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品牌化建设的构建与研究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属于重要内容,对促进就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价值。专业性不但是人员培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针对特色专业的品牌化建设,可培养出高质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品牌建设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专业是院校服务社会的载体,同时也是联系社会的纽带。专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相匹配,专业结构的合理性不但对院校生存起到决定作用,还影响着教育资源分配与经济效益。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人才,不同类型的院校应准确定位,创建特色专业,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人才培养效益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从初期扩展转变到特色发展上来。

二、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现状

(1)建设观念淡薄。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观念淡薄,主要体现在专业间的联系不紧密、教师合作意识缺失、部门分工不明,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对教师团队力量的发挥起到阻碍作用。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且没有与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缺乏建设特色专业的思想支持。(2)实训设备与教学资源不足。近年来,职业院校逐渐受到重视,国家陆续进行专项资金投入,引入一些实训设备与教学资源。但是,由于实训设备的更新较快、需求量较大,加上资金投入庞大,无法充分满足特色专业学生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资金与设备利用两个方面,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只有通过实践训练学生才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将需要实训设备的支持,尤其对于特色专业,对设备的要求相对更高,但院校受到资金的制约,无法支付设备采购的经费,因此阻碍特色专业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现有实训设备未充分整合,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3)双师型教师较少。高职院校中虽然重视师资建设,但与普通院校相比,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较少,难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70%的标准,且专业领头人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在本行业内的知名度、影响力较低。在双师队伍培养过程中,渠道单一,以中级技术职称与相关资格“双证”形式为主,部分教师虽然到企业挂职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到岗位之中,上述因素均导致师资力量匮乏,无法为特色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三、特色专业品牌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对于任意高职院校来说,实际情况均不尽相同,还掺杂许多不确定因素。无论实际情况如何,在特色专业品牌化建设与发展中,应对科技、经济社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把握规律,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一)制定建设内容与方案

在办学实践中,对于任意院校来说都具有特色专业,从良好愿望、规划设计到逐步实施,稳健发展,除了拥有宏伟目标与坚定决心之外,还应制定品牌建设的内容与实施方案,具体如下。作为校领导与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根据院校建设前景与发展战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将专业走向与建设水平充分体现出来。在实施方案制定中,应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邀请相关产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使该方案不但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符合,而且具有特色,实现知识、技能、素养的统一培养。同时,还要引入和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在学校考核的基础上,还要吸引用人企业、相关部门一同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作用和优势,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二)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

根据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对课程与教材内容进行深化改革,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与当前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充分符合,满足当前相关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教学模式方面,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创新,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探究活动、研究型教学,使专业特色被充分突显出来,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明显优于同类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方面,院校应与相关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构建有效的实践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还应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确保其由多个模块构成,不同模块具备不同的教学功能,在模块、课程与教学环节之间构建必要的内在联系,不但将特色专业针对性充分体现,还能够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

(三)申报特色品牌专业

在申报特色专业时,在基础设施、负责人、资金等多个方面均要科学完善,具体如下。

办学条件方面。具有较强的学位点和学科支撑,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且在同类专业中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显著。在专业申报过程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依靠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规划,与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还拥有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设备,专业的现代化教学仪器,校内外实训条件、实验条件、实习条件均与实践教学需求相符合。例如,某院校通过自主研发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以工业机器人生产数字化管控技术为突破口,掌握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使AGC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专业负责人方面。面向全校选举特色专业负责人,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在特色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方面,应选举年龄结构、学员结构、职称结构科学合理,拥有良好专业背景的教师。在特色品牌专业的筛选、指导、验收等方面的工作由学校负责,特色专业所在学院主要负责制定建设计划、监督建设过程、保障建设成效等,在建设过程中,学院还应定期进行自我监督与检查,针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资金使用方面。在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中,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经费预算与使用计划。如若需要对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则需要经过院长签字后,向教务处汇报并备案。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应实施专款专用政策,分阶段拨款,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方案进行使用。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与实训基地建设

在特色专业品牌建设中,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鼓励教师自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安排教师深入一线实践锻炼,参与到企业技能培训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形成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此外,还应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聘请企业中资历较深、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技术人员到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双向兼职的方式,打造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团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逐渐形成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布局合理的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工作夯实基础。以H职业院校为例,该校制定了实训与项目服务开发标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创建实训服务平台,采用透明化管理,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享,为本校与区域内院校之间相同专业、政府、企业的互联互通创造有利的交流平台。

(五)增加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是特色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门明确指出“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专业教学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对此,在特色专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应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看待,将职业院校的实践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与相关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多方面地拓展实训基地,确保校外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朝着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渐拓展实习规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实习流程相结合,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以项目教学为导向,采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将整体工作流程划分为多项内容,并科学归类形成课程,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并根据特色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灵活调整实训安排,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方面,特色专业品牌建设成为永恒话题。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更应在专业建设方面下功夫,通过申报特色品牌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与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实现稳健高效发展。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品牌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立足于当前特色专业建设现状,挖掘观念意识、教学资源、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构建措施,力求通过本文研究,强化特色专业品牌化建设力度,使学生在特色教育背景下,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 兰必近,韦克俭,李德萍,等.国际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之一[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30-36.

[2] 吴学峰.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究与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75-78.

[3] 张健.高职院校品牌校劂文化建设途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10):94-95.

[4] 尚豫新.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9.

[5] 沈晓敏.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政府功能定位与策略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18.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谈建筑工程管理下一篇:1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