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推荐11篇)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1

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备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

2、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洁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现象提高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通过第二类永动机无法制成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类改造自然时必须遵从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将一事无成

通过介绍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提高为人类美好未来努力学习的觉悟

师: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我们都要消耗能量。另外,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而产生的能量耗散问题,使得能源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能源。

一、能源:凡是能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

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问:常规的能源使用带来了那些负面影响呢?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等物质会使雨水中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煤炭中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质。主要成分是臭氧。

另外常规能源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一种污染。

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即损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经济资源,损坏建筑物及文物古迹,严重时可改变大气的性质,使生态受到破坏。

四、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或能量转化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能源叫绿色能源。

问:可以开发那些清洁相对无污染的能源呢?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中东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外交、军事莫不围绕着这片从地表上看毫无魅力的区域打转。世界警察和他的随从们最愿意去管中东的事情:两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说明能量消耗巨大的富国们对石油的心痛程度。

令以一方面,“替代品”??新能源的研发、形式层出不穷。

1、水能:水作为能量的载体,被太阳能驱动地球上三栖循环。地表水的流动时,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形成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

2、海洋能:由于地球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周期性不均衡,海水发生非气候性的涨潮和落潮现象,形成潮汐。潮汐蕴含着巨大能量,既可以用来推动机械装置,又可以用来发电。

此外,由于海水表层和深层间的存在很大的温差,利用这种温差也可以发电。法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温差发电站,发电容量为14,000kW。

3、风能:利用风的机械能发电,风能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据有关专家估算,在全球边界层内的总能量为×1015瓦,一年中约为×1016千瓦时电力的能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 每年所燃烧能量的3000倍。其中1/10为可取用的极限量。

风能的优点是:总能量巨大,利用简单、无污染、可再生。缺点是:能量密度低、不稳定性大,连续性、可靠性差,时空分布不均匀。

4、沼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在密闭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沼气具有很高的热值,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空气,不危害农作物和人畜健康。生成沼气的原料本身就是各种废弃物,生产过程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

在农村到处可以看到许多生物质的废弃物,如人畜粪便、秸秆、杂草和不能食用的果蔬,等等。将这些废弃物收集起来,经过细菌发酵可以产生沼气,用沼气做燃料和照明,也可以发电。

5、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广泛利用的清洁能源。我们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两种??

一是将阳光聚焦,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在日照充分的地方,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太阳灶、干燥器和太阳能热水器。

二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用化学能发电。比较常见的光电池是硅电池。许多电子计算器和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现在已经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更是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来提供电力。

但是阳光在达到地面以前要经过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能量损失较大,加上阴天、昼夜变化和雨雪等降水过程的影响,目前地面上利用日光发电受到一定限制。

无论是生物质能、风能,还是水力、温差和潮汐能,归根结底都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即使矿物燃料,也是通过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亿万年以前的太阳能。

6、地热能:用地热采暖、将地热用于农业、水产养殖业、工业生产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

利用地热能,占地很少,无废渣、粉尘污染,用后的弃水既可综合利用,又可回注到地下储层,达到增加压力、保护储层、保护地热资源的双重目的。*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 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我国的地热资 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除以上利用外,从热水中还可提取盐类、有益化学组分和硫磺等。

7、核能:铀在自然界中有三种放射性同位素:U235、U238、U234,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热量。在军事上铀主要用来制造核武器和核动力燃料。铀的和平用途十分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作核电反应堆的燃料。

由于核电具有发电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和安全等优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大力发展核电,估计到XX年核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25%左右。我国已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目前还有多处正在筹建。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2

陕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虽为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但并未得到与浦东、滨海、成渝、长株潭实验区一样的配套政策支持。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相对滞后的体制、机制、制度、政策等因素在能源开发中引发了诸多值得关注的矛盾和问题,单靠地方政府已无法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浪费严重,解决资源保护的问题非常紧迫。按国家《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煤矿的采区回采率厚、中、薄煤层分别应不低于7 5%、8 0%、85%,而陕北煤矿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追求低投入、高产出,实行掠夺式开采,回采率平均为58%、62%、68%,年浪费煤炭1920万吨。此外,煤矿超设计、超能力开采使矿区、矿井服务年限大大缩短。加之伴生矿床未实施立体勘探和开发,造成榆林市每年约有38亿立方米的煤层气排空,既浪费资源又加剧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二是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急待解决。由于资源无序开发,在一些地方已造成突出的地区环境问题:一是地表塌陷。以榆林为例,至2007年3月,全市因采矿形成的塌陷面积共60.16平方公里,其中神东公司所属煤矿造成5 2.3 2平方公里,已损毁房屋2310间、水浇地3112亩、旱地19678亩、林草地55290亩。二是地下水位下降。榆林全市湖泊由开发前的869个减少为79个,仅神木县境内就由10条河断流,20多眼泉井干枯,乌兰木伦河的河床被占去90%。三是大面积植被被破坏。仅4条天然气输气管线就破坏植被100多平方公里。四是“三废”污染日益严重。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损失严重,老区人民至今没有从资源开发中获得丰厚的回报。陕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是一个共性问题。据调查,陕北中煤利用率不到40%,煤矸石利用率不到20%,粉煤的利用率只有48%, 与煤伴生的焦化工业产品回收率也很低, 这几项加起来,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近3个亿。为此,我建议:

