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创新能力培训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学生创新能力培训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策略

随着我国近几年教育水平发展的突飞猛进,针对提高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相关培训,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愈加严格。对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来说,处于中学阶段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当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管理部门也需要按时组织中学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中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对于培训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内容。基于此,为了使中学教师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当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训的具体情况为主要阐述点,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中学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训提供参考。

一、以完善培训为条件,强化培训意识

第一,现阶段所举行或开展的形式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绝大部分均集中在人员比较密集、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比较好的县级以上区域,但因中学教师分布的范围比较广,且十分不集中,部分中学教师距离培训地点比较远,因此有关的负责部门应在中学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为其创建一个干净整洁、安静清雅的培训环境,从而防止中学教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比接受培训还要累的现象发生,尽量满足教师对培训环境提出的要求。

第二,负责中学教师培训的有关机构应在进行培训之前综合各种情况编制一个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从而设置一个高标准且比较精细化的实施过程,并且也要对评价量规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从而使这个规定可以强有力地约束以及激励教师,最终以此让中学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对其能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同时将其当成增强自身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继而可以做到与时俱进,进一步增进培训的意识。

二、以设备条件为基础,确定培训目标

每一个地区的中学教师由于居住环境的差异性,致使其所处的教学环境也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设备的配置也呈现出比较大的差距,例如,处于县级以上的示范性中学,其所拥有的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就会相对比较多,并且教室中所使用的设备也比较全面,在数量方面也亦如此,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自身学校教师提出的具体需求。但是处于镇、村级这些地区的中学,在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方面就会由于经济的原因而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其拥有的设备在配置方面也会相对地比较陈旧、落后以及简单。每一个中学可以结合自身当前所拥有的具体设施条件的情况,预设比较科学化、合理化的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施目标,从而使中学教师能够通过高效的培训措施,最终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应用信息技术设施顺利地进行教学工作。

由于中学教师所处的设备环境有所不相同,因此為中学教师编制培训目标必须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明确其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例如,居住在镇、村级这些地区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教室的概率比较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强,而计算机是进行辅助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设施,其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于这部分教师可以制定计算机操作的培训内容,根据其所拥有的设备进行最符合其需要的培训。明确目标,对应中学教师对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可以使其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欲望与信心,最终对参培产生比较强的积极性。

三、以教师需求为依据,制定培训内容

由于各中学的软、硬件设备以及教师水平等几个要素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制定培训内容的时候,最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同时也可以结合每一个地区不同学校在设备方面、每一个年级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的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行区别对待,编制不同等级的符合其具体情况的能力培训内容。

除此之外,镇级的中学教师在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方面相对于县级、市级的教师来说比较薄弱,例如,对于制作教学课件最常使用的一种软件 PowerPoint认知度比较低,并且在课堂的教学中使用率也比较低,因此,针对镇级教师的培训的重点内容就应该包含制作教学课件的主要创作思路、制作的具体流程和步骤等,同时使参与培训的中学教师克服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畏惧心理,并且使其认识到课件辅助的教学优势,最终使其产生比较浓厚的教学课件制作的兴趣,使其在课件制作的道路上勇于跨出第一步。而县级、市级等地区的示范性中学的教师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均具备比较强的操作能力,同时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频率会相对比较高,知道该怎样熟练使用PowerPoint 制作内容比较全面的教学课件,那么,在对其进行培训时,重点培训内容最好是以典型性中学优秀的课件为主要素材,而培训的关键性内容最好包含动画设计、背景音乐操控以及图形设计等方面的创作技巧,最终使其可以研发出优质的课件制作方式(例如应用 Photoshop、flash 等几个与课件制作相关联的软件),继而迅速、高质量地制作出优质的教学课件。

四、以培训内容为依托,明确培训形式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具体手段及形式各式各样,一般最常用的形式有以理论为重点的主题讲座,以教学实践课程为重点的实训式操练,等等。不管是何种培训模式,均必须要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培训内容必须要做到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将理论内容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一般是利用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具体发展情况体现信息技术所拥有的教学优势,进而制定比较优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从而使中学教师产生比较强烈的信息技术教学意识,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动机。

