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过去由于人们对森林的严重破坏,中国林业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文章根据我国林业与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原则、目标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

李进在《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强高职教育,其核心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围绕人的可持续发展。即围绕这一教育类型的人才规格、经济社会建设第一线人才的成长成才开展的,做强高职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建设第一线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第一线人才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教育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作者指出,高职教育是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工具,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高职教育首先明确职业导向,引导第一线人才职业归位;(2)高职教育更重要的是贯穿目的导向,引导第一线人才的全面发展;(3)高职教育始终坚持迁移导向。引导第一线人才终身学习。

作者同时指出,高职教育促进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从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深入地研究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人才素质特征,科学地认识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作者指出,高职教育促进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素在于:(1)在教育理念方面,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把第一线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最高目标追求:(2)在教育实践方面。全面实施具有职业特质和职业路径的素质教育,把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在教育制度方面,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的现代高职教育体制机制,为第一线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与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事关千百万学生和家庭的发展。本文就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论探讨,以期能够对职业教育工作者开展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大调整、大改革、大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清晰,服务发展任务明确,产教融合特征突出,工学结合模式鲜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受和重视。然而,面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使职教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与职业,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引起职业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水平精、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摆在职业院校同仁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空前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失衡逐渐被打破、资源枯竭等日渐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鉴于此,国际社会把目光集中到了世界的环境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办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将其列入国际社会的公共议程。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L.布朗的《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到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两个纲领性文件——《里约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再到1994年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和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多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上的表述很多,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表述中提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样的表述能让我们更好地思考环境和生态失衡问题。

在这里,可持续发展理论被逐步明确界定为三个命题:其一,人类的发展不能削弱自然界多样性生存的能力;其二,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削弱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其三,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削弱和影响后代人的发展。从这三个命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这样说,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和关键。[1]

二、人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1994年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主题为“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同样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2]。这就意味着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人,既包括整体的人,即人类;也包括个体的人,即每个人。这里仅就个体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问题谈谈管见。基于每个人发展的内在属性和外部环境的现实性问题,根据个体人发展的动力、目标、条件、方式、频率、结果等,我们把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得到充分发挥,生存环境得到充分利用,个性臻美完善与和谐,生命、家庭和事业沿袭与繁荣的道德感充分满足条件下的人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维度来理解。

在个人发展的内容和目标上,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人生命与家庭的沿袭、个性的全面发展与人性的全面占有、情感与良心的回归、事业与追求的繁荣、个人价值的释放与彰显、财富与荣誉的获取、人际关系的和谐等方面。发展的内容和目标因不同的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不同。

在个人发展的环境上,要把握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发展环境。人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与他人的和谐,要在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下与他人交往,通过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自身的成长提供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个个体都要关注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要在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等关系的正确处理中,为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和谐自然,要善于保护自然,使每一个个体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3]

在个人发展的内在因素上,每个人的发展都与身和心、知和行、情和意等不同层面的因素有关,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调适自己的情绪、知行合一,身心和谐。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身平衡,身心相背,功能紊乱,是绝对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

在个人发展方向上,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的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支持人的各内在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外在目标诸如头衔、官位、职称、学位等的提高。把德、识、才、学和健康等都纳入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中,人的可持续发展才真正有可能实现。[4]

在发展方式上,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自身的继承性,今天的发展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此外,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而不间断的伴随终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频率可以因人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条件、奋斗经历等有所不同,或前段快后段慢,或前段慢后段快,但没有尽头。人的发展如果非正常终结,无论其发展快与慢,都是不可取的。资料显示,数年前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14岁,比北京市平均寿命75.33岁低了22.19岁。深圳10余年间,开创特区的精英已有3000人去世,平均年龄只有51.2岁。[5]这种透支脑力和体力而提前终结的发展不能称其为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1.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分析。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印象是:普通教育的下等生、中考或高考的失败者,他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缺乏,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不少学生价值观偏向模糊、摇摆、模棱两可,自我中心意识强,他们重个人、轻集体,重索取、轻奉献,重享乐、轻奋斗;自卑心理重,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发展的信心不足;行为习惯不好,沉迷于网络或游戏,组织纪律涣散,不少学生养成了说粗话、抽烟、酗酒、说谎等毛病和陋习。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少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不是很好,在初中任课教师心中缺乏培养的希望或已经被列入重点高中升学率的“分母”了,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调查显示,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有34.4%的学生是没有书读,不得已而读中职的;有17.6%的学生被父母逼着读的中职;有68.3%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有5.2%的中职学生辍学或肄业。