第一、建议国家制定有利于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保护性开发。国家应尽快停止对各类资源的行政划拨,停止无偿或低偿出让资源,坚持“先立项、后配置”和“整装预留,分期配置”的原则,变行政审批为市场化运作。国家还应尽快制定资源价格体系,逐步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现在的1.18%提至3%,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成比例由中、省的5:5分成改为中央和地方按2:8分成,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二是建立平等的市场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控制资源消耗和污染。政府要认真做好资源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矿业权有偿使用改革,对已经形成尚未被占有的矿产地的矿业权由各级政府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通过招、拍、挂等市场化方式,选择投资者,防止企业圈地和抢占资源,为各类企业参与能源开发创造平等的准入和竞争机制。

三是建立完善能源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我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状况,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能源主要依赖煤炭的格局。因此,必须通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标准体系,加快推广应用先进清洁发展技术,优化发展煤化工等深加工企业,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清洁循环利用,提高煤炭产业附加值和使用效率,同时依据法律法规,大力整顿煤炭秩序,加大煤矿瓦斯治理和瓦斯使用的力度,鼓励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大型煤炭生产集团。

第二、建议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解决无人为环境破坏埋单的问题

一是建议国家组织有关专家对陕北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普查,做出权威的鉴定、评估,并制定矿区沉陷、“三废”污染等治理补偿办法及细则,明确企业环境保护和主体责任,明确生态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法,建立一整套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二是建议中央政府将陕西省纳入国家资源有偿使用的试点范围,在国家理顺能源产品价格之前,参照山西省的做法,批准陕西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政府价格调解基金,主要用于解决资源开发的环境治理、植被恢复、资源开发区群众生存、生活和生产补偿等问题。

三是建议中央政府加大对资源地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接续产业扶持、群众生活生产等领域,给予专项转移支付,使当地政府有相应财力解决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支持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议加大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地方财政的公共支付能力

一是要调整资源税政策。改变资源税的计量依据,由现在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在计征依据未改之前,适当提高陕北现行的资源税征收标准,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二是要调整纳税地点。按照税收与税源相一致的原则,所有从事资源开发的企业都应在资源地缴纳。如驻陕北的长庆油田分公司、神华神东公司以及其他生产企业,都应在税源生产地——陕北就地纳税,然后按分享比例解缴入库;“陕京”、“陕宁”、“陕沪”天然气管道运输营业税纳税地点也应在资源输出地——陕西榆林。三是要调整税收的纵向分配比例。建立规范的中央、省、市、县四级分税制财政体系,在保证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地方分享比例,增值税和所得税,中央与地方之间按60%和40%进行分成,以达到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相一致。

第四、建议加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应用,为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建议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尽快成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技术研发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携手合作,加速对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研究,集中力量攻破薄弱环节,解决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问题,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资源回采率和利用率,避免更大的浪费。

第五、建议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解决能源化工基地的用水问题

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看,水资源缺乏是制约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统筹配置水资源,“蓄住天上水、涵养地表水、开采地下水、引来外来水、回用处理水”,全面构筑适应基地建设和县域经济的水体系。特别应高度重视,尽快开发黄河水电资源。黄河流经陕北430公里,这是陕北拥有的一个大战略性资源,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迫切需要一个大型水电站成为理想的调峰电源。因此尽快开发黄河水电资源,这对加快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速沿黄河贫困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议国家大力支持,省上能把此事拿在手上,尽快立项开发。

第六、建议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加大对陕北老区的扶持

中国品牌和新能源汽车持续上扬 篇3

滴水石穿

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美国近一倍

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9307辆,销售16884辆,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3.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252辆和8970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3.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55辆和7914辆,同比均增长3.4倍。而据美国公布数据来看,7月份美国新能源汽车只销售了8951辆,只达到我国销量的53%。

比亚迪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唐上市刚满两个月,但7月份的销量就已经达到了723辆,自6月6日上市以来合计销量为1135辆。但受到电池产能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比亚迪唐以及秦的产量一直无法获得大幅提升,仅仅在上海以及深圳都无法满足需求。

可以看出,随着更多车企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并且各地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势头十分迅猛,已成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虽然我们产销数据很可观,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不足,很多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等还依靠向国外采购。因此,我国要想真正实现“弯道超车”,除了在产销量上有提高外,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也是不能忽视的。

麻辣点评

长安铃木雨燕:这个有着10年历史的车款,如今在历史的车流中,被各种空间大价格低的新车型碾压,几乎没有立足之地。10年中,外观变化并不大,也许10年前可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但10年后,年轻人已经很少会考虑它了。另外,经过多次改款,乘坐空间并没有变化,与同价位的车型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东风悦达·起亚K5:K5之前都以动感的外观,丰富的配置和较大的市场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关注,不过在目前中型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中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另外,K5与同级别车型相比,性价比并不高,而且2015款基本没有大刀阔斧的改动,不仔细观察都看不出来的改动让消费者没有选择新款的理由。

骏派D60:作为天津一汽首款小型SUV,一汽骏派D60还是展现出了不错的诚意,成熟的动力系统在同级别中有着明显的优势,驾驶感受很不错。空间方面的表现属于同级别的主流水平,基本能够让人满意。但缺点就是偏硬的悬挂和稍大的噪音,另外钣金工艺也是硬伤,急需加强。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4

