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精选8篇)
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勇挑大梁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元素。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现代林业,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攻方向,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力求更大的作为。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将引领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方向,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
人类文明的演化、进步,总是离不开森林的呵护与支撑。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林业兼有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发展林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超过国土面积的1/5和1/3。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此,国家林业局提出,今后要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安全生态和绿色产品等。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生态产品生产及生态服务能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对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我国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在一些地区甚至有所减弱。我国的生态产品供给,承担着最多人口和最快经济发展的双重巨大压力。未来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环境恶化态势虽然有所减缓,但整体持续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生态产品等生态需求快速增长,供给不足将常态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逐步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转向“要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日益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产品的生产作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必须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林地、湿地、沙地及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沈国舫院士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突出林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森林植被的制造氧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吸碳固碳等功能和作用,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焕良说,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能支撑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发达但生态破坏、生存受到威胁更会使百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失去幸福。生态文明不是拒绝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在改善提高中坚守顺应自然的准则。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有金山银山,又要有绿水青山,才能保证经济增长和幸福持久,才能让人们在仰观蓝天白云、俯视青山绿水、行呼清新空气的同时,摆脱贫困和落后,走向富裕和幸福。
林业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天空以清新蔚蓝,还百姓以绿色家园。
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共和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的这一宿愿,一直是中国务林人的不懈追求。
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鄂云龙教授认为,没有森林建设和保护,就没有生态文明。没有绿色中国,就没有美丽中国。如果林业和绿化搞不好,还谈什么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2013年的春天, 人们心里并不轻松。雾霾、污染时常见诸媒体, 我们清楚地看到, 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国的环保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沙化、滥砍乱伐、掠夺性开采、江河和地下水及湿地污染已到了严重的地步。我国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还处在相当高的水平,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制度保证。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是社会生产的惟一目的, 社会各阶级在物质利益方面是一致的, 不是对抗的, 地位平等, 只有分工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共同为社会作贡献, 这就为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的保障。当今新兴经济体国家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比较落后的国家, 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 尽快摆脱贫穷本身就是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贡献。但是, 绝不能再走工业国家发展经济的老路, 工业国家是以对自然的外在感, 逐步发展为征服欲, 而对物质条件无止境的追求, 发展为掠夺狂, 导致地球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地球上的人们都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摈弃人与自然的不平等地位, 不要总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 不要无理粗暴地对待它, 因为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 地球已不堪人类放任活动的重负, 难以迅速自我恢复。发达国家曾经长时间为追逐资本利润最大化造成人类生态环境恶化, 转而输出危险废物。当今, 发达国家有责任降低消耗, 厉行节约, 减少污染, 偿还生态债。发达国家有先进的环保技术, 通过经贸互惠, 与发展中国家互助合作, 这样发达国家也会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文明生产和消费内涵
人类应该选择文明健康的生产和消费观, 内容包括:
(一) 生产劳动方式。
即人以怎样的方式从大自然中获得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及能量。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生产都必须在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来争取集团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 在必要的时候作出自我牺牲, 决不允许生产者主体把自己利益实现的过程看成是独立于社会公众、对立于竞争对手、凌驾于公众或其他组织之上。生产者主体要有正确的利益取向, 要有较强的生态伦理意识, 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光荣, 破坏生态环境可耻的道德意识, 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要积极推动运用环保技术, 生产部门应掌握生产技术关于“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 以闭路循环的形式, 在生态过程中实现资源合理而充分的利用, 使整个生产过程保持高度的生态效率和环境的零污染”。环保技术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生产者要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而采用这些技术, 克服短视行为。
(二) 物质生活方式。
在已经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基础上的人们, 不能以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寡、不该把口福之福的放任与时装服饰首饰的翻新、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作为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人的消费也有合理和不合理、文明和不文明、道德与不道德之分。如基本的需要, 包括生存的需要、健康的需要, 这是必须满足的;再如社会生活和学习发展的需要是合情合理的。享乐的需要和超平均优越的需要不宜在社会大力渲染, 因为它太脱离大众化,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此风不可长, 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在倡导节俭美德。那么更有甚者追求奢侈、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享乐至上、为消费而消费则是应当反对的。这样说是有生态伦理根据的。一个人过多地消费资源, 就会影响他人的生存, 影响后代平等地消费的权利, 他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 寅吃卯粮、超前预支、不堪重负, 因而是不道德的。人应该选择适度消费, 每个人都有维护生态平衡, 维护他人生存权利的义务。
(三) 精神生活方式。
我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人的现代化, 强调塑造完善的人格, 避免重蹈西方现代化以物性吞没人性的覆辙。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的现代化意味着追求高尚、崇高的生存目标, 实现精神上的升华。人格是指个人以特定的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的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这离不开道德的力量。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先进的道德, 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真正的和谐。它强调丰富发展个性, 而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不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相排斥, 反而更能促进个人与自然、他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良性发展。要做到这一点, 就应在全社会形成这种风气, 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就应该在精神生活方面有新的升华和新的精神追求, 它的主要内容是:
