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对2012~2017六年间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了分析统计,从写作语言、写作方向、写作形式及理论运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类计量统计,分析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现状,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观察分析近六年出现的培养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写作语言方面中文撰写占多数,口译发展任重道远,写作形式及理论运用趋同。

第一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

基于R语言硕士培养与升学相关性分析

摘要:为提高理工类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近12年硕士毕业生为分析对象,将硕士研究生分为读博与不读博两个层次以及学术型与专业型两类,利用R语言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和国家科研项目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相比,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产出成果的年累积量更多;(2)学术成果在读博与不读博层次不同的硕士研究生总体中无显著性差异;(3)硕士研究生是否读博与其学位类型无关。研究成果为创新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科研项目;R语言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学术交流欠缺、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并且硕士升学率下降、培养质量下滑、与社会需求脱轨、毕业就业难的现象已成为社会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课题[1-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注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5]。大量研究也表明[6-9],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学术水平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以及就业质量的重要推动器。硕士研究生是各高校学术研究及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在读研期间有一定量的教育产出是必须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水平越高,其综合素质越好,并且论文的撰写及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减轻研究生的毕业就业压力[10-15]。

因此,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5年至2016年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为分析对象,将硕士研究生分为读博与不读博两个层次以及学术型与专业型两个类别,利用操作界面简单、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R语言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以及国家科研项目参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硕士研究生教育产出质量、数量与学位类型以及升学之间存在的关系,为高校提高理工类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建议。

一、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于1998年,下设矿业工程系、资源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安全技术与管理系等单位,其中,安全工程专业设置有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两个学位类型。2005年至2016年安全工程专业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05人,其中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21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84人,仅29人毕业后直接选择读博,升学率为5.6%;在选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校读博的21人中,有2人被延期一年毕业。而学术能力不佳、学术研究进展缓慢、成果累积不足导致的延期毕业现象在我国近年博士毕业研究生中普遍存在,这与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期间的学术能力锻炼不足、教育产出成果少存在密切关系[1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于2017年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将博士研究生学制修改为4年,并于2014年起减少了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硕士研究生读博升学率低、历年博士招生人数所呈现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图1)以及延长博士研究生学制的政策反映出安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不足。

二、样本获取及统计方法

1.样本数据收集。在论文发表及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硕士研究生需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学术作风,积极主动地补充相关知识,了解研究领域内最新研究现状并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1,7,17]。故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参与等学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以学校上传存档的历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数据来源,选择论文发表数量、发表论文作者排名、科研项目参与数量作为量化指标,结合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统计信息,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R语言统计分析方法简介。开源统计分析语言R于1993年由Robert Gentleman和Ross Ihaka根据AT&T贝尔实验室的Rick Becker,John Chambers和Allan Wilks所开发的S语言为规范编写而成,具备强大而广泛的统计分析和绘图功能,在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中展现出强大的优势[18,19]。R语言简单易学,最大的特点是免费、开源,自带各种包和函数的透明性极好,源代码可以直接进行查看并且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调整和改良;通过dplyr与ggplot2软件包可以对数据、图形、图表进行处理,增强数据可视化的效果。

利用R语言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涉及的R语言操作有:summary()函数描述统计量、非参数的假设检验以及barplot()函数直方图绘制。其中,summary()函数可以提供统计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四分位数和数值型变量的均值,以及因子向量和逻辑型向量的频数统计;Fisher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范畴,可比较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率(构成比)以及两个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barplot()函数用于绘制直方图,可对直方图的间隔、宽度、高度、填充形式、方向、坐标轴等进行设置。

三、统计结果分析

基于R语言的2005年至2016年安全工程专业型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与学位类型、升学读博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不同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统计分析结果。对安全工程专业2005—2016年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篇数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和txt文件,利用R语言的read.table()函数进行文件读取,通过summary()函数得到不同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总体论文发表篇数的主要描述性统计量,并利用barplot()命令绘制相应直方图(见图2和图3)。

(1)论文发表数量“paperN”的描述统计结果。

> summary(professionalmaster$paperN)

Min. 1st Qu. Median Mean 3rd Qu. Max.

9.00 11.00 21.50 28.33 47.00 55.00

> summary(academicmaster$paperN)

Min. 1st Qu. Median Mean 3rd Qu. Max.

