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荐8篇)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篇1

推进医院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医院基本情况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40年,前身为国家大型企业云南锡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乙等医院和爱婴医院。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红河州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医院坐落于驰名中外的‚世界锡都‛、荣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的云南省个旧市,山水相依,钟灵毓秀,环境怡人;占地面积2.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1万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650张,实际开放床位800张;设有35个临床医技科室、11个职能科室;现有在岗人员676人,具有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29人,中级技术职称131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

医院拥有SPECT、GE16排全身CT、电子内窥镜、医用直线加速器、磁共振成像仪、大型X线血管造影机、CR、DR、高端彩色多普勒B超、大型免疫分析仪、血液净化机等先进诊治设备850余台(套),以及净化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肿瘤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心等。在肿瘤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创伤、泌尿外科、病理科、核医学科以及职业病诊治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专科特色,尤其是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肠癌等恶性肿瘤诊治及系统、规范的病理检查、手术、放疗、化疗、介入、中西医药及生物免疫等临床综合诊疗技术方面,在滇南地区均处于领先水平。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州级科技进步奖励。其中有关肿瘤诊治相关成果14项,如《云锡矿工肺癌病因学研究》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著作7部,参编2部,如《早期支气管肺癌X线断层图谱》、《纤维支气管镜图谱》等专著。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医院现已发展成为医疗学科齐全、技术精湛、设备先进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肺癌防治合作中心,是红河州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红河州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云南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红河(个旧)基地,红河州红十字医院、云锡公司创伤救治研究中心及红河州肾病中心、红河州职业病治疗中心、个旧市血液净化中心,是云南省中医学院、昆明医学院的教学实习医院,大理医学院和楚雄医专实习医院,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单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介入治疗学组委员单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微创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云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云南省放射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和核医学分会委员单位,云南省抗癌协会会员单位。

医院秉承‚以人为本、以病人为尊、以员工为重‛的理念,以‚学科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文化建院‛的发展思路和‚立足红河、面向滇南、拓展越南‛的战略定位,激励全院职工为将医院建成面向东南亚桥头堡的红河州领先、云南省知名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

医院改革与管理的具体做法

医院‚人性化服务‛,是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大医院纷纷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消除患者疾病痛苦、恢复患者身心健康和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随着医疗卫生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我院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推行的‚人性化服务‛也在不断拓展,将其贯穿于医疗、护理、科教、质量、安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全过程,以此促进医院的服务规范、能力提升、质量控制与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我院2010年7月被红河州委、州政府确立为红河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州委、州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给予了我院大力的支持,2009年财政补助709.08万元,2010年就增加到1205.34万元,2011年达到了1805.72万元。我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突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确立了让人民群众‚少花钱、看好病‛的奋斗目标,努力彰显人性化服务的特色,并致力于将‚人性化服务‛的医疗活动,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泛的意义上,升华和打造成为务求‚兴医为民,公益利众‛实效的一项民心工程,最大限度惠及于民,造福于民,通过医院这个社会窗口,完善‚人性化服务‛建设,不断促进医患关系的亲密与和谐,搭建起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七彩桥‛,也搭建起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座‚连心桥‛。

我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第一,模式创新,“五心服务”暖人心。

2011年7月,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到我院视察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工作和进展,看到我院病区走廊宣传人性化服务推行的‚微笑多一点、言语轻一点、脑筋活一点、理由少一点、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做事勤一点、动作轻一点、行动快一点、技术高一点‛,高兴地说:‚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把这‘十点’做得更好一点,让人性化服务更得人心、更暖人心!‛

我院‚人性化服务‛的模式创新和具体实践,就是在以环境设施为保障、以制度为规范、以文化为引导的前提下,致力培养人文型的医护人员,不断规范医疗服务和保障医疗安全,以期达到和实现‚五心‛就诊的医疗境界。

——环境优化更舒心。为提供‚便捷、舒适、温馨‛的医疗服务,全面提升我院在医疗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扩大门诊容量、简化就诊流程、方便病人就诊、提高诊疗效率、体现管理水平‛的思路,我院通过简化、归并医疗服务项目和程序,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在2004年6月银行贷款2000万元建盖了近2万平方米的集诊疗专业化、服务人性化、休养舒适化、环境优美化、流程现代化、功能多样化等特点于一体的外科住院大楼的基础上,以及2010年11月完成总投资800万元对内科大楼装修改造和搬迁后,2011年我院又完成中医康复科病房、皮肤性病科病房门诊、内外科门诊、超声影像科、妇科和产科门诊改造以及全院无障碍卫生间改造等,为就诊病人营造了一个开放、舒适、温馨、人性化、庭院化的就医环境。并在优化就医环境的同时,落实部分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趋势,调配了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正在大部分辅助科室设立候诊区叫号服务。同时,医院继续规范及持续改进预约诊疗工作,对肿瘤科、耳鼻喉科、糖尿病患者的门诊和出院复诊实行中长期预约。与周边的红河县、金平县、元阳县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急诊工作执行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此外,为保证全院行政、医疗、后勤等信息传递迅速,及时了解各科室医疗动态,医院继续投资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实施了电子病历,并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有步骤地建设‚医务通‛信息平台和系统,积极着手组建医院信息科。2012年5月,我院累计投资700万元打造的肿瘤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心、肿瘤层流病房以及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又开创了红河州医疗卫生的‚三个第一‛。

——人文关怀更顺心。我院从2006年2月引进了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的医疗管理团队‚北京西马远东医疗管理投资有限公司‛,进行现代医院管理讲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现场指导等,又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医院的人文关怀理念,结合实际,把人性化服务建设作为一项长效工程,相继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星级护士站评比、十佳科室评选以及‚三好一满意‛等活动。对危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成立专门的基础护理小组,逐步扭转患者家属或家 属自聘护工承担生活护理的局面。2011年7月,我院又在肿瘤放疗科试行公立医院改革必须攻坚克难的‚无陪护病区‛,自觉承担公益成本,切实减轻患者负担,让到我院就医的患者真真切切享受到公益利众的实惠和人性化服务的温暖与贴心。《中国改革报》、《春城晚报》、《红河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均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和正面的报道,不断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2011年10个‚优质护理病区‛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上半年逐步在我院‚肾内科‛、‚肿瘤外科‛、‚皮肤科‛、‚泌尿外科‛、‚产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上半年共调查住院患者450人次,满意度为97.61%。

——个性服务更贴心。注重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细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环境,是我院人性化建设的一个亮点。我院在同一病区保证普通病房满足需求的同时,开设了特需病房、温馨病房、穆斯林病房等,让病房既符合医院管理要求,又折射出宾馆服务的温馨和家庭的温暖。为解决住院患者生活上的不便,医院每一个护士站都设有便民服务箱,备有消毒针线、剪刀、指甲刀、及纸笔;患者生日还能得到医护人员送来的鲜花、祝福和惊喜。2010年9月4日,是患者小董一生最难忘的日子,那天是他的生日,也是他左侧耳廓的生日。患有耳廓先天小耳畸形的他在这天做耳廓再造手术,手术完成后他刚从麻醉中清醒过来,就得到了医护人员为其送去的鲜花和祝福,他和家人非常感动,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2011年5月12日,是第99个‚国际护士节‛,我院将‚特别的爱‛,送给一位特别的老人,邀请主动从省城转到我院治疗的、红河州唯一健在的91岁老红军岳宗岱,共同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红色护士节‛。在护士们为老红军点燃插在大蛋糕上面的红色烛光里,老红军高兴地给‚白衣天使‛讲述革命历史,鼓励‚天使们‛爱我中华、放眼世界,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并且高兴地说:‚一起过护士节,我的病都好了一大半!‛2011年6月,我院还邀请前来为‚2011年红河州肿瘤规范诊治培训班‛授课的中国肿瘤防治的一些权威专家、教授聚首切磋,成立了云南省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红河(个旧)基地,以期促进和推动红河州肿瘤诊治工作能够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基础上,达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治疗,让病人不断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

——诊疗多样更合心。多样化的诊断和治疗是提升医疗质量和满足人性化丰富需求、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好病‛的有效途径,而多样化的诊疗是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作为支撑。近年来,我院投资3000万元,引进了美国GE16排全身CT、日本东芝大型悬吊式数字减影机、菲利浦SPECT、数字化乳腺机等数十台(套)诊疗设备,极大地提升了诊疗服务水平。医院在滇南地区首家引进的SPECT设备,不仅打破传统的影像诊断方法,在细胞代谢水平上,还能更早地发现肿瘤等脏器功能病变情况。而提升了的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则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更加有效和崭新的途径。

——患者为尊更放心。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让人性化服务更具亲和力,也不断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例如,医院进一步规范医疗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持三级医院二类收费,实行一日清单制度和收费公示制度;坚持药品、耗财集中招标采购;实行大成本核算,制定了控制药品比重、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诊次收费水平和平均床日收费等指标的控制措施,为老百姓‚看好病‛、特别是‚能便宜地看好病‛极大地创造了条件。为体现患者为尊,我院还自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已7年,对口支援红河县人民医院和泸西县人民医院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保证完成每年10人次的对口支援工作。此外,派出10人次专家队伍定期深入受援的个旧市金湖东社区服务站和我院二门诊社区服务站进行专家进社区活动,加强管理,督促检查健康档案及社区六大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高了诊疗水平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使初级卫生保健深入居民生活。

第二,能力提升,“五度”到位树标杆。

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我院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开展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儿童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等,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2011年,我院荣获州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7项,2011年底,又有15项科技成果推荐申报个旧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0项同时申报红河州科技进步奖。2012年6月初,我院获悉有3项科技成果荣获红河州科级进步三等奖。在云南省举办的护士岗位技能大赛中,我院曾经荣获红河州团体第一,个人全能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同时,我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年来已经引进硕士研究生2人。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大医疗人才的素质培养及知识结构改变力度,加强医疗人员的医疗行为的指导及监管,提升医院服务技能和综合竞争实力,我院通过内引外联,鼓励在职员工参加高层次的继续教育,获取学位,提高医技,2011年,医院还选送18人到昆明医学院攻读在职研究生,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增添了后劲。目前,我院又决定与南方医科大学共同举办双休日远程教育研究生班,专业为临床医学,从2012年9月1日正式开班。

但是,希波克拉底曾说:‚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最高尚的,爱人与爱技术是并行的。‛如何让人性化服务的光辉照亮医院?我院用这样5个标准来衡量。

——信赖度:要求医护人员(或设备)必须能够被患者所信赖。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促进我院医护质量、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2012年以来,我院以《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和‚三好一满意‛为标准,按规定建立健全了相关机构,按照职责明确职能,认真履行工作制度。加强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开展成分输血比例100%,无输血差错、无输血感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继续实行药品托管,医院指定由分管副院长直接负责协调各项工作,纪委监督。由分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严格毒、麻、精、放药品管理,保证临床基本用药,病区毒、麻、精、放药品管理合格率100%。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建立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等到提高,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事件。不久前,国家级贫困县——金平一个5岁多的女孩付双妹,喝生水导致一条蚂蝗爬进了她的气管。然而,孩子曾先后送往多家医院诊疗,至少3000元手术费却让只有150元钱的孩子父母一筹莫展。危急时刻,有人想起中央电视台报道我院气管异物取出术‚手到擒来‛,于是孩子被转送到我院。云南省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后群,当即为孩子实施手术,成功将蚂蝗取出。孩子家人感激涕零:‚人民医院为人民,你们真是我家娃娃的再生父母!‛