1. 文化活动。
包括科学技术活动、艺术审美活动。不要把文化、艺术审美活动作为物质生活的点缀或闲暇活动来对待, 而应把它们作为社会的主导活动内容。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等层次和形态。应当全面理解文化, 片面夸大或贬低哪一方面都是不应该的, 不管是重理轻文, 还是重文轻理都是不正确的, 要提高人的综合素养, 否则, 很难避免使人从简单的角度片面地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 自己的人格也不会完整。清新、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朝气蓬勃、雅俗共赏、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审美活动对人起到示范、教化、熏陶、无意识教育, 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心灵, 在审美意境中心灵也变得晶莹剔透。
2. 使道德渗透于人的灵魂中去。
人类优秀的道德精华、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共产主义道德是相通的, 共产主义道德就是吸取了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传统而形成的高层次道德。如果这些不同层次的道德在人类社会蔚然成风, 它定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和美好的未来。如先辈的顺应自然、回馈自然、天人合一、福泽后世、造福一方的生活理念和处事哲学;休耕轮作、节制消费、放生好生、不滥捕幼兽小鱼、实施禁猎期、禁猎区和季节性封山育林制度;在物质享受方面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内在超越、淡泊、乐山、乐水等, 这些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为当今人们人格的完善发展、个性的丰富、个人潜质和聪明才智的发挥, 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启迪和发挥的广阔空间。
三、生态可持续与文明生产和消费的内在统一性
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 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发展的标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人与自然应该协调发展, 即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和谐,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 在自然界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使人的消费与生态伦理相协调,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推动社会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文明、生态良好的目标前进, 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第1卷
[2].五位一体, 布局中国新图景.今日早报[N].2012, 11, 13, A0003版就是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贡献。但是, 绝不能再走工业国家发展经济的老路, 工业国家是以对自然的外在感, 逐步发展为征服欲, 而对物质条件无止境的追求, 发展为掠夺狂, 导致地球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地球上的人们都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摈弃人与自然的不平等地位, 不要总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 不要无理粗暴地对待它, 因为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 地球已不堪人类放任活动的重负, 难以迅速自我恢复。发达国家曾经长时间为追逐资本利润最大化造成人类生态环境恶化, 转而输出危险废物。当今, 发达国家有责任降低消耗, 厉行节约, 减少污染, 偿还生态债。发达国家有先进的环保技术, 通过经贸互惠, 与发展中国家互助合作, 这样发达国家也会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文明生产和消费内涵人类应该选择文明健康的生产和消费观, 内容包括: (一) 生产劳动方式。即人以怎样的方式从大自然中获得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及能量。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生产都必须在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来争取集团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 在必要的时候作出自我牺牲, 决不允许生产者主体把自己利益实现的过程看成是独立于社会公众、对立于竞争对手、凌驾于公众或其他组织之上。生产者主体要有正确的利益取向, 要有较强的生态伦理意识, 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光荣, 破坏生态环境可耻的道德意识, 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要积极推动运用环保技术, 生产部门应掌握生产技术关于“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 以闭路循环的形式, 在生态过程中实现资源合理而充分的利用, 使整个生产过程保持高度的生态效率和环境的零污染”。环保技术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生产者要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而采用这些技术, 克服短视行为。 (二) 物质生活方式。在已经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基础上的人们, 不能以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寡、不该把口福之福的放任与时装服饰首饰的翻新、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作为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人的消费也有合理和不合理、文明和不文明、道德与不道德之分。如基本的需要, 包括生存的需要、健康的需要, 这是必须满足的;再如社会生活和学习发展的需要是合情合理的。享乐的需要和超平均优越的需要不宜在社会大力渲染, 因为它太脱离大众化,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此风不可长, 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在倡导节俭美德。那么更有甚者追求奢侈、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享乐至上、为消费而消费则是应当反对的。这样说是有生态伦理根据的。一个人过多地消费资源, 就会影响他人的生存, 影响后代平等地消费的权利, 他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 寅吃卯粮、超前预支、不堪重负, 因而是不道德的。人应该选择适度消费, 每个人都有维护生态平衡, 维护他人生存权利的义务。 (三) 精神生活方式。我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人的现代化, 强调塑造完善的人格, 避免重蹈西方现代化以物性吞没人性的覆辙。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的现代化意味着追求高尚、崇高的生存目标, 实现精神上的升华。人格是指个人以特定的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的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这离不开道德的力量。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先进的道德, 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真正的和谐。它强调丰富发展个性, 而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不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相排斥, 反而更能促进个人与自然、他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良性发展。要做到这一点, 就应在全社会形成这种风气, 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就应该在精神生活方面有新的升华和新的精神追求, 它的主要内容是:
[1].文化活动。包括科学技术活动、艺术审美活动。不要把文化、艺术审美活动作为物质生活的点缀或闲暇活动来对待, 而应把它们作为社会的主导活动内容。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等层次和形态。应当全面理解文化, 片面夸大或贬低哪一方面都是不应该的, 不管是重理轻文, 还是重文轻理都是不正确的, 要提高人的综合素养, 否则, 很难避免使人从简单的角度片面地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 自己的人格也不会完整。清新、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朝气蓬勃、雅俗共赏、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审美活动对人起到示范、教化、熏陶、无意识教育, 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心灵, 在审美意境中心灵也变得晶莹剔透。
一方面我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发表最严厉的警钟,但另一方面我们仍因社会发展所迫,仍在不断的追求大发展,致使环境加速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破坏还在继续,生态恶化状况仍在延续,环境与发展的矛盾难道不可协调吗?这个问题现实地摆在所有传统制造业企业的面前。
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丰林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大规模造林,打通行业产业链,为生态文明建设铺路;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利用林业的“次、小、薪”材以及采伐、造材和加工剩余物(三剩物),增加对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森林砍伐;还有,通过市场化机制,带动了农户和企业的营林造林热情,在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木材需求和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之间,使林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进一步得到改善环境。
营林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覆盖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丰林集团一直坚持人造板生产和营林造林两方面齐抓共进。
