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通用4篇)

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 篇1

期中作业

专 业:

号:

姓 名:

汤 汪 20131311202 英语(翻译)

第七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

1、语言与文化(1)语言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文化

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2、语言与社会(1)语言产生于社会

语言的起源是跟人类的起源密切相连的,早在几十万年前,人类过着简单的洞穴生活,人类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交流。随着时间推移,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动物侵袭,人们开始了群居生活,也开始了交流活动。因此,只有在社会劳动中才能产生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语言随社会变化发展而发展变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还收到社会环境影响并随之变化。而社会生活的内容在语言词汇中得到直接反映。

另外,语言还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引起语言的急剧变化,还有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形成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3)语言反映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语言的丰富,人类对一些事物的表述更加丰富而强大,客观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促进了相互理解和沟通,推动了事物的额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语言具有不停变化的一面,语言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而进行的。因此,语言与社会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九章 语言与文学

对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探讨,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两者的基本定义。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比如文学家们的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文学是其中一种)的载体。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地域的社会风貌。

1、文学文体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学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焦点是与文学文体相关联的语言特征。(1)前景化

前景化的概念来源于视觉艺术,与“背景”一词相对应,已经成为文体学的常用术语。俄国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学者和现代文体学家都曾在文体研究中使用这一术语。它被定义为“以艺术手法为动机的偏离”。这种偏离,或非常规用法,覆盖了语言的所有层面;词汇、语音、句法、语义,笔迹等。

(2)字面语言和比喻语言

词典定义中所提供的一个词的第一个意义通常是它的字面意义。比喻语言是为了达到对比、强调、明确或标新的目的而使用的不同于日常常规语言的词句。语言中表示比喻用法的另一个词是Trope(修辞、比喻)。它是指为了修辞目的而通过比喻途径来使用的语言。比喻在语言运用中频繁出现,并且采用许多不同形式。

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它用as或like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

暗喻:像明喻一样,暗喻也是对两个并不相像的要素作出对比,这种对比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达的。

转喻: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提喻:提喻是用事物的一部分名称来指代整个事物,反之亦然。

2、诗歌语言(1)语音模式

押韵

尾韵:每行结尾的押韵。

(2)不同形式的语音模式

头韵:在头韵里,句首的辅音是一致的。

准押韵:准押韵通过一个共同的元音来描述音节。辅音韵:以相同辅音结尾的音节

反韵:指音节拥有共同的元音和首辅音,而不是元音和末辅音押韵。押副韵:当两个音节具有相同的首辅音和尾辅音。

反复:音节的重复。

(3)韵律模式

当重读被组织成有规律的节奏时,就形成了韵律。抑扬格是韵律单位的一种。韵律单位叫做音步。pentameter(五音步诗行)是指诗句里有五个音步。

(4)传统的韵律模式与语音模式

a.对句:对句为两行诗句,一般由押韵联系在一起。

b.四行诗:即四行为一节的诗,是英语诗歌中很常见的形式。C.无韵诗:无韵诗是由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诗组成的。d.十四行诗、自由体诗、打油诗等。

(5)语音和韵律在诗歌中的功能

a.追求审美趣味;

b.适应传统/风格/诗歌形式; c.表情达意或者革新一种形式; d.展示专业技巧,寻求精神满足感; e.突出强调或对照; f.拟声现象。

(6)如何分析诗歌

a.有关诗歌的信息:诗的题目,诗人姓名,诗歌创作时期,诗歌所属类型,例如抒情诗、戏剧诗、叙事性十四行诗、讽刺诗等。

b.诗歌构建的方式:布局、诗的行数、诗行的长度、规则的韵律、尾韵、语音模式的其他形式。

3、小说中的语言(1)小说与视角

a.第一人称叙述者

讲故事的人也可能成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一个角色,在事件发生后讲述故事。在这种情形下,评论家们称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或“I叙述者”,因为叙述者在故事里提到他或她自己的时候,总是用第一人称代词“我(I)”。

b.第三人称叙述者

如果叙述者不是虚拟世界中的角色,他或她常常被称为“第三人称叙述者”,因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所有人物被提及时,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或他们”。

c.图示语言

叙述视角也受图式的影响。处于相同情形中的不同参与者会有不同的图式,这和他们的不同视角有关系。

d.旧信息与新信息 旧信息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则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所不知道的信息。

e.指称

指称与说话者相关,所以很容易用于表明特定的变化中的视角。指称用来指语言中这样一些特征,它们直接指示一个话段说出时的情景在人称、时间或处所方面的特点,其意义因而相对那个情景而言。

(2)言语和思维表达

a.言语表达 直接引语:在直接引语中,人物所说的话是以最全面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带有引号。

间接引语:我们能够知道说话者表达的命题含意,但并不是说话者的原话。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达:我们不知道说话者说话的内容,我们只知道他用言语行为来做事。这种叙述可以被看作是对较长语篇的概括,比起间接言语,它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

b.思维表达

直接思维:直接思维倾向于被用来表达有意识的、缜密的思维。自由间接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介于直接思维和间接思维之间,有一些思维的特征。

c.意识流写作

意识流写作被用来描述思维中印象和观念的自由联系。句子结构高度省略。

③散文风格

a.作者风格

人们谈及风格时,通常是指作者的风格,即“世界观”式的作者风格。换言之,是指一种写作方式:属于特定作者,可以识别。这种写作方式使一个作者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作者的作品。

b.文本风格

文本风格紧密关注的是,语言选择如何帮助建构文本意义。

(4)如何分析小说的语言

a.词汇模式(词汇量); b.语法组织模式; c.文本组织模式;

d.前景化特征,包括修辞手法;

e.是否能观察到任何风格变化的模式;

f.各种类型的话语模式,如话轮模式和推论模式; g.视角处理的模式,包括言语和思维的表达。

4、戏剧语言(1)如何分析戏剧

a.像分析诗歌一样分析戏剧:既然语音和韵律在剧本里与在诗歌里一样,都具有价值,那么所有处理韵律、语音模式、句法和比喻性语言的方法都同样适用于戏剧分析。

b.像分析小说一样分析戏剧:可以分析戏剧中的角色和情节,把戏剧大体上看作小说。

c.像分析会话一样分析戏剧:戏剧不同于诗歌和小说的一个关键方面在于:它强调语言的交流,以及通过会话来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

(2)分析戏剧性语言

a.话轮数量和长度。

在戏剧中,一个角色讲话内容的多少,能够体现出该角色的相对重要性,或体现角色对自身重要性的理解。一般来说,中心角色比次要角色的言语更长,出现频率更高。

b.交际序列:戏剧对话的交流方式。

c.产生性错误:故意使用一些形式,比如犹豫的状态 d.合作原则。

e.通过语言标记地位:上面讨论的许多语言的特性,都可以用来标记人物的相对地位,以及人物地位的变化。尤其是,语言也可以用来标记说话者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地位的一致性。

f.语域:语域是语言学里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语言风格及语境之间关系的术语。

g.言语和沉默:剧中女性人物的语言特征。有证据表明,在男女混合的交谈中,男人比女人往往谈得更多。

5、从认知角度分析文学(1)图形和背景

前景化的文学成分,如图形,在认知语言学中被成为“关注点”或者“抢眼点”。与图形相反的特征,即“背景”,则被称为“忽略”。

(2)意象图式

意向图式大致可描述为我们日常的感知交往和身体经验的反复呈现模式。

(3)认知隐喻

把源域的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

第十一章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1、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部分,而应用语言学又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掌握一些语言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这些读者进一步认识语言本质,也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如何教好语言。语言学理论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语言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2、语言学与语言学习

许多语言学习理论都是基于某种语言学理论提出的。事实上,语言学知识能够使我们真正理解学习者能够学习什么样的语言,怎样学习语言以及最终能够学到什么。因此,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研究和语言学习研究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语法与语言学习(2)输入和语言学习

当学习者接受了足够的目的语输入时,语言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输入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输入可能发生在交互活动中(即如学习者与母语者、教师或者是其他学习者的对话),或者出现一个没有交互的语境中(例如听音乐或者看电影)。

a.真实性输入 b.可理解的输入

(3)中介语和语言学习

正处于学习过程的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构建的语言通常被称为中介语。中介语通常被理解为介于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之间的语言。与目的语相比,中介语还不够完善,但它也不只是学习者母语的简单翻译。我们也不能把中介语看成是母语和目标语的过渡阶段或者是二者的简单混合。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它不断地从初级水平向地道的母语水平发展。

