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用13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

主学习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和地位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要实施自主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我在五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动机;设定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主动学习;分层作业,自主选择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我要学”、“我要知道”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在“为什么”的中去探索。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学心理、树立自学信心,激发自学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最终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亲自实践,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味自己劳动成果所带给的快乐。

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点滴发现,不断激励学生自学。

2.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愉快的口语交际氛围 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学生能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潜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平等亲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相互尊重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这一个环境中体现“自我”角色。使学生在交际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有勇气去质疑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都有权力保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宽松、民主的交际氛围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激情、启动了学生的联想、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实现:

2.1教师在课堂上应放下架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他们的观点给予尊重和肯定。教师应是学生忠实的听众,应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评价,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在学生交流时,要提高说话人的积极性和听话人的素养。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对好的观点和方法给予表扬,表扬立意新颖、思维敏捷的同学也应大加赞赏。鼓励其他学生拓宽说话人的说话领域,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

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一种敢于交流,乐于辩论的口语交际氛围。

2.2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通过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感到口语交际的乐趣。此外,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安排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活动,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表达能力的增强,是学生走入社会前的必修课。

3.重视学生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新大纲的基础上明确了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数量。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概括、思维集一体。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1强化中年级的读文教学,改变以往的“落后阅读”教育向“尽早阅读”方向发展。如:给五年级学生推荐六年级的语文课本,给六年级学生推荐七、八、九年级的语文课本和优秀作文,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好字、词、句,增强他们驾驭高一级课文的能力。

3.2强化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让学生在教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信息,学到最多知识。让学生精读为主,以略读、快读为辅。让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这样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整理好读书笔记。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提高了,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收集和整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了。在训练中既启迪了小学生的心智,磨炼了意志,又滴沥了品格。

4.“问”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巧“问”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时会收到化石点金的效果。那么,教师的“问”要注意些什么呢?

4.1提问必须有价值。“是不是,好不好,会不会”等不利于调动思考积极性的问题不必提。

4.2提问必须及时,由浅入深,循序渐渐。4.3提问必须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深度的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可用直接提问、间接提问、选择式提问、扩展式提问等。

5.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检验学生的书

面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应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品质。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学习语文的能力就越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后劲越大。

5.1挖掘生活作文的审美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深挖生活作文的审美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捕捉如诗如画的生活美,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师要强调:作文源于生活,要写好一篇文章,离开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可能的。鼓励学生多观察,善观察,在实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

5.2让作文评价充满人文关怀。学生的作文,充满了他们的智慧,表现了对所选素材的建构能力,影射他们的生活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充满人文关怀,应多鼓励,少指责。评价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延时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教师“延时”的这段时间里,可以做充分的修改。

(2)多元评价。对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方向不应相同。如:有的同学字写得好,有的同学作文内容写得好,评价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作文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内、校内,教师应拓宽学生训练的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克服为文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2

一、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不仅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决定着学生语文考试的分数。教师只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提升语文层次。在小学语文中,基础知识并非简单的字词教学,但是,教师可以从字词教学入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不同的字词自主学习方法。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半年,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要进行基础的识字。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拼音自己认读生字,当学生无法拼好拼音的时候,教师可以继续指导学生拼拼音的方法。而在二年级,教师就需要教会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如,可以让学生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进行生字识记。而到了高年级,教师就无需将生字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是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自主识字,教师强调重点生字即可。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阶梯性和层次性,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并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厚积薄发

1.提高学生的课堂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强语文积淀能力,提高读书能力。如,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藏戏》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朗读和默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悟本文的知识性、人文性以及趣味性,并教会学生略读课文的方法,以便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要展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相互建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凸显阅读个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培养阅读对话意识,提升课外阅读能力。如,在教师进行三年级《名人故事》一个单元的课内阅读课的教学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名人故事相关的书籍,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名人故事阅读了解名人都有哪些故事以及名人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可以运用到作文的训练中。这样的教学,体现了从阅读到作文,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以及作文能力的双重提升。

三、多给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表现自己,提升学生的自主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1.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引导学生自主交流