丰林集团逐年通过各种途径造林,到目前已种植速生林20多万亩,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6万吨,释放氧气32万吨,并建设了年产桉树无性系组培苗100万株、无性系扦插苗1000万株的高科技工业化生物组培工厂、育苗大棚、炼苗场及扦插场,2000年9月份投产。现组培苗及扦插苗除了部分供应本公司造林外,大部分苗木是销售到其他造林单位和农户。
丰林集团营林造林,也有自己的绿色经济账:第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需求,目标就是希望通过自己造林,百分之三十、四十甚至更高比例的木质原材料用自己种的速生丰产林,走林板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个方面,是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绿化、生态效应;第三个方面,植树造林同帮助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密切相关,这是刘一川董事长“源于社会、回馈社会”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2005年12月,丰林集团董事长刘一川先生获得了由国家林业局、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共同设立的首届全国“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
产品综合利用,节省大量资源
节省社会资源,是环境保护的核心理念之一。占用最小的成本,做更多的事情,是丰林集团一直坚持的绿色环保理念,也是建立行业生态文明的出发点。
丰林集团从创业初期开始利用 “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至2010年底已生产336.08万立方米,为国内众多一流企业提供生产家具、地板、门板的基材。按1立方米中纤板相当于3立方米规格材使用计算,丰林15年来节省了约1008.24万立方米的规格材。按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大约可以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计算,相当于吸收了1845.08万吨二氧化碳、释放1633.34万吨氧气。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人造板产量约为1.1547亿立方米,超过全球人造板总产量的40%。也就是说,中国人造板行业是用占世界总量3%的森林资源,生产了世界总产量40%以上的人造板。中国人造板行业的发展为世界节省了大量原木资源,减少了森林砍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鼓励的行业。
产品环保安全,发展绿色经济
丰林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广西大学、广西化工院建立了战略联盟,形成了市场拉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丰林集团有自己的研发队伍,阻燃剂的配方完全是自己的。阻燃板在2008年中标奥运会的国家乒乓球馆,还有一些外国使、领馆的装修,是国内少数几家能替代进口阻燃板的品牌产品。当然,目前阻燃板的市场销售还处于起步阶段,总量很低,但是每年都处于翻番的状态。随着国家各级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阻燃人造板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目前丰林集团还是一个技术储备和产品市场开发的阶段。
丰林集团生产低醛型产品,为社会和环境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因为甲醛是有毒有害物质,现在绝大部分室内用人造板都是用尿醛胶,含有一定的游离甲醛。2010年4月1日,国家已颁布新标准人造板游离甲醛释放量小于8mg/100mg,同国际接轨,实际上丰林从2009年9月开始,就已经不生产国家标准准许生产的E2级家具板,开始大批量生产低于8mg/100mg的产品供应国内外用户了。2009年高新环保产品占股份公司销售总额的65.9%,2010年计划提高到68%。
回馈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源于社会、回馈社会”是丰林集团刘一川董事长的经营理念,也是丰林员工的思想境界。丰林集团创立十多年来,以项目扶贫、招工扶贫、造林扶贫、教育基金、丰林奖学金、捐赠和其他光彩事业的方式,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促进行业生态文明的建设。
2005年10月9日广西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一项回馈社会的宏大实践》并发表评论员文章,赞扬丰林集团的义举。“南宁教育园丁奖”是丰林助教的品牌项目,10多年来已评出200多位“我最喜爱的老师”,去年这个项目又推广到了百色市教师系统。从2004年开始,丰林集团每年在百色扶贫助学10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
丰林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林板一体化木业集团之一,曾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级资质称号,拥有国家专利18项,是“广西企业技术中心”和“广西木质板材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多年来稳步发展,获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可,2011年9月29日丰林集团成功上市。
丰林集团十几年来,一直践行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营林造林,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做到节能减排的模范,生产出环保安全高质量的产品;另一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引擎,倡导绿色经济,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绿色通道。
7月28日下午,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商业资本论坛举行。在第一场论坛中,华谊集团董事长刘训峰、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崔世昌核数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崔世昌、长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刚、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蒙草抗旱集团董事长王召明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共话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发展。
论坛以“秉承以商业力量、新商业文明、金融资本手段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注重金融手段在共建丝绸之路中的核心价值和纽带作用”为话题,引发了企业家的深入探讨。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论坛中,华谊集团董事长刘训峰发表主题演讲并与大家分享了怎样发展绿色化工,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体会。刘训峰表示,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过去化学工业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今后还要做很多工作,未来要持续地向社会传递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每一位的行业参与者、相关人员都要参与到这场传播正能量的行动中,为推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论坛中,大家都为亿利集团27年来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精神所感动和折服。谈到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坦言,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造福社会。环境保护需要一种精神,需要一种责任感。他认为,环境保护,首先要从国家层面加大力度,把环境保护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最基本的战略来进行推动。不仅要加大投入,而且要改变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科学的、正确的路径。
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崔世昌认为,在未来一个时期,绿色化工将能够取代以后的化工,这不仅对中国也是对人类都是一个新的贡献。长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刚第一次来到内蒙古,了解了亿利集团27年的奋斗史,看了改造后的大漠风光后直言漂亮,他建议政府要“有一个很大的奖励给文彪先生。”同时他也要和王文彪先生深入探讨一下绿色旅游怎么做大做强。
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蒙草抗旱集团董事长王召明对沙漠的感受最深,从小时候的恨沙怕沙,到今天目睹在亿利集团将沙漠变绿洲,他直言不容易。王召明说,王文彪董事长树立了一个榜样,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中国这么大,加之世界沙漠的治理,光靠榜样、奇迹远远不够。王召明建议,沙漠土地的使用权能否区别于草原、农田的另一种土地权。在去年的全国政协会上,王文彪董事长也建议沙漠土地的使用权能否延伸到70到100年,包括跟银行的合作,治理沙漠的企业能否低息或无息,因为只有这种政策、机制的激励,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沙漠的治理中,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1、广西的制糖业做到了把甘蔗从头到尾“吃干榨尽”,实现了(C)。A.固体废弃物较多排放 B.固体废弃物多排放 C.固体废弃物零排放 D.固体废弃物少排放
2、广西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在全区14个设区城市成立了(D),建立了广西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信息系统。
A.淘汰老旧机动车监管机构 B.重型汽油车限行管理机构 C.淘汰黄标车监管机构 D.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机构
3、到2015年,力争广西1/3以上地级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D)。
A.25万吨/年 B.10万吨/年 C.15万吨/年 D.20万吨/年
4、(C)是指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A.梧玉贵一体化发展 B.桂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C.柳来河区域一体化发展 D.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5、为完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应积极推进(B)改革。
A.取水 B.水价 C.水资源管理 D.供水设施建设
6、《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规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B)时,应当对
