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篇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为墓本出发点,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同时,笔者从马克思教育思想出发,对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以及教育与科学技术再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论证了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反作用。关键词:科学技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教育劳动力早了三里978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次南巡讲话时,他又强,东斗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刃“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有什么关系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弄清什么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科学和技术。科学是认识世界的系统化的知识或知识的理论体系,它的任务是有所发现,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其成果表现为知识的形态,它属于知识的范畴,是整个知识体系构成的核心部分,是征服自然的强大武器;技术则是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以获得利用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方法论体系,它的任务是有所发明,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成果主要表现为物的形态。起初,技术是以人为载体,随人这个主体而变化、形成和消失。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出现,使人的手工技巧逐步转到机器上,使技术的载体与人分离而转到机器上,从而技术成为独立的形态。在现代化大生产中技术的载体不是人而是物(机器)。可见,技术也属于知识的范畴。那么什么是生产力呢?生产力是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资料也叫生产资料即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的,如原始森林、海洋、矿藏等,另一类是加工过的,如粮食、棉花等;劳动者即劳动力,现代与古代相比,劳动力的内涵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劳动者的总体外延扩大了,现代劳动者可能不在劳动过程之中,而在劳动过程之外,不直接操纵劳动工具也是劳动者,这点正是说明知识分子是劳动者的立论依据。邓小平同志讲:“科学实验也是劳动。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锄头才算劳动?一定要开车床才算劳动?就是整天站在那里看仪表。这也是劳动。”二是劳动者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需要掌握生产原理、劳动技术、劳动对象的性质等。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大家知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人类历史时代不同,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设备迅速更新,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就有新产品和替代品出现。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

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邓刁评同志的一贯思想,此次南巡讲话他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何谓“第一”呢?“第一”有两层含义:一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因素之中,劳动资料是科学技术的物化,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无不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如目前微观上发展到微电子技术,宏观上扩展到空间技术。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诸因素的核心;二是在社会生产领域,科学技术通过对人的生产活动诸因素的作用,转化成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于社会生产,造成了经济的增长。研究和统计表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靠科学技术取得的部分,从本世纪初的5~20%增加到70年代的60一80%。美国本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中有87.5%靠科学技术进步;现代许多知识密集型行业生产,几乎100%依靠科学技术。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高规格的劳动力,而这支队伍的形成必须依靠教育,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也可以说是人的劳动能力,这种能力是如何获得的呢?马克思说:“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③“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相传和积累。”④这些科学论断概括说明了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是人的劳动能力?教育又如何促进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⑤这就是说,一个人(劳动力)在生产上发挥的作用如何,同他们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

劳动能力也可以说是人征服自然或客观世界的能力,是人劳动的能力,从现代意义上来说,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主要是指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运用体力的技能等,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而专门的劳动力就更需要教育。刘宝忠: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劳动力再生产呢?所谓劳动力再生产,一是指恢复、保持现有劳动力,二是延续和培养新的劳动力。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由此可见,教育与人的劳动能力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此外,教育还可以改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质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也就是说,教育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等.通过教育可以把体力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为特征的劳动力,改变培养成为科学知识形态为特征的劳动力,即将经验型劳动力转化为科学型技术型劳动力,使劳动力从只有简单劳动形态的能力,发展改变为具有复杂劳动形态能力的劳动力,使可能

劳动力变为现实劳动力.所以,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国家兴旺靠科技,科技人才雄教育。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篇2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发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两部著作中,多次提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给后来的各国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等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8年邓小平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的会议上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正式形成。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理论,它不是简单地重复革命导师关于生产力的理论,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当代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新的规律性提出来的,这个规律就是世界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航天、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突飞猛进,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后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突出了科技创新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环境、资源的发展压力和发展过程中受资源环境制约的瓶颈问题,以及由贴牌生产方式带来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严重缺乏的窘境,与当今时代,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尤其是战略性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的情况下,提出“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并把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建设发展重大战略举措。这清楚地表明,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