新闻日期:2001-10-10 浏览次数:967

国经贸资源〔2001〕1020号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尤其是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特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的基础上,“九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长足进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2000年底,全国从事太阳热水器研制、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企业有1000多家,年生产量达61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60亿元;全国太阳热水器拥有量达26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太阳光伏电池组件的年生产能力达到5兆瓦,生产企业(含组装及销售企业)40余家,累计用量已超过15兆瓦。“九五”期间,我国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约为50%;到2000年底累计建成26个风电场,形成了34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使我国风力发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累计安装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19万多台,为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近1000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形成了约6 亿立方米/年沼气生产能力。全国累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1300多处,其中地热采暖面积已逾1000万平方米;地热电站总机容量约30兆瓦。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太阳能技术方面,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达到了11?4%,比“八五”时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太阳热水器技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应用方式已由季节性、间歇式应用发展到全天候、连续性应用;中温集热器、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取得实质进展。在风力发电方面,我国自主开发的200?00千瓦级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600千瓦机组样机的国产化率达到80%左右。我国具备了自行研制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的10多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还开发了一批风光、风柴联合发电系统。大中型工业沼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池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已成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秸秆等生物质高效利用试点工程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地热采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热泵等新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提高了地热利用的价值。

尽管“九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弱,一些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化发展面临技术、资金、市场、机制等各方面的障碍。

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新兴产业,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国产化程度低,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平。

市场发育不成熟。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大多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等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的能力。以风力发电为例,尽管“九五”期间风电场建设平均单位投资已由10000?0500元/千瓦下降到8000?500元/千瓦,但上网电价(含增值税)平均水平仍然在0.60?.70元/千瓦时之间,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融资渠道不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新兴产业,资金短缺又缺乏融资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探索各种融资方式。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要求提高能源效率,清洁使用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替代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已成为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

(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选择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西部地区不仅常规能源资源丰富,而且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也非常丰富。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在加强常规能源资源开发的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方面,这不仅可以缓解西部边远地区能源短缺问题,逐步改变沿袭千百年的传统的用能方式和炊事方式,而且可以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加入WTO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由于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太阳能光伏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仅相对于国际八十年代水平,客观上处于劣势。面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强宏观引导,培育和规范

市场,逐步实现企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技术国产化、市场规范化,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2005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含小水电和生物质能传统利用)年开发利用量达到13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近1000万吨碳的温室气体及60多万吨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为130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500?00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提供近20万个就业岗位。

2005年全国太阳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1100万平方米,拥有量约6400万平方米;形成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全国太阳光伏电池年生产能力达到15兆瓦,形成应用器件配套齐全的太阳光伏产业,累计拥有量达到53兆瓦。2005年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形成约15?0万千瓦的设备制造能力,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05年地热采暖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工业有机废水和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及生物质气化工程等高效利用方式形成近20亿立方米的燃气供应能力。

四、发展重点

太阳能光热利用 重点发展热管型平板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的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闷晒热水器以及太阳热水系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研究和开发太阳能热利用、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推广太阳光伏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 开发600千瓦级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开发无齿轮箱、多级低速发电机、变速恒频等新型风力发电机组;提高10千瓦以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风/光互补、风/柴互补和风/光/柴联合供电系统。

生物质能高效利用 重点发展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高浓度工农业有机废水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提高沼气专用设备技术水平。加快开发生物质型煤和高效直接燃烧设备的开发利用。

地热利用 加快地热回灌技术的研究,地热利用设备生产和成套设备技术开发。加快地热源热泵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设备国产化程度。

五、对策与措施

(一)研究制定鼓励发展的政策

研究制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和发电上网的鼓励政策,通过有效的政策激励,拉动市场有效需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开发和产业化建设。

(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

围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加快科技开发,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规

格,降低成本,形成一批用户信得过、国内外有较高信誉的名牌产品;组织重大技术示范,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提高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和设备制造的能力。

(三)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组织实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太阳热水器生产企业参与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太阳热水器作为建筑构件制造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扩大应用领域。

继续实施风电设备国产化示范工程。选择资源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风电场,建设10万千瓦级示范风电场;支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通过国产化示范工程降低设备造价,使风电场初始投资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组织实施蔗渣热电联产技术商业化示范工程和生物质发电上网商业化示范工程。

(四)积极培育和规范市场

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制定和修订有关产品和零部件的国家标准,包括产品性能、试验方法和能效标准以及系统的安装、设计等国家标准。

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开展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的检测、认证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太阳光伏系统及部件的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实施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质量监理和评审制度,鼓励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中介服务。

(五)加大宣传、培训和信息传播的力度

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党和政府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政策。对从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加强信息交流,支持建立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信息网站,通过信息传播,引导产业发展。

(六)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新能源发电技术概况和发展前景 篇5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持了19和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更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目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新能源 发电技术前景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们认识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几亿年形成的矿物质燃料储量是有限的,地球自净化的环境容量也不是无限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人类过度消耗能源的同时,严重地污染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空间,能源与环境是进入21世纪必须考虑的四大难题之首--能源、环境、人口和粮食。节约能源,抑制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保护环境,净化人类生存的有限空间;开发与利用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带来在环境及价格上均有竞争能力的能源革命。既满足人类当前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当前和未来共同遵循的迫切问题。

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等。199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18%,预计到2050年将达22%,到21世纪末,将达到33%,即11G吨标煤。因此可以说,21世纪是可再生能源世纪。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开始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是风能、太阳能、沼气、燃料电池这四种。现有的新能源发电方法很多,其中有:地面太阳能发电、卫星太阳能发电、地面风能发电、高空风能发电、地壳热能发电、岩浆热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海水温差发电、核聚变能发电等等。由此可见,人类对新能源发电方法探索,已处在全方位、高科技、重资金投入的时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一种可以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新能源发电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展了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到目前为止,除水电外,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生的总容量已经接近4×104MW,占全世界总装机容量的1%。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8×104MW,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的1×104MW。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欧盟都制订了相关政策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我国自然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然而,由于技术、资金以及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原因,新能源的开发步伐明显滞后。至2000年底,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为33×104kW,只占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0.4%。因此,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方式之一,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美国是世界上太阳能发电技术开发较早的国家,太阳能槽式发电系统已经积累了10多年联网营运的经验,1×104kW塔式和5~25kW盘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正处于示范阶段。法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等国太阳能发电的应用也有一定发展。太阳

