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语言运用浅谈教育论文(精选13篇)
一、运用形象性语言,提高学生理解的效果。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向学生施以较之一般数学信息更新异、更强烈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大脑皮质的优势兴奋中心,促使信息有效地存储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之中,所以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笔者长期从事于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发现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匮乏。比如,一年级小朋友难以清楚认识并辨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困惑中探索教学方法,笔者把立体图形比喻为妈妈,平面图形比喻为宝宝。“长方体妈妈”可以生出“长方形宝宝”,“正方体妈妈”可以生出“正方形宝宝”,“圆柱体妈妈”可以生出“圆形宝宝”,“三角形体妈妈”可以生出“三角形宝宝”。之后,让每位学生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角形体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学生在亲手创造“立体图形妈妈”生出“平面图形宝宝”的整个过程中,非常愉悦。教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准确、鲜明、生动的重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形象,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既形象又逼真,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二、运用朗读艺术,突出重要的数学信息。有效的数学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笔者运用抑扬顿挫地朗读,主要用重音朗读突出关键性因素,让学生较快抓住一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在较短时间内理解数学知识。比如,笔者执教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时,从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引入,之后,在黑板作画,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互相平行的概念。要求学生用声音表示出重点。一一请学生朗读“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后,笔者点评之后,示范朗读,再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清楚听出了同一个不相交两个词语读得比较重。让学生用同样的声调朗读这句话。因为重点突出,互相平行的概念立即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来。在课堂练习及作业中,相关概念的填空正确率非常高。又比如课堂练习题:“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请学生读一读,让其余同学听出这道题目的重点词是什么。学生抓住了重点词“过”,并朗读出来,在完成题目时,学生懂得把垂线穿过A点了。
概括起来说, 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以情激情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全身心地投入, 是否充满热情, 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教师精神饱满、生动激昂的语言犹如有力的钟锤, 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之钟, 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思维活动和参与意识调整到最佳状态, 使全体学生处于自觉化、合作化、探索化、投入化状态,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营造了有利条件。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诱导启发性, 做到深入浅出
当教师的语言既包含着一定份额的已知东西, 又包含着一定份额的未知东西时, 建立在思维本质上的那种稳定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如果教师讲解或提问深度大, 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困难重重, 无能为力,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情感压抑, 思维冷固。反之, 如果教师的提问讲解太肤浅, 学生会感觉淡然乏味, 就会产生轻慢情绪, 感情漠然, 思想懈怠。因此, 教师的语言尤其是提问的语言, 要深入浅出地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 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内化和智能的开发。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自己所悟出的道理、探求的规律感到激动和惊奇, 并为自己的认识和发现骄傲时, 他们就亲身体会到创造的乐趣。这为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目的性, 做到抛砖引玉
逻辑性、系统性和层次性是数学学科的突出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怀着真挚的感情, 有的放矢, 自然得体, 精练简明, 也是教学成功的力量所在。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精心设计, 从实现教学目的出发, 字字句句为教学内容服务, 为发散学生思维服务, 为巩固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把握教学关键服务。
四、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教师富有趣味性的语言 (包括板书的书面语, 眼神、手势表示的体态语, 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教具为信号的辅助语等) 至少可起到以下五方面的作用。1.有利于调节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2.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3.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4.有利于教学物化活动的顺利开展。5.能挖掘出教材与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因此, 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力图使课堂语言生动活泼, 幽默风趣, 言简意赅, 语调抑扬顿挫, 声声悦耳, 使学生在一种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识。
五、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严密准确, 做到科学规范
数学的严密性是众所周知的, 严密性也是数学的一大基本特征。因此, 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 不仅要做到语言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 更重要的是做到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述数学知识。
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灵活性, 做到机智敏锐
一、因材施教,强化学习动机
刚踏上讲台时,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根本没有兴趣,我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器,采取很传统的讲授、灌输的方法导致学生学得很辛苦,课堂很低效。于是我就反思,我可不可应用教育科学知识来强化我的课堂。以前我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而是自己大包大揽,将知识生硬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1.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为此,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的差异,采用量力性原则,教师在熟悉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制订短期内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每次评价过后,根据评价等级,让每个学生制订下次超越的目标,贴在书桌上,并附上名言警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自省反思,端正学习态度,还有利于激发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2.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
采用开放式、民主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还包括师评、生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能根据反馈,及时整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对于经常调皮的胆汁质的学生,施加惩罚过后,表现稍有好转,教师就应撤销部分惩罚,从而达到负强化的效果。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应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奖励,从而达到正强化的效果。
另外,还要善于利用有关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理论,根据学习任务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这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体现。
二、强化课堂效果,巧妙运用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就是利用短时记忆,不断重复,多次记忆。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的,编一个顺口溜,歌谣什么的也要给记住。归根结底,就是不要傻记,遇到知识要多思考,想想它们和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已有认知结构,见过的场景——情景记忆,生活的经验——举例等,到底有什么关系。例如,在学习数轴时,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数轴的性质,运用“缩减关键字”记忆法,总结为“左小右大”,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也取消了后进生学习数学习得性的无力感,这样教学就能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