要建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贯穿到现代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的科技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大力推进机制。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巳是十一五建设计划的战略思想,也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必须放在自己的力量和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如果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中一味地引进、照搬,自己的创新发明很少,或缺乏自己的创新能力,这绝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可能有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实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思想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其他方面维护自己的主权,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使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不受别的国家控制或支配,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不受别的国家封锁、禁运。自主创新思想对促进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良性快速发展,能充分显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通过自主创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并能强化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带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自主创新思想不仅表明了在发展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别人,不受外国控制,发展起来振奋起来,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办好,使生产力发展跃上新台阶,获得跨越式发展。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把创新的主体从国家扩大到社会全体成员和社会组织以及各个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通过自主创新,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提升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并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尖端技术方面处于或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都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在节能、环保、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尖端技术的自主创新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都要肩负自主创新的责任和生力军作用,通过自主创新来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科技。不但要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建设大型科技工程,还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市场的实际需求,面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社会人群的需求,提供社会市场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先进的适用技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科技服务、技术支持和物质保证。

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引进技术与借鉴学习相辅相成,并不矛盾。自主创新强调只有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在高新技术、尖端技术、核心技术上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专有权。正确地把自主创新与争取外援辩证统一起来,表明在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并不排斥在借鉴、学习、吸收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才是对自主创新正确、全面的解释。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凸显人的创新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但没有否定人在生产力中的第一位因素的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反而显示了,人在生产力中的自主创新突出作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的作用是第一位。因为科学技术的产生、创新、改进、提高都要靠人来推动,所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质上就是强调了劳动者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革新能力。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质上是强调了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技术的未知领域的创造能力,提高人对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的情况,各国应对国际综合实力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压力加大,因而决定了科技资源不可能像一般的商品和金融一样可以自由流通可以全球化,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高新技术、尖端技术方面,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利益,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的安全等利益问题。所以,国家之间的高科技交流的障碍是很难克服的,不仅科技人才流动困难重重,科学技术交流壁垒森严,既不可能自由流通也不可能全球化。一些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科学技术转让关卡甚严,也不可能全球化。技术先进的国家,对技术落后的国家所构筑起来的技术封锁、禁运壁垒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前沿领域,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在技术保护上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防范措施,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封锁政策。1986年中国成功实施了“863”计划又叫《国家新技术研究发展纲要》,这个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一批智深科学家联名向邓小平建议“要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高科技事关中国在国际上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邓小平很快对这个建议作了批示,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此后,又实施了一系列的科学计划,这些科学计划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覆盖全部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化全过程。至今正是这些科学计划的实施无论是对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是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并在很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骄人的成就。这些科学计划的成功实施,都充分证明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决定性作用和自主创新作用。正是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决定作用和创新作用,才使得中国的这些科学计划能顺利实施,并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遗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科学技术领域有了重大突破。而且有些科学领域巳进入世界的第一、第二方阵。并在其中有了发言权。离开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这些成就,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极大提高,正因为如此,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人的作用、人的创新能力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性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2]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8.

[3]韩振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十个基本点[N].中国教育报, 2008-11-11.

论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篇3

金试 Q1141李帅杰 1103039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而言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比。使得劳动力的结构向智能化趋势发展。

2.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也使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科学技术也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了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并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从经济学的的角度看,现代科学技术在新的形势新的格局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明显地成为“第一生产力”。新的形势指的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一个定义。我国目前是在实现现代化国家,那么什么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国家包含三个阶段: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

我国早已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能早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我们有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电商(阿里集团),我们有世界最庞大快递网络,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数量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在向知识化迈进。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通过知识带动经济增长,请注意这里是知识而不是制造。那么知识经济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教育指数和创新指数,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乔布斯的苹果,最典型的创新性企业,在乔布斯在世的时候市值世界第一。

