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精选7篇)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篇1

数学创新教育应构建的三个方面

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将数学创新教育作为重要的数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加以开展,构建一个全面的`创新教育系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而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创新活动,优化创新评估,真正做到想、做、评三方面创新,从而构建全新、全面的数学创新教育系统.

作 者:贺超  作者单位:来安县第三中学,安徽,来安,2392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教学创新教育   构建创新意识   创新活动   创新评估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篇2

普通的教育模式未必都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未必都有新价值的产生,有的甚至抑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新价值的产生。当今社会发展对新价值和创新人才产生了巨大的要求,所以创新教育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弄清创新教育运行的机制是构建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活动和用创新的价值尺度对这一活动的评估是构建数学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

一、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应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提倡探究教育,提倡创新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能正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其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在广大数学教师的思想中确立,因而“重教轻学”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按照某种定势思维,养成特定规律,继而形成观念,便是创新,或培养学生脱离教材,自主搞一些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有的教师贪多求全,一味讲解,拼命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展开,知识僵化,依赖性强。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悖,严重阻碍了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教师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并要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此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养成善于探究、提问质疑的习惯。

因此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然后以创新的理念引发学生的创新动机,维持学生的创新意志。学生有了创新性的观察思维,教师再给学生一些空间去探索,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师生双边主体都具有创新意识,就能实现数学创新教育的最大价值目标。

二、丰富创新活动

主体性是创新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而活动性是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创新特征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人格的各种要素才得以产生并结合成一个整体。活动越丰富,发展越充分、越全面;活动越深入,创新意识就越强,越有创造力。创新教育依赖学生对再创造过程的深层次参与,因此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和灵魂。那么数学创新教育该开展什么样类型的创新性活动呢?

创新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学习,但不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环境中学习;可以是看书,但不仅仅是看书,可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可以是思维,但不仅仅是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分析,得出有创意的判断或结论;可以是符合兴趣的小制作,但又不只是小制作,可以鼓励和激发学生讨论,自己决定要进行操作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创新活动是根据具体的创新目的确定创新内容、方式、方法、活动范围及工具,在创新活动中认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都可能直接参与活动,但不是这些活动的简单堆砌,而是以创新目的为核心组成的自发组织的有序活动系统。

因此,数学创新教育应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在教学方面要加强实践环节,不能一味强调创新活动中的某一理论方面,而忽视其它的实践方面。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创新评估

数学上的创新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但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方式。用一种创新的价值尺度对活动和学生个体的能力进行评估是对创新的激励和导向,是对学生个体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激发。那么这个评估方式应如何优化创新呢?

学生在不断创新的活动过程中,自身认知、思维、想象水平不断地提高,而这一过程包含着不断的自我评估。但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不仅仅是自我评估,还应反映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历程,因此评估方式也应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目前,数学教学安排和数学考试评估过多地考虑了那些容易用纸笔测验的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给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留下太多的阴霾,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可行的方法就是赞扬、激励,如果想让学生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质,就在那一方面赞扬他、激励他,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总之,面对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教师应该精心呵护他、善待他、尊重他,只有这样,学生的瞬间的思维闪光才能凝聚成智慧的光芒。另外评估方式也可以采用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调查、撰写小论文和项目活动报告、建立数学个人成长记录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法,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论是什么样的评估方式,都必须以意识为向导,同时它还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对象,因为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无从评估。

意识是创新的先导,活动是创新的实践过程,评估是创新的激励机制。意识引导活动,并要以活动来充实;活动是意识的深化和现实化的体现,也是进行评估的前提;评估是对活动的激活,又使意识得以落实。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把握三个重点 篇3