主要以教学实践为重点内容的观摩形式,通常情况下,比较喜欢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参考比较典型、优秀的示范教学课。采取这样的模式不但能够让双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到现场亲身感受,同时也能够利用网络课程实时进行参考,在时间方面,其能够灵活进行调整,最关键的是中学教师可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根据其所教的科目选择参考的教学内容。参考之后的沟通交流以及讨论等,可以让进行培训的中学教师了解应用信息技术,并且还可以追寻其真正的原因,知其所以然,实现融会贯通,获取举一反三的效果。培训后实施现场的模拟教学,让教师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课程相结合,让培训者真实感受到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实训式的操练主要以机房为培训的重点场地,负责培训活动的有关机构最好应用公共机房,同时在能力比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导下实施比较密集的操作能力表现,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处理存在的实际性操作问题,从而大幅度增加计算机操作技巧的培训内容。做到知识、实践二者有机融合,这一措施不仅能够解决知识学习上产生的疲劳感,还能高效地将操作技巧熟练地贯彻到实践活动中,进而提高效率。

总体来说,若想要每一个地区的中学教师都获取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要在培训内容中加入比较丰富且多元化的培训手段,这样才可使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奚文平

第2篇:本科药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培训项目研究

【摘 要】地方高校应注重本科药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开展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针对工作岗位,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及时发现和修正知识结构缺陷,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关键词】本科药学专业 岗位胜任能力 培训项目

在2014年全国执业药师考试中,部分地区多人作弊事件的曝光把药师这个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少人在质疑考试制度的同时也质疑着从业者的工作能力。目前执业药师的专业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医院及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工作中处境尴尬,既得不到医生认可也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在临床上基本成了边缘化的角色,而岗位工作能力不足、知识结构有缺陷是导致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如何优化培养过程,增强药师的岗位胜任能力,是众多业内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一、药学教育和药学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药学教育

各大高校为提升在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已开展了系列教学改革,诸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模拟药房、工学结合、引入服务性学习、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融合、调整药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我国的药学教育体制、科研体制仍囿于传统的单学科体制,以学科本位和学术导向的单轨制为主导,难以形成跨学科、交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健康发展的平台,众多的改革也只是围绕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展开的细枝末节的修改,最终因根深蒂固的制度和体制问题进展缓慢。传统的药学教育是以药物为中心进行的单纯的知识、技术教育,而不是以“人”和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存在明显的知识结构缺陷。部分教学资源雄厚的院校调整教学思路,开设六年制、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药学专业,增加临床实习的时间,设置药学实践、临床实践、专科化的科研课题培养等课程,取得良好效果。但研究生的就业目标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很难下到基层或乡镇医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目前仍以医疗卫生单位为主,本科药学专业实践型人才现如今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为基层医院或零售药店提供临床药学服务的中堅力量,其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药学继续教育

目前,执业药师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每年均需接受指定内容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医药信息以保持较高的专业水平。高校或医院的专家承担了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执业药师岗位胜任能力标准,各地的培训内容掺杂着许多个人的理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培训的形式采用集中面授、网授、自学等方式进行,缺乏彼此的沟通和深度交流;每次培训的时间仅3~5天,时间仓促,很多内容无法展开,职业道德、法律伦理、人文素质、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内容更是没能在药学继续教育活动之中体现。

二、针对岗位工作内容的项目培训的必要性

传统的本科药学教育以分科教学为主导,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有半年的实习期,在实习中学生首次接触岗位工作,往往刚摸着点头绪就已面临找工作的压力、独自上岗工作的压力,知识结构缺陷没来得及修正补足就已进入社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规范性的岗位工作训练,应届毕业生的药学服务能力缺失,需要花费若干年的时间在岗摸索,参与继续教育,拥有若干学习机会才能逐渐胜任岗位工作,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我国的药学教育与国际上的差距明显,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口巨大,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即使部分高校会在毕业或实习前夕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入职培训,但由于时间仓促、学生学习压力大而成效差。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打破学科界限,针对不同的执业岗位,贴合学生专业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学生熟悉岗位工作要求,各科专业知识在工作项目实践中得到融合提炼,岗位任职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针对岗位工作内容开展项目培训

高等院校无疑是药学教育和药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大多属于面向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岗位的通才培养,而执业药师在这三个领域执业所需要拥有的知识结构和岗位胜任能力是不一样的。培训项目需结合各级基层单位相应领域的岗位职责,着眼于信息化条件下医疗保障需求,以药学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劳动过程为导向,充分考虑药学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岗位发展的需要,设计“情景化”的实践训练,模拟现代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管理规范、组织纪律和文化氛围,营造“工作岗位”的训练环境。

