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教育论文(精选8篇)
发表于教育与教学研究10期
,教育部批准安康学院新建本科院校成立,,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安康学院开办统计学专业,首届招生统计学专业到校学生37人,目前四届在校生达243人。
20,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九次工作研讨会上,明确将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区别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主要是以“985工程”大学和部分“211工程”大学)和职业技术型的院校(高职高专院校)。[1]应用型本科院校必然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任务,既不同于研究性的学术人才,也不同于技术性的实用人才,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要较强的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不论哪种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大学生所赋予的新要求,创新教育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求。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从理论和实践上,更能体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为突出应用性、淡化学术性,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近4年来,安康学院统计学专业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逐步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基本形成了一套课程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面向社会、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安康学院统计学专业在内涵式发展中,探索出一条“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新模式:“课内深化、课外指导、课题带动、活动推介、勇于参与”。[2]数学与统计系被学校授予学风建设试点单位。
1.1课内深化。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注重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始终倡导“学习+研究”的学习方法,做到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尽可能从教学内容中,提出可研究的“问题”,与学生一道共同展开讨论,逐步训练学生养成“学习+研究”的学习习惯。
(1)通过专业课程理论研究,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提高研究能力。教师通过课堂的教学“研究”引导,提出供学生研究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外的调查研究,完成研究性作业,不断丰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专业课程《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等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性”作业:《浅谈中国的家庭理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6.)、《浅谈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中国商界,2011.11.),均以论文形式发表,不断增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训练学生的专业活动,增强应用能力。在专业实验课程《统计应用软件及实验》、《数学模型与实验》、《数据库应用B(VF)》等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使学生养成用统计方法处理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提升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像统计学专业学生完成的论文《关于大学生阶段性心理的调查分析》(科技广场,.11.),就是用统计方法给出叫人信服的结果。
一、实践教学在高职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 职业岗位的工作特性要求重视营销实践教学
目前, 我国销售类营销人员不仅在营销职业岗位需求中所占比重最高, 而且也是高职营销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 销售类岗位是被调查的2011届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岗位之一。由于销售类营销职业岗位具有环境复杂性、灵活应变性、双向沟通性、及时反馈性等特点, 使得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不可能解答所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许多情况下需要营销人员对顾客提出的问题或异议做出及时反应及给予灵活处理。职业岗位的工作特性使得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二) 专业培养的目标特性要求应以实践教学为主
高职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定向性、直接性、兼容性的特点。定向性指营销类专业人才服务对象为工商企业;直接性表现在工作岗位是面向营销与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兼容性是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工商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组织架构的基本特征, 对营销活动的具体流程和工作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体验。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在吃苦耐劳精神、道德诚信品质, 提高逆境熵数、抗压水平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性的户外奔波或长时间的门店推广, 锻炼了营销专业学生的体魄;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使从业者迷失方向, 营销实践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辨清善恶是非,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营销观。
(三) 课程结构的逻辑特性要求注重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课程体系, 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 前续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对后续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营销类专业核心课程, 如“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推销技巧”、“商务谈判”等课程不仅实践性强, 而且各课程相关技能间具有明显的衔接关系, 单凭理论教学或课堂练习无法实现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目的。因此, 营销类专业课程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
(四)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既属于高等学历教育, 又属于职业教育中较高的层次。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而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形式综述
为了提高营销类专业学生技能水平, 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 高职院校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课堂实训教学
课堂实训教学是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实践教学一般与课程学习内容同步, 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进行,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或学习软件开展实践学习, 如网络营销课程、电子商务课程等, 其优点在于能达到“学中做, 做中学”的良好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时间有限, 不能进行展开充分练习。
(二) 课程综合实习或实训