我们国家的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鼓励创新都在表明一个态度,我们不再通过出口廉价资源产品等等获取利益,而是通过科技,通过创新。也就是,我们以前获取利益是通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深化,我国的要素价格逐渐上升并会慢慢发展到无要素价格可降,那么获取利益的方式将无法通过降低成本实现,而只能通过做别人没想到做的事或别人做不到的事来实现利益,也就是创新,也就是科技。正如当今美国的现状:只有创新才有利益,只有科技才能立足。只是我们国家目前没有向美国那样竞争那么彻底,依然存在很多低效率与垄断,所以市场无法有效的逼迫所有行业企业都去创新,但是政策导向却可以起到这个效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4

(一)前段时间仔细阅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论》,这本书由魏宏森和肖广岭共同编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通过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高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三次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以及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机制这六个章节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论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谈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他还深刻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这一思想被证实是正确的,说明了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但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评价科技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发现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这一思想的提出,使人们从本质上认识了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背景下,邓小平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时代的高度,思考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振兴这个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课题,科学地总结了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极其重要的发展。在这一论断及其有关论述中,邓小平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联系,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强调了知识分子在发展科技方面的作用,不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成功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伟大实践,带来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起飞,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令世界瞩目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我国国力迅速增强的一个重要助推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从一个新的意义上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力诸要素,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具有倍增效应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使其劳动和开发创新技能、创造能力大大增长;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使其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和效能。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人们曾用一个公式表示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说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决定产业结构的层次,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新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产品科技含量的高度密集,使产品的商业价值成倍提高,美国微软公司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20世纪初只有5%~20%,当代一般为60%~80%,大大超过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同时,科学技术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价值观念,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成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而且成为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障。

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要依靠科学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作为一名刚入学的博士生,在感到光荣的同时,自己更深深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未来的科技人员,我们能否学有所成,能否真正掌握科技的钥匙,将来肩负起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责任,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有所成就,是我们必须回答,也必须交上合格答卷的问题。自己要树立用科技报效祖国的使命感,树立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攻关意识,树立严谨缜密的治学态度,树立国家振兴、个人有责的崇高社会责任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力戒缺乏见识目标不清、不踏实地好高骛远、意志不坚半途而废、缺乏独创拾人牙慧、方法不当劳而无功。要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保持追求的兴趣、激情和韧性,情不自禁地去投入,去拼搏。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论》中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我更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激励自己不负光阴,不负师训,不负使命,埋头努力,争取学业有成,将来在所从事的科技工作中,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二)最近,我将《邓小平选集》第三卷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了几遍,颇受启发。

这是邓小平爷爷两次谈话的节录,分别摘自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和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谈话。邓小平爷爷在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认为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而且,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

我觉得邓小平爷爷说的很对。英国经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慢慢强大起来,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在此期间,他们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而这时候的中国由于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得不到发展,经济落后,国力衰退。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向中国发动了战争。中国无力抵挡,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我也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为了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了发展科学技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前,在农村种地收麦子,主要是靠劳力。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种麦子都是爸妈拉着篓子,等到麦子成熟了,爸爸妈妈很早就起床拿着镰刀去割麦子,而且割下来的麦子还得放用碾子碾好。而现在,麦子用播种机播种,()等到麦子成熟的时候,大型收割机直接把麦子收下来并且打好,有的时候打下来的麦子直接就可以卖掉了。而且,一些工厂以前由纯手工制作,现在都由大型的机器所取代。这就是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大大的提高。