(一)提炼专业知识,确定能力素质结构

各教研室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参与项目的设计,通过研究行业岗位需求,把专业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与整合,提炼专业知识在岗位中的实际应用,并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采用对比、调查、分析、反馈等方法对项目内容进行调整,考察其可行性,确定能力素质结构(见图1),实现与临床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各科专业知识,灵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学生的服务理念、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通过项目培训能有所提高。

(二)项目设计

培训可分为医药营销、零售药店、医院药剂科、药厂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又分若干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下设3~5个小项。以医院药剂科方向为例:医院药剂科下设药库、采购、药房、临床药学、用药监护工作组;其中,药库又可分为药品出入库管理、药品库存管理与养护、药品采购验收、药品分发与供应、药库基础数据维护等小项,每个小项相对独立并分为高、中、低三个难度等级。不同年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掌握程度、感兴趣的领域,选择不同的培训项目及难度等级,了解药品采购、验收入库、药房请领、出库的账物管理流程,熟悉药品入库验收登记、药品分类贮存、在库药品养护、特殊药品管理、药品分发供应等制度,掌握医院药库岗位工作的要点。

(三)项目选择

项目对已修完部分专业课程,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药学專业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开放,也可以对已参与临床工作但工作能力薄弱的助理药师开放。采用“模块式组课,菜单式选课”的弹性选课模式,培训对象的自由选择度更大,学员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能力不足的项目参与培训,反复练习,体现出岗位教育特色,适应个性教育的要求。

(四)项目考核

结束相同难度相同项目培训的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成绩优秀者进入下一难度级别的项目培训;相应岗位所有项目培训结束后,学生进入临床一线相应岗位实习工作,综合患者、带教教师、一线业内专家三方的意见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工作态度、操作流程、方式、结果等均列入考核指标。学生可在竞赛中、工作中发现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次投入相应的培训项目中,在校期间其知识缺陷能及时得到修补,岗位胜任能力及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通过针对岗位工作内容的培训,熟悉行业工作内容,关注行业发展,第一时间发现自身工作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差距,知己知彼,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可端正方向、明确目标,增加学习动力。

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国注册执业药师有160544人,仅占具有资格人数的57.8%(国家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数据)。这些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中承担药学服务工作的执业药师,学历层次以大专、本科毕业为多,专业背景以药学和中药学专业为主。药师通过提供药学服务以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宜性。药师的培养需要经历在校药学教育和药学继续教育的过程,在不断的实践和积累中逐渐成长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临床用药。

针对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的逐级培训项目,分阶段、多层次的对不同年级的在校药学专业学生开展岗位培训,以实践为基础消化理论、以操作为中介发展能力、以服务基层为宗旨促进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形成满足岗位任职需求、具有明确目标针对性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使我们的专业教育教学能与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人才培养周期,该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药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高等药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科学、系统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打通不同学科实践教学的通道,高校把好关,基层重培养,才能更好地培养起实用性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君好,陈颖,李勤耕.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现状及对策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

[2]刘玉成.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13

[3]胡明,蒋学华,张志荣等.国外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及定位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7(21)

[4]杨凌,蔡绍晖.药学专业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国药房,2013,24(12)

[5]尹红梅,李成容,汪宏等.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2015年度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培育项目(2015yxxjg08)

【作者简介】冯艺萍(1979- ),女,广西博白人,硕士,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药学及药物化学。

(责编 丁 梦)

作者:冯艺萍 裴世成 韦运东 廖娜 唐西 韦柳斌

第3篇:大学生校外教育培训与就业能力研究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参加校外教育培训。通过调研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现状,并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培训;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走进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他们试图通过培训和再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很多校外培训学校应运而生,甚至很多企业也加入培训市场开设相关培训项目以满足自身需要。那么大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究竟能否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呢?在大学生校外培训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本文通过调研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索。

一、大学生校外教育培训现状

1.参与人数非常多。调研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参加过校外教育培训。而且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参与校外教育培训的意愿。本次调查有56%的同学在校外机构参加过培训。其中除大学一年级同学比例相对较小,大二,大三和毕业班同学中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比例都非常高。

2.大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目的非常明确。实际调查中大学生参与的校外教育培训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包括律师资格证、会计证、报关员证等;二是各类技能培训,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驾驶证、礼仪、职业规划、交谊舞等。

