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教学管理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课后教学管理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新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业设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作业设计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而传统模式中,很多小学语文作业是机械重复的,导致很多学生逐渐的对语文教学感到厌烦,以至于敷衍了事的写作业。

第一篇:课后教学管理论文

课后拓展: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都应是开放的。小学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后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课后拓展是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开放思维是实施课后拓展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开放式教学 课后拓展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如果僅仅教授课本知识,小学生的知识面会很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开放式教学。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都应是开放的。

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一切知识点的掌握和一切问题的解答全在狭小的教室完成,带着大量的书面作业回家巩固练习,使得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走开放式教学课,实现内外相结合课后拓展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

一、课前准备

开放式教学在课前公布目标要求,学生可通过预习新课、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如《七律.长征》一课,在长征途中红军被围剿及突破围剿,背景的陌生、时空的差异,给学生理解诗句带来困难。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搜集有关的信息、查阅红军反围剿的资料等途径,从而理解红军冒死拼搏的原因,学习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评价开放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三点: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位学生都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在其充分展示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使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一理论不但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学生观、教育观和智力观,而且彻底否定了以往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考试与评价等同,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的做法。

三、课后拓展1

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后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不要让语文学习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后嘎然而止,而应拓展延伸。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教材只是范例,真正的营养广遍于课外书籍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语言空间去涉猎,去汲取,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宋代的诗人陆游在教育儿子子聿时都知道学习与实践要相结合。因此,除了博览群书以外,还要让学生带着许多在社会和生活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走出教室,积极参与到家庭、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完善、升华,做到课内外学知识,实践长本领。

(一)走进自然

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如果学生能经常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自然交朋友,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草木鸟兽纳入观察对象,定能开拓视野,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描写大自然景象的课文和诗词,如:《大自然的文字》、《三亚落日》、《广玉兰》、《夹竹桃》、《江南》等,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这些文章,结合自然、气候等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描绘自然景色、叙述人物活动的课文,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四季与生活。关起门来看华丽精致的课件、听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另一种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寻找早春的足迹、感受炎夏的多姿、分享晚秋的丰收、体会寒冬的凛冽,哪一种带给学生的感受与领悟更丰富、更生动呢?

(二)融入社会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向阅览室、因特网、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让他们睁开眼睛,打开耳朵,动手动脑,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求知、求异、求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交际、参观访问、旅游观光等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视野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扩展学习语文的范围,提高语文素养。如:低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外出游乐中随时随地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走上街头、走进网络、走进图书馆,搜集整理错别字,分类改正后,设立“错别字门诊”,加强汉字的书写规范。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

(三)开放思维

空间是人发展必需的物质环境,没有物质环境的宽广,就不可能有人胸怀的宽广和思维的宽广。传统的教学正是把学生局限于固定狭小的教室与围墙环绕的校园内,所以禁锢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磨灭了创造激情的增长。开放式教学既要倡导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也要求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要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就要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大胆想象,或勇敢质疑,或互相争议。尤其要鼓励学生不顾生疑,大胆发问,敢于挑战权威,对新问题、新知识始终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语文有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开放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文本”与“人本”之间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好比是我们音乐中的那一条上下波动、富有弹性的主旋律,有波动,有弹性,当然也得有一个回归,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宽泛和厚实。对此,古人就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警示。

参考文献

[1] 邢玲利.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208-209.

[2] 刘明忠.试论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74-74.

[3] 佟立红.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开放式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0):368-368.

[4] 熊艳.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5(31):90-90.