课程综合教学实习或实训是高职教学常用的实践教学形式, 根据实习或实训安排时间不同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该课程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综合实习或实训, 其优点是实习或实训内容与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紧密, 能巩固所学, 同时可获得相应技能的提高;缺点是实习或实训时间集中安排在课程理论教学之后, 不能达到边做边学的效果, 而且有些课程实习或实训时间过短, 内容单一, 对技能的提升作用非常有限。另一种形式是实践教学周模式, 它与综合实习或实训的不同在于可以根据课程学习进度来灵活安排1至2周的实践教学时间穿插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这种实践教学的优点在于所学与所练能及时结合, 与教学实习相比实践时间较为充分, 尤其重视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 对专业技能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不足之处在于, 实训场所仍然局限在校内实训室或校内实训基地———多是仿真的实践环境, 与真正的实践教学有一定差距。
(三) 分批交替轮岗制
分批交替轮岗制一般是在营销专业学生进入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分阶段进行的实践教学方式, 即将专业学生分成两个批次在不同的学期或同一学期的不同阶段进入企业进行交替轮岗实习。这种模式一般在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或“订单式”企业里进行, 其优点在于实践学习时间较充分, 学生能够接触真正的营销实践环境, 有利于实践技能的快速提高, 返校后再学习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不足之处在于, 学生分批次集中到岗实习和在校学习的轮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负担, 而且到岗实习的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与实习单位的协调工作内容增加, 校外实习完成之后, 学生对校内学习仍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阶段。
(四) 集中顶岗实习制
集中顶岗实习制与分批交替轮岗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实习时间较为充裕;不同之处在于集中顶岗实习制是学生在校内先完成前两年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之后, 再集中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分批交替轮岗制则是分批次派送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学习, 之后再回到学校完成理论学习的方式。集中顶岗实习制的优点在于通过两年的校内集中学习, 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对比较扎实, 在用人单位能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会, 校内外双指导教师有助于学生在就业前得到更多的技能提升和实践经验。其不足之处是需要寻找更多的实习单位来保证每个学生的实习机会, 同时, 由于学生的思想在这一阶段逐渐成熟, 独立选择的意愿较强, 不利于进行集中指导和过程监督, 实习管理难度较大。
(五) 校内创业实践教学
校内创业实践教学是义乌工商学院创建的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依托于网络购物日渐盛行的消费趋势和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丰富的商品资源, 以及淘宝网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 以批量培养学生网商为主的一种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将创业实践搬进课堂, 可以边学习、边创业, 其优点在于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 授课以实践教学为主, 理论教学服务实践教学, 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 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需要注意非创业型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处理好创业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 并关注高职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长远发展和知识储备, 培育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当前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分析
(一) 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实践教学缺乏指导标准, 教学设计不完善
目前, 高职院校开展的营销实践教学虽然形式丰富多样, 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课程标准, 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由于缺乏参照标准和实训条件有限, 使得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1) 过分注重与理论教学的对应, 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综合技能训练。有些实践教学只是针对理论学习内容布置一些项目化作业或案例分析作业, 学生真正参与实践活动时间少, 综合技能锻炼不足。
(2) 过分依赖营销实训软件, 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面向高职营销专业的实训软件多是以知识测试、案例分析或对抗性市场模拟为主, 实用性不强, 对实践技能的提升有限。
(3) 过分依赖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 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全面锻炼。在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中, 企业提供轮岗实习机会较少, 有些岗位工作任务简单枯燥, 专业技能无处发挥, 无法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2. 实践教学实施不到位, 实践学习效果不明显
在营销实践教学中, 由于实训条件落后、师资力量有限、课时安排偏少和缺乏监管等原因, 导致实践教学实施不到位, 实践学习效果不明显。
(1) 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训不到位。由于实训室建设落后, 实习或实训时间偏短, 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训的某些实践学习任务无法实施或不能有效实施。
(2) 集中顶岗实习执行不到位。企业为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和经营活动的常规化, 在岗位配置和实践技能训练上往往不能很好地兼顾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导致工作内容与专业技能锻炼不一致。
(3) 毕业实习执行不到位。毕业实习中主要由学生自主择业, 工作的安稳度、实习的自主性决定了学生实习的实际效果。另外, 由于分散性实习缺乏有效监督, 毕业实习效果难以监测。
3. 实践教学制度不健全, 缺乏监督、评价与激励措施
当前,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虽然各院校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1) 实践教学监督机制不健全。营销实践教学具有方式灵活性、地点分散性和指导个体化等特点, 这使得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和难以实施制度管理。
(2) 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当前,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从实践学习材料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 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和科学。
(3) 实践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 实践教学实际工作量大, 工作内容复杂, 但计算薪酬时相应的工作量偏少, 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 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1.教学制度稳定性与实践教学灵活性之间的选择
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稳定性表现在教学活动一般有规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安排, 实践教学多开设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 教学场所也多限制在实训室或固定场所。营销实践教学具有时机性、变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因此, 节日促销活动和大型展销会是开展促销、展销或推销实习的最好时机, 且不同时期的实习主题不同, 实践地点多选择在商业场所或自由市场, 突破了校园或固定场所的空间界限。实施过程会有以下问题:为了抓住实践教学的好时机, 可能会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进度;为兼顾同时开设课程的教学进度而设计的每次2~3课时的短课时设计, 也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充分开展。专业教学安排需要创新。