3.其他各类考试培训,包括考研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等。在参加过校外教育培训的大学生中有80%以上的同学,其目的就是考证。只有少部分同学是出于兴趣或者是提高知识面的。而考证就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4.大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方面鼓励和要求。由于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式,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排名的压力,很多大学开始实施双证教育,要求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不仅仅要拥有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更重要的是要拥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生家庭也要求孩子在自己的专业或相近的专业领域内获得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把它看成是提升职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另外学校也鼓励同学们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这都使得大学生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越来越火爆。

二、大学生校外教育培训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新职业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专业性人才,即所谓的“即插即用”型实战人才,要求聘用人员具有良好的操作和项目完成能力。而大学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大学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从企业来看,他们也非常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外相关职业教育培训,甚至很多企业自己也加入培训市场开设相关培训项目,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规范,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以满足自身需要。因此,很多企业将具备相应资格证书者作为招聘的首选条件。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部人员就明确表示在大学生初选时非常关注其是否拥有相关的资格证书。资格证书不仅成为该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反映和证明,同时也明确表明其对相应职位的工作能力。

调查显示,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能力”,其次为“特长”,第三为“素质修养”。而毕业院校等相对不重要。大学毕业生往往对社会缺乏了解,实际工作能力不足,这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因此,能够拥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能证书,无疑能够证明大学生具备相关职业技能,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在大学生初次就业中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具有显著成效。

不过企业同时也表明对不同类型的证书,其认可程度是不同的。例如人力资源资格证书,实际上学这个专业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份。因此,拥有这个证书本身并不能说明这个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具备相应的能力,该类职业更多的是要求该学生具备坦诚沟通和融入团队的潜质。而这些能力或者潜力当然不是一个证书所能反映出来的。因此在该类职业招聘中,证书本身作用不大。其他的面试和能力测试相对重要的多。而对于预算工程类,IT类等技能型从业证书,企业非常重视,拥有相应证书往往就直接决定了人员的聘用。

三、存在的问题

1.校外培训的质量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校外教育培训市场名目繁多,结构复杂,并不规范,还没有纳入政府相关的管理和指导。培训质量良莠不齐。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并不具备稳定的师资和固定的培训场所。有些培训机构往往宣传夸张,名不符实。虽然打出“最权威,第一品牌”等字号,这些头衔不过是培训机构自己加上去的。实际的教学师资、设施设备配备较差。甚至还有些机构采取价格虚夸,价格打折等欺骗手段引诱学生上当。很多同学受到欺骗后,既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缺乏维权的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调查表明同学们不满意的时候,有75%的同学选择仅仅向同学和朋友抱怨了事。

2.校内和校外学习的协调问题。很多同学开学时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自身条件和能力,对时间也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很多人报班之后由于时间问题而半途而废。有些同学不仅没有认真参与校外培训班,而且专业知识也没有学好,两头耽搁。有些同学虽然勉为其难参加了培训,但是生活过于紧张,影响了自身健康。也有不少同学认真完成了课外培训,但是是以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本专业的学习时间为代价,仍然是得不偿失。

3.培训学费过于昂贵。大学生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也存在着发展和需求不平衡的问题。有的培训项目非常火爆,其含金量很高,拥有相关证书不仅找工作容易,而且直接会享有很高的工资待遇。但是培训价格也相应较高,有的价格令人瞠目。大学生正常学费和生活费用总额本来就不低,再加上昂贵的培训费用,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大学中的贫困同学,负担大学费用就很困难了,根本无钱再上相关培训课程,这直接导致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不公平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主流。这已经得到学校、企业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大学生校外教育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衔接大学课程教育和上岗职业培训,能够显著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对毕业后顺利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的校外教育培训还不太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校外教育培训的火热,反应了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因此,从教育的公平和福利性质来看,我们应该大力改革我们的大学教育,要使教育和市场相适应,和企业的需求相适应。这不仅要求在大学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方面重新审视和修改,而且要实施教师的多元化改革,要大幅度从企业引入教师人才。在教学中,要不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知识和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于一些普适性的技能,例如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纳入大学正常教学范围讲授。

我国校外教育培训和国际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既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有些问题必须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有些则可以交给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培训机构应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例如固定的培训场所,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注册师资。促进稳定和高水平的校外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前规范和完善校外培训的重中之重。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落实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对校外培训应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明确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条例,对于具有公益性的培训项目,例如职业培训,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作者简介:叶保丹(1982-),女,福建南平人,九江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大学生校外教育培训与就业能力研究(09YB463)”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叶保丹