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A.废轻化工原料 B.生产性废旧金属 C.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 D.报废电子产品
7、《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对(B)的功能定位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等。
A.重点开发区 B.禁止开发区 C.限制开发区 D.优先开发区
8、广西拥有大陆海岸线1600公里,占全国的8.9%,居全国第(C)位。A.7 B.4 C.6 D.5
9、提升(A)的主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服务广西、联系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门户作用,建成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
A.南宁市 B.梧州市 C.桂林市 D.柳州市
10、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应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实施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D)制度。
A.“三条红线” B.“四同时” C.“四项制度” D.“三同时”
11、广西湿地主要保护形式有(D)、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其它保护形式的保护。
A.生态保护区 B.基本农田保护区 C.湿地保护区 D.自然保护区
12、《“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提出要按照清洁乡村、(B)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持续推进“美丽广西”建设。A.绿色 B.生态 C.优美 D.富裕
13、广西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把(C)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技改、扩建的“两高”项目坚持“等量置换”。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淘汰落后产能 C.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D.开发布局调整
14、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A)。A.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 B.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C.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D.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1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C)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A.150 B.75 C.100 D.125
16、山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三最”指的是地表温度最高、降雨量最少、(D)。
A.地表空气湿度最高 B.海水盐度最小 C.地表空气湿度最低 D.海水盐度最大
17、广西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对外旅游交流和合作,积极宣传推介广西旅游,旅游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广西(B)获批边境异地办证业务。
A.三市四口岸 B.四市六口岸 C.三市六口岸 D.四市三口岸
18、广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指导思想提出,加快(B)建设构筑国土生态 安全格局和支撑体系。A.政治文明 B.生态文明 C.精神文明 D.物质文明
19、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C)。
A.流域或区域居民生活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 B.流域或区域的农业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 C.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 D.流域或区域的工业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 20、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是(B)。A.经济发展 B.新能源革命 C.生态公正 D.生态安全
21、广西境内有许多喀斯特地下河,BC()等地下河均各自形成地下水系。A.红水河 B.坡心河 C.地苏河 D.北仑河
22、(BCD)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A.郁江平原 B.南岭山地
C.桂西南石灰岩地区 D.南海区域
23、通过(ABCD)方式,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A.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B.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C.促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D.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24、“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的总体目标是?(ABCD)A.农村环境优美 B.服务保障有力 C.农民生活宽裕 D.乡村和谐幸福
25、森林的林冠和土壤层能够吸收、吸附大气降水携带的多种污染物质,包括(AD)等。
A.多种有机污染物 B.二氧化碳 C.泥土
D.铅镉等无机污染物
26、构建广西现代化工业开发格局,从以下方面抓起(ABCD)。A.提升南宁都市圈发展区,积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B.统筹梧州市、贵港市沿江发展区,加快形成承接东部产业承接基地 C.培育桂西边境发展区,全力推进资源型产业基地建设 D.优化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区,促进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 27(多选题).(2分)结合《旅游法》宣传贯彻工作,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广西旅游部门加大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系列旅游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整治(AB)。
A.“挂靠承包”的违法经营问题 B.“零负团费”经营模式 C.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违法经营问题 D.“重硬件、轻软件”的饭店经营问题 28(多选题).(2分)生态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是(BCD)。A.好玩性 B.动态性 C.可持续性 D.综合性 29(多选题).(2分)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包括了(ABCD)。A.产业政策 B.价格政策 C.投融资政策 D.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 30(多选题).(2分)建立沿线国家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简化往来手续,扩大旅游规模,联合打造北海至(BCD)的泛北部湾海上跨国邮轮旅游环线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A.东帝汶、孟加拉、不丹 B.菲律宾、香港
C.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
D.越南(下龙、岘港、胡志明)、柬埔寨(西哈努克市)、泰国 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9月13日更新题库答案可考100分
一、单选题
1、题目:和谐社会的目标是(C)。A.流通顺畅 B.经济发达
C.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D.环境保护
2、题目:2013年,南宁市全年的雾霾天数为(C)天,甚至出现连续5天的重度污染。
A.52天 B.62天 C.72天 D.82天
3、题目:2013年,广西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从2009年的66845吨激增至(C)。
A.707920吨 B.505830吨 C.607846吨 D.807846吨
4、题目: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A)。A.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B.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C.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D.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5、题目:《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A)。
A.终身追究制 B.行政责任制 C.负责制 D.追究制
6、题目:贵糖公司建设了以甘蔗制糖为核心的甘蔗产业生态工业园区,将(C)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原料甘蔗的单产和含糖量。
A.工业生产和服务业 B.工业生产和信息业 C.工业和农业生产 D.农业生产和服务业
7题目:注重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旅游观,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推动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C)发展模式转变。
A.规模增长型 B.协同联盟型 C.质量效益型 D.市场推进型
8题目:广西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做好提前部署,加快构建以(D)为龙头,“桂林—柳州—来宾—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梧州、贺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旅游发展带为骨架。A.北海 B.柳州 C.南宁 D.桂林
9题目:广西生态农业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功地创立了闻名国内外的“(A)”,即“养殖+ 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模式。
A.恭城模式 B.兴安模式 C.横县模式 D.浦北模式
10题目:生态安全有两类(D)。A.辐射安全与植被安全 B.水安全与空气安全 C.土壤安全和阳光安全 D.要素安全和功能安全
11题目:2014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布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A)。A.2013-2020 B.2013-2016 C.2013-2014 D.2013-2018 12题目:2013年,北海市海城区通过(B),基本了控制海水入侵。A.限制滨海挖沙
B.控制地下水抽水量及布井密度 C.修建拦河闸和防潮闸 D.帷幕灌浆以及地下修坝
