探究的热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能很好地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抽象复杂的思想政治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且教师也可以从单纯讲授中解放出来,成为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者,为达到教学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原则
案例教学,首先需要角色的转换,一是教师由之前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引导者,精心安排整个教学过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与中职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相适宜;二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到案例的探讨分析,探索解决方案。因此案例教学中要重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进行适当的分组,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二)坚持以实际生活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做出反应,获得启发。因此,所选案例要有针对性和生活性,贴近学生的生活,才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要做到能把一个生活片段经过加工引入课堂,让课堂成为生活的延伸和升华。
(三)坚持正面教育的导向原则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设计与选用应把握正确方向,多弘扬正气,用积极的案例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正义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努力把学生培养为心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富有正能量的人才。
三、案例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的应用要求教师不仅对政治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关注时事政治,关心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和新闻动态,对案例要有极强的分析能力,看到一个案例就要想到是否能为课堂所用。为此,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分析能力。
(二)加强案例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本土案例资源
建立和完善案例资源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收集和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所用。其中积极开发和编写本土化案例是重要的建设途径。本土化教学案例素材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等,同时也能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育人水平,提高他们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水平。
(三)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和设施建设
首先学校要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做好与案例教学配套的教学设施建设,教室开通互联网、配备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其次建立案例教学实施的课堂评价机制,加大检查监督,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对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等进行评分,并计入成绩和教师考核。
(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探究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其成绩不好,普遍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乐赜跋彀咐?教学的开展。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学会主动探索和思考,才能在课堂中体现其主体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在课堂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讨论。同时还需要学会倾听,学会配合任务和承担责任,在问题面前敢于质疑、多思善问。
(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地参观调研
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感受案例的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案例涉及的处所进行参观调研,获得更多的案例背景资料,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进行案例的认知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案例教学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参观博物馆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参观看守所,通过“少年犯”的案例,对学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参观革命纪念馆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
参考文献:
转变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文/吴小东
摘 要:随着社会变革,教育主体也届届更替,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需要众多教育志士仁人来探究破解,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四有”新人,实现教育为生活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升,可通过“四模式”转变来实现,即转变思维模式、转变管理模式、转变教学模式和转变学习模式。
关键词:模式;转变;效率效果;提升
随着社会变革,教育主体学生也一届一届更替。作为传递文化知识主要手段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教育中长期改革推行在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升学科效率效果,具体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模式转变是重中之重。模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被定格的东西,对人的行动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主要是受传统模式束缚过大。因此,转变模式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一、思维模式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意识的转变就不会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效率效果,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必须转变。(1)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有些教师对工作投入不够,工作效率可想而知。万事怕认真,只要我们认真工作了,真心投入了,结果是必然的`,要摒弃“功利主义”思想,把教育当成事业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效果的提升就是指日可待的。(2)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90后”的高中生有热情、敢拼搏,好另辟蹊径,对新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但缺乏成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对比心理、从众心理和享乐心理,并容易受落后腐朽思想侵蚀,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是苦差事,读书是无用的,不思学习,懒于学习,就想一步登天。这就需要教育和引导,使其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发展,一个阶段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懂得细节决定成败。
二、课堂管理模式的转变
