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离不开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道德教育,进而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1:

对新形势下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 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高职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的现实需求。因此我们要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培育“校企文化对接”的教育环境,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效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举措

作者简介:梁艳珍(1978-),女,广东开平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少兰(1974-),女,广西南宁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编号:SK200916)研究成果。

一、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我们都知道,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与人的品德和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的实现与否与社会主义事业劳动者的品德和素质紧密相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要求中,发现其中的“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都是与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相关的。可见,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浪潮日趋激烈,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了劳动者的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的表现。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如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个人或集团的利益等,从而破坏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导致市场的萎缩,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可见职业道德不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因此,要使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运行,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

高职学生是社会劳动者的重要来源。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但能深化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帮助他们以后更顺利地走向成才和社会建设之路,而且也能提高社会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使整个社会职业活动中的矛盾得到有效调节,促进社会关系的融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类型,近年来一直在发展、改革探索之中。而加强高职生的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指出“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年6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高职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强化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目前,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令人担忧,许多用人企业都认为高职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意识。而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师资薄弱、评价方式简单、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的地位。

(三)高职学生自身的现实需求

1.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发展阶段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广泛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在职场中学会处理与人、与工作的关系,如何遵守职场中的规范,如何在工作中尽力创造价值、自我成长,而这些都是个人素质不可或缺的成分。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高职生通过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记忆,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内容,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相关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知道在工作中如何正确为人处世,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

2.职业道德教育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十分看重。他们在选择录用毕业生时,除了关注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外,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也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他们认为专业技能是可以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和锻炼,而职业道德则反映了一个毕业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比较稳定的。另据调查,用人单位在提拔员工时,更多的考虑其职业道德修养,如“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等。作为高职的毕业生,渐渐也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也在思考如何使自身的职业道德符合企业要求,使自己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使自己获得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

二、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举措

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自觉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落实到职业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由于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环境。并且,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他律过程,即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把职业道德要求、规范不断内化到人的意识中,不通过教育是难以自发形成的。以下主要探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和做法:

(一)更新教育内容,遵循“三结合”的原则

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而且偏重说教,所以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职业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来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选择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真实,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对社会从业准则和道德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社会现象和职业行为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解读,从而形成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人民服务”、“奉献青春与生命”、“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这些教育内容用在当下,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现在要强调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信用意识、法律意识,要注重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的培育。

其次,要结合行业和职业的要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并自觉实践,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和道德习惯。比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重点讲授网络职业道德,对财会专业学生重点进行“不做假帐”的教育等。

再次,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育内容。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高职学生喜体验和参与,厌说教和灌输,那我们应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和教育。比如我们在培育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时,可以列举了当前财会人员经济犯罪现象来展开教学,组织学生分析财会人员犯罪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使学生有所体会。可以邀请优秀校友与学生交流和座谈,在交谈中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减少课堂教育的死板和无味。

(二)拓宽教育途径,坚持“一主两翼”的教育模式

“一主”指课堂教学,“两翼”指工学结合的实训道德培养环节和第二课堂等素质教育活动。即职业道德教育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工学结合的实训道德培养环节和第二课堂等素质教育活动为两个重要的教育平台。

课堂教学是职业道德最主要的知识传授的渠道,通过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和具体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先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以理论说教为主,但这是必须的,只有当外在的要求和规则很清晰时,通过反复的实践才有可能慢慢内化为自身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必须有计划地进行,但有一点要注意,课堂教学不仅指“两课”和“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更要注重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高职大多数的专业课都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的教学,一定要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中,凸显职业道德的要求,强化学生对其的认知,促使学生自觉开展实践。

工学结合的实训道德培养环节是学生把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要求,从而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练兵场”。道德信念是需要反复实践的。根据课堂所学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要求,利用工学结合的实训环节加以反复的实践,可以体验并将其固化为实践主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非常重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模式恰好是职业道德培养和训练的最佳模式。因而,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的工学结合项目,都需要设置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都要相应安排职业道德教育的导师,重点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第二课堂等素质教育活动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了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团日活动、职业道德专题讲座、企业优秀员工的宣讲会、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等精神,倡导文明守法、诚实守信、与人合作、爱岗敬业等职业规范。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能更好理解职业道德的要求,更自觉地参与职业道德良好品质的锻炼和铸造。