第4篇:《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创新能力心得体会

徐沟中学 郭建刚

通过《创造的秘密》学习,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创新、创新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的方法。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教师核心素质。创新能力具体包括:

1、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2、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

3、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4、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

5、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就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所学校是否受社会和家长的肯定,其教育成效就是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如何衡量教育成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这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成才量,不用说最主要、最直接的培养者便是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营造创新环境,搭建培训平台。 教师要积极营造环境,建立互动的、人性化的知识交流,达成教师之间知识的交流、传递、共享,学校要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望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尽管每个人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要会协调沟通,发挥团队优势,群体优势,使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升华,在合作中升华。

二、克服思维障碍,不断自我超越,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意识。教师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其次,要善于反思,觉察自己思维偏见,不要轻易给别人下断言。教师要全方位地反省自我,严格地剖析自我,找出自身的弱点,从而产生创新的欲望。只有审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才能使创新成为一种“内驱力”,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成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自觉自愿地以创新为已任,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创新实践。教师要乐于舍弃旧习、抛弃成见、敞开胸怀,建立与别人的协作交流。宽容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氧气,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三、人人可以创新,通过实践实现。

创新是一种理念,人人都可以创新,“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想办法”,别人没想到的我想到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于善于挖掘自我潜能,展示自我潜能,释放自我潜能,突显自我潜能,克服基因中的保守性,克服不敢超越的痛苦。教师的创新能力一定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脱离了现实的教学活动的锻炼,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由于每一个教师的背景不同,已有教学经验不同,每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也不同,所以别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照抄照搬,具体的运用还要靠教师个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

我们要边研究、边实践,一方面可以检验所学理论和经验的正确性、有效性,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许多问题,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探索,找到应用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操作方法。正是在这种不断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建构起来。

一、 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浅谈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建设心得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我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国家的繁荣富强,全民素质的高低都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深知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则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而传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过去教师总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个性不同的所有学生,必然会摧残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的知识面和能力在一条水平线上,做好中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大计。教育要创新,数学教学工作也要不断的创新,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更要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分析教材,把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思维要灵活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我在上《二项式系数和杨辉三角》课时,首先分析了教材,内容枯燥乏味,不好上。其次,是让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把杨辉的生平与事迹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添课堂氛围。对待学生要多鼓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质疑并进行逆向性思维,而教师要学会倾听并启发帮助学生不照搬教师的方法去完成任务,对于那些好的想法和做法要及时推广、发扬。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批评,要帮助指导,让他们通过尝试,质疑,实践去总结,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思考,去了解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教育教学创新,尽一份微薄之力。

第5篇: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外出培训心得体会

在###主任、###副处长的带领下,##壮族自治区委党校第22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外出培训。此次培训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训途径主要是:专题讲授、现场教学和教学参观。上海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震撼。我们的心得体会是:

一、老师的水平真高

上海市委党校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完善党校教育体系,深化党校系统资源整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们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思想解放、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对于解放思想、浦东开发实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对策,上海创意产业新天地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长三角经济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上海杨浦“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模式等各教学专题,老师们高度重视教学设计的创造性和新颖性,能以丰富的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员,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员有较多的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机会;重视学员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学员们主动提问的次数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率很高,学员们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好;重视学员的全面参与,用自己的艺术性、智慧性唤起学员们学习的兴趣,鼓舞学员进取。

学员们发出了很多的感慨。大家认为,上海党校的老师有思想、有水平、有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上海党校的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二、上海的发展真快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它不仅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目前居中国内地第一位。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上海在率先求变、转型发展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城市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持续文秘杂烩网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城市建设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方向推进,人民生活达到了比较富裕的小康型。

在上海期间,大家对上海的发展赞不绝口,同时为上海以整洁、美丽、有序的姿态服务世博会而欢欣鼓舞。 上海的发展经验十分丰富,非常宝贵。我认为它一是服从国家战略,把上海的发展放到全国发展的大环境中来思考和谋划;二是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三是实施高起点、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拓宽发展空间;四是理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做到开创性、操作性、坚韧性之有机统一;五是始终重视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大众;六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七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上海善于利用本地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历史文化等资源,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找准突破口,赢得大发展;八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1— 大家边看边学,边学边对比,边讨论边思考,一致认为开放是上海发展之源,上海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深的启发。