作者:汪冬梅

第二篇:巧借课后习题 达成单元整组教学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已在小学全面启用,课后习题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架。教学中,教师可将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为例,谈巧借课后习题,单元整体推进语文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一、比对教材:明确“学什么”,找准单元学习目标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灯光》,这些课文在原人教版教科书中都有编排,且前三篇课文学生已开展过学习。老课文新编并重组,从选择上跨度非常大,教师可利用新教材优势开展学情分析。

(一)利用新教材优势

将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中的四篇课文与原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训练要素和课后习题等进行分析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1.所处册组集中整组编排

《七律·长征》和《开国大典》原编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狼牙山五壮士》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这组课文中还有《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和《最后一分钟》,《灯光》这篇课文则被编写在了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而统编版将这四篇文章集中编排在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统一为“革命岁月”。

2.单元训练要求指向明确

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灯光》单元训练的要求是侧重于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而统编版“革命岁月”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3.习题设计体现语文要素

统编版“革命岁月”单元的课后习题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习题第3题为“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习题旨在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运用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形式和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开国大典》课后习题第2题则为“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同样旨在让学生体会以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方法。

(二)开展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需要教师对不同版本教材和课后习题进行深入对比,还需分析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从而更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落实“学为中心”“精准教学”的教学理念。

1.文章内容和背景层面,学生已有一定学习经验

对学习经验来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中的《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原人教版教材也有收录,因此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类似的革命传统题材类文章中,如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家国之殇”单元,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结合查找的资料,从分段叙述中逐步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法。

2.单元语文要素层面,需要不同程度加以落实

对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运用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方法”,以往学习是零散的,没有进行重点专项学习。为此,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表达情感的基础上,重点习得抓“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能力。如《七律·长征》需要适当点拨提升,《狼牙山五壮士》则应提升到点面结合层面进行比较。《开国大典》重在迁移运用“介绍阅兵式中的某一个场面”,《灯光》需要注意让学生从场景描写角度去体会蕴含的感情。

3.立足全面系统思考,精准确定整组学习目标

在不同版本教材、前后几课课后习题对比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形成这样的学习构想,即利用课后习题整合,优化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以单元整体设计学习。整个单元的学习主要目标是达成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制定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目标。如《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目标为“比较中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开国大典》学习目标为“批注中体会情感,学习用点面结合来写阅兵式场面的方法,并创造性尝试运用”,使单篇课文学习目标既有与单元主要目标一致的共性,又有每课一得的个性,以改变单篇学习目标中面面俱到、各自为政的弊病,避免“篇”和“组”脱节的弊端,将每篇课文的学习有机、系统地融合起来。

二、巧借习题:聚焦“怎么学”,推进单元整组学习

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课后习题来设计学习,努力将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形成单元整组学习活动设计,推进整组学习的展开,形成学、教、评一体化,以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在单元整组学习目标的统整引领下,教师可打破原整组课文编排的学习顺序,将课后习题与课堂学习融合起来,合理转化为学习活动,整体推进学生学习。

(一)打破课文编排学习顺序,使学习功能更大化

整组课文的学习立足语文要素的更好落实,将课文学习顺序进行调整重组。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两篇课文,利用《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习题第3题和《开国大典》课后习题第2題来开展互文学习,使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有深入学习,接着学习课文《七律·长征》和《灯光》,旨在拓展延伸。打破课文编排学习顺序,使学习在单元语文要素引领下,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将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使学习支架动态化

课后习题是学生静态的学习支架,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将静态的学习支架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活动,将课后习题与课堂学习融合起来,推进学生学习和落实语文要素。整个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根据课后习题共设计六个主要的学习活动,如《七律·长征》利用课后习题第1、2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以点带面,理清内容,感受情感”,《灯光》一课的学习利用课前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理解课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独特之处”。

(三)单元整体推进学习活动,使学习达成系统化

学习活动在课堂学习推进过程中逐层开展,《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主要的学习活动是“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并迁移运用”,《语文园地·习作》学习活动是“观看阅兵式,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活动推进中同样呈现了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系统落实。

三、达成目标:解决“怎么学”,亲历学习过程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教师以单元整体推进学习活动达成整组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对单篇课文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开展。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应倡导密切联系、环环相扣,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一)细化活动目标,从低目标迈向高目标

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就必须科学细化学习活动核心目标,确定各学习环节的子目标,从较低层次目标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最终实现学习活动的核心目标。如在切准《狼牙山五壮士》单篇学习活动核心目标“以比较阅读、尝试运用等体会课文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学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的基础上,将核心活动目标分解成四个子目标:首先为“明确课文特点、巩固以往语文要素”,其次是“感知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学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再次是“深化用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的表现形式”,最后“迁移运用个体特写进行扩写”,使每部分的学习环节有目标,呈螺旋上升、渐进的态势发展。