能光伏发电最早用于缺电地区,从80年代开始,联网问题得到很大重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建成多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1×103MW。我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水平比较先进,实验室效率已经达到21%,一般商业电池效率是10%~13%。已建成1座光伏电站,容量约40MW。其中容量最大的是1998年投运的西藏安多100kW电站。太阳能发电项目正在启动,计划在拉萨建立一座35MW的鲁兹型太阳能电站。在我国太阳能发电主要以光伏发电为主,近年来,我国通过国陈合作.光伏发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统计,到2001年我国的太阳电池年产量已达4 M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3MW,此后陆续建成了一些新的生产厂,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到2002年底我国的光伏系统累计的装机容量达40 MW,但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还仅仅处于少量的试生产阶段。虽然我国的光伏生产和开发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投人太少,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应用系统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展迟缓等,另外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还处于中小规模利用阶段。

人类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另一条有效途径。燃料电池电池发电。燃料电池(Fuel Cell: FC)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等方式比它具有效率高、噪声低、污染低等优点,发电效率可达60%一70%,是迄今为止发电效率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的化石燃料发电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仅可直接用作分散电源,安装在用户附近节省输变电投资。未来可建成以煤为原料的大型中心电站,被视为21世纪很有发展前途的高效清洁的发电方式之一。美国每年投资数亿元开发燃料电池,掌握了许多最先进的技术。日本也大力开展燃料电池及发电技术的研究,仅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发电装机就已超过30MW。加拿大、韩国以及欧洲许多国家也在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PAFC是技术最成熟、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燃料电池,其价格已降至1500美元/kW。已有数百座PAFC型电站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投入运行,容量最大的是东京电力公司的五井电厂(11MW)。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PEMFC燃料电池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九五”"应用研究与发展重大项目,其研究目标直指国际水平。

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的、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随着利用风能发电的技术逐渐成熟,其发电成本已可以和常规能源相比拟了,在美国其上网电价5美分,而其他国家大体上也是如此。风力发电经历了从独立系统到并网系统的发展过程,大规模风力田的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风电发展的主要形式。目前,风力田建设投资已降至1000美元/kW,低于核电投资且建设时间可少于一年,其成本与煤电成本接近,因而具有很大的竞争潜力。世界上最大的风力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年发电约221×108kW·h。全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7706MW。美国将在俄勒冈州至华盛顿州沿线建立一个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德国计划30年后用风力发电取代核电,风发电在德国供电系统中的比重将占到25%。我国独立风电装置有10多万台,总容量20MW左右,80%以上在内蒙古。80年代中后期以来,联网风电场建设迅速发展,全国共建成20个联网风电场,容量234MW。新疆达板城风电二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联网风电场,我国自行研制的7.5MW风力发电机组已经投入运行。同时国产化风力机组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国风力发电成本仍然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几乎都是引进的。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能够自行研制和开发容盆从100W--l0kW共约10个风力发电机组品种,累计保有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与国外同类型机组相比,具有启动风速低、低速发电性好、限速可

靠、运行平稳等优点,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但在外观质量、叶片材料的应用和制作工艺水平上以及在较大容量的离网型机组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发展风力发电的三大支柱是:技术、政策。投资。可以期望,进入新的世纪之时,风力发电会得到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与环保的保证。

地热电站既没有燃料运输设备,也没有庞大的锅炉设备,所以也气对环境的污染,是比较清沽的能源。地热发电站发电后排出的热水,可供诸如采暖、医疗、洗涤、提取化学物质和农,业养殖。地热发电成本较水电、火电都低。地热发电是以地下热水和蒸气为动力源,其基本原理与火力发电类似。地热发电的相关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进入了商业化应用阶段。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盖塞斯地热发电站,装机容量达2080MW。菲律宾的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也高达1050MW,占该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5%。目前全世界地热发电站约有300座,总装机容量接近1×104MW,分布在2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占40%。我国地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30MW左右,其中西藏羊八井、那曲、郎久三个地热电站规模较大。目前我国共有八座潮汐电站建成运行,容量5.4×104kW·h,最大的是80年代建成的浙江江厦电站,装机容量3.2MW。

城市垃圾发电是3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最先利用垃圾发电的是德国和美国。目前,美国垃圾焚烧发电约占总垃圾处理量的40%,已建立了几百座垃圾电站,其中底特律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日处理垃圾4000t的垃圾发电厂。日本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发展更快,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已接近100%。生物能发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蔗渣/稻壳燃烧发电、稻壳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技术已得到应用,总装机约800MW。深圳垃圾发电厂已运行了七年,为垃圾发电在我国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将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带来新的希望和契机。

潮汐是指海水时进时退、海面时涨时落的这种自然现象。潮汐的最大潮差为

8.9 m,据计算,世界海洋潮汐能或费量约为27亿kW,若全部转换成电能每年发电t大约为1.2万亿kW•he MP发电与水力发电的原理基本相似.目前,世界各地已建成了许多潮汐电站,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法国的郎斯电站,装机容量240MW。规模较大的还有加拿大的安那波利斯电站、中国的江厦电站和幸福洋电站、原苏联的基斯洛电站等。2003年4月,英国科学家在德文郡北部距离海岸1.3 km的海洋中,建造了世界第一座潮汐发电站。这台潮汐发电机采用单转子发电系统,装有一个直径11m的叶轮,工作时可产生300 kW的电力。

