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更应该突出“职”的特征。就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生成,引入大学形象识别系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开展人文景观设计教育初探

摘 要:园林景观设计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程,也都创造了丰富的园林景观文化。就学科发展而言,景观设计的发展是以美国为先导,而且景观设计师这一称谓最早出现于美国。但是我国根据学科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许多院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或者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由于这门学科组建方式不同导致各个专业学习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笔者立足高职环艺专业,寻求有效的高职院校环艺专业中学习人文景观设计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教育

园林景观设计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程,也都创造了丰富的园林景观文化。就学科发展而言,景观设计的发展是以美国为先导。首先是因为美国的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就最早的非正式地使用了景观设计师这一称谓。进而到了1863年,这一称谓被正式启用,作为职业称号。景观设计发展到了1900年,奥姆斯特德的儿子弗雷德里克与舒克利夫在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并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首创了四年制的景观设计学。在我国2004年12月2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景观设计师为我国的新职业之一。相对来讲,景观设计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无论是从景观设计还是景观教育上讲发展都是飞速的。

1 景观设计教育现状及凸显问题

景观设计在我国虽然还属于新兴学科,但根据学科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许多院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或者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由于学习这门学科专业组建方式的不同,也导致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景观设计课程,研究方向主要偏重关于景观中的空间营造及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多以规划和建筑外观设计为主;园林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其研究方向是关于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营造,课程内容多以绿化设计、植物造景、生态设计类为主;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关于景观中的空间环境及景观环境设计,课程以环境设施及环境美化为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多割裂和交叉的问题。所以容易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将园林、景观、建筑、环艺等专业的某些课程内容等同起来。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作业阶段过度依赖于计算机作图软件、风格混乱、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色缺失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

(1)过度依赖计算机软件。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普及,环艺专业学生在设计方案时都大量使用计算机软件。用电脑没有错,时代发展,计算机软件所制做出的效果图及方案相对逼真。但是带来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手绘能力大大下降。导致工作后和客户谈方案,有些实习学生连基本草图都无法绘制出来。

(2)盲目跟风、风格混乱、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色缺失。近些年来,由于国外景观设计流派和风格的冲击,一些园林景观设计师,盲目跟风照搬,使园内景观风格混乱。甚至在一个整体的滨河体系中出现几种不同风格的景观,产生出不伦不类的视觉效果,奇怪至极。相对而言,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我们应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是当地的地域文化融入景观之中,这样不仅地域风土特色明确,而且还传承了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是跟风现象不仅使风格混乱,也使我们地域文化特色产生了缺失。

(3)学生自身审美及情趣修养不够。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在学习设计专业课的时候,往往会很用心,尤其是一些专业技能课时甚至会熬夜来加强训练。但是在学习一些公共和专业理论课时,会出现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例如,中外建筑史、艺术概论、设计概论等课程。这样就产生了自身审美与情趣水平难以提升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学生审美情感的敏锐度,进而影响其对于建筑景观设计的想象能力。

2 景观设计教育中具体问题分析

我们学习研究艺术人员都知道,艺术、好的设计她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她需要我们设计师观察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如果学生仅仅把做设计停留在技术层面上,那么他所做出来的方案就是闭门造车,会给人一种没有细心思考推敲,没有创意的感觉。就绝对不会做出生动的、感人的、震撼人们心灵的好的设计。学生不外出接触社会还会导致他们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脉、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以及该区域的本土文化相脱节的严重后果。

高职高专环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城市,其成长生活的环境远离自然,这样就是使他们缺乏对大自然的认知和理解。而且现在的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混凝土的世界里。因此,缺乏对原生态自然的体验,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的农村,自然栖息地被农田取代,所以他们从小面对的是单一的经济作物,具有原生态的乡土景观地貌也遭到破坏。因此,他们也缺乏对原生态自然多样性的理解。作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的学院更应该研习当地的人文景观。它的实现就要求我们学生要不断地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不同地域文化,学习了解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要善于感悟人文精神,寻找出适宜当地历史风俗、文化背景的符号载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当地人生活习惯及审美情趣的公共园林景观空间。