三、注重学习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
根据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只要两个知识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就会发生关系,就能发生迁移,这种联系可以是简单的,可能是复杂的,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两个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概括知识之间的关系,发生前后的迁移。比如,我们在举例子的时候,例子往往就是一种迁移,一种从普遍到特殊的迁移。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先让学生温习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很轻松地根据一个“折纸的游戏”的特例,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由特例推广到一般,从而彰显了新课标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还有迁移的概括化理论,越抽象的知识越有利于发生迁移,也就是上一段所说的一般迁移的过程,因为越抽象,就越具有代表性,例如,习得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后,更容易接受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俗话说:“育人先育心。”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就要根据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新课标,联系教育科学知识,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并且灵活地把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数学教学环节之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的共同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追求。有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人文关怀”的课堂,是“高效低耗”的课堂,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合理评价的课堂。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需要我们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对不同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双赢的教学。同时,也需要我们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
普集街乡黄家小学教师
鲁小萌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教师说好就是好,教师说不好就是不好。因此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短则影响一节课的情绪,长则可能影响一生。当我们面对着一个个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着不同的心理、有着不同的爱好、有着不同梦想的学生、而他们在课堂中又随时出现许多末能预料的想法时,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瞬间,该如何去决策?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语言,特别是评价语言的质量?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更要有针对性。
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惯采用 “好!”、“很好!”、“真棒!”等语言,这样的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我的想法是: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更要有针对性。如“你的记忆真好!”、“你表达的这么清晰流畅,真棒!”、“说的多完整有条理呀!”、“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的也很好!”、“瞧!他的思路多清晰呀!”、“你知道的真多!课外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这样的评价,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准确、得体、针对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都是苍白无力的。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发自内心。有些教师一节课总采用模式化的语言,如 “嗨,嗨,嗨,你真棒!”、“棒,棒,棒,你真行!”等。还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总评价:“好、很好、真棒”等。更有些教师总采用一些物质奖励的办法,上课学生坐得端正奖朵红花,回答对问题奖颗五角星,„„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回报。教师把物质刺激作为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易使学生滋生急功近利思想,不利于学生发展。当激励变得廉价,使学生人人随时可得时,评价也就失去作用了。我的想法是:针对学生个性真情评价。课堂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捕捉其中可用之处,有价值之处,针对个性给予评价。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作为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发自内心。如:“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你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真像个小老师,说的头头是道。”、“你非常善于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这样的评价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课堂气氛才和谐,教学效果才理想。
三、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迪性。
有些教师,课堂评价缺乏耐心、缺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未完或不靠谱,教师就中途打断;或者学生的回答引起同学的哄笑致使中途停止,而老师不注意去引导、鼓励,使学生的自卑感得以强化,造成莫大的教学遗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孩子们只要有一次因不公正的侮辱而深感震惊,就会由此在一切方面看到不公正。” 我的想法是: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迪性。在教学中,学生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情感和心理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如:“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说错了没关系,大家会帮助你!”、“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我想xxx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你真勇敢,敢回答别人不敢回答的问题!”„„这样说,既拉近了与学生的心里距离,又帮助学生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四、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性地课堂教学语言
人们喜欢幽默,因为幽默中带有风趣,风趣可以产生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性语言,能给学生带来亲切,带来快乐,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生动的小例子,往往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乘法分配率”时,利用爸爸、妈妈和我来比作a、b、c三个不同的数。这样把(a+b)c=ac+bc这个公式形象地说成了:爸爸和妈妈爱我=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学生笑了,而正是在学生的欢笑中轻松地理解了乘法分配率。
语言的幽默风趣,不是海阔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笑声,而牵强附会胡乱联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哗众取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五、合作学习的课堂评价语言要适时。
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调控下,三、五人组成学习小组而进行的学习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得到的是“渔”而不是“鱼”,不但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发表看法,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得出学习方法。作为老师,要适时的深入到小组中去对积极发言的同学予以表扬;对讨论热烈的学习小组予以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你们小组的讨论很有见解。”、“你思考问题很有深度。”、“你观察得很仔细,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谁能像××同学这样,把你的想法清楚地说给大家听吗?”、“分工具体恰当,如果能把各个想法有序的组织起来,就更妙了。”、“你们小组真棒!既分工明确,又善于合作。”、“组员之间要分工合作,这样才能发挥小组的优势呀!”„„
城固县特教学校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思维的工具。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是聋儿语言康复的最主要的途径,聋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着语言训练的不断发展,语言训练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且也贯穿在其他学科教学甚至整个聋儿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也就是在低年级进行说规范话的训练,在中、高年级进行说理训练。我决定着重从以下两个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近年来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贯穿练谈一点看法。
