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分析(推荐8篇)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制度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从小额信贷的产生及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国小额信贷取得的成效及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对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促进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57-02
一、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其现实需要
当前,农村金融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和运作机制仍然存在严重缺陷,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亟待解决的有三大难题:一是农村区域广大与金融网点稀少的矛盾,农民存贷款困难;二是农村金融需求量多面广和金融供给量少面窄的矛盾,农村储蓄资金外流严重;三是农业农村贷款笔数多、额度小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高、风险大的矛盾,商业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城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引导农户放在资金互助组织,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
在此背景下,专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应运而生。中国于1993年开始先后在云南、陕西等10多个省、区进行试点,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事业部、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等。
小额信贷机构作为服务于三农的贷款服务组织,符合中央关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划的方向,符合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它对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农村金融创新,规范民间融资,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农民贷款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小额信贷机构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围绕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不断拓展,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成效。
1.有力支持三农,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小额贷款组织增加和拓宽引导各类资金流向农村的渠道,弥补了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开辟了满足农民和农村小型企业资金需求的新渠道,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遏制民间非法借贷。小额贷款机构执行的最高贷款月利率严格控制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远远低于民间高利贷的利率水平。利率定价的示范效应使周边地区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得到了有效平抑,压缩了高利贷的市场空间,有效遏制了地下非法融资。
3.机制灵活,手续简便,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小额贷款组织贷款方式灵活,手续简便,放款及时。信用户小额贷款在一天内即可办结,新客户小额贷款在5日内可办结,小企业贷款在20日内办结,个别新企业在两周内告知结果,有效解决了农户的贷款难题。
三、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高成本和低利率的矛盾使小额信贷机构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需要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而中国对存贷款利率仍实行严格控制,利率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收取的利率不能补偿操作费用,因而,大多数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仍只能基本实现账面上的盈利,一旦计入各种进入机构的低息贷款的机会成本,没有一家能实现盈利。
2.多数小额信贷机构缺乏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扶贫资金,其数量有限,品种单一。其他诸如公开吸收储蓄、基金储蓄、代扣罚金和吸收入股等国际上常见的储蓄形式中国都比较少或者没有。
3.政府的过度干预和监管缺位并存。
4.信用体系不健全,小额贷款风险较大。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
5.缺乏保障机制,风险无法分散。
6.缺乏发展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长期以来,小额信贷主要被当做一种扶贫手段而不是一种产业或行业,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另外,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央行政策对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实行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4倍的限制,而不是根据市场规律来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这也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7.现有小额信贷品种单一,额度与期限与借贷者需求不匹配。
8.缺乏对小额信贷组织自身信誉与信用评级的管理。
四、促进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小额信贷载体,发展专业信贷组织。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小额贷款运作体系,发挥各自作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发展专业小额信贷组织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一是设立专业小额信贷机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应包括政策性和商业性机构,商业性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公益性组织在民政部门注册。对现有各类小额信贷机构,视具体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经过调整和改造完善,符合条件的,允许合法存在,并给以金融支持;不符合条件的,做好退出工作。二是完善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农行内部设立完全独立的小额信贷专职机构,完全独立运行、独立核算,制定完全区别于银行内部其他商业部门的运行和考核指标、标准和规则,行使市场化运作取向的政策银行的职能。对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较好的农村信用社,专设小额信贷部门,制定特殊的规则和操作程序,享受一定的政策扶持。逐步推进小额信贷试点工作,争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小额信贷业务。三是可成立新型的扶贫银行,作为强大的小额信贷机构。四是实行“政府+银行+扶贫合作社”三线运行的间接信贷模式。
2.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要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实行小额信贷扶贫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小额信贷扶贫系统;要允许小额信贷组织享有按照其资金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利率浮动的权力,使其可以以近似市场利率的水平进行信贷服务,增强其可持续性;建设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保证不同经济部门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时处于同等地位;加强市场信用环境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开通小额信贷组织从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渠道,允许它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意义的贷款、存款、拆借等业务往来;条件合适时,可开办存款保险制度,为小额信贷壮大资金来源、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保险。
3.拓宽资金来源,放宽利率范围,保证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在个别地区,央行可以允许一定范围内农信社自主上浮存款利率,以缓解资金问题。农信社还可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改变农行自筹扶贫信贷资金的方式,由中央政府提供基础货币,并在扶贫信贷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小额信贷。
为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运营,还应该放开小额信贷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地方政府不再强制性规定具体利率,在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这一前提下可适当放开利率水平,根据当地资金需求情况,自主制定利率水平。当然,利息收入必须能覆盖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
4.完善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降低小额贷款风险。首先,要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等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这样,在发放贷款时可避免不必要的违约风险。另外,可以对历史借贷编制还贷记录,根据记录重新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决定其信用贷款限额等级和利率优惠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给以一定的利率优惠和优先贷款,对历史记录不好的农户取消资格或加以限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小额信贷损失。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以分散和规避风险,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同时做好资金补充,完善呆、坏账准备金制度。其次,要加快小额信贷监管框架的建立。针对不同形式的小额信贷,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这里主要是要区分审慎性监管原则和非审慎性监管原则。对于那些允许吸收公众存款的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事业部,适用“低门槛、严监管”的审慎性原则,将其纳入银行监管框架中。最后,要改进金融监管模式。加强对小额信贷组织的存款保障、资金安全性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损失,维护整个金融秩序的健康和稳定;要在全社会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创建信用社区;要逐步建立小额信贷登记系统,实现相关信息在小额信贷机构之间的共享。
5.完善担保机制,分散贷款风险。建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一方面允许担保机构收取一定的担保费,同时允许银行根据小额信贷成本高的实际,适当上浮贷款利率,从而使担保公司和银行都能取得一定的合法收入;另一方面则由政府对发放小额信贷的农户给以补贴,包括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
参考文献:
当前, 农村金融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和运作机制仍然存在严重缺陷, 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亟待解决的有三大难题:一是农村区域广大与金融网点稀少的矛盾, 农民存贷款困难;二是农村金融需求量多面广和金融供给量少面窄的矛盾, 农村储蓄资金外流严重;三是农业农村贷款笔数多、额度小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高、风险大的矛盾, 商业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
在此情况下,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 鼓励在县城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 允许私有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 引导农户放在资金互助组织, 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