高职学生来源具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有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文理科学生,有通过文化测试和技能高考录取的中职毕业生,有通过文化考试加技能测试单独招生录取的中职或技校毕业生,等等。作为普通高考的失利者或失败者,作为有着“底气不足”的中职学习经历,高职学生个人理想与客观现实存在矛盾,他们怀疑自己,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自卑心理。调查发现,有16.2%的高职学生是带着矛盾的心理被父母强迫进入高职学习的,他们有的想复读,有的想就业,有的想走本科自考助学、成人本科、出国就读等其他渠道的升学之路,发展目标难以确定;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没有计划,纪律松懈,考试盲目应付,挂科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挂科一半以上;部分高职学生发展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练技能精技能的积极性;少数高职学生对高职学习生活、学习环境难以适应,生活自理能力差,逆反心理严重,面对学习的压力、就业的挑战,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不仅仅是解决占适龄学生一半比例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和发展问题,解决国家大量适龄青年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问题;而且是解决占适龄学生一半比例广大家长对子女的希望和发展问题,解决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资本红利转变的新形势下,适需对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相关问题。

2.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是具有中国国情的一种体制类型,接受职业教育全日制学生已占适龄学生的一半左右。初中毕业生的上升通道为普通高中和中职,在普职比为1∶1的政策要求下,中职在校学生与高中在校学生基本持平;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率35%左右,高职教育贡献了17%左右;近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本科的转型,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比重和层次。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属性,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概念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加以诠释。

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而言,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追求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6]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入手思考职业院校中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完成三年中职或三年高职阶段的职业院校教育后,不仅仅具备满足当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还要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完成一次性就业,使学生能够具备个人发展的身心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以及基础,工作若干年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知识不断更新需要和职业的迁移转换等,依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内,可持续性发展要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的需要,以及职业发展对当时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特定的可持续发展。[7]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目前说法很多。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江柯认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其创造性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学习、积累、开拓、进取,将知识、经验转化新产品、新技术,并能够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的潜在发展能力”。[8]该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涵盖多方面能力,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创造性能力。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邱学林认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完成三年阶段的学校教育后,不仅仅具有满足当前就业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更重要的是面对今后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知识的更新需要继续发展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灵活变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9]该概念表达不够全面,因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包括人自身个性的日臻完善。笔者比较认同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齐宁的概念表达,即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个体自身具有的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即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进而使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6]

3.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解析。基于上述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概念,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协调发展。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全面、协调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全面发展,一方面职业院校从产、学、研、用诸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持续性发展,让每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能在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获得有机发展,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2)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顺利实现当期目标。职业院校是学生就业的前站,是职业规划与选择的调度室。职业院校学生完成三年中职或高职阶段的学校教育后,凭借已有的知识、技能、素质,健康的心理,日渐成熟的个性,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能够顺利一次性专业对口就业。

(3)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具有职业针对性、适应性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职业分类的细化,每个人不可能始终在某一个或某一类岗位发展,无论是个人对职业的要求变化,还是岗位对人的要求变化,都会导致职业转换或迁移。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适应性就是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适应可能出现的职业或岗位转换与迁移的需要。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同一岗位的职业规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国际化程度的加强等而不断地发展变化。职业院校学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4)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归宿是持续性发展。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表现为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满足社会、职业及个人的需要,实现个人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知识、技能、素质、个性诸方面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和长久的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向荣.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5.