每一个学生对小学语文的认知不可能完全一致,对同样的语文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而对难度相同的语文题目,不同语文素养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完成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如果仅凭教师一刀切式的教学,难免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听不懂的现象。教师要想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就要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更好地汲取来自同学的思考,从而完善自己的思维。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同一堂课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同一堂语文课上的思维得到锻炼,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2.教师要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小学生正是乐于表现的年龄。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同伴的肯定中喜欢语文知识的学习,愿意自主进行语文的学习。学生如果有习作完成得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诵读。学生的掌声以及鼓励声,会让学生更乐于进行习作,甚至在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的基础上自主完成习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自主进行提升,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厚积薄发,给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表现自己,提升学生的自主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3

在新课改的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水平、个性差异等,并结合学习内容,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改理念,更加关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材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丰富的教学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克服困难,积极探究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轻松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不同观点,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地给予启发和诱导。通过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在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要注重课堂活动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比如,进行演讲比赛,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有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四、巧妙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让学生从声、形、色、图等方面去感受体会,这样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利用不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讨论能集思广益,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处,组织讨论,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提升,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在针对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展示各个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难度适中、变化多样的课堂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能更好地集中他们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引导、指导、参与等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关注每位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获取丰富的养分,这才是现代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4

一、真诚交往,帮助孩子们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生活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较内向、害羞,作为教师更应以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以贴近农村生活反映农村学生的需要,从他们的世界出发去打开学生知识的大门。使学生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主动,真正的做到会学、善学。

二、组建学习小组,让孩子们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在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让学生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鞭策以帮助外出打工家庭、知识水平有限的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调查了解,把本班或本校的学生按知识水平组建成为学习小组,按照学生所在村组的人数、学习情况、家与家的距离情况进行编组。尊重学生自愿,选出小组长,组织学习。与知识水平、思想素质都较高在家的家长取得联系与帮助督促指导。组建的小组时应要求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养成健康文明的合作互助意识。

三、加强学法指导,挖掘学生潜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前,需要教学提前预习以及方法。在初读文章时,需要针对课本的导读进行学习,对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用“?”标示出来,并对知识难点进行讨论和研究等,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有了目标、有了针对性,学生才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按照课文以及老师提出的要求,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还能够将学习习惯、方法等融入激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中去,为小学语文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自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老师应现对课文进行了解,明确一下课文学习的主要目标,增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走入课文中去。例如:在教学《松鼠》一课时,刚开始可以说:“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观看松鼠图片的时候,也走进了教学之中。

(三)注重学生 “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才是释疑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思考,必须先教会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在“问题式教学”中,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文时,可以提出这些问题:

1、让学生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让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3、引出课题——《假如没有灰尘》。

用如此的“问题式教学”,就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地占据主动性,进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四)注重感悟,品味课文。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的情感不在于外在,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知识。只有学生的反复朗读,在语气中、在声调中、在表情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才能够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知识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教师着重强调出“我”在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出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鲈鱼放生。然后对学生提问:“假如是你,你舍得放了这一条鱼吗?”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也能够体会出作者的心境,那就是要求自己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从课文中,我们也能够品味出作者的思想。

(五)强调阅读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让学生去体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四、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自觉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5

实验小学

刘梅

在这一年里。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努力做一位好教师

本人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语文教学工作量大,备课任务重,作业批改量大;教材是新的,作文、讲义、练习、周记都要批改,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业务素质

本学期特点是继续使用新教材,在学校、年级的指导帮助下,我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集体备课制,互相听评课。开学初,学校便举行校自主、合作、探究课题比赛,参加了比赛,组成员积极听课。除了互相听课外,还利用比赛,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收益很大。而且力争上好课题最佳课,校级课题研究课,本学期听课都在15节以上,有的达25多节,同时参加了校课题培训。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树立大语文观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本着“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搞训练”的原则,除上好语文课以外,我还组织了以下活动:

1、坚持课堂三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开展了即席作文比赛活动,评选出了优秀文章。

3、组织学生搞好两次黑板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和年级的好评。

4、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余时间学习微机的使用,效果很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6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和加速获取知识的需要。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自做和自检练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即是使学生喜爱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讲清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指出:自主学习数学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打消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误解和疑虑,使学生明白道理,建立起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2、利用反馈信息,让学生“甜”中品出“甜”因,乐于“尝甜。