在此背景下, 专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应运而生。中国于1993年开始先后在云南、陕西等10多个省、区进行试点, 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事业部、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等。
小额信贷机构作为服务于三农的贷款服务组织, 符合中央关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划的方向, 符合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 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它对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引导农村金融创新, 规范民间融资,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解决农民贷款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各小额信贷机构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 围绕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不断拓展, 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缓解三农贷款难, 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成效。
1. 有力支持三农, 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
小额贷款组织增加和拓宽引导各类资金流向农村的渠道, 弥补了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 开辟了满足农民和农村小型企业资金需求的新渠道,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遏制民间非法借贷。
小额贷款机构执行的最高贷款月利率严格控制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 远远低于民间高利贷的利率水平。利率定价的示范效应使周边地区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得到了有效平抑, 压缩了高利贷的市场空间, 有效遏制了地下非法融资。
3. 机制灵活, 手续简便, 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小额贷款组织贷款方式灵活, 手续简便, 放款及时。信用户小额贷款在一天内即可办结, 新客户小额贷款在5日内可办结, 小企业贷款在20日内办结, 个别新企业在两周内告知结果, 有效解决了农户的贷款难题。
三、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 高成本和低利率的矛盾使小额信贷机构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 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 需要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而中国对存贷款利率仍实行严格控制, 利率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收取的利率不能补偿操作费用, 因而, 大多数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仍只能基本实现账面上的盈利, 一旦计入各种进入机构的低息贷款的机会成本, 没有一家能实现盈利。
2. 多数小额信贷机构缺乏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国
小额信贷资金来源, 主要是政府的扶贫资金, 其数量有限, 品种单一。其他诸如公开吸收储蓄、基金储蓄、代扣罚金和吸收入股等国际上常见的储蓄形式中国都比较少或者没有。
3. 政府的过度干预和监管缺位并存。
4. 信用体系不健全, 小额贷款风险较大。
农村信用建设滞后, 征信体系尚未建立, 担保机制不健全, 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 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
5. 缺乏保障机制, 风险无法分散。
6. 缺乏发展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
长期以来, 小额信贷主要被当做一种扶贫手段而不是一种产业或行业, 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另外, 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 央行政策对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实行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4倍的限制, 而不是根据市场规律来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这也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7. 现有小额信贷品种单一, 额度与期限与借贷者需求不匹配。
8. 缺乏对小额信贷组织自身信誉与信用评级的管理。
四、促进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完善小额信贷载体, 发展专业信贷组织。
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小额贷款运作体系, 发挥各自作用, 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吸引国内外资金, 撬动民间资本, 发展专业小额信贷组织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一是设立专业小额信贷机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应包括政策性和商业性机构, 商业性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 公益性组织在民政部门注册。对现有各类小额信贷机构, 视具体情况, 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 经过调整和改造完善, 符合条件的, 允许合法存在, 并给以金融支持;不符合条件的, 做好退出工作。二是完善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农行内部设立完全独立的小额信贷专职机构, 完全独立运行、独立核算, 制定完全区别于银行内部其他商业部门的运行和考核指标、标准和规则, 行使市场化运作取向的政策银行的职能。对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较好的农村信用社, 专设小额信贷部门, 制定特殊的规则和操作程序, 享受一定的政策扶持。逐步推进小额信贷试点工作, 争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小额信贷业务。三是可成立新型的扶贫银行, 作为强大的小额信贷机构。四是实行“政府+银行+扶贫合作社”三线运行的间接信贷模式。
2. 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保证宏观经济稳定, 实行小额信贷扶贫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小额信贷扶贫系统;要允许小额信贷组织享有按照其资金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利率浮动的权力, 使其可以以近似市场利率的水平进行信贷服务, 增强其可持续性;建设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保证不同经济部门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时处于同等地位;加强市场信用环境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开通小额信贷组织从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渠道, 允许它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意义的贷款、存款、拆借等业务往来;条件合适时, 可开办存款保险制度, 为小额信贷壮大资金来源、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保险。
3. 拓宽资金来源, 放宽利率范围, 保证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
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 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在个别地区, 央行可以允许一定范围内农信社自主上浮存款利率, 以缓解资金问题。农信社还可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 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改变农行自筹扶贫信贷资金的方式, 由中央政府提供基础货币, 并在扶贫信贷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小额信贷。
为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运营, 还应该放开小额信贷利率, 实现利率市场化。地方政府不再强制性规定具体利率, 在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这一前提下可适当放开利率水平, 根据当地资金需求情况, 自主制定利率水平。当然, 利息收入必须能覆盖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
4. 完善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 降低小额贷款风险。
首先, 要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建立农户经济档案, 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等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 这样, 在发放贷款时可避免不必要的违约风险。另外, 可以对历史借贷编制还贷记录, 根据记录重新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 从而决定其信用贷款限额等级和利率优惠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给以一定的利率优惠和优先贷款, 对历史记录不好的农户取消资格或加以限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小额信贷损失。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以分散和规避风险, 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 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 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 同时做好资金补充, 完善呆、坏账准备金制度。其次, 要加快小额信贷监管框架的建立。针对不同形式的小额信贷, 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 这里主要是要区分审慎性监管原则和非审慎性监管原则。对于那些允许吸收公众存款的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 如农村信用社、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事业部, 适用“低门槛、严监管”的审慎性原则, 将其纳入银行监管框架中。最后, 要改进金融监管模式。加强对小额信贷组织的存款保障、资金安全性等方面的监管力度, 以确保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损失, 维护整个金融秩序的健康和稳定;要在全社会开展金融知识教育,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创建信用社区;要逐步建立小额信贷登记系统, 实现相关信息在小额信贷机构之间的共享。
5. 完善担保机制, 分散贷款风险。
建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 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 一方面允许担保机构收取一定的担保费, 同时允许银行根据小额信贷成本高的实际, 适当上浮贷款利率, 从而使担保公司和银行都能取得一定的合法收入;另一方面则由政府对发放小额信贷的农户给以补贴, 包括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制度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从小额信贷的产生及现实意义出发, 分析了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揭示了中国小额信贷取得的成效及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对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研究, 提出了促进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丹丹.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机制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11) .
[2]李杨.中国民间融资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法律规则[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3]王锦旺, 杨兆廷.小额信贷贷款公司:农村金融供给新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管理, 2009, (3) .
[4]裘豪.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 2008, (4) .
