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下高职院校展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的满足市场与人才自身的需求, 由校企深度合作来提升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匹配度, 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做对应的培养, 促使校企双方在技术、师资与办学等各方资源得到充分资源整合利用, 采用工学交替的处理方式来达到人才在学校与企业单位做有效教学融合, 毕业后可以直接分配到指定单位就业的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质内涵

在校企合作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地将学校专业规划设置与企业自身需求相匹配, 让技能与理论训练学习充分满足企业岗位所需, 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用人需求充分的融合协调。该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当下人才培养的流行模式, 为企业量身定制专业人才。

在人才的培养全过程中, 校企双方需要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设计中, 在教学计划的具体设计制定、课程内容安排、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毕业指导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开展, 都需要校企双方进行较大程度的合作。同时“订单式”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同配合, 有效培养职业化人才的同时, 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降低了企业自身人才培养所需的成本投入, 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获取到自身所需的就业机会, 从而达到三方共赢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一)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在校企合作上缺乏深度的沟通, 在合作上较为形式化, 主要停留在基础合作签字仪式与简单的研讨会, 缺乏深度性的培养方案研究, 学校对于企业了解缺乏深度, 企业缺乏对学校教学设置的深入融合参与。学校需要企业在设备、资金与场地上提供支持, 而企业主要是解决自身招工难的局面。而双方多数站在各自的立场, 缺乏互相角度的融合与深度认识, 从而导致合作协调上缺乏深度的配合。同时合作模式较为单一, 主要合作集中在人才在企业中顶岗实习环节, 而对于前期的培养等缺乏深度合作, 对于企业而言, 仅仅满足了自身获取廉价劳动力, 学生在企业中无法达到实质性能力的提升。

(二) 师资水平较弱

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 教师更多的处于理论知识积累, 缺乏对企业实质情况的深入了解, 而具备丰富企业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全方位能力的教师在数量上与水平上都较为缺乏。而订单式培养人才需要最终落脚到岗位工作, 如果教师缺乏实际岗位工作经验, 则无法有效的传授相关实际操作经验, 从而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 但是缺乏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国家由于对教师的职称评定严格, 教师一般将精力投放在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上, 缺乏对实践经验的积累动力, 从而导致学校中“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同时也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三) 就业情况不乐观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由于对企业缺乏全面的了解, 从而在深入企业了解后发现并不适合自身需求, 进而拒绝对口单位就业。因此, 该现象势必导致订单式培养无法有效获取最终成果, 企业无法获取到自身所需人才, 学校也无法满足学生获取到自身理想的就业岗位, 导致三方对订单式培养表现出失望的情绪。特别是当下企业发展并不稳定, 当学生几年学成后, 企业可能由于自身发展萎缩, 并不需要大量的人才需求, 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计划失效。

三、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对策

(一) 建立长效深度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上, 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学生人才培养, 更需要提升企业职工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相关的科研合作, 有助于增强校企合作黏度, 促进校企合作中的深度了解与互动性加强。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促进学校对企业更深度的了解, 从而依据企业情况做教学设计的深度改良, 打破“订单式”培养至注重学生顶岗实习环节, 让人才培养技术贯穿在在校期间的全流程, 包括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各环节。同时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与权力, 对于不能有效履行相关合作协议的双方进行一定惩罚与约束。学校应该定期将教师派遣到合作企业中学习, 学习其企业文化、实际操作流程, 了解其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而后再依据企业情况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同时企业与需要定期派遣专业人才到学校进行指导性教学。双向的互动让校企之间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尤其是网络互动平台建立, 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员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做日常沟通, 有助于双方更多地了解, 摆脱课堂学习的局限性。

(二) 严格筛选合作企业

对于企业需要有严格的筛选, 选择大企业和较强生命力的企业, 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保证企业自身对人才需求的大量化, 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在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企业工作, 同时就有较长时间的就业生命力, 避免学生培养成功不愿意进入对口就业单位, 或者就业单位已经萎缩或者下行运作状态。对于企业要做严格的评估, 动态性地了解企业发展状况,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如果在人才培养中企业自身处于下行状态, 可以搜寻相似性单位做好校企合作的补充, 为人才选择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提僧就业质量与比例。

结束语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发展愿望是理想的,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因为各企业与学校情况的差异而导致实施结果的差异化。校企双方需要充分地做好自身合作规划, 同时较好的了解学生需求, 提供学生更需要的能力培养与就业需求提供。

摘要: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广泛, 有效为企业输送对应人才, 提供学生就业渠道, 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机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也存在多种问题, 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因此分析相关问题有助于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更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翔云.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良性运行机制的构建[J].学术论坛, 2013, 36 (2) :221-225, 229.

[2] 崔志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研究[J].成人教育, 2013 (09) :100-102.

上一篇:依托企业文化推进品牌建设下一篇:低压变频调速系统在水泵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