高效课堂必定是组织有序的课堂,管理是有序的前提。以前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兄弟姐妹众多,本身存在竞争的危机感,自身要求严格,课堂教学中只要认真组织,正确引导便有明显效果;个别学生不当行为,严厉批评收效甚好。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子女少,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个性强、思想独立。教育对象的变化,给课堂管理带来极大挑战,过去“高压”管理方式再也难适应当前形势,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课堂管理模式。在课堂上要多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语言表达的“亮点”,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赏和褒奖;少打击、批评和数落,这样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抢占这个“制高点”。虽然是相同的一节课时间,但效果差异很大,究其原因是陈旧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师生的发展。过去老师“广播员”式的讲解,学生不假思索地记,考前一股脑地背,只适应应试教育机械式的考核。素质教育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并举,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迫使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益。(1)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全员参与教学,拿思想政治课来说:导入吸引,老师以国内国际大事、身边周围趣事和关系人们生活起居要事为素材引学生入境。参与分析,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对与错、是与非、现象与本质,倡导科学论证,纠正偏激思想言论。点拨提升,老师板书学生分析问题的正确要点,生与生互评补充,老师有理有据多角度点评;同时设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学生快乐参与和讨论,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2)进行分类分层教学。这要落实在练习和检测中,表现在学案设计和过程操作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引导其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学生都有成就感和收获的喜悦。
四、学习模式的转变
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真正效率效果提升体现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实践中,(1)摒弃思想政治课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的错误认知。多数人觉得思想政治就是固定的条条框框,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背或记;殊不知政治问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去创造幸福生活。(2)为思想政治课是假大空的理论说教“平反”。思想政治课不是回避矛盾和问题,而是教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抓住重点、主流、中心和关键,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这样去学习思想政治课不用多说,效率效果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胡红梅。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01)。
[2]李岚。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教育实践与研究:B,(06)。
关键词:活例,兴趣,浅化理论,正面性
“活例”, 即活生生的、现实的生活例子。选用“活例”是政治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的原理、观点多数较为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律, 反映了社会现实。对此, 我们可以借助“活例”, 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理、观点, 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客观性,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 我们要如何运用“活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呢?运用“活例”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活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1. 运用“活例”实施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适时地提出活例, 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情绪, 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惯例,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安排一般是上午三、四节或下午, 而这段时间正是学生精神相对疲劳的时候, 因此, 用“活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必要。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节《挫折面前也从容》时, 我选用了“疼痛的地方最坚硬”这一哲理故事:一位百万富商投资失败, 妻子卷款不知所踪, 自己成了身无分文的乞丐, 想跳崖了结此生。一位路过的大师救了他。拉起他朝山下走去, 边走边开导他, 但他还是想死。这时大师看见前面几位农夫正在夯路基, 他们奋力将板石抛起, 然后再奋力砸向地面, 发出“砰砰砰”的响声, 大师顿时来了灵感, 他转身对富商说:“施主你看, 夯路石重重地砸在地上, 大地也痛啊!就像你这段日子遭遇的人生变故一样, 你的心里也非常疼痛。可你要学习大地, 夯路石砸在它身上, 它很疼, 可它被砸的地方比哪个地方都要坚硬。人也一样, 当我们遭遇不幸和挫折时, 会很疼痛, 但我们要挺住, 疼痛对你的打击越大, 你就越坚硬, 终有一天, 你会成为可以抵抗任何疼痛的强者。”听了大师的话, 富商顿悟, 后来经过努力, 成为了亿万富翁。听了这个故事, 学生不仅有了学习该知识点的兴趣, 也产生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面对困难、遭遇到挫折时, 就能从容面对, 努力迈过眼前的门槛。
2. 运用“活例”实施教学, 还原理论, 浅化教学
“活例”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思想政治课的原理、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活例”可以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节《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 我设计了如下活例:
王小强, 15岁, 父母离异, 上课纪律差, 经常被老师批评, 因打架, 经常被叫家长, 父亲看他不想学习, 就不让他上学了, 让他管理自己开的小商店。于是他乘父亲外出购货之际, 经常出入网吧, 进而沉迷于电子游戏中。不久, 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 多次抢劫小学生的钱物, 殴打小学生, 被公安机关拘留, 有两名晚报记者为抢新闻, 当即做了采访报道, 不仅将王小强的照片登于报首, 还将他的姓名、年龄、父母姓名、家庭住址披露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一案例教学, 笔者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联在一起,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法律概念和解释原理, 做到了还原理论, 浅化教学, 教学效果非常好。
3. 运用“活例”实施教学, 能使学生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活例”教学, 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活例”是现实生活的客观事实, 选择典型的“活例”, 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让学生内心深处信服有关的观点、原理, 这比在学生面前进行“赤裸裸”的说教更有效果。如讲到“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时, 结合“国庆”节日放长假本班组织活动的事例, 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活动方案, 然后叫几位同学到讲台上宣读, 让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多数学生都能从费用、时间、形式是否符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去评价这些方案, 最后还确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作为本班“国庆”节日假期的活动方案。在这基础上, 再提“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一观点, 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运用“活例”实施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活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要, 教师所举的事例不同, 所收到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因此教师论证或说明某一观点、原理时, 应挑选一些典型的、正确的事例。这就决定了运用“活例”教学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 真实性
