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在数学教育中的探索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高校教育中创新的含义以及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意义

近些年, 人们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 甚至把创新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划等号, 觉得创新只有那些在某些专业方面具有非凡天分的人才能具有的一种素质, 而一般人难以具备。学校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误区, 这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创造力实质的认识偏颇有关。应该说产生和形成各种新观念也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创新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中创新教育应全体参与, 应面向所有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只有经常向学生提问, 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 培养他们思考的习惯, 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的提高创新意识, 从而使得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2 只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对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来说是一项首要任务

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 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努力, 更需要由于制度创新所形成的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创新导向的教师队伍建设包含高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全部环节和与其配套的制度。

首先, 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生研究生, 高校的各个专业的教师就必须首先具有开拓创新的素质, 要学会用创新的态度去教学, 教师在授课和科研中都要时刻保持创新的精神,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的时候同样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态度, 只有这样全体教师才能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断创造新鲜的好经验。另外教师必须能以学术性和科研性为主导, 全面的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的专业知识结合, 融会贯通, 这样才能达到培养本科学生创新意识, 开发本科学生创新能力, 就以我校的数学建模竞赛为例, 我校的数学建模竞赛组队的方式是每组3个学生, 这3个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 不同的专业, 指导教师也是来自不同的院系和不同的专业, 在训练的过程中, 各个专业相互结合, 更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 大学本科的基础学科的教育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 要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专业素质。目前大学本科的绝大多数专业课期末考试的形式还是闭卷考试, 考试的内容基本都是书本上的内容, 这些内容很多年都没有变, 每年的试卷都是换汤不换药, 这样一来使得同学们只为追求高分而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在死记硬背,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没有涉及。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教师通过知识载体, 对学生实施能动的心理和智能的导引, 是一种启迪智慧、开发悟性、培养能力、挖掘潜能的教学过程。所以, 能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 目前在中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不断涌现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个国家和社会才能得到稳步发展。但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诸如学术自由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 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 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具体模式

高等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本应该是个开放的形式, 特别是数学教学更应是个开放的形式, 因为数学教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学科, 整个高等院校几乎80%以上的院系和专业都要学习数学基础课程, 而且数学课程基本都安排在大学的一二年级, 数学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 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在低年级时数学的基础课程能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习惯, 那么在高年级的时候学习其他专业课的时候就很容易了。

首先是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 一直以来让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头疼, 他们对数学中的一些定义、定理缺乏感性的认识, 认为数学中的概念很抽象。因此, 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 减少知识学习与任务解决之间的落差,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 首先应该对所学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 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在网络上和书刊上查找相关的资料, 写成报告的形式, 然后教师在针对学生写的报告, 讲解学生的疑问, 最后教师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 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过程, 学生必然对所学的知识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并且有非常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长期这样培养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自学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首先需要老师对本课程有一个总的教学设计。教师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 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 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 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 学生再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条件下, 按照教师所给的教学计划于安排, 自行学习其他的相关知识, 给出相应的报告。

高等数学是目前高等院校理工学科的必修科目,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比较多,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问题都能够听得懂, 但是真正到自己做题的时候, 又不会, 这也是高校数学教学的普遍问题。目前, 理工科学生使用的高等数学的教材是经过多次研究、讨论, 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进行编订的完整的科学的知识体系。教材在编订的时候, 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定理的推导过程和知识背景, 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出现一些难于理解的问题。

总之, 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就不要期望能面面俱到, 在教学中要注重灵活多变, 有所侧重, 应提倡不同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学生和老师要经常相互反馈信息, 要做到双边互动, 课堂课下注重交流。通过新旧方法的结合, 切实地对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使得学生首先从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有了数学的良好基础, 在高年级学习其他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时候, 可以更快更好的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摘要:本科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数学专业教育在各门专业知识技能课程中属基础学科, 对于学生创造力和洞察力的培养有着具体的重要意义。文中首先阐述了高等教育中创新的含义以及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意义, 接着阐述了目前在中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突出的几个问题, 以及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问题下, 具体探索了在数学教育中本科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 并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人才,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福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12-98.

[2] 胡正友.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 6:1 5 2-1 5 3.

上一篇:乡土“熟人”与网络“陌生人”下一篇:离婚经济帮助制度适用范围的实务探究与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