3、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可以说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语言学中获得启示。从宏观上看,语言学理论影响着教学法的总体发展方向。从微观上看,语言学知识能帮助教师更好的解释他们所教语言知识的细节。

(1)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

a.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言观认为,语言范式存在于语篇之中。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言观关注的是口头和书面的完整语篇以及这些语篇所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b.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篇能力,这是与众所周知的交际能力很相近的一种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并且有效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词汇知识、会话规则以及怎样运用和回答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和社会习俗,以及怎样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c.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它过分强调了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而没有对内部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与行为主义语言习得观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把环境因素和语言输入视为语言习得的核心。它过于关注语言习得中学习能力和语言功能的作用,却没有注意到指导语言习得的一些普遍规律。

(2)普遍语法与语言教学

a.普遍语法要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为什么第一语言习得可以基于很少的外界输入而能快速获得成功。普遍语法认为语言习得本质上并不依靠外在的语言输入。

b.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每一个母语者都具有一种语言能力。孩子出生时就具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语言知识。在母语习得过程中,人们不断把先天这种内在的语言体系与母语相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语法结构。因此,语言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建立和验证假设的过程。

c.基于普遍语法的语言教学理论也受到了人们的批评。普遍语法是专门为了解释语言的运作方式而提出来的。然而,为了解释语言本身,普遍语法支持者也必须研究语言习得的过程。但有关语言习得的论述在普遍语法理论中只是次要的。普遍语法的第二个不足在于它只关注英语句法的核心语法和通用的规则。第三,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交际,但是这一点被普遍语法忽略掉了。

d.普遍语法在解释中介语的发展和母语的影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语言教师(或教育语言学家)如何开展进行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这个问题上,普遍语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然而另一方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普遍语法的存在。

4、教学大纲设计

教学大纲的设计在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纲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大纲把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并且为实践建立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设计教学大纲最重要的部分是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

a.教学大纲用来指教室中具体发生的活动,通常包括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时也指教学方法。而课程计划所提供的原则是:对语言理念,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的概括;对教学目的和目标的具体说明;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大纲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一部分。

b.另一点是大纲经常用来指称和语言教学途径非常相似的概念,而课程计划则指为某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课程所设计的具体文件。

(2)教学大纲设计的理论背景

外语教学中大纲设计过程主要包括选择和排列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首先,把语言限定在某个特定的方言和语域内。第二,根据一定的标准,例如出现的频率、难易度或者课堂需求等,从所选语境中进一步选择要学习的语言。整个的过程应该在语言的所有层次上进行,例如语音、语法、词汇、语境(语义或文化的)。

(3)教学大纲类型

a.结构教学大纲 b.情景教学大纲 c.交际教学大纲 d.任务型教学大纲

(4)教学大纲设计的现行趋势

a.新旧并存

b.强调学习过程

c.大纲中包含非语言目标 d.多元大纲的出现

第十二章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泰休斯领导召开的该学派的第一次会议。

(1)主要观点及贡献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有三大重点:

a.强调共时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它可以提供完整且易掌控的研究材料。b.强调语言的系统性,指出任何语言单位都不能在孤立的的情况下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析及评估。换句话说,语言单位处于功能对比、对立之中。

c.它将语言看作是在所属语言群体中发挥一系列功能的工具。

(2)功能句子观

功能句子观是一套语言学分析理论,它是指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或文本。其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话中各部分起的作用取决于它对全句意义的贡献。一些捷克语言学家尝试从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句子。他们相信一个句子包含话

语的出发点和话语的目的。话语的出发点叫做主位,它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信息;话语的目的是说话人要向听话人传递的信息,叫做述位。从主位到述位的运动揭示了大脑本身的运动。

功能句子观旨在研究话语中新(未知)、旧(已知)信息的分布问题。已知信息指那些对于听话人不再是新信息的部分;新信息是即将向听话人传达的信息。句子中主语一谓语的分布不总是与主位一述位的分布一致。

(3)交际能力

另一种版本的分析法叫做交际能力,由费尔巴斯提出。他用交际动力表示句子成分对交际发展所起的作用。

费尔巴斯把功能句子观解释为不同程度的交际力的分布。他认为,句子前面部分承载的交际力最低,然后逐步增加,直到交际力最大的成分。

2、伦敦学派

(1)介绍

伦敦学派专门用来称呼独具英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完全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弗斯主要受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影响,而后他又影响了他的学生韩礼德。三人都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2)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

a.语言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什么与思想相对应的东西。

b.话语意义并不来源于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源于话语发生的上下义之间的关系。

(3)弗斯的理论 a.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弗斯认为语言是种社会过程,而非仅仅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语言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自己做事和使他人做事的手段,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手段。

b.在进行典型的语言情境分析时,以下两个层而需要考虑在内: 文本本身的内部关系和语言情景的内部关系。

(4)韩礼德与系统一功能语法

a.韩礼德发展了伦敦学派弗斯提出的理论,他的系统一功能语法是一种具有社会学倾向的功能语言学方法,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b.系统一功能语法的建立基于以下两个事实: 语言的使用者实际是在一组系统中进行选择,并且努力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

语言和人类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于是系统一功能语法把语言 的实际运用作为研究的对象。

(5)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a.系统语法

系统就是存在于语法中的一系列选择。

系统语法的目的是要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

b.功能语法

功能语法的目的是要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其基础是:语言系统及其成分不可避免的由它们所提供的作用和功能所决定。

韩礼德将儿童的语言发展视为“语言功能的掌握”,并且“学习语言即学习如何表达意思”。因此他提出儿童语言的七大功能:工具、控制、交互、自指性、探索、想象和信息功能。

成年人的语言更为复杂,因此应具有更丰富的功能,但儿童的语言功能范围逐渐缩小,简化成为一套高度符号化和抽象化的功能——元功能:概念、人际、语篇功能。

(5)美国结构主义

a.简介

美国结构主义是共时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地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在人类语言学家博厄斯的领导下,美国结构主义以不同于欧洲的传统风格发展着。

结构主义基于这样一种猜想:语法范畴应由意义而非分布来定义;同时一语言的结构不应该根据时态、语态及词性等所谓的通用标准来描述。

b.三个发展阶段

美国结构主义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1)早期:博厄斯与萨丕尔(2)布龙菲尔德时期

(3)后布龙菲尔德时期

3、转换一生成语法(1)介绍

乔姆斯基于1957年出版的《语法结构》标志着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形成。使用被称作“评价过程”的“假设一演绎”的方法,与布龙菲尔德的发现程序相对。

(2)天赋假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天生的,儿童与生俱来的拥有一种语言学习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这是一种让他们适合语言学习的独特知识。乔指出儿童天生被赋予一种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语言的趋势和潜能,还包括关于语言性质的知识。从这种观点可看出,儿童天生拥有语法关系及语法范畴的知识,并且这种知识是普遍的。

(3)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用“生成语法”这一概念来指“一套用来给句子进行结构描写,定义明确严格的规则系统”。他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者都掌握并且内化了一种具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可以表达他的语言知识。

(4)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

乔姆斯基的转换一生成语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a.古典理论:旨在把语言学变成一门科学;

语言学概论 复习题 篇2

一、术语解释

1.语言学: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2.2.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3.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他们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眼于语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其著作有《语言论》

4乔姆斯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5.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它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普通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一般原理。“语言学概论”课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程。普通语言学还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侧面再分为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语用学、风格学、修辞学等各门学科。

6.任意性:[概]:符号虽然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关系是任意的,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

[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7.理据性:指的是语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内容的原因或根据。

8.组合关系:它是指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符号之间所形成的横向关系。

[纲]: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1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称为组合关系

9.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纲]: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10.思维:思维是指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11.内部语言:言语的形式之一,是指没有说出来的内心的话,不需要别人明白,没有交际的功能。

12.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音位和元音音位。13.国际音标:为了准确地把语音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研究,必须有一套标写音素的符号。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国际上目前通用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的英文简称“IPA”,是一组用来标示人类所能发出来的各种声音(指单音或音素)的语音符号系统。14.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