中国的煤炭资源以及开始显现枯竭迹象,而且煤炭所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环境保护,寻找替代能源 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新能源的开拓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到2020年中国年需用煤量为40亿吨。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速度,中国已探明的煤 炭储量仅能维持30年的消耗。寻找可替代能源及开 发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将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从2003年开始,政府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小 水电、生物质能的发展,以期改变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经过7年的高速发展,各种新能源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态势。

太阳能发电目前最大的问翅是成本昂贵,约为火电的6一8倍,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是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关键。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虽高,但成本难以大幅度下降,而商效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是降低光电池成本的另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据估算,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可大体与火电成本相比拟,那时,光伏发电进入规模发展期。在我国,按照国家计委制订的“光明工程”计划,2010年解决2000万人口的照明和用电,光伏总容量将达到300 MW,到2015年将开始大规模发展并网式光伏系统。另外,随着人类航天技术以及微波输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设想可望得到实现。由于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受天气、气候条件的制约,其发展显示出美好的前景,是人类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我国然料电池发电的发展应以优先发展能组成大容量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能以煤气为燃料,并具有降低造价潜力的高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即选择MCFC和SOFC为我国电力系统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MCFC和SOFC各有特点,都有各自适用范围和发展潜力,但目前均未达到商业化。MCFC适合与底部热回收系统组成热电联供,SOFC则适合加压运行扩底部采用燃气轮机和余热回收系统,组成高效率的复合循环发电系统。随着氢能技术发展,PEFC在移动电源、分散电源、应急电源、家庭电源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市场潜力。AFC不适合民用发电,PAFC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与MCFC, SOFC和PEFC比较,技术已相对落后,这4种燃料电池不应作为开发的方向。

中国风力资源极为丰富,风能发电很可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在今后能源产业中起到领军作用。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朱瑞兆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 和俄罗斯,居世界第 三。已探明的中国风 能理论储量为32.26亿 千瓦,可利用开发为2.53亿千瓦。风能如果 能够全部利用起来,将满足当前能源需求 的近四分之一。

陆上风电市场化 竞争效果显著,规模经 济引领风能成本大大下 降。中国风能市场从2003年开始推进市 场化运营,经过7年的高速发展,陆上风 能已经全面开发。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内 蒙古、新疆及东北地区等一级城市的风 力发电的招投标及建设工作已经完成。目前风能开发工作已经开始向风力资源较为丰富的二三级城市发展。海上风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未来5年的投 资热点。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近海风资源,我国近海1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14.9亿千瓦。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发达,能源紧缺,开发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将有效改善能源供应情况。

国际在线消息:能源专家们认为,环保的地热发电将在今后有强劲的发展前景。地热发电成本与其它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相比是有竞争力的,而且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所以它是一种未来的新能源。另一个好处是,地热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能随时随地被利用。

垃圾发电的种种优点已经得到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垃圾发电将成为阳光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不过,垃圾焚烧发电造成的二次污染也不容忽视。有专家指出,垃圾燃烧不完全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质,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进行垃圾发电必须符合技术和环保双重要求。由于目前一些城市环卫部门一级垃圾分拣较为粗糙,造成一些建筑垃圾中的塑料等材料与少部分医疗垃圾也进入了垃圾发电处理场,使得焚烧中二恶英等有毒气体超标,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严格执行排放标准不容忽视。我国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工业革命以来100多年的变迁,全球已形成了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目前,化石能源消费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88%。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突出表现为资源的有限性与消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6

关注新能源发展和使用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本报将陆续介绍一些与“十二五”规划“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部分相关的专业。

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中,不少行业将进行优化和调整,新兴产业则将会得到大力培育和发展。这些行业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我们建议考生在了解和选择专业时,应有更为长远的眼光,只有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着重提出了将发展新能源,加强现代能源产业。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介绍,未来5年,能源领域的重点任务中就有要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内容。

目前上海电力学院有两个新增的专业方向与新能源发展、能源的高效利用相关,分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和风力发电方向,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供用电技术方向。记者采访了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王志萍副教授、电力工程系系主任杨秀和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屈克庆副教授,请他们详细解读这两个专业方向。涉及广泛专业性强

屈克庆介绍,这两个新增的专业方向都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事实上,现代能源产业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密切关系。电气专业培养的就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从事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电气人才的主要工作包括维护发电机、安装检测变压器、设计输电线路和电能输送前的调整等。简单地说,有电的地方就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用武之地。

杨秀认为,现代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义有别于过去,这是一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在多个行业领域就业。电气和电力系统方面的知识,只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

就读电力电子和风力发电方向,与供用电技术方向的学生,前三年所学的课程大致相同,即要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由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主干学科组成。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机设计、高低压电器、电机控制、智能化电器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建筑供配电等近20门课。杨秀说:“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涉及面也很广,如果电学等基础知识不学扎实,专业方向的课程将无法继续深入。”

专业设置顺应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上海电力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王志萍告诉记者,该院新增的两个专业方向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及新能源的应用开发而设置的,旨在为国家培养储备相应的应用型人才。

杨秀表示,风力发电将会是未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之一,使用风能也是顺应我国产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

据了解,上海电力学院是华东地区第一所开设风力发电专业方向的高校。目前开设风力发电专业方向高校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上海电力学院重点研究的是电力并网系统的操控。