重在提高质量,普及有质量的高中教育。通过这些年的努力,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在规模发展方面。2015年我国高中阶段学校2.52万所,在校生4055.20万,毛入学率达到87%,这已超过了基本普及(毛入学率85%)的标准,也超过了国际上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全面普及90%的毛入学率仅相差3%。可能这3个百分点的跨越要比此前提高30个百分点还难,因为这些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欠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还比较低。对这些地区来讲,发展规模、普及数量仍很重要,仍需努力。但从全国整体来看,规模数量的提升已不是重点,提高质量显得更加突出,高中阶段教育迫切需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升质量。现阶段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存在诸多影响质量水平提升的阻碍:其一,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分流的制度设计有待完善。其二,办学理念及定位存在偏差。其三,办学模式趋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其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提升很快,但相应保障机制没跟上,影响了教育质量。要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必须逐步破解这些问题,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出发点,重新构建高中阶段人才培养定位,科学普职分流;积极探索多样化办学,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育人功能、淡化选拔功能,着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全面素质等。

重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央出台普职大体相当这一政策必然是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考量,但实践中这项政策的落实却大打折扣。目前,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1674.21万,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只占到高中阶段教育的45.63%、41.29%,并且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在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中的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已经有超过2/3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占比低于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45%。很显然,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跛腿。造成这样的局面,既有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培养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等内部原因的影响;又有社会歧视鄙视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偏低,就业政策、用人导向、工资制度偏颇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初中后普职分流的力度比我们大,如瑞士初中毕业生中的75%选择职业学校或学徒工作、半工半读,20%的读普通高中。为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高中阶段教育普职之间存在鸿沟与差距的真正症结,准确把脉,精准施治。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更加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摆位,坚持普职大体相当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从招生政策、经费投入、学校布局、就业升学等方面统筹考虑,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倾斜政策,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重在补齐短板,攻坚欠发达地区的普及。从全国整体来看,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但由于发展阶段和区域不平衡,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如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的普及率还比较低。截至目前,全国仍有4个省区的高中毛入学率低于70%,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所在地市中有11个地市毛入学率低于50%,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县的高中普及水平更低,部分地方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甚至是1/3。这些地方就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需要攻坚,重点突破。这些地方没有跟上全国的步伐,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政府财政投入不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偏低、市场对劳动力文化程度要求偏低、高中教育机会供给不足等。要补齐这块短板,应建立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明确高中阶段学校建设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等,使高中教育投入有依据、有标准、可评估,落实政府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责任。同时,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倾斜支持,加大资源供给,改善办学条件,化解高中债务,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提供能满足学龄人口需求的学位。对这些地方,具体工作层面应采取分步发展的策略,先让这些地区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尽快迎头赶上,提高普及率水平,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普及,然后再逐步提高质量水平。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一件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大事。要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坚持着力提升整体质量、着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局部普及攻坚,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有质量、可持续。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篇4

王东生

我们学校由建校到现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结合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我们的智障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一定的程序性,普通的智障学校必须经历这三个发展阶段,才能逐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想逾越某个阶段,要么由于跨度太大,教师不能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也不能实实在在根据学生的身心实际情况、经济情况选择课程内容,结果只会使自己的教学非常被动,常常会感到不知道该教一些什么给学生。

那么,智障教育的课程改革要经历什么样的三个阶段呢? 第一阶段:沿用普通小学的教材,或使用最早的培智教材的阶段。

每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都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方,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教学上首先会把一些轻度的智障孩子淘汰出来,于是,智障教育学校相对容易招到一些轻度的智障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普通小学的教学教育方法发挥不出力量,但是这些孩子的智力决定了他们还可以学一些东西,他们听得懂话,自理能力无需操心,能按教师的要求做作业,有想象力,只是理解能力太差,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没法再学进去。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可以按部就班,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教师比较熟悉的普小式教学方法,只是班级人数要少,进度要慢,与普通小学的教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我才开始我的美术教学时,我们学校招收的正式这样一批学生,其中只有两三个重度的学生,部分中度,大部分是轻度的,教学上我开始是采用了当时的小学教材,由于当时普小并不重视的美术,教材编得并不好,于是我参考了当时中学、中专的教材,由于当时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有限,只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美术技能技法的能力大大超过了我,有时我倒更像个弱智。于是在教学上我开始让学生学一些专业化强的内容,比如国画、速描、剪纸,学生的接受虽有参差,但总体效果比较好,如果与现在这些极重度的孩子相比,那效果应该说是非常好。