中国小额信贷仍处于初创发展期
从实践的角度,中国当今规范的小额信贷实践比国际先行者晚了20年。当今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试点的初期阶段(1994年初至1996年10月)。在这一阶段,小额信贷试点是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主要利用国外和自筹资金进行小范围的公益性扶贫小额信贷试验。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人们重点探索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式的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进行运作,并注重项目运作的规范化。
第二,项目的扩展阶段(1996年10月至2000年)。在这一阶段,是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主要利用国外资金继续进行试验,以及由政府和指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操作,以使用银行存款和国内扶贫资金为主,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上述两大类型的项目并行发展。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并借助小额信贷这一金融工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与此同时,人们在实施第一大类型的项目时也更注意与国际规范接轨。
第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和各类项目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2000年至2005年)。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从1999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农村信用社提供低利率的支农再贷款,同年农村信用社开始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并于2000年开始发放农户联保贷款。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农信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逐步介入和快速扩展小额信贷试验,并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舞台上。同时,上述前两大类型的项目有了很大分化,良莠不齐。
第四,中央监管部门鼓励民营和海外资本进入,试行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活动(2005年至今)。2005年央行推动在欠发达中西部地区5省份开展了7个只贷不存的民营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2006年末银监会出台的放宽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新政”中也包括在欠发达中西部地区6省份试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容,并于2008年起将此试验推广到全国31个省区市。此外,邮政储蓄银行被批准成立,并首先试行小额信贷业务。农业银行改制,重新回归“三农”金融服务市场。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监管部门试图从法规上承认和鼓励民营和外资资金进入欠发达地区,要求新成立的邮储银行和金融机构重点开展农村金融服务,试图以增量资金弥补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和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大约从第二到第三阶段开始,在城市地区,针对下岗失业低收入群体的城市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也开始起步,但目前与农村小额信贷相比,规模仍较为有限。
迄今为止,中国当代小额信贷的发展已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初创发展期。近年来,中国政府一些小额信贷政策法规的出台对于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中国支持各类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尚待健康和完善。尤其是对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组织,相关主管部门至今尚未出台具体的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政策法规,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
普惠金融是小额信贷的发展和延伸
普惠金融体系,从狭义上说是小额信贷的发展和延伸,除了小额信贷业务,还包括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现在中国国内很多人自认为谈论的是小额信贷,实际上是在谈论普惠金融。
小额信贷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提供小额存、贷、汇、保险等各种金融服务的特征和含义外,要强调小额信贷的应有之意,至少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服务对象。如果把人群分为富裕、中等和贫困三类,那么小额信贷服务的应是后两类。这两类也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或不能提供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这一点是当代小额信贷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也是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单笔贷款额度。如果按目前世界银行有关教科书的标准或国际业内主流观点,则单笔小额贷款的额度应不高于本国或本地区人均GDP/ GNI的2.5倍。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35000多元,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以2.5倍计,则不超过9万元。不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小额贷款的额度应该有所区别,以上海和贵州2011年人均GDP的2.5倍来计算这两个地区小额贷款额度的上限,可以发现最高的上海的上限可以是最低的贵州的5.5倍。
所以,小企业贷款实际上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简单或通俗地说,普惠金融=小额信贷+小企业金融服务。而且,作为一个“体系”,普惠金融除了微观层面的零售金融服务,还包括中观层面(金融基础设施和中介服务机构)和宏观层面(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现在业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广义上说,普惠金融就应该是金融体系本身,因为金融体系本身具有公共产品或至少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
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认同的是只有将包括穷人在内的金融服务有机地融入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金融体系,过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客户群体才能获益。最终,这种包容性的金融体系能够对发展中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过去难以到达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在这三个层面上,中国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相当多需要改进之处。不过,应该说,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评价小额信贷机构的两个底线
根据小额信贷的目的和利率水平,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小额信贷,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福利性小额信贷和制度性小额信贷。福利性小额信贷是一种传统的模式,其规范的要求是追求补贴式贷款资金有效地直接借贷于穷人并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获益,但它不追求服务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性(或制度主义)小额信贷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点,它要求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较大规模地服务于目标客户群体并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获益,同时也实现服务机构自身在组织和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度性小额信贷又可再分为两个分支:公益性小额信贷和商业性小额信贷。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以穷人为目标客户,而商业性小额信贷则服务于更宽泛的目标群体,包括企业在内,而且以追求利润为主要或重要目标。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表现最出色的公益性可持续小额信贷的代表之一。而印尼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农村信贷部”(BRI-UD)则是公认的商业性可持续小额信贷的代表之一。
简言之,小额信贷的分类,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基本上可分为三类:福利主义小贷,即既服务于弱势群体又享受外部资助或补贴;公益性制度主义小贷,即既服务于弱势群体,又追求机构自身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商业性小贷,即服务高于前两者的、但传统银行不愿或难以服务的群体,又追求机构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小贷机构。
各种类型的小额信贷都有长处和短处,及其适用性。福利主义小额信贷的长处是对弱势群体的即期优惠扶持十分清楚,但这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政府支付成本高、效率低下、易由强势群体侵占利益、弱势群体增加依赖、易发设租寻租、难以可持续发展。而现在,人们普遍热衷商业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却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2010年印度安得拉邦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所造成的印度小额信贷行业的严重危机是深刻的教训。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有两个底线: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如何吸取印度的教训,真正关注和支持中国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大力呼吁、倡导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中国小额信贷如何可持续发展
中国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层面看,当前应注意相关主管部门间工作上的协调一致,同等重视商业性小额信贷和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发展;加大对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这一“短板”的支持力度;从政策法规上鼓励扶持各类小额信贷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健康发展,以利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的健全发展。应从整体上考虑建设小额信贷这个行业,包括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性中介服务提供者,例如评级机构、培训和能力建设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提供者、行业协会等。
从各类小额信贷机构的角度,公益性小额信贷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法律地位、资金来源、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福利性小额信贷应解决的问题是:政府资金规模的局限、很多商业银行不够积极、多部门间的协调、项目的可持续性。商业性小额信贷应解决的问题有: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比例过低、业务技术流程和产品创新不足、单笔额度过大(平均100万元)、违规操作和道德风险(抽逃资本金、利率偏高、变相吸储等)。商业银行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意愿和技能也有待提高。资金互助社应解决:治理和管理水平差、强势群体侵占利益、不可持续或产生非法吸储、集资,扰乱金融秩序等问题。对于“人人贷”(P2P)等民间小额借贷,则应引导、规范,扬其长、避其短,注意防止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今天,作为系统化和扩展化的小额信贷产业服务网络的普惠性金融体系,仍主要面临三个挑战:一是为大规模群体的金融需求扩展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规模);二是不断拓深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群体(深度);三是降低客户群体和金融服务提供者双方的成本(成本效益比)。或者说,最大的挑战也可概括为:如何实现社会业绩(目标群体受益)和经济业绩(机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最佳。