杨秀介绍说,如何把风电并入电网使用,同时还要能掌控自如,是目前风力发电遇到的一个最大的瓶颈,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他表示并网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不仅是风力发电,譬如太阳能电的并网也需要使用这一技术。

该校主要凭借自身电力学的优势,在该领域进行教研的发展,该专业方向的名称定为“电力电子和风力发电”。该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之后开始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风力发电专业课程共设12门,除了电力电子方面的专业课程之外,还包括风力发电厂与并网、风力发电机原理与机组控制、电能质量分析及其控制、电力系统柔性输电技术、风电厂电气部分、风电机组监测控制、继电保护、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辅助设计等。

发电完成后,就需要将电力输送给用户,这就涉及供用电技术。供用电技术的研究能节省电力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推进了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往供用电技术只是用于电力公司和企业,但是未来的供用电技术将会直接和我们的居家紧密联系起来。”

杨秀介绍说,目前我国供用电技术发展非常快,工业企业的节能主要是对电能进行节约使用,这就需要懂得供用电技术的人才对用电系统进行设计和维护。电力企业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随着现代电器智能化的发展,未来家庭用电也可能借助供用电技术。因此,供用电技术也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方向。

重点培养应用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王志萍说:“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践对本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为此学校提供了大量实践操作平台。”

据了解,上海电力学院目前有大型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数模一体化实验中心和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室,这些模拟企业工作实景的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仿真实习的环境,帮助学生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各类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王志萍告诉记者,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展示平台。每年学院都会推荐并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模大赛和上海市创造发明科创杯,并屡获佳绩。

王志萍坦言,该校注重培养全面复合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多将从事和专业对口的工作。“我们和上海电力公司也有着长期的合作,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进入该公司工作”。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7

秸秆的处理问题, 一直是围绕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 特别每逢农作物的收获季节, 秸秆被农民有的弃之水沟、水塘, 发酵后的水气臭气熏天;有的则露天焚烧, 到处烟雾弥漫, 不仅污染水源和大气环境, 而且严重破坏土壤肥力, 加剧土壤板结。进贤县属农业大县, 年产秸秆约100万吨。针对面广量大的秸秆量, 进贤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在拓宽秸秆能源化利用渠道上下大工夫, 作大文章, 为小型秸秆压块机的深度利用找到了较好的归宿。

抓住机遇上项目

近几年来,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秸秆能源化利用工作, 特别是中央和省对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的资金扶持越来越大, 进贤县农村能源办公室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大上项目, 上大项目, 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 从事关民生的小事入手, 探讨农作物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的大文章, 解决因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大问题。2011年, 该县能源办分别在李渡镇、张公镇、温家圳镇建设秸秆固化成型项目3处, 并在三阳集镇三阳集村、前坊镇李家村、三里镇何家村、七里乡村七里村、梅庄镇店上村建设秸秆预处理站5处, 每处可满足500户以上农村沼气用户发酵原料, 并想方设法筹集巨资于2011年开工建设南昌市泉岭秸秆垃圾发电厂, 为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路径。

因地制宜做产业

要把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做大、做强, 必须因地制宜, 形成产业链。进贤县依托2010年在李渡镇建设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项目, 适时再上秸秆固化成型项目, 两个项目相互依存, 既解决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所需的燃料, 又解决了固化成型项目的产品销售问题, 实现两个企业互利双赢。

随着农村农民生活和物质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农村清洁能源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 既清洁又廉价的秸秆气正被人们普遍认可, 深受农民朋友的青睐。为满足群众的需要, 2011年, 进贤县农业局能源办又在该县新上了3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 为满足5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所需燃料, 他们又在农业大镇三里镇建设了秸秆固化成型项目。2个秸秆固化成型企业对多余产品以数量的绝对优势联手合作, 出售到南昌市泉岭秸秆垃圾发电厂作为燃料。现在形成从秸秆收储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5处秸秆预处理站为农村户用沼气用户提供了清洁的能源, 丰富了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的内涵。

瞄准市场求发展

秸秆固化成型产品赢得市场的青睐, 但因目前秸秆固化成型的设备尚不完全成熟, 因此, 产量很低, 既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也不能满足企业对秸秆的需求。李渡镇秸秆固化企业通过对市场调研, 调整产品结构, 生产的秸秆半成品 (秸秆粉碎后) 也在市场热销, 且利润丰厚。利润比秸秆压块多30元/吨, 且省时、省工, 为多消耗秸秆量, 他们开足生产马力, 每天向外省市出售秸秆半成品30吨, 为企业的发展卯足了后劲。

综上所述, 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不仅给进贤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促进了当地就业, 而且带来了千金难换的碧水蓝天。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已变成青山绿水;过去狼烟四起而今变废为宝。

在全球面临着资源能源紧张的背景下, 以对现在和未来负责的理念出发, 必须走科学之路, 行创新之举, 跳出旧模式, 开发新资源、新能源。当今, 人类征服和广泛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代一定会实现。要相信只要人类用科学的态度去不断创新、不断利用和善待大自然, 真正实现资源和能源合理替代, 可持续发展就会有保证,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会成为现实。

摘要:创建和谐社会, 就必须遵循节约型、消耗低、效益高、资源化、清洁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用科学发展观突破旧模式, 大力开展能源综合利用。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8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锅炉;能源;发展;概况

热能动力工程在我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探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果,目前我国已经自主培养了大量的热能动力工程人员,为生产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无论是在锅炉方面,还是在能源方面,热能动力工程都体现出了应有的价值,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能源的损耗量过大,因此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减少能源的损耗。