一、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贯穿语言训练的必要性通
聋儿入学前单独进行一段学前语言训练,以口语为着重点,内容通常为生活语言,由于精力花费大,并且借助聋儿的残余听力和助听设备,效果会比较好。但学生入学后,大多表现出对课堂教学的不适应,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感受颇深。鉴于此,对学生继续进行语言训练必不可少。例如,一年级数学课上,学生开始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事物性质时,语言训练课还没有训练过,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进行与数学有关的语言训练,才能为数学的教学打好交流的基础。这样数学教学和数学课程中的语言训练应该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语言训练,往往会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难以用短短的几分钟的语言训练就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可以分别在与此内容有关的几堂课上作反复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必须对“几和几组成几“,进行语言训练,有些难度,若一次训练出较好的口语效果,必须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教学内容进行不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进行单独的语言训练,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也不会深入理解,就会很难记住。若在学习2—10的组成时,从学习2的组成开始,训练”1和1组成2“,学习3的组成时,训练”1和2组成3“,”2和1组成3“、┉┉依此类推,每次学数的组成,都练习“几和几组成几”,学到10的组成时,学生不仅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还可以正确的说出这句话。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教学“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老师指导学生读题,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如在教学“谁比谁问“女生比男生多多少?”,“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对一些关键词语注重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应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和不易理解的名词术语反复进行比较,认真区分。并对学生出现的有关错误及时更正。如“乘”和“乘以”、“除”和“除以”、“增加了”和“增加到”、“扩大”与“增加”、“缩小”和“减少”等。语言规范训练,对一些如“增加”、“谁比谁多多少”等加以强调。
三、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是表达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严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叙述的条理性。思维是有逻辑的,它是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完整而有条理的语言讲出自己的思路、过程和结果。如在教学3元2角 =?角时,可这样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1元是10角,3元就是30元,3元2角是30角加上2角就是32角。”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了语言的完整连贯性,促进了思维的逻辑性。要注意训练学生表述问题的过程要完整。对事物完整的表述过程是对事物进一步的理解过程。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如,从最简单的1+1=?开始到比多比少的问题,再到图画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等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叙述的问题,都要突出训练表达的完整性。如,教学中我们问学生:“9可以分成5和几?”学生常答:“5和4。”这时应及时纠正,让学生完整地说出:“9可以分成5和4。”最后还应训练学生叙述事情要有条理。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如教学8+3=?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出怎样算的过程。可叙述为:8加2得10,所以先把3分为2和1,8先加2得10,再加1得11。另外,还要结合课本例题的图画与算式,引导学生叙述为:原来有8支牙刷,又添上3支,现在一共有几支牙刷?这样,经过“原来……又……现在……”的顺序,不仅渗透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还进一步渗透了加法的意义,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使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直接影响学生的信心,学生如果学不会要完成的内容,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就更别说数学课堂融入语言训练了。直观教学是百用不厌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具和语言的使用,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如:我们在学习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一部分时,我用直尺早黑板上画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在它们的下面注明“长方形”“正方形”,并写上了拼音,让学生们读,学生们无精打采,毫无兴趣,读的声音有小又乱,接下来,我拿起数学课本,在黑板上齐边画下来,没等开口,学生就开始比划长方形的样子,这说明他们已经提起兴趣,但由于没有认真读,说不出是长方形来。我并不批评他们,而是趁机指导他们说完整的句子“数学课本是长方形的”同学们都大声地说了一遍。我又拿起粉笔盒,指着其中一个侧面问是什么形的,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但由于开始时注意力不集中,没能学会“正方形:”,我再让他们说完整的句子“粉笔盒的侧面是正方形的”。然后,我鼓励同学们找出了教师里面的长方形、正方形物体,回忆了曾经见过的长方形物体和正方形物体。虽然他们还不会写这几个字,拼音也有记不全的,但他们对于这堂课有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积极表达,这已经达到了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加强语言的训练。
一、数学课堂语言存在的若干现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教学片段1:在初一《寻找数据的代表》课上,教师教学语言比较随意,对于自己要讲的语言没有事先认真思考过,遣词造句也不太科学,口语化较强,同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却都没有答到点子上。
教学片段2:初二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
师(指着梯形的上底):这叫梯形的
生(全班齐声):底。
师(教师自救):大家再想一想,这应该是上底吧?
生(学生认同):是。
师:那梯形的面积公式就应该是(上底+下底)×高÷2,对吗?
生:对。
教学片段3:初二《勾股定理》教学:(江苏省青年优秀课观摩及比赛)
师:这是什么?
生:邮票。
师:我们看看这个三角形有几个边?
生:三条。
师:对!我们再看看直角三角形有几个直角?
生:有一个。
片段1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语意模糊、指向不明,学生容易产生歧义。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明确的领会教师的语言,影响着学生对选怎样的数据的理解,对怎样选数据的思考,这种“随意游离式”的语言失去了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的教学意义。片段2中问题的正确答案已经明显地隐含在教师的语言中了,学生的思维被纳入教师“强迫认同式”的课堂语言体系,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下意识,没有经过大脑,从而失去了主动思考的欲望。片段3中教师仅满足于“简单问答式”的课堂语言,这样的教学语言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认知、知识的了解这一单一的浅层次上,没有涉及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分析,这样的语言直接对学生思维进行牵引,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浅层化。
在课堂中,教学语言还存在着语言不够科学精确,语言不够简洁条理等问题,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载体,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输工具,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由于教学语言自身的特殊性,在数学教学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便是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提示的最好阵地。
二、数学课堂运用语言有效提示的策略
(一)把提示性语言作为引导工具,指引学生思考方向,深入浅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提示性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一种引导工具、一种教学手段,对思维的发展更具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示性语言更是如此,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推进学生思考进程,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作用。
[改进策略]对于片段1中《寻找数据的代表》教学可以运用如下语言:
师:既然平均数不能作为这一组数据的代表。那在这里我们应该用一个什么数才能更好地代表普遍的水平呢?
(目的:大部分学生可能答不出,但是凭直觉,他们隐约感觉到应该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中间数,但苦于难以正确的表达出来。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做提示。)
师:小王自己根据员工工资单得出的一个结论:本超市员工的工资大约为800元,你认为合理吗?
(目的: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使抽象的问题变的比较直观具体,大多数学生可以回答。)
师:你是否有更好的数来代表超市员工工资的普遍的水平呢?