[2]吴家正,尤建新.可持续发展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陈艳华.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东岳论丛,2005,(02):196.

[5]大德.事业重要健康更重要[J].心理与健康,1999,(05).

[6]齐宁.高职教育要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0,(06).

[7]王伟.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13,(09).

[8]江柯.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28).

[9]邱学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3).

作者:熊燃

第三篇: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过去由于人们对森林的严重破坏,中国林业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文章根据我国林业与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原则、目标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可利用资源的不断减少,传统的以消耗资源进行发展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需要,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人类所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之间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人需求造成危害。因此,对于中国林业的发展道路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并做到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统一。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过程和目标[2]。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国家林业部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需求构成危害,并不断提高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3]。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现实生态、经济和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是森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的永续利用。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极为注重进行生态建设,积极植树造林。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建设稳步向前。

林木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林木集聚地的森林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森林是大自然的蓄水库、碳贮库和能源库,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4]。其次,森林资源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资源,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再加上不注意恢复保护,我国林业出现了资源、经济、生态三大危困,造成木材产量逐年降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现象日益严重,使自然资源的负荷达到了极限,留给子孙后代的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当前急需恢复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在林业发展问题上研究的最新趋势[5]。当今全世界人民齐声大合唱的最强音,是保护环境,保护森林。森林是民族繁荣昌盛的标志。

江泽民同志曾在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6]。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林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它关系到能否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另一方面它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安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进程都有很大的影响。全国森林面积的90%集中在山区,因此要想全面奔小康,重点还是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加快山区农村林业发展,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所以,从我国当前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求来看,林业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集中表现在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水旱灾害频繁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四个方面。全球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不仅都存在,而且有些还更严重。我国森林不仅量少,而且质量低、生长量小。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27.3%,而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我国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我国有15%至20%的动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高于世界水平的10%到15% 。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多种功能。但是这种功能需要在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时才能有效发挥[7]。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已提高到16.55% 。所以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个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我们必须通过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增加森林的面积。

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营管理粗放,资源浪费严重;林业经营目标不明确,林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推广力度不够;林业经营产业产业化程度低,林产品深加工水平低,林业经济效益低;存在很大的火、病、虫等灾害和人为破坏隐患;社会经济条件还不够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4 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目标

4.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追求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8]。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方面的要求,首先,人们可以在保护森林资源环境的前提下使用森林资源,如利用林木生产建筑木材或者各种林副产品等,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还需要不断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障子孙后代的需要和改善环境质量。在利用林业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多种利益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同时还应遵循生态经济原则和生物多样性原则。

4.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想坚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森林资源结合起来。当砍伐森林资源以后,要注重发展培育新的森林资源,坚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对这样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同时要注重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物力人力加大多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森林林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能力。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森林物种的多样性以及保障了森林资源的质量与产量,同时也间接的保护了森林其他野生动植物及非森林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作为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持续不断地保护这种生态环境及防护效应[9]。

5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资源,同时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也需要林业资源,因此,必须坚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不断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5.1 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宣传教育,改变林业经营的传统观念

近代工业发展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引起大自然对工业和农业的无穷惩罚。当前全球面临环境日益恶化,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给人类未来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林业的生产经营方面也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指导,只有搞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保障人类的发展。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林业的生产既需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思想认识不足,再加上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等原因,不重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林业的评价,总是以当年的产值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来估价,就是林业专家提出的“永续利用”理论也是站在树木轮伐青山常在的基础上,森林资源的环境群体效应和生态空间效应没有引起高度重视[10]。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职能部分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支持。林业等政府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积极进行宣传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从思想上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然后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去。

5.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森林法、环境保护法以及林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使法律法规之间能够配套衔接,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政策体系,以强制方式管理林业资源,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3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监测体系

建立林业管理检测体系可以有效保障林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出现偏离。主要检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通过对他们的检测建立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起林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4 实行分类经营、分类管理