在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坚持正面诱导,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向上的心理。通过提问、做练习、对答案等知识反馈,使学生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使他们渐渐地尝到“甜头“,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并激发起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少年儿童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诱发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尽快学习好,非常渴望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时,如果教师及时传授给他们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保证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地进行。

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入手,分三个阶段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材的方法。

第一阶段是教师的领读阶段。教师边领读边讲解,重点讲解学生感到生疏的数学词语,教给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怎样找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怎样找重点、难点,怎样阅读例题,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教材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7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听、读、看、察、做得到个体的全面持续性提高,并且以其行为来升华情感价值的感知能力。开展自主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固有接受方式,更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展开思考和论证,改变其原有的僵化思维。教师通常采取两种方法:学生主体对教学内容的个人学习和学生围绕共同主题展开的同伴互动交流与讨论。前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前期印象;后者使不同学生在交流中展开自主学习并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授人以渔”,并建构新时代的自主课堂。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引导自主学习

1. 从资料搜集中获得答案

出于对教学内容的考虑,教师往往会担心课时问题而跳过探索阶段,选择直接灌输的方式来加快上课进度。这不但导致自主学习的内容过于笼统,而无法深入其中,也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但为使学生受益,教师引导他们进行独立的前期思考,在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的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完成交流与学习。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提出见解的过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帮助学生锻炼信息分析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所以,按照课程内容布置一些课前的预习作业,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资料,然后得出对新知的初步想法,再在课堂上领悟真实意义,能使他们得到双倍收获。

例如,在学习《草丛的村落》时,因为文章用词清新明丽,颇富画面感,因此,让学生先合上书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教师的范读,并在脑海中构建这篇课文所描绘的场景,这样就能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开拓想象。听完后,先谈感受,说出最喜欢的或是有疑问的部分,这就促使学生在脑中再次回顾文章,增强印象。简单发言之后,打开书本,听教师再读,同时要求划出词句间的停顿,标注生字,也可以做一些简短的批注。之后讲解课文,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最基础的阅读方法,而非一味要求其深度理解,毕竟带着方法学习更加轻松,并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后要求朗读、背诵这一经典篇目,以提升语感并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再加入仿写练习或是想象性的练笔,做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完整地展示出来。

2. 以人人发展为目的创建新型自主学习课堂

我们开展自主教学的初衷是让差生变好,让好生变优,即是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在不断弥补漏洞的过程中成长为健康向上的优秀学子。当然这也是促进班级全面发展的不二法则,不仅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成绩和思维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提升,更促进了学困生的自我觉醒和逐步转化,使其语文学习能力及学习自觉性有所转变。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分配作用尤为重要,下设一些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学习中处于最佳发展区间。教师按照学生的程度来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就是教学中常说的“组内异与组间同”的小组分配原则。当然,如果分配不当就会出现由优秀学生主导而学困生一言不发、没有收获的情况,所以,教师应提前想好应对措施,可以采取组间竞赛制、轮流汇报制以及指定成员汇报制等。让每个人都能抛开个人成绩,很好地融入其中。

例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它在考试题中占有很大篇幅。但阅读也有层次之分:对易读文进行理解时,选择知识经验较少的学生来发言,若有不足,再让程度好的学生进行补充说明,或者让他总结小组成员的想法,再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学困生因为承担责任就会认真思考并发言,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因此进一步领悟。这样的方法促成了“一石二鸟”的理想结果,不仅两者成绩都有所进步,而且也拉平了全班的水准;而面对艰涩文时,则由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来汇报,因此,成绩优秀者在小组探讨中应具备引导力,带动其他小组成员的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若学生经其自主地查阅书本、相关资料以及与同学交流与讨论而获得知识,那么这样的过程便是成功的、高效的自主学习。这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形式是真正值得我们提倡的。若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历程中扮演合理引导的角色,就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人人发展的高效课堂得以创建。所以,自主学习是一门大学问,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被广泛地应用,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摘要:在目前的课改形势下,自主学习的要求日渐突出,教师和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同感和执行力也在不断增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排除一切人、事以及环境的模式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因学生难以自我控制,所以,这一方式就变得“徒有其表”,这无疑将自主学习的实施引入了困境。所以,要想切实发展,就应注重其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摆脱简单复制的形式。在此种情形下,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引导自主学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应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新型课堂,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牛秀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学周刊,2015(34):17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在当代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摒弃古板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并加以引导,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师生交往,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课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笔者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当代生活节奏很快,很多家长会因为工作顾不上照顾孩子,老师负有更多照顾学生的责任。现在的孩子思维更活跃,想法更新颖,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与这些孩子做朋友,让学生建立对我们的信任,把我们当做能够倾听他们内心想法的朋友。试想,孩子们是愿意听严师的话还是更愿意听朋友的话呢?如果我们做到这样,那么很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代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当然,因为小学生的年纪小,所以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引导他们正确地思考,这是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考验。