所举事例要确有其事, 最好是身边的真人真事, 这样学生才会信服。千万不能胡编乱造, 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2. 现实性
所举事例应是学生周围发生的或他们关心的事例, 这种事例不但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备感亲切, 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 大大增强了书本的可信度。
3. 时代性
所举事例必须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有时代感和新鲜感, 这样才能更有感染力, 使学生的思想适应时代的要求。
4. 直接性
所举事例能直接体现、反映课文的内容、观点, 达到为课文内容服务的目的。若事例与课本的观点无直接联系, 反而会使学生迷惑。
5. 科学性
所举事例一方面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 另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定论, 不能用那些与马克思主义原理背道而驰或尚在讨论的、不完善的、不确切的事例来进行论证说明, 否则学生就会对原理缺乏足够的理解, 甚至产生怀疑。
6. 正面性
所举事例应是正面的, 能弘扬正气、歌颂健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 这样, 可以避免学生从反面事例中吸收有害的成分。
关键词:活例;兴趣;浅化理论;正面性
“活例”,即活生生的、现实的生活例子。选用“活例”是政治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的原理、观点多数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律,反映了社会现实。对此,我们可以借助“活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理、观点,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客观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要如何运用“活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呢?运用“活例”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活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1.运用“活例”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提出活例,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情绪,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惯例,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安排一般是上午三、四节或下午,而这段时间正是学生精神相对疲劳的时候,因此,用“活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必要。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节《挫折面前也从容》时,我选用了“疼痛的地方最坚硬”这一哲理故事:一位百万富商投资失败,妻子卷款不知所踪,自己成了身无分文的乞丐,想跳崖了结此生。一位路过的大师救了他。拉起他朝山下走去,边走边开导他,但他还是想死。这时大师看见前面几位农夫正在夯路基,他们奋力将板石抛起,然后再奋力砸向地面,发出“砰砰砰”的响声,大师顿时来了灵感,他转身对富商说:“施主你看,夯路石重重地砸在地上,大地也痛啊!就像你这段日子遭遇的人生变故一样,你的心里也非常疼痛。可你要学习大地,夯路石砸在它身上,它很疼,可它被砸的地方比哪个地方都要坚硬。人也一样,当我们遭遇不幸和挫折时,会很疼痛,但我们要挺住,疼痛对你的打击越大,你就越坚硬,终有一天,你会成为可以抵抗任何疼痛的强者。”听了大师的话,富商顿悟,后来经过努力,成为了亿万富翁。听了这个故事,学生不仅有了学习该知识点的兴趣,也产生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困难、遭遇到挫折时,就能从容面对,努力迈过眼前的门槛。
2.运用“活例”实施教学,还原理论,浅化教学
“活例”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思想政治课的原理、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活例”可以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节《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时,我设计了如下活例:
王小强,15岁,父母离异,上课纪律差,经常被老师批评,因打架,经常被叫家长,父亲看他不想学习,就不让他上学了,让他管理自己开的小商店。于是他乘父亲外出购货之际,经常出入网吧,进而沉迷于电子游戏中。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有两名晚报记者为抢新闻,当即做了采访报道,不仅将王小强的照片登于报首,还将他的姓名、年龄、父母姓名、家庭住址披露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一案例教学,笔者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法律概念和解释原理,做到了还原理论,浅化教学,教学效果非常好。
3.运用“活例”实施教学,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活例”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活例”是现实生活的客观事实,选择典型的“活例”,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让学生内心深处信服有关的观点、原理,这比在学生面前进行“赤裸裸”的说教更有效果。如讲到“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时,结合“国庆”节日放长假本班组织活动的事例,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活动方案,然后叫几位同学到讲台上宣读,让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多数学生都能从费用、时间、形式是否符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去评价这些方案,最后还确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作为本班“国庆”节日假期的活动方案。在这基础上,再提“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一观点,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运用“活例”实施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活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所举的事例不同,所收到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论证或说明某一观点、原理时,应挑选一些典型的、正确的事例。这就决定了运用“活例”教学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真实性
所举事例要确有其事,最好是身边的真人真事,这样学生才会信服。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2.现实性
所举事例应是学生周围发生的或他们关心的事例,这种事例不但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备感亲切,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大大增强了书本的可信度。
3.时代性
所举事例必须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时代感和新鲜感,这样才能更有感染力,使学生的思想适应时代的要求。
4.直接性
所举事例能直接体现、反映课文的内容、观点,达到为课文内容服务的目的。若事例与课本的观点无直接联系,反而会使学生迷惑。
5.科学性
所举事例一方面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另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定论,不能用那些与马克思主义原理背道而驰或尚在讨论的、不完善的、不确切的事例来进行论证说明,否则学生就会对原理缺乏足够的理解,甚至产生怀疑。
6.正面性
所举事例应是正面的,能弘扬正气、歌颂健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从反面事例中吸收有害的成分。