分类经营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经营方式,首先这种方式对保护森林环境非常有利,保证森林生态平衡发展,其次,分类经营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森林资源以及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最后,我国幅员辽阔,分类经营可以很好的利用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森林的产量,满足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5.5 加强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

我国的林木生产目前还基本上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这种状况与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投入不足密切相关[11]。在林业生产和利用上必须加大资金与科技的投入力度,以获得质的飞跃。森林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有其特殊性,即生产周期长,需要资金投入多,当期情况下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因此,坚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在这个问题上,只靠国家林业部门是办不好的,需要全社会对林业发展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加快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速度,保障林业资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6 给林业发展创造宽松和优惠政策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扶持,这也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动力。政府可以鼓励机关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例如鼓励群众开发治理荒山,植树造林,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帮助。政府的支持可以很好的保障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中国林业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既要有思想上的引导,也需要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等措施。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林业资源,森林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采用新的科学技术等方式,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2] 徐庆福等.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初探.森林工程,

1998,14(4).

[3] 韦炳财等.浅议林业可持续发展.华东森林经理,1997,3.

[4] 《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简介.自然资源学报,

1995,10.

[5] 覃林,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点.湖北林业科技,1998,3.

[6]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2.

[7] 王满船.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8] 李周.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 左永忠,等.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况.河北林果研究,

1999,6.

[10] 曾庆祥.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经营对策.湖南林业,2001,7.

[11] 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1.

作者:农长平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 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因素的根本保证,改变现行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林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 林业; 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纸和纸板产量居世界第二。但我国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实还不是一个林业产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国民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生产总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在林业总产值中,第二、第三产业产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值所占比例过低;以木材及其它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加工企业规模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遵循“4R”原则。即减量小技术水平低。因此,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行为原则。这是循环经济标志性的特征。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就是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利用“4R”原则,科学地制定减量化原则。而林业是涉及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多种自然产品的物质生产林业发展规划,规范林业生产,建立生态林业工业,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系统;林业通过保护自然生物基因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留和创造利用机理,具有可操作性,短期内即可实现。会;林业是大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主要依赖于森林保持水土,二、我国实施林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1、我国林业企业资源消耗浪费巨大,问题严重。在我国的林区,经国已成为一个林业产业大国。我国的经济林产品、竹及竹制品、人造板、济较为落后,其发展方式往往是简单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同时受资金、技术方面的限制,林业企业资源开发率低、综合利用率差,从而导致森林资源被破坏,后备资源枯竭,且大量未能充分利用的资源被以废弃物的形式随意的置之自然界,既污染了环境,又带来巨大的浪费。

2、林业本身的非可持续。林业企业外延粗放型扩张方式的特征是以过度采伐、超量使用森林资源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原本覆盖率不高、十分脆弱的森林生态环境雪上加霜,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近几年,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六大工程的实施,森林得到休养生息,过度采伐现象有所遏制。然而这一切,仍属于森林资源恢复性的阶段成果。至今全国荒漠土地面积多达267.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一万多平方公里。在有林地面积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残次低质林,致使一些地方涵养不住水分,保持不住水土,防御不住风沙,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3、林业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良好选择。我国林业企业长期实行的粗放外延式经营方式,导致急功近利,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分散落后的小作坊生产占有相当比重,产品转化率和科技含量低,低附加值比重大,多数木材和林产品限于简单的初加工,用材浪费严重。据统计,全国每年抛弃林产废弃物及加工剩余物多达2亿多吨,一些可利用的林下植物、沙生灌木和非木质资源,有相当一部分长期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部分企业连年亏损,难以为继,甚至关门歇业,破产倒闭。只有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节约、综合、循环用材,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才能有效提升林业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解决我国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矛盾。在林业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如果转变观念,利用政策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就可以做到一举两得。一方面,让木材产业自身的利益驱动来推动生态环境,如在林业采伐限制条件下,企业为了解决其稳定的原材料来源问题而不得不自己对造林进行投资和对森林进行防火、防病虫害等生态保护。反过来,让生态林业的保护政策激励木材产业提高竞争力。在木材资源供应约束不足的条件下,木材产业的发展总是停留在资源驱动的生产方式下,即产业总是在资源的粗放式利用以及产成品的低附加值经营中形成“高资源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投入 ”的恶性循环。而在林业循环经济背景下,通过合理地强化森林资源的供给约束,激励木材产业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对有限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成品的高附加值经营,使整个产业步入“低资源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投入 ”的良性循环,最终提升木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广泛深入宣传、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是一个新概念,为使人们理解并主动实施,必须要加大宣传,使广大林农充分认识到建立林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引导林农奔小康,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同时,要深入宣传“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改变把循环经济等同于普通治污手段以及只重视企业层面,而忽视社会层面的资源循环等片面思想。