2. 设置营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教学实施的复杂性并存
实践教学是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需环节, 但在实际操作中, 实践教学涉及的环节复杂, 管理难度较大。以推销实习为例, 实践教学一般涉及三个环节即实习前商品的选择、货源的组织、资金的垫付、实习环境的规划;实习中营销平台或渠道的设计、调研、促销或策划的实施;实习后剩余货品的处理、资金结算及实习奖励的发放等。营销实践教学各环节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多变, 且需要大量的前期联系准备工作、实践中的组织指导工作和实习后的整理协调工作。
3. 营销实践教学中各关联主体的观念冲突与利益协调
一是学校与企业的冲突, 学校更多地从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考虑, 期望企业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和实现轮岗实习, 而企业则更多地从用人成本经济和保持正常运营角度考虑。二是学校与学生的冲突, 学校希望能统一安排以便于实践教学管理, 而学生期望能自主选择从而分散实习。三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观念冲突。学校从教育成才的角度培养学生, 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强化训练, 而有的家长则出于“爱子心切”, 期望能减轻实践教学的强度。如何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诉求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
4. 营销实践教学发展的动态化与配套保障措施建设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营销实践教学具有动态变化性, 随着市场环境和营销模式的变化而革新, 网络营销等新兴营销模式的出现以及汽车营销、医药营销、房地产营销等行业营销的崛起, 都要求有相对应的专业师资队伍配备和实训环境建设。但在当前的高职营销实践教学中, 由于缺乏激励机制, 专任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营销类专业实训设备与软件投入不足, 缺乏紧密性合作企业提供的高质量实习岗位等, 配套保障措施建设跟不上营销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四、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建议
(一) 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1.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设计实践教学的项目和内容
根据营销类专业的职业就业岗位面向和人才培养定位, 遵照国家营销职业资格能力要求标准, 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 包括实践教学的整体方案和具体方案, 明确各课程的实践项目和内容, 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参考依据、过程控制和评价标准。
2. 按照能力递进原则, 设计分层实践教学内容
营销类职业岗位具有就业面向广泛、职业岗位层次存在差异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可根据就业岗位层次不同, 分为必修实践项目和选修实践项目, 必修实践项目为专业学生必须达到的职业技能标准, 选修实践项目为达到更高层次要求的职业技能。
3. 根据全面育人的宗旨, 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营销实践教学不只是培养专业实践技能, 还需要培养职业综合素养。
(二) 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 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
为了提高营销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
1. 分段式循序渐进实践法
根据对专业认识和专业能力逐步提升的计划, 采用“识岗、跟岗、顶岗”分段式循序渐进实践教学法:通过识岗实习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的初步体验;跟岗实习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在就业前综合技能的全面提升, 为毕业择业做好准备。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法
在学生学习理论的问题, 穿插安排实践教学, 达到边学边做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上午理论教学、下午实践教学, 或单周理论教学、双周实践教学等方法。
3. 综合实习与子项目实习互补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分阶段设置每个子项目实践教学, 最后将各个子项目实习串联起来, 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综合实习, 以培养学生单项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
4. 商务模拟公司实践教学
成立商务模拟公司, 采用角色扮演和模拟运营的方式, 通过市场机会分析、潜在风险识别、目标顾客选择、营销策略制定和市场价值评估等完成营销实践实践教学, 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将所学与所用紧密结合, 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
(三) 完善制度建设, 做好实践教学的保障工作
1. 建立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类型, 拓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为学生进行各阶段实践学习提供更多岗位选择与轮岗实习的机会,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 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同时, 充分利用好企业提供的实训平台。
2. 建设理实兼备的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深造不应只注重理论与学历晋升, 还要注重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提升;专任教师要密切关注行业营销模式的发展变化, 自动学习与适应市场的需求;鼓励教师创业, 参与企业商品销售与经营活动;积极引进实战经验丰富, 具有良好培训能力的兼职教师, 打造理实兼备、专兼互补的师资团队。
3. 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
根据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 建立审查实践教学方案合理性、可行性的审查机制, 监督实践教学过程实施规范性、完整性的校企联合监督机制, 评价教学效果实效性、整体性的校、企、师、生多方评价机制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此外, 鉴于营销实践教学实施的复杂性和学生实习任务重的特点, 应建立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 增加工作量计算和学分权重, 鼓励师生参与实践的教与学。
4. 创新教学安排与课时设计
根据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灵活安排教学时间, 并做好与其他课程教学计划之间的协调, 保证整体教学计划的完成, 实现专业教学目标。
(四) 重视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各方共识
1. 分阶段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 在新生入学时专业教育上, 要求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精神和以能为本的意识。其次, 在平时课程实践教学时,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积极参与实践学习的信念。再次, 在集中顶岗实习过程中,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克服实习中的工作压力和困难。最后, 在毕业实习时, 培养学生独挡一面、敢于拼搏的实践精神。
2. 寻求实践教学中的各方共识
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中, 要兼顾校企双方的利益, 从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角度寻求合作;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统一实践学习, 并给予一定选择自主性, 从双向选择、注重发展的角度安排学生参与实践学习;从社会需求、成才教育的角度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支持学校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静.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特点与校企合作的探讨[J].林区教学, 2011 (5) .