一、我国的热能动力工程发展历程

我国的热能动力工程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因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一切都百废待兴,在该方面我国借鉴了苏联教育方式,将该工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专业分割,比如锅炉、内燃机等小专业,当时人才培养的格局是首先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然后再用其培养人才,这样的培养方式对当时我国发展情况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的热能动力工程的人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对该方面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培养模式也应该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将热能动力工程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划分的小专业进行有效的整合,最后压缩为9个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发展,在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将上述压缩的9个专业整合为一体,即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整合后的该专业是一项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学习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其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锅炉和能源方面应用更加广泛。

二、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热能动力工程经过不断地发展,其涉及的技术已基本成熟,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该专业工程技术也会得到发展,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如下:

首先,在控制工程方面会有所发展,但是要想在控制工程领域有所发展,相关人员必须要了解控制工程方面的知识,比如动力机械设计等,然后将其有热能动力工程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热能动力工程才会完全的融合到控制工程领域中。

其次,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三、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锅炉就是工业炉,它是工业加热普遍使用的设备,在我国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使用数量大涉及的范围广,其种类很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权威的调查,发现我国有12行业应用这种锅炉,这种锅炉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耗能量大,其能源的总消耗量是全国能源消耗量的1/4,工业炉也有很多类型,其中最重要的类型就是燃料炉,其能源的消耗量是整个工业炉能源消耗量90%以上,其重点位置可见一斑。

热动工程在这方面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正在倡导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节能减排是各个行业努力发展的目标,而热能动力工程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满足该行业节能发展的需要,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各种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掌握各种技术,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这是未来发展必备的素质。能源作为当今社会发展必备的物质,其多少甚至决定了国家发展的经济水平,因此该专业的人才,应该研究出更加节能环保的方法将其应用在鍋炉方面,以降低锅炉的耗能量。能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是否长久,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各种技术,还应该具备创新能力,不断地发展新技术,提升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燃料在锅炉中的燃烧效率。

四、热能工程技术在能源方面的发展概况

在此工程里涉及到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以及锅炉原理等知识的运用。这里,我们谈一下同样是能源利用中产生的一种机械——风机。风机是一种装有多个叶片的通过轴旋转推动气流的机械。叶片将施加于轴上旋转的机械能,转变为推动气体流动的压力,从而实现气体的流动。风机广泛应用于发电厂、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等。尤其是在电站,随着机组向大容量、高转速、高效率、自动化方向的发展,电站也对风机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锅炉风机在运行中常发生烧坏电机、窜轴、叶轮飞车、轴承损坏等事故,严重危害设备、人身安全,也给电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风机一直是电站的耗电大户,电站配备的送风机、引风机和冷烟风机是锅炉的重要辅机,降低其耗电率是节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无论是在锅炉方面,还是在能源方面,热能动力工程在其领域发展非常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比如锅炉的损耗能源大多,使得能源的利用效率很低,这也是我国工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在培养相关人才的时,不仅要让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不断地优化热能动力工程涉及到的技术,降低能力的消耗量。

参考文献

[1]安连锁.泵与风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袁春杭.锅炉引风机事故的预防[J].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2005,14(6):38-39 .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9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发〔2008〕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和发展改革委,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自2006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82号)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不断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现对有关内容调整如下:

一、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为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生活垃圾(含污泥)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项目。

二、根据《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含污泥)发电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垃圾焚烧炉建设及其运行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或规范;使用的垃圾数量及品质必须有保证。

现阶段,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生活垃圾作为生物质发电项目申报的,其掺烧常规燃料质量应控制在入炉总质量的20%以下。其他新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不得掺烧常规燃料。国家鼓励对常规火电项目进行掺烧生物质的技术改造,当生物质掺烧量按照质量换算低于80%时,应按照常规火电项目进行管理。

三、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充分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合理规划和布局,防止盲目布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或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等)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布局及建设规模;秸秆发电项目原则上应布置在农作物相对集中地区,要充分考虑秸秆产量和合理的运输范围;林木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布置在重点林区;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厂址应与垃圾填埋场统筹规划;沼气发电项目要与大型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工程配套建设。在采暖地区县级城镇周围建设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尽量结合城镇集中供热,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

四、生物质发电项目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除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外,其他生物质发电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审批完成后三个月内,将审批文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在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具体技术要点详见附件):

(一)切实做好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选址和论证工作。根据区域总体规划、有关专项规划及生物质资源分布特点,深入论证生物质发电项目选址的可行性。一般不得在城市建成区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

(二)做好污染预防、厂址周边环境保护和规划控制工作,应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明确合理的防护距离要求,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防止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

(三)结合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发展现状,明确严格的污染物治理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应不低于引进国同类设备的排放限值。

(四)采用农林生物质、生活垃圾等作为原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考虑原燃料收集、运输、贮存环节的环境影响。

(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考虑风险事故情况下的环境影响,督促企业落实风险防范应急预案,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六)依法做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附件: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

二○○八年九月四日

附件: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

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厂址选择

按照原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印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的要求,垃圾焚烧发电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低位热值高于5000千焦/千克、卫生填埋场地缺乏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或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等);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2)》对选址的要求。

除国家及地方法规、标准、政策禁止污染类项目选址的区域外,以下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城市建成区;

(2)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的区域;

(3)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

2、技术和装备

焚烧设备应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07年修订)关于固体废物焚烧设备的主要指标及技术要求。

(1)除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生活垃圾的发电项目,其掺烧常规燃料质量应控制在入炉总量的20%以下外,采用其他焚烧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得掺烧煤炭。必须配备垃圾与原煤给料记录装置。