二、学生为主,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发地学习,自愿地接受。以学生为主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呢?

首先,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学习方法和教学理念。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东西产生兴趣时,往往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中有趣的点加以利用。比如在讲解成语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不仅解释成语的含义,还讲解成语的出处和成语背后的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又如在讲解一些特殊字词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进行猜字谜的游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记忆,拓展学生的思维;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热爱他们所学的东西。

最后,要“因材施教”。笔者这里讲的“因材施教”指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年龄、性格、爱好等。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还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同时需要老师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材施教”的关键就在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扬长避短,对每个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并将学生的优点放大,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信心,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对待低年级孩子时,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所以需要老师们更多的管理和引导,在教学时可以多做一些活动,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高年级的学生相对低年级的学生自律性相对强一点儿,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比重可以稍微低一些,对待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留给较多的自由学习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善用方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介绍一些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于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因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课文读一两遍是读不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课前的预习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便于学生思考,而且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会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前查阅,上课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学得更轻松有效。

2.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老师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上课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认真学习老师讲解文章的思路,做好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跟着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学习。

3.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预习心得和老师的课堂笔记,加深对文章重难点的记忆和理解,巩固学习成果,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除了以上三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查阅字典理解生词难词,翻阅相关辅助资料帮助学习,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老师们要做好引导和监督的工作,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在当代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因材施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J].学周刊,2013(0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9

杨大祝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 针对我校自主学习的现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指导学生预习,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四、注重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五、搭建成功舞台,享受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我校自今年三月份就开展了“实现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学校的很多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老师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改变,老师的改变,课堂的改变。自主学习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但在我们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困惑,现就我校“实现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现状分析如下:

“实现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现状

1.从课堂实践看,教师的教育观念离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尚有一定的差距。教师讲得仍然太多,某种程度上压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教师教学的理论水平。

2.学生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大多数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在预习方面老师缺乏指导和落实。

3、课堂纪律松懈。爱动、爱说是小学生的天性。过去有一段时间在理论界提倡在课堂上越放越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爱怎么回答就怎么说,老师评价也是一律的赞扬、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便插嘴,喜欢怎样坐就怎样坐,有的专家甚至主张上课时学生可以自由走动。特别是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中,学生可以满课堂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伙伴。课堂气氛自始至终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自由。这样做,小学生的天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年级的升高,这样的教育方法毫不留情地留给我们的困惑是:学生自由散漫,课堂纪律松懈。

4、两极分化严重。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成果不断凸现出来。我们清楚地看到许多小学生正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以我们学校的情况为例,一部分学生不光具有一定的特长,学习成绩也门门出众。以语文学科为例,他们读起课文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辩论时滔滔不绝;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感好,悟性强。语文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几乎可以渐入“不用教”的佳境,像这样的学生不足学生总数的二十分之一,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完整地把一篇课文读完过,老师坐在旁边督促他读,读起来也疙疙瘩瘩;作业潦草,字写得龙飞凤舞;再简单的作业也偷工减料甚至拖拉不做;学习习惯越来越坏,成绩越来越差。班级中两极分化的情况非常严重。

针对以上我校自主学习的现状,我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指导学生预习,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因此,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那么,怎样教给学生预习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规定了预习五步法:

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划出不懂的字、词并查字典。第二步找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写过的作品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等。

第三步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四步三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觉得重要或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写在旁边。