目前我国在小额寿险、小额意外保险、小额健康保险、小额农业和财产保险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我国,有关“三农”的小额保险发展引人关注。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指出,发展小额保险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险业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中国保监会将积极推动小额保险健康发展
据了解,小额保险既针对农村也针对城市低收入人群,“三农”保险和小额保险有一定交叉。在保险业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具有小额保险特征的保险业务也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
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我国小额保险的有关情况:
1、小额寿险。针对我国城乡差距明显,农村社会保障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为农民专门开发的一种只在县域地区销售的生死两全保险。该产品缴费起点低、投保手续简便、保障相对较高,年缴保费100元,包含8倍的意外身故保障,期满超额返本。2007年中国人寿新简易人身险保费达11.27亿元,为120万农民提供意外风险保障900多亿和基本保额118亿元。
2、小额农业和财产保险。主要是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安全保障,目前市场上产品达160多个,涵盖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房、农民家庭财产、农机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1-9月份,全国种养两业和涉农财产保险保费收入42.9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400%;提供风险保障4300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480%,承保农作物面积超过3.5亿亩,保险覆盖的农户数达2.7亿人次。
3、小额意外和小额健康保险。主要是为农民因疾病和生育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险。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保险公司受政府委托承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目前,在江苏、河南、广东等省市的113个县(市、区)参与了新农合试点,2007年前三季度,参合农民2900万人,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6.8亿元,为170余万人次提供补偿金额11.8亿元。二是外出务工农民的小额保险。主要是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旅途安全、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伤残等小额保险服务。三是农村计划生育保险。这是一种针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的包括养老、意外、母婴健康、独生子女保险等一揽子保险服务。
4、小额信贷保险。该险种是以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为切入点,转移农民因疾病、残疾或意外死亡导致的没有经济能力如期还贷的风险。产品针对性强,费率较低,解决了贷款农户和农村信用社两方面的风险保障问题。
此外,保险专业中介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些适合城乡低收入家庭的小额保险产品。如江泰保险经纪公司与中国人保公司合作开发了“果树保险”、“奶牛保险”;厦门建科保险经纪公司与中国人寿公司合作开发了“建筑施工企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青岛中兴保险代理公司与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小麦火灾保险”和“蔬菜大棚保险”;上海环亚保险经纪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助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等等。
据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保险公司在小额保险业务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纯商业化运作模式。目前,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90%以上采用该模式,主要以寿险公司县以上分支机构为平台,构建农村营销服务部、保险村和驻村服务员三级服务网络,辅以少数农村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向农民销售寿险、意外险和重疾保险等以保障为主的产品。政府不参与寿险公司运作,也不向参保农户提供财政补贴或其他支持。该模式通过农村网点建设提升行业信任度和延伸服务面,通过在展业、承保和理赔等环节全过程抓好诚信建设赢得客户,通过借助政府力量宣传保险增强农民对保险的信任,促进了农村小额保险的发展。
二是政策支持下的半商业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为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险服务。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计划生育保险、进城务工人员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福建、浙江等地的农房统保业务都采取了这一模式。该模式下主要有两种经营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政府将筹集的基金交给公司代办或者委托管理,公司不承担基金风险,仅收取少量代办或管理费用;第二种形式是政府出资补贴给个人,由公司按照商业保险模式运作。
三是成立相互制和合作制的保险组织。这种模式特点是在特定的行业、领域及人群之间进行风险分担。如阳光相互农业保险公司在黑龙江农垦区开办的保险业务。
陈文辉指出,今后中国保监会将从5个方面推动小额保险的健康发展。一是创新监管政策,建立小额保险评价体系。对小额保险的定义、经营原则、服务人群、产品形态、销售模式、监管政策等予以明确,推动小额保险的发展。修改完善保险兼业代理规定,允许农业用品销售网点、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代理相关小额保险产品,探索农村营销员的分级分类管理,降低只销售小额保险的代理人准入门槛。建立对小额保险的独立统计体系,定期对反映业务质量、财务质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跟踪评价小额保险的发展状况。二是鼓励和推动保险公司开发适合低收入人群的小额保险产品。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小额保险标准条款,推进小额保险产品大众化和保单通俗化,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看得懂、用得着、买得起。加强小额保险产品及宣传材料的审查,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积极探索小额保险产品定价改革,鼓励保险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条款简单的小额保险产品。三是鼓励探索多元化的小额保险销售渠道。鼓励保险公司借助政策性保险或者支农政策搭建的服务平台,通过聘请高素质的村干部提供小额保险服务。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农机站、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销售网点代理一些保险责任简单、条款通俗、保费低廉的小额人身保险产品。通过现有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村合作组织销售相关种植养殖保险产品。加强与邮政局、农信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借助其网络平台,开发小额保险产品,如卡式家财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小额信贷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通过物业、居委会等社区服务机构,为城镇低收入居民提供小额保险服务。四是提升小额保险市场服务水平。支持和引导保险公司科学合理布局农村服务网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县公司、农村营销服务部和驻村服务员的三级服务体系。根据小额保险客户聚居地分散、交通不便等特点,逐步将缴费、保全、理赔等服务权限,延伸到基层营销服务部,近距离地为低收入保户提供服务,实现小额保险服务的一体化、标准化和人性化。将诚信建设贯穿于小额保险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采用定期培训、诚信承诺签名等方式,强化网点负责人的诚信教育,建立个人代理人、驻村服务员的信用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创新服务方式。可以通过建立赔款公示宣传栏的方式,接受客户的监督,增加客户对保险的信任度。结合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如可以通过专车接送的方式,将为农户的免费体检送下乡;结合保险知识普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专门排演适合农民的文娱节目等。五是加强小额保险发展的协调。加强与相关部委和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对农村营销员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农村营销员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为农村健康保险发展争取有利的医疗环境。加强与银行业的合作,探索农村小额保险与农村金融的结合点,为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服务。引导保险公司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利用政府在宣传方面的影响力,提高向农民宣传普及保险知识的有效性。结合政府“三下乡”工程,借助理赔营销、公益营销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在低收入农民群体中宣传小额保险的互助作用和正面效应,培育村民保险意识,创造良好的展业环境,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2018年7月刊
2018.07 好贷
央行公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6月和上半年市场表现如何?信贷新政带来哪些影响?下半年又有怎样的预期?好贷信贷月报7月刊为你带来解读。
目录
一、上半年社融同比猛降 信贷结构向监管方向持续调整..2
二、房贷收紧 按揭利率上行..........................4
三、近八成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4
四、好贷总结......................................6
一、上半年社融同比猛降 信贷结构向监管方向持续调整
央行发布《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初步统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同比多增554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25亿元,同比多减59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同比多减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同比多减1.5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17亿元,同比多减838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02万亿元,同比多1.3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511亿元,同比少1799亿元。
由此可以计算得出,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96.3%,同比高22.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0.1%,同比低0.5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8.8%,同比低14.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2%,同比低13.8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3%,同比低8.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1.2%,同比高14.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2.8%,同比低1.1个百分点。
而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如下图所示),比同比少5902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负增6,915 亿,较去年同期多减9,135亿,大幅减少,如下图所示。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整理
好贷总裁封立鹏分析认为,进入2018年以来,表外转表内成为大势所趋。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下降。一方面,理财产品是委托和信托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随着银行表内资金对表外理财产品投资热度的下降,以及监管合规要求,导致委托、信贷贷款这部分资金来源大幅萎缩。