(目的:让学生从这样的教学语言中体会中位数为什么更能代表这一组数据普遍水平。)
[效之所在]这样的系列提示性语言设计不仅过渡显得更自然,而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建构。同时利用这一连串由远及近的“分级问题”也可以达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引导,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的思考,达到探究的过程性目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策略引申]提示性语言是学生思考过程的路标,在课堂中不能直言明示时,学生思维目标和走向常常是用语言暗示的形式加以引导。如: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能设想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你能否想到一个更容易着手的相关题目?一道更为普遍化的题目?一道更为特殊的题目?一道类似的题目?你能解出这道题目的一部分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就算解决了这个问题了?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思考的?利用这样的提示性语言暗示学生盯着问题,盯着目标,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二)把提示性语言作为认知工具,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引故纳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课堂教学中,提示性语言立足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材料入手,能极大地引发、调整和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进程。监控和调整学生的理解过程,使他们不断适应学习新知识的需要,这样有效的迁移学习就能发生,学生的学习的迁移能力才能得到促进,因而教师的提示性语言对促进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进策略]对于片段2中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可以运用如下语言:
师:你知道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学生一片茫然。
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对哪些图形比较熟悉?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回忆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吗?
(目的: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在自己已有认知的状态下激活自己的相关“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对梯形的整体认知。)
生: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师:那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你能猜想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生:底和高。
生:梯形面积和上底、下底,还有高有关。
师:通过对梯形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猜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目的:引导了学生思考的方向,点明了学生操作的目标。)
生:(上底+下底)×高÷2。
……
[效之所在]此时,学生已通过教师的提示将梯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这样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起了已有知识和要解决问题间的联系,从而在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特征之间建立了自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同时,有意义学习和迁移也就随之产生了。
[策略引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若给予一定的语言提示,建立新旧问题之间的联系,迁移产生了,解答思路也由此接通,如: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你以前见过它吗?它与某个已知的问题有关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见过与它有关的问题吗?是否能转化为一个以前熟悉的问题?……这些具有认知功能的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暗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方式,体现了解决新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把提示性语言作为信息工具,激发学生自我意识,拨云见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公冶长》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它以主体及其内部活动为意识对象,对主体的认识活动有着监控和调节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堂语言的提示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如何调控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过程,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如何主动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学会自我启发。
[改进策略]对于片段3中《勾股定理》教学引入可以运用如下语言:
师:同学们喜欢集邮吗?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生:喜欢。
师:好,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张著名的邮票。
师:大家知道吗?这是一张1955年希腊发行的邮票,他的图案是由三个棋盘排列而成的,这张邮票是纪念2500年前希腊的一个学派和宗教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立以及它在数学上的贡献。邮票上的图案是对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定理的说明,它是初等几何最精彩,也是最有用和最著名的定理。
师:那究竟这张邮票中隐含着一个什么数学定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张邮票。
师:请仔细观察这张邮票上的图案,你有哪些发现?
(目的:猜测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生1:我发现这张邮票是由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
生2:这三个正方形是以中间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的三个正方形。
……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根据图案中小方格的个数,你还有哪些发现?
生3:最小的正方形有9个方格,稍大一点的正方形有16个方格,最大的正方形有25个方格。
生4:两个较小的正方形中方格数的和等于一个大正方形中方格数。
[效之所在]这一系列的语言是针对学生自主的观察、探究进行引导和提示,这些语言信息促使学生关注自己观察图形的进程、依据和效果,并思考自身认识图形的特点及认知图形的策略,从而提高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上述过程实际是学生对自己思考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过程。
[策略引申]教师通过提示性语言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如何调控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学会自我启发。如:这道题目求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根据已知条件,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求……也就是求……,你能够重新表述一下这个问题吗?你能不能把问题表述得使未知量和已知量,结论和假设看上去彼此更接近呢?这些提示性语言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去理清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接近度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总之,运用提示性语言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做得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做?正所谓“知其然,明其法,晓其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把握学生已有的状态和已有的水平,通过设计合理的提示性语言,适时、自然地运用,来启发引导学生认知的过程,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摘要:提示性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工具,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提示性语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正在逐渐显现。我们应反思以往的数学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 以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基础, 尝试从数学课堂提示性语言运用的策略出发, 探讨如何利用提示性语言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真诚鼓励 多元赏识
赞美与欣赏永远都是洒在人们心灵上最美的阳光。如果一个人永远都生活在否定之中,那么,他即使是一个天才,他也会永远生活在地狱之中。因此,不管我们的学生课上表现如何,他的问题多么的幼稚与可笑,他的进步多么的微小,他都渴望能获得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因此,教师的课上评价都应尽可能地多一点赞扬,少一点指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产生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课上评价应该是及时的、恰当的、更应该是因人而异充满智慧的。
初一的一次公开课上,当我让同学们给“点到直线的距离”下定义时,全班同学都很紧张不敢发言,一位女生终于举起了手,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她紧张地说:“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就在同学们一片质疑声中,课堂也陷于混乱时,我并没有着急而是微笑着对她说: “你敢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主动去探求新知,老师为你高兴,但你的答案还不够完美,请再思考一下好吗?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一下子就化解了课堂的尴尬,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时时刻刻在关注着他点滴的进步,在和他一道拼搏前进,在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进步!
对于书写认真,课上练习格式也追求完美的学生,我的课上评价是,如:你板演的解题格式太完美了,老师都舍不得擦黑板了!
对于练习不认真的同学,当发现他们的书写格式有点滴进步时,我就及时的竖起大拇指,采取肢体语言评价他们说:“老师为你高兴,加油,相信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有时也采取当场展示的方式,将他的成果现场展示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让大家为他的进步而喝彩!