第五步四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然而,我们的预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之后,检查学生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不够到位。我认为,检查学生预习,不仅仅是检查学生做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学习的成果,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肯定,课堂交流,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空间,使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预习的指 导要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到独立预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也是人主动性发挥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就是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读准确,不漏不添;要边读书边思考字、词、句、段的意思,为什么这样写;要边读边画,在文中圈、点、勾、画、批、注,用不同的符号将自己认为主要的或不懂的记下来,将自己感兴趣的,最有感受的记下来,并将感受三言两语简记在旁边;还要训练学生在别人汇报时做些记录,快速把握对方说话要领,判断对方发言的正误之处,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融合的认知与感悟的活动。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催化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自学思维的形式,而且,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充满知识魅力的氛围中获取更多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更应该赞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诱导和激发,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点燃火花,想方设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优势”。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创设情境、适时鼓励、开展竞赛,设置悬念等。

例如,我在教学《花钟》一课时,出示题目,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问:“什么是花钟?有的问:花钟实干什么的?花钟是什么样

子的?„„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就一下子激发了起来,参与探索的意识也随之增强了。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学生奋发。从而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情,是最快乐的事情。

四、注重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主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即如孔子所调的“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激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羊,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放开喉咙,要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要求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始终参与。学生问对了,要大加赞扬,赞扬他们不仅有胆量而且有能力,学生问错了,也要加以鼓励,告诉他们有胆量提问题就了不起。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

五、搭建成功舞台,享受乐趣

好奇心和满足感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两者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的兴趣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就是采取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学生在较好地复述出故事时,就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高涨的状态,他们时刻作好准备,准备接受挑战,准备去摘取那丰硕的果实。可想而知,学生在这节课中是多么的投入,真正地从“要我学”上升到“我要学”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0

内容摘要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好小组的合作精神,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且把握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呢,我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 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我创设了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去过草塘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在‘北大荒’的一个草塘。”然后请学生说出对草塘的感觉。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那为什么作者要叫它可爱的草塘,而不说它是美丽的草塘呢?”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另外,除了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下面还是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总理的热爱。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我还会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的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的要求,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其中一些诗句的景象出来。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住宅是对人来说的,为什么蟋蟀这种昆虫也会有住宅?”在初读课文以后,学生又会问:“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复杂的住宅?”随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去学习课文了。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在教《田忌赛马》时,我让学生分四大组来进行表演比赛。自己根据课文来编剧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安排时间排练。因为要表演,所以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任意发挥,我重点强调了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是评比的关键。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评选出最佳男演员和女演员,还有最佳小组表演等奖项。另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还采用过采访这一方法。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内容是写“成功的滋味”。 我先让一些学生介绍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并选四位同学当小记者,对介绍的同学进行访问,向他们提出:“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邮箱: angelmissyou@21cn.com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主动地去做好这件事,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如果教师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很容易培养了。

小学语文充满了神秘色彩,教师要在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自主地探索语文中的奥秘。例如,在语文课程进行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设想: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拿到这个铃铛而不被人发现?这时候学生就会开始积极思考,好奇心开始萌发,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学生慢慢地也会逐渐对小学语文学习产生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与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滩水如果不流动,那么它就永远不会注入新鲜的活水,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与别人不断进行自主合作交流,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意见,各抒己见,不但说出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且能够得到其他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和看法,这相当于自己在同一个问题上得到了好几种不同的见解。何乐而不为呢?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主的合作交流与探索中,学生的自主能力不断提高,对小学语文愈发热爱,从而使语文的学习不断进步。

三、重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要脱离了实际生活。而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动手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感到那种亲自动手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小学语文大多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师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更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配合教师教学任务的有效开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是自主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师与其辛苦而无功的教学,不如教会学生主动去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拉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性思考[J].科学导报,2015(0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环节。课前准备充分就可以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 课前准备不充分, 对于教学内容不是十分了解, 教师就不能够条理清晰地进行讲解, 对于学生来说, 理解力和记忆力也就相应的下降。在这一点上,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目前的学习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选取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内容为基本问候语时“, hello.”“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等, 老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日常的相处方式和问候方法, 以此作为引子, 来引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 可以适当融入自我介绍的内容。

另一方面,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要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活动, 了解下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对于一些简单的单词句子进行记忆, 并且在课本中勾画出自己不理解、有疑问的部分,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集中精力, 重点对自己课前所勾画的难点进行识记和理解。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 多一遍学习相同知识的机会, 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更加牢固的进行记忆。