26.00 36.75 62.00 58.58 70.75 131.00

(2)论文发表数量“paperN”及毕业人数“peopleA”的直方图绘制。

> barplot(masterprofessional$paperN, names.arg =c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ylab="专业硕士论文发表篇数", xlab = "毕业年份", ylim =c(0,60), axes = T,axisnames = T)

> barplot(masteracademic$paperN, names.arg =c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ylab="学术硕士论文发表篇数", xlab = "毕业年份", ylim =c(0,140), axes = T,axisnames = T, col = rainbow(12))

> barplot(masterprofessional$peopleA, names.arg =c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ylab="专业硕士毕业人数", xlab = "毕业年份", ylim =c(0,40), axes = T, axisnames = T, col = rainbow(6))

> barplot(masteracademic$peopleA, names.arg =c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ylab="学术硕士毕业人数", xlab = "毕业年份", ylim =c(0,60),axes = T,axisnames = T, col = rainbow(12))

由图2和不同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篇数(paperN)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专业型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发表论文数分别为29和59篇;專业型硕士研究生2014年论文发表篇数最多为55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5年发表论文篇数最多为131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历年论文发表数量普遍低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篇数与历年招生人数呈现相同变化趋势,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篇数与招生人数之间变化趋势不相同,比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2015年的招生人数比2012年少10人,但总体发表论文篇数却比2012年多出57篇。

由2005年至2016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产出成果的统计结果可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多,这与专业型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目标不同有关,同时也受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时间早、招生人数多的影响;历年论文发表和招生人数的变化趋势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硕士研究生在招生人数与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2.不同层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成果统计分析结果。为探究毕业去向对于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影响,将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分为读博(PHD)和不读博(NPHD),通过R语言读取PHD.txt文件数据,对两类总体的论文发表人数(paper)、科研项目参与人数(pro)、第一作者篇数(N1)分别进行非参数的假设检验分析。其中,“第一作者”指的是发表论文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且本人为论文第一作者或其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论文。三次Fisher检验的样本数据见表1。

假设毕业读博的硕士研究生总体的论文发表人数(paper)、科研项目参与人数(pro)、第一作者篇数(N1)所占比例没有不读博总体的大,利用R语言fisher.test()命令对paper、pro、N1分别进行检验,命令代码及检验结果如下。

> Test1<-matrix(c(397,27,79,2), nr = 2, nc = 2, dimnames = list(c("NPHD","PHD"),c("paper","Npaper")))

> Test2<-matrix (c(70,7,406,20), nr = 2, nc = 2, dimnames = list(c("NPHD","PHD"),c("pro","Npro")))

> Test3<-matrix<-matrix(c(285,40,503,45), nr = 2, nc = 2, dimnames = list(c("NPHD","PHD"),c("N1","else")))

> fisher.test(Test1,alternative = "greater")

Test1: p-value = 0.9629

> fisher.test(Test2,alternative = "greater")

Test2: p-value = 0.9603

> fisher.test(Test3,alternative = "greater")

Test3: p-value = 0.9603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三次Fisher检验的P值分别为0.9629、0.9603和0.9603,均远远大于α=0.05,无法拒绝原假设,不能认为这三个指标在选择读博硕士研究生中的比率大于未选择读博的硕士研究生总体,即毕业后选择读博或不读博的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参与和论文作者排名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对于硕士研究生未进行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参与等学术成果上的毕业指标要求的设置,因此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产出成果除受课题组另有要求或学校考博政策影响外,几乎完全由硕士研究生自身学术积极性和自律性决定;读博与不读博的硕士研究生在教育产出成果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学术成果的累积有利于缓解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3.毕业读博的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统计分析结果。由于不同学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读博人数上相差较大,统计不同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paper)和科研项目参与人数(pro)、第一作者篇数(N1)并无太大意义。因此,利用R语言read.table()函数读取毕业读博的硕士研究生数据APHD.txt文件,选择paper、pro和N1三项指标在不同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总体的占比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簇状直方图绘制与Fisher检验。簇状直方图绘制结果见图2.3,三次Fisher检验的样本数据见表2。

假设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总体的paper、pro和N1占比没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大,利用fisher.test()命令对paper、pro、N1分别进行Fisher检验,命令代码及结果如下。

> Test1<-matrix(c(8,19,0,20,nr = 2,nc = 2,dimnames = list(c("NPHD","PHD"),c("N1","else")))

> Test2<-matrix (c(70,7,406,20), nr = 2, nc = 2, dimnames = list(c("NPHD","PHD"),c("pro","Npro")))

> Test3<-matrix<-matrix(c(285,40,503,45), nr = 2, nc = 2, dimnames = list(c("NPHD","PHD"),c("N1","else")))

> fisher.test(Test1,alternative = "greater")

Test1: p-value = 0.5172

> fisher.test(Test2,alternative = "greater")

Test2: p-value = 0.9255

> fisher.test(Test3,alternative = "greater")

Test3: p-value = 0.8362

> barplot(APHD,beside = TRUE, xlab = "不同学位类型指标对比情况", ylab = "数量", names.arg = c("论文发表", "第一作者","科研项目参与"), ylim = c(0,35), legend.text =c("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

> barplot(APHD,beside = TRUE,xlab = "不同学位类型指标对比情况",ylab = "占比(%)",names.arg = c("论文发表","第一作者","科研项目参与"),legend.text = c("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