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起他在同学心目中的自信,多元激励他们的进取之心和勇于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是每一位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要上好一节数学课,老师一定要满怀真诚,带着鼓励,带着赏识走进课堂,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把真诚的鼓励,多元的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永远都生活在赞美和肯定的氛围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学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二、适时幽默 真心关爱
严肃的数学课堂,历来都给人神圣、庄严的感觉,其实在这样严肃的殿堂里也不乏科学的幽默。老师言简意赅的科学讲解,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更是学生们探索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它不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而是在带给学生轻松和愉悦的同时,更能促使学生深入的思考“悟出”这笑声中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从而收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令我难忘的是在讲解绝对值时,一学生解答:“乘客乘出租车先向东行3千米(为正),再向西行4千米,票价5元/千米,问乘客共付多少元车费?”当我发现有的同学答案是-1元时,我就幽默地对他说:“假如我是乘客,你是司机时,我问你:你先开车送我去东城,你再开车送我回到更远的西城,我不仅不付给你车费,你还要找给我1元车费吗?”全班的同学听后,都哄堂大笑了起来,可就在这一瞬间,该学生马上明白了笑声中所蕴涵的哲理,立刻纠正了自己的答案。
不难看出一句充满诙谐幽默的话语,不但没有给学生带来任何的难堪和心理的压力,反倒打开了他思考的大门。既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又启迪了他的智慧。像这样充满活力与幽默的数学课堂评价,学生是何等的快乐啊!
三、平等磋商 深入探讨
平等、民主和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数学教学中学生更喜欢老师能给他们话语权,将求知的过程,变成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发现和分享成功的过程!学生不喜欢那些面无表情、言辞激烈、爱说教的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常遇到些回答不上问题的同学,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诚恳,春风化雨般地去启发学生,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在骨干教师公开课上,当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点时,一个学生当众出了“丑”,不仅没有答上问题,而且还张冠李戴。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就在大家都在为我怎样化解这课堂尴尬气氛捏一把汗时,我面带微笑地说:“你可能没有认真复习,漏掉了一些知识点,老师相信你尽力了!你想请哪一位同学来帮助你完成这个任务呢?”课堂的气氛一下又活跃起来了,也赢得了同行的满堂喝彩!
课堂评价的语言要尽可能使用商量、探讨的语气。对于那些“顽固不化”坚持自己错误观点的同学,教师更要放下架子,去和学生平等协商、深入探讨,且不可以用充满轻蔑,甚至言词激烈地去训教学生,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此时我就说:“你的观点老师暂时不能同意,你再思考一下!”或“你是否忽略了某个条件,你再检查下,老师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充满关爱和智慧的课堂评价,相信一定能化解很多师生间的尴尬,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斗志,更密切了师生的关系。如果我们的课堂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将是何等的快乐和幸福啊!
四、多一点宽容 少一点指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于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看问题,珍视他们的感受,理解和体会他们的心境。就是对待课堂问题学生,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用宽容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责,给学生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正如:如果你用爱的眼光去看待你周围的人,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用仇恨的眼光去看待你周围的人,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所以,心中有爱的老师,他的课堂评价总是积极的,真诚的,更是无限包容的!我对待问题学生时,我常说:“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老师永远和你在一起。”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是老师的学生。”“老师真的希望你更优秀,加油!”
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更应该是充满关爱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会驱散满天的乌云;一句真诚的赞美,会开启一个尘封的世界;一个真诚的目光,会改写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会改变全世界。愿我们的数学课堂评价永远都充满爱的欢声笑语!
E-mail:hit790205@163.com
尚志广
作为新时代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遵循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更是我们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我在教学《 》时,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习题,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巩固新知。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我经常用到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如下:
1、你真棒!
2、你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真勇敢!
3、你今天表现得真好!
4、今天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已经有
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你下次会表现得更好。
5、你知道问题在哪儿吗?能试着改过来吗?我相信,你肯定行!
6、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非常好。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
研究的成果展现给大家。
7、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这么多小秘密,真棒!
8、一道题,你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解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9、你的想法太新奇了!老师要向你学习!
10、试一试,你能行。
11、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12、你真了不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注意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13、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4、你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表达非常完整。
15、你的计算过程特别简便,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
16、你们小组真棒!既分工明确,又善于合作。
17、老师很欣赏你的回答!
18、你先坐下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19、谁为这位同学补充一下,让这位同学的回答更加完美? 20、没关系,下次努力!