从学校的课程设置看,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但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意见最多的是它,学术界讨论得最多的是它,家长意见最多的也是它;从学生一头来看,认为主课中最简单、最容易的是它,但往往学不好、影响自己成绩总分的也是它。爱恨交织,给我们语文教师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如何让学生从这悲观的氛围之中走出来,如何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让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皆大欢喜的乐园,便成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为之努力探索实践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现在的教学现状思考很多。我想,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是要求我们教师从教育观念的转化、教育实践的探索,再到教学结果的评价、推广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是要改变我们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倡导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由应试教育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实现教育的转轨,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过去的传统模式作重新思考:造成今天教育教学上困境的原因何在?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个有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这几年的探究和学习中,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兴趣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具有智力价值和教育价值。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和由此萌发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状态,语文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有:
1.注意课堂语言的美。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的图景,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教学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对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精炼,读音准确,明晰,且富有激情。如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我边读边配上音乐,读得很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了,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所渲染的氛围和意境之中,而且当我请学生来朗读课文片断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模仿着我朗读时的神情,“一本正经”地读着,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认真备课,设计提问。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除了用他的热情、活泼、精力外,关键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因为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接推动着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进行,促使他们深入地思考、求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在上《药》这一课时,第一课时的导入,我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平时生病该怎么办?很多学生都回想到看病,拿药。我接着继续引导说,看病的结果是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但是鲁迅先生的这个故事中,文中的人物花钱买了认为的“妙药”后,却没有逃脱一死,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渴望知道这一故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我接着说,那么现在同学就开始阅读文章,然后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在学生的仔细阅读之下,文章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很好开展了,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有几个好的问题,就一定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引起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是搞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由于我校是一所职业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众所周知,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都差。有些学生为此缺乏自信心,甚至厌恶学习。然而要想获得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因,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欲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学习欲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中取得胜利的欢乐。”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力使学生取得这方面的心理体验,使其成为学生渴望学习的动力和树立学习信心的转折点。我的具体做法是:
1.正人先正字。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差生”写的字极不端正。为了消除他们的心理自卑感,我尝试着从抓学生的写字入手,“字如其人”,绝大多数品学兼优的学生写出的字是端正美观的;而龙飞凤舞,草草涂鸦的字则能反映学生在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上的各种缺陷。我以“心正则字正”来对学生进行规矩教育。
2.正人先正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应该是自己学习的模范,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怎样的做法又是不合适的。有时候,教师的一种行为表现要比平时的千百句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因而,正人先正己,让学生能够切实从自己这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这
也是教授大语文的基础,语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真 正的人生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3.适当的表扬。如:对能基本做到预习的学生大做文章,加以表扬;对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的学生也及时加以肯定;对上课积极认真思考的学生常投去赞赏的目光;对书写有进步的学生作业本在学习栏中展出等,这些学生日常学习中所应该能做到的“小事”,我是从不放过对他们的表扬的。表扬,使学生建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在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对学生的“学力”培养。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智能,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而且也取决于后者是否是认为自己是个学习者,能成为聪明人。因此教师要善于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教会学生“学习——记忆——实践——发展”的方法,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的思考活动,成为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力争使自己做到:
1.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比较和归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巩固知识、深化知识,提高能力,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我常建议学生做学习卡片和摘记,不断积累词汇和常识,帮助记忆。科学的记忆可以使知识更系统性,使学生的所学基础更扎实。
2.使学生由“学会”和“会学”变为“爱学”。授课不是把学习之酒往消极的空瓶中倾注那样灌输知识,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教师的好坏就无关紧要了。因为任何一个装满的罐子都能注满许多空瓶子。而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消极的窗口,这在心理学上来说是错误的。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的课,则是最成功的课。教师不仅使学生学会和会学,更主要的是使他们“爱学”。教师决不可偏执于“灌”,一味地“喂”,要把教师懂得的变为学生懂,这需要中间的一环——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常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在多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悟出文道。学生在摸索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学习,掌握方法。