由圖4显示的读博硕士研究生总体论文发表(paper)和科研项目参与人数(pro)、第一作者篇数(N1)三项指标在不同学位类型中的占比情况可以看出,读博的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型硕士参与科研项目人数占比为12.5%,而学术型硕士参与科研项目人数占比为28.57%;专业型硕士论文发表人数占比及作者排名第一占比分别为100%和40%;学术型硕士论文发表人数占比及作者排名第一占比分别为90.48%和49.2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并且论文发表人数在选择读博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中占比更大。三次Fisher检验的P值分别为0.5172、0.9255和0.8362,均大于α=0.05,故拒绝原假设,认为在毕业后选择读博的硕士研究生中,学位类型不同的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人数、第一作者篇数以及科研项目参与度之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科研素养水平在选择读博的硕士研究生中间相差不大,说明了选择读博需要一定量的学术成果累积,是否选择读博与读研期间硕士学位类型无关。

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侧重于理论和学术层面,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实践层面,虽然考博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但R语言对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在选择读博的硕士研究生总体中,教育产出成果在不同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类别中并未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了读博不受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的限制,而与硕士研究生教育产出成果的质量及数量有关。

四、结论及建议

1.安全工程专业不同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存在一定差距。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侧重于理论和学术层面,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实践层面。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可以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区别对待”,鼓励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多参与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在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鼓励学术型研究生多参与纵向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并对SCI和EI的论文发表数量进行“弹性规定”,在不断提高论文发表数量的同时保证论文发表的质量。

2.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参与积极性较高,学术成果在读博与不读博层次不同的硕士研究生总体中无显著性差异。追求博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将读博作为标准,将硕士研究生整体进行分层,创新硕士研究生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对其进行分层次培养。在对不读博层次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产出成果质量和数量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鼓励毕业读博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发表高质量论文和专利,开展并参与深层次的科研项目,不断累积学术成果;对其今后发展、就业压力的缓解、提高学校硕士读博升学率以及科研水平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3.选择毕业后读博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水平,累积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考博需要硕士研究生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素养,持有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其读研期间的学位类型并无明显相关关系。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升学读博率较低,为增加硕士研究生的读博人数,学院应科学、合理地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创新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相关政策使硕士研究生保持适度压力,使其产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动力,不断激发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专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博士入学中除了考试途径,同时建立的推荐审核制度途径就是一种保证博士生源质量的有力的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海丽,赵秋利,张健.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6):571-573.

[2]黄叶坤.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与就业真有“矛盾”吗?[J].中国研究生,2012,(07):51-53.

[3]全丽娟.理工科院校教育类研究生的培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4]蒋霞.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3):64-65+82.

[5]范琦,马婕,雷健.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35-139.

[6]季水河.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不请自来——谈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就业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3):12-15.

[7]姚佳良,郝秀清.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48-49.

[8]胡凯.试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2):36-37.

[9]王文雅.浅谈研究生毕业与论文发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186.

[10]胡洁.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綜览[D].北京体育大学,2003.

[11]陆海英,黄明杰,徐小元,等.医学专业研究生论文评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院,2009,13(02):49-50.

[12]刘凡丰.教育质量的概念及评价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1):29-33.

[13]张宏康,李蔼琪,林小可,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轻工科技,2017,33(02):173-176.

[14]张志华,吴海波,刘杨,等.西南林学院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05):50-53.

[15]葛娴.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7.

[16]盛玲,李海波.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5):127-129.

[17]周蕴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6,(06):42-43.

[18]陈将浩.房价影响因素及R语言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19]谭振江,朱冰.基于R语言的学生成绩分析[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7,7(01):76-78+82.

作者:解北京 杜玉晶 左东方

第二篇: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及访谈的方法对黔南地区师范院校的49名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分析发现:1.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自评水平较高;2.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的现状令人担忧。作者提出提高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的相应方法与策略,以期对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及专业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吴迪(1982.12-),女,苗族,贵州三穗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州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国标指导下的黔南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A03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yjscxjh007)、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语言能力及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研究”(项目编号:qnsy2018047)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在当代的英语教育教学中,语言能力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语言测试领域以及语言习得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研究旨在核心素养视阈下对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的现状做调查分析,结合具体培养改革创新方案,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英语教师为目标,以英语教育硕士的语言能力为重点,对英语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期助推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自身英语语言能力评价

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语言测试的任务则是正确评价运用语言的能力。测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试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会对教学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杨惠中,2004)。本研究采用英语语言能力自我评价问卷和访谈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方法对黔南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5份,回收49份,有效的问卷49份。通过对数据分析发现:学生阐述了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课的主要收获,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自评水平较高。在受试的49人中通过CET4的有43人,占比为87.76%;通过CET6的有31人,占比为63.26%。其中CET6的成绩在500-599分的有9人,占比为18.36%。