13题目:南岭山地、桂西南石灰岩地区、南海区域是我国(A)优先区域之一。A.生物多样性保护 B.农业开发 C.旅游开发 D.基础设施建设
14题目:加快(D)再利用,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A.基层村 B.行政村 C.中心村 D.空心村
15题目:为加强旅游市场开发,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广西卫视等主流电视媒体播放以“遍行夭下心仪广西”为主题的旅游形象宣传片,举办(C)系列推广活动。
A.“中国民俗旅游年” B.“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年” C.“中国海洋旅游年” D.“中国旅游年”
16题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C)。A.经济发展 B.生态安全 C.新能源革命 D.生态公正
17题目: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是(A)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之一。
A.1990年9月 B.1993年9月 C.1992年9月 D.1991年9月
18题目:目前,广西玉桂产量居全国(D)。A.第三位 B.第二位 C.第四位 D.第一位
19题目:根据《广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到2015年,全区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B)。
A.95% B.86% C.89% D.90% 20题目:“清洁田园(D)工程和技术”的核心目的是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并且减少流失量,提高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垃圾的产生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A.五大 B.六大 C.八大 D.十大
二、多迭题
21题目:广西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是(ABCD)。A.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B.开展示范区建设,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屏障 C.加强海洋综合管控,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D.倡导和谐海洋理念,增强海洋生态文明意识
22题目:建设打造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加快推进(ABCD)等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引领长寿养生高中低端全面发展的旅游新态势,力争建设“国家生态健康旅游区”。
A.凤山县三门海国际生态养生度假基地 B.大化红水河百里画廊国际长寿养生项目 C.巴马县盘阳河长寿养生景区项目 D.东兰县月亮河长寿村景区项目
23题目:东园家酒厂的(ABCD)考核指标均达到《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DB45/T612-2011)白酒类的一级标准,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A.资源消耗 B.资源产出 C.资源综合利用 D.废物排放
24题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是?(ABD)A.农产品产地污染源头预防 B.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C.农作物资源保护 D.农业生产过程清洁
25题目:三生共赢”的三生是指(ABCD)。A.生产 B.生活 C.生命 D.生态
26题目:通过(ABD)方式,有序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A.积极开展旧工矿改造 B.积极开展旧城镇改造 C.稳步推进“空心村”整治 D.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27题目:在广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如何推进广西旅游业改革和对外开放合作水平?(ABD)A.推进泛北部湾国际旅游圈建设 B.加快旅游业对外开放
C.积极与招商部门开展旅游专题招商工作 D.积极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
28题目:建设科学、高效、稳定的能力保障体系,广西必须(ABCD)。A.增强科技创新和支择能力 B.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C.优先发展教育 D.加强公共服务
29题目:根据农村的区位、产业、人口、资源等特点,将广西农村分为(ABCD),实行农村分类管控。
A.改造型农村 B.融入型农村 C.发展型农村 D.保护型农村
30题目:很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国的国土空间划分为下列主体功能区(ABCD)。
A.限制开发区域
31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悖论”是指(ABCD)。A.全球意志与国家意志、“类生存”与“国生存”的悖论 B.人类终极文明与阶段愚昧的悖论 C.国家赶超战略与全球资源紧缺的悖论 D.“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悖论
32题目:广西是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其中属于国家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ABC)等。
A.儒艮 B.中华鲟 C.中华白海豚 D.大鲵
33题目:新时期广西林业建设要应以(BCD)等为建设重点。A.停止采伐森林的森林保护工程 B.公益保护、退耕还林、珠江与沿海防护林保护工程 C.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D.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工程
34题目:广西由于(ABC),近岸海域环境承受巨大压力。
A.围填海等开发建设活动占用海洋生态空间,海洋自净能力和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B.陆源排污压力巨大
C.沿海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D.沿海核电站的低放废水、低温废热排放
35题目:农作物秸秆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副产物,它含有丰富的(ACD)等微量元素,是一种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资源。
A.氮 B.钾 C.铁 D.磷 三判断题
36题目:2013年广西沿岸港湾、河口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劣于第四类水质区域面积有较大增加。(正确)37题目:广西生态农业“恭城模式”是“养殖+沼气+加工”模式。(错误)38题目:广西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把崇左建设成为重要的糖业、锰加工循环经济基地。(正确)39题目:到2015年,广西建材工业的吨水泥综合电耗下降到87千瓦时,吨熟料综合标准煤耗下降到105千克。(正确)40题目:在南宁市、贵港市、百色市等地建设畜牧业优势产业带和淡水养殖优势产业带。(正确)41题目: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视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二是缺乏循环经济的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正确)42题目:广西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把防城港市建成冶金循环经济先进城市。(正确)43题目:“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实施时间为2013-2020年。(正确)44题目:田东石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围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无机化工产业链,生物化工和碳—甲醉)五大产业链,重点发展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和环境友好产品,形成具有低碳循环经济特色的上下游一体化石化基地和联通东盟乃至亚太地区的石化产品交易及物流中心。(错误)
45题目:广西明江流域的凭祥、龙州、宁明、上思,林业发展战略以积极发展速生、丰产的桉树工业原料林为主。(错误)
46题目: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必须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为抓手。(正确)47题目:广西甘蔗制糖循环经济模式被列为全国糖业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示范样板。(正确)48题目:森林净化水质的作用不明显,森林能对污染物进行降解,直接改善地表面的水质,但森林植物的腐叶会使江河水中有机物增加。(错误)
我们一直以来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现如今,人类和大自然环境的关系变成了紧张和对立的关系,我们的生态系统整体都在受破坏.所以,我们人类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平衡关系。为了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平衡关系,除了需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之外,也还要必须依靠群众道德的力量。要想形成在人们内心坚定的信念,就必须进行生态保护和已经改善的道德规范,因此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这同时也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单单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生态环境有一个道德的总体要求,它是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也有不一样的道德要求,它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节约生活中所有可利用资源,抵制生活中不同的污染,多多植树种草,并且要努力学习有关生态环境的道德准则和学习如何保护环境,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的任务与建设和谐环境、生态环境的任务越来越重大。只有社会人民主动产生生态文明的观念, 才有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文明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把人类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人类需要自觉的建立起生态观念,时刻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我们就更要遵守这些规则,自觉的维护自己的生活环境。
同时,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与全球严重的环境息息相关。在过去的发展形式中 ,因为没有充分选择科学的且合理的发展模式,更为甚的是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遗忘了生态效益与平衡,就会引起了好多的环境问题 ,这就很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也彰显了我国推进环保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变化。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是人本主义的温情的宣言。并且,生态文明的主旨是“绿色价值观” ,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提出了新的不同的看法。