[2]张承凤.论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 (9) :105-109.
[3]祁洪祥.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轮岗实训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 2010 (9) :63-66.
[4]张书瑞.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创新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5下) :171-172.
[5]宁博.高职生顶岗实习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5) :76-78.
[6]王体晓, 郝俊.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效性研究与实践[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34-36.
[7]杜玮, 杨帆.“商务模拟公司”与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4 (1) :143.
关键词: 韩国高校 推式教育 拉式教育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业知识教育早已不再是单调的“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关心度,让学生主动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主动参与教育过程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能的重要途径[1]。韩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能为根本目的,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求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近年来韩国大学生及以上学历的青年失业率连年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2]。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青年群体不主动尝试就业,而是为就业而参加职业学院或者培训机构的相关培训[3]。为缩短大学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磨合期,韩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处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合理安排,有效配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推式教育”与“拉式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践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的接受专业知识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加珍惜接受课堂教育的机会,同时促进高校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准。
二、“推式教育”
“推式教育”简单地说是教育者推动受教育者主动参加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具体地说是指教育者利用各种客观存在的教育条件,推动受教育者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让受教育者亲身体验,并唤起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和行动上主动接受教育的方法。教育者通过引导式教育,引导和推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接触客观存在的社会现状,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受教育者通过真实体验在内心世界产生的缺失感,认识到自己应该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以怎样的态度学习知识,产生学习知识的需求和动力,体现在行动上主要表现为易与教育者产生共鸣,主动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并寻求各种方式方法,主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推式教育”必须以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否则学生参加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会在一种无计划的、无序的状态中进行,很可能导致学生曲解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比如有的学生没有学过4P理论就来参加企业的营销实习,没有学过销售管理和消费心理与行为学就进行促销实习,学生在个体本能理解的状态下参加社会实习的效果在概率上小于对事物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之后的实习效果。
三、“拉式教育”
“拉式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能够吸引受教育者注意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拉式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主要表现为教育者通过案例教学、课堂小组发表、辩论比赛等多样化的第一课堂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完成课堂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有时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长时间的共鸣,不能持续地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危机感,易于被学生自身惰性所稀释,无法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学习动力。受教育者短时间内容易接受教育者的教育,表现在课堂认真完成听课,但是因为持续性不够,课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能的动力不足,导致学生不会主动参加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从而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四、“推式教育”与“拉式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韩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采用“推式教育”与“拉式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前提是要求教育者接受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韩国高校教师多有过海外学习经历和企业实践经历,特别在近年来高校教师招聘过程中,没有海外高校学位、访学经历,或没有国际知名企业的工作经历很难在激烈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竞聘中抢占先机,这种专业学习实践阅历不仅使教师实现自我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为课堂授课提供方便。比起主观性较强的模拟教学,受教育者往往在客观性更强的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触动更深刻,从而推进受教育者在行动上主动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并主动寻求更多的学习渠道和方法完善自己的学业,所以在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将学生推出课堂,推向实践,鼓励学生在一段时间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进行校内外实践活动,并设立相应学分考核学生。当然这种模式不是一味强调将学生推出校园,专业理论教学是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基础,组织多种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前提是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韩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在进行专业课设置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压缩教师授课时间,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很多课程需要学生在课下多下工夫,课堂上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推式教育”需要“拉式教育”的积极配合,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将学生推向校内外实践活动中,从实践中学习和检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专业能力不足。调研发现,韩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为学生专门设立社会实践学分,而且如市场营销原理、市场调查、经营数据库、消费者心理学等理论课上布置很多实践性强的作业,比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企业的访谈,或者以小组发表的形式完成指定行业市场调查并做数据整理及市场分析等,按照个人提交报告情况或小组发表情况分别给予个人和小组成员不同的赋分,记录到平时成绩中去。也就是说如果想在专业理论课程考核中获得高分,不是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而是需要平时的动手实践积累。