——保障度:看医疗服务和救治是否保障有力、保障到位。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我院共投入‚非典‛防治专款20余万元,派出医疗队5批40余人次,承担二冶隔离观察站的医学观察任务等;2005年,我院圆满完成个旧市卫生局指派的个旧市鸡街铅厂群体中毒抢救任务;元阳县群体外伤事件的抢救任务;2007年圆满完成了‚4•26‛食物中毒事件及‚6•03‛重大车祸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任务,得到了红河州委、州政府、个旧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届人士的高度赞扬;2008年6月23日,个旧市发生误饮生产用水群体中毒事件,我院医护人员积极抢救、精心护理,确保中毒患者30人一人死亡,全部康复出院,受到个旧市政府的高度好评;2008年7月17日冷墩发生较大交通事故后,我院紧急出动,配合参与了事故受伤人员救治工作。特别是在2008年10月,我院协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了一起群体砷化铅中毒患者,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得到上级医院及社会的一致好评。长期以来,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知觉度:看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其感官知觉能否有所享受。我院尽量减少视觉上的单调,变护士单一的白色服装为蓝色、粉红、小花等服装;调整建筑布局,变嘈杂为宁静,配以墙面油画等等,让患者赏心悦目。

——关怀度:换位思考,把人性化服务切实做成‚良心服务‛。2011年3月21日早,住在我院中医康复科的刘永仙老人,忽然打电话请来了州级媒体的两位记者,原来,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突发枕大神经痛,住进了我院中医康复科进行治疗。老人自己介绍,她有个儿子在昆明,有个儿子开客车跑长途,住院期间,一直是医护人员守候在她身旁,甚至连一日三餐,也是医护人员帮她送到病床前,她感到,医护人员对她的关怀比亲人还亲,所以主动请记者为她写‚表扬稿‛。2012年春季一个普通的日子,83岁的老太太陈寿嘉委托自己的儿孙们,为我院领导和心内科、骨胸外科等医护人员送来了好几面锦旗,一一表达他们心中由衷 的感激,并向院长杨军等领导深深鞠躬致谢。其中一面锦旗上写道:‚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原来,陈寿嘉老人之前不慎摔倒,股骨头骨折,曾经住进外院准备接受人工半髋臵换手术,然而经过术前检查,那家医院发现老人有严重的心脏病等,为确保安全,院方建议老人转院到昆明的大医院去进行手术。一时间,陈寿嘉老人的儿女们手足无措,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我院,杨军院长说:‚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于是,老人在我院得到了成功救治,且不久之后就顺利康复出院。

——敏感度:医疗人性化服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看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能否主动敏锐察觉患者的需要,并及时伸出援手。2011年6月,我院奔赴屏边县,回访和看望慰问双烈属周维珍老人、退伍伤残军人高国灿烂。事情起源于2011年1月27日,中共红河州委书记刘一平到国家级贫困县屏边开展慰问活动,看望了因贫常病不能及时就医的优抚对象高国灿和双烈属周维珍老人,嘱托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院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派出医疗小分队赴屏边为高国灿、周维珍上门体检和送医送药,之后又将他们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康复治疗。2012年2月,媒体报道蒙自鸣鹫镇11岁的女孩李美琼先天马蹄足内翻,因为家庭贫困得不到治疗,医院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出专家到当地为孩子检查,又将其接到医院成功进行矫形手术,目前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第三,兴医为民,公益利众创和谐。

实践证明,推行‚人性化服务‛就是实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一个过程,其不仅仅是医院现代管理和改革发展中实施的单纯的医疗活动,更是党和政府‚兴医为民、公益利众‛的一项民心工程。

例如,2011年8月22日,我院党委发起倡议,为在医院治疗的患左侧性鼻腔囊性癌的贫困患者吴金凤捐款,广大党员和医护人员累计为吴金凤捐款11782元,此外,肿瘤放疗科还为其减免了医药费达6000多元,践行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崇高使命。

金平农村一位叫曹小四的患者,2011年8月确诊为皮肤癌。但是,曹小四经济极其困难,当借来的4000元钱用完后,决定中途放弃治疗。肿瘤放疗科党员和广大医护人员获悉曹小四的困难和顾虑后,立即为其资助和减免了放疗费、床位费、护理费等共计2000余元。2011年11月4日,曹小四放疗结束,头部肿物完全消除,康复出院。

无独有偶,2012年2月13日晚上9点,红河州开远羊街1岁零7个月的何姓小男孩,被半粒蚕豆卡进气管,可是孩子父母只有300多元钱,转我院后,优秀共产党员、‚云岭先锋先进个人‛后群,二话不说又将孩子成功救治。

这些‚人性化‛的举措,为老百姓‚看好病‛极大地创造了条件,例如众所周知的‚公立医院改革难‛,难在一条‚以药养医‛的藤上结了数以百计的苦瓜,而2010年,我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33.34%,同比减少2.43%,处于红河州内同级医院最低水平,仅此一项,每年为到我院就诊的病人减少药品支出300余万元;2011年,我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32.3%,继续保持下降。二类收费限制,每年我院又减少收入近500万元,为解决老百姓 ‚看病难、看病贵、看好病‛问题实实在在作出了贡献和奉献;我院新装修的滇南地区最大、最规范的血液净化中心,其技术设施和医疗环境已达到云南省一流水平,却千方百计为患者减负,5年来为透析病人减免费用累计达到320多万元,平均每年约减免65万元;2011年以来,我院又将人性化服务向残疾患者延伸,在开辟了‚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住院、优先手术‛就医通道的基础上,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无障碍卫生间改造,最近又邀请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常用手语培训,让到医院就诊的患者真真切切享受到公益利众的实惠和人性化服务的温暖与贴心。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随着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和‚人性化服务‛不断深入人心,我院涌现出一大批‚先锋模范‛:临床第三党支部被评为红河州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书记甘和平被授予红河州卫生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且,甘和平坚守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在放射治疗岗位上,与‚核辐射‛打了36年交道而不退却,还被评为红河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职业道德模范。此外,张梅、赵芸、刘荣玲、后群等同志分别 荣获红河州、云南省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涌现出云南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个人王玲、卢波,红河州‚十佳人民满意护士‛薛媚,红河州百名‚我最满意的护士‛李丽、张伦、王玲、梁冬梅、张静、杨迎波等同志。中医康复科退休护士长宋卫东,退休不褪色,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亲切接见。

同时,作为红河州我院还积极奉献社会,例如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院员工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踊跃向灾区捐款,捐款金额达72388元;2011年为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地震灾区人民捐款12420元;为患鼻咽癌的同事余俊捐款21186元;2012年3月,抗旱捐款56600元……长期以来,我院医护人员还一直坚持义务鲜血,例如2011年,我院医务人员无偿献血10950ml,2012年又无偿献血16650ml。

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通过党建促院建、带团建,进一步为医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尤其是2012年以来,医院将‚四群教育‛与‚三好一满意‛活动紧密结合,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即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按照上级要求,选派了8名素质过硬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指导员,分别进驻绿春县戈奎乡戈奎村、河口县瑶山乡梁子村、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弥勒县虹溪镇招北村、弥勒县虹溪镇虹溪村、泸西县金马镇雨龙村、泸西旧城镇板桥村。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四群‛教育。

此外,还结合医院自身工作特点,把以往的义诊工作贯穿其中,上矿山、下车间、进社区、走村寨,把‚四群‛践行到基层,仅2012年以来,就举行‚癌症日‛、‚爱耳日‛等主题宣传和为民义诊5000多人次。坚定不移倡导精医重德,永葆白衣天使崇高形象。2011年,医院收到锦旗59面、感谢信63封、拒收红包17178元。2012上半年,医院收到锦旗23面、感谢信12封、拒收红包16288元。2010年、2011年,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均荣获红河州卫生系统一等奖。

红河州道德模范、‚昆明好人‛丁莲评价说:‚这是一群阳光的人,你是去求医,他们却把你当成亲人,他们已经用人性化服务的行动证明,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性化服务‛建设,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2011年,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1.35%;入院人次同比增长20%;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2%;其中,2011年1-9月病床使用率146.88%,同比增长30.3%;2011年10-12月,医院编制床位经云南省卫生厅核准,由400张增至650张后,病床使用率87.38%,同比增长6.82%;此外,医院业务收入总收入也同比增长27%。

2012年以来,在‚抓机遇、育人才、强建设、快发展‛十二字方针指引下,医院继续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特色,更好地落实‚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服务理念,在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中迈出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门诊人次: 64844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27%;入院人次:9134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9.99%;出院人次:9167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1.48%;平均住院日:12天 比上年同期减少1.9天;开放病床使用率:92.73%,比上年同期增长16.03%;开放病床周转次:12.35次,比上年同期增长0.85次;手术人次:2753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6.62%。业务总收入: 9844.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13 %;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28.85 %,比上年同期减少4.3 %。

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制约因素 在医院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压力。我院作为一所公立的基本医疗单位,由于历史原因欠账多,历史包袱沉重长期欠投入,致使我院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当前最突出的是:

1、由于地区的医疗保险基金的亏损面额大,医院的正常的诊疗工作均受到制约,患者不满情绪增高,医患沟通难度加大,仍需得到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2、因工作需要须购臵的大型医疗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使我院专科特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梯次人才培养、储备不足,加之设备陈旧老化、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我院发展的主要因素。

医院建设和发展构想

(一)肿瘤诊治技术方面:我院作为红河州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为解决病人‚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要在原诊治技术基础上提升专科诊疗技术,如CT、ECT、DCCIK等诊断治疗手段,以满足病人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红河州各县市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为规范、全面、有序、科学地开展各项肿瘤防治方面的工作,我们要继续完善肿瘤报告制度,要成立肺癌、肠癌、鼻咽癌、乳腺癌等研究室,做精做强肿瘤诊治特色,继续加强国内外的临床科研合作,不断引进先进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引领州内先进的肿瘤临床科研前沿技术,继续争取我院早日成为‚国家肺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好新建成的消毒供应中心、肿瘤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心、肿瘤层流病房创造红河州医疗卫生“三个第一”的作用,促进规范运行,促进项目平台引入技术、推出成果、产出效益,确保科研、临床诊疗出成效。

(二)职业病救治方面:红河州个旧市是工矿城市,急慢性砷、铅中毒、气体中毒(如砷化氢、氯气)等为常见职业性疾病,急性中毒、矿山急救时时发生。为给工业大州提供有力保障,为工业强州保驾护航,我院要进一步规范职业救治工作,在目前已经获准成立红河州职业病治疗中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利政策,提升职业病救治技术及职业病就医环境,加快职业病大楼的审批步伐及其相关筹建工作,争取早日动工,为医院专科扩展打下基建基础,为工业大州保驾护航。