二、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现状分析

1.英语听力。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听力是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最难的一项技能。

目前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听力水平不容乐观。为了了解教育硕士的听力水平,该课题组成员组织受试者做了有关听力理解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认为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听力是最难的有42人,占比为87.76%;认为直接影响英语听力能力的是由于词汇量欠缺、缺乏英语文化知识的有21人,占比42.86%;认为平时没有养成听力训练的有14人,占比28.57%;认为文化差异和语法知识薄弱的有16人,占比32.65%。

2.英语口语能力。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以及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教育硕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令人担忧,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归结原因具体表现在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对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不太明确、教育硕士自身学习目标不确定、学习动机和兴趣不稳定、语音面貌糟糕羞于开口、知识储备不足、英语课堂汉语化。另外,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听”多“说”少的现象,当听说内容难度增加的时候,教育硕士就完全用沉默来代替英语语言的表达。

3.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中尤为重要的。在四六级考試中,阅读题的分值从之前的30%提高到35%,这对难度、力度、速度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对数据整理分析后发现,教育硕士的阅读速度有待提高(平均每分钟阅读80-100个单词的学生约占一半以上,也有14.29%的学生阅读速度每分钟不足70个单词);73.47%的学生认为阅读理解最大的障碍是单词量不够、英语文化知识的储备欠缺;51.02%的学生认为阅读的内容主要来源与教材、知识面狭窄;32.65%的学生认为缺乏阅读的技巧;40.82%的学生认为英语阅读中缺乏一定的猜词能力。

4.英语写作能力。虽然受试的49人中通过CET6的有31人,但其中却有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表情达意、获取信息。针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调查,笔者通过统计的数据发现:

(1)在写作时,没有对题目认真分析就直接动笔的有11人,占比22.45%。

(2)套用作文范文或模板的有30人,占比61.22%。

(3)有写作焦虑和恐惧心理的有41人,占比83.67%。

(4)受母语影响较大,写作时先用中文写一遍,再译成英语的有3人,占比6.12%。

另外,在日常的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批阅量和次数有限,只能指出错误或给出相应的分数,而没能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这也是造成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

5.英语翻译能力。在教育硕士的英语课程设置上,对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方面强调得不够。这与我国多年来中小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四六级考试中的英汉互译,考查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与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从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教育硕士对翻译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与培养,而不仅仅局限与做题、阅读、背单词。

三、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发展路径

根据造成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薄弱的现象所在,笔者认为应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来加强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

1.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整合资源,创设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范专业是传统优势,师范类的专业要继续发展,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要培养更多的现代教师满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学生往往完成了“师”的基础知识要求,又很难满足“范”在道德引领和学习能力上的要求,学校通过加强实践实训环节,来真正实现“师”“范”并重(石培新,黄达人,2015)。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只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整合资源、创设平台,才能为学校另辟蹊径、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应从大局上统筹、布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人才培养。

2.提升专业的自身内涵,创新教学,优化布局。结合本校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研究生处—二级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为一体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不断加强二级学院专业内涵建设、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改变以往重语言知识而轻语言能力实践的现象。在教育硕士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贯穿于始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给教育硕士实践,使他们从不同的方面提升自身的内涵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学术能力。教育硕士的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把重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与评价,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外,还应尽可能多地去与教师、同学进行英语交流、学习;让学生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同时要做好学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养成每天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关注学术前沿与学术动态。逐步提高教育硕士的综合运用语言的水平,为今后科研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然而,目前我国民族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的素质良莠不齐,还不完全尽如人意。将学生自身所学的知识盡可能多的用在将来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才是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因此,如何提高民族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合格的外语教师就成为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培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惠中.从四六级考试看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现状[J].中国外语,2004(1).

作者:吴迪

第三篇:英语翻译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现状研究

摘要:对2012~2017六年间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了分析统计,从写作语言、写作方向、写作形式及理论运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类计量统计,分析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现状,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观察分析近六年出现的培养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写作语言方面中文撰写占多数,口译发展任重道远,写作形式及理论运用趋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改善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现状;进展;建议

一、 引言

自2007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以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于2007年发布的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中規定MTI学位论文可采用项目、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三种形式,近年来学者提出了五种写作形式。2013年教指委发布的《培养方案》修订版,规定MTI学位论文可采用翻译实践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翻译实习报告四种形式,本项目组对2012至2017年翻译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了收集整理,并通过对其写作语言、方向、形式及理论应用等方面的分析,展现MTI学位论文近六年取得的进步以及仍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方案。

二、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2012年到2017年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为基础,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数据库博硕士论文库内通过高级检索的方法,选取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和社会科学II辑学科领域,检索全文字段为翻译硕士并含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章,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月31日。至检索截止日,CNKI收录2012年到2017年相关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共937篇,剔除学位不符(如博士毕业论文),专业不符(如公共管理、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及语言领域不符(如俄语、日语翻译硕士等专业)论文共213篇,最终符合小组研究课题的毕业论文共计724篇。其中2012年46篇,2013年149篇,2014年235篇,2015年47篇,2016年83篇,2017年164篇。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考察英语翻译硕士专业目前已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调查和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的写作语言、写作方向、写作形式和理论应用。