3.让学生自己精选练习,自己做老师,自我减轻负担。学习必然会有负担,因为知识变为能力的途径是实践。训练就是实践。所以学生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负担过重,很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而主动求知欲望的淡化和学习兴趣减弱,将成为学生完善智能结构的极大障碍。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减轻负担。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减少或避免低层次的简单的重复劳动。对此,我不仅自己不搞题海,而且我把作业的布置权利适当地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自己为自己布置作业。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平时的小测验,学生们做着自己出的题目,没了恐惧感;由于有些学生“守口”不严,泄露了题目,一些“差生”便拼命复习,每次考试都能考出一个较好的成绩。灵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没了对学习的厌恶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情激趣
乌中斯塞有句名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长期以来,政治课大都以单纯的讲解和说教为主旋律,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荡不起半点涟漪,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老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才能让政治课堂生机勃勃,激情四溢呢?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必须有着饱满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的热情。如:在学习“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一课时,教师首先满怀激情地吟诵方志敏同志《可爱的中国》一文中的动人段落,在此基础上,通过若干个“中国的世界之最”阐述我国悠久的历史、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灿烂的文化,使学生油然产生祖国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自豪,为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国度而骄傲。当讲到爱国家、爱人民时必须怀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当论述马克思主义真理时,必须吐露自己虔诚的信念;当鞭挞不正之风时,必须义愤填膺;当描绘共产主义壮丽远景时,必须怀着由衷的喜悦和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情惑中,感染到一种氛围,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情感上产生巨大的震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以情诱学
很多老师都认为,初中政治课教学最难在两点:一是单纯的政治概念、抽象的观点;二是一些社会不正常现象与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突。那么如何化解这两个难题呢?这完全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把抽象变为具体。如在教授“面对社会上的不良诱惑”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活动,跟学生一起“玩”起来,把授课内容与过程融为一体。一是引导学生自编自演一部反映一位不良少年醒悟回头的警示小品《对不起》,并撰写观后感,对照自身存在的缺点进行整改。二是开展题为“随波逐流还是独善其身”的专题辩论会,选取与当前社会非常流行的“新读书无用论”“艰苦朴素已经落后”“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等不良观点,让学生分组,分别担任正方和反方,各自收集资料,精心准备,让学生在唇枪舌剑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受到了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真切的现场感受,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感情的熏陶,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作为一名教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不能人为割断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要将政治学科教学内容与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珍惜学习机会” “友好交往”等内容教学时,可以把注重学习内容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密切结合起来,这对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都是很有效之举。在教学“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内容后,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讨论,畅谈大家对于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种种不正确理解,并为班级建立什么样的男女交往关系进行献言献策。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可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老师可以“趁热打铁”抛出“友爱、互助、尊重、纯洁”8字方针,一致推荐确定为班级信条,每个人都要遵守。我相信,在后來的学习、生活中,这个班级的男女生关系一定能非常融洽,大家能在一种亲如兄妹的氛围环境中生活、学习,而避免出现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早恋现象。
首先,关注现实、解释社会现象是我们当下教学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对政治课最大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以教材为基础点,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联系实际,既能促进学生课堂教学的情感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精神,这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法定婚龄和国家提倡的晚婚年龄,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有些地方行政部门规定不到晚婚年龄不允许结婚的侵犯公民婚姻自由权利的现象。讲《教育法》规定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的用处。由于教材中有很多“枯燥”理论,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经历严重脱节,不少学生产生了“学政治到底有什么用”的疑惑。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品德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它所要解决的是人生的方向问题。一个人的方向错了,则全盘皆输。在学生明白了政治课的重要性之后,教师不妨再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加以说明,如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吧的现象、中学生走上犯罪之路的现象等。指出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思想认识有问题。因为错误的思想往往产生错误的行动,而正确的思想则会让人受益终生,由此可以归纳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对于学习政治有何用处的疑惑。学生明白了为用而学则越学越有用,反过来,越有用则越学。这样,“学-用-学”的体系慢慢建立起来。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只要从关心的角度出发,真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学生自然会被感化,以情促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就如春天的雨水一般,潜移默化的慢慢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因此,教师应注重把美好的情感渗透在理论教学和思想教育中,通过“以情动人”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生本教育”的理念首先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 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生本教育”是指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倡导教育应实现由教师的易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易学而设计的教育, 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健康的发展。“生本教育”思想在国内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进行了大量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尽管“生本教育”的实验主要是在中小学、幼儿园进行, 但是教育有着共同的本质, 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高职思政理论课可以实施“生本教育”, 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一) 提前布置学习内容, 让学生有时间查找资料