(三)桥头堡建设:加快医疗桥头堡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力争促成和积极参与全州各医疗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赴东南亚进行医疗市场调研,为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机遇、整合全州优势医疗资源、开拓东南亚医疗服务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尽快制定和出台红河州‚让优质医疗资源向东南亚延伸‛的方案和措施,在切实拓展和开创红河州医疗卫生桥头堡建设新天地的进程中争取有所作为。将医院建设成为‚立足红河、面向滇南、拓展越南‛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和不断开拓外部医疗市场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未来几年,我院需要不断更新、引进在本地区性能优良、科技含量高、能够有力促进专业技术平台建设的大型诊疗设备,例如:进口加速器、1.5TMRI、大型生化微创、介入专科设备等。通过硬件+技术+人才的结合,展显综合效能,争取叠加效应,放大社会和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经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篇2

一、造纸工业的重要地位和制定《政策》的必要性

(一) 造纸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 造纸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纸产品是国计民生不可缺的必需品。2006年, 我国消费纸及纸板6600万吨, 其中仅7%直接用于日常生活使用, 60%用于包装。纸质包装已成为商品出口包装的重要形式, 我国每年用于出口贸易的纸质包装材料已达2000万吨以上, 30%用于印刷、书写等文化用途, 其余用于电器绝缘、耐温隔热、过滤等方面。参考比较通行的国外行业划分标准, 造纸业同化工制品业、林业、钢铁、其他有色金属、采矿业一样, 属于基础原材料产业。第二, 造纸工业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国已成为世界造纸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2006年, 我国纸和纸板的消费量达6600万吨, 居世界第二位;纸及纸板产量达6500万吨, 亦居世界第二位。据预测, 2010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量将达到8500万吨以上, 造纸工业可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 造纸工业是循环经济的典型产业。造纸原生纤维原料为可再生的木材、竹、芦苇、禾草等;造纸工业可实现废纸的回收再利用;在制浆造纸过程中, 现代化的制浆造纸工艺对水资源、化工原料和能源等方面也可充分循环回收利用;废纸也可回收再利用。因此, 造纸工业具有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特点。第四, 造纸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一是促进纸业与林业、农业等产业链的形成。二是促进工业反哺农业机制的形成。三是带动其他行业发展。造纸工业已成为拉动林业、农业、化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环保及交通物流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五, 造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纸产品作为传承文明和舆论宣传的重要载体, 世界各国都从安全的角度加以重视,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下, 其作用尤为突出。保持新闻、印刷书写用纸的长期稳定供应, 对做好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和文化交流工作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十分重要。

(二) 制定《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的必要性

我国已成为世界造纸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 同时也是世界造纸产品主要进口国, 产品自给率达88.7%, 基本上满足了国内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等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我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500家左右, 生产能力约7000万吨。我国造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其主要特点:一是政策环境基本建立, 林纸一体化发展形成共识;二是生产消费快速增加, 行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三是原料结构有所改善,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企业重组力度加大, 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五是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但同时我国造纸产业也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不合理, 规模效益水平低;二是优质原料缺口大, 对外依存度高;三是资源消耗较高, 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四是装备研发能力差, 先进装备依靠进口;五是外资利用结构有待优化, 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紧迫。

为了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解决造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我国造纸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制定《政策》十分必要。一是建立较完善的发展环境。二是需要确定较先进的发展指标。三是急需规范符合我国实际的行业准入条件。四是制定明确的利用外资政策。五是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造纸原料结构和进出口政策等。因此, 十分有必要出台产业发展政策。作为第一部规范我国造纸产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实施, 对保障我国造纸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将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造纸产业发展市场环境, 推动造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关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 原料结构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造纸工业走了一条以草浆造纸为主的发展道路, 纸产品档次低, 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要求。一些内外资木浆项目短期内难以投产, 国内商品木浆和废纸原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缺口逐年增大。

因此, 《政策》要求我国造纸工业在原料结构上总的原则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提高木浆比例、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非木浆, 逐步形成以木纤维、废纸为主, 非木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政策》强调:一要提高木浆比例。要加快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 鼓励建设一批商品木浆项目;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 鼓励利用木材采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进口木材和木片等生产木浆, 合理进口国外木浆。合理利用国外木材、木片和木浆资源;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建设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以及造纸原料林基地。到2010年, 力争实现建设造纸林基地500万公顷、新增木浆生产能力645万吨的目标。二要扩大废纸原料回收利用。加大国内废纸回收, 提高国内废纸回收率和废纸利用率, 合理利用进口废纸。尽快制定废纸回收分类标准, 鼓励地方制定废纸回收管理办法, 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 建立废纸回收交易市场, 规范废纸回收行为。到2010年, 使我国国内废纸回收率由目前的31%提高至34%, 国内废纸利用率由32%提高至38%。三要科学合理利用非木纤维原料。要根据我国的国情, 合理利用非木纤维资源, 利用现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制浆造纸;要严格控制禾草浆生产总量, 加快对现有禾草浆企业的整合, 原则上不再新建禾草化学浆生产企业;有条件的地区, 可利用芦苇和甘蔗渣等资源制浆造纸。四要适度加大国内需求的纸及纸板进口量, 缓解国内造纸原料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面。鼓励发展若干大中型商品木浆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适度限制纸及纸板出口等。《政策》第十二条至第十八条分别对木材原料、废纸原料、非木纤维原料的再生利用、造纸林基地建设及限制木片、木浆和非木浆出口等, 作了具体要求。《政策》第十九条规定:“限制木片、木浆和非木浆出口, 在取消出口退税的基础上加征出口关税。”

(二) 产业布局问题

截至2005年, 全国有29个省、区、市拥有造纸产业。2000年至2005年, 长江以北地区15个省、区、市的纸及纸板产量, 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51.10%降至47.05%, 长江以南地区14个省、区、市纸及纸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则由48.90%升至52.95%。造纸产业布局正在由北向南进行调整, 总体发展正趋向资源和环境的合理配置。但造纸产业布局存在的整体分散和“小、散、乱”现象依然突出。大量不符合规模效益、污染不能有效治理的小造纸企业仍未能依法关闭, 使得造纸工业的环境治理工作异常艰难;同时, 一些地区受发展区域经济和利益的驱使, 造纸产业布局已出现过于密集的现象, 加剧了地区资源及环境的压力。因此, 《政策》第七条强调:造纸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纤维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条件, 发挥比较优势, 力求资源配置合理, 与环境协调发展。《政策》第八条强调造纸产业总体布局应“由北向南”调整, 形成合理的产业新布局。《政策》第九条至第十一条规定:第一, 长江以南是造纸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要以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为主, 加快发展制浆造纸产业。第二, 长江以北是造纸产业优化调整地区, 重点调整原料结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生产集中度。

(三)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目前, 大量非木浆企业尤其是未配碱回收的草浆纸企业综合能耗超过1.5吨标煤, 吨浆纸综合取水量仍高于100立方米, 大量落后草浆企业的取水量更是高达200立方米以上。国际先进水平为吨浆纸综合能耗0.9~1.1吨左右标煤, 综合取水量则已降至30~50立方米左右。《政策》把切实降低水资源消耗作为造纸工业资源节约的重点, 为此《政策》第三十六条提出:在严格执行《造纸产品取水定额》的基础上, 逐步减少单位产品水资源消耗。新建项目单位产品取水量在执行取水定额“A”级的基础上减少20%以上, 目前执行“B”级取水定额的企业2010年底按“A”级执行。《政策》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八条还对节水技术、节水措施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了新的规定。

2.严格保护生态与环境。目前, 占我国造纸工业COD排放总量60%以上的大量草浆造纸企业, 尤其是占草浆总产量70%以上的未配套碱回收系统的小草浆企业未能依法关停, 生产时产生的废水基本上未经任何治理而直接外排, 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因此, 草浆企业的污染治理将是“十一五”及以后较长时间内造纸工业治理环境污染的关键, 同时也是难点所在。为此, 《政策》第四十条至四十四条及四十九条分别对污染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监管、生态保护以及惩罚制度等作了具体规定。

3.重视能源与土地等资源的节约。《政策》在调强水资源节约的同时, 还强调了能源和土地等资源合理利用。第三十八条要求充分发挥制浆造纸适宜热电联产的有利条件,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第三十九条要求执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节约集约使用土地, 要求造纸林基地建设必须符合土地、生态、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

(四) 行业准入问题

目前, 针对造纸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虽然在投资主体、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投资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所规定, 但由于相关政策分散、不系统、可操作性差, 甚至有的政策之间相互矛盾, 使得执行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 政策在第九章制定了行业准入标准, 分别对投资主体、地方及大型企业发展规划、项目初始规模、市场份额、吨产品C O D排放量及取水量和综合能耗等作了具体规定。《政策》要求进入我国造纸产业的国内外投资主体, 必须信誉度高、资金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产业发展要实现规模经济, 《政策》第四十七条提出了新建、扩建制浆、造纸项目单条生产线的起始规模。

为了防止单一企业和企业集团对市场的垄断, 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政策》第四十八条对企业市场份额做了明确规定, 单一企业 (集团) 单一纸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 不得再申请核准或备案该纸种建设项目;单一企业 (集团) 纸及纸板总生产能力超过当年国内市场消费总量的15%, 不得再申请核准或备案制浆造纸项目。今后建设制浆造纸项目将按此标准严格执行。

为了更好地体现造纸产业贯彻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第四十九条规定:新建项目吨产品在COD排放量、取水量和综合能耗 (标煤) 等方面要达到先进水平。其中漂白化学木浆为10千克、45立方米和500千克;漂白化学竹浆为15千克、60立方米和600千克;化学机械木浆为9千克、30立方米和1100千克;新闻纸为4千克、20立方米和630千克;印刷书写纸为4千克、30立方米和680千克。《政策》第五十三条规定:加大投资监管, 对违规审批、自行审批、拆分审批、擅自更改批复或备案内容等行为, 撤销项目法人投资项目的资格, 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五) 关于利用外资问题和《政策》相关规定

目前, 外商进入我国造纸行业迅猛。“十五”期间, 外资企业进入我国造纸产业, 促进了结构调整、产品优化、管理水平提高, 并缓解了资金压力。在当前我国木浆等造纸原料主要依靠进口, 而国内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经验、技术水平与国外大型造纸企业仍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 仍应合理利用外资, 但应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为此, 《政策》提出在发展开放型造纸产业的同时, 必须维护产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 要在林地资源、兼并收购、市场份额、市场监管等方面采取措施, 建立产业公平保障体系。《政策》第十五条规定:依靠国内市场供应木材原料的制浆项目, 必须同时规划建设造纸林基地。不得以未经核准的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名义单独建设或圈占造纸林基地。承诺依靠国外市场供应木材原料的制浆项目, 要严格履行承诺。第五十二条规定:鼓励国内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外资发生上述行为应按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申报核准。第四十八条规定:单一企业 (集团) 单一纸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 不得再申请核准或备案该纸种建设项目;单一企业 (集团) 总生产能力超过当年国内市场消费总量的20%, 不得再申请核准或备案制浆造纸项目。