三、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计量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法是指本文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教执委官网等信息源收集掌握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和数据;计量统计法是指对整理后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写作语言、写作方法、写作形式以及理论应用等项目做表格化处理及统计;对比分析法即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已取得的进步与仍然存在的问题。

四、 研究结果

通过对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分类整理,对其写作语言、写作方向、写作形式及理论应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果。

(一) 写作语言

教指委于2013年12月26日发布的《培养方案》(修订版)中指出,“无论采用何种论文写作形式,学位论文都需用外语撰写”。本项目组收集到的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中,中文论文共计595篇(占82%),英文论文共129篇(占18%)。由此可见,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更多采用中文撰写,这与教指委提出的培养方案不符。本项目组调查发现,在大多数学校对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语言的要求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多采用中文撰写,因为母语表达更清晰准确,同时也便于导师指导论文。这反映出翻译硕士专业目前发展现状与预期设想存在差异。翻译硕士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亟待不断发展进步。

(二) 写作方向

翻译有笔译、口译之分。在某种程度上,口译员比笔译员要求更高,所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高级口译人才比较困难。从学校来看,设立口译专业要求老师不仅需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然而随着我国 MTI 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翻译硕士师资资格的教师出现严重缺口。本研究小组的调查数据显示,研究收集到的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中,口译论文共计193篇(占26.7%),笔译论文共531篇(占73.3%),这一数量差异可在以上分析中得到一定解释。但从目前翻译市场需求来看,国内紧缺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口译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 写作形式

笔者参照翻译硕士学位论文五种写作形式,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及翻译研究论文,对收集到的论文进行整理归纳,有以下发现:

虽然有五种写作形式可供翻译硕士选择,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具有较明显的趋同性。由表可知,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形式以翻译实践报告为主,即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非文学文体为主的实务翻译,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研究报告。其数量占总论文数量的77.20%。相较于首批MTI毕业生学位论文,翻译实践报告类型论文的占比大幅度提升。第一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15所试点高校的381篇MTI学位论文中,翻译实践报告类论文占总论文数量的33.9%。翻译实践报告占比的提高体现出MTI的培养目标逐步侧重于翻译实战练习和翻译操作能力的培养。

其次,翻译论文研究是指选择翻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首批MTI毕业生学位论文中该形式论文共有252篇,占总论文数量的66.1%,是首批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中数量最多的论文形式。据本项目组统计,近六年翻译论文研究数量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占总论文数量的 18.65%,是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第二大形式。翻译论文研究几乎沿袭翻译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并未很好体现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虽然近年来数量有所下降,但却成为第二大选择形式。这一方面是翻译论文研究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可能还受到高院校教学模式影响,还没有完全从学术型硕士成功转向应用型专硕。

2013年12月发行的《培养方案》修订版新增翻译实习报告这一写作形式,要求学生主要针对项目经理、项目译员和项目审校这三个重要翻译岗位,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翻译企业,进行为期3~6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但近六年来这一形式的论文数量仅占总数的0.83%。本项目小组调查发现2012年出版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以下简称《写作指南》)中并未给出实习报告的写作参考模板。因此,笔者建议教指委提供或者相关指定系列教材应该给出实习报告的具体参照模板,从而使毕业论文的选择更多样化。

翻译实验报告是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该写作形式比例最小,占0.28%。本项目组调查统计的724篇毕業论文中仅2篇采用翻译实验报告的形式,由此可见大家仍熟悉传统的思辨型的阐述方法,缺少提出假设并用数据验证假设的综合能力。因此本项目组建议翻译硕士在《写作指南》提供这类写作模板的情况下勇于选择翻译实验报告,做出尝试与创新。

整体来看,从2012~2017年,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逐步明确体现该论文的写作形式,尤其是2016年,83篇毕业论文中有63篇论文(占比75.9%)直接在题目中明确指出其写作形式。而在2012年只有19.6%的毕业论文在题目中明确指出其写作形式。由此可见翻译硕士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的认识与区分更加清晰。

(四) 理论应用

笔者根据论文中理论运用方式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分为四类,即题目类、目录类、参考文献类及无理论类。题目类即题目中指明论文所用指导理论,例如《从目的论看……的处理策略》,此类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共有104篇,占比 14.4%;目录类即目录包含论文所用理论,此类论文有256篇,占比35.4%;参考文献类即仅通过参考文献中的书籍、著作表明论文引用的相关理论,此类论文共有295篇,占比 40.7%;无理论类即论文在标题、目录以及参考文献中都没有显示应用任何理论,此类论文共有69篇,占比9.5%。通过数据,笔者得出参考文献类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占比最多,其次是目录类和题目类,无理论类论文占比最少。这表明,大部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都有相关理论指导,翻译硕士普遍具有理论指导论文写作的意识,但是实际上仍有近一半论文并没有运用理论系统指导论文写作,仅通过参考文献零散引用理论。