3 拓展新的教与学方式

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有明确规定,即2+1。就是两年在校学习专业文化课程,一年在校外由学院联系的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一年。而且各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积极筹建校内实训、实习室。所以在这样的办学背景下,我们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接触到先进的设计理念就能够更好学习景观设计课程。

首先,我们应该将“师法自然、体验文化”的观念引入到景观教育实践中来,要求学生进行景观设计之前应该先从自然风貌、历史文化、自然现象、风土人情等方面人手,寻求一个设计思路,确定好设计着力点之后再加人相应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方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技艺传授,而更多地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回到大自然、历史及我们的文化与生活中来,这样不仅使他们在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创作情趣,同时也弥补了他们对自然缺乏理解体验的缺陷。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学院为专业准备的设计工作室教学为学生实践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园林景观的课程中尽可能的从头到尾都经历一遍。即实地考察、构思方案、绘制草图、设计组讨论、客户沟通、电脑效果图绘制以及最终局部方案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观、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熏陶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园林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4 小结

未来属于学生,城市历史文脉的恢复与建立和自然生态系统良好持续的发展需要他们去努力。所以,在景观设计教育中,我们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向,引导他们去认识城市地域历史文脉和自然生态系统,唤起他们对园林景观设计学习的热情和热爱。景观设计教育更是任重道远,它影响了我们这一代甚至是后代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小璘(台湾).英国的景观教育[J].建筑师,1984.

[2]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刘翔(1979—),男,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作者:刘翔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2: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更应该突出“职”的特征。就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生成,引入大学形象识别系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识别系统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ANG Xiaoying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 the introduction of identification system to create a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 carry out rich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identifica-tion system

1 前言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应从职业教育着手开始培养工匠精神。该要求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培养大国工匠,既要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塑造学生具有追求精湛技艺的精神。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因此,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大力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营造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积淀出工匠精神。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含着学校显性的物质文化特色,又蕴含着学校隐性的精神灵魂和制度财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层面:

1)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包括教学与生活设施、校园景观等,通过环境或氛围感染和熏陶工作生活于其中的师生;

2)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办学理念、教风、学风等;

3)制度文化,包含着学校的各项教学制度、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用来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行为,维持校园活动正常运作[1]。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具有高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更应该突出“职”的特征。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高”和“职”上做好做足文章,应该结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融入行业标准、职业要求和时代元素,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定位为:以育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

展;依托于地方和行业特色,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营造浓厚的职场育人氛围,形成独具地方特色、行业特色、职业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创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此外,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发挥文化的涵养教化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广大学生及时汲取精神养料,使之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加快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高职院校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就必须依托具有本校鲜明价值取向的校园文化,激发广大师生对学校目标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并内化为个人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使学校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3)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品牌发展的需要。品牌化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办学历史、办学实力、专业特色等方面的优势。高职院校建设,如果建院之初没有好的精神、思想、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建设的统领,很可能走弯路而事倍功半,也就很难成为优秀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关系到学院现阶段能否在社会上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打造好品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又关系到学院未来发展大计等事关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3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功利色彩明显,文化内涵低 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新建或中专升格上来的,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实训实验室建设,而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投入相对较少,造成资金困难。在资金有限、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学校在办学中首先要保证硬件设施建设,而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明显落后。甚至校领导和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开展几次校园活动,做几次讲座就可以了,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缺乏职业特色,没有高等學校的文化高度和内涵。

校园建筑新,文化气息差,缺乏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定位要准确,明确培养目标,突出院校特色。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主要表现在校园新,缺乏文化内涵,没有职业特色。一些高职院校一味追求校园的“高、大、新”,未认真深入研究自己的校情校史、学科专业特色和服务行业特性,照搬照抄知名高校,结果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物质文化缺乏特色、千篇一律,制度文化方面不能与时俱进,精神文化方面缺少文化内涵。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统筹规划、认真研究、准确定位、突出特色、防止雷同,打造出具有本区域、本行业、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3]。

大学形象识别系统重视不够,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属起步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办校历史短,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视不够,更多是设置一些亭、路、铭等点式的景,没有对校本特色进行系统规划,体现出自身的人文精神、院校思想;且校园建筑缺乏科学规划,未将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在建筑中,缺乏高职院校应有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和文化符号,从而也就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的和谐,影响人才培养的合力。