什么是生态文明?它就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发展为点。这种文明观特别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有相同方面,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人类的物质的生活水平。可同时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不同点, 生态文明突出了生态的重要,强调并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保护自然,且不能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第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也提高公共行为观念。首要问题是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长久以来,我们关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可是对环境的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都不够,对生态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矛盾认知不多,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变弱。要想加强生态文明,就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积极的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共存的社会。
生态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是很严重的,臭氧是阻挡宇宙中紫外线的天然屏障,但由于现代化设备产生的大量的一氧化碳物质,把臭氧消耗了,紫外线就会乘虚而入,侵害人体。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破坏了生态的交换平衡,使地球温度持续升高,南北极的冰雪不断融化,珍奇的动物灭绝,气候变恶劣等。
可持续发展不但是满足当代的需要,也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后目标。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 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进行持续发展的道路。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是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想要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要加快速度。当前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地域的局部问题,而是世界问题,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的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为了更好更快的解决环境问题,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更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很多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表明了,不在意环境的保护,到头来都是人类吃苦。等到有治理环境的措施时候,花费的代价是最高的。我们更要吸取教训,环境的保护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会要求我们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减少对生活在自然的资源的开发,给子孙后代也留下发展的自然资源。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儿少一点儿,所以,发展当前经济的同时,自然资环境资源的保护不可忽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尽量要做到多利用,少排放,进而减少自然环境的破坏。
(一)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 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所存在的自然状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综合表现形式, 集中体现了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的成果, 涵盖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体现着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取义于生态概念所描绘的生物之间及其与非生物之间所依存的关系状态, 强调人类社会的文明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遵循和谐发展、共生共荣这一客观规律, 最终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与精神成果。
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 也是个时代概念。人类社会文明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代的生态文明, 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完全依赖———敬畏———改造———敬重, 发展到今天, 伴随科技发展而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引发人们对人与环境之间发展关系的多方位、多层次反思, 提出人类社会必须承认自然的权利, 尊重爱护自然并与之形成利益共同体。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 集中体现了当代人在不同层面和角度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与自然关系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和取得的全部成果, 既从思想意识、国家制度和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方面体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安全的维护, 也从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实际行动等方面展示人类社会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二) 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克特于1965年提出, 1983年, 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文章中首次使用。在旅游相关研究文献中, 关于生态旅游的不同定义有140余种, 研究呈现多视角, 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对其概念、含义进行不同解读, 目前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概念, 精确含义缺乏一致见解, 但共识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生态旅游的概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 尊重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 关注旅游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可能带来的冲击, 开展负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二是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社区参与并对地方发展带来福音的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尊重社区经济发展, 既提供给旅游者当地社区保存完好的特有社会人文、风俗人情保真实体验, 又尽可能避免外来文化对其造成的冲击, 同时强调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要求旅游发展能对社区做出贡献,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三是生态旅游时刻体现对“人”的关怀, 关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企业经济持续发展, 强调社区参与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引领旅游者获得满意旅游体验。
二、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一) 基于生态旅游产生原因视角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却面临着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的威胁, 许多旅游区也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因此, 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使旅游业的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基于寻求解决传统大众旅游形式存在的弊病条件下, 在市场需求拉动的外部原因以及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下, 人们不断的寻找一种更有生命力、更负责任的旅游发展替代模式, 来保证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完善取决于社会文明发展状况。人类在面临生态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反思传统发展观念提出了生态文明, 是人类社会理性的选择, 其本质特征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利益共同体, 实现可持续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并不是单纯的保护生态环境迟缓经济发展, 而是要通过有效途径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保持生态平衡基础上优化和改善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现经济与生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统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既可以通过控制开发强度、限制旅游容量、加强生态安全教育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又可以借助于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的保护平衡经济利益, 实现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和利益同享。