分析和反思: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评价语言。对于优秀学生的表现,教师及时地进行表扬肯定,激发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对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侧重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对“后进生”的评价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你真棒”、“很好” 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此类评价缺少针对性。学生不知道自己哪个地方“真棒”、哪个地方“很好”。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更好。教师的语言缺乏具体性,没有为学生指明方向。例如:在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从老师出示的图片中指出角时,教师应及时肯定他善于观察,认真细致。当学生画出角时,应表扬他“动手能力强”,而不是笼统地夸他真棒、真聪明。
改进措施: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发言做到及时评价。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应当及时肯定和赞许,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对学生那些错误的理解或判断,也应该及时给予否定和矫正,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改错。
2、评价方式多元化,发挥学生评价作用。可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小组评。自己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采取措施调整与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给学生思维发展留一点空间。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应充分给学生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评价,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逐渐走出来,用新的模式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姿态语言的运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重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姿态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姿态语言 课堂教学
教学离不开无声语言,即文字语言和教师的姿态语言。由于体育课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其它学科,姿态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往往在完成传授知识促进智能发展这一任务中,良好的姿态语言会给教学带来有声语言有时难以达到的效果。
一、仪表语言是指教师的外表形象,包括教师的穿戴、精神面貌等所反映出来的含义
很多中学教师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但教学效果却感觉迥然有异:有的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情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则显的平淡乏味,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产生这种不同效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规律的驾驭能力固然非常重要,但不能忽视的是教学的语言修养及运用语言的艺术。
上课时,如果教师表现精神饱满,穿着整齐,站在学生队列前,他给学生的仪表语言是:“嗨,大家好,大家要像老师这样振作精神,上好一堂体育课。”这必然会给学生以振奋之感,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这反馈到教师身上,则可以提高教师的自信心,教师可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课堂教学。
反之,如果教师无论是在穿戴还是精神面貌上给学生的仪表语言是:“我对这节课没有信心。”那么本来对教师抱有希望的学生这时候期望值也大大下降,心理上产生负迁移,更谈不上体育的学科风格了;如果教师西装革履站在队前,那给学生的仪表语言是:“同学们可以随便些,我不会严格要求你们的。”这种穿着是不符合体育学科常规要求的,这是因为:首先他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穿着上,忘了学习的任务要求。其次,这样的穿着不利于教学中的示范和活动。第三,这种教师形象往往会被学生轻视,造成教学中教师指挥不灵,威信下降,课堂纪律混乱。
二、站位语言是指教师在课上与学生之间所取的站位不同而反映出来的含义
在进行简单的动作教学或已学的动作复习时,我们可采用
△
或 △ 的站位(三角形指教师,线条指学生。)这样,全体学生在教师视线有效观察范围之内。这种站位语言表示:“教师始终看着你们,希望你们认真练习。”
在进行复杂、技术性强的动作的讲解示范时,一般可采用 △
或△的站位,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教师的示范,也有利于教师的声音传送,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这种站位语言表示:“现在教师要讲解示范动作,同学们要仔细看,认真听。”客观上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观察角度,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动作要领。
在检查、巡视学生动作,进行个别指导,掌握情况及同学们相互学习时,可采用○△或□△的站位。这种站位语言表示:“教师的目光在巡视,看看谁做得最好。”
例如,当学生在体育器械上进行训练时,教师应站位于器械一旁,切不可远离器械。因为,靠近器械的站位可理解为:“没关系,放大胆子上,有老师在这里保护。”学生从教师的站位中得到安全感,增加了自信心,若远离器械,学生心理得不到平衡,思想负担加重,在惧怕的心理下进行练习,容易造成动作变形,不利于课堂教学,且易出事故。
三、眼神语言是指教师上课时通过眼睛这扇窗口向学生传递心理信息
在教学的时候,有的学生稍微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应用眼神提示,学生从教师的眼神中领会到:“老师在提醒我,我必须立即改正错误。”这就保证了教学连续正常的进行;如果教师点名批评、训斥,就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一是中断教学,转移了学生应有的注意力。二是由于训斥,给全班同学的心理上造成压制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课堂气氛。三是如遇到个性强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若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冲闯、争执,造成尴尬局面,这样下去教学就无法进行。在眼神交际中,盯视含有警告、责问的含义,如遇部分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用眼神注视他们,以继续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四、示范動作语言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让学生明确要学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
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的语言是:“瞧!老师做得多漂亮,准确!”直观的动作,既让学生直接感知,又给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动作表象,了解了动作的过程;若教师示范动作不规范,则给学生的印象是:“哎,老师动作做得多差劲。”这不仅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五、手势动作语言是用手的动作来表达一定的含义,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
根据教材内容、场地需要做相应的队形调整时,由于上一练习内容的影响,给学生心理造成一个惯性,一时不易平静,这时教师特定的手势语言可告诉学生:“安静!迅速排好队伍。”若遇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直接示范和讲解,学生难以接受,这时可用手法模拟该技术中的难点和细节,比如讲解跳远起跳中的踏板起跳过程可用手掌表示起跳脚,示范从脚跟过渡到全脚掌的过程,为学生理解、掌握这一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经常应用固定的手势动作,有利于体现体育的快、高、强精神。
当然,姿态语言还有许多内容,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的一招一式无时不刻地在向学生传递信息。因此,姿态语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有的功能,它是教师个性特征的反映,运用得法可形成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过,姿态语言只有有机地同口头语言结合起来,经常使用,形成定势,才能使课堂教学更趋完美。
六、结束语
一、目光分配要合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这两扇窗户自始至终向学生敞开, 不断进行信息交流。课堂效果、学生接收程度都可以通过眼睛的观察进行信息反馈, 使教师不断调整授课的方式和节奏, 目光不能只盯着教材和教案, 让人感觉备课不充分或信心不足, 也不能游移不定, 左顾右盼, 让人感觉心不在焉。课堂上, 教师亲切的目光, 可以使每个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重视、关心。教师目光的分配要合理, 一般的做法:把目光的中心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 并兼顾其他, 要时刻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对流”, 使教师的目光真正变成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的“控制中枢”。
二、面部表情要适宜
“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 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想感染学生, 教师本身要充满激情;表情是教师激情的自然流露。过分严肃、僵化、呆板的表情往往给学生以畏惧感, 造成学生心理紧张, 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但面部表情的变化不可过频、过分, 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例如说, 提出问题, 对学生的思考充满期待之情;回答正确, 则要露出满意的笑容;讲英雄壮举, 应慷慨激昂;述坏人劣迹, 应义愤填膺。随着内容的变化或喜、或怒、或忧、或悲。
三、动作、姿势要恰当