(二)遵循认知规律,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

学习活动推进除了要在单元整体设计上体现坡度,在单篇课文学习活动的展开中同样需要由浅入深。单篇课文学习活动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有层次、有坡度,由低阶思维逐步迈向高阶思维训练,进行深度学习。如在《狼牙山五壮士》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语文教学的规律,设计分层次的学习(见表1)。

通过《狼牙山五壮士》几个层次的学习,学生更好地体会了群体描写和个体特写结合来写场面的好处。

(二)实现“学为中心”,从教师的“教”迈向学生的“学”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理想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将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追求从“教过”走向“教会”,从“学过”走向“学会”。《狼牙山五壮士》单篇课文的学习活动把“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分为“扶、放、迁”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着力于通过对五位战士神态、动作和人物特点进行概括,让学生感知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二阶段让学生对比学习,学习深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三阶段在课文语境下迁移扩写,让学生运用个体特写对其他战士用石头痛击敌人的场面进行扩写。三个阶段的递进展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體,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

教师立足“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借助课后习题单元整体来设计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学习活动,将课后习题这一学习支架与课堂学习有机交融,从而以单元整组学习活动为主线来构建学习过程,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内容更集中,更好地实现精准教学。

(责任编辑:李晶)

作者:何祝仙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课后语文作业管理实施的方案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新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业设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作业设计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而传统模式中,很多小学语文作业是机械重复的,导致很多学生逐渐的对语文教学感到厌烦,以至于敷衍了事的写作业。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优化作业管理设计,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课后作业;管理方案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成熟,尤其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如果没有办法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反馈,酒无法及时修改教学计划,这是十分不利于语文课的有效推进的。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管理的效率,就成了语文教育的重点,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管理效率,教师要从语文作业的本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作业需求等方面入手,综合上述情况,分析制定一系列适合自己班级的作业辅导计划,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作业水平,也可以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常见的问题

(一)缺少趣味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对于作业设计,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练习。尤其是小学语文的生字词学习中,常常是让学生在课下大量的抄写,这种方式十分枯燥,也很难激发学神的学习热情,因为他们通常很快就会记住,离得开忘的快,总体来说是很没有效率的。

(二)缺少层次性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热情、学习习惯、语文知识积累都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师布置作业也要有所不同。但由于很多教师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束缚,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大多千篇一律,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比如有些作业的内容超出了学困生的能力或者不符合高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极大的影响学生的整体进步和提升。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管理策略

(一)布置创新的课后作业

當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创新的教育元素。教师在进行作业管理时,可以把发现的创新元素作为作业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让他们从课文中掌握学习要素,并进行充分交流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这种开放式的作业安排,没有了之前的限制,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做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想象力,也切实提高了作业管理效率。

比如,再学习完《穷人》这一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课后讲故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对穷人的理解。这些创新作业,一方面可以成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心理需求,切实发挥作业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画一幅画。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想要传达的意义和情感。又如,在教学《落花生》和《少年闰土》等内涵深刻的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的某一段画一幅插图,或者是定期组织学生自己画抄报纸,让学生有机会自主设计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二)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和学习态度处于较高水平。这些学生被认为是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而有些学生的知识水平低,但学习态度好。这些学生有很好的学习态度。还有一类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学习态度相对较差。这些学生即是学困生。面对具有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分配探究任务,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区分层次,以学生为重点,兼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好的学生。引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要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认真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拓展课堂教学。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想在作业中突出新意,就要针对难点布置作业,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在作业完成中进一步提升。同时,针对认知水平高但学习态度差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问题训练。对于学习态度端正但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安排更多有趣的练习,便于学生相关知识的探索。对于学困生,教师需要重点解决基础问题,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三、结语

简而言之,有效的作业管理,要求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的课堂状态,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学生将学习动机从课堂延伸到作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积极性,来开展语文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琦.“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6):99-100.DOI:10.16322/j.cnki.23-1534/z.2020.06.033.