(二) 生态旅游的功能角度分析
根据目前相关研究发现:生态旅游主要具有观光游览, 环境保护,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教育四大功能。生态旅游虽然强调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但作为一种旅游产品, 必须具备观光游览的市场特征, 同时突出生态特性设计, 使旅游者既能获得一定旅游体验又不对旅游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或产生不可逆影响。同时, 保护一直是生态旅游发展和研究的关键要素, 只有充分发挥其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功能, 生态旅游才能真正符合生态文明之要求, 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社区参与一方面使社区居民通过参与旅游发展获得经济收益, 改变资源利用方式, 避免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因生存压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 社区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 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又有利于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的保护和传承, 促进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关注环境, 倡导在旅游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提高旅游者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促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谋求旅游产品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从生态文明的结构层次上看, 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等构成生态文明的深层结构, 体现生态文明的本质生命力, 是一种文明形态区别于另一种文明形态的质的规定性。生态意识作为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是基于生态价值的角度根据社会与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提出的解决二者关系中所有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情感总和, 是人类对其与自然关系变化反思和理性升华;道德作为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 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及对自我进行教导和行动引导作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引用至自然生态领域之后即为生态道德, 也就是人类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应该形成一种信念, 维护自然的权益, 用道德规范约束和调整人类对自然所采取的行为。文化是人的发展和本质的具体体现, 植入生态价值观意味着新的文化产生, 也是人类从统治自然到和谐共存的新的存在方式的过渡。生态旅游的发展依赖于资源本身和人, 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是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处理人与环境问题的理性选择,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动力和智力资源在旅游业的具体实践。
三、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生态旅游关注环境和保护资源被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具体实践上依然带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目前我国相关理论研究发现, 生态旅游研究理论日趋成熟, 研究在不同领域均取得一定成果, 理论意义的生态旅游发展是旅游业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最佳发展方式, 但生态旅游具体实施中因各方利益关系及理论实践性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环境问题:首先是污染问题, 旅游景区的大气、水体和垃圾污染依然普遍;其次是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在旅游旺季超载, 同时游客基本集中在部分知名景点也容易带来环境压力;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因追逐经济效益和保护意识及相关监管、惩罚措施欠缺或力度不够, 部分景区生物多样性欠缺保护甚至遭到破坏;同时存在景观破坏和视觉污染、自然遗迹破坏、非生态景点的污染与破坏等问题。
四、生态文明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一) 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体系指引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 贯穿于整个社会行为过程,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体现, 其践行主体是人。目前, 我国旅游消费者, 社区居民, 旅游企业开发、经营及管理者生态意识和环境消费控制力较弱, 生态环保意愿较高但实际行动能力不强, 因此, 必须全社会动员和多部门行动, 通过公众化和常态化教育营造社会生态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和树立生态道德观, 借助相关培训提高生态旅游具体参与与实践者的素质, 培育生态旅游者和培养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组织宣传和教育功能, 树立科学的生态发展观和“生态优先”的生态旅游发展价值取向。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和普及生态知识, 有利于协助解决区域问题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保证生态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 科学规划, 注重平衡旅游地开发与保护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自然属性, 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与发展必须切实转移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来, 使人、社会与自然重新成为有机统一体, 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依托于资源。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 以生态文明的和谐与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未来状况, 寻求有利于旅游景区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生态旅游规划必须要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发展”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 同时对旅游景区各子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积极正确的分析, 放眼未来, 景区规划不仅要服务于满足当下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 还要兼顾旅游地环境的长远保护与永续利用, 对于任何形式的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行动给予坚决制止。
(三)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与政策
生态文明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路。生态物质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构成生态文明的表层结构, 是生态文明主体直接感受、认知、评价的表层性因素, 具有量的规定性。生态制度文明强调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中心, 是调整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制度规范的总称。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保护得以实施的制度保证, 是真正实现保护———开发利用———保护的积极成果。现阶段,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经营过程比较混乱, 因此, 急需围绕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任何利益主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体系与政策。如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资源的产权制度、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监管制度、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旅游开发中利益分配制度等, 以及政府鼓励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关政策。另外, 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旅游者行为做出规制。
五、结语
生态文明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旅游发展完善必须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严格按照生态规律办事, 不仅实现“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还要通过旅游开发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获取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形成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社会引导作用。以生态文明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理念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理念, 改变单纯经济利益的追逐, 以保护资源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 着眼长期发展, 谋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旅游应时代发展之需, 践行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方向。在辨析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内涵基础上探讨二者的关系, 结合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生态文明对生态旅游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4) .