二是要注意教育。科学技术与教育密不可分,只有国家的教育发展起来了,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才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才能为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贡献。如果国家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的话,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会因为没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而去了别的国家。所以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比如专门为这些人才建立研究中心,让他们在研究中心研究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让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是非常聪明的,古时候我们有四大发明,这些都证明了我们科学技术的先进。现在,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得我国的生产力不断地提高,最终使得我国的更加强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首要观点,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这一观点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两个转变,即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从“之一”到“第一”的转变,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从“一般生产力”到“直接生产力”,再到“第一生产力”,我们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深化。邓小平在深刻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实现党在新时期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表达了科学技术对世界的深刻影响,展现了科学技术一往无前的持续发展前景。这是一个当代社会的新事实,是再也不能用任何过去旧的社会观念来观察和理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中的中心位置,明确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至上性和不可超越性,真正以科技的崛起来推动民族的崛起。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学技术从“间接的生产力”到“直接的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说明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深刻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它揭示了近现代人类社会所以发生如此迅速和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关键作用,还要认识到在现在的世界,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在马克思的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反映在传统的工业产业上,如钢铁、铁路而在今天,先进的生产力是指以高科技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关注发展生产力,不只是一般的生产力,特别要关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篇5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教师姓名胡老师研究生姓名徐文州研究生学号2012213014003研究生专业材料工程所在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类别:工程硕士日期:2013 年04 月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的科学论断。课件

关键词:科学技术;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定义: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规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技术则是科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物化的科学。生产力,即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而言的,这一重要论断,其中的科学技术乃是指科学技术整体,就是既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也包括管理科学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完整体系。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一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各种实体性要素中去,就会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大大推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愈来愈大的革命性作用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正是在此基础上,邓小平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他在1988年9月会见外国客人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结合当今世界和科技发展的新特征,以及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

3.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第一位的要素。

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来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要素。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但它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而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力。”在当代,科学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1)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劳动者,要靠科学技术来武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劳动者素质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智力、知识、技能、体力等,它在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所具有的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脑力劳动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美国,自1977年起,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已超过体力劳动者,战后一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迎头赶上,也得益于劳动者科技素质的增强。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一个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无法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2)促进劳动工具的革新。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标志的劳动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用于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资料性质和功能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进一步延伸了人的体力,而且延伸了人的脑力,它创造出了

全新的劳动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的水平,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迅速提高。例如,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仅在美国,它所完成的工作量已相当于以前4000亿个以上脑力劳动者的工作量。可见,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生产工具的革新。

(3)促进劳动对象的扩大。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加工的物质资料,它包括自然和已加工过的人工材料。作为生产力基本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也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多样化。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劳动对象主要限于自然物。在当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更充分地开发、利用天然材料的同时,更多地用人工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例如,目前世界上的化合物已有900万种,而且每年还在以25万种的速度在递增,这就极大地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可见,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并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技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替不断加速,从而不断引起劳动对象的扩大、促进劳动工具的革新和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逐渐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力的作用,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有专家指出,生产力公式可以用下述形式表示: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2]

这更加充分地显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从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的特点表现在:

(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从高科技产业化对变革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的扩散功能和带动功能来看,一些高科技产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赫然出现在重要产业的排名榜上。比如,美、日信息产业的产值分别占全国总产值的36%、32%,大大超过了汽车、钢铁等工业产值,成为仅次于能源产业的第二大产业部门。全世界集成电路销售额年增长68%,计算机销售额年增长52%,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也很快。

高科技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约为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为2万元;高科技产业年产值可达10—20万元。其次,高科技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相关新产业的建立。以激光技术为例,可以在激光加工、激光测量、激光通讯、激光唱片、医用激光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再次,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如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取代了电子管,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能力。总之,高科技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生产力,从军事角度来说是威慑力,从政治角度来说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推动力,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已走在生产的前面,发挥着先导作用。

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经济发展特点时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这段话正确地提示了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即:科学技术超前于生产并对生产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当代社会生产的鲜明特点,也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依据。科学研究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新的科学成果往往先在实验室内生产出来,再转变为技术而带动生产的发展。例如,先有光量子理论,然后才有了激光技术和激光产业;先有了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最新成果,然后有了

生物技术发挥的这种突出的先导作用决定了它的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3)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

邓小平南巡时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3]

这些情况表明,当代科学技术不仅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或生长点,而且直接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据统计,科学技术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进入了20世纪末已上升到75%以上。它已名副其实地处在了“第一生产力”的位置。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经看到了科技进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科技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综合竞争实力,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移到科技教育上,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针对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远见卓识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关键作用,还要认识到在现在的世界,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在马克思的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反映在传统的工业产业上,如钢铁、铁路„„而在今天,先进的生产力是指以高科技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关注发展生产力,不只是一般的生产力,特别要关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此,党中央曾指出: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2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李强 刘凌云.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科技,2007。