(六) 关于技术与装备

装备研发能力差, 先进装备依靠进口。“十五”期间, 除了部分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木纤维制浆技术及装备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外, 我国制浆造纸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制造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国内造纸企业与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企业未能成为研发的主体, 产、学、研、用未能形成合力, 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很弱。制浆造纸技术装备研究主要以非木浆为主, 装备制造业目前仅能提供年产10万吨漂白化学木 (竹) 浆及碱回收成套设备, 年产10万吨以下文化纸机以及年产20万吨箱纸板机等中小型设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大型先进制浆造纸技术装备几乎完全依靠进口。

根据党的十七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振兴装备制造业,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精神, 为改善我国造纸装备落后的面貌, 提高竞争能力,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根据国际造纸技术装备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造纸工业的现状及可能, 必须坚持走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 调整现有制浆造纸装备研发及制造企业结构, 整合现有企业资源, 培育大型制浆造纸装备制造集团或联合体, 建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集成平台, 开发大型文化纸机及木浆生产成套技术及设备, 实现成套装备国产化。

三、贯彻执行《政策》的几点要求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是保障我国造纸工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部国家产业政策。现就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各有关部门、银行、发展改革系统、造纸企业及企业集团, 要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论述, 联系造纸产业实际, 认真学习《政策》的各项规定, 掌握要点, 把握大局、统一思想, 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工作。

二是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 因地制宜, 制定本地区、本企业造纸工业发展规划。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进有退, 突出比较优势, 根据资源、市场、环境等要素, 优化造纸工业产业结构, 力求资源配置合理, 与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行业协会要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强组织协调和行业自律, 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篇3

2009年2月1日,新华网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即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知识链接]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多,农民素质偏低,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因此必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

[备考分析]

“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复习时要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及要求,结合时政热点材料与课本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富裕根本原则、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正确分析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及应该如何做。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是2009年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下列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是()

①全面取消农业税②保证农民工的工资落实③搞好科技下乡活动,让农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④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如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下列有利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是()

①大力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③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工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④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组织就业信息下乡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某班同学向乡政府出谋划策:在政务公开栏中,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作重点宣传,帮助农民进一步了解党的“三农”政策。该班同学行使了公民的()

A.批评权B.建议权C.控告权D.知情权

二、观察与思考题

4、(1)右图漫画《农村新景》说明了什么?就其中一项请谈谈自己的认识。

(2)阅读上文“背景材料”部分,要想切实做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必须怎样做?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你准备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1.A2.D3.B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篇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那么,怎样才算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稳定、人心和谐、行为规范,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对我们做好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油田正在进行企业层面上,以主辅分离、改制分流为重点的国有资产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重组,内部工资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住房制度等项改革进一步深入,“两压三减”的工作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任务异常艰巨,“四大改革举措”与单位利益、职工群众利益的调整更加直接相关,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深层次问题的矛盾更加突出,改革的难度将更大。各种矛盾隐患正处在一个凸现期。公司特殊群体、弱势群体人数多,职工队伍高度分散,稳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尤其是公司职工群众居住分散、施工队伍分散,当前交通四通八达,信息联络十分方便,周围环境、关系更加复杂,造成了社情、民情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更加难以把握。如何把控制当前不稳定、不合谐、不理顺的因素,把公司加快发展的局面进一步保持下来,把存在的矛盾隐患排查出来,把职工群众的情绪进一步理顺开来,是公司长期的一个重要任务。

当前,公司和谐稳定的整体形势是好的。2004年被**管理局评为“平安油田建设先进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完成的《建体制、立机制,用重策根除邪教》的研究课题,在2004年10月的全国反邪教协会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荣获管理局征文一等奖。上级组织的肯定和工作成绩的取得,靠得是全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稳定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靠得是公司广大职工群众的拥护支持。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油田和公司维护稳定工作还面临着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

1、“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仍时有存在。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工作,目前我们已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形势正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在“处法”工作上,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法轮功”邪教组织不甘心失败,在境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法轮功”在国内的地下组织活动仍十分猖獗,反动宣传活动仍然十分嚣张,转化与反转化的斗争十分激烈,“法轮功”邪教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各种捣乱破坏活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其他邪教相互勾结,一些非法活动、非法书籍大有死灰复燃之势。

2、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增多,处置难度增大。随着油田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引发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直接表现就是近年来油田各种群体性事件增多,参与人数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呈现出起因复杂、行为激烈、危害加重、处理难度加大等特点,若处置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3、职工群众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差异化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思想更加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且复杂多样,因此统一职工思想群众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了。新旧体制交替,建立起的新体制使长期积累下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充分显露出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来,职工群众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思想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增多,保持队伍稳定的难度加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更易滋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淡化艰苦奋斗的精神,造成部分人的期望值与现实生活较大落差,心理失衡,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在社会生活中,伴随着经济转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复杂局面,社会不正之风、党内腐败现象等成为了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同时给职工思想带来了消极影响,也为稳定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总之,目前影响稳定的问题还很多,公司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全局出发,未雨绸缪,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努力做好全年的维护稳定工作,二、当前维护稳定工作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目标

稳定是一个内容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但归根结底,它是一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分配问题。伴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在经济关系上,必然出现“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在政治关系上,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开始形成不同的政治阶层,政治要求更为多样;在思想价值关系上,各种文化类型和信仰都有其信奉者,社会信仰日趋多样化,价值冲突更趋激烈。在诸多利益冲突中,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集中在经济利益关系上,经济利益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矛盾和主导性矛盾。

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矛盾纠纷有四个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一是矛盾的经济利益性突出。二是矛盾的群体性增强。一些群体性事件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组织程度越来越高。三是矛盾的危害性增加。出现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跨区域串联上访的现象,甚至出现聚众围堵冲击国家机关、堵塞交通等违法行为。四是矛盾的解决难度加大。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涉及到国家政策、地方政府、企业、职工群众不同的利益主体,关系复杂,处理棘手。

为此,各级党组织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掌握稳定工作基本规律,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担负其“发展一方、稳定一方”的职责。做好今年的稳定工作,构建和谐稳定的氛围环境,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认真分析当前稳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既扎扎实实,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通过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达到“五有”、“五不”的目标,“五有”就是:稳定工作制度建设要有新进展,综治“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要有新加强,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力度要有新突破,信息沟通渠道要有新加强,公司内部环境要有新改善。“五不”就是:确保全公司不发生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不发生影响恶劣的治安灾害事故,不发生影响恶劣的越级、去省进京的上访事件,不发生影响恶劣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

三、对公司各级组织做好稳定工作的基本要求

公司党委和公司对稳定工作的基本要求,概括是“营造一个和谐,坚持六个到位”。

(一)凝聚合力,进一步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是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营造“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团结稳定、环境优美、文化育人”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形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要优化环境,改善办公条件、改造一线宿舍房、绿化工作场所、亮化净化工作环境,给职工群众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要工作舒心,大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要互相尊重理解,干部与群众之间要互相关爱支持,同事之间要团结互助。要心胸开阔、眼界宽广,不积怨,不猜疑,不损人,让每个职工都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舒心工作,大胆创造,实现价值。要文化育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用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引导职工、凝聚职工、鼓舞职工,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增强职工队伍的团结力、向心力,形成上下一致、团结拼搏、和谐发展的局面。

(二)坚持“六个到位”,牢牢掌握稳定工作的主动权

一是领导职责到位。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实行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各级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职责,明确责任。领导成员必须落实“一岗双责”。要完善和实施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稳定工作预防预警机制、稳定信息报送制度、敏感日敏感时期特别管理规定等,加强对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靠制度增强稳定工作的规范性。

二是责任承包到位。继续坚持实行稳定工作层层承包的责任机制,建立稳定工作联系点。公司党政领导按党风责任区的划分,要定期深入三(科)级单位和基层单位摸情况、做工作。公司三(科)级单位及机关科(室)要定期深入到各自承包的基层单位、小队(班组)和职工家庭,认真细致地做好稳定工作。要通过采取“一帮一”、“二帮一”和“多帮一”的措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处理在基层。

三是宣传教育到位。深入扎实地开展了集中形势任务教育和职工思想教育,注重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形成“公司、三(科)级单位、基层小队(班组)”的三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级教育网络体系。定期将油田的有关政策、要求和会议精神,以及信访工作有关知识、政策问答等,及时编发成形势任务教育材料或刊登在公司自办刊物《录井导刊》、《地质录井之窗》上,下发到基层小队班组和各层面人员手中,使职工、家属及各层面人员及时了解掌握油田的有关精神。

四是信息联络到位。加强值班工作,在特殊时期,各级有关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稳定工作信息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每个敏感时期,要排出值班大表,领导干部要带头值班,24小时手机开通。在特殊时期,公司各级要实行零汇报制度,各单位(部门)每天下午向公司党委办公室进行电话汇报或书面汇报,全面掌握稳定工作动态,发现不良苗头和倾向,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确保稳定工作的主动性。

五是关心帮助到位。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职工和家属队伍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走访慰问的同时,给他们讲解油田和公司的形势,以朴素的道理、通俗的事例让职工和家属理解和支持油田、公司的改革。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定期走访慰问,节日期间给予救济补助和发放节日物资等,让各层面人员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感受到组织的关爱。

六是排查落实到位。坚持定期组织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公司各级组织要逐个研究,逐个采取对策,逐个解决处理,将不稳定因素解决在了本单位。根据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建立完善了稳定工作排查大表,准确登记家属、协解人员、待业子女、内退人员、离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每次排查必须做到,对排查对象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子女就业、家庭收入、身体状况、思想动态、再就业情况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底数清、情况明,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工作。

公司各级党组织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稳定问题,既不能畏首畏尾,影响改革进程,更不能摆脱责任,放任自流;既不能惊慌失措,更不能大而化之,必须做到政治上要坚定,思想上要沉着,工作上要耐心,方法上要细致,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靠组织解决问题的原则,坚持“操作有情”的原则,坚持依法上访、依法接访的原则,坚持各级组织都是大局稳定“防护墙”的原则,逐级负责,妥善有序地认真加以解决,力争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要坚持把稳定工作的重点放在非在职职工等特殊群体上,把稳定工作的焦点放在改革政策的利益权衡上,把稳定的热点放在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上。要努力做到“未动先知、有动必知、反应迅速、处置有力”。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才能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今年的生产经营任务。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篇5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山东东泰矿业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2012年3月)

东泰公司培训中心积极发挥机构作用,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科学定位安全培训目标,认真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管理和教学水平,为全面提升职工综合安全素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落实责任注重工作创新。认真落实三级机构培训责任,在执行分层次培训机制,规范运行‚631‛教育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创新。一是创新了“133”工作理念。所谓‚1‛就是整合了一个理念,即:‚安全生产,培训先行‛的培训理念。所谓‚3‛ 就是实现‚三化‛,即:‚专业知识系统化,岗位操作标准化,职工行为规范化‛。‚3个字‛就是‚学、懂、会‛。二是实施了培训“三法”。结合单位安全教育实际,改变一贯的课堂讲解模式,向多样化、实用化、人性化转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入学提问培训法。要求学员入学后填写入学提问表,提出2个以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引导学员带着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参加培训,向老师学习解决的办法。二是重点培训法。紧紧围绕工作阶段重点,根据安全工作需要,及时开展预防性培训。例如,针对更换ZH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这一重点,举办了专题培训班,1邀请了救护、通防技术人员深入区队科室进行授课,普及自救器使用知识。三是亲情帮教培训法。开办了安全大课堂,开展了‚致‘三违’家属的一封信‛、‚严重‘三违’人员强化培训告知书‛、‚写帮教体会‛等系列活动,在企业报纸、网站联合创办了‚案例剖析‛、‚三违帮教‛、‚家属来信‛等安全专题栏目,将‚父母爱、夫妻情、儿女心‛融入到帮教过程中,用亲情、温情呼唤安全,共筑安全防线。三是狠抓了“一三五”教育。每周制订一次《安全教育配档表》下发区队,利用“一三五”安全教育日,组织职工按照计划认真学习。在学习方法上,保证了区队正职主持,采取‚每日一题‛、学习交流以及问答等灵活的教育方式,提高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落实‚三个一‛ 制度,即:‚每月一抽考、每月一次安全教育检查评比、每季一次全员考试‛,确保了安全教育培训向纵深发展。