(三)利用企业资源,培育“校企文化对接”的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这个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诲—要爱护生物和美好的事物,要做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等等,都会成空洞无用的词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的实施与推进,高职院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力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这样就为校企文化的对接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职业观;可以锤炼学生扎实全面职业技能;可以熏陶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稳定、务实和健康的职业心态。我们在进行这种“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建设,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硬件建设作支撑,而且要求有一套合理的软件建设相配套。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上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四)加强培训,建立“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力军。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明确建立一支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只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给予学生工作队伍的老师。因此,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存在不专业、不稳定、没有紧密联系社会和行业要求等问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注重师资队伍的整合。建立以思政部教师、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为主,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精英和优秀校友为辅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和企业资源,使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接轨,与企业接轨。我们要对这支队伍的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拔,挑选一些自身职业道德品质髙,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扎实,职业道德实践丰富的教师和行业精英,要给他们颁发聘书,统一和规范教育标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其次,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和交流,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定期对师资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并通过举办研讨会、说课比赛、案例分享等活动来促进教学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丽君,黄惠云.浅议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3):61-63.

[2]贺衡艳.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71-72.

[3]潘晓燕.在实践仲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71-78.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作者:梁艳珍 张少兰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2:

关于五年制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思考

摘要: 高职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离不开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道德教育,进而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生 一般职业道德教育 行业道德教育

高职生作为教育部门为社会输送的技能型劳动者,能否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专业知识、人格魅力、适应能力、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要素,其中专业知识为技能要求,其余部分则为职业道德要求。为使每一个高职生都能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教育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五年制高职生由于入学年龄较小(初中起点)、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两方面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

一、一般职业道德教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要“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这就是一般职业道德教育,这点在高职校的德育课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充分,内容比较全面、系统。表现为重在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的传授,注重一般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成人”之本。而许多毕业生轻易地自行解除就业协议、频繁跳槽的现象,使用人单位利益受损。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当前一些高职生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一心想做“白领”,缺乏吃苦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从中可以得出,高职校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教育,先成人,再成事。

诚信教育是养成教育,这需要学校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管理。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把此项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以“六心”教育(孝心、爱心、责任心、诚心、忠心、同情心)为主线“文明伴我每一天”活动,使同学们的文明素养得到较大的提高。此类的活动在各类高职校中均有体现。通过这些活动使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转化为在活动中受教育,使学生的诚信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敬业意识教育

敬业意识教育即事业心的教育。敬业意识主要表现为明确目标选择后,具有忘我投入的意志,认真负责、勤奋工作的态度,对自己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之心。具有了敬业精神就能够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保大家,为了集体的利益舍弃个人利益,这样的学生肯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教育。

由于高职生在校时间较长,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不多,因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强化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是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前提和保证。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对职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学生的尊重来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老师身上体会到无私奉献、勤奋刻苦、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这种身教胜于言传的方式,必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敬业精神。

3.团队意识的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表现出分工精细化、社会化程度高的特点,任何一个劳动者均无法独立完成一项工作,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与支持。而目前的高职生在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多以自我为中心,在个人价值观上提倡个性独立和张扬,喜欢过独来独往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教育是必要的与可行的。

4.做实事的教育

高职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介于体力型“蓝领”和技能型“灰领”之间的工作,要使学生在毕业初期能够心甘情愿地做平凡普通的工作,就必须进行做实事的教育。而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开展的一次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愿上台回答问题的6名同学对自己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涯,有5人选择成为企业老板或成功人士,希望生活富足。只有一名同学选择成为科技明星,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造福人类。学生的职业生涯构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反差,这要求在学校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把拥有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相结合,要求学生把从小事做起放在第一位,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处理好每一个问题。今天的教育,明天的希望,只有从眼前做起,才能实现抱负,实现个人价值。

5.承受挫折教育

任何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承受能力强的人,会把挫折当作垫脚石,战胜困难,创造辉煌;承受能力差的人,会把挫折当作绊脚石,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心灰意冷,丢掉未来。现在的高职生大多在顺境中成长,温室里长大,对于挫折的体会不深。而到了工作岗位后,缺少了家长、老师的细致的关心与帮助时,在遭遇挫折、面临困境时压力时,如果没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肯定会逃避矛盾,丢掉未来。