浅谈安全是第一生产力 篇6

适逢杜邦广州厂实现“员工工作内安全一千天”和“夏日安全100天”第一个理程碑之际,我借此机会浅谈一下“安全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最近才在广州厂流行的话题。作为一名在杜邦工作近10年的老员工、基层管理人员,尤感“安全”两字的分量及其重要性,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每个员工息息相关。公司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紧绷“安全”这根弦,小到团队会议,大至CSC每每强调安全,安全分享已做到了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虽说是老生常谈,但的确非一日不谈不可,我相信,安全之重要性已深入每一个杜邦员工的骨髓!

为什么安全是第一生产力?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发生安全事故前后的比较,如果一个公司视安全为其企业生存之根本,管理层视安全为最重要的绩效指标。在日常管理活动当中为新入职的员工提供入职安全培训,灌输安全比其它任何事物务都重要的理念,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劳保用品„„。那么,员工在工作当中自然会更关注自身安全,就会大大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公司在安全方面花费了一部分资金,造成成本增加,但比起不重视安全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的损失要小的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意识现已大大增强,也许在10多年前的中国一个工矿企业因安全生产事故伤亡几个人,政府、社会都会习以为常。但在当下,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进完善,媒体、网络的发展增加了社会的透明度。民众对相关企业安全、环保、社会责任等更加关注。以不久前的天津港812瑞安公司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为例,从当前媒体透漏的信息来看,直接经济损失达以百亿计,瑞安公司幕后老板的权力背景不可畏不深,资金不可畏不雄厚,但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立即被司法机关控制。可以预见的唯一结果是:瑞安公司破产清算,相关责任人受到法律制裁,乃至从天津到国家安全总局官场震荡,不知将跌落多少乌纱。后果可畏极其严重!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如果忽视安全管理,或者安全意识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都会为我们带来安全威胁,可以说是如影随形,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回避且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安全事故永远都是一种消极因素,它所带来的人员伤亡、设备损毁、效益下滑、生产停滞以至由此所造成的家庭悲剧、经济损失、行政处罚、责任追究、停产整顿等等,而以上这些事故都会成为阻滞生产力的绊脚石。反之,安全有了保障,员工有了健康,环境有了改善,生产有了积极性,效益就会提高,利润就会增长,生产力也必然得到增强。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篇7

做为论坛来说,运营思路和常见的CMS的操作是不一样的,CMS不用担心用户活跃,只需要引进用户,提供优质内容和体验留住用户就可以,但是BBS需要用户积极参与,留住只是第一步,

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激活用户---社区文化,个人觉得这4点是BBS的正确运营方式。

第一步吸引用户

没有人看怎么行,所以第一步一定要以各类方式吸引别人进来,所以各类方法也就有了,发帖量是吸引用户的好工具,去一个人气旺盛的板块交流是每个会员的希望,换位思考,如果是你去论坛,你看到发帖量少的论坛,我想你肯定连注册都懒得注册,更别说发帖了。

结合目前站长资讯:第一步已经完成的差不多,用数据情况和流量情况以及这几次发起的投票帖会员参与度,说明目前已经吸引了用户进来.达到了第一步的目标。

第二步留住用户

留住用户是吸引用户的升华,因为板块的更新,会员天天来看内容,因为每天有新鲜的话题,优质的内容...以及会员的参与.互动,所以会员会觉得这是个好板块,有我关心的内容,

目前站长资讯已经进去了这个时代, 不断的改善内容,迎合会员需要。

第三步激活用户

那个谁那个谁,别光看内容不回帖啊.BBS现象中的沉默用户,这部分用户只看内容,没有参与热情,这点有点象我在上家公司做数据分析时的手机短信和彩信的沉默用户,用户在接受短信彩信时看了之后,就没有过问了.当时是根据大量用户的反馈,内容进行分类,最后匹配出什么内容更能激活用户,所以激活用户首先是内容的改善,这部分内容比优质内容更难,应该是互动内容,有价值,更有互动。