2、把循环经济纳入到林业发展规划之中

林业发展规划对指导林业发展意义重大,为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充分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在林业发展规划中应纳入循环经济的内容。将林业循环经济作为一个重点战略,制定出具体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要制定林业重点领域实施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并落实资金,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3、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生态林业园区

林业循环经济在实施中需要科技投入,要进行相关清洁生产、生态环境设计等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制度等管理方面的研究,以保证林业循环经济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同时,通过建立生态林业园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对传统的生态林业模式进行改造,使其更符合循环经济内涵要求,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把林业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林业产业化进程之中,形成一种集种、养、产、加、销、贸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由生态林业到循环林业的转变。

4、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政策法规,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经济运行方式,而不一定把循环经济作为首选。目前,我国虽然制订了一些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应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目前应着手制定加强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其他生活用品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减少林业一次性消耗,逐渐形成再生资源,促进林业循环发展。

5、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建立林业循环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要对先进、适用的造林、营林和生产技术进行配套组装,建设一支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技术骨干相结合的林业循环经济技术服务队伍,全心全意为基层林业单位服务,使整个林业循环经济建设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之上。为了加快推进林业循环经济的步伐,应该组织精干的科技力量,研究、制订林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措施。省、市、县各级都要提倡建立林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在园内设立各种类型的林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使人们走进示范园内就能找到林业循环经济带来的实惠。把先进技术的培训普及和现场示范结合起来,不断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6、建立、健全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体系

目前实行的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等林政资源管理制度,对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管理耗用人力较多,没有把生态林和商品林区别对待,生产经营单位只是被动受管,没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管理单位又不可能面面管到,往往产生不少漏洞。今后,商品林的发展方向是可持续经营,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管理形式和监管措施。只要严格执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规程,确保林地质量越来越好,生态功能越来越强,森林资源越来越多,培育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就可以由权威机构认证,发给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证书,使生产经营单位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该利用的利用,该培育的培育,造就一个宽松、自律的森林经营环境。

7、强化林业工程管理体系

林业生态建设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社会公益事业,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但是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具体措施有:建立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制度和决策制度;建立项目业主制,开展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完善林业项目咨询市场,逐步推行项目全方位监理制;形成健全的项目资金管理体制;坚持应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完善的项目监测评价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范金,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2]李赶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2006, (3)

[3]罗小荷,陈义刚,生态危机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 2003, (10)

作者:董延奇

第五篇: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 要:介绍了美克化工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同时提出了后续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BDO生产;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

一、概况

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美克投资集团投资的天然气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它位于库尔勒市东南面的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美克化工重视资源的清洁转化,立足塔里木地区的油气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为新疆的优势天然气资源就地精深加工开创了产业先河。目前美克化工以26万吨/年产能成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BDO供应商,更以优质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跃升至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在2011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工业经济领域重点建设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随着国内经济状况持续低迷,产品价格低位震荡,国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对环保要求愈加严格,化工行业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本着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公司必须在企业内部发展循环经济。近五年来,美克化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在企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充分发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在加速企业发展、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坚决执行国家和上级政府循环经济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近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切实将发展循环经济真正融入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推动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1、组织机构落实:成立了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组长,各部门经理为组员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目标的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将公司年度循环经济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进行系统化管理。