很快,随着教育、经济的发展,我们五华区内轻度的智障孩子被普通小学接纳了,我们学校招收到的学生大多是人家一眼看上去就不对头的中重度智障孩子,和一些不能适应普小生活的智障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在普小表现为无学习能力,有的表现为有攻击行为、有心理问题,影响了班级的正常教学,不得不让他们转到我们学校。

于是,面对这些在普小表现为丧失学习能力的重度孩子,我们的课程改革就必须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二阶段:改编、自编教材,努力满足智障孩子的需求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了解了智障孩子的特点后,感到第一阶段的教材已不适应教学需求,那些教材哪怕把要求降到最低点还是先难。故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针对学生的病理、智力、生理特点进行教学。

在我的美术教学中,我首先是放弃了普通小学的教材,改而使用一些社会上专业教师为幼儿编写的课外兴趣教材,这一改变,使得过去一直觉得难教的中度学生变得好教了,后来一想,这些孩子的智商大约是三、四十,就意味着一个十岁的相当于一个三、四岁的幼儿,教学当然应该用针对三、四岁的孩子的方法。

接着自己利用电脑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短时间面对大量的信息,美丽的画面,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熟悉的面孔,无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大胆绘画,通过集体绘画、师生合作绘画、涂色、线描等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绘画世界中来,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常常看到学生的画面其实很乱,但他们仍然十分开心,自信。

由于我们经济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这一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教师也将在这一阶段完成自己的专业化转变。因为在这一阶段,普小的一切教材对我们的帮助都不太大,幼儿园的教材虽然更适合,但由于学生有着各种复杂的生理、心理疾病,教师不得不把眼光集中到活生生的智障孩子的现状中,对他们给与最多的关 注。这时将会发现由于智障教育涉及比较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康复知识与技能,教师往往感到自己极端欠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是这些专业知识技能又必须通过比较专业的途径获得,并且要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问题还在于,这些问题中的许多问题是没有专家能解答的问题,谁发现了问题谁就是专家,教师必须相信自己,不要迷信什么专家,而是主动学习、实验、尝试解决问题,成为真正的专家。

现在,国际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阶段,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信息化也迅速进入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对于我们提高工作的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经济逐渐发达之后,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使得个别化教育在实际操作上成为可能。

于是我们的智障教育也将逐步进入第三阶段:信息化和个别化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学校将建立校园网,与全国同步使用特教资源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之进行补充,编制校本教材,形成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迅速专业化,能有效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与个别化教育,教师的教学步入比较平稳的融教学、康复、研究为一体的阶段。这一阶段或许离我们还有点远,但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始进入这个阶段,当然,对于信息化,硬件问题容易解决,教师是否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软件问题却并不容易解决,信息技术更新很快,意味着教师掌握资讯的、能力也必须很快,识别资讯必须很强,否则容易被海潮般的信息所淹没,分不清方向。

在这一阶段要注意的是,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而且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使用这种手段的是教师,教师不会使用,信息技术就没有用。同时也没有必要迷信信息技术,许多时候,用常规手段或许会更好。

也许,信息化阶段不能成为一个阶段,因为更重要的是智障教育学校终究要向融教育、康复、科研为一体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给这个目标的实现带来的更大的希望,使其能更快地得到实现,并不能代替这个目标。在我的美术教学中,我开发了网络化的美术校本教材,短时间内学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兴趣高昂,教学效率高,效果非常好。但我也深深感到,信息化是一种技术,它可以提高效率,整合各种音像,但是由于制作课件的技术成本很高,教师常常会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课件开发中,而留给教育学生的时间很少,结果师生之间感情上的默契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个性上的发展有副作用。