[2]王清.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进与评价的优化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64.

作者:陈瑞娟

第四篇:智慧校园下小学足球课后服务的实施与管理

摘要:自“十二五”以来,学校建设就开始以智慧校园为发展方向,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作为基础的智慧化工作,学生可在无线网络技术支持下利用移动设备终端获取学习资源,教师也可随之追踪学生学习情况。打造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一体化环境,有效融合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管理工作和校园生活。在智慧校园下小学足球课后服务的实施与管理,将会变得更加安全、灵活、智能且有针对性,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家长实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动态。

关键词:智慧校园;小学足球;课后服务;

小学足球作为小学阶段体育学科必修项目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意识、拼搏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个人运动技能,让学生建立体育运动的健康方式,对发现和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具有直接的推动和启发作用。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小学足球课程的顺利展开,如同在孩子的心中撒播了足球的种子,为中国足球健康、合理发展提供了优良土壤。然而,要让校园足球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瓜熟蒂落获得丰收,不仅需要校园重视,也要课后服务跟上,更要智慧校园的技术和设施配合。

1、小学足球体育教学现状

小学体育作为非必考项目,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老师的教学困难重重,学生的兴趣层层打压,家长的忽视俯拾即是。

(1)、学校教育体制不重视,社会观念落后

小学足球作为体育教育中的的一个子项目,占比小,地位低。在传统教学观念中,仍然以应试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不会重视体育课程,更别说足球知识体育课程其中一个项目。学校教学中,体育课作为“副科”也会让位给“三大科”;学生要有不舒服,家长首先会让他们在“副科”,比如体育课中请假看病,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还会出现排斥心理,认为小学生做运动量那么大的项目,耗费体力,影响学习,严重挫败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师资力量跟不上,學生学习兴趣度不高

部分体育教师非专业性体育院校毕业,甚至很多农村学校随便找别的学科老师代课,对小学生足球训练毫无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运动管理时实效性差,无法形成体系化教学。有些老师直接将球交给孩子自己玩就可以了,导致学生毫无章法,毫无兴趣,严重挫败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3)、推荐体系不健全,学生发展机制不健全

有潜力苗子的选择很重要,但因日常教学的管理懈怠,发展机制不健全也就无法真正挑选到真正对足球感兴趣的学生,也无法发现他们的特长,无法形成有效的推荐体系,学生发展也就受限了。

2、智慧校园下小学足球课后服务的实施与管理

综上,小学足球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举步维艰,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资源缺乏,加上老师无法跟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法寻求更多的指导。针对这些矛盾,智慧校园下小学足球课后服务的实施与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各个教学矛盾,同时也能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益,让学生有方向有动力积极参与足球课,同时老师也可以明确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

(1)、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足球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刚启蒙的小学生,生搬硬套的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智慧课堂中,老师需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整合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足球发展、足球史、足球的魅力等,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了解弧线球、鱼跃扑球、清道夫、自由人、全攻全守、沉底传中、外围传中等专业足球术语,以此拓展他们的足球知识,让他们萌发学好足球的想法。

(2)、借课后服务契机,合理规划学生进行体育运动

基于小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迟,2017年2月24日教育局办公厅提出《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 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小学足球体育课堂时间毕竟课程有限且容易被“占用”,学校可借用课后服务契机,利用学校现有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劳逸结合,进行户外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足球运动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体能的锻炼也是必须的,课后服务中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提升计划。智慧校园系统中,可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表,综合监控学生的文化课、足球项目训练、个人兴趣等让学生针对自己个人特征进行弱项提升,强项加强的规划,同时也可作为学生个人、学生家长及老师之间评估学生活动的参照。间隔2-3周,体育老师联系文化课老师,针对学生在智慧校园中的记录表进行沟通。如果某个学生文化课成绩下滑了,学校可适时停止他的全部足球训练,直到他重新提高学习成绩为止。足球教练还可以随时同班主任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打消家长顾虑,用事实说话,让家长清楚知道足球训练并未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有很大的益处。