三、世博的理念真新

漫步上海世博园区内,目睹各国建筑隔江相望,与沉静壮美的黄浦江水一道,汇成一曲东西方和谐演奏之交响诗,心情特别激动。

世博会诞生以来,一直是人类共同探索美好未来的互动场所,它讲述并预示着人类世界的变化,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乡村文明到城市文明,从高碳文明到低碳文明,人类不懈追求均在世博会上留下了醒目的足迹,成为许多国家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标志性文件。

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举办的世博会,也是在新科技革命前夜举办的世博会,共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共计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参加和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主要看点是:看中华——世博会是中国形象的展示区;看科技——世博会是科技创新的大舞台;看文化——世博会是文化交流的大盛会;看未来——世博会是未来发展的试验田。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创了世博会的先河,既是基于中国对城市化发展的自我反思,更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新贡献。

上海世博会是人类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自觉转型期的一次历史性盛会。世界在中国展示:四方来客,八面来风;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五湖四海,东西南北。中国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通过世博会,一个微缩的五光十色的世界被搬到中国让人观看,而中国自己也在世界的眼光中被打量,中国在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新形象,世界也期待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沿着黄浦江边走,我不禁联想:这些年高楼大厦多了,但那些搬进大楼里的人们生活好吗?建造高楼,建造宏伟壮观的城市固然不易,但建设一种丰富、充实,不仅让人们感到快乐,而且富有意义的新生活更不容易。没有这样一种生活,没有一些充实地活着、能够把握自己生命的精神意义的人,城市也将失去自己的灵魂。物质的成就固然是能体现一种精神的,建筑也是可以有灵魂的,甚至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高楼大厦也至少表现了一种生命力。但是,我们是否总能保持这样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呢?以及,人的生命力是否只是通过物质的成就来展示呢?这是一种复杂的博弈,答案不言而喻。

四、我们的责任真重

##是后发展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们不能因小富而满足,不能因困难而退缩,不能因矛盾而困惑,而应该始终保持敢于争先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应该立足全国找差距,对照先进定坐标,着眼未来争发展。我们的思想应更加解放,思路应更加开阔,决策应更加科学,方法应更加灵活。我们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的前提是汲取新知识,要勤奋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创新的源泉是实践,—2 — 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在丰富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二要进一步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上海的发展告诉我们,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以公正民主的法制环境、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留住客商,赢得发展,努力向市民、纳税人和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要抓住各种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要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提倡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贯彻完成,更好地造福##各族人民。

—3—

第6篇: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源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谢继连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能力培训,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

一、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

1 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我有三点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要针对教育工作实践开展学习。这种学习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不足,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工作。

天下之事,谋之于众。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现教师的聪明才智,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把这种创新能力切实付诸于实践教学中,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创新的真正内涵所在。

总之,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新调整自己的未来构架,应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启发自己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

第7篇: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从体育课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体育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了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体育课;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

一、前言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既要完成教育任务,而且还应该实现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教育功能上,体育课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但更重要的是,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自身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实践性强,整体性强,社会性强,差异性大,复合性明显以及交叉性明显等。基于该特点,可以看出体育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表现为: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身体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为学生观察和发现各种复杂的体育现象提供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体验创新带来的乐趣。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而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侧重技术、技能的传授,使学生成了会做动作的机器,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根据体育课及体育教材的特点,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望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出的人才当属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体育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置于重要位置,贯穿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本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寻求多种途径及方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充分挖掘体育教材内容价值。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因此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当即的记忆、反复的想象和集中注意。体育学科教材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常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2.有意识地增加左侧肢体的练习。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左、右半脑子是有明显分工的。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3.引导学生自选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

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体操、武术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组合编排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设置少量供学生自选的技评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少量体育考核项目供学生自选。让学生任选有兴趣、有特长的体育项目进行技评考核。自选技评项目考核,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体身体素质,扬长避短、满足兴趣和表现欲望,发展特长,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教师也可用发展的观点来因材施教,指导评价这种个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5.大胆增加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外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可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营造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方法

1.发现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如在学生立定跳远时,教师提出影响远度的因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实践,去判

断,去体会。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影响立定跳远远度的因素,让学生通过验证实践来提高自己立定跳远成绩。

2.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

4.讨论法。讨论法就是拘泥于老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例如:进行篮球三攻

二、二防三简单战术配合教学,学生在场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从而形成比赛阵形。而比赛阵形受攻守变化规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下平行、重叠、斜线站位,三人进攻可采用传切、突分、掩护等基础配合。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

三、结语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体育教学也必须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素质

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体育课以其实践性强、整体性强、社会性强、差异性大和交叉性明显等鲜明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自身优势。体育教学中可通过充分挖掘体育教材内容价值,有意识地增加左侧肢体练习,引导学生自行创编成套动作,设置少量供学生自选的技评项目,大胆增加体育游戏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具体方法寻找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鲁世杰.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4).