另一方面,以往委托、信托贷款很多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但在监管层持续去杠杆的过程中,这类行业的不规范融资受到较大的限制,逐步减少。
因此,6月,代表表外融资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延续了5月的减少趋势继续多减,另外,企业债券增量倒是有明显回升。
好贷集团董事长李明顺表示认同,并指出,总体来说,2018年上半年贷款趋势有2个走向,一个是成本较低的表内贷款、企业债券同比
增长较多,第二个是成本相对较高的银行表外融资明显下降,说明贷款结构在向“缩表”的政策引导方向持续转变。
二、房贷收紧 按揭利率上行
据《2018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7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2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86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34亿元。
针对各部门的表现,好贷总裁封立鹏认为,从贷款结构上看,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上半年占比约为41.4%,较上年全年47.2%的占比略有下滑。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上半年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为27.7%左右,较2017年全年占比的39.2%下降明显,体现了房地产贷款中按揭贷款收紧的成果,并且明显带动了按揭利率上行,对非理性购房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房贷交易明显萎缩,房价涨幅放缓,不过三四线城市按揭贷款增量相对一二线城市依然活跃。
三、近八成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
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第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6.7%,比上季度降低4.2个百分 4
点,如下图所示。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0.3%,比上季降低1.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0.7%,比上季降低3.6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8.0%、60.6%和64.5%,比上季分别降低3.1、2.1和1.8个百分点。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对于货币政策感受,在《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中指出,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感受指数比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9和4.0个百分点,如下图所示。其中,有76.1%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提高2.9个百分点;21.3%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偏紧”,比上季下降2.4个百分点。对下季度,货币政策预期指数为41.9%,高出本季1.3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好贷集团董事长李明顺指出,贷款需求不管是总体,还是分行业或者分企业规模看,环比全部降低,由于受信贷紧缩的市场情绪影响,信贷热度短期难以复苏。尽管有接近八成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但实际上,从贷款需求方来说,货币政策“偏紧”或更为普遍。
四、好贷总结
总体来看,政策调控已在2018年上半年金融数据中有所显现,好贷分析及预测以下几点:
第一,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发展较快,在一系列紧缩政策之后,表外融资等影子银行规模降幅明显,使得人民币贷款占比得到提高,从调整信贷结构来看,是符合监管要求和预期的。
第二,对于表外融资需求无法获得满足的情况,监管部门仍要关注一下企业的流动性需求。
第三,近期的MLF扩大担保品范围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信贷供应能力,提升了可操作性。
第四,虽然近期货币政策边际有所放松,加之银行业金融机构往往会
在半年末增加一定的信贷投放,导致6月人民币贷款环比有所增加,但是在紧信用的大方向指引下,下半年银行或将保持惜贷趋势。第五,虽然目前信贷需求指数有所降低,但实际上人民币贷款仍存较大的融资缺口,信贷市场回暖还需时日。
第六,为了保持适度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下半年央行还将出台更精准的信贷新政,值得关注。分析师:黄丽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小额信贷的相关概念及现状
(一)小额信贷的概念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 1.首先发展起来的小额信贷公司 2.具有规模的小额信贷组织
二、小额信贷在我国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原因
(一)1、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规模偏小
2、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成本较高
3、员工偏少,专业人才缺乏
4、贷款决策程序不规范
5、尚未加入人行征信系统
(二)外部问题
1、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政策不明确
2、法律和监管不够完善
三、对小额信贷公司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优化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提高自身信誉,加强信用建设,培养有用人才
(三)、多样化小额信贷公司的运作模式
(四)、优化和创新管理体制
(五)、成立批发式金融机构,解决小额信贷公司资金来源
(六)、加强对小额信贷公司监督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刘骞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信贷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从我国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与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贫困者的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兼容,因此需要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的发展之路。本文以小额贷款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环境出发,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一个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发展现状
只贷不存
金融机构
2011年以来,因为看好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外资投资的小额贷款公司相继落户大连、重庆、武汉、沈阳等地,与本土小额贷款公司一起做大市场。小额贷款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不高,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坏账率甚至不到2%,而小额贷款的贷款利率几乎是银行贷款利率的数倍,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新兴金融机构。作为发展中新兴经济大国,巨大的经济容量和地区间的发展落差为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的进程,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层次性,我国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为小额贷款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一、小额信贷公司的相关概念及现状
(一)小额信贷的定义
从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构及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提供。
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小额贷款在中国: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合理的将一些民间资金集中了起来,规范了民间借贷市场,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小额贷款工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农村金融的发展,中央的政策性文件指明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为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小额信贷发展政策、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确立了指导思想,对小额信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小额信贷公司的现状
1、首先发展起来的小额信贷公司
2008年5月4后不久,浙江省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海宁宏达小额贷款公司于2008年10月初开业,标志着操作规范、手续合法的民间小额贷款业务率先在有资本大市场之称的浙江正式登台。随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开始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可谓是如火如茶,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针对本省的小额贷款公司具体管理和实施的办法。
据2011年4月21日央行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3月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达到3 027家,从业人员达32 097人,实收资本2 141亿元,贷款余额2 407.66亿元,一季度累计新增贷款427亿元,按照这一速度,全年新增贷款可能超过1 600亿元。去年全年,小贷公司的新增贷款为1 202亿元。而在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14家。3个月的时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增加了413家
2、具有规模的小额信贷组织
我国小额信贷组织主要分三类,即依靠国际组织援助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或国内公益组织开办的小额信贷项目;正规金融机构开办的小额信贷业务;试点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本文主要比较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两种组织形式。在我国,小额贷款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中小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小额信贷已经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这极大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第一,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广,但是不能可持续运营。其基本上都属于福利主义的小额信贷,它们着重强调小额信贷为低收入的贫困人口服务,注重对这些人的收入和福利的改善,不少机构强调以贫困妇女为主要受益群体。在这方面,这些机构的小额信贷确实给贫困人口提供了信贷上的帮助,提高了他们的自立能力和生活水平。但此类小额信贷大都是项目型的,能够可持续经营的很少。第二,小额贷款公司具有明显的信息成本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它一方面增加了农村的融资渠道;同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是一个有力的补充,而且能在竞争中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由2008年底的不到500家,发展到2009年的1334家,到2010年10月已达2300多家。统计显示,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分别是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河北,分别为286家、204家、194家、176家和152家,普及到的农村贫困人口1231万。在众多小额信贷机构中,小额贷款公司是目前我国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力量,也是当前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一条重要途径和通道。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小额贷款需求的增加,加之我国也不断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力度,不断放宽其成立的政策,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其资本的逐利性也暴露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小额信贷研究室主任陈同全认为,“随着小额贷款款公司数量堵塞不断增加,资本的逐利性可能会使其在今后的放贷中,偏偏离草根经济体,转而向大中型成熟企业放贷