(三)、借助移动通信,实现一对一交流

智慧校园下让学生、老师处于不同的智能端,双方可以实时交流、动态沟通,教师可以围绕体育教学学情进行线上辅导,学生可以就实操后出现问题向老师寻求帮助,实现了一对一的交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解决,将学习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学生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四)、打造翻转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传授知识,也需要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总结、改进,让训练变得更加有针对性。翻转课堂教学是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在课前传递体育知识,总结疑问,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参与研究,历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骤。因此,课后服务中体育老师同样可以通过智慧课堂来实现教学翻转,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动态互动,在课堂中进行问题研究,最后在课后服务中进行问题解决,真正突破时空限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效率。

在智慧校园下,小学足球课后服务的实施与管理能充分解放孩子的天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树立学好足球的信念,开发了学生自学的潜能,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线上互动。同时,家长也能更全方位了解自己家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再一味要求学生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片面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国晨.校园足球在中小学系统实施与管理的探究[J].体育师友,2016,(3)

[2]李纪霞,何志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83-86.

[3]宋毅玲.浅谈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下的教学互动[J]新时代教育,2019,1(4)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管仲小学 236200

作者:孙显龙

第五篇:依托课后练习设计作业,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摘要】优化作业设计,是实现提质减负要求的主要途径。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是教师设计作业的依据。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应以课后练习题为依托,设计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应用多样的作业,辅助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本文将具体阐述依托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应用语文作业的策略,为其他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提质减负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练习;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作业是连接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纽带,是学生预习、巩固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语文作业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语文作业本身的作用,机械地设计读写类作业,致使作业内容和形式单一,影响了学生对作业兴趣和作业效果,阻碍了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针对此问题,教育领域提出了提质减负的要求,引导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在作業质量上做“加法”,实现作业作用。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设计作业的依据。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设计语文作业的依据。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为了落实提质减负的要求,笔者分析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借助多样形式的作业,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应用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果。下文就如何利用教材中课后练习题设计语文作业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进行具体阐述。

一、设计预习作业,自主学习

预习作业是语文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自主学习要求。在此要求的指导下,笔者以课前预习阶段为重点,依托课后练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

(一)朗读类作业

朗读类作业是以朗读文本为主的作业。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之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朗读要求。这表明,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朗读。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反复地朗读文本,学生不仅可以读准字音,掌握基础的字词内容,还可以初步地认知文本内容,为在课堂上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做好准备。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不乏朗读内容。对此,我在预习阶段会设计朗读类作业。

以统编版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为例,教材的课后练习题部分设置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背诵课文,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一大学习挑战,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尤其在不理解文本内容的情况下进行背诵,背诵难度大大增加。预习是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活动。立足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情况,笔者改进课后练习内容,设计如此作业:“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如此作业内容,难度大大降低,也指明了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便于学生边读边自主学习汉字,认知汉字,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地朗读,学生还会形成语感,发展朗读能力,为在课堂上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做好准备。

(二)思考类作业

思考类作业是指以问题思考为主的作业。思考是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关键。自主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活动。传统教学实践证明,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引发学生思维,驱动学生思考,而问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起点。在预习阶段设计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使他们通过解决问题,对所学内容建构初步的认知,尤其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夯实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所以,在组织预习活动时,笔者会依托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内容,设计思考类作业。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为例,教材中设置了如此练习题:“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该练习题便于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借助思考的内容,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的认知。对此,笔者直接将教材中的这个练习题作为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

二、设计课堂作业,探究学习

课堂作业是指课堂任务。温儒敏教授在解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时建议教师灵活地应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所学内容,通过完成练习题,理解所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一)自读类任务