二、实行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不断丰富教学模式, 使学生保持课堂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过程中, 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原则:第一, 趣味性原则。鉴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以及性格特点, 教学设计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 人性化原则。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设计的人性化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全面协调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第三, 互助性原则,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互助性原则, 就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型探究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想法, 吸取他人的长处, 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 实行教学方法多元化可以有多种途径。第一, 情境教学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再现, 使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的同时, 能够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应用情境进行理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通过Flash课件的形式对教学内容情境进行再现。第二, 合作式学习。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 通过多名成员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讨论以及探究, 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指导, 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积极动脑, 共同探究。这类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协作能力。

三、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对于教学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升华, 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另一种是学生之间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建议, 对于学生学习的错误方向进行纠正, 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应该予以鼓励和表扬, 小学生的心理十分脆弱, 并且自尊心强, 为了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学生错误, 老师应该采取委婉的方式指出, 采取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生之间的评价是学生自查自省的方式之一。在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之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 指出成员的优点与缺点, 并且表达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选出小组内部学习成员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同学, 老师予以奖励。这样的方式, 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良性竞争, 学生能够在其他同学身上得到自身的提高, 不断完善自己, 以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目的。

不管是师生之间的评价还是学生之间的评价都需要强调及时性和全面性。及时性的评价可以采用一些诸如:“Excellent.”、“Well done.”之类的评价性语言。通过及时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激励性评价的时刻获得学习动力,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 如果不及时, 小学生会产生一种对于学习的失望情绪, 会认为自己的学习成果没有得到认可, 以至于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全面性强调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各个方面和学习状态等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3

内容摘要: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关键词: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激励自主、“学困生”、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可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地去学习总比被动地去学效果来得更好。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我工作十多年来得出的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识字兴趣,使学生爱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识字”,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必要条件。

1、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量避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单纯的识字活动,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读书和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师生听后进行评价并订正字音。这些活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轻轻松松地认识了生字。然后,抽出词语,再抽出生字,进行形式多样地

反复练读,以加强识字的效果。这样,把读书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识字效率。

3、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从而做到了“下保底而上不封顶”。

二、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主要是自己学习,而自己学就应有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师可先教读,学生仿读,注意纠正学生字音、停顿及朗读情感、语气,做到字正腔圆,轻重缓急得当。如遇生字词则引导学生应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词义,引导学生在逐字、逐句朗读中边读边思考,读懂课文,让学生养成边朗读边思考习惯。当学生掌握一定朗读方法后,教师由教读变为引读,着力于引导,设置一定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自己朗读与阅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在关键、重点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条件。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从而乐于去学,自主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而且思维敏捷性也有一定局限,他们的感知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让学生放手一“学”。

三、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四、抓好“学困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学困生”的教育本是现代农村教育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以,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差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小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抓好“学困生”这块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教学问题。自己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情感教育,不放弃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与鼓励,只要他们接受老师,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对他们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并且在本班发动“爱心帮扶对象”小组,让全班孩子也一起来关注、帮助他们,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五、客观新颖的学习评价是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小学生地心灵好比露珠,晶莹而透明。”在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眼里,老师的一句好的评语可能激励他们一生。可见评价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语言都可能鼓励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下地评语强调形势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尤其是针对我们农村的孩子相对知识面窄,不能更多地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老师既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及时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自己在带上四年级这班学生时无意中发现杨文龙同学在体育中奔跑积极、情绪高涨,但在自己的数学课中内涵、性格内向,通过自己对该同学的了解,在今年五年级时我主动要求该同学进入体育队,在训练中鼓励评价他,进而潜移默化在自己的数学课中鼓励评价,现在的他在数学课中表现积极,乐于回答问题。

在一个自己觉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从小事做起。自己在教学中给学生也说过:“自己如果要真正长大,必须要学会自立,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做事”。例如:我叫本班的张涛同学去拿自己的练习册布置作业,这位同学知道自己没拿,却还跑到教室再回来给我说:“他没拿”这样的同学永远长不大。而可以这样做:知道自己没拿到教室可以借其他同学的,或可以告诉老师诚实的回答:“我有其他办法。”然后再回教室借来。

六、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

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

2、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

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

3、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上一篇:考研数学分析真题下一篇:教学组长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