据计量统计分析,笔者发现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中口译笔译应用理论各有侧重。其中,笔译论文中应用较多的翻译理论有: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文本类型理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归化异化理论、信达雅原则等。此外,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也常与其他学科的理论相结合。例如,与语言学中的顺应论、符号学、关联论、语境、主述位结构和会话含义结合;与文学中的体裁分析理论,生态学视角相结合;与美学结合等。口译论文中主要应用的理论是释意理论和图式理论。

在题目类和目录类中明确指出运用理论的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共有360篇,其中笔译有288篇,口译有72篇。在笔译相关论文中,目的论应用最多,占比31.9%;功能对等理论次之,占比31.3%;文本类型理论较多,占比12.2%。在口译相关论文中,释意理论应用最为广泛,占比48.6%。这反映出,翻译硕士在毕业论文中所选用的理论具有趋同性和集中性,多为国内外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理论。

五、 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随着MTI的不断发展,翻译硕士对毕业论文写作形式的认识与区分更加清晰。同时还有以下发现:1. 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用中文撰写的占多数,写作语言整体上与教指委的要求不符;2. 写作方向以笔译为主,口译专业发展任重道远,高级口译人才供不应求;3. 写作形式以翻译实践报告为主,具有趋同性;4. 理论指导论文写作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所用理论仍具有集中性、趋同性。针对以上现象,本项目组提出以下建议:(1)高校应在坚持指导性方案的同时,根据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和特色适当调整培养方案,体现各自办学优势和特色;(2)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行业教育资源,外聘来自企业、出版社等翻译行业中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丰富翻译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3)针对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不同写作形式给出相应的参考模板,并建立优秀论文数据库,为翻译硕士创新论文写作形式提供参考与借鉴;(4)翻译硕士在注重翻译实际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加强相关翻译理论的学习,以便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7〕78号,2007-12-10.

[2]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年8月修订),2013-12-26.

[3]张璐.MTI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现实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103-105.

[4]穆雷,邹兵,杨冬敏.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模板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24-30.

[5]穆雷,邹兵.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调研与写作探索——以15所高校首批MTI毕业生学位论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1(5):40.

作者简介:

丁梦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于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史红霞,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韩诗禹,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丁梦丽 于雨 史红霞 韩诗禹

第四篇: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改进初探

[摘 要] 梳理国内典型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发现,部分课程全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同质性显著,全英语教学效果受到研究生、教师、课程内容三个因素影响。围绕课程教学模式提出改进建议,在顶层设计、课程链、平行授课等方面开展创新与实践,构建具有本学位点特色的,以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为根本的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实施人才培养课程链多课程全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覆盖中文、双语和全英语教学三个层次,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和考核方式应体现经典型、简易性和实践性原则。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链

[基金项目] 中原工学院研究生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QY201901);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KC202001);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JD201901)

[作者简介] 杨 磊(1974—),男,河北衡水人,博士学位,中原工学院学科办,副主任,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教学。

[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48条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1]。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教学是适应这种变化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全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等,与我国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高校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研究生课程量少面窄,其中全英文教学课程绝大多数面向国际留学研究生开设,个别高校面向国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全英文课程,但在诸多方面与预期存在差距[2]。近年来,为了提升研究生英语应用水平,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国内许多高校逐渐推进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郑州大学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对研究生全英语教学项目真实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82%的研究生认为全英教学很有必要,但是研究生的学习收获并不理想[2]。中国石油大学某研究生专业课程在2014年开始全英文授课后,选修研究生对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支持度提高了21%,但仍有超过一半的研究生支持全中文或双语教学。

二、研究方法与材料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3]、历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通过国内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不含军队院校)的官网,查询典型高校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全英文教学课程或者建设项目的情况;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年来国内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文献。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高校官网查询,发现目前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全英文教学课程项目(包括国内研究生可选课程项目)的高校绝大多数为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3]和历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上的高校,部分高校名单及开设年份包括上海理工大学(2010年)、浙江大学(2011年)、武汉大学(2011年)、东南大学(2011年)、郑州大学(2013年)、西北工业大学(2013年)、扬州大学(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天津大学(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湖南大学(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长安大学(2019年)、中原工学院(2019年)等。

通过检索与汇总,部分研究生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的包括有机合成[4]、数据挖掘[5]、高级食品化学[6]、催化原理II[7]、纳米材料[8]、现代工程材料[9]、微纳光子器件集成[10]等,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课程全英教学影响因素集中体现为研究生、教师、课程内容三个维度,问题也主要产生于这三个维度。