韩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量化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缺失感和危机感,产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欲望和需求,当学生结束阶段性的实践活动回到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提高,教师采用“拉式教育”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摄取效率会更高,更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可以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推式教育”将学生推出课堂,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产生缺失感和危机感,所以会尽力去寻找能够消除这种缺失感和危机感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状态下,受教育者要得到知识的渴望程度比没有参加实践的学生高得多,表现出的学习热情高得多,他们经常会更多地提问,教育者在受教育者不断提问和要求下,会进一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讲解更深层次的专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摄取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教师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教师与学生形成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准和学生的专业素能。
五、“推式教育”与“拉式教育”的关系总结
大学生是情绪波动较大的群体,既有积极向上的活力,又有很强的惰性,所以只对高校学生进行“推式教育”,没有一些规则和约束,没有专业理论基础,社会实践是无源之水,这不符合高校的教学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曲解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一味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会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产生惰性,没有理论的社会实践会成为学生未来职场生涯的瓶颈。同样,只对高校学生进行“拉式教育”,只有理论教育,事例教育而没有接受社会实践锻炼的检验,学生毕业后容易表现出职场生活的不适应和实践能力不强等弱点。“推式教育”为学生接受“拉式教育”提供心理助推器,“拉式教育”为“推式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推式教育”配合“拉式教育”可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提供必要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孙龙,张宁,崔镐圭.中韩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兴趣度和专业关心度实证研究[J].考试周刊,2014,81:17.
[2]韩国统计厅. [DB/OL]. http://kosis.kr,2013.
[3]
基金项目: ① 山东交通学院教育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交通学院管理学院为例”(JY201511)
② 山东交通学院教育研究项目“韩国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对我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启示”(JY201612)
③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交教研1202-40)
④ 山东交通学院教育研究项目(JY201311)
2.1 优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上要进一步优化。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现有偏理论化的课程进行有效剔除,例如将《企业战略课程》从专业必修课中划出来,但可以作为选修课开出来。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例如学校所在区域,学校现有师资的特点及学校的经费投入等。比如处在江浙、广东发达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和资源,而处在广西、贵州等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方面资源不足,可以开出的实践课程应该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没有编制等原因,对优秀的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开出的实践课程也必须跟现有师资结合起来,做能做好的事情,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更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也不相同,如在实践教学硬件、软件及资金投入是有很大差异的,能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也就不能完全一样。
笔者学校也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具体如下图。
图1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能力需求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2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学时。实践教学的课程确定下来后,需要对各实践课程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要在普遍顾及的情况下突出重点,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师资现状等。
笔者学校相对远离市区,因此对能够在校园内部及周边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就相对安排多些课时,例如《推销学课程实验》及《推销学实训》等的课时安排分别达到16课时和2周,暑期生产实习因为可以统一安排,加上暑期时间较长,也是安排了3周的实践课时。
2.3 完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从课程地点、课程具体对象和课程要求上进行完善,不能像之前那样随便找个经典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的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应该设变成“走出去”的模式,把课程的上课地点从课堂变成社会大讲堂,具体内容上需要结合学校等特点,比如《推销学实训》课程安排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校园摆摊,进行摊位销售,在具体产品上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同时结合学校后勤超市货品进行销售产品确定等内容。
2.4 加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是一个更需要创新的思考。如有些课程是小组团队合作,如何更好界定每位同学的成绩,这就需要引入竞争等因素。比如团队领导通过竞聘,他的成绩系数是1.5,这意味着如果团队业绩好,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会高,反过来团队业绩不佳,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低,同时引入过程考核,针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展示,并做好档案管理等。
只有有了这样考虑到过程监控与展现,考虑到团队中各职位的作用进行职位岗位系数设计等考核项,才能更好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实践教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更好地开展,首先,必须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处理好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不仅要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在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第二,注重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包括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以及课时时间等。其次,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等为目标。从上述几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此外,还要制定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切实贯彻执行该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其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2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而言,师资力量是促进其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重视和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独立学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训,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本学科本专业。此外,还要支持其参加各种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及实习。其次,要从外部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人才,以壮大本校师资队伍,增强本校师资力量。