个别化教育虽然提倡了许多年,但是由于不具备发达的经济条件,加上认识上的一些偏差,使得个别化教学误入歧途。实际上个别化教学仍然来源于普通教育,普通学校一个班一个层次,就相当于一名学生,复式班里有两个年级,相当于有两名学生,过去,教师最多可以对三到四个年级进行复式教学,这是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教学的有效性就很难把握。故而智障学校的极重度班级的学生人数限制在四名,就是因为四名学生就意味着四种层次,超过这个层次极限,教学效果就很难把握,个别化教学无非是把普通教育中复式班里的以年级单位变成了智障教育中的以个人为单位,目的都是为了限制班级中学生的层次,使之不能超过四个,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有时,有的学生由于具有攻击性、神经问题,(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招收了个别这样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学校对这些学生不但需要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而却还要要对他们单独排课(要算教师课时)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否则这些学生不但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个别化教学不算教师课时,就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没有计划,没有结果,容易流于形式。但要算课时,无疑就意味着国家要加大投入,所以,个别化教学不能盲目提倡。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个别化教学是一种探索与奉献。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当本地区的经济条件达到时,个别化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现实。就现在来说,这只是一个趋势。

我在教学中曾作了一个学生课堂情况记录表,对学生每节课的具体表现进行如实地记录,这种记录对教学帮助很大,我可以根据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决定该学生下一次的学习内容和训练内容,但 是使用下来的结果是:巨大的工作量。因为我们有的极重度班级学生人数达到十人左右,十个人十种层次,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对一的教学,一两节课可以拼过来,但长期如此教师受不了。所以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对于这种一对一的教学,一名教师最多只能面对四名学生。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篇5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觉的用创新的思维、用多种角度来解决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变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理论方面实现创新的同时,注重实际的运用,使学生习惯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1)鼓励提问和质疑,培养创新的行为。所有的创新,离不开对事件本身的质疑。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会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高中数学知识的教授对学生而言本来就存在很多难以接受的点,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对命题和真理大胆的质疑,而不是用搪塞的方法把学生的创新苗头给掐死在摇篮里。用宽容的态度,用引导的方式来处理学生们的提问和质疑,尝试一题多解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用对命题真理推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发现和分析能力。通过这些,能有效的使学生们自觉的思考问题,形成自我主动性的创新,也就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出了创新意识。

(2)构建新型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创新意识的养成离不开互动性的氛围,应该给予学生们主动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所以课堂气氛的营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和学生们进行互动,多提出问题,把自己定位成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和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生们的理性思维问题,给予充分的帮助,让学生们体会到课堂的温馨,才会促使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去共同解决问题。

教育体制创新应确立三个核心价值 篇6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制创新应确立三个核心价值 :

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多元化。政府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 , 使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能多元发展。尽管我们现在有多种办学形式 , 但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 , 不是像西方国家的父母那样希望发展孩子的潜能 , 让孩子在学校里生动愉快地发展 , 而是希望能够升学。现在公立学校之间、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民办学校之间竞争的结果是趋同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 有人称之为工具理性主义 , 也就是升学主义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 我认为这样不利于我们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再好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 如果大一统 , 一刀切 , 一锅煮 , 最后还是会导致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僵化和退化 , 除了知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以外 , 发展性的学校 , 社会性的学校 , 公益性的学校 , 甚至替补性的学校应该相兼互补 , 多元发展。

二、包容性。现在各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都很快 , 特别是浙江这两年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以后 ,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类型、模式呈现多样化 , 全国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应该互相交流 , 使各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形式都能找到发展的.空间。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道并行而不相悖 ”, 允许各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进行试验 , 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创造性。这里的创造性就是多元、包容性加上制度环境的设计。在制度环境的设计上 , 比较急迫地需要 :

1. 建立完善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规范体系。这就涉及到 :1) 国家要注重宏观管理。在我们国家不可能一个立法、一个规范、一个政策管住全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把各种学校都管起来。国家立法的条文应该尽可能地简明 , 上海、北京、浙江 , 各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 , 应该给各地制定政策法规留有空间。 2) 我们的立法和法规很多时候都锲入了政策 , 法律和政策不分。法律是带有强制力的 , 是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政策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可以不断变化的。法律制定以后必须要有权威性 , 要能够贯彻执行 , 除了实体法 , 还要有保证实体性法规实施的程序性法规。 3) 法律除了要 “ 防民 ”以外 , 很重要的一条是要 “ 管官 ”,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规范 , 不光是对公民和学校合法行为的认可 , 对公民和学校违法行为的限制 , 这种认可和限制的前提是对政府合法行政行为的认可 , 对政府行政违法的一种制约 , 这样方能体现民主社会的本质。