课程教学模式是反映上述三个维度相互协同作用的综合因素,主要问题汇总如下:①选修全英文教学课程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4,8,12];②授课教师的英文教学驾驭能力尚不能满足全英教学要求[5],外籍教师或英语基础较好的海归教师比例不足;③普遍执行课堂讲学授课为主,缺乏课堂讲授与教学互动的环节[4,11,12];④教学资料不能满足全英文教学的预期效果的要求,比如教材仅选用英文教材[5]等;⑤课程考核方式与中文授课课程无差别等。

针对如上问题,较多文献也采取了一些探索性改进措施。①课前或辅导中,督促研究生自学英文基础知识,降低听课难度[8,10];②课程组教师尽量具有留学经历,英语驾驭能力能够满足全英文教学需要[9,10,11,13];③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相互交流、相互激活的方式[8,11,13],在课程中引入前沿小课题,让研究生分组探讨分析[ 10 ];④教材尽量选用本领域经典英文教材的最新版本[10,11],或者多教材综合教学[9];⑤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重视平时专业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考核等[9,10]。

根据文献汇总研究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具有较显著的同质性,同时在提出的解决措施上也大同小异,方法相对比较具体。

根據作者在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建议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应在顶层设计、课程链、平行授课等方面开展创新与实践。①围绕本校办学理念和学位点人才培养目标,明晰符合需求的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突出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避免单纯为了全英语教学而开设项目的情况出现;②基于知识体系的需要,开展人才培养课程链上相关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既实现专业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同时多课程协同优化全英语教学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③参照“平行授课”方法,全英语教学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和中文教学课程同步开设或者交错实施,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学时和学分,既实现不同英语水平研究生的因材施教,又达到不同教学方式互为补充、事半功倍的效果;④全英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考核方式均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全英语教学模式择优选择,突出“经典型、简易性、实践性”原则,经典英文教材辅以中文译本,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下作业协同教学,英语驾驭能力满足要求的教师任课,考核指标注重平时与实践型内容。

四、结论与改进建议

本文梳理了部分文献关于研究生课程全英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研究生课程全英教学面临显著同质性问题,全英教学效果受到研究生、教师、课程内容三个维度影响,各文献提出了较为一致的解决思路和比较具体的方法。鉴于课程教学模式是研究生、教师、课程内容三维度的综合指标,本文提出了以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为根本,构建具有本学位点特色的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010年7月29日.

[2]苏玉芳.Z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全英语教学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201906/t20190617_386200.html?spm=zm5006-001.0.0.1.OA9p1q.2019.6.17.

[4]宋传君.研究生全英教学课程“有机合成”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161-162.

[5]刘维,陈崚.研究生数据挖掘课程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23):7-10.

[6]马蓁,陆铖.研究生课程《高级食品化学》全英语授课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16-117.

[7]吴萍萍,白鹏,阎子锋.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J].化学教育,2016,37(8):66-69.

[8]朱敏,朱钰方.全英文“纳米材料”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379-382.

[9]陈洪美,金云学,张静,王晓丽,刘宁.《现代工程材料》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148-149.

[10]周昊,邓国亮,汪莎,杨火木,冯国英.《微纳光子器件集成》研究生全英文课程教学思考[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8(9):66-67.

[11]徐巍華.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2):1-2,32.

[12]潘蕾,卢小琳,汪涛.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研究生全英文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160-161.

[13]王大志,任同群,崔岩,李经民,徐征,梁军山,刘冲.“微纳米制造技术”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44-145.

作者:杨磊

第五篇:地方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地方院校改革的特殊性,并提出了改革思路。

关键词:地方院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引言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十几年一贯制的做法早已被教育界诟病,社会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多有微词,广大研究生对英语教学也有不满情绪。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些矛盾显得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和赶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各校研究生英语教师和学界专家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一致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这些探索的一部分,本文在下面从“改革的必要性”“地方院校的特殊性”“改革思路”和“改革的可行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地方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拉动着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因此拉动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英语作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其作用与价值日趋突出,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外语要求也逐步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已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其目的就是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对高层次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需求,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这一战略目标①。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生的英语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期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曾对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英语能力的要求进行过广泛的调查。由于应聘人员也包括硕士生,因此这一调查结果对硕士生应聘人员也同样适用。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用人单位认为应聘者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几乎是同等重要的,充分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需求。这与《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学生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③有明显的差距。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如果不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必将落后于时代。