教师课堂上的动作、姿势主要是指手的动作和站立的姿势。首先手势是辅助有声语言的有力工具。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采取哪种手势, 课前要精心设计。一个精确适度的手势, 可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讲授内容, 并留下鲜明的印象。手势既不能单调乏味, 又不能让人眼花缭乱。其次立姿是教师仪表风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站立姿势应挺拔端庄, 以静立为主。为控制课堂节奏, 可以适当移步, 变换位置。但不要左摇右晃, 或频繁移步, 踱来踱去, 这样容易使学生心神不宁, 分散注意力。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的不断深入,蓬溪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在艰难中行进着,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教学效果始终与周边县市存在一定的差距,故而教体局的工作者们借鉴了周围县市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了一套行的教学模式——“五环四互”。“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在蓬溪县的多个学校已试行了近三年时间,取得了显著地成绩,然而,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还不成熟,很多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本文旨在通过对“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中的“自学互助”环节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将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加以分析,为促进“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在农村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的促进“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农村 “五环四互” “自学互助” 【正文】:
“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是蓬溪县教体局名师工作室的心血,他们是借鉴了周围县市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这一套可行的新的教学模式。“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其学习的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输灌、消极等待,转变为在学习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学生之间成为互助的合作伙伴,通过“互助”、“互导”、“互究”、“互评”的学习活动,体现“兵教兵”、“兵帮兵”的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了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权还给学生、展示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问题的探究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参与面广。该教学模式在县城和一些一类学校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而在农村学校实施该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熟练地运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敢说、能说,会说”的好学生,使农村地区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现将把我在“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自学互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做一些分析,以便让“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
所谓自学互助,是指学生在充分的自学之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帮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激活思维,从而达到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的目标。本文将从“自学”和“互助”两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
一、自学
作为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一直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练为辅。自从去年到蓬溪县文井小学观摩学习了“五环四互”的教学模式以后,我的内心一直有一股冲劲,感觉到教育的曙光就在前方。然而在教学中,每次我布置的课前预习和课中自学,效果都不好,点名回答时,学生总是支支吾吾,一翻他们的书,上面一点记录也没有。后来经过几次谈话,我了解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预习,有的同学看了一遍书认为就是预习了,结果一到上课就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让我焦头烂额,后来我翻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以及回忆名师堂岳文老师关于如何预习的建议,又结合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生的自学:
(一)学生方面:
第一、预习时要动手翻。我们可以针对新的学习内容,有计划的翻以前学过的课本,复习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的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比如说老师要教“小数乘法”,我们在老师讲课前一定要回想整数乘法的法则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如果回忆不起来,就要找来旧课本复习。
第二、预习时要动手画。我们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定律”以及不懂的地方做用铅笔一些标记,比如用“___、﹏﹏﹏、???”等等。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明确的告诉学生教科书中含红色字的句子就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第三、预习时要求学生勤动手,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画一画,动手做一做,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四、预习时要动脑想 我们在预习时要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我们要能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第五、预习时要动笔练,即要求我们能针对新知识,自己从课后的习题
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可以是低于书上难度的基本题,甚至有的预习的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编题进行练习。
(二)教师方面:
在农村小学数学的“预习”上,老师应该做到像岳文老师讲述的那样,当学生根本就不会自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带”着他们去自学,这样让学生逐渐地有课前预习的意识;当有很多学生都有了预习的想法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想预习,那么这时教师就应该“拽”着他们去预习,让他们感受到预习的好处;当学生们都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基本知道了该怎么去预习之后,教师就应该“推”着他们去预习,让她们逐渐熟练地掌握预习的技巧;最后就是“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掌握要学的知识。
总之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首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将要听课的内容有初步领会,扫除知识障碍,对难点和重点经教师的讲解,启发指点能更深刻的领会,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互助
本环节是“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互助,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以达到认识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想在这个环节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是要组建健康积极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四、五人,但必须涉及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从而形成互帮互学的局面。
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与个别学生、部分学生、全体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和教学媒介的互动等,既可以是口头上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上的.但我在教学“互助”这个环节中也时常出现很多的困惑,比如说,课堂上处理不完学生的自学作业,学生之间不知道该怎么交流,交流一些什么,有的小组直接对答案,甚至有的学困生不参与交流,以及学生不敢和教师交流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制约着“互助”环节的有效实施。我认为要很熟练的运用这个环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取互问的方式进行互助
首先就要要求教师要用活教材,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然后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好合作学习的素材,其次是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倾听、敢问敢答的习惯。不要教师一说开始交流,小组内的成员都在说,就没有人在倾听,或者没有一个人敢问敢说,这样就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最后,如果组内成员通过交流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跟教师进行交流,在农村学校这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与教师交流,这时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以倾听者的身份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去,适时给予点播。这样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就更密切,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就会更融洽,整个课堂都会互动起来,教学效果肯定比由教师单一地讲解好很多。
(二)利用互查的方式进行互助
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学生的作业增多了,教师在课堂上肯定是处理不完的,那怎么办呢?其实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内互查的形式,这样既减轻了课堂上教师的压力,学生又得到了在小组内交流的机会,如果发现了问题,小组内成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形式进行交流,以达到互助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该大声地喊:“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师生、生生互动起来吧!”