[2]张首先.生态文明:内涵、结构及基本特性[J].环境教育, 2010 (01) .
[3]段文霞, 肖猛, 李光跃, 陈放.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环境, 2004 (01) .
[4]孙道玮, 俞穆清, 陈田, 田卫, 王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01) .
[5]刘思华.刘思华选集[M].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0.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土哲学 土文明
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出了“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以及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一.“土”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哲学意蕴
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导致各相异趣的生产形式和与之相应的经济模型,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和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以及东方的哲学伦理观和西方的宗教神学与哲学。
1.“土”在西方文化中的哲学意蕴。对自然的“附魅”,这是一种朴素且有机的自然情怀。远古时代,囿于人类认识水平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限制以及自然力量的强大,“自然”在早期先民眼中具有难以捉摸的神秘性、神圣性、不可战胜,但由于人类的生存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便同时又令人心神向往和无限沉醉,由此产生了“魅”的自然意蕴。
对自然的“祛魅”,这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机械自然观。人类主体性的张扬,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能力空前提高,人类运用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向自然开战,支配自然、控制自然并妄图征服自然,原本具有生命和灵性的自然世界在人类面前成为孤立的原子世界和僵化的机器碎片,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荡然无存。
对自然的“返魅”,这是一种共生和谐的自然观。为了摆脱科学对世界的祛魅所带来的危机,有利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后现代主义在怀特海的“过程论”的基础上对祛魅的自然观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批判,提出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前提——泛经验论,认为自然的基本单位是由创造性的、经验着的事件构成,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返魅的自然观。
2.“土”在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意蕴。在我国本土哲学中,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主要在于的是天、地、人三才的合一。天、地是古代世界观立足于现象的表述,二者的含义都极为丰富,参照今天的科学世界观,前者可指银河系、太阳系、大气圈气候规律等,而后者可指地球、地表、地形地貌、土壤、森林、河海、地表生物资源等。
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和谐相处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其最基本的展现形式就是“阴阳五行说”。这类模式在儒家的祭祀、礼俗,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古代方术和道教的体系中,均有着极为丰富的运用,堪称其指导性原则。“安土重迁”、“入土为安”等后土文化思想在我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后土祭祀”、“落叶归根”等思想对我国影响深远。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土哲学构想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土哲学的构想以生态哲学内在的生态学范式为立足点,以大地共同体范畴为出发点,使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从具有理性主体地位的人延伸到整体生态系统,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土哲学包含人们对土的整体性理解以及人类在对待人与土的关系时的哲学方法,土哲学的根本归宿点在于在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状态下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从存在论来看,我们坚持认为人类和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中,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属于生态共同体。大自然没有人类完全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我们人类没有大自然是不可以好好存活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遵循自然、敬畏生命、热爱土地。而不是仅仅把土地看作是我们人类的财产附属品。从方法论来讲,即我们人类要学会遵循自然、体验自然、保护土地,而不是一味地向土地索取。我们应该坚持知行合一,将思想付诸于实践。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土文明建设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土文明建设既包含对中国发展中的土生态问题的沉痛反思,又包含土生态文明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我们务必要转变我们对土地的态度,从简单的获取经济利益的利己主义态度,转变为虔诚地热爱和敬畏土地。观念的改变引起态度的转变,态度的转变引发行动的改变。我们要像大山一样思考,要把虔诚地热爱和敬畏土地,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再将合理的土地利用问题仅仅看作一个经济问题。我们要着眼于保护生态群体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美丽性。我们也应该以更温和、客观的标准,对它的功用作出评价。我们应该坚持以生态良知为出发点,以生态智慧为指导,合理利用土地和开发土地,使其在保有其本真的存在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永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推荐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10-23
生态文明低碳发展12-10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06-17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06-27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意义10-20
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88分06-23
生态文明理念07-07
家乡生态文明11-09
共创生态文明感悟11-14
生态文明作文600字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