实施“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去,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布置学习内容, 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防止当堂布置和当堂学习。本来高职生的基础知识就不好, 对学习内容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认识, 找不到发言的突破口, 在无话可说的情况下, 很难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 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生本教育”也难以进行。
(二) 讨论之前宣布具体规则, 以考核方式制约学生
针对高职生纪律观念不强、讨论课容易出现课堂混乱、教师难于管理的现象, 教师要在讨论之前制定并宣布具体讨论规则, 并将之作为考核的一个标准, 以此约束学生, 达到维持良好讨论秩序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考核方式, 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 通过评价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对于某些观点偏激的学生, 教师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决、批评。首先, 要对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表扬、激励学生。其次, 要以平和的态度分析学生的观点, 找出问题所在, 做到以理服人。这样不仅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而且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 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同时, 还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教师方面
(一) 转变教学理念, 改变灌输型的教学模式, 增强教学双向交流互动
高职生基础较差, 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强, 课堂纪律观念淡薄, 给教师课堂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尤其是课堂互动难度较大。为了省事, 一部分教师采取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后果只能是形成恶性循环, 学生更加懒惰, 玩手机、睡觉的现象会更严重。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想办法把学生拉进课堂中, 使他们参与教学中, 变为课堂的主体, 引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
(二) 讨论课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实际, 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如果讨论课题设置不好, 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会让人感到很遥远, 学生也就不会有参与讨论的兴趣。因此, 讨论课题的设置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也是“生本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也是一个难题, 需要教师下大力气查阅资料、了解学生,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题, 选择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触动学生内心,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
“生本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都很高。首先, 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预设教案, 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及时、快速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后, 还要求教师学会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善待、宽容、欣赏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要求教师不断地通过培训, 利用网络资源等各种途径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以适应“生本教育”的需要。
(四)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生本教育”模式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有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等多种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对学习的内容预先熟悉。要查找资料, 只靠课堂的时间远远不够, 因此需要有其他平台供学生使用, 比如学校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学生可以把自己想了解的内容通过平台告诉教师, 供教师备课使用。教师可以把上课要讲的内容、讨论的问题发布到网络平台, 供学生查找资料使用, 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由此可见, “生本教育”教学模式不只表现在课堂上, 要圆满完成“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 需要在课前和课后做大量工作, 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配合, 尤其是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提前推送学习任务, 分享学生学习成果, 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等。
三、教学管理部门方面
(一) 配合教师
推行“生本教育”模式要求学校适当放手配合教师。在初步实施阶段, 可能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班级课堂秩序肯定不会像传统教学那样井然有序, 难免出现混乱等。但既然是改革, 就要有心理准备, 允许一些问题存在, 不能因此责怪教师, 只有这样教师才敢放手去做。
(二) 适当的激励措施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 任务量很大, 需要教师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翻阅大量的资料, 尤其是教案的设计难度较高, 需要模拟情景、了解学生, 还要想办法刺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整个操作过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心血。如果学校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 只靠高压政策, 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只是被动完成任务, 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 循序渐进推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因此, 可以让一些能力较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师先行先试, 其他教师在此过程中学习、探讨, 并逐步推进。
四、结语
“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迫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可以有效改善高职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林楠, 葛桦.“生本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4) .