自读类任务是指以自主阅读,梳理文本内容为主的任务。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场所。自读文本,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具体体现。通过自读文本,学生不仅可以在自主性的作用下对文本内容建构有初步认知,做好深度阅读准备,还可以锻炼自读能力,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笔者会在教学之初,利用教材后的练习题设计自读类任务,用任务的形式,驱动学生自主阅读。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教材在课后练习部分设置了如此作业:“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画面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们交流。”如此作业内容,指明了自读方向。对此,在课堂上,笔者对课后练习内容进行改造,将其转化为自读任务:自读文本,勾画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句,梳理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在课堂导入活动结束之后,笔者直接将这个任务展示给学生。在任务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发挥自主性,走进阅读文本中,一边阅读一边勾画一边思考,对文本内容初步地建构整体认知。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文本内容,还锻炼了自读能力,尤其锻炼了思维能力,便于有效阅读文本,提高课堂阅读效果。

(二)探究类任务

探究类任务是以探究文本内容为主的任务。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立足生本教育理念,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如此要求为教师指出了语文教学方向:将学习语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应用多样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探究类任务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有效的探究类任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任务的作用下发挥自主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立足探究类任务的价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会将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转化为任務,驱动学生探究。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教材在课后练习题部分,设置了如此内容:“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小组交流,仿照下面的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这两项内容都是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对文本进行思考、探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整合这两项内容,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任务一,自读课文,找出问题,列出问题;任务二,小组交流,共享问题,总结问题。在完成任务一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边阅读边思考,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的阅读理解情况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二的过程中,学生展现不同的问题,实现问题的多样化。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因此,在学生完成两项任务之后,笔者直接将他们作为总结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要点,和学生一起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文本内容,从文本中探寻问题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接着小组交流,最后根据小组交流情况进行点拨。这样不仅使学生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锻炼了探究能力,还使他们通过多样探究,由浅入深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提高了课堂阅读效果。此外,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应积极地给予指导,实现师生互动,无形中能营造出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类任务

总结类任务是指在学生阅读了文本内容后,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的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习者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整体地认知阅读内容,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进行师生互动,对文本中的每一段内容进行了理解,接下来,则需要立足理解情况,整体地进行梳理、总结。对此,笔者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依托课后练习题,设计总结类任务。

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为例,教材中设置了这样的课后练习题:“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这样的练习题,是在引导学生以插图为依据梳理文本内容,复述文本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任务:观察课件中展示的插图,回忆小猴子下山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在任务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回忆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由此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知,有利于提高其记忆水平。

三、设计课后作业,应用所学

课后作业是指学生总结、应用所学的作业。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多样活动,积累了语言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在课后,则要立足自身的发展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借助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应用能力。所以,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后,依托教材中的练习题设计课后作业。

(一)角色扮演类作业

角色扮演类作业是指以扮演角色为主朗读文本的作业。朗读文本是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基础的活动。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迁移阅读所得,利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动作等展现人物形象,塑造故事场景,在此过程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此外,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锻炼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水平。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材在课后练习题部分设置了如此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笔者将这两项内容融合在一起,设计了作业:小组合作交流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扮演角色,将故事内容演绎出来。这样的作业生动有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尤其完成作业时,学生自主回忆、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实现对故事内容的整体认知。此外,通过扮演角色,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都会得到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二)写作类作业

写作类作业是指应用所学进行书写的作业。写作是学生应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立足读写结合要求,教材在课后练习部分设置了有关的写作要求,为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提供了便利。所以,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后,我会依托课后练习题,设计写作类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地应用阅读所得,锻炼语言能力。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为例,教材在课后练习题部分设置了选做内容:“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景致。”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写作类作业:仿写课文,描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在完成作业时,学生自主地回忆作者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有方法地描写自己喜欢的景色,积累写作经验,锻炼写作能力。在学生完成此类作业之后,笔者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批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通过反复修改,提高写作质量,同时积累写作经验。

总而言之,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为依托,有多样策略地设计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多样的作业形式和内容的作用下,产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探究所学,总结所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其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俊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1(38).

[2]倪星月.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4).

[3]王燕萍.创新作业形式,培养核心素养——谈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13).

[4]张生红.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日常教学融合课外实践性作业的探索[J].新课程,2021(13).

[5]尹小红.巧设趣作事半功倍——浅淡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J].新课程,2021(10).

作者简介:王宝华,女,1978年生,福建泉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王宝华

上一篇:农机安全论文下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