3.3加大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拓展实习空间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习基地。独立学院应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拓展实习空间,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举例来说,独立学院可与各类企业,比如酒店、生产企业或者政府等合作,共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拓展实习空间。
4结论
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构建课内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实践、专业专题训练、毕业设计、教授和博士指导本科生学术研究团队活动、课外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等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加以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胡孔法 陈素娟 陈峻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4)分类号:G434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型人才 专业技能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行动研究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国际上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 伴随着教育全球化和课程国际化的趋势, 教育技术学这门年轻的学科一直走在教育发展的前沿, 理论和实践领域在不断丰富、扩大, 中国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也需要和国际接轨。英语作为国际普通话, 学术交流的工具, 在学术会议、各种论坛上, 用英语特别是用专业英语进行交际, 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必备素质。高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培养英语能力的重要阵地, 创建了师生共同探讨、参与国际交流的环境和平台。
应当指出,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对师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及专业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都比较高, 教学资源、师资相对不足,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师生积极探索, 以期求得高效有益的教学模式、方法, 着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本人从事教育技术学系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十分重视对于教学实践的总结, 经常寻求教学行动中的得与失, 并向外语老师、外籍老师借鉴方法, 查找相关资料, 开展文献、行动研究, 通过几轮的实践, 积累了一些经验, 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
教育技术专业英语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教育技术学基础类文章为主, 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历史、理论基础、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绩效技术、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涉猎了各个领域, 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课程把专业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 了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进展, 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 学会从外文资源中搜索文献、获取专业信息的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用英语进行听说交流的基本技能, 掌握撰写、翻译专业文献的基本方法。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侧重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而专业英语重在了解国际上学科发展最新动向, 提高运用语言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前者是后者的选修课程, 可将基本的语言知识、阅读翻译技能迁移到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中。
专业英语不同于教育技术导论。教育技术导论是介绍专业的研究体系、基本概念、知识, 侧重于基本理论的理解。而专业英语是了解国外专家的各个领域的文献、经典著作, 主要理论流派、重要学术成果, 显然二者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同, 教育技术导论也可以说是选修课程。
二、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
1.专业英语采用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 即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 侧重利用英语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术语, 进行学术交流。双语教学模式包括沉浸式教学、保持型教学、过渡型教学等。教学中必须将外语作为主体素养, 老师需要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 精心设计课堂, 以准确、精炼的英文组织、讲解专业知识, 开展互动式教学, 只有如此, 才能构建愉快、和谐的英语交际环境, 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学术语言。
2.教学内容兼顾学术经典和前沿
教学中, 教材选取国内专业人员编著的教材, 如刘世清主编的《教育技术专业英语》、焦建利主编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选取国外优秀的教育技术专业英文文献, 涉猎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各个领域, 既注重经典, 又反映前沿;既体现专业性, 又兼顾语言优美。为此, 本人根据教材的伸缩性, 对各章节的内容作相应的扩展, 如引入国外计算机教育的原版教材, 教育技术英文原著, 从近期学术会议、期刊、网站上搜集新近论文英文摘要, 自主翻译论文和摘要, 介绍专业英语、科技英语的文体、语言知识等, 不断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收到良好效果, 深受学生的欢迎。
3.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相结合
教学模式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等相结合, 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相结合, 教学策略上着重语言交际的策略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接受法、情境表演法, 游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到各个环节中, 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用英语交际的兴趣, 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教学媒体的选择上, 鉴于学生基础的差异和营造语言环境的需要, 演示文稿用中、英文对照方式设计, 配有大量图片和实物教具演示, 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国外电台、电视台教育技术的音频、视频节目, 课下结合网络环境学习, 如Weblog教学日记, 国际网站注册、发帖子, 并试验开办网络教室的教学。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注重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本人从事了几届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开展了几轮基于行动研究的实践, 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中,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不断的质疑、析疑、解疑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力求进行高效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探究性教学。
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 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具体情景不同, 存在着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师只有集研究、自我反省、实践等角色于一身, 才能在教学实践的具体观察情境研究中,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特殊性, 获取有效的学习方式。