目前站长资讯内容方面在改善,另外通过活动去激活这班沉默用户,明天要新鲜出炉的[我的草根之路]征文活动,以及在构思中的“回帖有礼--今天你回帖了吗”活动,希望能达到激活沉默用户的作用。

第四步:社区文化

读后感——责任是第一要素 篇8

——《第一管理》读后感 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的安全同样重要。

企业文化……

责任缺失虚置必然会发生事故,最重要的是把责任变成负责。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是管理问题,每一起事故都有责任。

圆盘漏洞理论,人机料环法

最要紧的是把责任变成负责

安全确认制 一种形式,根本点还是安全责任

多么先进的技术多么完善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认得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

责任是一种力量。在隐患危及安全的关键时刻,它激励我们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用行动去阻止事故的发生。

责任又是一种志气。当我们饱尝事故教训的苦涩失败后,没有因此输掉重塑安全辉煌的决心,而是坚信自己的实力,从头做起,顽强而不可战胜。

责任还是一种斗志,一种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的精神。这种精神足以让我们在安全难题面前游刃有余,把一线工人的能力和水平显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有责任,我们才足以从微小的细节中发现事故的隐患;因为有责任,我们才可以从不断变换的安全问题上积累进步的经验。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篇9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军令如山,法律无情,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走一个坏人; 当之无愧,一如既往;

语录: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为人不做亏心事,天亮要屙一爬尿打湿;

毛主席语录 《语录歌》

读一辈子毛主席的书,走一辈子革命的路。

一辈子改造思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的著作是革命的宝,最高指示牢记住。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篇10

现在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失败、上层建筑的背叛、上层建筑的蜕化腐败对社会主义的危害的现象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妄图推翻马克思主义的谬论。有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阵营的问题是上层建筑改变了经济基础,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造就和巩固上层建筑,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不对的。这些人似是而非的拿现象作歪曲的解读,首先他们不懂得或者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用机械论形而上学歪曲庸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对物质有反作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力的,否则还用革命变革生产关系吗?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强调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是最光天化日的事实。但是一些人却从来回避马克思主义的这个事实,他们认为上层建筑与社会基础是双元论,经济基础不一定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会决定经济基础。这些高论必然会出现意识物质双元论,事实上已经有这样的现象了,现在有些人就是如此否认马克思主义。这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让人们忘记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发展成长的过程。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错误了,要看到历史的客观环境和发展起步的局限性的问题,必须看到社会主义需要完善发展进步的过程的复杂性反复性。这是实践论早就证明的人类认识掌握真理进行实践的科学论断。决不允许自以为是的曲解马列主义。

斯大林毛主席时代的局限性认为没有资本家就是社会主义,因此把社会主义认为就是把资本主义思想携代分子进行专政。片面的宣传政治思想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形态,而对公有制如何名副其实、人民民主专政如何名副其实就掉以轻心和水平局限性了。毛主席认识到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会反复出现,但是没有认识到这样科学的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杜绝,文革的方法方式体现了这个不足。人类面临未知领域和经验认识不足的时候,肤浅的客观唯心主义往往造成主观唯心主义的结果。正如封建社会宗教伪学往往让人把自己当做圣人所作所为了,主观唯心的自我膨胀。这样的思维余毒影响对社会和革命者是有危害的,比如王宏斌就推翻科学要搞永动机。公有制必须是人民能够真正的当家作主才能实现,而不是把社会主义