2、规章制度的落实:制定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节能激励约束制度》、《三废管理制度》、《能源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仪管理制度》等制度。公司设立了专门的计量管理机构并制订了相应的职责,建立了《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按要求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强化能源统计管理,实行严格的能源定额管理,大力进行了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公司编制了《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公司能源审计报告》和《十二五节能规划》及年度节能减排技改计划,建立健全了循环经济技术档案、统计台帐、重要耗能设备运行记录台帐,确保了全员参与循环经济工作,人人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挂钩。同时公司加大对循环经济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合理组织生产,找准生产最佳平衡点,将循环经济纳入到班组经济核算;及时准确地做好循环经济的原始记录,统一归档管理;加强巡检和设备维护,确保设备长时间在经济状态下运行。

3、激励及约束机制落实:建立了《节能降耗奖惩制度》,对于提前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在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制定岗位考核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和违反能源管理制度现象的考核力度。

4、运行监管落实: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把循环经济建设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年度目标,纳入各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的任期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强化督查督办,能源管理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

5、宣传教育的落实:通过每年循环经济类技术改造项目的征集、经常性的下发关于节能降耗的倡议以及节能降耗/双增双节项目的征集,使得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公司每位员工的心里,让发展循环经济转化成生活、生产中的自觉行为。

6、科學技术的落实:科学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美克化工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治区级的技术中心和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改造、技术研发、科技项目管理部门,技术力量雄厚,对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积极与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展开合作,在行业率先解决了BYD反应催化剂国产化问题,同时BDO加氢催化剂国产化项目和BDO产品盐酸色度改善项目等一系列尖端项目的稳定推进,使得美克化工走在了行业技术创新的前沿。

7、资金投入的落实:循环经济项目投资需求很大,专业化特点明显,美克化工充分依托美克集团的规模优势,重点循环经济项目由集团拨款,专款专用,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公司抓住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优势,通过积极争取政府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确保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的需要。

三、构建了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美克化工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立了以节能减排和副产物深加工为重点,以催化剂国产化研发和新工艺研发为突破口,以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主题的具有化工行业特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余热利用

生产余热→废热锅炉→蒸汽→各生产装置。

2、废液处理

富甲醇废液→新建甲醇精馏塔→甲醇→销售

富丁醇/BDO废液→美盈化工→提纯丁醇和BDO→销售

一、二期高沸物→回收装置→循环流化床锅炉(辅助燃料)

乙炔炭黑废水→乙炔炭黑废水处理装置→炭黑/水→销售/回用

低浓度废水→园区污水处理厂→绿化灌溉/循环水补水

3、废气处理

甲醇富甲烷尾气 /氢回收非渗透气→热电站锅炉→作为燃料使用

乙炔尾气→尾气回收装置→裂化气压缩机→BYD反应器

高级炔废气→回收装置→热电站锅炉(辅助燃料)

氢气尾气→回收装置→加氢反应器

4、国产催化剂研发

BYD反应/加氢催化剂国产化研发→替代进口催化剂

四、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经过近五年的推进,共实施了循环经济项目12项,小改小革四十余项,年节约标准煤46800吨,年节水月30万方。同时BYD反应国产催化剂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在生产装置上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厂家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五、后续发展规划

美克化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把现有的资源使用好、配置好、作用发挥好,集成起来、聚合起来,就不是单一的天然气的价值,而是形成了美克化工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将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通过技术创新,使资源产出指标、资源利用指标、环保排放指标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逐步实现在新疆库尔勒建成一个以一体化、循环化、集约化、融合化为特点的,环境友好型的世界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

作者:陈隽

上一篇:课后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国内外形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