以《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一节的教学为例, 探讨几轮教学中的改革与进展。本课教学目标是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涉及的主要英文词汇及其缩写形式, 熟悉美国教育设计与技术的历史的发展脉络, 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媒体技术或教学设计思想方法, 主要事件和人物, 掌握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英文定义。熟悉科技英语文献的结构和论述方法。
(一) 第一轮专业英语教学
计划用四个课时讲解美国教学媒体的发展史, 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完成作业练习。
教学行动中, 老师在多媒体教室通过演示文稿, 把课文内容详细讲解, 包括文章结构、句子成分、长难句、一词多义的讲解, 文章写作结构、内容要点、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观察学生听课的表现, 回答问题的反应, 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听力口语能力, 分析书面作业。
老师及时写教学日记, 总结情况, 进行反思。通过详细讲解课文, 学生对于教学媒体的发展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对美国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所以知识面只限于课文内容本身, 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观点理解不深入, 对专业文献的文体、语言特点感到陌生。学生作文作业反映出汉语式的英语表达问题突出, 语法、字体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比较普遍。老师大部分精力用于备课、查找资料, 与学生交流太少, 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提问环节, 很多学生不敢开口, 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思想。学生建议老师多补充专业方面的背景知识, 专家介绍, 学术文体知识, 互动口语活动时, 多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导等。
(二) 第二轮专业英语教学
计划四个课时, 以教师讲解为主, 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任务, 补充相关背景材料并开展情景剧表演的口语交际活动。
在教学行动中, 教师注意补充发展史的背景知识, 如经验之塔、二战时的军队培训, 并以排序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与交际结合, 讲解与操练并举, 在情境教学中, 如情景剧角色扮演, 运用交际法、激励策略、组织策略、控制策略等, 引导学生增强语用能力, 老师启发式的提问, 以积极的情感策略, 生动、幽默、生活化的语言, 引导学生敢于开口用英语交际。
在课堂上观察到, 尽管课堂中互动环节增强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但是平均到每个学生的机会太少, 情境构建手段不够丰富, 课下缺少语言环境。老师补充讲解阅读技巧, 翻译方法, 并让学生练习和作业, 发现学生对一些专业性强的内容 (如意译、句子成分的翻译顺序等) 表现出困惑, 迁移运用到实例中的能力较差, 翻译中组织语言的方法掌握不当。老师需要加强翻译实例的讲解和练习, 设计的问题要分类、从各个角度启发学生思考, 并注意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课下布置查阅网站资料写报告的任务, 发现个别学生完成的出色, 学生们反映需要老师给予写作方法上的指导。
(三) 第三轮专业英语教学
计划用五个课时, 完成教学任务。在上一轮的基础上, 老师把课文问题设计成几种类型, 如主旨大意题, 例证题, 推测词义题, 是非判断题, 内容辨析题。从各个角度让学生思考, 在理解中强化记忆。
在行动实践中, 教师采用多样的方法, 如播放专业外语的视频资料, 创设语言环境, 开展英语游戏竞赛, 如两人一组, 做描述和猜词, 分成四人小组集体翻译补充最新专业外语资料。播放音频资料, 让学生进行听写接龙。观察到学生的态度认真, 参与积极性很高。合作式学习督促每一个成员都要努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介绍专业外语的文体知识, 如体裁、时态、语态特点等, 分析中文文章的思路、结构上的差别, 讲究遣词造句的正式用法等。课下布置小专题查阅资料和写作, 老师批改、注释, 课上进行典型问题评析和范文展示。运用评估策略, 元认知策略,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多做课堂口译练习, 进行自我评价、反馈, 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 逐步提高能力。
在大专题任务完成过程中, 老师观察到有些同学不自觉或不知道如何下手, 老师需要多鼓励、开导, 并给予充足的时间和改正机会。课堂上多谈论大家熟悉的话题:如清明上河园游艺项目石碑上的英文介绍用排比法增强气势, 这与课文中的某处有异曲同工之妙;北京餐馆菜单翻译的笑话等。采用实物教具展示, 如幻灯片, 图片多米诺故事接龙游戏等, 活跃气氛,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第四轮专业英语教学
计划六个课时, 为了真正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成为课堂的主体, 采用任务型探究和课堂专题发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力图让学生完成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 弥补交际法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不足, 即选用有意义、可完成、有差距的真实任务, 分为个人、小组、短期、长期、社会生活运用、课堂运用等几种类型。如在国外专业网站上发帖子, 与国际同行交流, 参与远程教育的课堂讨论, 做英语专题演讲, 开展辩论赛, 如讲媒体比较研究时, 引入历史上媒体大讨论的问题, 展开辩论。在各种任务驱动下, 督促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扩展了文化信息的传播, 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老师观察到在学生们自己发言时, 其他同学容易产生竞争的动力, 自觉参与到任务中去, 互相帮助和提高。
老师让学生就某一主题, 开展一段时期的研究性学习, 如新近的教学媒体和媒体观, 进行课堂专题发言。发言人控制时间, 回答听众的问题, 教师进行评价。发言人进行从语义过程到句法过程的可理解性产出活动, 将语言形式、意义、功能相结合, 符合语法、准确、连贯得体的表达意义, 同时说出实现情景要求的功能的语句。学生就某一话题广泛阅读, 并清楚、恰当地表达出来;回答问题也要简单明了。这涉及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 随着话题的深入, 句式复杂程度、连接手段、词汇使用都相应增加, 对语言形式在表达意义中的适当性也加深, 锻炼了发言人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拓宽了知识面, 促进了语言习得, 提高了词汇的正确使用率, 锻炼了口语表达、逻辑判断、组织应答反应能力。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合适的体态语驾驭课堂,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本人反思教学发现, 真实任务教学的国际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需要强化国际联系, 寻求更多的社会实践环境, 让学生参与真实任务。课堂专题发言希望老师给予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介绍, 多选取适宜的话题,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显得吃力, 这就需要老师帮助、鼓励, 并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知识予以补充课堂内容。目前, 本人正尝试在天空网络教室中构建网络教学空间, 实现课堂、课下全方位渗透专业英语教学, 实现学生网上学习行为记录, 如上线时间、上线频率, 在线布置作业与测试, 任务答疑、作业批改等。试图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之外, 成为学生专英学习的资源和环境, 可以实现自定步调、异步交互, 跟踪热点问题, 构建学习化团队和社区, 成为信息化时代学习变革的体验者。
总之, 专业英语教学在信息化时代中, 要继承传统英语教学的优点外, 还应当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构建多样化的语用空间, 多采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运用中提升能力与素养, 使专业英语成为伴随教育技术人员专业成长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作为教师, 一定要成为多元文化的理解者, 行动研究者, 学生的关怀者, 终身学习者, 着力提升语言文化素养和日常行为修养, 以不懈的努力追求卓越的教学研究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小根.多媒体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102-103.
[2]陈宝军.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07, (8) 46-49.
[3]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52-57.
[4]周晓玲, 柏敬泽.任务型英语教学初探[A].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276-287.
关键词:高职营销专业 学生 三创教育 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