[3]丁玉莲.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 (下旬刊) , 2014 (1) .
[4]柴继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激励教学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22) .
摘 要:中职体育要在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基础上,加强与职业技能有关的体育技能练习,以期达到发展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目的。但目前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比较突出,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就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存在问题;提高效果 当前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及模式单一化。很多高中职生都对体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抱怨。因为在中职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使得体育的娱乐性及休闲性等方面的因素丧失殆尽。而且中职体育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体育教师强令学生做某些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学理念仍不能与新课改一致。当前中职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学”与“炼”。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3、考核和评价标准的缺乏科学性。①是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而体育成绩考核却又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我国各地区中职生身体发育不同,同一标准部分学生难以达标。②是考核项目的局限性,造成考核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③是由于受课时限制,学生为了考核项目的达标,往往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4、缺乏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学生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迅速地捕获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求。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快速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策略贯穿始终,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教师要遵循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体育教学有其规律可循,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规蹈矩,一丝不苟。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的心理、生理均得到热身,进而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其次,要能够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与需要,贯彻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再次,要在指导体育活动前,对场地、器械进行通盘检查,极力克服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第四,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练习中的保护与自我保护,尤其要培养一批体育骨干,指导学生相互保护,这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2、教师结合实际选编教材内容。在实践课方面,一年级主要是打基础,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各种球类项目、田径等;
二、三年级要注意结合专业特点,以幼师专业为例,可多选择韵律操、形体训练、队列队形、体育游戏等内容。在理论课方面,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并注重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育理论课的课时量可以增加到6至8节。在内容的安排上适当增加体育知识、体育欣赏的内容。体育知识的内容主要是科学健身、体育保健、运动损伤等;体育欣赏的教学部分首先是了解一个项目的起源、发展,然后学习这个项目的竞赛规则,最后是如何欣赏比赛等。
3、体育教师要提前备好课,认真准备课堂所需的运动器材。
体育课和任何课堂一样,既然上课,就必须备课,且要备得细致、周密、全面。首先要备教材,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包括这个班级的人数(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第三要备场地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选择合理的场地,配备合理的器材。第四要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五要备天气,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第六要备意外,根据教学内容,要有处置意外的应急预案。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4、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①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职习。例如:指导学生看图学习健身拳,让学生看图复习广播操等。②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例如:在实心球教学中,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后可采用相互指导纠正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动作,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③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教师要不断调整课程结构,精心设计各项练习。调整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进行有效的分组。一节体育课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安排课的内容时,应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项目。在学生学会了多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后,教师可以安排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进行自选性的练习。精心设计各项练习:①单纯的素质练习非常枯燥,但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竞赛以及变换环境、器械等方式进行,则效果就完全不同了。②根据学生本身素质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或降低要求。在练习当中,学生如果没有达到或轻易的达到了要求,他们就会对练习失去了兴趣。
6、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体育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素养,因此,加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至关重要。体育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运动技能,还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学校也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为体育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平台。
7、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包括学校的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墙报、专栏,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等形式,经常广泛地宣传体育知识,名人名言、体育信息、动态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小型简易的体育活动器材,定期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文化熏陶,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小结
实践证明,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学习与锻炼的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创设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理解和明确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获得愉快与成功的体验,并在老师的激励下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邱 远.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
【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初探】推荐阅读:
提高中职PLC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11-06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护理学生学习兴趣06-22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07-18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09-08
中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现状与策略初探07-10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05-28
巧设悬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10-26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的教学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