15.音位的区别特征:是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

16.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复辅音中的几个辅音必须同处在紧张度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不在同一阶段上的几个相连的辅音不能称为复辅音。17.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18.语义:是指语音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是指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19..义素:义素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英国语言学家乌尔曼认为“义素是意义的基本要素,在职能上可以和音位学中的区别特征相比,所以可以把义素叫‘语义的区别特征’”。

20.语义场:在语言学中,凡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词义上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的一群词聚合在一起,在语义上就形成一个场,称之为语义场。

21.语义指向: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运用语义指向来说明、解释语法现象,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22.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单位。23.语素:语素也叫“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词的构成要素,不能独立运用,但必须有意义。

24.固定短语:概]:固定短语,也叫固定词组。是指语言里有一些特殊的短语,他们跟词一样,不是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临时组合起来的,而是以固定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存在于语言里。

[现]:固定短语是词和词的固定结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25.词尾:词尾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词尾一般属于词的形态变化部分,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所以一般的词都没有词尾,只有那些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如英语、俄语等才有词尾。

26.熟语:熟语是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等。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它大于词,但造句功能与词相同,常常整体充当一个结构成分;它是基本定型的,其构成成分不能轻易变动;它意义概括,大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力。27.语法:语法是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句、句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28.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能够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语言形式,即语法形式就是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29.形态: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

[纲]: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性变化,或形态。[现]: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性变化。

30.语法范畴:把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达出来的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叫语法范畴。语法范畴的具体归纳只有在特定语言中才能进行。也就是说每种语言都有它特有的语法范畴,而且每种语言的语法范畴所概括的语法意义的内容和数量都是不等的,在最大或最小的限度上彼此区别开来。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31.词类:词类是依据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划分出来的词的语法类别。词类是语法规则的集合点,它反映着语法体系的特征,各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的差异,往往可以从词类中窥见。

32.IC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进行分析的方法,简称IC分析。直接成分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关系最密切的成分,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性一致,所以这种分析法也叫层次分析法。又由于通常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子结构不断地一分为二,所以又叫二分法。

33.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34.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是指独自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从它的产生开始到发展都没有参照其它文字,其文字的形体和体系都是独创的。现在世界上发现的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汉字、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都是自源文字。

35.字母:字母是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现在一般的看法是,最早的字母是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由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北方闪美特人(塞姆人)创造的。

36.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37.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凡是使用人口较多,分布地域较广,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一般都有方言的差异。汉语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每个方言下又有次方言,次方言之下还有土语。

38.社会方言:由于社会中的人们所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高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使人们在运用语言方面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会方言,各种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属于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也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39.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凡是亲属语言都同出一源。原始共同语称为“母语”或“祖语”,由原始共同语分化出来的语言为“子语”,人们用这种说法来比喻亲属语言和其来源语的关系,在“子语”形成之后,“母语”或“祖语”就不存在了。40.洋泾浜语:“洋泾浜”是混杂语言的中国名词,它是解放以前某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口岸地区或边境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41.世界语:为了打破随着世界各民族日益交往而产生的语言隔阂,人们希望能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于是从17世纪开始,就不断有人设计各国人民共同使用的人工语言。这样的方案设计了多达几百种,但都没有获得成功。这其中,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

41.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共同来源)进行的分类。又因为这种分类方法是从语言发生的角度来进行的分类,所以也叫做语言的发生学分类。这种方法最早是在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的“谱系树”中得以体现的。

42.孤立语:又叫词根语,这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用词根构词,词形很少有形态变化。语言中的词在句中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现。

43.粘着语:黏着语指将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接在词根或词干上来形成语法形式或派生词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主要是:一个词可以有好几个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

44.语系:亲属语言共同的来源语就叫原始基础语或是母语。各语言间亲疏关系是不同的,按照亲属关系远近的不同,又分为语支、语族、语系。把关系最亲近的若干语言合起来称为一个语支,若干语支合起来称为一个语族,若干语族合起来称为一个语系。45.历史比较语言学 1786年,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W.Jones)在印度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年会上宣读了论文《三周年演说》拉开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一般认为,琼斯和史勒格尔是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者。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葆朴(F.Bopp)、德国的格里木(J.Grimm)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二、简答题

1.《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

2.莱昂斯概括的现代语言学的六个特征是什么? ①口语占优先地位,②语言学是一门描写性而不是规定性的科学,③语言学家对所有的语言都感兴趣,④共时描写占优先地位,⑤重视语言的结构分析,⑥区分“语言”和“言语”。3.美国结构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其后有哈里斯、威尔斯、霍凯特、布洛克、特雷格、格里森等人。美国结构主义注重结构形式的描写,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

2.注重形式分析,避开意义因素;

3.在结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分布情况和运用替代的方法; 4.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的层次; 5.建立“语素音位”。总之,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着眼于语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它只是研究语言本身,而不重视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4.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1.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现象,是自然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2.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既依附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

3.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它不受自然界发展规律制约。语言正是这样一种现象。

一、语言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人类的祖先是通过集体劳动的方式,共同创造和生产工具,共同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这种共同的社会劳动是运用语言来调协的,所以语言是为了调协人与人之间迫切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语言同社会是互相依存的。语言的存在依赖于社会的存在,某一具体语言的存在依赖于某一具体社会的存在。由于社会集团的聚合或离散,语言也会随着统一和分化。反过来讲,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总之,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存在。语言已经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三、从语音和语义结合的任意性上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社会环境决定的,是约定俗成的。不但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也都是约定俗成的,都是不同的社会集团各自约定俗成的结果。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足以说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5.谈谈语言符号独有的特点。1.线条性

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总是一个声音接着一个声音地说,不能同时说出两个声音,这一个一个的声音组成一个声音线条,随着时间地推移逐渐延伸下去。语言的这种声音线条不能长久地存在于一个地方,它不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即使可以用录音机把说过的话录下来,用笔把说过的话记录下来,但这也决不是语言线条本身。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其他非语言符号所不具有的。2.约定俗成性

语言中的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的这种约定俗成性是在语言的运用中自然而言地建立起来的,它是不允许人们随意去改变的。语言符号是这样,其他非语言符号则不然。因为非语言符号是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人们经过一定的程序创制的,有极强的人为规定性。人们可以按照需要创制、修改甚至废除任何一种具有人为规定性的符号,而语言却不是这样。3.生成性

语言则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开放性体系,具有极强的生成性。尽管就某种语言来讲,在它的某一历史阶段,它的音位、音节、语素、词以及语法规则都是固定的、有限的,但是总的来看,它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它的词汇和语法始终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而且运用这些有限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却可以造出无限的句子来。也就是说,按照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和这些数量有限的词语材料可以造出无数的、适合于交际需要的任何句子。语言的生成性的实质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组词成句规则的重复使用和交替进行,它免除了人们不必要的过重的记忆负担,用有限的词语和数目不多的语法规则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进而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6.谈谈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

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

思维的存在依赖语言的存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同时,思维活动的成果(即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供人们交流和传承。

语言的存在依赖思维的存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了思维活动的过程、没有了思想,那么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当然也就没必要存在了。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着发展的:

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意义的发展上。承载意义的基本单位是词,而在任何一种语言里许多词义的发展、新词的产生都是在思维的发展、新概念的产生下促成的,比如“下海、炒股、上网”等新词汇都是在社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为反映新的客观现实、承载新的概念才生成的。这种创造新词,用原来的词表达新的概念的语言现象今后会越来越多。

思维的发展依赖于语言的发展。思维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才能巩固,思维发展产生新概念时,也要依赖于语言的发展。7.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两者有什么关系?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这里的“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动作和过程,“说出来的话”是指一连串有意义的声音。语言和言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言语=言语活动。

区别: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是属于个人的。不同的人说的话可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说话方式和声音等都是每个人特有的,这就是说言语是属于个人的。而语言则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是属于全社会的,如果某一个人在说话的过程中违反了这些规则的话,那么就会叫人不知所云。语言结构要素的各单位及其规则有限的,而言语却不然,按照语法规则,利用有限的语言材料可以造出数不清的句子。

语言没有阶级性,而言语却是有阶级性的。

联系: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言语是个人对语言模式的具体运用,它是语言存在的形式。任何一个能说话、写作的人都必须遵照语言的规则进行活动。总的来说,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的作用,言语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为活动基础,语言在言语运用中概括和丰富自己的规则。8.如何理解音位是某种语言或者方言里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

音素和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差别。一种差别是能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叫对立性差别;另一种差别是不能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叫非对立性差别。我们可以根据这样两种差别把繁多的音素归纳成为数目不多的语音类型单位,这就是音位。凡是具有对立性差别的音素都划分为不同的音位,凡是具有非对立性差别的音素都归并为同一个音位。音位是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单位,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凡是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单位都是音位,只有最小的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单位才是音位。而所谓“最小的”是指不能再切分的单位,由此可见,音位是由好几个发音特点相类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音素组成的一个语音类型。9.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区别?