党员代替资本家就是社会主义,政治上更不能让社会主义党员代替人民就是社会主义。

一些人却把这样并不是完善合理、还只是带有阶级社会影响的制度当作公有制当做人民民主。其实恰恰是是没有脱离斯大林模式的误区,恰恰是继续过去的失误错误,必然对实践社会主义有害无益。起着阻碍人们真正的认识运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他们无视社会主义不完善的问题,没有看到官有制不但不能维护社会主义反而损害社会主义,而政治制度也是官员控制一切,不仅不能坚持社会主义反而蜕化变质,更加破坏经济基础。所以最终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企业的官员和政府官员蜕化变质,又发展到彻底出卖人民利益搞资本主义私有制,让人民群众失望。他们不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们不是去找出上层建筑与公有制需要完善健全的地方,反而要推翻马克思主义。如同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上藐视战术上要重视。总体上要明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上要重视上层建筑的重要性对社会经济的反作用力。社会主义阵营的失败是上层建筑和公有制都没有真正的解决,如果把公有制的空头概念拿出来就想让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就能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不是建立建设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掌握经济权和公有制名副其实的制度,让人民感到实实在在的权利和优越性,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一句话,他们不是看到斯大林模式不完善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有农业社会空想的原因。而是拿这些失误不足造成的失败去曲解歪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绝不允许曲解庸俗化。他们竟然把推翻马克思列宁主义说成是为了推翻修正主义,这个逻辑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修正主义就是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他们还邪乎要推翻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思想上层建筑能动性的作用,重视思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而不是矫枉过正,如果把思想意识凌驾于物质生产力之上,就成了唯心论。任何不科学的最后都是适得其反的。

不能科学的认识,再如何重视都是无济于事的,都是形而上学。以往的阶级斗争既有形而上的失误,比如成分论,没有看到劳动阶层也有人思想堕落的问题,思想邪恶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如果仅仅是把思想搞单一了,想让全社会包括上层建筑的思想也能纯正,就能确保农业时代理想的清官社会主义,看来这是彻底失败的错误的。

但是恰恰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让人们完全可以清楚的看到: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就是人民民主制度能不能发展进步,只有以能够让人民群众的权利更加发展为依据。美国一位学者认为文革在于没有制度化法制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具体的结论也是需要完善的,具体一些结论是需要从新认识的。但是不能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原理。决不允许用似是而非去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原理。

比如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和阶级社会的评论,就是重求认为需要重新认识的。重求认为阶级社会制度必须彻底的否定。原因已经多次的说明了。就是阶级社会是人类的悲剧,人类社会是人类的内在的生存动力推动的,一切人类发展进步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统治阶级是被迫进行一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有益的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人民创造一切创造了进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也是有发展阶段的。马克思恩格斯可以说是建立了科学理论的框架,确立了科学的基本原则原理。从1848到列宁去世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胜利的第一阶段,从理论的建设到革命斗争的初步胜利。

列宁正是看到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或者完全的社会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他明确的说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创造条件。列宁说的马克思继承黑格尔、英国古典经济学,那是指出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人类成果,而不是说马克思不加区别的完全的继承。人类的文明发展绝不是凭空建立的,都是批判继承的结果,绝不能歪曲列宁主义。

马克思说社会主义不能一国实现,可是列宁实现了,同样民主集中制必须建立自下而上的人民民主,实现完全的民主集中制,这是今天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同样,社会主义必须是真正的建设没有既得利益的完全能够为人民掌握的民主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的存在从无产阶级革命后就会开始消亡,所以对国家制度和过渡时期的长期性估计不足。但是他们毕竟是科学的导师,他们从来就认为不能为未来进行绝对的预言。

马克思主义到十月革命是一个阶段,今天历史要求社会主义在先进文化文明基础之上进行升华飞跃的发展。必将是人类完全进入真正的文明开始。而不是农业理想的。

历史的曲折性往往经历一个历史时期,革命准备与革命斗争是必须时不我待的,当然不是冒险。

经济形态的建设却是要长时期才能解决的,是历史的曲折性和必然的历史过程,不是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不管用的,社会发展变革能如同吃一顿饭吗?请务必记住这一点。

上一篇:智慧城市机房建设方案下一篇:摇啊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