目前很多学生存在理论知识强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发展要求等情况。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水平,成为“三创”型高等技术人才,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 “三创教育”模式的概述
“三创教育”模式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提出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1]。
(一) “三创教育”的含义
“三创教育”模式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重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在教学中,主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根据,以实现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原则的复合型“三创”技术人才,能够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
(二)“三创教育”的特点
“三创”型人才主要具有三种特点:一是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过程中。二是具备一定的开创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和冒险主义精神,人不能总是停留在原地,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开发和改善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要求,成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其三是要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2]。人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才能产生更多、更新奇的創新性想法。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能够成功,要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二、 “三创教育”模式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三创教育”模式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通过不断的教育和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技能,在未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一) 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学生只是进行理论基础的指导,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造成了一个班级内学生水平的差异性,而且这种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解也无法提升学生对营销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销专业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差。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加强对学生营销理论知识指导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营销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全面提升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3]。
(二) 时代发展对营销人才的客观要求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较强,目前很多企业都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通常在招收高职学生进入公司进行工作时,都希望高职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流程,即时上岗。这就要求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精神、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三创”型人才。高职营销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主要表现为学生要能够熟练的运用现代营销技术进行营销活动,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展现自我存在的意义,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成为集知识和机能为于一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 “三创教育”模式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一)丰富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内容
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知识基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三创教育”模式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要充分挖掘市场营销专业教材中的实践性因素,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新城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在注重调整教学思维,以“三创教育”模式为基础,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和缺点,营造一个实践与学习、实践与活动、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高效率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绝对挑战”、“巅峰营销”等视频节目,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习视频中人物的优秀营销方式,不断加深自己的营销技巧和问题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营销技巧。
(二) 加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三创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营销创新精神、营销创业能力和营销创造能力。通过设计一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基础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加强对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再次深入创造。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的营销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化妆品进行营销。首先学生要明确化妆品的销售对象,熟悉化妆品的主要制作流程和针对性人群,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能力和创造空间的平台,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营销思维和营销能力,成为创新性、创造性的创业型人才。
(三)提升营销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水平的加强和建设。如果想更好的指导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三创”能力,首先教师自己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加深对各种教学方法的重视和学习,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应用,成为真正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三创”型人才。
四、 结束语
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三创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深入的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当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形成良好的创新性能力、创造型能力和创业型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国炳,王玲利.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23-124.
【市场营销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7-18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7-05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0-15
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06-23
市场营销专业论文范文09-30
市场营销 物业公司暑期实践论文07-16
教学过程中市场营销论文05-29
市场营销专业排名09-27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05-25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简介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