1、两者的划分根据不同。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音色划分的,而音位则是从社会属性辨义功能的角度来划分的。

音素就像人类特有的制造语音外壳的原材料,说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不仅有什么音位没什么音位的情况不同,就是音位的数目、分类以及各音位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2、两者的作用不同。音位的主要作用就是区别意义,而音素没有这个功能,它们只有记录语音的功能。

3、从数量上看,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好几个音素,但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位,本身不能再加以切分,所以说音位是最小的语音类型的单位。

4、从语言和言语的角度看,音位属于语言层面,音素属于言语层面,音位是模式,是从众多的音素中抽取出来的典型代表。10.谈谈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

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这种现象叫同化。同化可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它们一般都是为了顺口而产生的。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这种现象都是为了避免发音上发生拗口。因为异化明显地改变了词的发音,所以在标准语里异化比较少见,然而在俗语或方言里,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却是常见的。3)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这种现象叫弱化。汉语中的轻声音节就是弱化音节。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的变小。一般来讲,清辅音的发音阻力要大于浊辅音,塞音、塞擦音大于擦音,所以辅音的弱化常常是清辅音弱化为浊辅音,塞音、塞擦音弱化为擦音。4)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这种现象叫脱落。脱落常出现在语速较快的话语里,而且往往是进一步弱化的结果。5)增音:在语流里连续发音时,有时加进原来没有的音素,这种现象叫增音 11.常见的义素分析方法是什么?

义素分析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对比法。把一群词集合在一起,对它们的义项进行分析和对比,看看这些词有哪些共同的语义特征,又有哪些不同的语义特征,这样便能分析出一个词的义项是由哪些语义特征集合而成的,对此加以描写,从而确定词义。对比法是进行义素分析的有效方法。12.述谓结构有哪些类型?

述谓结构可分为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四类。

1)简单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的述谓结构。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2)复合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的述谓结构。这里所谓的“相对独立”,是指复合述谓结构中的若干述谓结构之间不存在谓词和变元的关系。

3)从属述谓结构: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以从属述谓结构作为变元的述谓结构是“主要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受主要述谓结构谓词的支配。从句法上看,充当主语或宾语的述谓结构都是从属述谓结构。

4)降级述谓结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定语的述谓结构都是降级述谓结构。

13.举例说明固定短语的特点。

一、结构的定型性。

1)固定短语的构成成分的次序不能随意颠倒,即便是并列结构的成分也是这样。如“南征北战”不能说成“北战南征”。

2)惯用语在结构上具有定型性,但使用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碰钉子”,可以说成“碰了个大钉子”、“碰了个软钉子”。

3)各个构成成分也不能随意用别的成分去替换,即便是同义或近义的也不行。例如“半斤八两”不能说成“半斤五两”。

4)不能随意增减构成成分。例如“胸无点墨”不能说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惊弓之鸟”不能说成“惊弓鸟”。

5)这里所说的结构定型性也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有时为了某种目的,对固定短语的构成成分做些变动是可以的,如“揠苗助长”现在多说“拔苗助长”。

6)由于某种需要,也可以改变构成成分的次序,如“厉兵秣马”有时也写作“秣马厉兵”。

二、意义的完整性。

有些固定短语的意义是经过约定俗成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意义,有时甚至与字面意义无关。如“汗牛充栋”则是指书很多,而不是说出汗的牛很多。14.简述基本词汇的特点

词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示什么意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不同民族约定的结果不同,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词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词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词汇不断丰富的手段。词汇的任意性是绝对的,理据性是相对的。

词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概念和词语本质上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可以说,只要客观事物中有某个概念,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方面所有民族的语言都一样,这就是词汇的普遍性。

不同语言中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有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词语往往反映某个民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在这方面不同语言就可能有明显差异,这就是词汇的民族性。词汇的民族特点是语言的民族特点的主要体现,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音义结合的差异,用不同单位标示同一事物,代表的事物的范围不同。

词汇的活跃性与稳定性:同语音、语法比较起来,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的反映是最快最直接的。社会生活中有新的事物出现,就需要用新的词语来表示;旧的事物消亡了,表示那种事物的和相关的词语就会逐渐退出人们的交际。而新旧词汇就在这中间不断的变化着,这就是词汇的活跃性。

词汇的变化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词汇系统的严格制约,也有极强的稳定性。所谓社会约定的制约指的是很多词语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形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一些表示自然现象的词汇,古今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一样的,所以这些词从古传到今一直没变,新造的词也是在这些词的基础上产生的。15.词类划分的标准有哪些?

词类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可以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就是形态标准。应该说这个标准对形态丰富的语言来说是最简单实用的。就拿英语来说,英语动词也有时、体、态的词形变化。如可加“-ed”来表示过去式等;名词可加“-s”表现单复数的变化。但这种方法却不适用于汉语,汉语几乎没有形态变化,“子、儿、头”等词缀、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或都能加上,缺乏普遍性。“着、了、过”也不是词形变化,而是动词以外的另外的词。

2)可以根据词的意义确定词类,就是意义标准。例如“面包”是一个实物,是名词;“吃,喝”是一个动作,是动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语言学家们早期所确定的八大词类就是依据概念和意义建立的。但这种方法不是十分可靠的。根据词汇意义确定词类肯定行不通,比如英语“develop”、“development”都是“发展”,但分别是动词和名词;汉语的“聪明、智慧”的理性意义差不多,但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用意义标准确定汉语的词类还是有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的。

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确定词类,就是分布标准。如“木头、房子、道路”它们都可以作主语,宾语,能放在介词后面,能作定语,能放在数量词后面。它们不受“不、很”的修饰,不能带“了、着、过”,不能作状语和补语等。把所有这些可能出现的位置和不可能出现的位置加起来,就得到了汉语名词的一组聚合位置,这就叫做名词的分布。名词就可以根据这种分布来确定。按照这条标准的意思,词类就是根据一类词的所有聚合位置的总和即分布来确定的。不仅名词,汉语的其他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分布来划分。从整体上说,汉语的词类划分似乎只能用这种标准。这三种方法,看起来前两种较适合于印欧语言,只有第三种才适合汉语,其实这是不对的。从词类的内在属性来看,这三条标准中只有分布才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而前两种只不过是对这种聚合关系的一种体现而已。不仅汉语一定要靠分布来确定词类,就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也一样。词形变化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英语名词,除词形变化,也有作主语、宾语,受数词修饰,受形容词修饰和不受副词修饰的限制。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还没有词形变化呢,也要靠功能(分布)来划分。反过来讲,汉语虽要靠分布,但有时直接根据意义能判断的,我们也没必要非要找个麻烦的方法用。因此,虽然分布是词类的本质属性,但在具体区别词类时,形态和意义也可以作为参考。16.试说明句法结构的显性意义和隐形意义。显性意义也叫做“句法关系意义”。它是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语序等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句法关系意义,通常分为陈述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平行关系、补充关系等。隐性意义,也叫“语义关系意义”。即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句法语义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动作”、“动作+受事”等关系。这种关系意义并不直接表现在句法形式上,而是通过显性意义间接地由词与词的组合形式体现出来。如:汉语:我们学习语言学显性意义:主语+谓语(述语+宾语)隐性意义:施事+动作+受事 17.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抽象性:所谓抽象性是指建立一条规则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正因为语法规则有这种高度的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语法不必去处理一个一个具体的句子,而是要处理一类一类的现象。2)生成性:也就是“递归性”。所谓“递归”是从数学里借来的一个术语,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和被一个同功能的结构去替换,进而造出无限多具体的句子。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如“唱歌”就可以通过递归把其中的宾语不断地扩展成为“唱一支歌。”→“唱一支优美的歌。”→“唱一支非常优美的歌。”→„„可以说,语法正是因为有了递归性,才能使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3)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是指语法规则与语音、词汇等语言要素比起来,变化现象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从语法变化的现象看,很多语法规则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多少年来一直保持了下来。语法是语言结构中最为稳定的要素。汉语中不少基本的语法结构从古到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如《诗经·小雅》中“南有佳鱼,我有佳宾”,其结构形式和现代汉语的“我吃饭”是一样的。