二、小额信贷公司在我国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原因
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1、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规模偏小
依照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只贷不存”,公司只能以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作为贷款资金来源,不能吸收存款,这种规定固然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防范了小额贷款公司如经营不善、周转不灵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也有利于避免小额贷款公司出现非法集资的情况。然而与能够吸收存款的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本身注册资本金规模小、构成来源单一,再加上没有后续资本金的注入,这就从资金供给方面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的长期可持续性。另外,从贷款客户的资金需求方面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灵活的贷款方式和简便的贷款手续等优点使其受到农户和微型企业的欢迎,信贷资金的放贷速度快于资金回收速度。所以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普遍面临资金紧张、融资渠道单
一、资金断流的风险,部分甚至已到客户需要但公司已无钱可放的地步。如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永丰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在开业后的不到一年之内就基本发放了全部贷款。济宁市任城区融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截止到2010年6月的贷款余额为34806.5资本金5000万元的6.96倍。由此看来,我国农村贷款需求旺盛,但小额贷款公司普遍面临后续资本金难以融入的问题。
2、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成本较高
尽管小额贷款的市场需求很大,但由于小额贷款的额度小、风险大,占用人力多,导致其运营成本较高。即使是贷款利率定价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空间也很小,在调研时有的员工反映其公司利润率甚至不及行业平均利润率。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但扣除资金成本、薪水成本、房租等营业费用后,其实际回报并不丰厚。而且小额贷款公司还面临着高额的税收问题。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其所采取的财务核算方法按普通企业核算,对其利息收入征收了营业税之后还要加上所得税,并不享受正规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而目前,农村信用社执行的是优惠税收政策,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由此看来,小额贷款公司承担的税负明显高于农村信用社,其经营成本比其他金融机构要高许多,其行业利润率并不高。以济宁市市中区新德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例,其2010年第一季度的利润总额为152.29万元,纳税总额为51.36万元,其中营业税13.29万元,占总利润额的8.73%,所得税38.07万元,占总利润额的25%。小额贷款
公司平均利润率不高,盈利空间不大。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金多是产业资本向信贷资本的转化,利润率达不到预期的情况降低了股东投资入股的积极性。
3、员工偏少,专业人才缺乏
人才是金融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普遍设立了董事会,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并授权总经理组建自己的经求设置各职能部门并成立专门的审贷委员会,人员组成一般有5人。其中,总经理一人,会计一人,信贷员3人。在所有人员中,总经理和会计大多是兼职或金融机构退休人员,其他人员也大多没有信贷业务方面的经验,对信贷业务不甚了解。从各个资料来看,具有银行工作经验的占比16.2%,金融专业人员占比12.05%。这样看来,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的人员构成中具备金融或经济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较少,缺乏精通金融业务和管理知识的人才。然而贷款业务的各个环节会面临各方面的风险,如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是一个技术性很强、需要专业知识及时识别并计量信贷风险、控制信贷风险的行业。但是,一方面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刚刚起步,自身并没有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管理经验,而且基于成本的考虑,也不可能单独为其员工提供一系列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作为小额贷款公司指导监督管理单位的政府金融办也没有专门开展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所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大多数员工业务知识欠缺,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较低,极易产生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等。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影响其业务的开展。
4、贷款决策程序不规范
优点背后也往往蕴藏着一些风险。比如,正规金融机构要完成从贷款审查到贷款发放的流程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充分的调查,然而小额贷款公司放贷时间多为两三天甚至一天,这难免造成贷前审查不充分、对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了解不全面、不充分问题的出现。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确定贷款规范,虽然建立了审贷分离制度,但多数在业务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半数以上的公司在授信额度方面缺乏明确的划分。员工之间的互相监督、制衡机制也流于形式。所以,这些都将加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可能给小额贷款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尚未加入人行征信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贷款机构为了防范风险。在贷款管理中必须了
理中必须详细了解借款人的信息,进行信贷分析。而且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方式大部分是保证贷款,无须实物抵押。这就要求小额贷款公司采取多种方式真实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在所调研的小额贷款公司中有40家选择到贷款主体实地考察,另外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还通过电话、座谈等形式和贷款主体定期交流的形式掌握贷款主体经营状况。也有小额贷款公司通过熟人网络、相关企业、贷款企业银行账户和销售状况等多种渠道获取贷款主体信息,并加强对相关行业政策的关注。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收集相关信息,但通过人行征信系统更能直接增加对借款人的了解,有利于全面了解及准确预测还款概率,能够降低贷款调查成本,减少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并没有统一加入征信系统,由此引起的信息不通畅一是可能导致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无法高效率的全面了解贷款对象及项目的有关情况,二是增加了贷款成本、加大了贷款风险,从而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尚未加入征信网络影响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开展是本次调研中小额贷款公司管理者重点强调的问题,也是迫切希望监管部门给与协调的重要一点。
(二)外部问题
1、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政策不明确
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是农户和农村中的微型企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手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投向“三农”贷款的比例不得低于70%。而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受自然及市场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国家应该从为“三农”服务的角度出发,在工商、税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帮助。然而,截止目前,政策扶持的相关政策规定并不明朗。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目前尚未形成一套专门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完整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这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模糊。第二:小额贷款公司难以享受在税收、资金扶持、财政补贴、支农优惠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比如作,为普通的企业,小额贷款公司仍需按照普通公司缴纳所得税和营业税,而不能像农村信用社一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予以减免。第三,杠杆率过低。依照目前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向2家以下金融机构融入不超过其一半注册资本的资金,但该规定下借入的资金仍然无法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在本次调研中93.62%的小额贷款公司都认为应该提高借入资金的比例。第四:缺乏金融救助,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出现问题时无法获得金融救助。这一点不同于银行机构,我国的银行机构是连接金融系统与金融政策执行的纽带,是受到国家严格监管与重点保护的行业。尽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的也是一种金融服务,但其性质并非银行机构,在经营遇到困难时,会像一般中小企业公司一样破产倒闭,而无法像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一样得到政府的
救助。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国家应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于三农的特殊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国家给予的支农优惠、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2、法律和监管不够完善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只贷不存”的非金融机构,它不属于《商业银行法》的调整范畴,又由于其从事的是金融服务,《公司法》也不能完全覆盖。然而截止到2009年5月,国家只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点意见》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转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两个指导性文件,小额贷款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同样,由于身份的模糊和法律的缺失,小额贷款公司
0.9倍。
三、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建议与对策
(一)优化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小额信贷是扶贫、发展和改善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以及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和发展低端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可持续的小额信贷能够实现可持续的扶贫目标,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和微型企业获得急需的资金,实现投资机会,增加收入,从而改善目前我国广泛存在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来说,针对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本要解决的是小额信贷的性质及目标定位问题。其次,政府要把管理的重点从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利率管制等方面转向贫困地区市场化建设和信用环境培养上来。政府的作用不是直接分配金融资源,而是培育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与此同时应该加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化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提高自身信誉,加强信用建设,培养有用人才