2. 完善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现在政府管的事情很多 , 校长真正有多少精力放在抓学校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篇7

一、督政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督导评价中对教育的监控,实质上是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内外因素的监控,这种监控首先表现为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的监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督政”。督政是上级政府督促下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为人的成长发展提供好的环境与条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成为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在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保障了教育最基本的公平后,就要实现“人人上好学”,提高教育质量。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督政职能在逐渐朝着协调督政的方向前进。就目前而言,要切实履行好督政职能,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1. 坚持刚性监督,加强指导协调

始终以政府督导的高度和力度,从严督促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对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的督导评估标准、细则、办法。通过科学地指导各级各部门落实教育工作责任,引导其形成自我评估、自我发展的机制,来强化乡镇与各部门间、各部门相互之间的教育工作协调性,形成工作合力。

2. 强化整改落实,突出重点难点

从严实行限期整改制度,将整改情况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实行整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改变过去“重评估、轻整改”的做法。重点是要强化投入保障和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督导,确保县财政按政策法规,投入的教育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形成农村教育激励机制和教师培训、学历专业转轨激励机制,对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使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科学合理,提高投入效益。难点是强化规范对教育执法、执纪行为的督导,严格实行学校检查准入制,杜绝到学校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有违背的,一律按教育督导“一票否决制”予以评估考核否决。此外,还要加强对控辍保学和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督导。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控辍保学与计生工作同等重视的工作格局,严格将辍学率控制在国家标准内;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要形成乡镇、职能部门与学校联动协调机制,形成整治合力,使学校周边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优化。保障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在县域的顺利实施,促进县域内教育管理科学化,为保障县域教育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突出督导结果的运用,激励教育工作全面创新

继续设立督导专项奖励资金,按教育督导“一票否决制”兑现奖惩。督导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主要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同时,设立督导单项发展性成果奖励资金,对各级各部门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中的单项发展性突出成绩予以表彰,激发和鼓励教育工作创新,从而激发各级各部门的教育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进而形成党政及全社会重教兴教的工作格局。

4. 搭建好沟通平台,引导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观念

通过强有力的教育督导,革除以前政府、各级各部门与社区(村组)、学校、家庭之间教育工作互不沟通的弊端,形成党政、社会、学校、家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的大教育平台。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方法、教育实践等多个领域,实现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工作者、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沟通,相互对话,上下贯通,将民众的需求与政府决策有机统一起来,进而有意识地在全社会引导形成素质教育观念,为破解素质教育发展难题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督学

督学是指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方针、经费状况、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专门检查与评估。可以说,督学职能才是教育督导的根本所在。义务教育阶段,督学的目的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加强办学分类指导,促进办学行为规范,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对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价,实质上是对一所学校一种整体性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价。坚持督学为本,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 把握好督学的职能定位

对督学的职能定位,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教育督导的内涵来讲,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既要“督政”,又要“督学”;但从教育督导的现实和我国行政体系的特点看,省、市两级教育督导机构则应侧重“督政”,督促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而县市区教育督导室,则应侧重“督学”。把“督学”摆在首要位置,主要督学校办学方向,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学校办学行为,导向规范办学;督教师队伍建设,导向素质提升;督课堂行为,导向新课程理念;督学校绩效评估,导向目标管理。通过督学收集教育管理信息,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参考,真正做到督在教育实处,导向科学规范,服务教育决策。

2.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是督学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在政府统一部署下,与教育行政部门一道,对原有的评价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类教育评价制度。由政府公开发布素质教育评价标准,既注重各类评价的价值统一,又注重类别之间的差异,充分体现教育发展的规律。

3. 加强办学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类别教育、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标准及要求,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对学前教育,现阶段重在督导学前教育机构达到办学条件和常规办学要求,求其规范性。对义务教育,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评估标准,督导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办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对职业教育,重在督导其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本县实用性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和新型农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人力支撑。对普通高中教育,重在督导其按照“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要求及适应高考人才选拔的需要,从“普及”与“提高”统筹兼顾的角度,注重引导其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对成人教育,重在督导学习型社区(单位)建设、继续教育规划的实施,倡导群众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业务素质。