二、加强建设严格教考制度。一是加强了硬件建设。去年,先后投资1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考试系统、考试监控系统、模拟实验操作系统、安全教育展室等硬件设施,给22个生产区队和科室配置了国旗、安全宣誓誓词和全家福牌板等,并制定出了班前礼仪统一模式,为搞好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化了队伍建设。培训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4人,专兼职教师10人,做到人员配备齐全、职责分工明确。为保证培训教学质量,选拔具有相应学历、职称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轮流担任兼职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先后组织教师分别到市煤炭局培训中心、淄

矿培训中心进行了学习交流,教师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三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上,我们严格落实教材会审、教学听课、安全评估等制度的落实,规定教案编写必须突出‚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内容、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并由教案审查小组,负责把关和定期评比工作。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将理论知识讲授充分融合到现场演示和实物讲解,做到‚易听、易懂、易会‛,提高了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确保了培训效果。四是执行了教考分离。每次办班及考试,都提前5天向市、区煤炭局培训科汇报并发送报名回执。培训考试由区局驻站人员和单位安监处派人监考,市局不定期进行巡检监考并采取网络远程监控考试,考试系统为全市统一题库,全部实行机考。通过严格教考分离,落实班前礼仪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培训工作质量,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更加刻苦,考试及格率也明显提升,首次考核合格率、取证率均在95%以上。每月抽考合格率、学员跟踪调查和征求意见、培训综合满意率分别达到90%和86%以上。

三、认真组织落实培训计划。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和培训大纲要求,认真落实外委内培任务。一是做好了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2011年,举办井下电钳、瓦斯检查工、绞车司机等29个特殊工种培训班29期,培训795人;外委培训主要管理人员24人次,区队、科室管理人员106人次,优秀班组长10人次。调度、应急救援、测尘工等其他人员25人

次;另外,培训新工人123人,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全部签订了师徒合同。二是认真组织全员培训。根据上级要求,进行了全员培训,为1719人办理了区局制作的安全资格证。先后组织了《淄博市煤炭管理办法》、《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等培训和考试。去年,累计专业抽考2890人次,全员培训考试累计8760余人次。在安全培训上,做到了‚一个投入‛和‚三个100%‛。‚一个投入‛ 就是外委培训投入60万元;‚三个100%‛就是‚全员安全培训100%、新工人培训签订师徒合同100%、上岗持证率100%‛。三是抓好上级文件的贯彻落实。将国发[2010]23号、《淄博市煤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上级文件,制作成教学课件,纳入到班组长、特殊工种、新工人培训教学中,使上级文件精神得以较好的贯彻落实。另外,我们还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先后组织举办了支柱工、铁路维修工、井下电钳工、测量工、密闭工等6个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通过开展比武活动,不仅调动了职工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而且形成‚学赶比超‛的良好氛围。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篇6

极大的提高。这些巨大成就,都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是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如何改革,都始终保持了矿区的稳定,这是取得一切成绩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企业繁荣进步的背后,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保持矿区的和谐稳定,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共同做好稳定工作,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做好稳定工作,就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决定态度,观念决定行动。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公司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为了保障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有发展,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对此,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其中,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矛盾,这都是观念和认识上的差距所致。比如仍然想依靠企业包办子女就业,合同到期还想企业继续安排工作,以及分配问题等,说到底都是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包分配了,企业又怎能无条件地包办职工子女的就业?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就是为了规范劳动用工。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就业靠技能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破除思想上的误区,彻底转变观念,想上岗只能通过竞争,想挣钱就得多做贡献,想就业必须苦练技能,没有其它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配合公司推行各项改革制度,为公司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做好稳定工作,就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企业稳定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抓住党的十七大召开这个有利时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种良好风气,树立社会正气,形成识大体、顾大局的思想境界,多一些干劲,少一些牢骚,保持健康向上、进取有为的精神状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上来,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全年的生产任务上来。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宣传员,给大家讲政策、讲法律、讲清楚企业改革的目的和方法,教育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认真分析职工的思想变化,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对一些不稳定苗头,坚决采取必要的措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单位,绝不能把事态扩大,将矛盾上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更彻底地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做好稳定工作,就要促进企业发展。改革是为了发展,稳定也是为了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公司提出了“123”发展战略,即,一个目标:建成亿吨级大矿区;两条产业链:用黑色煤炭、绿色生态两条产业链,开发地上、地下两座宝库,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周边社会发展;三大支撑:建成设计院、研发中心和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这不仅为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自身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要珍惜目前难得的发展机遇,主动、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推动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篇7

1河池市蚕丝产业发展业绩辉煌

“十五”以来, 河池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桑蚕业发展, 将其列入河池市的优势产业之首, 明确提出把蚕丝产业打造成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及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在农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多年来, 河池市围绕这一目标, 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 加大政策支持, 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科技攻关, 加快措施部署落实, 坚定不移地推进蚕丝产业发展。河池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了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支持蚕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减免蚕茧收烘环节税赋, 加强蚕茧和蚕种市场管理, 实行蚕茧收购和蚕种价格市场化, 强化竞争, 让利于蚕农, 最大程度地激活产业的发展。河池市农业部门贯彻实施“科教兴蚕”战略, 建立健全桑蚕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 在全市主要蚕区建立科技兴蚕示范样板,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产业化, 为河池市蚕丝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到2007年底全市桑蚕生产规模已遍及全市11个县 (市、区) 133个乡 (镇) 1 045个村23.25万户农户, 桑园面积达62万亩 (占广西30.6%, 占全国4.3%) , 年养蚕204.65万张, 年产鲜茧153.6万担 (占广西37.4%, 占全国9.6%) , 年生产总值13.23亿元。全市缫丝企业达17家, 缫丝机数3万多绪, 年产生丝2 500多吨。经过从2001到2007年的发展, 全市取得了蚕农户数、桑园面积、蚕种生产、养蚕数量、蚕茧产量、缫丝加工能力、农民养蚕收入的“七个大幅度增加”和张种产茧量、亩桑产茧量与生丝等级的“三个明显提高”, 并在广西地市级相比排名中获得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县域桑蚕生产规模、桑蚕优良品种推广使用率、方格蔟推广率、桑蚕产业发展年平均增长率的“六个第一”。全市缫丝加工生丝等级达到3A~4A, 部分达到5A~6A。当前河池市的蚕丝产业, 不仅在生产规模、数量上有优势, 而且在质量上也进入了国内先进行列。

1.1坚持实施“科教兴蚕”战略

产业发展, 科教先行。多年来, 河池市在蚕丝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针对制约河池市蚕丝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坚持实施科教兴蚕战略, 因地制宜, 自主创新, 技术系统集成, 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河池市特点的先进实用技术体系, 确保了河池市蚕丝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河池市通过科技下乡、广播、电视、报刊、墙报、讲座、光碟、投影等形式大力宣传科学养蚕技术知识。为提高蚕农的养蚕技术, 在市、县 (市、区) 、乡、村、屯五个层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根据蚕农的需要, 传授种桑养蚕科学技术, 解决蚕农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近年来, 河池市聘请区内外的蚕业专家到全市各地讲课传授蚕业生产技术, 全市蚕业技术培训班共办了6 185期, 培训蚕农35.56万人 (次) , 无偿发放种桑养蚕技术资料59.16万份, 农民种桑养蚕技术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1.2大力推广蚕桑优良品种

针对河池市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和农村蚕茧生产水平, 大力推广了如“桂桑优12”、“桂桑优62”、“特优二号”及“两广二号”、“桂蚕一号”、“桂蚕二号” (“芙·桂×朝·凤”) 等桑、蚕优良品种, 良种覆盖率达100%, 使全市亩桑产叶量提高到2 000公斤以上, 单张种产量提高到38公斤以上, 生丝可缫制到4A~6A级, 为河池市蚕丝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3良法集成配套, 种桑养蚕高产高效

在种桑养蚕技术上, 河池市立足自身特点和联系生产实际, 重点在桑园建设、小蚕共育、养蚕方式、营茧技术等关键环节加大科技攻关, 自主创新, 技术系统集成, 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点的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如在栽桑技术方面, 将现有的先进实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 总结并大力推广了包括规模快速繁育桑苗、适度密植快速成园、多批片叶收获等一整套桑园建园技术, 实现桑园快速成园丰产, 增加采叶批次, 做到当年栽桑, 当年养蚕, 当年见效。在养蚕技术方面, 总结并大力推广了节本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 蚕室利用率提高40%, 工效提高30%;总结并大力推广了省力化大蚕片叶地面育, 节省蚕架、蚕匾投资, 同时操作简单, 不用除沙, 喂蚕方便, 劳动效率可提高2~3倍;总结并大力推广了方格蔟营茧技术, 有效促进蚕茧洁白干爽, 减少双宫、黄斑等次茧的发生, 提高蚕茧解舒率, 节省上蔟用工30%~40%。蚕茧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使河池市平均亩桑产茧量2007年达到123.87公斤, 比2000年提高了94.58%。

1.4产业化经营, 农民增产增收

河池市在抓好蚕丝产业发展的同时, 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促进外来企业落户河池投资茧丝绸加工业。2007年河池市的茧丝绸企业已发展到17家, 缫丝机增加到3万多绪, 织绸机100台套, 其中自动缫丝机所占的比例达96.7%。2007年缫丝加工业销售产值达5.3亿元。

2007年河池市有桑园面积62万亩, 是“九五”期末2000年的8.6倍。有8个县 (市、区) 桑园面积超万亩以上。种桑面积达到10亩以上的蚕户有1 915户, 种桑50亩以上连片的桑园有4 046片, 其中宜州市26.40万亩、环江县13.48万亩, 桑蚕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有养蚕农户23.25多万户, 蚕农卖茧收入13.23亿元, 平均每个养蚕户养蚕收入达到3 586元, 全市农民桑蚕生产人均纯收入达到254.2元。养蚕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2.74万户, 养蚕收入超5万元的有1 708户。

1.5桑蚕良种繁育供应体系初具规模

桑蚕良种繁育供应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河池市现建有河池、宜州、环江三个大型桑蚕良种繁育场, 蚕种生产量得到大幅度增加, 2007年全市蚕种生产量达到95.7万张, 同比2006年增加17.3万张, 增长22.06%, 是2000年的4.2倍。在加强蚕种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和《广西蚕种管理办法》, 加强蚕种市场管理监督, 积极配合自治区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 做好蚕种质量跟踪调查工作, 有效防范了假冒伪劣蚕种的上市流通, 维护蚕种生产经营秩序。与此同时, 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 加强人员培训, 加大防“微”力度, 提高蚕种质量。