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监管和信用评级,应完善相关的法律,在法律上给予支持,从而规范其行业发展。小额信贷机构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系统,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人员培训方面使其适应市场和行业的需要。加快培养适应小额信贷发展的从业人员,使其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当地的需求,选用具有技术优良、行业经验丰富和风险意识较高的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因地制宜地运用小额贷款的各种运作模式和经营方法。
(三)多样化小额信贷公司的运作模式
目前,有必要对现存的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综合治理。第一,是通过吸引私人资本或商业资本来改善非政府小额信贷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增强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在资金使用、贷款发放及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透明性,加强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将之逐渐培育成为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第二,针对小额信贷资金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专门支持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的批发资金,通过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小额信贷行业协会或直接通过央行下设的基金会,统一向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批发资金,同时可以制定较低的批发利率甚至在初期以贴息的方式运作资金,当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起来以后,再根据竞争的原则逐渐调整利率,同时也可以促进信贷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第三,是通过重组、联合来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考虑到项目过于分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偏远地区可将资金集中使用,形成规模比较大的项目。
(四)优化和创新管理体制
基于以上研究,对于外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除了政府应当优化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外,还应放宽地域准入限制,推进小额信贷发展。我国信贷资源很不平衡,在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这种不平衡在加剧。只有彻底放宽这种地域准入限制,允许有对小额信贷运营经验,有志于探索小额贷款运作之路的有一定规模的商业银行在全国设立专业性的小额信贷公司,或者通过技术援助、资本联合等方式参与到农村信用社中来,以实现优化配置小额信贷资产。对于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推进传统银行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下移,吸引各路资金,促进小额信贷按市场化、商业化方向良性发展。第二、建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政府购买服务”的小额信贷担保机制,一方面允许担保机构收取一定担保费,根据实际成本情况上浮贷款利率;另一方面,由政府对发放小额信贷的农户给予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再之出资建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从事小额信贷工作,同时鼓励其他担保公司对农民开展小额信贷担保业务,构建以“一保两补”为主要内容的小额信贷贷款担保补贴体系。第三、加强对小额信贷借款人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找到好项目,学会技术,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贷款,在贷款运用中加强技术指导。第四、加强借款人的诚信建设,建立多名联保制度,分散风险,同时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从业人员。
(五)成立批发式金融机构,解决小额信贷公司资金来源
可采取有国有商业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和农行以较低的利率批发贷款给小额信贷机构,然后小额信贷机构将其资金带给所需之人,这就解决了“只贷不存”缺乏资金来源的问题。另外一个可
行之法就是在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初期向商业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申请转贷,按商业原则,无需贴息,这样也实现了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市场监管,选择好的小额信贷公司贷款,也实现了优胜劣汰。
(六)加强对小额信贷公司监督管理
市金融办与各区县金融办要加强工作联系,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召开现场工作例会,检查是否有抽逃资本金、非法集资、跨区经营、帐外经营、放高利贷、暴力催债等违法违规行为,并根据现场检查分析,形成书面报告,指出不足,督促及时整改,切实引导和规范小贷公司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金融政策,在核准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结论
小额贷款公司是一种新生事物,为解决农民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有益尝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将极大地解放民间资本这个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经济活力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但是,和一般商业银行一样,小贷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当中有的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引起的。有的是由一些政策性问题引起的,还有的是由小额贷款公司本身的内部控制引起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制约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为了切实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相关部门及小额贷款公司本身都应制定对策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这些建议的实施将能大大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参考文献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 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Marguerite Robins on (2005) 在其专著《小额信贷的演化:为穷人服务的可持续金融》中这样定义:微型金融, 主要为这样的人群提供信贷和储蓄服务, 即服务于农场主、渔夫或畜牧业主;经营小型或微型企业的企业主;提供服务业的经营者;依靠工资或佣金度日的人群;通过出租小块土地、汽车、机械等获得收入的人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其他地方的个体或团体, 包括城市和乡村。
二、微型金融在中国的发展
2005年5月, 央行决定开展民间小额信贷的试点工作, 首批于四川、贵州、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五个省 (区) 各选一个县开展小额信贷试点。2005年12月27日, 山西省平遥县晋源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日升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 真正的微型金融机构出现了。
2006年12月,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该文件发布以后, 内地微型金融市场的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各种新型微型金融机构层出不穷。如2007年12月15日开业的中国首家外资小额信贷公司——中国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一个。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美信主要为当地的微型及小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提供小额贷款, 其小额贷款额度为5000至7.5万元, 期限通常为3~18个月。2008年5月4日, 银监会和央行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首次专门针对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出台规定,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设立条件、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三、微型金融的制度创新——贷款代理人制度
由于微型金融的服务对象定位于经营规模小、缺乏担保而成为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配给对象的所谓“高风险借款人”, 因此, 微型金融机构必须有独特的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问题, 这样才能使微型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并实现盈利。
在国际上, 解决微型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的经典模式是小组联保贷款模式。在我国, 2000年以后, 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广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形式, 农信社的联保贷款经验丰富, 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因此, 对小额信贷公司来说, 联保贷款模式不应作为其主要业务形式。
贷款代理人制度, 是适用于有资格开展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的一种创新经营模式。它是指贷款代理人根据委托人 (金融机构) 的委托, 在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贷款业务。贷款代理人的职责是开展贷款业务, 包括搜寻客户、客户资质审查、帮助客户提交贷款申请、客户维护、风险监控等。贷款代理人与金融机构客户经理的主要区别在于:1, 贷款代理人与金融机构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业绩向金融机构收取佣金;2, 为了降低贷款风险, 金融机构向贷款代理人收取保证金, 并根据保证金的数额确定授信额度。 (见表)
微型金融的主要风险来自于缺乏担保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交易成本。2005年我国首批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以来, 业务发展非常迅速, 不良贷款比例低, 盈利能力强。究其原因, 是因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人员在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上, 实际已经起到了一部份“贷款代理人”的作用。一方面, 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人员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 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对客户信息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 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人员在送贷上门的过程中, 可以实地考察和了解企业和个人的经营状况, 有效降低逆向选择引发的信贷风险。
如果引入贷款代理人制度, 类似于将贷款经办业务外包,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 在客户开发与风险管理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好处:首先, 按业绩收取佣金的贷款代理人一般底薪很少, 因此更有开发客户的动力, 有利于增加贷款的业务量;其次, 由保证金数额确定授信额度的制度, 能激励贷款代理人进行更审慎的客户甄别, 大大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后, 保证金制度使得违约发生时, 金融机构能够得到来自贷款代理人的一部份补偿, 降低了贷款风险。