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一般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的共性教育,规范教育。但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学的专业都与社会需求有密切关系,具有专业分工的特点,而每个行业其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进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

1.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

只有职业道德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其特定的专业中体会独有的职业道德。注重在专业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并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这比只在德育课上空洞地讲某一行业的具体要求要好得多,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业专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2.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训相结合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特点,仅凭专业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灌输还是不够,还需要在实训中加以体会。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与锻炼,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学校一般都是“理实一体化”,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其成为明天的行为准则,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3.职业道德教育与工学交替相结合

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定不同的专业,从此种意义上说专业的设置要与社会的要求零距离接触。今天的学习,就是明天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中直接参加社会实践,而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基地实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许多职业学校都进行了工学交替的尝试。

每一个行业总有自己的规范,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学生在企业中学习行业规范,感受企业文化,对于优化学生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较好的作用。学生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认清行业职业道德,可以使其工作后,快速地融入企业环境,实现个人价值。

五年制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因此,对五年制高职生不仅要进行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即共性的教育,更要进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能够了解行业特点,快速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韩剑颖.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第8卷,(4).

[2]熊礼杭.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机械职业教育,2007,(7).

[3]张建南.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色.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4]卢仁华.抓好职业道德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就业.中国科技信息,2006,(18).

(作者郭士焱系中国矿业大学在职硕士)

作者:郭士焱 王 芹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3:

培育高职生的职业良心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而道德力又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对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良心培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社会,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生;良心;职业良心;职业道德

不久前,我院课题组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学生喜欢上《职业道德》课;有85.8%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对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竞争力作用较大;在“你最厌恶的一类人”的调查中,70.5%的学生选择了“自私自利的人”;68.5%的学生期待这门课对他们适应社会提供更强的指导;在“你认为一个人一生中什么最主要”(限选五项)的调查中,76.1%的学生选择了“健全人格”,75.3%的学生选择了“知识”,75%的学生选择了“家庭”,70.6%的学生选择了“理想”,48%的学生选择了“金钱”。这充分说明,高职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也有25.4%的学生对“你是否喜欢这门课”选择了“无所谓”;有28.2%的学生在“你对这门课有什么期待”的调查中选择了“无所谓”。这也说明一部分高职生明显不重视道德修养和对前途的迷茫。

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构成了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良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一个良心泯灭的人不可能成为高尚的人,同时良心教育又是人性研究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很多,笔者试图以良心教育为切入点,探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良心与职业良心

良心良心是指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义务的过程中,对自己行为应负的道德责任的一种主观认识和评价能力。良心是对社会要求的积极反应,是对义务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行动。义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而良心是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良心是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对自己行为深刻的认识。良心与情感、义务有内在的关系,一个人对自己所应尽的义务认识越深刻,其道德责任感也就越强,其良心对自己行为的指导和纠正作用也就越大,其良心也就越纯洁高尚。良心又是道德情感的深化,是人们各种道德认识和情感的总和,是这些认识和情感在意识中的统一。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曾形象地说:“良心是自己审判自己的法官”。良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明确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并在履行责任与义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对自己行为的对与错的评价能力。良心又是由人的知识决定的,社会道德的进步和个人道德的升华,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的进步与增长。只有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提高道德辨别力、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评价能力。人们经过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和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会逐渐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而形成一种内心深处的道德信念。

职业良心职业良心是指在一定职业生活中的人们,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所承担着的职业义务中的良心要求,是个人良心与职业义务的结合,是个人良心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职业良心是职业者群体的良心,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会根据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具有自我约束性即自律性。由于职业的性质不同,因而职业良心的表现各异,但总归是“凭良心工作”。职业良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具有内在的隐蔽性,是发自肺腑的精神力量,可以自我约束和控制,并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职业良心一旦形成,便會相对稳定地作为人的内心信念而存在,不会轻易改变,而会形成比较固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并且长期发挥作用,使个人感到一种自我满足,并可能在行为上影响他人。