2河池市蚕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当前桑园放弃生产管理现象严重

从河池市蚕业指导站反馈的生产信息得知, 2008年上半年全市蚕种发放量同比2007年减少20%左右。许多农民对桑园生产管理的投入大大减少, 甚至有的虽然没有把桑挖掉, 但也不管理桑园, 不养蚕。我们在宜州、环江、东兰三县 (市) 蚕区调研时也发现, 约有15%~20%左右的桑园出现肥培管理差、桑枝不按时夏伐、桑园地里杂草丛生、桑叶片小、叶薄、叶黄、桑树病虫害发生严重等放弃生产管理现象。据了解造成这么多桑园放弃生产管理的主要原因是:

(1) 农民种桑养蚕收益偏低

河池市蚕丝产业发展到今, 种桑养蚕已成为许多农民的主要产业, 这些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种桑养蚕, 靠种桑养蚕维持生计。所以, 种桑养蚕的效益与农民的生计紧密联系在一起, 效益高农民的积极性就高, 效益差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将会考虑转产。因此, 种桑养蚕效益是整个蚕丝产业发展的基础。

种桑养蚕效益高低, 取决于亩桑产茧量、蚕茧质量与蚕茧销售价格。如按2007年河池市投产桑园面积62万亩, 养蚕量204.65万张, 蚕茧产量153.6万担, 亩桑养蚕量3.3张, 张种产茧量37.53公斤, 亩桑产茧量123.87公斤, 亩桑产值2 068.63元计。扣出亩桑投入肥料、农药费480元, 蚕种、蚕药费160元, 蚕室、蚕具折旧费330元计, 共970元, 亩桑收入为1098.63元;扣出桑园管理用工18个/年, 养3.3张蚕 (含采桑叶) 用工66个, 总用工量84个, 折合农民种桑养蚕每个劳动日的收益为13.08元。农民种桑养蚕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 收益只略高于城市居民的低保水平 (南宁市低保金为每人每月275元) , 可见农民种桑养蚕收益相当低, 这是当前许多桑园管理投入少, 甚至弃管的主要原因。“东桑西移”就是东部地区的农民种桑养蚕收益比不上其他行业, 才向我们西部地区转移, 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 说不好就会出现“西桑北移”或“西桑外移” (向国外转移) 。而导致农民种桑养蚕收益偏低的重要原因是农民种桑养蚕生产成本偏高, 而蚕茧收购价格偏低等。

(2) 劳动力大量转移

由于种桑养蚕行业可比效益偏低和先进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等原因, 河池市农民普遍认为外出打工每个劳动日的收益可达到30~80元, 且只要年轻力壮, 不求技术精通, 收入比较稳定。而种桑养蚕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对比起来与其在家养蚕还不如外出打工实在。因此, 目前从事桑蚕生产的劳动力多数是40~60岁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

(3) 土地流动转租机制不健全

土地承包到户后, 农民对自己承包的土地有专用权, 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对扩大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随着先进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镇经济快速发展, 许多农民离开田地进城务工去了, 蚕区这种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土地流动转租机制不健全, 往往造成有能力想扩大桑蚕生产规模的农民找不到连片开发的土地, 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却把土地丢荒。

2.2蚕病与桑树病虫害防治难

河池市农民较早大规模种桑养蚕是在上世纪80年代, 多数则是在2000年以后。实现大规模种桑养蚕后, 首先暴露在人们面前的难题是蚕病与桑树病虫害防治难, 许多蚕农面对蚕病与桑树病虫害暴发成灾一筹莫展。保守估计河池市每年因蚕病与桑树病虫害发生造成的损失在15%以上, 按全市桑蚕生产总值13.23亿元计, 这一项损失就达1.98亿元。

造成蚕病与桑树病虫害年复一年暴发成灾的原因有:一是蚕农没有完全掌握蚕病与桑树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术;二是各级蚕业生产管理部门技术力量不足, 经费缺乏, 未能深入蚕区推广普及蚕病与桑树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术;三是大规模种桑养蚕, 从新蚕区变成了老蚕区, 养蚕户乱倒蚕沙, 污染养蚕环境, 蚕与桑的病原、虫源不断积累, 密度越来越大;四是蚕农多为各家各户自行防治, 很难组成联防联治, 防治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五是各级蚕业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不全, 无区域性蚕病与桑树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网络, 缺乏对生产的专业指导;六是气候条件高温多湿, 有利于病虫害发生;七是养蚕批次安排不科学, 批次分不清, 养蚕过密, 大小蚕混养;八是投资不足, 蚕室蚕具简陋, 数量不足, 蚕座过密等。

2.3鲜茧的收购价格浮动大

在蚕丝产业中, 鲜茧价格的确定历来就是一个焦点问题。从缫丝企业的角度来说, 应是生丝出厂价减去所有加工费、税金和利润后方为鲜茧收购价;从蚕农的角度来说, 应是种桑养蚕投资加劳动应得报酬为鲜茧收购价;但当鲜茧进入市场通过中间环节后, 它的价格往往遵循着“物以稀为贵”的市场经济法则, 造成鲜茧的收购价格浮动很大 (详见表1) 。

单位:元/公斤

从表中看出, 近年来河池市鲜茧收购价格波动最大波幅达到100%以上。鲜茧的收购价格浮动大, 结果造成茧少伤丝厂, 茧多伤蚕农, 对蚕丝产业的稳步发展十分不利, 对蚕农生产积极性影响很大。表面上是造成几家丝厂倒闭或挖掉几万亩桑树, 实质上是国家资源的浪费。

造成鲜茧收购价格浮动大的原因主要是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国际经济和市场贸易变化及收购中间环节经营者大肆炒作等造成。

2.4蚕茧质量不稳定

蚕茧质量与生丝质量直接相关, 没有好的蚕茧就缫不出好的生丝。从2007年全市缫丝加工企业生产生丝达到3A~4A级, 部分达到5A~6A级的业绩来看, 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3个等级, 基本上改变了广西只能缫中低品位生丝的现象。但我们在环江县调研时, 在广西江源丝绸有限公司的蚕茧收购站看到, 同一天蚕农交来出售的蚕茧质量差异很大, 好的茧售价得到17元/公斤, 差的茧售价只有8元/公斤左右, 据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全市蚕区都比较普遍。

造成蚕茧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主要与蚕农养蚕技术处理、桑园管理水平、养蚕季节环境的气候条件及是否乱添食营养饲料和蜕皮激素等有关;与蚕茧收烘环节设备落后、烘力不足、堆场不足, 使部分鲜茧发生闷热影响茧丝内在质量等有关。

2.5各级蚕业管理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按照《蚕桑生产基地评价方法》的要求来计算, 河池市年产150多万担蚕茧, 需要450名以上的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但全市从桑蚕专业正规院校毕业现在专职从事蚕丝产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3人 (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19人) , 另有216人是从其它行业转行过来的。各级蚕业管理部门技术人员不足, 市、县、乡、村四级蚕业技术推广网络技术力量不强, 加上经费缺乏, 办公条件差, 技术人员未能深入生产一线指导, 结果各地蚕病、桑树病虫害发生严重, 蚕农损失惨重。

2.6蚕种生产面临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考验

河池市现有河池、宜州、环江三个大型桑蚕良种繁育场, 2007年生产蚕种95.7万张。2007年全市养蚕量204.65万张, 本市生产的蚕种不够本市用。但从广西全区来看, 现已有29家蚕种场。蚕种产量已从过去不足变成过剩, 2008年上半年广西全区就烧掉了过剩蚕种32万多张。蚕种生产已从过去追求数量变为以质量求生存。从2008年上半年广西全区蚕种生产情况来看, 因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蚕种淘汰率趋势普遍提高。有的蚕种场已受到严重影响, 找不到适合饲养原蚕的基地;有的蚕种场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 还是无法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原蚕饲养区受到了家蚕微粒子病病原的严重污染, 其中包括野外昆虫的交叉感染。各蚕种场对该病的防治都感到难度很大, 能否成功地防治该病, 关系到各蚕种场的生存, 关系到蚕农有没有合格的蚕种饲养, 关系到整个蚕丝产业发展的基础, 这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2.7蚕茧生产物资供应管理不完善

搞好蚕用物资供应, 在蚕丝产业发展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蚕用物资包括蚕种、商业性共育小蚕、桑种、桑苗、蚕具、蚕药及桑园专用肥料与农药等, 这些都是发展种桑养蚕不可缺少的物资, 但在对这些物资经营的管理中有不少漏洞。

蚕种经营管理, 贯彻执行国家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后, 蚕种供应混乱局面有一定的好转, 但还有许多无证经营现象出现, 这种现象往往会打乱当地的蚕种供应计划、防病消毒计划、收蚁养蚕计划及桑园管理计划等, 使科学养蚕技术难于贯彻实施, 最终导致蚕病暴发, 蚕茧失收。

商业性共育小蚕, 往往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在实际操作时, 设备不配套, 技术不到家, 人手少, 小蚕专用的桑叶量少质差, 喂不饱吃不好, 造成小蚕体质虚弱多病, 卖到蚕农手上后常出现蚕病大暴发。商业性共育小蚕的经营管理当前蚕农反映问题最多最强烈, 甚至有的群众为此集体上访, 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桑种、桑苗、蚕具、蚕药及桑园专用肥料与农药的经营常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现象, 其原因主要是桑蚕行业现有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办法给农业行政执法可依性不强, 加上业务部门力量不足, 宣传管理不到位, 蚕农缺少认知能力, 给不法经营者有机可乘。

2.8蚕茧收烘经营管理不规范

河池市目前取得蚕茧收烘许可证的茧站有332个, 既有大型附属缫丝企业的, 也有小型个体私营的。在市场行情好时大家都来哄抢蚕茧资源, 鲜茧收购不按标准, 随意定级给价, 收毛脚茧、统级茧, 造成蚕茧质量明显下降。

蚕茧收烘经营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行业法规、标准、制度执行不得力, 管理措施没有落实到实处。

2.9蚕桑产品深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及附加值不高

河池市2007年有17家缫丝厂, 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 共产生丝2 500多吨, 消耗干茧约7 500吨, 占河池市2007年干茧总量3.07万吨的24.76%。桑蚕产品除了缫丝以外, 织绸仅有一家, 印染、服装、家居等产品还是空白, 深加工水平落后, 产业链条短, 桑蚕附加值不高。单家加工企业规模小, 市场竞争力弱, 不少企业只作为先进发达地区大企业的原料渠道窗口。桑枝、蚕沙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利用桑枝木屑生产食用菌, 利用蚕沙生产有机肥等产品也是刚刚起步, 规模很小, 短时期内也很难真正的解决污染问题。

3进一步推进河池市蚕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端正发展思想 创新发展理念 明确发展路线 制定发展目标 坚持发展原则

3.1.1发展思想:

实现由蚕茧资源大市向蚕丝产业强市发展。

3.1.2发展理念:

河池市要发展成为蚕丝产业强市, 必须以高资本投入为基础, 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 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 并配套相对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蚕丝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化, 发展的特征是商品化, 发展的方向是集约化, 发展的目标是产业化。

3.1.3发展路线:

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机遇, 因势利导, 通过试验、引进、示范、推广桑蚕优良品种及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 来实现全市蚕茧高产量、高质量和高效益;通过统筹规划, 科学合理布局, 集中、稳步扩大区域桑蚕优势产业带, 来推动全市桑蚕行业实施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通过现有的蚕茧资源优势,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西移, 大力发展缫丝、织绸、服装生产及桑蚕行业附产品等初、深加工或无害化处理, 来延伸全市桑蚕产业链, 提高行业竞争力;通过拓宽国内外贸易销售渠道, 构建信息贸易平台, 做大做强国内外产品市场, 抢占出口市场份额来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3.1.4发展目标:

全市桑蚕生产的发展按“巩固提高、稳步推进”的要求, 到2010年, 全市发展桑园面积达到80万亩, 蚕茧产量12万吨, 桑蚕茧、丝、绸、服装及桑蚕行业附产品等初、深加工增值总收入40亿元以上。建设4个区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大型蚕种场, 培育3个年蚕茧生产万吨级基地县 (市、区) , 建设10个年产鲜茧超5 000吨的基地乡 (镇) , 培育5个年产生丝1 000吨的缫丝龙头企业, 组建和培育2~5个具有自主品牌和自营出口能力的茧丝绸企业集团, 构建2个缫丝、织绸、服装生产工业园区, 建立1个茧、丝、绸、服装现代化交易市场, 努力把河池市打造成为全区、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丝绸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茧、丝、绸、服装贸易信息中心。

3.1.5发展原则:

第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第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潜力区域发展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是坚持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与行业利益科学合理化分配的原则;第四是坚持产业集群发展与行业绿色、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原则。

3.2重点支持发展的领域

3.2.1支持种桑养蚕重点发展的区域。

在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 重点支持石山地区易旱、易短时内涝的旱、涝不保收的农场, 沿江、沿河易短时水淹的河滩地及退耕还林的缓坡等地区种桑养蚕。采用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种桑养蚕, 建设社会主义桑蚕生态新农村, 发动和鼓励社会经济能人、个体老板或民营企业家投资参与开发, 促进全市生态蚕业的快速发展。

3.2.2加强全市蚕种繁育体系和发放体系建设。

重点支持4个蚕种场、1个蚕种冷库、1个蚕种催青孵化中心和11个县 (市、区) 桑蚕普种配送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标准化、规模化要求, 在河池、宜州、环江、东兰等县 (市) 建设4个年产50万张蚕种以上的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大型蚕种场及与蚕种场相应配套的“原蚕保护区”, 在河池市叶茂建设1个市级年冷藏、浸酸200万张蚕种以上的蚕种冷库, 在宜州建设1个市级年催青孵化300万张蚕种以上的蚕种催青孵化中心, 在11个县 (市、区) 建设11个年发放350万张蚕种的蚕种配送站。

3.2.3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先进、实用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方法。

改变传统的种桑养蚕模式, 推行丰产桑园种植管理技术及小蚕共育、大蚕简易蚕台育、大蚕条桑育、熟蚕方格蔟自动上蔟等蚕茧生产科学技术。到2010年, 要使全市小蚕共育率提高到80%以上, 方格蔟使用普及率达到100%。每个县 (市、区) 要建立一个200亩以上集体连片的高规格、高标准集桑蚕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方法于一体的, 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蚕茧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生产示范园。

3.2.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桑、蚕病虫害的防控体系。

建立全市桑、蚕病虫害发生监测、预报系统, 制订全市重大桑、蚕病虫害暴发防范处治预警方案;规范全市蚕药生产与销售市场, 取缔蚕用催熟激素和蚕用营养饲料在全市的销售;规范全市蚕沙坑建设, 综合治理蚕沙污染环境等问题;各县 (市、区) 结合“城乡清洁”制订出台净化蚕区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 确保群众养蚕稳产和高产。

3.2.5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优质蚕茧基地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配套开发的原则, 重点发展以宜州、环江为主的东部大通道蚕茧优质高产生产基地和以东兰、凤山为主的红水河流域蚕茧优质高产生产基地, 到2010年要发展5个5万亩以上的桑蚕生产大县, 创建1个30万亩优质蚕茧生产示范基地。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种养、高水平管理、高效益产出、全生态化建设的要求, 实施优茧工程, 把宜州、环江等县 (市) 培育成年产鲜茧超万吨级的蚕茧生产基地;把东兰、凤山等县 (区) 建设成年产鲜茧超5 000吨的蚕茧生产基地。通过优质示范基地的带头作用, 把全市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3.2.6大力发展生态蚕丝产业。

河池以资源为优势, 开展以巴马长寿品牌为主线的蚕丝产业产品或副产品及以南丹白裤瑶风情民族文化旅游为特色的黄色彩茧等领域的研发;推行“桑—蚕沙—无公害蔬菜或食用菌”、“桑—虫 (小蚕) —鱼 (地头水柜) ”、“生丝—废水—螺旋藻”等生态模式生产;推广桑枝食用菌技术生产;推广蚕沙无害化处理实施蚕沙袋装化操作生产。通过蚕丝产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来进一步提高蚕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促进蚕丝产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实现蚕丝产业的良性循环生产。

3.2.7大力发展缫丝工业。

要以优势蚕茧产区为中心, 鼓励缫丝生产与桑园发展相结合, 培育一批农工贸一体化的茧丝加工企业。以宜州、环江、金城江、罗城、东兰、凤山等县 (市、区) 为重点, 培育和扶持一批年产500~1 000吨生丝、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缫丝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期末, 把全市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重要蚕丝生产基地。

3.2.8加快丝绸工业园建设。

重点培育一批有利于提高茧丝绸业生产集中度的龙头园区项目, 在河池市工业园区二区和三区等地, 有计划地重点建立丝绸工业园。通过工业园区构建的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和商家来河池投资建厂办企业, 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品牌及市场销售网络, 发展织绸、印染、服装等丝绸深加工产品, 拓展蚕丝产业产品生产领域, 提升丝绸加工的整体水平。

3.2.9蚕农蚕茧生产合作组织的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高级蚕茧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自愿入股, 集体管理, 具有法人代表。合作社内做到统一桑园管理技术规程、统一养蚕技术规程、统一防病消毒与杀虫、统一进蚕种、统一催青、统一收蚁、统一小蚕托养、统一大蚕处理技术、统一上蔟工具、统一上蔟方法与蔟中管理办法、统一蚕沙无害化处理、统一蚕茧质量分级标准、统一烘茧、统一卖茧。社内统一投资添置大型生产设备, 如烘茧设备、农业机具、防病消毒机具、桑叶采收伐条机具等, 逐步实现种桑养蚕省力化、半机械化、机械化, 从而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

3.2.10改变蚕丝产业产品传统用途, 增加蚕丝产业产品的经济价值, 抵御低潮负面风险。

蚕丝产业产品在生物工程、制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利用潜力。如桑叶采摘嫩枝可制得桑茶饮品, 桑椹可制药酒, 桑根皮可作中草药;家蚕幼虫可用来饲养名贵水产鱼种;蚕体通过基因重组生产出人的干扰素、肝炎疫苗和新的抗菌素;蚕蛹培育冬虫夏草;蚕丝开发出人造肌腱、人造韧带、人造皮肤、隐形眼镜等,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河池要重点开展蚕丝产业副产品在板材、造纸、保健、药用、食品、饲料、肥料等领域综合利用的研发。如果能够综合开发利用蚕丝产业产品或副产物, 利用好蚕丝产业产品或副产物非传统用途增值途径, 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 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蚕丝产业产品或副产物的经济价值, 进一步增加整体行业经济效益, 抵御发展低潮的负面影响, 让农民在发展种桑养蚕生产中获得最大化的收入, 对河池市蚕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3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蚕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3.1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发展基金。

市及各县 (市区) 人民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我市蚕丝产业摆在振兴地方区域经济的重要位置, 加大资金扶持投入力度。在改善投资环境, 引导区外、国外和社会民间资金及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蚕丝业, 同时通过整合财政各专项资金加大对蚕丝业发展的扶持投入, 尤其桑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蚕种场基础设施改造及原蚕保护区建设、蚕茧初加工技术革新、丝绸行业技改、中高级专业人才培训以及茧丝绸服装交易平台创建等给予大力资金扶持。创造条件建立蚕丝产业发展基金, 建议河池市政府出台政策, 在行政区域范围内从加强蚕种病毒防范的角度考虑实行蚕种市场准入制度, 提取1%蚕种风险金;从稳定蚕茧质量的角度考虑实行蚕茧收购准入制度, 提取0.1%蚕茧风险金;从提高生丝质量的角度考虑实行缫丝企业加工准入制度, 提取0.1%蚕丝风险金等, 取之蚕丝产业, 用之于行业发展, 能够有效解决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资金投资不足的局面, 实现蚕丝产业发展各环节利益均衡调节。

3.3.2整合资源, 规避风险, 促进发展。

盘清现有蚕丝产业资源, 分类整合全市的“蚕种业”、“茧丝绸业”、“蚕业物资供应业”、“蚕业技术推广网络”等, 实行强强联合, 集团生产与服务, 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和潜力, 最大限度地降低全市创建蚕丝产业强市的自然灾害风险、技术落后风险、市场变化风险及金融涨跌风险。

(1) 组建“河池市蚕种生产供应集团公司”、“河池市蚕业物资配送中心”,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河池市蚕业技术推广网络”, 使其贯穿市、县 (市、区) 、乡、村四级, 确保全市蚕种供应数量、质量和种业效益, 防止坑农事件发生, 稳定蚕茧资源的产量和质量。

(2) 组建“河池市蚕丝产业集团”, 形成一个超强的蚕丝产业集团, 作为行业龙头统一分配调度全市行业资源、扩展产品市场、争取产品出口额度。形成超强的蚕丝产业集团后, 摆脱当前“小农经济式”的产业模式, 争取取得茧丝价格在国内, 甚至国际上的话语权, 确保茧丝产业和产业效益的稳定发展。

(3) 组建市、县 (市、区) 、乡、村、屯五组联通的“高级蚕茧生产合作社”, 屯一级为经济核算单位, 以上四级为联通单位, 合作社统一生产技术规程, 统一卖茧, 争取取得蚕茧价格确定的话语权, 以便确保种桑养蚕者的经济效益。

(4) 组建市蚕丝产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 承担全市蚕丝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仲裁全市蚕丝产业产品质量纠纷, 保护全市从事蚕丝产业生产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3.3.3重视人才培养, 重视技术创新。