2.研究生对目前英语教学状况的不满及自身要求召唤改革的到来

目前很多地方院校在研究生英语教学方面仍沿用十几年前的套路,学生对此多有不满情绪。以笔者所属的地方院校为例,研究生英语教学开设了阅读、写作和听力课程,阅读和写作课仍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听力不过是教师播放录音、讲解和对答案,所选用的教材还是多年不变的旧教材。但另一方面,出于专业研究和就业的需要,他们急需提高自己的英语实用能力。笔者曾对我校2006级各专业研究生中的100名同学进行了“你对英语教学的满意程度和急需提高的英语技能”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英语教学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项;在研究生急需的英语技能方面列出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和“专业/学术英语”的选项,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表2是此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表2说明有一半多的研究生对现行英语教学状况极为不满,也说明他们对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更加注重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情况表明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研究生英语改革起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而且这次修订后,由于其对词汇及各技能的要求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使得研究生阶段与大学本科阶段英语教学不衔接问题尤为严重。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在词汇、读、听、说、写、译各方面定性、定量要求的比较,可以看出,后者在定性、定量两方面都偏低。有的甚至低于本科一般要求④。这种不衔接的现象势必造成英语教学的重复和浪费,也是学生厌学的首要原因。为此,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应顺势随着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而改革,应与本科英语教学的终点目标相接轨,即以本科大学英语的教学终点目标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起点目标。

二、地方院校的特殊性

虽然目前研究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较之十几年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地方院校研究生的英语程度和教育部直属院校或国家重点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着研究生生源不足、不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几年除了就业较好的外语专业外,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生生源均需由外校调剂。更为严重的是,所招研究生入学时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听说能力差。表3是一项针对我校2005级500名硕士研究生所进行的入学英语水平统计和调查:

表3显示我校研究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尚未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即未通过CET四级考试或达到相当于四级考试通过的报分标准。有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着类似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地方院校的特殊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

三、 改革的思路

1.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以上的对比和调查说明,原《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过低,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和研究生的实际需要,过去以阅读为主的教学要求和以获取专业信息为主的教学目标必须加以调整和提高。笔者建议研究生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实际语用能力为主,同时注重其学术表达能力。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方面都有了相当的基础,但由于语用环境的缺乏,其实际语用能力并不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⑤。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应学会在特定语境下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以达到实际交际的目的。同时,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主要进行学术研究,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注重其学术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

2.实施分级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鉴于地方性院校的特殊情况,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的改革应实施分级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有不少学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采取“一勺烩”的教学方法,即不管学生的入校起点水平如何,统统地按专业进行分班教学。这种做法不符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不利于满足各个不同起点水平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然也不能体现当前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⑥。为此,学校应在研究生入学时对其进行一次水平测试,根据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可将其分为若干基础技能提高班和高级技能学习班。基础班可进行一个学期的基础课学习,其中主要是听、读、写等以语言输入为主的课程学习,然后在第二学期进行高级技能和其他方面的学习。高级班主要进行说、写、译等输出性高级技能方面的培训和专业英语、学术英语等的学习。就课程设置而言,总体上可以采取“免修+必修+选修”的课程设置模式,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课程。免修指的是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免修基础的听、读等语言输入性课程。必修课应包括为基础差的学生所设置的一个学期的基础技能提高课,还包括为所有学生所必修的说、写、译等语言输出性、综合性的课程和学术交流英语、专业英语等实用性课程。选修课可包括西方文化、文学等方面的课程,供那些在必修课学习后仍有余力的学生选择,以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构建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强调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教学模式。这种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很好地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它也完全可以应用到研究生英语教学上来。考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把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具体地讲,要做到两点:一是把适合教师课堂讲授和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口语、写作和翻译课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要强调师生互动,避免教师满堂灌;同时把听力、阅读、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课放到多媒体网络教师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应有教师辅导和监管。第二,即使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课堂上,也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资料)进行个性化、人机交互式和协作式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整个教学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4.改革教学评估,把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

教学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间相互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和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测试。过去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多是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应试式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位考试,一旦通过英语学习就万事大吉。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把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部分可采用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作业完成和考勤等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估;多媒体和网络教学部分可采用网上自学记录和学习档案记录并结合学习任务的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估。关于终结性评估,也即研究生学位英语考试,各校应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单独命题或实行地区和校际联考。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

四、改革的可行性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行了三年多,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完全可以借用大学英语改革所提供的平台来展开。第一,在硬件平台方面,各校因大学英语改革而建起来的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以被研究生英语教学所利用。网络现已是大校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硬件条件还会更好,特别是校园内部的网络运行条件现已基本成熟。研究生也会逐渐养成一种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习惯。第二,在软件方面,一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风气已深入人心,广大研究生和研究生英语教师必将热情地参与到改革中来。二是在大学英语改革的大环境下,研究生英语教学和管理软件及网络教材有的已开发出来,有的正在积极开发,这一切必将为研究生英语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地方院校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时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和推进改革。教学改革应在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提升研究生英语教学水平的同时,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注释: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②杨惠中,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180.

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④刘勇,刘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5,(4)119-122.

⑤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1.

⑥乔爱玲,托娅.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9)34-37.

作者:田 鹏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下一篇:幼教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