[2]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6.

[3]陈章干.开展创造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5).

第8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栾旭东孙玉萍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玉皇中学

摘要: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

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歌。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技能,教师素质

马约尔先生,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

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课标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歌。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稳固发展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于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论从国家民族,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已日益迫切。那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又需要哪些条件呢?我有几点认识:

一、对创新教育内容的认识

"现代创新之父"美籍著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于1912年提出创新论。他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过程"称为创新。他不仅创造、重新组合、再次发现视为创新,而且强调"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创新过程。这恰好与我国目前教育要解决的两 在重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谋而合。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该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把创新理论作为指导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

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再把玻璃板拿开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试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才能。

2、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的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

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

3、创新技能

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仅就学校教育而言,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比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有的要素

1、教师更新观念很重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使学校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 意识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师的素质很重要:

教师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它是一个响应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但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响应,同时予以反馈。这个过程非常快而且每次都有所不同,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检验教师素质的过程。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要像一台钻井机一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能非常大,取之不尽。同时,教师的素质也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像学生一样不断的去学习,去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不断去充实自己,俗话说艺不压身,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所以教师的素质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氛围密切相关

和谐的学习气氛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愉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4、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

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证的判断课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它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三、对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的体会

在学校教学中能否顺利地实施创新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各类知识的拥有量。因为知识是创新活动的阶梯,知识贫乏、头脑中只有零星的低级的自然状态的信息堆积,而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储存,就不可能站在人类已有的成果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创新知识。

创新能力离不开人的智力因素,但是高智力并不直接等同于高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还决定于人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的洞察力、预感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它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技能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师生互动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有创新型的教师。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双重责任,其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标准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次,教师本人的创新性品质对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培养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如果教师很有创新意识,不断的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创新倾向,就会在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目前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2、相互合作积极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组织形式应由原由的灌输学习逐步转变为师生交往的互过程,共同发展。教师应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把学生的思维自然的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我一定能学好”。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新气象。师生关系的和谐使学生更乐于积极参与学习使课堂更具有生气。

教师角色改变了,教师不在是活动中的观众,而是活动中的主角。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比直接灌输知识更加重要。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在实践中不断理解,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贯彻,在给予整体优化的同时,真正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为更全面地实施新课程标准而努力。

总之,教育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教育的创新来实现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完成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去努力,去探索。

第9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 世纪的通行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的语文课程,更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确立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其次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环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白板”和“希沃5”两类产品。“电子白板”全名为“多功能交互电子白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的体验更直接,感受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希沃5是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产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达到互动课堂并能进行多种互动式随堂活动,能够将课堂上每个成员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这个系统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已手中的遥控器来查看自已的答题情况等。互动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整合学科与信息技术 ,做新世纪的创新教师。

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实行全方位开放。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延伸至课外,这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与互补是创新教育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为此,在横向上,语文课堂教学最好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感受时代气息,强化现代意识,同时可以应用微机、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获得网络最新知识信息。在纵向上,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开拓未来研究领域,研讨语文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既适应动态的今天,更适应不定的未来,实现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最佳结合。

三、开展导学式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成功的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取导向法,导趣法,导疑法和导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法指导上,要授以渔而不仅授鱼,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不唯书,大胆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同时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用"新""奇""活"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就要发动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既当受教育者,又当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现在有些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一些道理犹如"过耳风,"甚至出现"教师台上使劲讲,台下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张嘴,一台戏,满堂灌,抹杀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讲过:"如果一个人手中有一只苹果,两个人互相交换一下,一个人手中还只有一只苹果;如果一个人有一种思想,两个人互相交换一下,那么,一个人就便成了两种思想。"照此推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在学生参与,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把几十个人的思想集中起来,就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宝,作为语文教师来讲,又何乐而不为呢?让学生参与,大家动手,人人开口,相互启迪,相互影响,问题大家摆,道理大家讲,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在充分的酝酿?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受益,教学相长。

众所周知,历史上凡是作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因此,广大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改革中适时正确引导,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企业风险抵押金制度下一篇:上海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