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与历史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组织教学方式研究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也促使教学的组织方式发生变革;而面对不同情况的教育对象,如何灵活机动地转变教学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回溯历史,陕甘宁边区曾经历了一场社会教育的大变革,早期这个地区曾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荒漠”,不仅民众缺少文化教育,而且群众对政治的参与也毫无意识。自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落后的状况对建设新社会、开拓革命事业极为不利,于是在党的带领下展开了以提高边区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在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形成了包括冬学、识字组、业余补习学校和民众教育馆等组织教学方式。通过这些组织教学方式将广大民众吸纳进社会教育系统中,也造成一种轰轰烈烈的社会教育热潮。然而,边区社会教育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群众不能长时间、大规模地脱离生产,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教育需求不同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依据群众需要和自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不断改革社会教育内容和方式,在以不同形式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时,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教学方式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冬学是一种季节性的教学活动,主要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在集中的冬学里,采用多种组织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如建立严格的请假制度保证学生学习,利用奖惩手段保证教学开展,通过评价考核测试教学效果等;在分散的冬学内,又通过各种灵活的组织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既有教师、学生轮流上课的轮流冬学,也有不分人群、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一揽子冬学,还有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庭冬学等方式。这一系列的组织教学方式使得在冬季农闲之时的社会教育得以顺利展开。其次,识字组是一种常规性的教学组织方式,在社会教育的识字扫盲中能够起关键性的作用。识字组本身具有“小而精”的教学组织优势,边区各地在教学上普遍采用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小先生制”;同时,边区政府还通过检阅、竞赛、树立模范等方式保障和巩固识字组的教学活动。由于边区社会教育的识字组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组织教学方式,因而不少识字组的发展是稳健、迅速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再次,补习学校是群众在生产间隙开展识字教学的重要补充。补习学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着冬学的毕业生,又延续着识字组的教学。补习学校的组织教学方式与冬学基本一致,只是在时间上有所不同。它利用群众日常业余时间进行识字扫盲,有夜校、半日校、数日校等不同的组织教学方式。其中,夜校又根据教育群体不同划分为农民、工人、妇女、商人等类型;半日校和数日校一般附设在当地小学内,灵活地采用多种组织方式进行教学。最后,民众教育馆是作为领导和实施社会教育的常设机构存在的。它既以一种行政的组织方式领导冬学和识字组的教学,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组织平时社会教育的开展。主要的组织教学方式有:一是设立阅览室,促进各地读报组的建立;二是创立黑板报和墙报,为民众提供时事报道;三是设立“代笔问字处”,解决民众的书写困难;四是通过“赶庙会”,进行教育宣讲。这些活动方式紧密地配合其他社会教育的组织教学方式,使得边区社会教育教学活动有了全面地保障,从而得以顺利进行。总之,各种灵活、多样的组织教学方式共同形成了一个整体,保障着边区社会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在一系列组织教学方式的促进下,不仅圆满地完成了社会教育的教学任务,还促进了边区社会的全面建设,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文化教育支持。同时,这一系列组织教学方式的影响还十分深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新时代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历史镜鉴。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组织教学方式;成效和意义

学科专业:教育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

(二)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组织教学方式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陕甘宁边区

(二) 社会教育

(三) 社会教育组织教学方式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发展概况

一、必要与可能: 边区社会教育的兴起

(一) 必要性: 边区文化和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 可能性:新的政治环境和理论给予支持

二、文化扫盲与政治动员:边区社会教育的双重任务

(一) 文化扫盲: 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二) 政治动员: 增强民众政治意识

三、切合实际: 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

(一) 抗战建国: 时刻与战争和边区建设结合

(二) 三方合作: 依靠学校和家庭兴办社会教育

(三) 群众路线: 以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作为出发点

第三章 季节性的朗朗书声:冬学的组织教学方式

一、集中的组织教学方式

(一)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

(二) 建立严格的请假制度保证学生学习

(三) 利用奖惩手段保证教学开展

(四) 通过评价考核测试教学效果

二、分散的组织教学方式

(一) 轮流冬学

(二) 一揽子冬学

(三) 家庭冬学

第四章 常规性的识字扫盲: 识字组的组织教学方式

一、“小而精”的教学组织——识字组

(一) 经济方便: 小组人员的构成

(二) 专人负责: 小组长的推选

二、普遍的教学方式——“小先生制”

(一) 借鉴经验:“小先生制”的由来

(二) 广泛采纳:“小先生制”的推行

三、巩固识字的教学手段——检阅、竞赛、树立模范

(一) 通过检阅保障识字组教学的进行

(二) 组织竞赛推动识字组教学的积极性

(三) 树立模范激励识字组师生的学习动机

四、识字组教学的典型案例

(一) 刘佩珍识字组

(二) 苗子兴识字组

第五章 生产间隙的重要补充: 补习学校的组织教学方式

一、承上启下: 补习学校的组织动员

(一) 补习学校的组织教学方式

(二) 补习学校的重要作用

二、形式多样: 补习学校的组织教学类型

(一) 夜校: 广泛的晚间补习方式

(二) 附设在学校的补习方式: 半日校、数日校

三、补习学校的典型案例

(一) 白塬村夜校

(二) 淳耀松山底夜校

第六章 身兼双重任务的机构: 民众教育馆的组织教学方式

一、边区民众教育馆的发展概况

(一) 民众教育馆的性质和任务

(二) 民众教育馆的组织设置

二、民众教育馆的组织教学方式

(一) 设立阅览室,促进读报组的建立

(二) 创办黑板报和墙报,为民众提供时事报道

(三) 设立“代笔问字处”,解决民众的书写困难

(四) 通过“赶庙会”,进行教育宣讲

三、民众教育馆的典型案例

(一) 庆阳民教馆

(二) 曲子民教馆

第七章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组织教学方式的成效和意义

一、成效显著: 边区社会教育组织教学方式的作用

(一) 完成教学任务: 边区社会教育组织教学方式的本体作用

(二) 促进边区建设:边区社会教育组织教学方式的外延作用

二、意义深远:边区社会教育组织教学方式的影响

(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教育吸取边区的先进经验

(二) 新时代开展社会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农村青年论文提纲下一篇:红薯栽培技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