农村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从自身做起,切实利用好“五环四互”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学到“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枯燥的数学学习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摘要:激励教育主要是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内驱力,从而使学生用自己的力量主动积极地成长。中职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习惯不良、兴趣低、缺乏信心、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中职数学教师缺少成就感、安全感、价值感。针对这些现状,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实施激励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赏识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
关键词:激励教育;中职;数学课堂
激励教育,是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主要是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内驱力,从而使学生用自己的力量主动积极地成长。激励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振作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的干劲和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影响,中职校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不和谐。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生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做关于数学学习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后得到:60%左右的学生在初中学得不好;80%左右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没兴趣、没信心;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巩固复习;50%左右的学生愿意尝试着去努力学习数学;70%左右的学生认为只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巩固复习,也能将数学学好。
1.中职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
中职的学生大多数中考成绩不太理想,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各门学科成绩不平衡,尤其是数学科目成绩很低,甚至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放弃学习数学了。他们之所以来职校继续读书,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由于初中的数学知识掌握太少,中职数学教材上的内容处理得再浅显易懂,他们还是难以掌握。
2.中职生数学学习习惯不良。
绝大多数中职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更是懒得去巩固已学内容。不预习导致听课时没有侧重点,降低听课学习的效率。课堂上不认真听,错过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解题方法等。课后由于没有及时地巩固复习,对课堂上的知识理解不足,易忘,更谈不上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
3.中职生数学学习兴趣低、缺乏信心。
由于基础薄弱,感觉数学知识难懂,课堂枯燥无味,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自己学好数学毫无信心。另外,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很难掌握所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却经常感受失败的挫折,对数学产生了恐惧感,导致对数学学习逐渐没有了热情和信心,甚至害怕数学、憎恨数学。
4.中职生数学学习中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人都会有惰性心理,尤其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中职生由于基础薄弱,对数学没兴趣,自然地在数学学习上就不想用功,不求上进,还未开始上数学课排斥感就产生了,于是上课时玩手机、睡觉、胡思乱想,更谈不上课后的钻研了。学习上碰到困难就止步不前,不去思考,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而自控力差,学习的自觉性也就很难形成。
(二)中职数学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需求的根本变化,职业学校现在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不少学校在教学工作上非常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对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存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导致包括数学教师在内的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的研究与交流。长此以往,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在退后。
1.中职数学教师缺少成就感。
由于中职生基础弱,对数学不感兴趣,课堂上很难做到聚精会神,甚至出现调皮捣乱现象。教师在?v台上充满激情的讲解,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要用很多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教师讲得很认真,却看不到学生的回应,出力见不到效果,心里自然就会很失望。加上学生的考试成绩很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甚至也产生怀疑的态度,成就感很低。
2.中职数学教师缺少安全感。
由于普通高中和一些民办高中的不断扩招,中职校招生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很多家长思想上不认可职业学校,不到万不得已不让孩子读职校,这样一是导致中职校无生源,二是即使来读也普遍是差生源。教师甚至一边搞教学,一边还要参与招生,从而不能安心地搞教学工作,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
3.中职数学教师缺少价值感。
现实社会中不少人轻视职教,甚至认为职校不是正规学校,都是高中不要的差学生才来读书的地方。对职校教师存有偏见,总认为不是“像样的”教师,导致职业学校的教师地位远不如普通中学教师的高,时间久了,教师自己也就“被承认”低人一等,存在的价值感很低,职业自信心越来越弱,工作动力越来越小,自然就做不到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策略
作为中职校的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对教学工作充满信心,自我增强成就感、安全感、价值感,以积极的心态正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的现实,运用激励教育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1.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激励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爱能调节学生的心情,改变学习态度。学生由于成绩不好,跟班级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得到教师的注意少,关心少,会有自卑心理,从而容易自暴自弃。如果教师能用关爱的语言、行动等来对待他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和良苦用心,产生心灵的触动,就容易产生上进的动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常规课堂教学检测时,我们要经常俯下身来询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哪些困难,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真心的关爱和期望;比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向量的概念时,向量可以用小写的黑体字母表示,如a、b、c等,手写时写成带箭头的小写字母,但很多学生总是写成a、b、c,而把箭头丢了,反复出错。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一味地指责无疑会给学生增加自卑感,所以,应该耐心地反复强调,手把手教给他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心期望他们掌握知识,从而能用心去记,用心去书写。
2.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
赏识激励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
“被人赏识”是每个人内在的、深层的需要。学生数学成绩再差,在他们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的地方,尽管不太耀眼,但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去观察、发现,进行表扬。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在学生答出或者是基本答对的情况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容易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比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对于用集合语言描述的函数概念很难理解,大半节课下来学生觉得很迷茫,理解不透,教师这时可以设计一些求函数值的简单练习题来缓和一下紧张的课堂氛围。具体可以举例如下:已知函数f(x)=2x,求当x=-1,0,1,2时的函数值。教师先示范求出f(-1)、f(0),接着让学生板演求出f(1)、f(2)。这样在学生迷茫之际,转移一下思维,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运用代入法求出正确答案,教师及时地给予评析、肯定、表扬,增强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
3.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即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导学生的行为。明确的目标,是人们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动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并为达到目标而努力拼搏。当然,定目标时要注意:目标事先要定好,要有吸引力,越明确越好;目标要切实可行,切忌好高骛远;目标要化大为小,越具体越好。比如,学生期中数学考了50分,那可以帮他定期末的目标是60分甚至55分,让学生在达成目标的情况下体会成功的喜悦。
4.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
榜?蛹だ?即通过树立榜样、典型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改善学生的行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评选优秀小组长、作业书写标兵、作图标兵等等,这样做既鼓励了受评者,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标准。对于“后进生”,教师与其埋怨、批评他们不争气,还不如乐观地善待他们,帮他们寻找邻近的“参照物”,给他们一个“够得着”的榜样去追赶、去超越,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之,面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师者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进取意识,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切实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语言运用浅谈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2-17
运用远教资源,激活数学课堂09-10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09-19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10-1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06-06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10-20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小结形式06-22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10-2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