18.举例说明造成歧义的原因 ⑴句法平面因素引起的歧义: ①词的功能不同而引起的歧义。Ⅰ锤不破。Ⅱ车子没锁。②结构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

a.动词的支配范围不定:关心孩子的/母亲。

关心/孩子的母亲。b.定语的修饰范围不定:三个函授班的/学生。三个/函授班的学生。

c.连词的连接范围不定:贵州和四川的/部分地区。贵州/和四川的部分地区。d.介词的管辖范围不定:对售货员的/意见

对/售货员的意见。e.“和”的语法性质不定:老王和小张/在一起下棋。(连词)老王/和小张在一起下棋。(介词)

③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词与词组合在一起,必定有种结构关系。有时这种结构关系不止一种,如“炒鸡蛋”可以分析为动宾关系,也可以分析为偏正关系,“宾馆餐厅”可以分析为联合关系,也可以分析为偏正关系。⑵语义平面因素引起的歧义:

①施受关系不明确而引起的歧义:老师应该照顾。鱼不吃了。施受关系不定,句子的主语“老师”和“鱼”既可看作实施者,又可看作是受事者。

②语义指向不明引起的歧义:这里的语义指向,是指处在句子的同样句法位置上的具有同样语法性质的词语可以同句子的不同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现象。例:“老王在火车上看见了小张”中,“在火车上”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场所,也可以表示动作终止的处所,还可以兼而有之。

③指代不明而引起的歧义:例:“他的故事讲不完”中,“他的故事”可以指“他编写的故事或收集的故事”,也可以指“有关他的故事”。⑶语用平面因素引起的歧义。19.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性质:1)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2)字形、字音、字义是文字的三要素。3)文字依附于语言。4)文字具有全民性。作用:1)文字是人们积累知识、传播信息的工具和媒介。2)文字克服了语言交际的局限性,完善了语言的交际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扩大的辅助性交际工具。3)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20.文字有哪些类型?

一、根据书写符号的记录功能:

1)表词语文字:是指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词语的文字体系。表词语文字有的一个字代表一个词,有的代表一句话。

2)表语素文字:是指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语素的文字体系。表语素文字记录的是语素。3)表音节文字:是指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音节的文字体系。表音节文字的一个书写符号代表一个音节。

4)表音素文字:是指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音素的文字体系。表音素文字的一个或几个书写符号代表一个音素。

二、根据书写符号和语言音义之间的关系:

1)表音文字:是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语音的文字系统。表音文字利用一套字母来拼写语言中的语词,因此又称拼音文字。表音文字以语言的音节或者音位为书写单位,又分为: 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书写单位的表音文字。

音位文字:是以音位为书写单位的表音文字。通常情况下,音位文字的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位。音位文字又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

2)表意文字:是用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语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三、根据书写符号形体上的特点:

1)象形文字:是一种用简化了的图形来描摹事物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是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带有明显的图形性质和特征。2)楔形文字:是在公元前3000—600年间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古文字。每个字是由数个楔形符号组成。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苏美尔,它脱胎于象形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形体演变,由表意到表音,在公元前2世纪演变为线形文字。3)线形文字:是由简单而抽象的线条组成的文字。绝大多数表音文字的字母是由线条组成的,这样的文字都属于线形文字。

四、根据文字的发生方式:

1)自源文字:是指独自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从它的产生开始到发展都没有参照其它文字,其文字的形体和体系都是独创的。

2)借源文字:是指借用参照其它文字的形体或者文字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体系。现在世界上的多数文字属于借源文字。

21.谈一谈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发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一、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语言要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当社会走向分化的时候,其语言便会随着交际的减少而逐渐出现分化。同样的,当社会走向统一的时候,其语言便会随着焦急的增加而逐渐出现同一。

3)民族之间的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彼此的交流也越来越多,这必然引起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民族之间的接触,可以吸收新的成分,丰富本族语言,推动本族语言的发展。

4)社会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社会发展可以推动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也会促进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日益精密化。思维的发展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反过来,语言发展以后,又能为思维提供更加严密、准确、形象的表达工具,更好地表现思维的成果。

二、内因:语言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它对于语言的发展影响不是直接的。因此,还应该从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来探求引起语言发展的原因。2)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成分都处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平衡状态中。使语言交际能力和际职能达到一种平衡,即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能够很好地完成交际职能。如果语言系统内部的某个要素或成分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平衡被打破,那么系统内部的相关要素或成分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达到新的平衡。语言发展的特点具有:

一、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1)语言的发展渐变的,是在人们使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发生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语言又必须满足交际的需要,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慢慢改变。2)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这二者决定了语言的基本面貌,即使是大变动时期所形成的词汇产生与消亡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这种一般词汇的急剧变化并不能否定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

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1)语言的发展还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语言结构的各个要素与社会的联系并不相同。其中一般词汇的发展速度最快,因为一般词汇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直接,它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为灵敏,社会上一旦出现了新的事物、新的概念,都要有“新词儿”来指称它。2)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发展就慢得多。一般词汇的急剧变化不会立即对语音系统产生太大的影响,语音也不会随着词汇的变化而发生系统的变化。

3)语法和基本词汇的发展速度最慢,因为它们最具稳定性。新词的产生一般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来构词,而旧词的消失自然也不会对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发生什么影响。因此,词的变化规则和组词造句的规则不会因语言中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失而发生急剧的变化。

2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异同?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全民语言的变体,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它们是不同角度的全民语言的变体,二者差别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从划分依据上看。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来定范围的,在同一个区域内,一般只有一种地域方言,这种地域方言在这一区域内是全民的。社会方言则是按社会阶层来划分的,这些不同的社会方言,只为自己的阶级、阶层、社团、行业服务,不具有全民性。

2)从结构上看。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而社会方言的特点则基本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即在词汇方面有些特殊的词语,虽然有的在语音、语法方面也有某些特点,但不是主要的。

3)地区方言在结构方面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独立民族语言。至于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方面具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社会方言不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地域方言可以被社会共同语所替代,而社会方言只要存在社会分工,是会长期存在的。23.谈一谈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词义的扩大也就是词义演变之后概括客观事物的范围要比原来要大,如“江、河”,过去指长江和黄河,今天则泛指所有的河流,词义的范围扩大了。英语中的“platea(大街市场)”,现在词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地方。

词义的缩小指的是词义演变后概括事物的范围变小了。如“臭”原来泛指一切气味,既可指香味,也可指臭味,《易经》中有“其臭如兰”,而现在词义范围缩小了,仅指臭味了。

2017专本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是著名语言学家()A.葆朴 B.乔姆斯基 C.洪堡特 D.索绪尔 2.舌面的元音中,“前低不圆唇元音”是()A.[a] B.[u] C.[i] D.[o] 3.现在仍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是()

A.苏美尔文字 B.玛雅文字 C.汉字 D.古埃及文字

4.“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这句话出自()A.《论语•述而》 B.《荀子•正名》 C.《韩非子•五蠹》 D.《庄子•养生主》 5.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现在一般认为大约是()A.5-6岁 B.7-8岁 C.9-10岁 D.12-13岁 6.“外甥打灯笼——照舅”属于()

A.谚语 B.成语 C.歇后语 D.惯用语 7.汉民族的标准语是()

A.国语 B.普通话 C.书面语 D.北京话 8.克里奥耳语又叫()