摘要:本文在介绍微型金融 (小额信贷) 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了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由试点到正式推广的发展过程, 引出了贷款代理人制度在小额信贷机构的应用, 论述了该制度对于在我国进一步顺利发展小额信贷机构的意义。
关键词:微型金融,小额信贷, 贷款代理人
参考文献
[1]、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观察, 2004 (8)
[2]、辛德树等:“农村信贷中介——担保人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解说”《农业经济》2005 (12)
[3]、杜晓山等主编《.中国小额信贷十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 2005
[4]、谢云山.我国小额信贷组织的现状与出路[N].中国金融, 2006 (1)
关键词:上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逾1亿户,占企业总数99%,创造全国60%以上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上缴税收占国税总额50%,集中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资难问题依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块的财务数据,对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策略。
一、文献回顾
Stiglitz和Weiss以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为基础建立的理论模型证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必然是不对称的,由此产生逆向选择,为降低信贷风险,银行把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水平以下,限制资信度低的企业进入,因而产生信贷配给现象。国内外学者对信贷配给现象下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大量研究,纵观现有文献,研究偏向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归咎于企业本身在信贷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即中小企业规模不足,財务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担保资产等。
王正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比例的零长期借款现象,对长期负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他资金来源的替代效应、公司资产抵押能力、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治理因素都显著影响了公司长期借款使用。田厚平对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信贷市场类型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银行收益不仅受信息结构的影响,也受到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与信贷市场结构的制约。罗正英考察了非国有控股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的财富集中度和风险厌恶程度等异质性特征与金融市场化程度对信贷融资可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财富集中度和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对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具有积极影响,但企业家风险厌恶程度与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研究假设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研究以及我国国情,基于以下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假设1: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与企业银行信贷比例负相关,与长期信贷比例负相关更显著。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化进程与长期债务比例负相关。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提高有利于抵押资产价值较低、经营风险较高的公司取得长期性债务融资。
假设2: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银行针对授信企业,进行具体调查分析,确定有利及不利因素,估计银行综合收益程度,对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因此,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的获得。
假设3:企业信贷融资与国有控股正相关。在我国,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比民营企业更加突出和紧密,国有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贷市场上,银行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业务,尤其是长期债务。
三、研究设计与变量选取
以我国2004年上市后的326家非金融业中小企业2007-2009年连续可得数据为样本,纳入企业所在地的市场进程化,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因变量
文章选取三个因变量构建模型,分别是:
Y1:短期信贷率:短期借款/年末资产总额;Y2:长期信贷率:长期借款/年末资产总额;Y3:信贷总额率:Y1+Y2
(二)解释变量
具体说明如表1所示:
(三)控制变量:行业和年份
(四)回归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i(i=1,2,3)=α+β1Market+β2Size+β3Mortgage+β4PrA-lRt+β5Wealth+β6QuickRt+β7EquityRt+β8PrCashflowRt+β9PrROE+β10PrInterestRt+β11Age+β12Nature+β13Industry+β14Year+ε
其中α为常数项,β1-β14为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在27384个观测值的基础上,剔除样本缺失数据以及异常值以后,共得到25508个可观测值。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有效个案数为898个,根据以上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OLS)采用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控制行业和年份,回归模型R2修正值分别为0.13、0.42和0.31,模型拟合度不高,但模型显著性水平高,回归模型和实证分析是有研究意义的。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结果显示市场进程化指数与企业信贷融资负相关,且与长期信贷和信贷总额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1。
上市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可抵押资产在1%的水平下影响长期信贷的获得,大的资产规模和多的可抵押资产越有利于获得长期信贷。资金富有度与长期信贷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越高,信贷需求越小。速动比与银行信贷正相关,在应收款项质量一定的情况下,速动比高的企业,短期内偿债能力更强,银行收益性得到较好的保障。
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均为上市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两者具有替代效应,股权融资越高,企业信贷需求降低。股权融资比在1%的水平下与企业信贷负相关,且短期信贷的相关系数高于长期信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在流动负债中所占比率越高,有利于企业下一年度获得银行贷款。前年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影响在1%水平下显著,但系数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前年度资产负债率与短期信贷、长期信贷在1%的水平下正相关,资产负债率指标越低,偿债能力越强,按照经典财务理论,资产负债率应与企业信贷负相关。另外,实证结果也表明企业前年度利息保障倍数与当期信贷负相关,企业年龄与信贷融资正相关,均无显著影响。间接说明我国银行不太注重企业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指标考核,也没有与中小企业长期交往积累经营信息,金融机制仍不健全。综合上面的分析,整体来看,具有较好财务状况的上市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假设2。
控股权性质指标与短期信贷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与长期信贷负相关,并在1%的的水平下显著。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表明上市中小企业的长期信贷率均值仅为3%,而股权融资率均值达到39%,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国所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替代了长期贷款的需求。另外,银行的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动机也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长期借款比较少。这种特殊现象的存在,假设3仅在短期信贷融资因素的回归分析中得到了验证,控股权性质与企业长期信贷负相关。
五、结论与启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信贷融资难问题,是国内外融资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既受到企业自身特征和财务状况等微观方面影响,也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金融体制、法治水平等宏观方面的影响,不能脱离任何一方面的因素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将市场化进程与企业控股性质相结合,对影响我国上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指数与企业信贷融资呈负相关,在1%的水平下对长期信贷产生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当前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尤其是长期信贷融资。但同时也发现,由于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信贷需求降低,企业宁愿放弃低成本的债权融资,转向高成本的股权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金融体制的弊端,影响了企业外源融资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实证的结果证明企业财务状况对信贷约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有效检验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另外,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进一步证明中小企业自身较多的货币资产降低了外源融资需求,企业自身资产规模的大小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获得。
参考文献:
1、Stiglits,J.E.andWeiss.A.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Amer
icanEconomicReview,1981(71).
2、王正位,赵冬青,朱武祥.中国上市公司零长期借款的经验研究[R].
3、田厚平,刘长贤.2009企业资产规模、信贷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管理科学学报,2010(5).
4、罗正英,周中胜,詹乾隆.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企业家异质特征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0(6).
5、樊纲,王晓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分析】推荐阅读: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06-17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07-03
小额贷款业务风险分析09-24
中国银行发展分析10-13
中国改革发展战略分析05-28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发展机遇分析06-05
中国电动车发展前景分析11-17
未来5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07-04
2024-2025年:中国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态势分析07-07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