有了优秀的技术人才, 才会有技术上的创新,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全市各县 (市、区) 要依托专业科研院、所、校等单位, 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办班等多种形式培养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 或共同创建全市桑蚕种养技能培训中心和茧、丝、绸、服装工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县 (市、区) 或企业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大力培养蚕丝业专业技术人才, 大力培养蚕丝产业的经纪人, 要围绕原料购进与商品流通, 加强企业现有销售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专业营销人才, 造就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适应国内外贸需要的蚕丝产业经纪人队伍。对于全市现有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 要为其提供优越的科研、工作、生活环境条件, 充分挖掘其智能潜力,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激发其工作热情。近期内建议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 解决蚕种生产单位、桑蚕技术推广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和事业经费问题。允许在不超编的前提上, 招收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特别需要解决全市蚕丝产业技术推广单位、生产管理单位等必须的交通、通信及办公条件, 确保全市蚕种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2) 解决在职农业技术干部转行从事蚕业工作后的知识更新及业务培训问题。选派年轻、优秀、事业心强的干部到专业科研院、所、学校进行专业培训, 更新其知识结构, 拓宽其知识领域, 提高其科技水平。

(3) 解决蚕丝产业经纪人的知识更新及业务培训问题。使蚕丝产业经纪人由低级蚕丝产业经纪人向中级蚕丝产业经纪人、高级蚕丝产业经纪人转型, 使蚕丝产业经纪人懂业务、懂法律, 产品买得进来, 销得出去, 把市场搞活。

3.3.4强化生产经营管理。

要依法整顿、规范完善全市蚕种、蚕茧配套服务、生产物资的市场流通秩序及蚕沙的综合利用, 强化对全市蚕种生产经营、蚕茧收烘、蚕药、蚕饲料销售及蚕沙无害化的管理。

(1) 蚕种生产管理重点做好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 狠抓蚕种质量。市级主管部门重点考虑“原蚕保护区”的立项与实施。根据全市蚕种生产与防治家蚕微粒子病需要, 设立“原蚕保护区”, 制订《河池市原蚕保护区管理办法》, 保护区内只许种桑养蚕, 桑树按《河池市种茧育生产桑园管理技术规程》栽培管理;养蚕只许养原种或全检种, 并按《河池市种茧育桑蚕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管理。

(2) 蚕种经营管理。在贯彻执行国家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基础上, 根据全市桑蚕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制订《河池市蚕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管理模式采用“公司 (企业) +种场 (具有经营蚕种资格的单位或个人) +农户”的合同订购模式, 将全市取得蚕种经营资格的单位或个人纳入全市蚕业技术推广网络归口管理, 确保生产与供应平衡协调、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家蚕微粒子病属检疫性病害, 为了加强该病的防治, 可以考虑除现实行的产地检疫外, 依法增加调运检疫, 堵截带“毒”蚕种流入市内蚕区。

(3) 商业性共育小蚕的管理重点是:一是提高商业性共育小蚕市场准入门槛;二是分清共育批次, 防止超负荷生产, 防止盲目扩大规模;三是完善共育室设施设备;四是提高共育技术水平;五是防止假冒伪劣蚕药充斥市场, 影响共育室消毒防病效果;完善商业性共育小蚕的许可制度, 严把准入关, 同时通过制订《河池市小蚕共育技术规程》, 建立健全小蚕共育监管机制和售后服务体系, 使全市小蚕共育走上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确保小蚕共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4) 鲜茧收购实行准入制度。全市蚕茧资源按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实行区域配置, 由企业合理布局鲜茧收购站 (点) , 鲜茧收购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防止不正当竞争。取缔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没有纳入加工企业管理范畴的收购站 (点) 。未经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的单位和个人, 一律不准从事蚕茧收购业务。全市鲜茧收购实行统一过选茧台定级流程程序, 杜绝随意定级, 抢收毛脚茧行为。全市蚕茧收购统一执行国家指导性价格, 坚决制止抬级抬价或压级压价收购蚕茧。全市强化监督蚕茧收购的茧质计量工作, 制订《河池市桑蚕鲜茧质量分级标准》, 每个蚕茧收购站都要摆出茧质分级标准样茧, 坚持使用“仪评”, 严格按质论价, 杜绝收购统级茧和“毛脚茧”, 维护蚕农和企业的利益。全市统一实行茧丝绸加工工业反哺农业政策, 保障促进全市蚕丝业可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5) 蚕药蚕饲料生产经营的管理。配合各县 (市、区) 畜牧水产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 依法清理、整顿全市蚕药蚕饲料生产经营市场。坚决依法取缔不合格蚕药的生产或销售。取缔蚕用催熟剂和蚕饲料在市场销售, 确保蚕茧质量及全市蚕丝产业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

(6) 蚕沙无害化管理。全市在壮大发展蚕丝产业的同时, 蚕沙无害化处理及养蚕环境的综合治理要列入各县 (市、区) 蚕丝产业发展的议事日程。在有效开发蚕沙综合利用的同时, 结合全区“城乡清洁工程”, 因地制宜研究制订出台净化蚕茧生产环境的有效举措, 防止病害污染传播, 确保原料茧高产、优质。

3.3.5制订和实施《河池市茧丝绸工业反哺种桑养蚕业办法》。

种桑养蚕是茧丝绸工业的第一车间, 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但种桑养蚕往往又是效益较低的一个环节。所以, 江苏等地一些农工贸一体化企业有“二次返还”的分配办法, 目的就是巩固种桑养蚕这个基础环节。河池市从蚕丝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应制订和实施《河池市茧丝绸工业反哺种桑养蚕业办法》。

3.3.6尽快制订出台和实施蚕桑技术规程与管理办法。

3.3.6.1需制订和实施的技术规程

(1) 《河池市丝茧育生产桑园管理技术规程》

(2) 《河池市丝茧育桑蚕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3) 《河池市种茧育桑蚕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4) 《河池市种茧育生产桑园管理技术规程》

(5) 《河池市蚕病防治技术规程》

(6) 《河池市桑园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7) 《河池市桑园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

(8) 《河池市蚕病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9) 《河池市蚕种繁育与制种技术规程》

(10) 《河池市小蚕共育技术规程》

(11) 《河池市桑树育苗技术规程》

(12) 《河池市蚕茧收烘技术规程》

(13) 《河池市桑蚕生丝缫制技术规程》

3.3.6.2需制订和实施的管理办法

(1) 《河池市蚕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 《河池市商业性小蚕共育管理办法》

(3) 《河池市生产桑园保护及管理办法》

(4) 《河池市蚕茧收烘管理办法》

(5) 《河池市蚕用物资经营管理办法》

(6) 《河池市蚕茧生产合作组织管理办法》

(7) 《河池市茧丝绸企业管理办法》

(8) 《河池市蚕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办法》

(9) 《河池市蚕丝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10) 《河池市桑蚕鲜茧质量分级标准》

(11) 《河池市原蚕保护区管理办法》

(12) 《河池市茧丝绸工业反哺种桑养蚕业办法》

(13) 《河池市蚕茧风险金提取及管理办法》

(14) 《河池市蚕丝风险金提取及管理办法》

3.4加强领导

分工负责共同促进。全市要加快向蚕丝产业发展, 必须实行统一规划布局,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市、县 (市、区) “蚕丝产业发展管理领导指挥部”, 指挥长由市长担任, 成员按蚕丝产业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管理思路, 抽调发改委、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经贸局、物价局、财政局、商务局、工商局、税务局、科技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得力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设立一个常设机构, 建立上下统一的蚕丝产业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 保证农工贸协调发展的有效衔接。

农业局负责牵头重点抓好全市蚕种繁育体系、桑蚕种养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加强蚕种、桑种、桑苗的生产、经营与管理。

畜牧水产局负责牵头重点抓好全市蚕药生产、经营与管理。

经贸局负责牵头重点抓好全市茧、丝、绸、服装加工生产、营销、贸易出口等相关协调工作。

科技局负责牵头重点抓好科技人才引进、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与综合利用等研发创新工作。

商务局负责牵头重点争取国家相关专项资金、出口额度的支持, 做大做强我市蚕丝产业外销市场, 扩大出口规模。

工商局负责牵头重点强化对全市蚕种、蚕药销售市场及蚕茧收购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牵头重点抓好全市蚕种、茧、丝、绸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共同推动全市蚕丝产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在全面总结河池市蚕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找出并分析当前阻碍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认为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建设蚕丝产业强市的思想符合河池市市情;支持旱、涝不保收地区发展种桑养蚕, 建设蚕种繁育和供应体系, 引进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 完善蚕桑病虫害的防控体系,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蚕茧基地, 扩建丝绸工业园, 组建蚕农蚕茧生产合作组织等为重点发展领域;整合资源, 创建高级蚕茧生产合作社、原蚕保护区、超强蚕丝产业集团, 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推广网络建设, 强化生产经营管理, 设立蚕丝产业发展基金, 实施茧丝绸工业反哺种桑养蚕业等是进一步推进河池市蚕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篇8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全县的主导产业、拳头产品、优势资源,科学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和带动作用。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充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约型、集约型、效益型农业新技术,解放劳动力,减少生产性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对农民进行特色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电子商务等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致富技能,促进农民增收。

(二)大力发展朝阳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果,加大扶持力度,强力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注重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鹏翔牧业、华粮生化、睿康生物等强势龙头企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全力推进那丹伯镇、沙河镇省级特产之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聚鲜园蔬菜产业园、太和甜瓜产业园、仁义沃园产业园、合兴绿色种植养殖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倡导绿色种植业,发展壮大二龙山乡沙河水稻专业合作社、横道河镇驼腰村龙头泉绿色稻米生产基地等专业组织,加强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引导有水源保证的水库灌区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同时引导农民合理缩减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薯类、豆类、杂粮、水果、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种植。做强做大林业经济,倡导农民大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积极发展红松果林、榛子、蓝莓以及刺嫩芽、蕨菜、天麻、五味子、刺五加、木耳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三)着力发展现代化畜牧业。进一步提高全县梅花鹿产业发展水平,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养鹿积极性,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做好鹿产品的深度开发。发展壮大生猪、肉牛、肉鸡、蛋鸡等产业规模,同时抓好大雁、巴马香猪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积极推广畜牧新技术、新成果,做好养殖从业人员培训、经纪人培训以及畜牧业生产配套服务人员培训等技术培训,吸纳更多富余劳动力发展养殖业,通过增加养殖效益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强化牧业信息服务,建立东丰畜牧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养殖技术、产品供求、产品价格、政策法规等信息,同时建立专家在线互动平台和专家远程视频指导平台,为全县养殖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

(四)促进先进农机新技术快速广泛应用。落实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农业机械保有量,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科技含量和应用能力,提升全县农业机械作业综合水平。利用好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改善和提高农机合作社经营能力和作业服务能力,发挥农业机械优势,降低作业服务成本。积极争取、实施国家农机项目,落实好农机深松作业项目、玉米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程农业机械化建设等适合本县地域的技术项目。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开展好联合收获机械跨区作业证免费发放代办服务,提高机械利用率。充分发挥县乡二级农机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農机新技术应用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应用速度,减少作业环节和作业支出,改变粮食生产方式,改善土地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五)大力发展旅游业及服务业。充分发挥全县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周边农户建立林果采摘、花卉观赏、农家餐饮、水产垂钓等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园,建立吃、住、游、购一条龙的旅游产业链。深入落实好国家、省、市新一轮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农民工技能、素质“双提升”培训,积极开展送就业政策、招聘信息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上一篇:教学教育下一篇: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