A.洋泾浜语 B.皮琴语 C.混合语 D.多式综合语

9.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的语言学属于()A.普通语言学 B.本体语言学 C.社会语言学 D.文化语言学 10.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音节 B.音素 C.音位 D.音标 11.传统上把汉字的单纯字符称为()A.偏旁 B.笔画 C.记号 D.独体字 12.语法的演变之所以比语汇缓慢,是因为()A.语法规则比较简单 B.语法规则数量较少 C.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D.语法规则具有强制性 13.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属语言是社会完全分化的产物 B.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C.语言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分别 D.亲属语言间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 14.下列几种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一项是()A.阶级习惯语 B.行话 C.隐语 D.学生腔 15.下列关于“语言规划”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规划是社会对语言的人为干预 B.语言规划只涉及单纯的语言问题 C.推广普通话属于语言规划的项目 D.语言规划可由政府授权的机构实施 16.认为“思维和语言各自发展,二者没有关系”的学者不包括()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B.法国哲学家迪卡尔 C.英国哲学家霍布斯 D.苏联语言学家马尔 17.目前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比较一致的观点是()A.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B.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

C.思维对语言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语言决定思维 D.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

18.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一项是(A.天赋说 B.摹仿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 19.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被称为()

A.低平期 B.高原期 C.中介语阶段 D.目标语阶段 20.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A.单词、句子、话语、篇章 B.单词、句子、句群、篇章 C.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D.语音、语法、语义、语用 21.首先提出“能指”和“所指”这对概念的语言学家是()A.洪堡特 B.索绪尔 C.乔姆斯基 D.萨丕尔 22.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系统性 23.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A.[m,n] C.[p,d]

24.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音素 B.重音 C.音位 D.音节)25.下列关于“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用语汇是全社会普遍使用的词语 B.通用语汇包括基本语汇和常用语汇 C.专用语汇主要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 D.专用语汇的词语不会进入通用语汇 26.构形语素属于()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自由语素 D.黏着语素 27.从词的构造类型上看,汉语“动人”一词属于()A.单纯词 B.复合词 C.派生词 D.简缩词 28.“老师鼓励我考大学”是()

A.主谓词组 B.兼语词组 C.连动词组 D.复句词组 29.下列各项中,谓词和变元之间属于动作与结果关系的是()A.写黑板 B.打篮球 C.织毛衣 D.寄包裹 30.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A.拉丁文字 B.腓尼基文字 C.古希腊文字 D.古埃及文字 31.以下几个词,属于派生词的是()A.孙子 B.莲子 C.剪子 D.儿子 32.隐语是一种()

A.手势语 B.社会方言 C.地域方言 D.土语 33.下面各组音中全部为擦音的是()A.[f θ x] B.C.[h j k]

34.下面各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A.吉普 B.热狗 C.高尔夫 D.尼龙 35.汉语音节zhang有()

A.一个音素 B.两个音素 C.三个音素 D.四个音素 36.造成“小吃店关门了”有歧义的原因是()

A.词的同形异义 B.一词多义 C.词的同音异义 D.结构歧义

37.“我吃饱了饭”可以说“我吃了饭,我饱了”,但“我吃光了饭”却不能说成“我吃了饭,我光了”,原因是“饱”和“光”的()

A.语义指向不同 B.语义角色不同 C.句子成分不同 D.句子结构不同 38.造成元音音质差别的因素主要是()A.声带是否振动 B.气流受阻情况 C.气流的强弱 D.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39.汉语“花钱”的“花”和“鲜花”的“花”是()A.同音词 B.近义词 C.同根词 D.多义词 40.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语法方面 B.语义方面 C.语汇方面 D.语音方面

参考答案:1-5:DACBD 6-10:CBCAB 11-15:DCDCB 16-20:DDABC 21-25:BABDD

26-30:DBBCB

31-35:CBABC 36-40:BADA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各项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

A.满语 B.日语 C.韩语 D.彝语 E.羌语 2.下面各项中属于英语/p/音位的变体有()A.[p] B.[p′] C.[b] D.[b′] E.[β] 3.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A.社会的接触 B.社会的进步 C.语言内部要素的相互影响 D.社会的统一 E.社会的分化 4.以下属于复合词的有()

A.worker B.works C.workman D.Worked E.workshop 5.以下各词内部结构相同的有()

A.教室 B.椅子 C.课桌 D.黑板 E.钢笔 6.下列关于韵律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韵律特征包括音质变化 B.韵律特征包括声调语调 C.韵律特征是对比性特征

D.韵律特征不能独立存在 E.长短音不属于韵律特征

7.下列各组中,三个词语的构词方式一致的有()

A.花儿 女儿 刺儿 B.莲子 学子 男子 C.琵琶 玻璃 休克 D.妈妈 蛐蛐 仅仅 E.崇高 聪明 国家

8.“白纸”的“白”和“白吃”的“白”是()

A.同音词 B.同形词 C.兼类词 D.多义词 E.形容词和副词

9.下列各组词语中,可以构成最小语义场的有()

A.毛笔 电笔 眉笔 B.银河 黄河 海河 C.南瓜 黄瓜 冬瓜 D.山头 线头 桥头 E.货车 客车 军车

10.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 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

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 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

E.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一定小于语言

参考答案:1.DE

2.AB

3.ABCDE

4.CE

5.ACDE 6.ABCD

7.BCE

8.ABDE

9.ACE

10.ABDE

三、名词解释题

1.亲属语言 2.词形变化 3.音位 4.句子 5.语系 6.双语现象 7.语法意义 8.自源文字

参考答案:1.指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语音对应现象是语言间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语言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分别。(2分)如汉语和藏语是亲属语言。(1分)

2.词形变化是词法手段的一种,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具体说词形变化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2分)如英语book/books就是通过附加的形式表示复数。(1分)

3.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1分)特定语言或方言中(1分)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1分)

4.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1分)、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1分)、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1分)

5.语系是按照“谱系分类”的方法,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所分成的不同的类,(2分)凡是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反之则属于不同的语系。(1分)

6.双语现象是指一个言语社团的全体或部分成员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它是不同社会、不同言语社团相互接触的结果,双语现象可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下去。(2分)如新加坡华人,大多既会说华语,又会说英语。(1分)

7.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2分)如 “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就是一种语法意义。(1分)

8.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1分)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2分)

四、分析题

1.请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段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从语音影响语法的角度作简要分析。A.想起来了 B.我们五个人一组 2.请指出“他说不好”有几种意义,并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

参考答案:1.(1)①A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A1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打算起床”; A2是动补结构,意思是“回想起”。(2分)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A1中“起来”要重读,A2中“起来”要轻读。(2分)

(2)①B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Bl“我们”是主语,“五个人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有很多人,每五个人是一组”。(2分)B2“我们五个人”是主语,“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一共五个人,只有一个组”。(2分)

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B1中在“我们”后停顿,B2中在“我们五个人”后停顿。(2分)

2.(1)至少有三种意义,a他不能把某件事或某句话说得让人满意; b“不好”是他说出来的话;c由他来说不好。(4分)(2)a和b是由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说”和“不好”若按动补关系来理解,则为a;若按动宾关系理解,则为b。(3分)

(3)c和a(或b)是由层次构造不同造成的。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a(或b);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为c。(3分)

五、简答题

1.简述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2.简述语言和民族的关系。

3.简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的关系。4.简述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现象。5.简述词类划分的标准。6.简述偏正词组的类型。

参考答案:

1.非自控阶段、咿呀学语阶段、单词阶段、双词阶段、简单句阶段、复杂句阶段。(每个阶段1分)

2.语言和民族有密切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语言因此成为民族的重要标志。(3分)但语言不是识别民族的可靠标志。现代社会中,同一民族使用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到处客观存在。(3分)

3.组合关系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搭配的关系。(2分)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2分)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二者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的。(2分)

4.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是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4分)中介语有点类似儿童在某些阶段的语言,即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2分)5.答案要点: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分布标准。(分别作解释)6.偏正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体词性词语为中心语的定中偏正词组,一种是以谓词性词语为中心语的状中偏正词组。(举例)

六、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2.举例说明语言接触会造成哪些结果。

3.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及其对语言的作用。4.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缀、词尾,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1.(1)地位:①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既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又包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词义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构成。②理性意义是词义中基本、核心的部分,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本身并不能独立存在,因此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4分)

(2)类型: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有三类:情感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2分)