(2)采用国外先进成熟技术和装备的,要同步引进配套的环保技术,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3)有工业热负荷及采暖热负荷的城市或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优先选用供热机组,以提高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3、污染物控制

(1)燃烧设备须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规定的“焚烧炉技术要求”;采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确保烟气中的SO2、NOX、HCl等酸性气体及其它常规烟气污染物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表3“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对二

其他教案:发展教育和科学 篇10

【课题】发展教育和科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识记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运用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难点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教具 投影机(片)、

▲教法 读-问-导-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分析、讨论它所反映的问题:

表1:部分国家科技实力的名次比较

国家 分数 名次 科技贡献率

美国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国 69.35 4 54%

中国 58.57 13 -

表2:部分国家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比例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总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图表反映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较小。

认识:当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实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学习新课

◆读

1、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123-126,要求:时间为3分钟,寻找本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体系。

2、提问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

◆问

1、学生再细读课文5分钟,思考有关思考题。

2、投影出示思考题:

1)发展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发展教育事业有什么重要性?

4)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忣的战略地位?

5)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6)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教师提问,学生依次回答,对于不会的学生,让其再读再思考,让已会的学生纠正,实在难懂的问题,由教师点拔。

4、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

2)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培养同现代化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问题〗

选择: 我国之所以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

A、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D、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答案:B

〖课堂小结〗

着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认清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③要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改变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板书设计】

三、发展教育与科学

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11

【关键词】热力动力工程;热物理学;锅炉;能源;节约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依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能源应用和开放领域得到了极大的突破。新能源、清洁能源、生态能源的出现,为国家经济的战略转型和生态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基础。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方面应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有效降低能源损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节约的途径,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实现路径,因此,重视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应用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热能动力工程的现状分析

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有利于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能源节约工程的发展,为我国生态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而要实现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方面的效果,首先需要解决热量与动力之间的转换问题。热量与动力之间的转换问题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难度,其所涉及到的学科和领域较为多。转换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多领域技术协同发展,相互促進才能实现持续的进步。现阶段,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业已进入了快速模式,热电厂和企业已经成为热能动力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我国热能动力研究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相比较于西方国家而言,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需要着重改进的地方。第一,需要对其相关热能动力的自动化程度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第二,需要在确保锅炉热能转换和空调制冷专业人才培养供给的前提下,强化人员的职能作用。第三,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性偏弱的特征,使得热能动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无法最大发挥,因此,加大热能动力应用的研究还需要持续加强。

二、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与锅炉方面的应用

(1)热能动力工程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庞大的工业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使得我国能源短缺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而能源的供给状况,又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角度,实现能源节约绩效,从而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因此,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源短缺的缓解,紧靠节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热能动力工程与其他新型能源开发的结合。在风机的应用过程中,对热能动力工程包含的发电设备和工业炉窑设备进行研制和改进,着力在通风和引风两个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力量的投入,以便获得风能和电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重视热能电力工程在电站和工业锅炉应用中的技术革新,推动传统能源供给模式的变革,使之与新能源的开发一同,为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找到根本出路,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后盾。

(2)热能动力工程在我国锅炉领域的应用

研究探索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领域的应用,首先需要对热能工程学科以及热能发动机学科等进行统一的整体分析。锅炉作为我国现阶段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热能供应装置,其通过燃料燃烧,产生充足的热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转换需要的热力能源。然而,锅炉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高污染问题,一直是锅炉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棘手问题。现阶段,人们为了有效降低锅炉应用过程中释放的污染物,先后对锅炉设备和技术的研制和开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在这些研究资金的驱动下,诞生了大量的设备和理论成果。内燃技术和传感技术是锅炉装置应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对空燃比例进行持续的控制,能够确保锅炉中的电机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风机可以为锅炉的运转,提供足量的气体,以便锅炉中的燃料因为拥有足够的氧气,而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使得燃料的热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

三、热能动力工程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1)热力发动机和汽车工程方面

因为热力发动机同汽车工程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汽车控制工程,就需要熟练掌握热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人力发动机的这些知识以及技术能够为热力发动机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促进和保障,从而有效促进汽车工业的不断变革。

(2)热能动力和控制工程方面

热能动力和控制工程的有效协调发展,要对相关的热能以及动力之间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内容进行透彻的掌握,需要了解到锅炉的原理和汽轮机的原理等不同方面的知识构成。使得这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内容可以为相关的动力机械设计提供必要的保障,对热力发电和燃烧污染进行协调性的提升,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对其热能动力的发展影响。

(3)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面

从本质上来讲,水利动力学和热能动力学在技术上具有较强的联系,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极有可能是未来热能动力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不仅需要对水轮机及水轮机组进行必要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等,同时还需要对水轮机组的调节以及水利水电辅助设备进行协调调试。按照现代控制理论和电机学的理论发展要求,需要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以及发电设备的电气化和自动化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为理论和技术的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在水利水电的计算机监控及现代监测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必要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等等这些都同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结语

综上所述,热能动力工程作为物理学中,动力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同。我国在应用热能动力工程学相关知识,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其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热能动力工程的特点,推动热能技术应用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热能动力工程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技术条件,从而为我国各领域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对热能动力工程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研究,更为我国工业技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强.浅谈热力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状况[J].科技致富向导,2014,18:32-35.

[2]朱博.探究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21-23.

[3]刘成义.浅谈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概况[J].科技创业家,2013,02:39-41.

上一篇: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下一篇:建筑公司物资招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