加强高职生良心和职业

良心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根据良心和职业良心的形成发展规律,一个人如果形成了高尚而纯洁的良心,他在尽了自己对他人、对企业或对社会的应尽义务时,就会从内心感觉满足,感觉自己人格高尚,对自己产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如果他尽了超越自己履行范围的义务和责任时,他会感觉到自己伟大而崇高,同时会受到社会的赞誉,此时他的责任感就会升华为使命感;由于高尚而纯洁良心的驱使,又会使他更好地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承担历史使命,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如果一个人具备了高尚而纯洁的良心,他在社会活动或职业活动中没有尽自己对他人、对企业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他就会自责、内疚、惭愧和不安,由于高尚而纯洁良心的驱使即内心信念的作用,他会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由此可见,高尚而纯洁的良心会使人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道德更加高尚。

如果一个人没有最起码的良知,他就会表现庸俗,缺乏责任感、羞耻感、荣辱感,他在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时,会表现得麻木不仁和无所谓,更有甚者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人的道德素质就很难提高,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及就业压力增大的时期,这种缺乏良知、道德低下的人还很有市场,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良心和职业良心教育,他们就可能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就会踩“红线”而超越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瑞德讲坛”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充分说明了道德缺失的影响何其深远,危害何其巨大。

在当今,从冠生园、苏丹红到毒奶粉,从贪污腐败到矿难不断,从贵州习水幼女卖淫案到湖北的邓玉娇案,其背后都是基本道德的缺失,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从中也折射出基本道德面临空前的危机与挑战。作为一名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高职生的良心培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责无旁贷。

加强高职生良心培育

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应从职业理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职业纪律、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几个方面展开,而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良心。

克服功利性的评价,以科学的评价引领职业道德风尚,培育高尚纯洁的道德良心中组部对干部的评价考核有标准,各行业、各部门对职工的评价有标准,教育部对学生的评价也有标准。这些评价标准本身很科学,但在实际评价考核过程中往往带有功利性倾向,给人以“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有些极端的案例是:对领导干部的评价主要看GDP,导致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企业家的评价看你挣了多少钱,挣钱多的就是成功人士,就可以成为“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不管你的钱是怎么挣的;对学生的评价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好一切都好。这种实事上的功利性评价所带来的后果冲击着大学生年轻的心,使大学生感到迷茫,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感到无奈。因此,必须在实践中严格按照科学的评价标准来评判,以“八荣八耻”为指导,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尺,引领职业道德风尚,培育高尚纯洁的道德良心。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社会丑恶现象,帮助学生树立对未来的信心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剖析社会丑恶现象。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各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但社会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的。我们的社会中,有贫民法官宋鱼水,有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刘玉儒,有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模范周国知,有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有当代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马祖光院士,有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村支部书记吴仁宝,等等。而那些道德低下、没有良心的家伙最终会受到正义的审判、人民的审判、历史的审判。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条例,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保障就业的举措,使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加强学习,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评价能力如果一个人认识水平低,势必导致善恶不分,美丑不辨。因此,必须加强高职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高职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遵循良心形成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而纯洁的心学生对责任与义务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要上升到理性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必须通过实践。学生的道德实践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上课迟到了打报告,按时作息,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合法权益,办事要排队,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妨碍了他人说声对不起,上完厕所要冲马桶,看到犯罪现象要主持正义并报警,等等。要善于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小事培育学生的良心。

立足高职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同情感、责任感、敬业感和忠诚教育高职生总体上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但与本科生相比文化基础较差,常表现出自卑感,且主体意识较强,个人主义倾向严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巨大就业压力明显表现出茫然和浮躁。从高职生的这些特点出发,加强高职生的同情感、责任感、敬业感和忠诚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职生高尚纯洁的良心。同情就是對他人的痛苦和不幸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相应的态度表现出来,并付诸行动。同情是仁爱,也是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情感是最基本的道德情感。责任感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对责任与义务的感知,表现在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企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要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伟大的事业联系起来,把事业看得高于个人利益,勤勤恳恳,爱岗敬业。要对企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通过系统教育活动,可以不断提升高职生的人格魅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丘祥兴,孙福川.医学伦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王如兰.医学伦理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孟彦乔(1963—),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孟彦乔

上一篇:班级管理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学生会学年工作总结三篇集锦