①情感色彩。即词义所带有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态度,主要有褒义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为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则表现为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如“爱护”和“庇护”都有保护的意思,但前者含褒义,后者则带有贬义。②语体色彩。指某些词语只用于或常用于某种语体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主要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类型。如“脑袋”和“头颅”都指人的头部,前者用于口头,后者见于书面,二者语体色彩不同。③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或听觉形象的联想。比如,同是描写黄颜色,“杏黄”会使人联想到杏的颜色,“金黄”会使人联想到金子的颜色,这种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①②③要点各3分,共9分)

2.①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是词语借用。借词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例如,汉语中的“吉普”、“沙发”就是从英语借入的借词。语音方面的借用包括音位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语法方面的借用报括词缀、虚词、语法规则的借用。(5分)

②语言接触会造成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例如我国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有一部分成员除了讲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会讲汉语。(3分)③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转用。语言转用指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改用另一民族的语言。例如,我国回族的先民放弃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而改用汉语。(3分)④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混合。语言混合指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4分)

3.①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我写信”这句话,可以分解成“我”和“写信”两个组成部分。(4分)

②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以时间的先后呈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才得以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能线性排列为“我找”和“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7分)

③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可能依线性序列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数量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各种反复的重新组合,表达出无限的意义内容。(4分)

4.(1)词缀: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根据位置的不同,一般把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粘附于词根的前面,如dislike、rebuild、informal、unhappy、老乡、阿爸、第一。中缀:位于词的中间,比较少见,有人认为汉语“胡里糊涂、啰里啰嗦、肮里肮脏”中间的成分是中缀。后缀粘附在词根的后面,如“记者、读者、西化、年头、鼓手、凳子、really、teacher、happiness”。(5分)

(2)词尾:词尾是粘附在词(词根或词缀)后面,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如“reader”加上词尾s变成readers,仍然是“读者”的意思,其中的s表示复数,“working”加上词尾ing变成working,意思仍然是“工作”,其中的词尾ing表示进行体。因此,词尾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是构成不同的词,如works、worked、working,仍然是单词work,没有变成别的词。(5分)

(3)词缀和词尾的区别是:①从位置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它位置上,某个词可能是词根构成的,也可能有后缀,那么词尾只能在后缀的后面,而词缀有的在词的后面,有的在词的前面,少数还在词的中间。②从功能看,词缀可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是固定在词的结构中的,是构词的语素。词尾不是词的构成成分,不能构成新词,它只是改变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属于变词语素。(5分)

现代通信概论复习总结 篇4

1.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2.消息,信息,信号的基本概念。

消息:是信息的载体,不同的消息可以包含相同的信息。信息:可理解为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信号:传输的消息是以光、电或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称为信号。3.电信的概念,电信是以什么的发明为开端的。

电信是利用电信号驮载待传信息进行传输和交换的通信方式。1831年,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现象”,预告了发电机的诞生。19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电通信时代。

4.信息论之父是谁?通信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香农。“通信的基本问题就是在一点重新准确地或近似地再现另一点所选择的消息。” ——《通信的数学理论》

5.信道带宽和信号带宽的概念,信道无失真传输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信道的带宽:指信道不失真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即信道容许通过的最高与最低信号频率之差。

信号带宽:信号所含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即信号所含频率的宽度。

根据奈奎斯特定律,信道的带宽应该大于信息的码元速率的两倍以上才能进行无失真传输。

6.奈奎斯特准则。

信道传输速率有上限。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理想”低通信道)情况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V为:V=2W。

7.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表示信息的方式。模拟信号特点:信号的波形幅度连续。它连续地“模拟”着信息的变化。数字信号特点:波形从时间和幅度上都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模拟信号将待传递的信息包含在信号的波形之中。数字信号将待传递的信息包含在码元的不同组合之中。

8.信息传输速率和码元传输速率的概念和计算。

信息传输速率简称传信率,又称信息速率、比特率,它表示单位时间(每秒)内传输实际信息的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记为bit/s、b/s、bps。

码元传输速率简称传码率,又称符号速率、码元速率、波特率、调制速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每秒)信道上实际传输码元的个数,单位是波特(Baud),常用符号“B’来表示。

例:每秒钟传送2400个码元,码元速率为?当采用二进制码元传输方式时,信息速率为?若采用八进制码元传输方式,信息速率为? RS= 2400B 采用二进制码元传输方式时,信息速率为Rb= 2400bit/s;

采用八进制码元传输方式,信息速率为Rb= 2400bit/s× log28 =7200bit/s。码元速率Rs和信息速率Rb之间的关系为:

Rb=Rs×log2N(bit/s)

Rs=Rb/log2N(Baud)

对二进制信号,Rb=Rs,有时简称它们为数码率。9.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电路易于集成化,使通信设备体积小、功耗低;

3.便于采用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易于与计算机接口; 4.便于实现多种业务综合通信,使通信系统的功能增强; 5.数字信号易于加密处理,保密性能强; 6.数字信号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10.数字通信中的再生判决的原理。

所谓中继再生,首先判决:如当信号超过某一规定门限电平,如接收信号A的一半时,就判为“1”,达不到某一规定门限电平时则判为“0”。然后再生:经过判决以后,就可按所作的判断重新形成新的数字信号,即所谓再生,于是消除了干扰噪声。这个过程,每经过一个再生中继器就重复一次。

11.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与可靠性的表示方法。模拟通信系统

有效性:通常可用有效传输带宽来衡量。可靠性: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

有效性:用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来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来衡量。

12.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的概念。

并行数据传输:至少有8个数据位同时从一个设备传送到另一个设备,发送设备将8个数据位通过8条数据线传送给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在收到这些数据后,不需经过任何改变就可以直接使用。

串行数据传输:每次由源地传到目的地的数据只有一位。串行数据传输的传输速度要比并行传输慢。

第二章

电话通信

1.语声信号能量分布的特征?

低频部分包含的能量大,高频部分包含能量小。

2.电话系统中的语声传输频带的选择要兼顾哪两个因素。

通常从兼顾清晰度和能量两方面来考虑。

3.电话系统中语音信号的频率范围?频分多路复用系统中,一路模拟电话信号所占信道的频带宽度? 300Hz—3400Hz 3.4kHz--4.0kHz 4.送话器按其发展阶段划分可分为哪几种? 炭精送话器(最早)压电陶瓷送话器 电磁式送话器 动圈式送话器 驻极体送话器

5.旋转式拨号盘电话机是以(直流脉冲)来表示0-9个数字的,而双音多频按键式电话机是用(单音频组合信号)来代表0-9个数字的。

6.电话交换的概念。

指根据电话用户(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称为主叫用户,接收呼叫的用户称为被叫用户)的要求,用一条传递语音信号的电路将电话的主叫用户与被叫用户连接起来;在通话过程中,这条电路由他们独占使用;在通话结束后,将原来连通的电话断开,并准备分配给其他用户使用。

7.多用户构成的电话网则必须具备哪“三要素”: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8.多路复用的概念。

为了提高中继线路的利用率,在同一信道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而互不干扰。它是通过复用设备来实现的。

9.载波机的作用是什么?

在发端能将多路电话信号集中到一条线路上传输,在接收端能使各路电话信号分开传输,以实现频分多路复用。10.频分复用的基本过程。一变,二分,三还原

11.调制的目的与实现,模拟调制的分类与概念。

调制的目的:一是通过调制可以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的附近;二是通过调制可以提高信号通过信道传输的抗干扰能力。

调制的实现:通过让载波的某一要素随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即用调制信号去控制或改变载波的一个或几个参数使调制后的信号(称已调信号)含有原来调制信号的全部信息。

模拟调制的分类: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

模拟调制的概念:用来自信源的基带模拟信号去调制某个载波。第三章

数字通信技术

1.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并说明各部分作用?.简述PCM 脉冲编码调制的三个步骤?