三、监测

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是根据不同类别的教育标准,对不同类型学校建立相应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提高教育质量。质量监测主要进行监测工具研发、分层抽样、监测实施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水平划定、监测报告撰写等工作。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 质量监测的主要内容与实施对象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主要内容为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创新意识、教育环境等六个方面。质量监测对象是学生群体状况,目前侧重于四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健康以及相关因素;检测周期初步定为每年开展一次。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质量监测,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在全面考查中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身心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教育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以掌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在监测内容和实施对象上,一方面要与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标准相配套,另一方面要在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建立适应于本地区的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并适时予以调整、修正。

2. 质量监测的基本环节与实施主体

质量监测的基本环节大致有明确目的、确定目标、确认对象、研制标准、研发工具、抽样实施、采集样本、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反馈结果和提供决策依据等十一个,而监测标准的制订与工具的开发是关键。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代表性和监测工具的保密性与否,直接决定监测的成败。开展好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一定要明确实施主体: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是由地方教育督导部门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科研部门具体合作实施。

3. 质量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重点

义务教育阶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进行监测,并获取监测的效度与信度,一是要求质量监测具有严格的实施流程与学科属性,二是要求监测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监测技术能力与学科素养。为此,监测人员要多学习、多研究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几位博士和教授的方法。语文学科的监测人员要多了解温红博的方法,他从语文学科监测的目标与原则、内容与认知、监测结果的报告方式、监测流程、题目开发与分析有报告有讲座;数学学科的监测人员要多学习曾平飞的方法,他撰写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和科学学习》,重点解析了数学与科学监测背景、监测框架、科学命题等;还有刘红云的《监测的统计与分析》,张生的《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等,都应有所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人员工作重点应是结合各学科,关注监测对象的整体状况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水平;诊断各种环境因素对其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的影响。

4. 经费保障及质量监测体系构建

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体系包括中央、省级、地市和区县级等多个层面;横跨教育督导、教学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与服务、教育考试、学校自身的质量监测等多个系统;包含监测工具研发、分层抽样等十多个环节,流程诸多。以监测工具研发为例,其流程包括了建立监测框架、编制监测工具、检验工具质量等,每个流程还要通过2~3轮的修订、预试、审查,最后才能成为符合信度、效度要求的测试工具。由于监测工具研发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监测实施需要较大规模的分类培训,数据分析需要信息化设备的支持,加上监测工作高保密性对场地、设备、运输的特殊要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较多经费的支持。据教育部监测中心估算,仅仅监测工具研发,每个测试题费用在2万元左右。鉴于湖南省实际情况,经初步匡算(按每县6所初中180名学生、12所小学360名学生,总计约65800名学生、1500名校长、6000名教师),每年费用约需350万元,应建立监测经费进入财政年度预算的长效机制。同时,科学性、权威性是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的根本要求。要保证经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办法,尤其在专家团队建设、工具研发、数据运行信息化等关键性、专业性环节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省、市、县、校联动的整体格局,形成科学的监测体系。

在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时,我们要注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教育督导科学化水平。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后,能够具有更强的流程优化能力。相比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数据可实现再利用、重复利用和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等特点,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充分的数据资料,也能够从众多类型的各种数据中很快获得高价值的信息,以低成本或零成本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历史比对和横向现实比对,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因此,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推动决策制定更加科学,推动工作开展更加高效,推动督导手段更加丰富,推动结果运用更加有效。同时,这也要求我们一是要丰富教育督导数据资源;二是要充分使用教育督导信息;三是要提高教育督导队伍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督导的水平;四是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英国教育督导与评价:制度、理念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凌均卫,张多来,张明亮,等.和谐督导之路---南华大学教学督导工作回眸[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51-60.

[3]黄崴.教育督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15.

[4]李希贵.学生第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67-183.

[5]韦钰.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4-87.

上一篇:我心中的常青树师德演讲稿下一篇:书的名人名言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