办学思路不清,校园文化建设指向不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上发挥作用。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对办学规律和办学特点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对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甚至片面理解高职教育“职”的特点,忽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仅仅把学生作为“职业人”培养,最终导致高职教育出现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

4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生成 校园传统精神是一个学校长期办学的精神文化的积累与传承,生成文化是指学校在自身发展中所确立的办学追求。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把握本校的传统精神,同时要对时代精神进行准确定位和创新,对学校优秀传统要学习、继承和发扬,还要赋予时代的精神内涵。

注重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 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应按照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为主,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环保为辅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在校本文化、大学精神的指导下,进行校园建设整体系统的规划,在物质层次处处突出“职业”和“人文”的特点,要有灵魂和精神,要有绿色和智慧,彰显高职的人文特色。

引入识别系统,造就特色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走特色发展道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引入识别系统。高职院校要引入识别系统应该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进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认真研究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实际情况,把时代特色、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融入识别系统中,并注重传承与创新、普遍与特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识别系统,构建起既具有鲜明特色、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高职校园文化。

丰富校园活动文化,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振奋学生精神,而且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培养和激发广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高职院校应以育人为本,立足于本校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开展一些常规的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大赛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具有“职”特色的文化活动,如职业文化大讲堂、企业家论坛、就业指导讲座等,在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校本特色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5 结语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立足于“高”,又要突出“职”,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普通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独特的、充满意蕴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系,以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有力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杜学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科学内涵解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3):21-25.

[2]葛志亮,王金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精神”特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54-156.

[3]姜南,朱绍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6):62-64.

作者:方小英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对策之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载体,处于校园文化的首层。它不仅为教育的提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促进院校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对策

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是指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建筑物、设施设备以及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硬件。

它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校园建筑的布局:高职院校的建筑布局应该从整体和长远考虑,制订具有学校特色、专业个性的科学布局规划。高职院校的建筑布局规划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建筑布局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高职院校的类别、环境、财力等不同情况,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特征而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是校园设施的布置:高职院校在设施配置方面,应该处处突出“职”的特点。校园设施布置是学校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为达到教育目的而实施的物质手段。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始终应该摆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学习技术、熟悉工作流程。

三是校园的净化: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校园的净化,特别是在校园秩序、校园文化方面。整治校园秩序和周边环境,严禁在校园内传播暴力、凶杀、色情、恐怖、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杜绝脏、乱、差,建设绿色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高雅、美观文明的校园里,可以让他们在审美感受中形成一种热爱学校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是校园景观的设计: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应该注重职业特色氛围,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为主和加强绿化环保为辅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学校要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模发展、注重实效”的原则,重视校园景观的设计、规划,提高景观的文化品位,校园景观要规划合理、具有自身特点,体现教育性、观赏性、艺术性。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增长的物质文化建设需求也成了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湖南地区十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出现了过多的面子工程,一味地追求富丽堂皇,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一味地考虑学校自身的创收,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丧失对学生的教育功能;一味地模仿本科高校的物质文化模式,缺乏高职院校的独有的高职特色。

针对高职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出现的各类问题,现提出如下三点对策:

其一,拒绝面子工程,科学合理规划。一所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规划,高职院校物質文化建设必须根据高校的类别、环境、财力等不同情况,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符合专业需求而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杜绝一味追求面子工程,而忽略校园的实际需求的行为,这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其二,注重以人为本,加强育人功能。高职院校是育人的场所,应该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不仅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应该体现在环境设施上。学校不应该只注重自身的收益,而忽略学生的需求,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应该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性化水平,使学校建设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特点和文化育人的功能。

其三,准确文化定位,凸显高职特色。高职院校应该清楚自身定位,寻找一个适合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模式,而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沿袭传统高校的建设模式和校园环境模式,高职院校应该在物质建设上处处突出“职业”的特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应该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为主,校园建筑应该适当体现出校企合作氛围和专业特色,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氛围。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尤其是实践教学设施应当不断完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应该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为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温馨环境。

参考文献:

王怀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01).

郭广银,杨 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苏进

上一篇:如何写工作报告下一篇:党委述职述法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