抽样:将模拟信号在时间上进行离散化,是在语音信号的波形范围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提取模拟信号瞬时幅度值的操作。

量化:把幅度连续变化的样值序列变换为幅度取值为有限个的离散样值序列。编码:是用相应的数字信号码组表示模拟信号的量化的抽样值。.PCM 电话系统中,CCITT 建议的抽样频率是多少?这样规定的依据是什么? 8KHz

语声信号的频率为300~3400Hz,则最高截止频率fm =3400Hz。根据抽样定理,抽样周期:TS≤1/(2 fm)=1/(2*3400)≈1/(2*4000)=125μs(为计算方便)。抽样频率:fS=1/ TS =1/125μs=8KHz的抽样频率(即抽样频率),对300~3400Hz的电话语声信号8000次/s抽样,则抽样后的样值序列可完整的恢复原来的语声信号。.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思想、实现方法各是什么? 目的:减小小信号时的量化误差,提高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使信噪比趋于一致。思想:信号幅度区间小时,量化间隔△u小些,即分层细一些;信号幅度区间大时,量化间隔△u大些,即分层粗一些;以使大小信号相对量化误差(量化信噪比)趋于一致。实现方法: 模拟压扩法、数字压扩法.语音信号PCM通信系统中一次编码一般采用什么编码? 折叠码二进制编码.在PCM通信系统中,一路带宽为4kHz的模拟语音信号是如何变成64kbit/s的数字语音信号的?

抽样:8kHz速率的取样;

非均匀量化:每个样值又非均匀量化为256个不同量化级中的一个; 编码:每个量化值再编码为8位折叠二进制码 码速为:8000×8=64kbit/s 7.广泛采用的两种压缩特性是什么? μ律压缩特性、A律压缩特性。.计算PCM30/32路基群传输速率。帧周期:125μs 帧长度:32 ×8=256bit 路时隙: 125/32=3.9 μs,传送某路信号的一个抽样值对应的8位码。位时隙: 每个码元占用时间 1/8×3.9μs=0.488μs 总传输码率:Vb =(32×8)/125=2.048Mbit/s或

Vb =8000(帧/s)×32(时隙/帧)×8(bit/时隙)=2.048Mb/s。

一般简记为2M,该速率也称PCM30/32路基群传输速率。

9.数字信道的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基带传输:将未经调制变换的基带信号直接送往信道中传输的传输方式。

频带传输:利用数字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从而实现数字信号对载波的调制,以形成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10.数字信号调制方式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使载波信号的某个参量随即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11.时分复用的概念与时分复用的实现过程。

概念: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轮流占用不同时间间隔进行通信。

第四章

程控交换技术

1.人工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完成用户电话线路的接线、拆线以及振铃呼叫等动作的。即人工完成电话接续的。

2.纵横制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当你拿起电话机时,“用户电路”便立即向总指挥部—“标志器”报告。标志器根据电话机所处的位臵,找一条空闲“绳路”,使之相应接点闭合。当你拨号时,交换机并不急于处理,而是先把号码送记发器记录并储存下来。当你拨完号码以后,标志器再根据拨的号码,分析确定被叫用户所在的位臵,并把它找到,并闭合相应接点。如果你要的话机空闲,主人就会听到铃声,摘机应答。通话完毕,挂机,交换机的接续设备就全部自动复原。

3.电话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组成。

基本功能:连接功能:是在交换系统中建立通信通路的功能。

控制功能:是控制连接系统建立通路的功能。信令功能:是传递控制信号的功能。

终端接口功能:实现交换设备与外界用户终端和各种交换系统相连接的功能。

4.布控和程控,空分方式与时分方式,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

布控:即是布线逻辑控制的简称,是指将交换机各控制部件(例如继电器等机电或电子元件)按所起作用和一定要求设计好电路,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布线将各部件连好焊好做成后,交换机的各种功能即能实现的一种控制方式。

程控:即存贮程序控制的简称。是指将对交换机的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放入存贮器,利用存贮器内所存贮的程序的控制,交换机即能完成各项工作的一种控制方式。

空分方式:是指交换机对各个通话接续分别提供空间即实线通道的一种接续方式。时分方式:是指交换网络为各条话路分别提供时间位臵的一种接续方式。模拟方式:是指通过交换机交换接续的是模拟信号。数字方式:指通过交换机交换接续的是数字信号。

第五章

光纤通信 1.光纤通信的概念。

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

2.通常光纤通信所用的光是(激光)。光纤通信的三个低损耗窗口。1310nm 850nm 1.55μm 3.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概念。

当光纤的芯径很小时,光纤只允许与光纤轴一致的光线通过,即只允许通过一个基模,这种只允许传输一个模式(基模)的光纤为单模光纤。允许光波以多个特定的角度射入光纤端面,并在光纤中传播,称光纤中有多个传输模式。这种能传输多个模式(基模、高次模、低次模)的光纤称为多模光纤。

4.光纤的损耗包括哪些?光纤的损耗可以降为零吗?

光纤损耗:光波在光纤中传输,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减而光功率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光纤的传输损耗。

从某种程度上讲,光纤的损耗不可能将为0。

5.光纤色散的概念,分类。为什么说光纤的色散会降低通信容量?

光纤色散:光纤中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的模式,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速度不同而使得传播时间不同,因此造成光信号中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模式到达光纤终端有先有后,从而产生波形畸变的一种现象称为光纤色散。分类:模式色散 材料色散 波导色散

色散现象限制了光纤的传输距离。脉冲展宽会致使前后脉冲相互重叠,引起数字信号的码间串扰。色散现象限制了传输脉冲的速度或信息容量。限制了单位时间内传输的脉冲数。

6.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半导体激光器:向半导体PN结注入电流,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产生受激辐射,再利用谐振腔的正反馈,实现光放大而产生激光振荡的。

发光二极管:当注入正向电流时,注入的非平衡载流子在扩散过程中复合发光。8.光纤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光发射机、光中继器、光接收机、传输光缆 光发射机作用:实现电/光转换,将已调光信号注入光纤。光中继器作用:以补偿光纤的传输损耗,使光信号得到恢复。

光接收机作用:把从光纤线路输出,产生畸变和衰减的微弱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和处理后恢复成发射前的电信号。传输光缆作用:是光信号传输的介质。9.传统光纤通信中和现代光纤通信中的采用是分别什么光中继器? 光电再生中继器

掺铒光纤放大器

第六章 无线电通信 1.无线电通信的概?

无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作载波传递各种消息的各种通信方式的总称。

2.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及频段的划分?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个短波9800千赫兹的发射频率,它对应的波长为? 30.6米

4.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的分类及各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和其适用的波段? 分类:地波传播、天波传播、视距传播、散射传播

地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又称绕射传播或地面波传播。特点:传播距离不远;传播特性很稳定(不受季节,时间和气候的影响)。适合波段:长波、中波和短波的低频段的无线电通信和广播。

天波传播:利用高空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进行传播。特点:电离层可反射或吸收无线电波。频率愈高衰减愈小,频率愈低衰减愈大。频率过低,将衰减。频率过高,将穿越电离层不被反射回地面。适合波段:频率为3~30MHZ的短波。

视距传播:又称空间波传播。是直射波和大地反射波的统称。在接收点所接收的电波一般是直射波和大地反射波的合成。适合波段:适宜超短波、微波通信。

散射传播:电波在低空对流层或高空电离层下缘遇到不均匀的“介质团”时就会发生散射,散射波的一部分到达接收天线处的传播方式称为散射传播。适合波段:适用于微波和超短波,一般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的地区。5.无线电通信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6.什么是衰落现象及其分类?

衰落现象:在接收端信号振幅呈现忽大忽小的随机变化的现象。按照衰落持续的时间分:快衰落(短期衰落):信号起伏持续时间仅十分之几秒到几秒。慢衰落(长期衰落):持续时间比较长。7.什么是多径传播,它对无线电波的传播产生什么影响?可以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多径传播:电波通过多条路径传播到接收端的现象称为多径传播。影响:引起的接收点场强的起伏变化——多径效应。

方法:分集接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方法接收同一信号。

8.短波通信的频率范围? 波长:100~10m

短波频率范围:3~30 MHz 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1.5 MHz~30MHz

9.短波在电离层中反射传播的条件。

当电波以角度θ入射时,电离层能把电波“反射”回的最高可用频率为:

10.短波通信中最高可用工作频率MUF频率? 最佳工作频率?

11.微波通信的频率范围? 300MHz~300GHz

12.卫星通信的定义?卫星通信的上行频段和下行频段的概念? 定义: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的微波通信系统。

13.目前国际通信卫星大都用C波段的(6/4GHz)频段? 14.何谓同步卫星?同步卫星的通信范围为全球表面积的42.4%。15.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转发器主要完成什么功能? 通信、遥测、控制、电源。

上一篇:岗位责任制二下一篇:就业工作简报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